❶ 1959年到1961年中国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的主要原因是
1959年到1961年中国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的主要原因是大跃进和“左”倾错误的泛滥。
“大跃进”运动指1958年至1960年间,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极“左”路线的运动,是在中共八届三中全会及其以后不断地错误批判1956年反冒进的基础上发动起来的,是“左”倾冒进的产物。
公元纪年1959年,公历平年,共365天,52周零1天;农历己亥年(猪年),无闰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是中国迈向社会主义建设的第3年。此时,全国正面临着“左”倾错误的泛滥。
(1)59年大饥荒扩展阅读
从“大跃进”直至1980年代初,中国官方一直认为这场大饥荒主要是由于一系列严重的自然灾害再加上一些工作失误造成的;中国政府也指责苏联由于意识形态的纷争,“中苏论战”向中国索要抗美援朝时期的债务也是三年困难时期的原因。
然而,1980年以后的海外其他国家,主流研究者基本认同的观点是严重的体制和问题伴随着“大跃进”的政策转变才是饥荒的关键原因。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官方大量的向国外派遣官费留学生到西方学习经济,同时也越来越多地接受政策错误因素在灾难原因中的重要性,宣称三分之一责任归于自然原因,而三分之二的责任归于错误管理。
❷ 我算是哪里人
跟随父辈,你的原籍是山东枣庄,现实归属你是安徽阜阳人。这是两个概念。
❸ 这个世界有没有饿死的人
有,b站up主播“墨茶”因为在饮食过程中长期营养不足被活活“饿死”
❹ 1960发生了什么大事件中国
1月1日黄河刘家峡水利枢纽工程胜利截流。
1月20日中国政府和印度尼西亚政府在北京互换《关于双重国籍问题的条约》批准书。此前,1955年4月22日,中国政府在万隆会议上与印度尼西亚政府签订了关于避免双重国籍的条约,但印尼国会迟迟没有批准该条约。在中国政府的努力下,两国直至本年1月20日才互换条约批准书,24日双方同时公布生效。
1月28日中缅两国总理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缅甸联邦政府关于两国边界问题的协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缅甸联邦之间的友好和互不侵犯条约》。中缅边界条约是新中国与亚洲邻国签订的第一个边界条约,为今后解决类似问题树立了良好范例。
3月22日中共中央批转《鞍山市委关于工业战线上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开展情况的报告》。毛泽东代中央起草批示,将鞍钢实行的“两参一改三结合”的管理制度称作“鞍钢宪法”,要求在工业战线加以推广。
4月18日-27日中共中央军委召开全国民兵代表会议,充分肯定新中国成立以来民兵建设的成就,明确提出民兵工作的任务和作用。
4月新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大型水电站——新安江水电站第一台机组开始发电。
5月25日中国登山队队员王富洲、贡布(藏族)、屈银华从北坡集体登上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人类第一次战胜珠峰北坡天险。
9月黄河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建成蓄水。1978年底,三门峡水利枢纽改建工程竣工。
11月3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要求坚决纠正农村人民公社中的“共产”风。
11月17日国务院第一百零五次全体会议通过《文物保护管理暂行条例》,批准《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随后,国务院于1961年3月4日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和管理工作的指示
❺ 今年是建国多少年啊
我中华民族已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因此今年应该是建国五千多年了吧!至于1949年10月1日,根本不是建立了中国,中国在此之前已经存在了五千多年了,中h共是在那一天建立了一个新的政权,但这个政权决不能叫做新中国,因为中国从无新旧之说,这完全是中a共编造的谬论!那么中x共为什么坚决要把建立了一个政权硬说成是建国呢?其实就是为了把党和国混为一谈,加强其执政合法性,再就是还能往自己脸上贴金遮丑!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例如中f共把自身发动的全面内战称之为解放战争;把完全由人祸造成的1959年至1962年的大饥荒歪曲成三年自然灾害;把破产倒闭企业的失业人员更名为下岗职工。还有目前由于物价飞涨、生存困难、贫富差距日益加大、百姓应得的权益根本得不到一点保障,因此中国整个社会矛盾从生,官民冲突也是时有发生!在这种火山口一触即发的情况下,中k共为了粉饰太平,叫嚷着要大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真是可笑至极!总之,中u共为了达到混淆视听的目的,所制造的各种想起到愚民效果的惊世谎言,实在是罄竹难书呀!
❻ 1959-1961年饿死多少人
1959-1961年发生了建国后最严重的大饥荒,在这场饥荒中有成千上万的人由于政策失误被饿死。
❼ 谁可以给我讲一下文化大革命,四清,大炼钢铁事的事情,最好是百姓那时的生活
按时间来说吧
大炼钢铁是从1958年开始的,与臭名昭著的“大跃进运动”是同一时期,是为了响应中央提出的发展工业的号召,全国各地都在炼钢,甚至连人们吃饭用的锅盆等生活用品都收走炼钢了,造成农业荒芜,直接后果是59年到61年的三年大饥荒,据说有几千万人饿死。
四清是63年到66年期间的一次政治运动,造成了一部分干部被迫害,但相比起来这次运动后果的严重程度比文化大革命要小得多。
文化大革命是从66年到76年,这段时期是中国成立后人权最恶劣的时期,革委会掌握着人的生杀大权,谁都不知会因为说错什么而受到批斗和迫害,相比起来,旧地主、知识分子和原来的国民党老兵等这些人受到的摧残最为严重,大量的人被害或自杀,在中央的默许下,民间还出现了武斗等动乱,一般那些村里的地痞流氓都成了领导,你想想他们能干什么好事。文革期间的另一大事件就是知识青年下乡,造成了我国人才的断代,另外成千上万的女知青在农村被强奸,这些事情现在仍然很少人知道。
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政府会逐渐公开这些历史,只有勇敢的直面历史,一个国家才能真正进步,这是我的观点。
❽ 1959到1961中国受灾情况
这个问题涉及到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的具体情况,详解如下:
一、简介:
三年困难时期是指中国大陆地区从 1959年至1961年期间由于大跃进运动以及牺牲农业发展工业的政策所导致的全国性的粮食短缺和饥荒。在农村,经历过这一时期的农民称之为过苦日子,过粮食关,歉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在1980年代以前则多称其为三年自然灾害,后改称为三年困难时期。海外一些学者则称之为三年大饥荒,西方学者也称其为大跃进饥荒。
二、详解:
1、干旱统计情况:
按照《中国灾情报告》记载,1958年,“1-8月,全国大面积旱灾……冀、晋、陕、甘、青与西南川、滇、黔及华南粤、桂等省区。春旱时间长,波及面广,严重影响农作物播种、生长。河北省中部、东部连续200多天无雨雪……5月中旬……西南、华南及冀东持续干旱。入夏,华东、东北800多万顷农田受旱。吉林省266条小河、1384座水库干枯,为近30年未有的大旱。年内,旱灾波及24个省区2236万公顷农田。”
1959年,“1-4月,冀、黑严重春旱。因去冬以来降水稀少,春旱影响河北省150万公顷小麦生长,成灾62万公顷,另有20万公顷耕地需挑水点种;黑龙江省……150万公顷耕地受旱2寸多深,少数4-5寸深,为历史少见。”7-9月,渭河、黄河中下游以南、南岭、武夷山以北广大区域普遍少雨,闽、粤60天无雨,遂“波及豫、鲁、川、皖、鄂、湘、黑、陕、晋等20个省区的旱灾分别占其77.3%(受灾3380.6万公顷)和82.9%(成灾1117.3万公顷),受灾范围之大在50年代是前所未有的。” 刘颖秋主编的《干旱灾害对我国社会经济影响研究》认为,“是新中国成立10年来旱情最重的年份”。1959年的大旱,在水文方面有显著的表现。是年,松花江源濒于干涸,丰满水库缺水发电。江、淮出现历史同期(记载)的最低水位。江苏省山区塘堰、小水库干涸37万座(占本省同类型工程的67%)。湖北省塘堰干涸达80%,8月中旬以后小河几乎全干;由于江水奇低,沿长江的121个水闸和161个明口,能够自流放水的也只有50个闸、13个明口。湖南省邵阳、衡阳和湘西州的71万处塘坝,在9月中旬有半数干涸。
1960年,持续旱情扩大:“1-9月,以北方为主的特大旱灾。上半年,北方大旱。鲁、豫、冀、晋、内蒙、甘、陕7省区大多自去秋起缺少雨雪,有些地区旱期畅达300-400天,受灾面积达2319.1万公顷,成灾1420万公顷;其中鲁、豫、冀三省受灾均在530万公顷左右,合计1598.6万公顷,成灾808.5万公顷左右。山东省与河南省伏牛山—沙河以北地区大部分河道断流,济南至范县的黄河也有40多天断流或接近断流,800万人缺乏饮用水。夏秋季节,南方皖、苏、鄂、湘、粤、滇、川7省区因旱受灾面积都在66.6万公顷以上(按:广东、海南旱情持续了7个月,西南各省冬春连旱),川、鄂2省成灾198.1万公顷。除西藏外,大陆各省区旱灾面积高达3812.46万公顷,为建国以来最高记录”;“本年灾情是建国后最重的,也是近百年少有的”。是年大旱,除黄河外,还有不少河流断流,如永定河、潴龙河断流5个月;子牙河及滏阳河衡水以下河道,自1959年11月断流,直到1960年7月18日才有来水;山东境内12条主要河流,有汶河、潍河等8条断流。
1961年,旱情持续:“1-9月,全国范围的特大旱灾。全国旱区受灾面积达3784.6万公顷,成灾1865.4万公顷,主要分布于华北平原及长江中下游地区、黄土高原、西辽河流域”。是年3-6月,海河水系的赵王河、潴龙河平均流量距平偏少一半以上。西辽河通辽站3-6月平均流量仅0.123秒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值少99%!安徽省正阳关、蚌埠和江苏洪泽湖各站6-8月平均流量较年均值偏少8成。湖北襄阳专区8个县325条大小河流,断流312条。
1962年,“1-9月,全国大面积旱灾。去冬以来,南方湘西北、粤北、川北、苏北、皖中地区雨雪稀少,2月约有100万公顷呈旱象;3月,旱区扩至豫、鄂、黔、陕等省,共计360万公顷……甘肃河西走廊、内蒙呼伦贝尔和乌兰察布地区、晋北、冀西北、吉西北地区,旱期长达200-400天,甚至井干河断、人畜吃水困难……年内,旱灾波及北方为主的24个省区(市)2174.6万公顷农田,成灾面积878.4万公顷。”
人们习惯上将这几年的灾害称为“三年自然灾害”,实际上从干旱灾害的延伸和转移看,影响我国农业生产的严重干旱灾害,大致延续了四年。时间上以1959年夏秋至1960年夏黄河流域、西南、华南为主,1961年春夏秋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连续干旱为主;以及1962年春夏、夏秋的华北黄河流域、东北的干旱。人们在谈论和研究中往往忽视了1958和1962年也是较大旱灾年,从宏观角度看,集中在1959-1961年的特大干旱,是有一个发展、高峰、减弱的过程的。
2、受灾人口:
1959本年全年成灾人口为8043万,超过1949—1958年平均数80%以上,其中山东、湖北、四川各占1000万。本年春荒人口达9770万人(主要指缺粮人口,包括外流逃荒、营养病、破产度荒、卖送儿女、非正常死亡人口),相当于1949——1958年各年平均值的2.87倍。
1960年大灾害不仅面积超过以往,而且是在1959年灾害基础上连续发生,危害极大,成灾地区人口达9230万人,春荒人口高达12980万,相当于1949——1958年各年平均值的3.8倍。另一个特点是旱、洪灾同时发生,反差极大,一个省内,部分地区暴雨洪水泛滥,另部分地区持续干旱,给救灾带来复杂困难。
1961年成灾人口16300万,也超过了上年。本年春荒人口高达21800万,相当于1949——1958年各年平均值的6.4倍,占全国人口三分之一以上。
❾ 国家三年自然灾害的时间和原因
国家三年困难时期从 1959年至1961年期间,原因是由于大跃进运动以及牺牲农业发展工业的政策所导致的全国性的粮食和副食品短缺危机。
三年自然灾害过程
1、1959年
1-4月,冀、黑严重春旱。因去冬以来降水稀少,春旱影响河北省150万公顷小麦生长,成灾62万公顷,另有20万公顷耕地需挑水点种;黑龙江省150万公顷耕地受旱2寸多深,少数4-5寸深,为历史少见。
(9)59年大饥荒扩展阅读
三年自然灾害的影响
1、患病人群增加
在1959年至1961年的中国,因三年自然灾害引发的饥荒是中国几代人记忆中无法抹去的阴影。研究表明,生活在那个年代的人民之所以具有较高的罹患高血糖症的风险大都与饥荒有关,而且他们的后代也有较高的罹患高血糖症的风险。许多地方城乡居民出现了浮肿病,患肝炎和妇女病的人数也在增加。
2、人口减少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在叙述到“三年困难时期”群众生活状况和人口变动情况时说:“粮、油和蔬菜、副食品等的极度缺乏,严重危害了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
由于出生率大幅度大面积降低,死亡率显著增高据正式统计,1960年全国总人口比上年减少1000万。突出的如河南信阳地区,1960年有9个县死亡率超过100‰,为正常年份的好几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