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根据文意,说说王直是个怎样的人
中文名称: 王直 ,性别: 男 ,所属年代: 明代 ,民族: 汉族, 生卒年: ?—1560
生平简介
王直(?-1560),《明史》误作汪直,徽州(今安徽歙县)人。嘉靖时,与叶宗满等私造海船,犯禁出海,经营海外贸易,获得甚丰,人称「五峰船主」,后勾引倭寇,结巢于浙江双屿港。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明浙江巡抚朱纨派兵进剿,毁双屿港。王直率领余党渡海至日本,自称徽王。三十二年(1553 年),王直等勾结倭寇,侵扰东南沿海,先后攻陷上海、苏州、徽州、南京等地,烧杀劫掠。明总督胡宗宪派蒋洲往日本,诱王直归降。三十八(1560年)冬,王直被诱杀于杭州。
靠走私成为海盗头目 雇日本人扰中国沿海
日前,安徽歙县境内由日本长崎县福江市政府和一些日本人捐助修建的“王直墓”及其“芳名塔”,被两名大学教师砸毁,在国内引起一片争议。王直是什么人,两名教师为什么要砸掉其墓碑,这得从明朝说起。
明代中期,倭寇成为明政府的重要外患。前期倭寇是“真倭”,绝大部分由日本人和少数朝鲜人组成,后期大多数是“从倭”,即参与倭寇之乱的中国人。王直,就是其中的重要头目。
明初,朱元璋因江浙等地百姓曾协助方国珍、张士诚与其争夺天下,严禁百姓出海。永乐三年(1405),市舶司恢复,海禁有所松弛,到嘉靖二十六年(1547),明朝出现了一个相对自由的贸易时期,人们互通有无,各取所需,海上贸易相对繁荣。
嘉靖后期,由于赋税过重和官吏、豪绅的盘剥,江浙一带民不聊生,大批流民前往海外谋生。沿海海防官员故意夸大其辞,使明中央政府错误地认为“海上奸民武装掠夺我辖内良民”,将出海经商的全都称作“通番奸民”,进而加紧海禁。
当时,日本上上下下都垂涎于从对华贸易中获得巨额利润,向中国大陆派遣了大批商船。由于没有正式手续,这些商船都遭到了明朝政府的拒绝。日本人被拒绝后,有的并不急于回国,而是与在沿海漂泊的“通番奸民”勾结,占据沿海岛屿。加之1517年葡萄牙侵占澳门后,也开始与沿海中国居民进行贸易活动,这也进一步加剧了沿海一带官民对峙的紧张形势。
王直本是安徽歙县人,日本史料称他为“五峰船主”,因其外祖家姓汪,也有史料称其为“汪直”。他最早靠与同乡徐惟学合伙贩卖私盐起家,失败后又到浙江、福建沿海地区从事其他走私活动。明嘉靖十九年(1540),王直又在广东私造双桅大船,从事硫磺、硝石、生丝和棉布等政府禁运物资的走私活动,频繁来往于日本及中国东南沿海,甚至暹罗(今泰国)一带。
嘉靖初年,活跃在海上的闽浙商业集团主要有两支,一支以闽人李光头为首,另一支以徽州府歙县许栋为首。许栋的商业集团最初与葡萄牙合作,后来又有日本私商入伙。王直与许栋是同乡,便加入了他的商业集团。许栋和李光头因从事海盗活动相继被明军剿灭后,王直迅速成为流民商业集团的首领,先率众北上屯居定海县偏北约50里的浙东屏障烈表山(又名烈港),后又随一直赖在中国沿海的日本来华贡使寿光到日本躲避风头。
王直不断设法与明朝的海道、卫所官员接近,利用自己的力量代其剿除其余海盗团伙,以换取明官员的好感和支持,从而实现开市交易的目的。
经过不断征战和与明朝地方官员的私下勾结,王直逐渐获得了中日之间的海上垄断地位,新入海通番的船只都只有悬挂“五峰”旗号才敢在海上行驶。但王直的行为始终与明王朝中央政府的“禁海”政策相违。
王直集团的行为引起了明中央政府的注意,政府相继派朱纨等人清剿浙江沿海流民武装。他们派兵两路夹击王直,王直只好将活动基地迁至日本。
日本各诸侯的对外贸易政策为王直提供了客居的良好条件。王直善于拉拢、结交朋友,取得了日本人的信任,他定居日本平户(今属日本长崎县),挂起“徽王”旗号,在平户深山中建起巨大的中国式房屋,追随其定居在平户、福岛一带的中国人至少也有3000人左右,海港中也时常可见供300人出海的大海船。王直以此为基地吸收反明势力,并利用日本浪人向中国沿海地区发动多次跨海攻击。
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明朝政府任命胡宗宪为浙江总督。嘉靖皇帝决心一定要剿除匪患,对贼首绝不轻饶。
当年三月初,王直派人传话给中国政府,表示愿意听从命令,协助剿除松江各处流民,并希望以此换得明政府开放沿海贸易的许诺。胡宗宪故意制造出一种双方议和的气氛,将王直诱捕。
由于当时沿海形势紧张,胡宗宪不敢贸然杀掉王直,把他软禁在杭州两年多,希望流寇因为失去首领自行解散,但效果不大。嘉靖三十八年(1559)十二月二十五日,王直被处死。
2. 王直的主要成就
王直历仕四朝,于“土木之变”时,位居群臣之首,稳定政局,并同意于谦坚守北京主张,为北京保卫战的胜利做出了贡献。
王直任吏部尚书十四年(1443年—1457年),年岁越大,名声品德一天比一天被推崇 。他任吏部尚书时,廉洁谨慎。当时刚刚废除朝廷大臣举荐地方大官的制度,专门归属吏部。王直委任曹郎,严厉抑制奔走钻营。凡是御史巡视地方回来,必定命令他们报告所管辖的官员贤明能干与否来作为选拔提升的参考,人们称赞得到了合适的人选。当时,他的儿子王积任南京园子博士,考核政绩来到吏部,文选郎打算留他侍候王直,王直不同意,说:“这样的话扰乱法纪就从我开始了。”
《剑桥中国明代史》就称“王直和王翱在关键的吏部都留任了很长时期(分别为1443—1457年和1453—1467年),他们识别和选拔官员的能力可从15世纪第三个25年的总的行政质量中看出。” 王直在翰林院二十多年,考察古事,草拟诏书,编写纂集,记载注录的事,大多出自他的手笔。他和金溪人王英齐名,人们称为“二王”,按居住地称王直为“东王”,王英为“西王”。
王直著有《抑庵集》十三卷,《抑庵后集》三十七卷,分别为其长子王〈禾资〉、次子王稙编定。《四库全书总目》称其“诗文典雅纯正,有宋元之遗风...萧鎡作是集《序》,称其文汗漫演迤,若大河长川,沿洄曲折,输写万状。盖明自中叶以后,文士始好以矫激取名。直当宣德、正统间,去开国之初未远,淳朴之习,犹未全漓。文章不务胜人,惟求当理。故所作貌似平易,而温厚和平,实非后来所及。虽不能追古作者,亦可谓尚有典型者矣。”《国朝献徵录》及《明名臣琬琰录》均收录有其为他人所作的碑铭。
3. 我有个疑问,倭寇王为什么是明朝人王直
因为明朝实行海禁政策,严禁私人出海贸易,遭到沿海人民的强烈反对。沿海人民以海为生,或渔或商,久成习惯。实行海禁,无疑等于断绝了他们的生路。他们“不肯束手困穷,于是所在联结为寇,溃裂以出”,为了逃避明王朝的惩罚,他们便滞留海外不归。在明朝中后期,有大量的中国商人、破产农民和失意知识分子等,由于各种原因留居日本。其中有资本者纠倭贸易,无财力者则“联夷肆劫”,成为当时倭寇的重要组成部分。
4. 王直的家族成员
辈分关系姓名简介家世先祖 王导字茂弘,东晋政治家,官至丞相,封始兴郡公,卒赠太傅,谥号文献。 王崇文在南唐官至吉州刺史。 王贽字至之,在北宋官至吏部侍郎、礼部侍郎。 曾祖王以道隐居不仕,后因王直显贵累赠少傅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夫人赠一品夫人。 祖父王子兴隐居不仕,后因王直显贵累赠少傅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夫人赠一品夫人。 祖母李氏抚养王直长大,后因王直显贵赠一品夫人。 父亲王伯贞官至肇庆知府、琼州知州。后因王直显贵累赠少傅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夫人赠一品夫人。 子辈长子王〈禾资〉官至翰林检讨,以学问品德受到称赞。 次子王稙于成化(1465年—1487年)年间重新校订完成《抑庵后集》 。曾孙辈曾孙王思 字宜学,官至翰林编修,后因“大礼议”事件受杖刑伤重而死。后追赠右谕德。
5. 王直的历史评价
叶盛:如王直、胡濙、高谷,清德正学。
张廷玉等《明史》:高谷之清直,胡濙之宽厚,王直之端重,盖皆有大臣之度焉。当英、景之间,国势初更,人心观望,执政任事之臣多阿意取容。而谷、濙惓惓于迎驾之仪,直侃侃于遣使之请,皆力持正议,不随众俯仰,故能身负硕望,始终一节,可谓老成人矣。
纪昀等《四库全书总目》:直当景帝易储之时,持之不坚,为平生之遗憾。然于谦当国,亦不能争,其中殆有难言者。至於初谏亲征,继力争遣使迎英宗,侃侃不挠,至以出使自任,大节究为不愧。其器识厚重,在铨曹十六年,奉职公允,亦称名臣...自永乐初为庶吉士,即承命入阁,典司制诰。后在翰林二十馀年,朝廷著作多出其手。当时与王英齐名,有“西王”、“东王”之目。而直尤为老寿,岿然负一代重望。
《剑桥中国明代史》:1443年王直被杨士奇任命,从此他是与王振抗衡的主要人物之一,皇帝征讨也先的主要反对者之一,又是土木灾祸后处理北京危机时于谦的主要合作者之一。1450年当讨论英宗返回的问题时,王直是主张派使团前往蒙古人那里的主要人物之一。1451年当他已72岁和希望退隐时,他作为一个元老政治家,仍留在朝廷担任吏部尚书。
6. 王直是怎么死的拜托各位了 3Q
有名的王直有好几个 1王直(1379-1462)泰和人。永乐初进士。授修撰。历事明宣宗、明仁宗,累升至少詹事兼侍读学士。正统三年(1438),修《宣宗实录》成,升礼部侍郎,八年升吏部尚书。明英宗将亲征也先,命他留守北京。英宗全军在土木复没,时变仓卒,朝议屡上,皆以他为首。景泰帝时,力主派遣使臣迎接英宗回归北京,乞休归,在翰林二十余年,稽古代言论编纂纪注事,多出自他的手笔。天顺六年卒。赠太保。 2王直(?—1559年),,《明史》亦做汪直,号五峰,南直隶徽州府歙县结林人。王直出身商人家庭。据万历《歙志》记载,相传王直出生时,其母汪氏曾梦见一颗星星从天空坠入自己的怀中,星旁有一个戴着高帽子的人,汪氏便很惊诧地说:“此弧星也,当耀于胡而亦没于胡。”时隔不久,天降大雪,草木结冰。王直知道这个征兆后心里暗自高兴:“天星入怀,非凡胎也;草木冰者,兵象也。天将命我以武显乎?”于是,年少不得志的王直便开始与地方上一些不安本分的人如叶宗满、徐惟学、谢和以及方廷助等往来甚密。王直曾对这帮同伙表示道:中国的法度太过森严了,稍有行动就会触动法律,而科举也只对那些酸气十足的读书人开放,我们何不到海外去闯荡闯荡,只困在这小小的“一撮土”上有什么作为?遂于嘉靖十九年(1540年)偕同徐惟学、叶宗满等趁明朝海禁松弛之机远赴广东沿海打造巨舰,满载明王朝严禁出海的硝磺、丝绵等物品驶抵日本、暹罗等国,进行贸易往来,牟取暴利。仅仅5、6年时间,王直就获得了巨额资本,成为违禁贸易的暴发户,被称为“五峰船主”。 当时活跃在海上的闽浙商业集团主要有两个,一以闽人李光头为首,另一个以徽州府歙县许栋为首。许栋的商业集团最初与葡萄牙合作,后来又有日本私商入伙。王直与许栋是同乡,便加入了他的商业集团。许栋和李光头因从事海盗活动相继被明军剿灭后,王直便自立为船主,成为流民商业集团的首领。经过不断征战和与明朝地方官员的私下勾结,王直逐渐获得了中日之间海上贸易的垄断地位,新入海通番的船只都只有悬挂“五峰”旗号才敢在海上行驶。王直集团的行为引起了明中央政府的注意,政府相继派朱纨等人清剿浙江沿海流民武装。他们派兵两路夹击王直,王直只好将活动基地迁至日本。 日本各诸侯的对外贸易政策为王直提供了客居的良好条件。王直善于拉拢、结交朋友,取得了许多日本人的信任,他定居日本平户(今属日本长崎县),挂起了“徽王”的旗号,以平户为基地吸收反明势力,不仅招集国内亡命之徒,而且还用巨资勾结日本真倭门的多郎、次郎、四助四郎等为羽翼,并利用日本浪人向中国沿海地区发动多次跨海攻击。 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王直吞并了广东海盗首领陈思盼所部。同年二月,王直传令倭寇突入定海关,移泊金塘的烈港。四月,福建漳州、泉州之倭酋与王直等人勾结,率数万倭人及乱民驾船千余艘自浙江舟山、象山等处登岸,流劫于台、温、宁、绍间,攻陷城塞,杀掠居民无数。次年三月,王直纠集福建漳州和广东的海盗及各路倭夷大举入侵,连舰百余艘,蔽海而至。南自台州、宁波、嘉兴、湖州、苏州和松江,北至淮北,滨海数千里同时告急。次日,王直等与倭寇攻陷浙江昌国卫(今浙江象山昌国乡政府驻地),四月侵犯苏州和松江等地,破上海县,在江阴肆意劫掠,并进攻乍浦。八月,洗劫金山卫,犯崇明及常熟、嘉定。三十三年(1554年)正月从太仓一路烧杀劫掠至苏州,攻占松江。四月攻陷嘉善,破崇明,进入崇德县。六月经吴江抵达嘉兴,洗劫一空后回到屯柘林。自此,王直的海盗集团已经彻底走向了勾结倭寇劫掠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财富和杀戮中国百姓的道路,成为嘉靖时期的海盗巨头。 不可否认,明廷的禁海政策和清剿行动极大地限制了王直等人的海上贸易活动,也限制了濒海居民乃至一些海商巨富的生存和财路,引起了这些人的不满和反抗,这些人同劫掠中国东南沿海的倭寇相结合,成为明朝统治者的心腹大患。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四月,徽州府绩溪县人胡宗宪受命出任浙江巡按监察御史。此后,随着抗倭战争的推进,胡宗宪又被朝廷任命为兵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左佥都御史,总督南直隶、浙、福等处军务,并兼任浙江巡抚,集中负责东南沿海的抗倭重任。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王直派人传话给中国政府,表示愿意听从命令,协助剿除松江各处流民,并希望以此换得明政府开放沿海贸易的许诺。胡宗宪故意制造出一种双方议和的气氛,将王直诱捕。由于当时沿海形势紧张,胡宗宪不敢贸然杀掉王直,许其活命,把他软禁在杭州两年多,本希望流寇因为失去首领自行解散,但效果不大。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十二月二十五日,王直被明廷处死。 3当代少将王直 王直(1916—)福建省上杭县人。一九三一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三四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福建军区独立九团政治处组织干事,闽西红军第四支队总支书记,红一团连政治指导员。坚持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二支队政治部宣传队队长,四团政治处组织股股长,第二支队政治部组织科科长,第二团,第四团政治处主任,第六师十六旅政治部副主任,十六旅四十七团政治委员,苏南第一军分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中野战军第六纵队十六旅政治部主任,华东野战军第六纵队十六师副政治委员,第十二纵队三十五旅政治委员,第三野战军三十军八十九师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师政治委员,军政治部主任,解放军军副政治委员,福州军区公安军政治委员,福建省军区副政治委员,军政治委员,福州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副政治委员。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是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当代作曲家 4王直1930年出生于山东省 蓬 莱县。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常务理事兼少儿部主任,中央音乐学院副教授,前民乐系合奏课教研室主任。1948年开始从事音乐工作。在部队文艺团体中任首席小提琴,指挥,作曲及乐队队长。1963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民学系,民乐指导专业。後到湖北省歌舞剧团工作,1977年回中央音乐学院任教, 任合奏课及民乐编配课的教学。於1990年4月离休。 主要作品有 :<< 彝族踩荞舞曲>>,<<酉水河畔>>,台湾民谣 <<笛子与小乐队十首>> (合作),古筝与乐队<<渔舟唱晚主题随想曲>>,<<湖西风情>> (合作) ,笛子与乐队,<<钗头凤幻想曲>> (合作),古筝与乐队 <<海岛风情>>,口笛,葫芦丝独奏<<西南风情>> (合作)。以及各种乐器的独奏及重奏等。其中大部份在大陆、香港-、台湾以及新加坡、马来西亚演出过,并制成唱片、盒带、 CD 。部分曲目被电台、电视台播放过。合奏<<湖西风情>>获国家二等奖。古筝与乐队<<渔舟唱晚主题随想曲>>,於84年由法国雅尔电子合成器乐队与中央音乐学院民族乐团合作在首都体育馆做过大型演出。所编配的 <<西南风情>> 做为<<兔年中国民族音乐会>> 曲目之一。由中央民族乐团於1999年春节期间在维也纳那爱乐之友协会金色大厅演出。 同时,发表过多篇关於民族乐队建设的文章,还辅导过数支专业及民族乐队,并特别关心在青、少、儿中,开展民族普及与提高。
7. 明朝的王直是个什么样的人
中文名称: 王直
性别: 男
所属年代: 明代
民族: 汉族
生卒年: ?—1560
相关人物: 胡宗宪
生平简介
王直
王直(?-1560),《明史》误作汪直,徽州(今安徽歙县)人。嘉靖时,与叶宗满等私造海船,犯禁出海,经营海外贸易,获得甚丰,人称「五峰船主」,后勾引倭寇,结巢于浙江双屿港。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明浙江巡抚朱纨派兵进剿,毁双屿港。王直率领余党渡海至日本,自称徽王。三十二年(1553 年),王直等勾结倭寇,侵扰东南沿海,先后攻陷上海、苏州、徽州、南京等地,烧杀劫掠。明总督胡宗宪派蒋洲往日本,诱王直归降。三十八(1560年)冬,王直被诱杀于杭州。
靠走私成为海盗头目 雇日本人扰中国沿海
日前,安徽歙县境内由日本长崎县福江市政府和一些日本人捐助修建的“王直墓”及其“芳名塔”,被两名大学教师砸毁,在国内引起一片争议。王直是什么人,两名教师为什么要砸掉其墓碑,这得从明朝说起。
明代中期,倭寇成为明政府的重要外患。前期倭寇是“真倭”,绝大部分由日本人和少数朝鲜人组成,后期大多数是“从倭”,即参与倭寇之乱的中国人。王直,就是其中的重要头目。
明初,朱元璋因江浙等地百姓曾协助方国珍、张士诚与其争夺天下,严禁百姓出海。永乐三年(1405),市舶司恢复,海禁有所松弛,到嘉靖二十六年(1547),明朝出现了一个相对自由的贸易时期,人们互通有无,各取所需,海上贸易相对繁荣。
嘉靖后期,由于赋税过重和官吏、豪绅的盘剥,江浙一带民不聊生,大批流民前往海外谋生。沿海海防官员故意夸大其辞,使明中央政府错误地认为“海上奸民武装掠夺我辖内良民”,将出海经商的全都称作“通番奸民”,进而加紧海禁。
当时,日本上上下下都垂涎于从对华贸易中获得巨额利润,向中国大陆派遣了大批商船。由于没有正式手续,这些商船都遭到了明朝政府的拒绝。日本人被拒绝后,有的并不急于回国,而是与在沿海漂泊的“通番奸民”勾结,占据沿海岛屿。加之1517年葡萄牙侵占澳门后,也开始与沿海中国居民进行贸易活动,这也进一步加剧了沿海一带官民对峙的紧张形势。
王直本是安徽歙县人,日本史料称他为“五峰船主”,因其外祖家姓汪,也有史料称其为“汪直”。他最早靠与同乡徐惟学合伙贩卖私盐起家,失败后又到浙江、福建沿海地区从事其他走私活动。明嘉靖十九年(1540),王直又在广东私造双桅大船,从事硫磺、硝石、生丝和棉布等政府禁运物资的走私活动,频繁来往于日本及中国东南沿海,甚至暹罗(今泰国)一带。
嘉靖初年,活跃在海上的闽浙商业集团主要有两支,一支以闽人李光头为首,另一支以徽州府歙县许栋为首。许栋的商业集团最初与葡萄牙合作,后来又有日本私商入伙。王直与许栋是同乡,便加入了他的商业集团。许栋和李光头因从事海盗活动相继被明军剿灭后,王直迅速成为流民商业集团的首领,先率众北上屯居定海县偏北约50里的浙东屏障烈表山(又名烈港),后又随一直赖在中国沿海的日本来华贡使寿光到日本躲避风头。
王直不断设法与明朝的海道、卫所官员接近,利用自己的力量代其剿除其余海盗团伙,以换取明官员的好感和支持,从而实现开市交易的目的。
经过不断征战和与明朝地方官员的私下勾结,王直逐渐获得了中日之间的海上垄断地位,新入海通番的船只都只有悬挂“五峰”旗号才敢在海上行驶。但王直的行为始终与明王朝中央政府的“禁海”政策相违。
王直集团的行为引起了明中央政府的注意,政府相继派朱纨等人清剿浙江沿海流民武装。他们派兵两路夹击王直,王直只好将活动基地迁至日本。
日本各诸侯的对外贸易政策为王直提供了客居的良好条件。王直善于拉拢、结交朋友,取得了日本人的信任,他定居日本平户(今属日本长崎县),挂起“徽王”旗号,在平户深山中建起巨大的中国式房屋,追随其定居在平户、福岛一带的中国人至少也有3000人左右,海港中也时常可见供300人出海的大海船。王直以此为基地吸收反明势力,并利用日本浪人向中国沿海地区发动多次跨海攻击。
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明朝政府任命胡宗宪为浙江总督。嘉靖皇帝决心一定要剿除匪患,对贼首绝不轻饶。
当年三月初,王直派人传话给中国政府,表示愿意听从命令,协助剿除松江各处流民,并希望以此换得明政府开放沿海贸易的许诺。胡宗宪故意制造出一种双方议和的气氛,将王直诱捕。
由于当时沿海形势紧张,胡宗宪不敢贸然杀掉王直,把他软禁在杭州两年多,希望流寇因为失去首领自行解散,但效果不大。嘉靖三十八年(1559)十二月二十五日,王直被处死。(环球时报 樊繁)
8. 大家讨论下明朝时期的倭寇,王直他是汉奸吗
一个名词的概念,显然要看其定义和内涵。对于“汉奸”而言,公认的定义是:
原指出卖汉族利益的败类,后引申为背叛中国投敌罪无可赦之人,不只限于汉族。
大多情况下泛指背叛中华民族,投靠侵略者,充当其走狗,出卖中国的国家和民族利益的败类,也即通敌或叛国的中国人。
因此从历史事实出发,王直是汉奸,这是板上钉钉的。这是我的观点。
题外话,某些网友会替他辩护,在我看来无非是这么几种手法:
偷换概念,即曲解汉奸之定义。
隐瞒事实,即否认其人其事。
美化动机和原因。什么生活所迫云云,这些我们都不关心,我们只看结果。
9. 王直将军的资料
王直(1916-),福建省上杭县才溪乡人。一九三一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三四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福建军区独立第十师政治部宣传队宣传员,独立第九团地方工作干事。红军主力长征后,在闽西南地区坚持三年游击战争,任福建军区红九团政治处组织干事,闽西游击四支队总支书记,闽西红九团第四连支部书记,连政治指导员。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二支队政治部宣传队队长,第四团政治处组织股股长,第二支队政治部组织科科长,二支队三团政治处主任、四团政治处主任。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第六师十六旅政治部副主任,十六旅四十七团政治委员,苏南军区第一军分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中野战军第六纵队十六旅政治部主任,第六师十六旅政治部主任,华东野战军第六纵队十六师副政治委员,华东野战军第十二纵队三十五旅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三十军八十九师政治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师政治委员、军政治部主任。回国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一军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福州军区公安军政治委员,福建省军区副政治委员,第二十八军政治委员,福州军区政治部副主任,福州军区副政治委员。当选为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第五、六届常务委员会副主任。
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曾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
图没法在这里贴,在下面的网站上看吧
10. 王直的人物生平
明英宗正统三年(1438年),《明宣宗实录》完成,王直升任礼部侍郎,仍像以前一样兼任学士。正统五年(1440年),王直管理礼部事务,礼部尚书胡濙把所有事务都交给他办理,王直处理这些事务非常熟练。
正统八年(1443年)正月,接替郭璡任吏部尚书。
正统十一年(1447年),户部侍郎奈亨依附权宦王振,诬陷郎中赵敏,诉讼牵连王直和侍郎曹义、赵新,三人于八月一齐被关进监狱。三法司在朝廷审讯,判奈亨斩刑,王直等人赎罪流放。英宗宽恕王直、曹义,剥夺奈亨、赵新的俸禄。
当初,王直按次序应当进入内阁,但却遭杨士奇反对。 (据《玉堂丛语》记载是王直请杨士奇回乡扫墓,来惩治当时品行不端的杨士奇之子杨稷,却反遭杨稷陷害,杨士奇因而怀疑是王直嫉妒自己,还京后就将王直调往吏部任职。 ) 景泰元年(1450年),也先派使者议和,并且请求归还英宗,此事下发到礼部讨论役有决议。王直率群臣请求迎回英宗,并说“天位已定,太上皇还,不复莅天下事”以安抚景帝。景帝说:“卿等说得确实好。只是前后派遣使者五次前去,始终没有达到目的。现在又派遣使者,假设他们藉护送车驾为名义,来侵犯京城,岂不成为百姓的祸患吗?贼人狡猾难以相信,还是重新商议吧。”不久,瓦刺的另一支部落阿刺的使者又到,胡濙等人又因此进言。景帝便驾临文华殿门,召集群臣和谏官向他们讲明应当拒绝的情由。王直回答说:“一定要派遣使者,不要留下后悔的事。”景帝不悦。于谦上前为他解释,景帝的心意才缓解。群臣已经退下,太监兴安匍匐出宫喊道:“你们这些人坚持想派遣使者,有文天祥、富弼这样的人吗?”王直大声说:“朝臣听从天子的派遣,已经享受他的俸禄,敢推辞危难吗!”说了两遍,声音更加严厉。兴安说不出话,才商议派遣使者,命李实、罗绮前去。
使者出发后,而瓦刺可汗脱脱不花和也先的使者先后来了,打算遣送他们回去。使者对住宿的陪伴说:“中国关外的十四座城全都为我们所有。以前阿刺知院的使者来,尚且派人一同回去。现在也一定要有大臣一起走,这才比得上。”胡濙把这件事报告朝廷,诏书下发到朝廷讨论。因王直等人坚决请求,于是派遣杨善等人回报。
等到李实回来,又因为也先的使者到来,详细陈述也先想求和的情形。王直和宁阳侯陈懋等人上疏,请求另外派遣使者送礼物丝帛去迎接英宗,景帝不允许。又上疏说:“臣等和李实交谈,详细地了解对方国内的情形。他们需求的衣物钱财,是上皇提出的,而奉迎上皇回来,是也先的意思。以前脱脱不花和阿剌的知院使来,都有回覆的使者。现在也先的使者以迎回上皇为辞,却不派遣使者和他一起回复,这会使敌人怀疑并且招致战争。”景帝又不同意。
随后李实自己向景帝进言。景帝只是回复也先的信,命杨善迎接英宗回来而已。王直和陈懋等又上疏景帝,请求仍然派遣李实出使。景帝答复说:“等杨善回来再商量这件事。”御史毕銮等人又上疏,极力进言说:“即使对方以欺诈而来,我国以诚实前往,万一有意外,我方兵力本身还在。”景帝终究未听从。不久,杨善终于奉迎英宗回来。
景泰二年(1451年),也先派使者入朝进贡,并且请求派遣回复的使者。王直多次上疏说:“边关的防备没有完善,草料和粮食没有蓄积,国家的创伤还没有恢复,应该答应他的请求。派遣使者去以观察虚实,开导对方从善。”景帝不同意。没过多久,也先派骑兵进入边关,以回复使者为藉口。王直和群臣又请求这件事,景帝还是不同意。王直等于是上疏说:“陛下坚决治理军队,确定或战或守的策略,实在是大有作为的君主。但是使命不通畅,难以保证他不入侵。应当敕命边疆沿线的守臣,派士兵游动巡察,有警报就入关保卫,没有战争就进行耕种。陛下在处理机要事务的空闲时间,不时召集京城兵营的总督、总兵,向他们咨询方法和篥略,真诚地接待并礼貌地对待他们,明确奖赏处罚以控制他们的后效,这样或战或守的策略可以提出来了。”景帝才称好。 同年,朝廷因为王直年老,命何文渊任吏部尚书辅佐他,吏部于是有两个尚书。
景泰三年(1452年)正月,王直升任太子少傅。景帝打算废掉太子朱见浚(即明宪宗朱见深),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皇太子,还没有提出。恰逢思明土知府黄矰请求换太子。景帝十分高兴,诏书下发到礼部讨论。胡濙不敢表示不同的意见,文武诸臣讨论的九十一个人应当签名,王直显出为难的样子。陈循把笔蘸上墨强求他写,王直于是写上名字,最终改换了太子。王直晋升兼任太子太师,赐予金币增加等次,他跺脚叹息说:“这是何等重要的大事,居然被一个蛮族的酋长破坏,我们这些人羞愧死了。”
景泰四年(1453年),何文渊离任后,朝廷又任命王翱为吏部尚书辅佐他。 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景帝病重,王直、胡濙等人召集群臣和谏官,请求重新立沂王朱见浚为太子,推举大学士商辂起草奏疏。奏疏还没有呈上去,而石亨、徐有贞已发动“夺门之变”迎接英宗再次即位,王文、于谦等人被杀害。奏疏的草稿留在姚夔那里,他曾经拿出来给郎中陆昶看,叹息说:“这封奏疏来不及呈迄,是上天的安排呀。”英宗复辟后,优厚地礼待他,免去他一般的朝见。 王直于不久后便请求退休。英宗赐予玺书、金绮、纸币,提供驿车送王直回家。
天顺六年九月二十三日(1462年10月15日),王直去世,享年八十四岁 。朝廷追赠太保,谥号文端。
《国朝献徵录》收录有李贤所著《吏部尚书致仕赠太保谥文端王公直神道碑铭》及《王文端公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