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入门技巧 » 印加

印加

发布时间: 2021-08-15 09:24:03

㈠ 古印加人的宗教是什么

随着南美考古研究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揭开了古老印加文明的神秘面纱。

公元6世纪时,安第斯山区和沿海地带大约共生活着100多个部落,其中最主要的有4个:艾马拉、莫契卡、普基那和克丘亚。普基那和艾马拉部落活跃在的的喀喀湖周围地区,莫契卡部落则占据了秘鲁沿海北部地区。与它们相比,居住在库斯科谷地的克丘亚部落无疑是十分原始的,然而这个不甘落后的部族很快就吸收了其它文化中心所取得的成就,从而迅速发展起来,萌生了印加文化之源。

到了公元13世纪,克丘亚部落群中的印加部落开始崛起,建立了奴隶制国家。印加国家由大酋长统治,它与周围的部落和国家进行着和平的产品互换和社会交往。随着国势日益强大,印加国家开始谱写自己的征服史。

据传说,印加王国大酋长曼科·卡帕克带领军队,穿过利利奥高原,征服了科利亚人,最先占有了库斯科谷地;迈塔·卡帕克率军渡过河普里马克河,到达了今天秘鲁的莫克瓜和阿雷帕;此后的卡帕克·尤潘基是个英勇的武士,他率众到达了今天的玻利维亚,控制了沿海的纳斯卡人。

1438年,帕查库蒂(又称作帕查库特克)上台执政。这位印加王国史上最有名的君主是第九位统治者。他对外进行大肆扩张,屡建奇功,特别是他率军征服了阿班凯,消灭了昌卡族入侵印加的基地,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为印加王国走出库斯科谷地并向安第斯山区扩张扫清了道路,据说,在这次征服活动中,帕查库蒂被敌人砍去了一只耳朵,他嫌一只耳朵难看,便命令工匠打造了一个金耳壳戴上。后来他又觉得独自如此过于显眼,于是便下令所有贵族都必须戴上金耳壳,在战胜了昌卡部落后,他又率军征服了卡哈马卡、纳斯卡、利马和奇穆等地区。他的南征北战使印加的疆域版图不断扩大,最终完成从早期奴隶制王国向帝国的过渡。继帕查库蒂之后,印加王卡帕克·尤潘基开始向北扩张,取得了基多,向南推进到了今天智利中部的毛莱河。

印加部落经过近百年的征战,征服了整个安第斯山脉中部地区的各个部落,建立了幅员辽阔的中央集权帝国。16世纪初的印加帝国以秘鲁为中心,向北包括厄瓜多尔的大部分、玻利维亚的大部分和阿根廷的西北部,向南到达智利中部的毛莱河,东南亚马逊河丛林地区,西濒太平洋,面积20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600万以上。由于印加帝国是美洲空前强大的帝国,被后人称之为“新世界的罗马”。因此,印加人也就成了“新世界的罗马人”。

宗教在印加帝国各族人民的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印加人崇拜祖先,崇拜自然力,更崇拜太阳神。印加帝国的统治者把印加部落的主神——太阳神强加给安第斯山地区的各族人民,要他们信仰和崇拜,同时又允许保留和继承各部落与村社或者家族的各种宗教信仰。

图腾崇拜的残余是最为古老的。印加人崇拜一些被认为是神圣的草、木和动物。动物主要有美洲豹,还有南美兀鹫、大鹰和猿。某些村社地区以动物命名。植物的宗教化身,首先是玉米神和马铃薯神,因为这两种农作物在印加人的生活中起了重大作用。

瓦卡崇拜也是最为普遍和较原始的宗教。瓦卡崇拜同祖先崇拜联系极为密切,它把氏族祖先神演化成公社土地神和一般地方的保护神。瓦卡就是崇拜圣地或圣物,或者说是崇拜能引起人们崇敬之心以及能使人联想起传说中的历史事件的地点,如山岳、岩石、河流、湖泊、泉水和山洞等等。有的地方被看做是一个部落或村社的起源地,因此,人们经过此地时,都要唱哀歌进行祈祷。有些瓦卡崇拜已成为一种习俗而保持至今。如一条道路上的某一处被认为是地方神的所在地点,行人经过该地时就把一块石头加在多年堆起来的石头堆上,以求地方神保佑行人一路平安。还有些地方,如桥梁、河流、岩石,或传说中英雄首领的墓地,也成为瓦卡崇拜的对象。譬如,库斯科附近山上的一些石头,被认为是曾变成人来帮助帕查库蒂打败昌卡人的圣物,所以,这些石头就成为受崇拜的神。库斯科的瓦纳考里小山上有一块奇形怪状的石头,人们认为它是传说中印加始姐的兄弟卡奇变的,这块石头也就成了印加青年们举行成年仪式的圣地标志。库斯科附近的帕卡里——坦普岩洞也被当做瓦卡祟拜,因为,它是传说中印加首领曼科·卡帕克的出生地。

印加人祟拜木乃伊之风也很盛行,这与崇拜祖先是密不可分的。人们常把木乃伊埋葬在用岩石凿成的坟墓里,木乃伊穿着盛装,戴着首饰,旁边放有日常用品以及食物和劳动工具。印加人对统治者的木乃伊崇拜尤为虔诚。所有印加王的木乃伊都被仔细地保存着。它们在庙宇里受到崇拜。在盛大节日时,祭司抬着它们去游行,以示神圣。印加人认为国王的木乃伊具有超自然的威力,所以,人们出征时常常把这些木乃伊抬到战场上,以示祖先之威,相信战争定会因此取得胜利。

印加人还热心于对自然力的崇拜,各种星辰和星座都被看做是神。印加人同样崇拜地球和海洋。据传说,两个蛇形的神话人物能够联系宇宙中几个不同的世界。一条叫做“亚库玛玛”的蛇。到达地面时就变成大河,经过天界时就变为闪电,它被认为是水神,威猛无比。另一条叫做“萨查玛玛”的蛇,有两个头,能直立缓行,像棵老树。它到达天界时就变成彩虹,成为肥沃富饶之神。这两个神都受到印加人的热烈崇拜。

大地母亲崇拜影响深远,根深蒂固。大地母亲叫帕查·玛玛。在奇楚亚语中,帕查就是土地,在今厄瓜多尔境内的印第安部落叫做“依圭”。大地母亲崇拜是地方性的,在每个地方,人们都把大地母亲当做自然界的女主人,无论土地的收成、骆马的繁殖和经济的繁荣,都取决于她。在专门的节庆时,人们用玉米和马铃薯做成类似妇女的形状,来作为他们的保护神。

无论是图腾祟拜、瓦卡祟拜,还是木乃伊崇拜、大地母亲崇拜。它们都有共同的属性,都是地方性的原始宗教,是地方部落意识的体现,也是安第斯山各地区人民的潜在意识。它们在印加向统一帝国的转变过程中具有持久的影响力。

太阳神本是印加部落之神,后上升成为全国的主神,它在印加语中有几个不同的名字:因蒂、维拉科查和帕查马克。太阳神的形象,一般是人形,面部如金盘,光芒四射。太阳神的三个名字反映了人们对它崇拜的不断政治化的过程。印加人传说中的祖先曼科·卡帕克是太阳神在太阳岛中创造出来的,是“太阳之子”,神的使者,他享有印加的称号,拥有最高权力。这是太阳神崇拜向王权神圣化方向发展的开端。

14世纪,即帕查库蒂执政年代,是印加太阳神崇拜、王权神化的制度化阶段。“帕查”在克丘亚语就是时间,“库蒂”就是转变的意思,所以,帕查库蒂名字本身就含有改革者的含义。帕查库蒂本人厉行宗教改革,并树立新神,使王权进一步神化。这也可能是解决王权同太阳祭司教权冲突的结果,因为,据说专掌太阳神的祭司曾企图限制王权。帕查库蒂并非否认崇拜太阳神。但他宣扬说,一切神灵都是由无形的、永恒和万能的主神创造的。“太阳神操劳得很好,早晨起来很早,照暖大地,晚上退走。可是如果没有上帝即万物之主——伟大的帕查马克,那么谁来指挥太阳神呢?”这样,库斯科神也获得了至高无上的地位,有了新的含义。帕查库蒂把库斯科太阳神庙变成全印加的圣殿,增设新神帕查马克的神位,确立起王权神化的政治制度。

帕查库蒂增设新神的运动也可能是王权同地方贵族妥协的结果。相传,他征服了秘鲁卢杯河谷的部落后,发现了一个巨大的部落神褓祗,它是人们朝拜的圣地。他懂得要巩固王权,特别是“萨帕”的大王之权,必须把这个圣地的神包括在自己的国教之中。因而,他给这个神取了一个克丘亚语的名字,并供养在宫廷神庙中。

印加的的太阳神崇拜与祖先崇拜有关。印加人广为流传的印加起源神话保留着祖先崇拜的痕迹。印加起源神话认为印加人的祖先是神,印加王朝是“太阳之子”阿亚尔四兄弟和玛玛四姊妹开创的。这四男四女是从库斯科东南35公里处帕卡坦普里地方(起源之地)出来的,他们决定寻找一块肥沃的土地,来建立代表他们的父亲和保护人的太阳王国。这四兄弟的名字分别表示不同的意思:阿亚尔·曼科是首领之意,阿亚尔·乌丘象征生长胡椒的国土,阿亚尔·奥卡是反叛和抗拒权威的人,阿亚尔·卡奇则象征有盐滩的海岸。四姊妹的名字也有不同意思:玛玛·沃利奥是生殖力旺盛的母亲和照料家庭的主妇,玛玛·瓦科代表有男子气概、勇于承担责任的妇女,玛玛·科拉是生长在东部森林中一种野草的名称,玛玛·拉瓦代表安第斯山区种植最多的农作物玉米。兄弟姐妹八人都将去瓦纳考里,在那里播种太阳赐予的玉米。神话传说认为,阿亚尔·卡奇是力气最大的人,他一路上用单刀开山劈岭,他的兄弟们因妒嫉他的巨大力量,设计陷害他。起初,卡奇中计被引进一个山洞里,接着一块巨石滚落下来,封住洞口。卡奇痛斥他兄弟对他的陷害,并祈求创造天地之神来援救他。后来,创造天地之神把他变成神鹰,让他从山洞中逃出,飞往瓦纳考里山顶上,把他变成岩石。这岩石就是印加青年崇拜的最神圣的瓦卡之一。另一个兄弟阿亚尔·乌丘由于亵读圣物而被变成石头。这样,只剩下曼科和奥卡去库斯科了,他们有一根太阳神赐给的金杖,是开辟通向库斯科之路的圣物。在去库斯科途中,曼科多次试图把金杖插进地里,但毫无成效,并引起奥卡对曼科的蔑视和反叛。曼科耐着性子,任其弟嘲弄,直到这根金杖插进了地里,这就是适于人们生活和植物生长的湿润之地——库斯科。后来,曼科从地里拔出金杖,打破了奥卡的头颅,追使他服从太阳神和曼科的意志。最后,阿亚尔·曼科同他妹妹玛妈·沃利奥结为夫妻,曼科成为库斯科的祖先和印加王朝的统治者,沃利奥则成为印加王朝的女祖先。印加起源神话通过库斯科的发现过程,展现了太阳神崇拜同祖先崇拜的密切关系。

印加人的太阳神崇拜与自然力崇拜也是紧密相联的。对于生活在安第斯山地区的人们来说,初升的旭日会创造出无比美丽的晴空,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也会发出无限的光和热,给人们送上光明和温暖,这正是印加人祈求的赐予,他们多么希望大地永久处在阳光照耀之下。黄昏时,太阳的余辉往往沉入浩瀚的大海,这十分自然的引起印加人依依惜别的心情。所以,印加人崇拜太阳是十分自然的选择。

印加人庆祝太阳神有四个宗教节日。第一个节日是春分时举行的叫“拉伊米”,是王室祭神之日。第二个节日叫“西图西”,在秋分时举行。这一天,克丘亚人半夜起床点火,然后去洗澡赎罪。第三个节日叫“拉伊米·因蒂”,是在夏至时举行。这一天,全国都要供奉太阳神。清晨人们等候日出,并向初升的太阳欢呼致敬。仪式由印加王主持,朝臣、祭司和居民都要参加,并用骆马肉和玉米酒举行盛宴。最后一个节日,叫“阿莫拉伊”,冬至时举行,向太阳神献祭。国王在祭祖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拂晓,国王穿着太阳使者的服装,右手拿着印加军队统帅的标志——金长矛。他从萨克萨瓦曼堡出发,跑下山坡,来到中心广场。四个王子挥舞长矛在那里迎候他,并等国王发布赛路的命令,此举象征在整个国土上将驱除邪恶。四个王子每人在一条通向一个行政区的道路上赛跑。跑完1公里多的路程后,把长矛传递给另外三个人,这样依次传递,直到30多公里路程像接力赛一样跑完,最后一人把长矛插进地里,象征驱除邪恶。

印加宗教仪式的基本内容是供奉牺牲和祭典。祭典主要用海豚、骆马作祭品,在非常的场合下,例如庆祝新的印加王登基时,在发生地震、旱灾、传染病时,在发生战争和印加王出征时,则用活人作祭品。活人祭品主要来自战俘,或是被征服部落作为贡物送来的小孩。仪式神秘庄重,气氛恐怖,具有浓厚的迷信色彩。

神秘的印加文明,和所有的美洲文明一样,都牵涉到外星文明的存在。并且它们的结局也都一样,在一度的辉煌之后突然消失。留下一个又一个难解的谜,让后人去猜测,去想像……

㈡ 印加是什么意思

“印加”(Inca)意为“太阳之子”。据传说,其最早的统治者曼科·卡帕克于公元1000年左右带领部落来到南美秘鲁一带的库斯科,建立帝国。库斯科城的金字塔式的庙宇、宫殿都用巨大的石块建造。其中有建于12世纪的蒂亚瓦纳科太阳门。有人形容印加太阳神庙,是在朝东的一块圣地上建造起来的,整个神庙是用精心修整的、平坦而巨大的石板砌成的。为了让空气流通,屋顶造得很高,用茅屋盖成,还有一个很优美的祭台。大殿的四周墙壁从上到下全部镶上较厚的纯金片,所以这座神庙得名为“金宫”。在正面的墙壁上有太阳神偶像,它是个绘有男子脸形,周围环绕着光芒和火焰的用黄金制成的圆片。它面朝东方,在受到初升太阳光直接照射时,就放射出万道金光。在太阳神偶像的左右两侧,按照古代习俗在金御椅上供奉着历代印加王的木乃伊,远远望去,它们就像真人。大殿中央置有一个华丽的御椅,举行典礼时,印加王便坐在御椅上。有人曾经体验,站在神庙的屋顶,看到早晨太阳升起,自然会产生对太阳的崇拜。

㈢ 帮我介绍一下印加古国

印加,与玛雅,阿兹特克并称美洲三大文明。绵延千里的王室大道,巨大坚固的石头建筑,连片成群的梯田,巧妙设计的灌溉系统…印加文明在社会组织上达到的成熟程度远远超出以往及同期的美洲文明,被认为已成功地建立起了强大的奴隶制国家。高度发达的印加文明是在安第地区原有文明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印加人的传说记述了帝国13代帝王的故事,然而这个国家的历史只是从15世纪开始才变得确凿,它的鼎盛也仅仅维持了百馀年时间。1533年11月,西班牙征服者占领了印加首都库斯科,宣告了帝国统治的结束。
黄金的隐语

印加文明,著名的美洲古文明之一。和美洲大陆上另一著名的古文明玛雅一样。 印加的地域,用今的地图来标识,大约是以秘鲁为中心向外延。但今的秘鲁与当年的印加相比范围要小许多。

有学者称,印加是「有史以来世界上最成功的集权国家之一」,印加文明,不得不令人刮目相看。 在欧洲,有关印加最早的传说,大多渲染了这土地的富庶。一位印第安酋长说,我可以告诉你们,有一个地方的人民,他们吃喝用的器皿都是?制的,那儿的金子有如你们所带的铁一样便宜。 然而,盛产黄金的印加,还有著比金子更可贵的东西,那就是它的文明。

印加与玛雅,阿兹特克并称美洲三大文明。在这三者之中,印加文明可说是最成熟的。它是西班牙人入侵以前,美洲大陆上传统印第安文化的最大中心。与较早的玛雅文明相比,或者与同一时期的,以后来的墨西哥为中心的中美洲阿兹特克文明相比。地处南美的印加文明似乎都更胜一筹。印加有著当时美洲大陆十分罕见的体现在社会组织上皂成熟理性,以及由这套成熟的社会建制造就的诸多标志的文化成就。
印加拥有长达几千公里的发达道路系统,人们称其为「新世界的罗马」;印加有著当时世界上速度最快的邸政系统;印加的农业,有著发达的梯水和水利系统,规模令人称奇;印加的巨石建筑至今蘬然挺立,几百吨重的岩石拼合紧密,其间的石缝至今仍插不进一片薄刃…

当西班牙人入侵之际,正值印加文明最为辉煌之时。令人惊叹的建筑成就,首都库斯科的繁华景象,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皂突出成绩…这一切均自足生成。地处南美的印加此时似乎还未曾受过外来文明的影响。

精彩的前奏

美洲印第安文化很多遗迹,对它们的由来,人们作出了很多推测和假想,其中最著名的臆断是将它们的创造者说成是天外来客。

比如,人们可能始终想不明白,只有在空中才能俯瞰全貌的那斯卡地形图。比如神秘的阿兹特克雕像,宏伟的玛雅金字塔以及遍布美洲各地的巨石建筑,这些似乎人力不可为的浩大工程,在劳动力低下的古代如何造成。今天,随著研究的深入,人们已经认识到美洲印第安文明的伟大。
任何?化都有其自身发展的轨?,印加文化也是如此。印加文明建立在安第斯地区美洲支文明的基础之上,印加帝国发端於库斯科谷地,库斯科谷地也是印加文明的摇篮。此外,印加文明在其成长发展的过程中,也不断得到征服地文化的滋养,逐渐发展壮大。

「太阳门」是用一整块重达百吨以上的巨石雕成,中央凿出一个门洞,门正中雕刻著高约3米,?约3.75米的人形神像浅浮雕,头部血四周放射出多道光线,双手持护杖。之所以称为「太阳门」还有一个原因,据说每年9月21日秋分那天,黎明的第一缕阳光必定?门洞中央射入。

太阳门建成於公元1世纪之前,当时的美洲既未发明轮子也不懂得使用铁器,任何工程都是由人力完成。但这座石门实在太过巨大,似乎是人力不可为,难怪当地人把它视作神?,就是现代人也还未对它皂由来作出合理的解释。

科学家们推测,在完全依靠人力的支,代要把数十吨甚至上百吨皂石块。从数公里之外的采石场拖运到指定地点,必有一支26,000多人的队伍才能完成。但要在蒂亚瓦那科解决这麼多人的吃住,似乎并不可能。也有人认为,当时的喀喀湖的水住比现在要高许多,其湖岸与「卡拉萨赛亚」很近,人们通过的喀喀湖,用平底驳船从科帕卡瓦纳附近的采石场将石料运来。但据推算,要运送数十吨的巨石,驳船的体积必须非常庞大,要比西班牙人的船大好多倍。建造这样大的船,在当时的美洲似乎也不太可能。因而,「太阳门」是如何建造起来的,至今仍是一个谜。

有一个传说提及,印加人的祖先来自於的的喀喀岛,而蒂亚瓦那科文化就是印加文化的主要源头之一。
印加的创始神话中说到,第一代印加王曼科.卡帕克驯化了第一批原始民族后,慷慨地将「印加」姓氏赐予他们。

当然,在古老的传说中更有许无法确证的事件,印加人通过这些故事构建起了自己的历史。

惨痛的灭亡

1513 年之后,太平洋的发现者西班牙人巴尔沃亚与他的船只驶血巴拿马以南,当他们沿海岸航,来到赤道地区,看见一个印第安人正在河口捕鱼,他们向他诣问,这是来到了什麼地方,印第安人说出了「秘卢」 这个词语.在当地的语这中「秘卢」是个普通名词,是「河流」的泛指,印第安人想说明他所在之处是「河流」,西班牙人却以为他们来到了「秘鲁」。

然而,谁也不会想到,外来者的出现会如此迅速地终结印加的历史.面对由数万人组成的印加大军,西班牙人皮萨罗带领手下不足200人的队伍仓促应战。然而,在双方的第一次交锋中,西班牙人就成功地俘虏并挟制了印加王.强大的帝国,似乎在顷刻间走到了命运的尽头。印加国的兴盛维持了不过一个世纪,就急转直下遭遇了灭顶之灾,最终覆灭在西班牙征服者的手里。

溃败的原因

尽管,原始文明被发达文明征服是历史的必然,然而印加帝如此迅速地遭遇灭亡,仍显得不可思议。事实上,印加帝国的一触即溃有其深刻的内因,就在被西班牙人征服的前夕,印加帝国内部刚刚经历了一场精疲力尽,腥风血雨的内战,这场战争皆因阿塔瓦尔帕和瓦斯卡尔两兄第为争夺王位而起。正如那个古老的寓言说:「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㈣ 印加帝国是怎么灭亡的

说简单点印加帝国灭亡是欧洲殖民扩张及统治的结果!
说复杂点就是说说印加帝国灭亡的过程!
400年前,欧洲人发现了伟大的印加帝国。西班牙人对印加帝国的征服是历史上最令人吃惊的转折点之一。伴随着这次征服,疾病、战争和饥饿导致了90%以上的印加人死亡,西班牙人接管了所有的安第斯国家。
印加帝国是一个发达的社会。它依靠训练有素的军队征服了绵延3000英里的安第斯山脉,堪称南美洲山区中的罗马帝国。印加人的工艺十分发达,他们是无与伦比的建筑师和工程师。
印加帝国非常富有,传说中印加帝国的贵族不但用金子打造身上的饰品,还用金杯喝酒。
西班牙人厉兵秣马,准备征服印加帝国。
1532年,西班牙的将领皮萨罗带领一支由170名士兵和探险者组成的小型远征队走进了印加帝国的心脏地带。
印加人的城镇是按几何状网络规划的,整个帝国由四通八达的灌溉系统互相沟通。印加社会实行等级制,少数贵族控制着国家。权位最高的是神和国王合一的印加帝国国王,他身边围绕着圣女。
国王死去后被制成木乃伊。在某些仪式中,人们会请出这些木乃伊,就像他们还活着。
除了统治阶级,所有人都是平等的。他们中大部分靠土地为生。他们没有私有财产,一切都是公有的,每个人都以劳动的方式向国王纳贡。
印加帝国最主要的经济来源是它的农产品和纺织品。
印加帝国的一千多万人口居住在山谷里。由于人口密度大,每一寸土地都被开垦出来。即使是山腰也种满了玉米和西红柿。
具有创造才能的印加人还在山间修建了遍布全国的道路网。这样他们就能互通消息、调动军队。
印加人通过送信人获取自己所需要的消息。印加帝国没有车马、也没有书面文字,但送信人能在一个星期内一站站地把信送出1500英里,从基多送到库斯科。他们传送的是结绳文字,也就是绳结,它能表示事实和数字,甚至任何消息。
在西班牙人逼近的时候,印加帝国的国王阿塔瓦尔帕带着5万人驻扎在卡哈马卡城外。他虽然知道西班牙人已经来了,但他看不起欧洲人。“这些是什么人?他们粗野肮脏,只知道吹牛。他们虐待我们的人民。他们吞食金银,而且连像样的衣服都没有,我们根本不需要怕他们。”
1532年11月15日,西班牙人到了印加的卡哈马卡城,他们简直不能相信眼前的情景。
印地安人居然有这样雄伟的城市,这么多秩序井然的帐篷。他们心中充满了恐惧和困惑。
而在下面的平原上,阿塔瓦尔帕的身边有五万名战士。他没把这一小撮入侵者放在眼里。
但是印加战士的装备不如西班牙人,他们没有剑和战马。而且他们低估了入侵者,这是一个致命的错误。阿塔瓦尔帕允许西班牙人在广场上扎营。
尽管两军人数的比例是500:1,西班牙人还是决定铤而走险。他们计划绑架国王。“请你的主人过来吧,我一定会像对待朋友和兄弟那样接待他。”
当太阳下山的时候,阿塔瓦尔帕和他5000名没有武装的随从走进了卡哈马卡广场。印加人像骆驼一样落入了陷阱。西班牙人把他们全都杀了,用马、用剑、用枪,像屠杀动物一样。5000多人中只有不到200人逃脱了。
屠杀持续了一个半小时,死者中包括许多印加贵族,但阿塔瓦尔帕被生擒了。为了获得自由,印加国王同意付给西班牙人一大笔赎金。他的臣民从各处送来了财宝。阿塔瓦尔帕认为,如果他把西班牙人想要的金子都给他们,他们就会离开。于是美丽的艺术品被熔掉,铸成金条。
胜利并没有让西班牙人完全控制秘鲁,但他们鼓励阶下囚阿塔瓦尔帕继续掌管庞大的印加帝国,以保证他们出入时没有危险。
作为回报,阿塔瓦尔帕把巨大的印加帝国粮仓交给皮萨罗管理。从1532年底一直到1533年,阿塔瓦尔帕一直以囚徒的身份统治着帝国,他一直希望等赎金凑齐的时候,西班牙人会放了他。印加人一共送来了6吨黄金和12吨白银,而西班牙人按军衔瓜分了所有的财富。但是,他们仍然没有要释放阿塔瓦尔帕的表示。更多西班牙征服者来到这里,新来者没有从最初的那笔交易中得到好处。如果阿塔瓦尔帕死了,他们也许可以从中获益。他们散布谣言,说阿塔瓦尔帕有一支军队在山中待命,他已命令这些人前来营救他。
这是一个谎言,但皮萨罗担心手下造反,只好在压力下低头。西班牙人火速以通敌罪审判了阿塔瓦尔帕,并判处他火刑。皮萨罗,一个平民暴发户,竟然处死了一个世界上权力最大的君主。阿塔瓦尔帕死后,群龙无首的印加军队四散躲进山里。尽管有几次起义几乎把西班牙人赶出秘鲁,但印加人一直没有成功。最后,印加人被迫退到了帝国中更加偏远的地方。
幸运的是,印加最著名的地区——宝石般的马丘比丘隐藏在安第斯山的丛林中,从未被西班牙征服者发现。如果西班牙人没有绑架阿塔瓦尔帕,皮萨罗的那一小队人马肯定会和许多远征队一样被赶出印加帝国,也许后人就不会为印加人的悲剧扼腕叹息了。

㈤ 印加文明是什么样的

在欧洲人到达美洲以前,印第安人以其辛勤的劳动和聪明的智慧在美洲大陆上创造出了一些高度发展的古代文明、这些文明在某些方面比之东半球的一些古代文明毫不逊色,甚至处于领先地位。如同东半球的情况一样,美洲也有几大著名的古代文明,它们是:墨西哥的阿兹特克文明、中美洲北部的玛雅文明、秘鲁的印加文明和哥伦比亚的奇布查文明。

印加文明是在南美洲西部、中安第斯山区发展起来的又一著名的印第安古代文明。它的影响范围北起哥伦比亚南部的安卡斯马约河、南到智利中部的马乌莱河,全长4800公里,东西最宽处500公里,总面积达9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超过1000万。大体说来,它包括了现今厄瓜多尔山区部分、秘鲁山区部分、玻利维亚高原地区、半个智利和阿根廷西北部。

据考古学家的研究,上述这一广大地区是美洲最早出现农业的地区,时间大约在公元前8000年。到公元前3000年,沿海地区的居民已定居下来。到公元前2000年末,中安第斯山区已出现一系列古代文化中心。在公元前1000年中下期,发达的农业文化。已经形成,奠定了印加文明的基础,并出现了阶级和国家的最早形式。这标志文明开始形成。公元10世纪后半叶以后,中安第斯山区出现了各种文化相互渗透和兼并的局面。导致了一些原有文化的衰落和消失,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印加入统一中安第斯山区前的各种文化基础。

印加文明是因印加人统一中安第斯山区,建立印加帝国而得名的。印加人原是生活在的的喀喀湖中的一个部落,10世纪以后,他们逐步北迁,一路征战,于1243年来到现今库斯科,在瓦纳卡里山上扎下营寨。据印加入的传说,此时他们的首领是曼科·卡帕克。从曼科·卡帕克起,到1532年印加人的末代首领阿塔瓦尔帕被西班牙征服者皮萨罗杀害,印加国大约经历了整整3个世纪的发展过程,其问共传12世、13王。

印加国本名叫“塔万廷苏龙”,意为四方之地,首都是库斯科。全国按方位分为四大行政区,名叫:“苏龙”,它们是:西北方位叫钦查苏龙,包括厄瓜多尔、秘鲁北部和中部;西南方位叫库蒂苏龙,包括秘鲁南部和智利北部;东北方位叫安蒂苏龙,包括东部森林和乌卡亚利河一带;东南方位叫科亚苏龙,面积最大,包括现今玻利维亚大部国土,阿根廷西北山区和半个智利。

“印加”一词的本来含义是“首领”或“大王”的意思,是塔万廷苏龙的最高统治者。西班牙人到来后,简单地以“印加”一词指称这个国家及其居民,至今已是约定俗成了。
印加帝国享有“美洲的罗马”之称,它以有一套完整的国家机器而闻名于世。印加国是一个奴隶制国家,奴隶主阶级包括印加王、王室贵族、高级官吏和祭司。他们不从事生产劳动,过着奢侈的生活。印加王被称为太阳之子,神的化身,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独揽国家一切政治、军事和宗教大权。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印加王建立了以中央集权为中心的政治制度,他以斯科为中心,通过各级官吏,牢牢地控制着全国。除了政权机构外,印加奴隶主还拥有一支20万人的训练有素的常备军队,用其对外扩张,对内镇压反叛力量。印加帝国还建立了严厉的司法制度,用来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印加王还采取了一些文化和经济措施。例如,对于那些刚被征服的地区,强行推广克丘亚语。再者,在全国大兴道路和释站建跃以库斯科为中心,修建了条条道路通京城的交通网,以利于对边远地区的控制。

印加人能在中安第斯山区建立这样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与当地的发达的经济文化是分不开的。

在农业方面,印加人继承前人的成就,在干旱缺水的山区修建了水渠和梯田,使粮食生产得到稳定发展,保证了非农业人口的需要。印加人的水渠和梯田修筑得非常坚固,有些水渠至今还在使用。印加人培育了大约40多种作物。他们还饲养骆马和羊驼,成为美洲印第安人中唯一饲养大牲畜的人民。这些动物的饲养不仅为人民提供了肉食和毛皮,而且还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优质肥料,这反过来又促进了粮食产量的提高。

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不仅便于印加王事对全国的统治,而且也促进了各地区的联系与文化交流。印加人修筑的道路举世闻名,其中有两条主干道自北向南纵贯全国:一条沿安第斯山而行,从哥伦比亚南部起,穿越厄瓜多尔和秘鲁,进入玻利维亚后通向阿根廷,全长达3200公里;另一条沿太平洋岸而行,起自秘鲁西北的通贝斯,全长达2.300公里,路面宽达3.5—4.5米。在山峦起伏、沟堑纵横的安第斯山区,修筑这样的道路并非易事。根据地形,道路有时盘旋曲折,有时需要开凿阶梯和隧道,有时又要架设桥梁。印加入尚不知道拱顶知识,他们的桥梁主要是吊桥。桥两端立上石柱,用5根粗达40厘米的藤条相连,三根乎辅成桥面。两边各有一根作栏杆。有的吊桥达长60余米。
印加人的金属加工业比较发达,他们不但懂得金、银、铜、铅、锡、汞的冶炼,还会冶炼各种合金,并知道利用汞来提纯黄金。金银主要用来制作装饰品和艺术品,其中有一种金蝴蝶的翅膀只有1/10毫米厚,重心找得非常准确,投出后能在空中盘旋。铜及其合金主要用来制造武器、日用器皿和利刃工具。但是,如同美洲其他印第安人一样,印加入一直不知道铁。印加人掌握了许多种金属加工工艺,如铸造、锻打、模制、冲压、镶嵌、铆接、焊接等。有研究认为,印加人的金银装饰品,其技巧可与欧洲文艺复兴时相比。

印加入的纺织技术也达到了较高的水平。远在公元前2000年,他们就会纺纱织布了。他们的毛织品和棉织品花色多样,色彩调和,制作精细。如lO00年前留下来的一幅地毯,每英寸含绒纱500根,而欧洲中世纪同类织物却只有100根。在南部沿海皮斯科附近出土的木乃伊套服,被称作是“世界纺织品的奇迹之一”。

印加帝国时期的制陶业也有所发展。陶器的主要特点是具有引人注目的磨光技术、雅致的装饰、优美的几何图案和绚丽的色彩。他们在陶器的制作技术和饰因式样等方面不仅吸取了前人及同时期其他地区的经验,而且有进一步的发展。

在医药学方面,印加人的成就也令人惊叹。他们的外科手术特别是穿颅术在当时居于世界先进行列。手术刀主要是一种“T”形铜刀,非常锋利。与外科手术相伴而生的麻醉术,印加人也是内行。印加人知道多种草药,如奎宁、可可等。

在天文、历法和数学领域内,印加入也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在首都库斯科,印加人在城东、城西建有四座天文观象台,中心广场另设一座。根据长期的观测,印加人测得地球运行周期是365天零6小时,并据此制定了太阳历。印加人还有一种历法是阴历,包括354天,是根据对月亮的观测结果制定的。与阿兹特克人和玛雅人不同,印加人的数学采用10进位制。不过,印加人尚未创制文字,他们的计数方法是结绳,克丘亚语称“基普”,即在一条主绳上结上许多小绳,用结节表明数字,用不同的颜色和长度表明不同的类别。

印加人在音乐、文学方面也有很高造诣。有人认为,印加音乐可与欧洲古代民歌相媲美,甚至更为高超;还有人认为,印加音乐具有亚洲古代音乐的水平和相似的表现手法。由于印加人没有完整的文字系统,文学多是口头传说和戏剧。其中最著名的有《奥扬泰》,在西班牙人到来前已广泛流传于中安第斯山区,在殖民时代初又被用克丘亚文字(西班牙传教士创制)写成剧本,在世界古典文学名著中占有重要地位。

㈥ 印加和玛雅有什么关系

一,总体比较:
玛雅文明 是古代位于墨西哥东南部、危地马拉和犹加敦半岛等中南美洲区域的文明。和传说相反的是,玛雅人从未消失;现在仍有三百万玛雅人居住在犹加敦半岛地区,很多人今日仍然能说玛雅语系的语言。玛雅从无一个统一的强大王国,整个玛雅地区分成数以百计的城邦,然而玛雅各邦在语言文字、宗教信仰、习俗传统上却属于同一个文化圈。

印加文明:
印加帝国主要信仰太阳神因蒂,并自认为太阳神的后裔。传说中太阳神派了他的一对儿女曼科卡帕克和马奥克约向印加人民教导历法、律制等。每年的6月24日是印加帝国最重要的节日-太阳节,印加人民会在这个时候把自己的农作物和家畜献祭予太阳神,感谢太阳神每年赐阳光到大地,令动物可以成长和农作物可以丰盛。

中美洲墨西哥的阿兹特克人与印加人一样,都是膜拜太阳神。而尤卡坦半岛的玛雅人则不然,玛雅人是膜拜羽蛇神(但印加人也有类似羽蛇神的神只:创世神-维拉科查)。
区别于:玛雅人和阿兹特克人都有大规模活人献祭的宗教仪式,印加人倒没有,印加人会把自己贵重的物品,黄金,或者农作物和家畜献给神明,却不会把人的生命作献祭。

二文明比较:
玛雅
1)属于石器文明,玛雅人没有发明使用青铜器,更不用说铁器。
2)掌握高度的建造技术,玛雅人不会使用铜铁,也不会使用轮车,轮子的概念虽然在陶器以及一种小玩具等文物中出现,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没有实用化。但是却创造了高度的城市文明
3)农业以玉米为主食,所以又称为“玉米文明”。没有牛马猪羊,没有出现畜牧业的痕迹,农民采用一种极原始的米尔帕耕作法。
4)数学采用二十进制,发现并使用了“零”的概念(另一说则是由奥尔梅克人传授),掌握高度的数学和天文历法知识。
5)使用独特的象形文字:玛雅文字

印加:
1)印加人有自己的语言,可是却没有一套书写文字的系统。印加人利用绳结记录法来代替文字,这就是所谓的“奇普”。美国哈佛大学的考古学家格里·乌尔顿认为“奇普”是一种会意文字。

2)文学方面,印加有一首长诗《奥扬泰》。诗中记述英雄奥扬泰在印加王帕查库蒂时期,爱上了印加王的女儿,并请求印加王赐婚,但被受阻挠的故事。

三,信仰比较
玛雅神明
分别是创世神、雨神、玉米神、死神、北极星神、黑战神、战争、暴死、人祭神、风神、水灾、纺织、怀孕、月神、自杀女神。

印加神明:
太阳神因蒂

四农业比较:

玛雅人和其他四大文明不同,不是产生在大河流域,而是崛起在贫瘠的火山高地和茂密的热带雨林之中。玛雅人以玉米和豆类为主食,肉食相对较少,没有小麦,农作物主要有,棉花,烟草,番茄,可可等。 玛雅文明虽然是城市文明,却建立在玉米农业的根基之上。自古以来,玛雅农民采用一种极原始的“米尔帕”耕作法:他们先把树木统统砍光,过一段时间干燥以后,在雨季到来之前放火焚毁,以草木灰作肥料,覆盖住贫瘠的雨林土壤(刀耕火种)。烧一次种一茬,其后要休耕1-3年,有的地方甚至要长达6年,待草木长得比较茂盛之后再烧再种。农业生产能力的落后,一旦出现长时间的干旱,文明将变得非常脆弱,这是科学家推测玛雅文明突然消失的一个原因。而玛雅还有使用轮耕法,科学家也曾经发现一些类似灌溉用途的渠道。

印加文明:
根据考古发掘,当时印加帝国有青铜器皿和刀、镰、斧等劳动工具,其冶炼铸造技术相当精巧。印加人也有发达的农业灌溉系统,绵延的驿道等。考古学家大都认为印加人的建筑技术、医学、织布和染色技巧相当发达。

㈦ 印加的介绍

对于我们大多数中国读者来说,除了我们自己的中华文明外,我们比较熟悉的有古代印度文明、古代巴比伦文明、古代埃及文明和希腊罗马文明、而对美洲印第安古代文明则比较陌生,在这里,我们想就美洲印第安古代文明向我国读者略作介绍。

在欧洲人到达美洲以前,印第安人以其辛勤的劳动和聪明的智慧在美洲大陆上创造出了一些高度发展的古代文明、这些文明在某些方面比之东半球的一些古代文明毫不逊色,甚至处于领先地位。如同东半球的情况一样,美洲也有几大著名的古代文明,它们是:墨西哥的阿兹特克文明、中美洲北部的玛雅文明、秘鲁的印加文明和哥伦比亚的奇布查文明。

印加文明是在南美洲西部、中安第斯山区发展起来的又一著名的印第安古代文明。它的影响范围北起哥伦比亚南部的安卡斯马约河、南到智利中部的马乌莱河,全长4800公里,东西最宽处500公里,总面积达9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超过1000万。大体说来,它包括了现今厄瓜多尔山区部分、秘鲁山区部分、玻利维亚高原地区、半个智利和阿根廷西北部。

据考古学家的研究,上述这一广大地区是美洲最早出现农业的地区,时间大约在公元前8000年。到公元前3000年,沿海地区的居民已定居下来。到公元前2000年末,中安第斯山区已出现一系列古代文化中心。在公元前1000年中下期,发达的农业文化。已经形成,奠定了印加文明的基础,并出现了阶级和国家的最早形式。这标志文明开始形成。公元10世纪后半叶以后,中安第斯山区出现了各种文化相互渗透和兼并的局面。导致了一些原有文化的衰落和消失,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印加入统一中安第斯山区前的各种文化基础。

印加文明是因印加人统一中安第斯山区,建立印加帝国而得名的。印加人原是生活在的的喀喀湖中的一个部落,10世纪以后,他们逐步北迁,一路征战,于1243年来到现今库斯科,在瓦纳卡里山上扎下营寨。据印加入的传说,此时他们的首领是曼科·卡帕克。从曼科·卡帕克起,到1532年印加人的末代首领阿塔瓦尔帕被西班牙征服者皮萨罗杀害,印加国大约经历了整整3个世纪的发展过程,其问共传12世、13王。

印加国本名叫“塔万廷苏龙”,意为四方之地,首都是库斯科。全国按方位分为四大行政区,名叫:“苏龙”,它们是:西北方位叫钦查苏龙,包括厄瓜多尔、秘鲁北部和中部;西南方位叫库蒂苏龙,包括秘鲁南部和智利北部;东北方位叫安蒂苏龙,包括东部森林和乌卡亚利河一带;东南方位叫科亚苏龙,面积最大,包括现今玻利维亚大部国土,阿根廷西北山区和半个智利。

“印加”一词的本来含义是“首领”或“大王”的意思,是塔万廷苏龙的最高统治者。西班牙人到来后,简单地以“印加”一词指称这个国家及其居民,至今已是约定俗成了。

印加帝国享有“美洲的罗马”之称,它以有一套完整的国家机器而闻名于世。印加国是一个奴隶制国家,奴隶主阶级包括印加王、王室贵族、高级官吏和祭司。他们不从事生产劳动,过着奢侈的生活。印加王被称为太阳之子,神的化身,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独揽国家一切政治、军事和宗教大权。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印加王建立了以中央集权为中心的政治制度,他以斯科为中心,通过各级官吏,牢牢地控制着全国。除了政权机构外,印加奴隶主还拥有一支20万人的训练有素的常备军队,用其对外扩张,对内镇压反叛力量。印加帝国还建立了严厉的司法制度,用来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印加王还采取了一些文化和经济措施。例如,对于那些刚被征服的地区,强行推广克丘亚语。再者,在全国大兴道路和释站建跃以库斯科为中心,修建了条条道路通京城的交通网,以利于对边远地区的控制。

印加人能在中安第斯山区建立这样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与当地的发达的经济文化是分不开的。

在农业方面,印加人继承前人的成就,在干旱缺水的山区修建了水渠和梯田,使粮食生产得到稳定发展,保证了非农业人口的需要。印加人的水渠和梯田修筑得非常坚固,有些水渠至今还在使用。印加人培育了大约40多种作物。他们还饲养骆马和羊驼,成为美洲印第安人中唯一饲养大牲畜的人民。这些动物的饲养不仅为人民提供了肉食和毛皮,而且还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优质肥料,这反过来又促进了粮食产量的提高。

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不仅便于印加王事对全国的统治,而且也促进了各地区的联系与文化交流。印加人修筑的道路举世闻名,其中有两条主干道自北向南纵贯全国:一条沿安第斯山而行,从哥伦比亚南部起,穿越厄瓜多尔和秘鲁,进入玻利维亚后通向阿根廷,全长达3200公里;另一条沿太平洋岸而行,起自秘鲁西北的通贝斯,全长达2.300公里,路面宽达3.5—4.5米。在山峦起伏、沟堑纵横的安第斯山区,修筑这样的道路并非易事。根据地形,道路有时盘旋曲折,有时需要开凿阶梯和隧道,有时又要架设桥梁。印加入尚不知道拱顶知识,他们的桥梁主要是吊桥。桥两端立上石柱,用5根粗达40厘米的藤条相连,三根乎辅成桥面。两边各有一根作栏杆。有的吊桥达长60余米。

印加人的金属加工业比较发达,他们不但懂得金、银、铜、铅、锡、汞的冶炼,还会冶炼各种合金,并知道利用汞来提纯黄金。金银主要用来制作装饰品和艺术品,其中有一种金蝴蝶的翅膀只有1/10毫米厚,重心找得非常准确,投出后能在空中盘旋。铜及其合金主要用来制造武器、日用器皿和利刃工具。但是,如同美洲其他印第安人一样,印加入一直不知道铁。印加人掌握了许多种金属加工工艺,如铸造、锻打、模制、冲压、镶嵌、铆接、焊接等。有研究认为,印加人的金银装饰品,其技巧可与欧洲文艺复兴时相比。

印加入的纺织技术也达到了较高的水平。远在公元前2000年,他们就会纺纱织布了。他们的毛织品和棉织品花色多样,色彩调和,制作精细。如lO00年前留下来的一幅地毯,每英寸含绒纱500根,而欧洲中世纪同类织物却只有100根。在南部沿海皮斯科附近出土的木乃伊套服,被称作是“世界纺织品的奇迹之一”。

印加帝国时期的制陶业也有所发展。陶器的主要特点是具有引人注目的磨光技术、雅致的装饰、优美的几何图案和绚丽的色彩。他们在陶器的制作技术和饰因式样等方面不仅吸取了前人及同时期其他地区的经验,而且有进一步的发展。

在医药学方面,印加人的成就也令人惊叹。他们的外科手术特别是穿颅术在当时居于世界先进行列。手术刀主要是一种“T”形铜刀,非常锋利。与外科手术相伴而生的麻醉术,印加人也是内行。印加人知道多种草药,如奎宁、可可等。

在天文、历法和数学领域内,印加入也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在首都库斯科,印加人在城东、城西建有四座天文观象台,中心广场另设一座。根据长期的观测,印加人测得地球运行周期是365天零6小时,并据此制定了太阳历。印加人还有一种历法是阴历,包括354天,是根据对月亮的观测结果制定的。与阿兹特克人和玛雅人不同,印加人的数学采用10进位制。不过,印加人尚未创制文字,他们的计数方法是结绳,克丘亚语称“基普”,即在一条主绳上结上许多小绳,用结节表明数字,用不同的颜色和长度表明不同的类别。

印加人在音乐、文学方面也有很高造诣。有人认为,印加音乐可与欧洲古代民歌相媲美,甚至更为高超;还有人认为,印加音乐具有亚洲古代音乐的水平和相似的表现手法。由于印加人没有完整的文字系统,文学多是口头传说和戏剧。其中最著名的有《奥扬泰》,在西班牙人到来前已广泛流传于中安第斯山区,在殖民时代初又被用克丘亚文字(西班牙传教士创制)写成剧本,在世界古典文学名著中占有重要地位。

2.近、现代的印第安

1492年10月12日,是世界历史上最有纪念意义的一天。经过大约70天的海上漂泊,哥伦布率领的三条西班牙帆船,终于在这一天的黎明见到了朝思暮想的陆地——现今巴哈马群岛中的圣萨尔瓦多岛。中午时分,哥伦布一行90人成功登陆,由此揭开了美洲大发现的序幕。

在1493年哥伦布第二次航行中,他到达了巴哈马群岛南面的波多黎各、海地等地方。哥伦布认为,这里是印度。在中世纪欧洲人的地理概念中,亚洲、中国与印度都是一些模糊不清的地域。因此,哥伦布在西印度群岛一带航行时,便凭主观臆想地认为这个地方是日本,那个地方是中国,或者是印度。于是,在这种错误的地理概念的支配下,他便称美洲的土著人为“印度人”。实际上,两者完全是风马牛不相及的。

在欧洲语言辞典中,亚洲的印度人和美洲的印第安人都是一个词,英语是indian,西班牙语是indio,法语是indien,其原因概出于此。

我们汉语中的印度人与印第安人之别,完全是翻译时故意区分的,以免因名称相同引起概念上的混乱。

我们在读到美洲各国的历史书籍时,不论是美国、加拿大,还是墨西哥或巴西,都可见到“印第安人”这个词语。实际上,印第安人是各不相同的,他们都有自己的名称。问题在于,欧洲人初到美洲时,他们听不懂那里的语言,又看到各处的人们面貌都差不多,于是便笼而统之地将其称为印第安人。就这样,这种称呼便一代一代地沿用至今。印第安人,指的是前哥伦布美洲的所有原住居民。当然,这种说法也不完全恰当。印第安人的故乡本来也在东半球,是后来迁徙到美洲的,并不是原住居民。
根据1978年美洲有2800多万印第安人口推算,到1988年,估计印第安人口已超过4000万。这就是说,经过500年的历史过程,印第安人口现在恢复到了1492年的数量。而在这同一历史时期内,世界人口则增长了10倍。按照这个比例,目前的印第安人口应该达到4亿。即使以1492年印第安人口是1400万这个最保守的估计推算,现在也应该有1.4亿才是。印第安人口现在之所以才达到4000万,不能不归因于殖民时代人口的大量损失以及后来的大量混血所致。

欧洲人殖民美洲,不仅造成了印第安人口的至今为止的零增长局面,而且还使印第安人口的分布发生了很大变化。

印第安人原是美洲土地上的主人,他们广泛分布于从阿拉斯加到火地岛的山山水水之间和平原群岛之上。但经过500年的历史之后,他们却从许多地方消失了。凡是沿海平原地区,现几乎见不到印第安人的踪影。在西印度群岛,印第安人现已几近灭绝,只有极个别的岛屿上还留有一些残部。在乌拉圭,则连一个印第安人也不剩了。虽然美洲大陆—些主要国家现都有印第安居民,总人口也恢复到了500年前的水平,但他们所剩的地盘却寥寥无几,生活的天地愈来愈小。当然,殖民过程虽使印第安人的地盘所剩不多,但并末改变印第安人的主要分布地区。目前,印第安人口最多的地区仍与殖民前一致,我们从下面印第安人在美洲各国的分布中可以看到这一点(见表Ⅴ)。

目前墨西哥和秘鲁的印第安人最多,两者相加起来占全美洲印第安人总数的一半稍强;其次是危地马拉、玻利维亚、厄瓜多尔和美国,印第安人口均在200万以上。这6个

国家的印第安人口加起来有3650万,约占全部印第安人口的90%。但印第安人口比例较高的国家,则依次为危地马拉、玻利维亚、秘鲁和厄瓜多尔;前两者的人口约有一半以上是印第安人,后两者也高达40%左右。墨西哥的印第安人口虽然居美洲各国之冠,但只占该国人口的百分之十几,美国就更低了。

欧洲人殖民美洲,给印第安人口造成了巨大损失,这不能不说是一场灾难。当然,从历史学的角度说,美洲的殖民化使美洲这块土地跨时代地进入了现代社会,但从人道主义的角度看,这种跨越却是以印第安人的巨大牺牲为代价的。中国拉丁美洲史学会于1988年在桂林召开了一次哥伦布航行美洲学术讨论会,会上,围绕如何评价哥伦布,自然而然地引发起了对殖民的讨论。有的学者从人类社会发展史的角度认为,欧洲人的殖民使美洲在500年间便从原始社会跨进了现代文明社会,是一个巨大的历史进步。有的学者从印第安人被大量灭绝的事实出发,认为殖民主义对美洲印第安人只有滔天罪恶,没有殖民,印第安人在和平交往的前提下,照样可以进化到现代文明社会。毫无疑问,这两种观点都有事实依据,都有道理,不同的地方在于价值尺度不同。

1492年的美洲,可以说是一个宁静的田园,大部分地区的印第安人以氏族公社为单位集体劳作,集体消费,社会生产力非常低下,过着靠天吃饭的原始农拼或狩猎采集生活。欧洲殖民者的征服,把印第安人整个地纳入了资本主义发展体系之巾,这无疑是社会形态的跃进,尽管这个过程伴随着血与火、泪与恨。至于假设没有殖民,印第安人又会怎样,也许会如此。但是,这毕竟不是历史,更不是现实。

欧洲人与印第安人的胡遇和冲突,是两种文化的相遇和两种价值观的冲突,评论这种相遇和冲突的结果,只能以历史的眼光而不能以理想主义的眼光视之。欧洲人殖民美洲,是欧洲社会发展的要求;印第安人反抗这种殖民,是自身生存的需要。在这种殖民与反殖民的斗争中,欧洲人得以在美洲立足,印第安人则得以延续至今,并且,欧洲人与印第安人共同生活的结果,产生了一个全新的人群,这就是两者的混血。目前,美洲的混血人群在全体居民中的比例高达后,有些拉美国家的居民甚至十之八九是混血者,对于这种混血,无论是从人类学还是从民族学的角度说都是进步的。无论是欧洲人还是印第安人,都为这种混血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但是,我们在从世界历史的发展角度来看待美洲殖民史时,绝不等于不讲人道与正义,绝不等于放弃对殖民主义的批判。

殖民主义是人类社会交往的一个既往的历史现象。它是由于世界各地社会发展不平衡造成的,它客观地加强了世界各地相互之间的联系,促进了历史的发展。但是,它又是以一种不人道的强权来为自己扫清道路,主观上是损人利己的,因而受到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是理所当然的。难有此,人类才能确立公正与和平的交往关系,使各民族得以平等和睦的相处,共同发展人类的文明,而不是以牺牲他人来满足自己。

㈧ 印加和玛雅有什么区别

印加文明

Inca Civilization

南美洲古代印第安人文明。印加为其最高统治者的尊号,意为太阳之子。15世纪起势力强盛,极盛时期的疆界以今秘鲁和玻利维亚为中心,北抵哥伦比亚和厄瓜多尔,南达智利中部和阿根廷北部,首都在秘鲁南部的库斯科。16世纪初由于内乱日趋衰落,1532年被西班牙殖民者灭亡。

历史概况 印加人原为印第安人中克丘亚人的一支,居住在秘鲁南部高原,以狩猎为生。据传其最早的统治者曼科·卡帕克于公元1000年左右(一说为1200年)率领部落从的的喀喀湖地区向北迁移,最后定居于库斯科地区,并以此为中心,逐渐向外扩张,占领整个库斯科河谷。传说印加在亡国前共历12个统治者,15世纪初第八代王维拉科查(?~1437在位)时,印加人的势力在安第斯山地区逐渐强大。第九代王帕查库蒂(1438~1471在位)征服秘鲁高原的大部 。其子托帕·印加·尤潘基(1471~1493在位)征服奇穆文化地区(今厄瓜多尔),后又扩张到秘鲁南部沿海地区。十一代王瓦伊纳·卡帕克(1493~1525在位)时 ,印加人征服整个安第斯地区,建立起强盛的国家,在他的统治下,帝国达到顶峰。1531年,瓦伊纳·卡帕克死后,长子瓦斯卡尔与异母弟阿塔瓦尔帕为争夺王位而发生内战,双方伤亡极大, 加之瘟疫流行,国家元气大伤。1532年,西班牙殖民主义者F.皮萨罗侵入印加帝国,诱捕并处死国王阿塔瓦尔帕,立曼科·卡帕克二世为印加王。次年11月 ,占领首都库斯科。1536年,曼科·卡帕克二世发动反对西班牙人的起义,1537年被镇压。但其他起义者的反侵略斗争一直延续到1572年,至此印加帝国遂亡。
玛雅文明是中美洲古代印第安人文明,美洲古代印第安文明的杰出代表,以印第安玛雅人而得名。主要分布在墨西哥南部、危地马拉、巴西、伯利兹以及洪都拉斯和萨尔瓦多西部地区。约形成于公元前2500年,公元前400年左右建立早期奴隶制国家,公元3~9世纪为繁盛期,15世纪衰落,最后为西班牙殖民者摧毁,此后长期湮没在热带丛林中。

公元1502年,哥伦布最后一次远航美洲,距离他第一次发现“新大陆”恰好10年。船在洪都拉斯湾靠岸,哥伦布和他的船员们兴奋地踏上久违的葱茏陆地。在当地的市场上,一种制作精美的陶盆吸引住他的目光,卖主告诉他,这漂亮的陶盆来自“玛雅”。这个神奇的名字,第一次传入了欧洲人的耳朵。1519年,西班牙探险家科尔特斯(Hernan Cortez)率领西班牙军队横扫墨西哥,征服正处于文明鼎盛时期的阿兹特克帝国,“铲除一个文化,如同路人随手折下路边一朵向日葵”。此时,玛雅文明已近尾声,但在尤卡坦半岛上,还残存着一些玛雅小邦。1526年,一支西班牙探险队前往尤卡坦,试图用暴力建立西班牙殖民地,并强制推行基督教信仰。不肯屈服的玛雅人展开了长达百余年的游击战,直到1697年,最后一个玛雅城邦在西班牙人的炮火中灰飞烟灭。
8世纪末开始引起学术界注意,19世纪末发掘一批重要遗址,开始了玛雅文明的现代考古学研究。20世纪50年代后,研究进展较快,形成专门的玛雅学,是世界考古学及历史学研究的重要领域。玛雅文明的发展阶段,学者间说法不一。据美国考古学家N.哈蒙德的划分,可分为前古典期、古典期、后古典期3个阶段。
玛雅文化
前古典期即玛雅文化形成期,年代约当公元前2500~公元250年。在尤卡坦半岛中央佩滕盆地及其周围山谷已出现定居的农业生活,玉米和豆类是主要的作物;由土台、祭坛等组成的早期祭祀中心也已建立,此后出现国家萌芽,并出现象形文字。

古典期(约公元250~900)玛雅文化进入盛期,各地较大规模的城市和居民点数以百计,都是据地自立的城邦小国,尚未形成统一国家。各邦使用共同的象形文字和历法,城市规划、建筑风格、生产水平也大体一致。主要遗址大多分布在中部热带雨林区,蒂卡尔、瓦哈克通、彼德拉斯内格拉斯、帕伦克、科潘、基里瓜等祭祀中心已形成规模宏大的建筑群。蒂卡尔遗址由数以百计的大小金字塔式台庙组成,气象宏伟,城区面积达50平方公里,估计居民有4万左右。此时出现大量刻纪年碑铭的石柱,一般每隔5年、10年或20年建立一座,成为独特的记时柱。800~900年左右,这些祭祀中心突然废弃,玛雅文明急剧衰落。11世纪以后,玛雅文明中心开始逐渐移向北部的石灰岩低地平原。

后古典期(约1000~1520)的文化有浓厚的墨西哥风格。从墨西哥南下的托尔特克人征服尤卡坦,并以奇琴伊察为都城。建筑中出现石廊柱群及以活人为祭品的“圣井”、球场,还有观察天象的天文台和目前保存最完整的高大的金字塔式台庙,崇拜羽蛇神魁扎尔科亚特尔。此后北部的玛雅潘取代奇琴伊察成为后古典期文化的中心。这一时期的陶器和雕刻艺术都较粗糙,世俗文化兴起,并带来好战之风。玛雅潘的统治者与其他城邦结成联盟,用武力建立起自己的统治。1450年,大概由于内部叛乱,玛雅潘被焚毁,此后百年中文化趋于衰落。1523~1524年,西班牙殖民者乘虚而入,从墨西哥南下,占领尤卡坦半岛,玛雅文明被彻底破坏。

玛雅文明基本上属新石器时代和铜石并用时代,工具、武器全为石制和木制,黄金和铜在古典期之末才开始使用,一直不知用铁。农业技术简单,耕作粗放,不施肥,亦无家畜,后期有水利灌溉。手工制品有各种陶器、棉纺织品等。不同村落和地区间有贸易交换关系。玛雅人的建筑工程达到古代世界高度水平,能对坚硬的石料进行雕镂加工。建筑以布局严谨、结构宏伟著称,其金字塔式台庙内以废弃物和土堆成,外铺石板或土坯,设有石砌梯道通往塔顶。其雕刻、彩陶、壁画等皆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著名的博南帕克壁画表现贵族仪仗、战争与凯旋等,人物形象千姿百态,栩栩如生,是世界壁画艺术的宝藏之一。

玛雅文明的天文、数学达到很高成就。通过长期观测天象,已掌握日食周期和日、月、金星等运行规律,约在前古典期之末已创制出太阳历和圣年历两种历法,前者一年13个月,每月20天,全年260天;后者一年18个月,每月20天,另加5天忌日,全年365天,每4年加闰1天。每天都记两历日月名称,每52年重复一周,其精确度超过同代希腊、罗马所用历法。数学方面,玛雅人使用“0”的概念比欧洲人早800余年,计数使用二十进位制。玛雅文明的另一独特创造是象形文字体系,其文字以复杂的图形组成,一般刻在石建筑物如祭台、梯道、石柱等之上,刻、写需经长期训练。现已知字符约800余,但除年代符号及少数人名、器物名外,多未释读成功。当时还用树皮纸和鹿皮写书,内容主要是历史、科学和仪典,至今尚无法释读。

玛雅文明的早期阶段围绕祭祀中心形成居民点,古典期形成城邦式国家,各城邦均有自己的王朝。社会的统治阶级是祭司和贵族,国王世袭,掌管宗教礼仪,规定农事日期。公社的下层成员为普通的农业劳动者和各业工匠。社会最下层是奴隶,一般来自战俘、罪犯和负债者,可以自由买卖。玛雅诸邦在社会发展上与古代世界的初级奴隶制国家相近,但具体情况尚无详细资料说明。

玛雅人笃信宗教,文化生活均富于宗教色彩。他们崇拜太阳神、雨神、五谷神、死神、战神、风神、玉米神等神□。太阳神居于诸神之上,被尊为上帝的化身。另外,行祖先崇拜,相信灵魂不灭。玛雅国家兼管宗教事务。首都即为宗教中心。
玛雅文字最早出现於西元前后,但出土的第一块记载著日期的石碑却是西元二九二年的产物,发现於提卡尔。从此以后,玛雅文字只流传於以贝登和提卡尔为中心的小范围地区。五世纪中叶,玛雅文字才普及到整个玛雅地区,当时的商业交易路线已经确立,玛雅文字就是循著这条路线传播到各地。

玛雅人所使用的八百个象形文字,已有四分之一左右为语文学家解译出来。这些文字主要代表一周各天和月份的名称、数目字、方位、颜色以及神祗的名称。大多记载在石碑、木板、陶器和书籍上。书籍的纸张以植物纤维制造,先以石灰水浸泡,再置於阳光下 乾,因而纸上留下一层石灰。虽然现代还有二百万人在说玛雅话,而且其文字中一部分象形和谐音字很像古埃及文字和日本文字,可能可以比较探讨出其中的异同来,但我们对整个玛雅文字的解译,依然力有未逮。

然而,一九六三年,苏俄语言学者瑞.克洛鲁夫,成功地将碑文分门别类,以统计学的方式来处理和分析,从这些不同的类别中,归纳出相同的象形文字。玛雅文字不像英文那样用二十六个罗马字组成,而是文字每个字都有四个音节。克洛鲁夫终於成功地看懂了几个文字。按著,苏俄数学研究所的斯尔.索伯夫和巴基.由斯基洛夫,使用电脑,利用庞大的资料文字(约十万字)成功的解读了一篇文章。德勒斯基的古文书有月蚀、星星的运行、结婚等记载;马德里的古文书中有农耕、狩猎和雕刻等记录;巴黎的古文书则记载历史的真相。总之,基本的内容有宗教仪式、气象现象和农作物等。

㈨ 印加首都有哪些介绍

印加帝国的首都库斯科城,是整个印加帝国的的喀喀湖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山湖泊。所有的印加人都相信,印加的历史就是在这片苍茫浩瀚中开启。的缩影。它建于海拔3000米的高原上,城内供水设施完备,四通八达。宫殿、神庙和城堡皆以巨石建成,不施灰泥,严丝合缝,以至刀片也难插入。以黄金、宝石装嵌而成的太阳图案绚丽壮观。“黄金花园”里金树银花,耀眼生辉。全城共有12个区,建有王宫、官邸和中心广场。库斯科的不同街区,代表着全国不同地域、习俗的部落,各部落的酋长,都在城里建有自己的住宅(朝见印加王时的居所),其位置都是按照自己部落处于都城库斯科的方位规划建造。在酋长居所的四围,都是该部落的子民的房屋,形成一个街区,这个街区的居民,都在按照自己部落的信仰习俗生活着。

库斯科城在印加帝国之前就已存在,历经印加帝国和殖民时期而经久不衰,直至今天。这里是美洲风情最卓越的表现,但只能沿着它陡峭的道路步行,爬过层层石阶才能领略到,而且你要时刻准备,在拐过每一个街角时都会有新的令人惊叹不已的发现。

印加人的库斯科,如今只剩下一些建筑的废墟,因为,城内所有的宫殿和庙宇早已被西班牙人拆毁,用拆下来的石块修建他们的教堂和住宅了。在市中心,今天人们仍可以在该城最古老的街道——哈图姆鲁米约克大街漫步。在走过近一半的地方时,可以看到著名的“十二角石”,称为“哈图姆鲁米约克”。关于这块石头,有着众多的解释,最可信的是它是印加历,每个角相当于每年的一个月。

㈩ 印加人现在是否存在

印加人 开放分类: 民族、历史、南美洲、印第安人、秘鲁 印加人(Inca) 又称印卡人,南美洲古代印第安人。属蒙古人种美洲支。使用克丘亚语。“印加”(Inca)的意思是“太阳的子孙”。主要生活在安第斯山脉中段,中心在秘鲁的库斯科城。 信奉多神,以天神(太阳、风景、雷雨等)为主,重视礼仪。在美洲印第安人的历史上,印加人创建了最严密的帝国结构。贵族是由库斯科王室氏族成员,即“血统印加人”和其他部落中因反对印加外敌有功而受封的“特权印加人”所组成。除国王、贵族外,还有僧侣、平民和奴隶几个等级。处于社会底层的,必须提供农产品,服劳役和兵役。印加人特有的基层社会经济组织“艾柳”,是由同一血统和图腾的人所组成。两个以上的艾柳组成村落。一般社会组织是部落联盟,由代表部落的议事会治理。帝国分为4大地区,中心在库斯科。各区由一名官吏治理。印加人以农业为主,主要作物有马铃薯和玉米,并驯养驼马、驼羊等。印加人创建了复杂的人工灌溉系统和梯田,擅长铜、锡、银等矿的开采和加工,继承并发展了已有的金属加工技术。制陶和纺织达到高度发展水平。其古老文化传统扩展到高地和沿海地区,与玛雅人、阿兹特克人一起,被誉为美洲3大印第安文化基地,对南美文化产生深远影响。古代建筑业闻名于世,寺庙、宫殿、天文台、石堡的残迹,今仍为世界奇观。帝国灭亡后,印加人的后裔大部分已分别形成克丘亚人和艾马拉人,现散居安第斯山各国,成为该国居民的组成部分。 南美印第安人,1532年西班牙入侵时,曾统治著一个帝国,其幅员沿太平洋海岸及安地斯高原自北而南延伸,约为今厄瓜多尔北境以至智利马乌莱(Maule)河这一片土地。12世纪时,印加人定都于库斯科(Cuzco)。15世纪初开始扩张,100年中,对将近1,200万安地斯高地的居民进行统治。他们吸收了诸如奇穆人(Chimu)这些被征服民族的技术和制度。他们的文化也掺入了600~1000年的早期瓦里(Huari)文化和蒂瓦纳库(Tiwanaku)文化的成分。印加人的社会等级森严,皇帝依靠贵族官僚机构进行统治,用严厉镇压手段推行政令。 印加人的技术和建筑是高度发展的。在整个安第斯山脉,至今还能看到他们的灌溉系统、宫殿、寺庙和碉堡。经济以农业为基础,主要作物是玉蜀黍、马铃薯、番薯、南瓜、番茄、花生、辣椒、可可、木薯和棉花。他们饲养豚鼠、鸭子、美洲驼、羊驼和狗。衣服用驼毛和棉花制成。房屋是石头或土坯的。实际上每个人都是农民,衣食自给自足。最重要的社会集团是以松散的亲属关系为基础的「阿伊鲁」(ayllu)。「阿伊鲁」拥有土地;每年轮流有人主持有关作物轮种及土地分配等事宜,机会均等。每个家庭按所需耕作一块土地。公地的收入则归中央政府和地方神祠。 印加帝国道路网是哥伦布到达美洲以前,当地印第安人的一项宏伟工程。由位于安地斯山脉的印加帝国修筑,建於15世纪。包括两条南北走向干道,一条沿太平洋海岸延伸,长约3,600公里(2,250哩),另一条在内地,傍安地斯山修筑,长度与前一条相当。此外还有许多联结干道的横向道路。沿途建有无数短小的岩石隧道和用藤蔓支撑的悬索桥。由於当时印加还没有车辆,因此道路是为徒步的信使和驮畜设计的。因此仅有部分路面经过铺砌,坡道往往是顺势凿就的石级。道路严格限於政府和军队使用。情报信息用编结成各种形式的线记载,通过一套组织严密的接力制度,以每天240公里(150哩)的速度传递。这一道路网大为便利了西班牙人对印加帝国的征服。 印加宗教包含拜物教、泛灵论和对自然神的崇拜等特质。众神之首为太阳神伊蒂(Inti),其他还有造物神维拉科查(Viracocha)及雨神阿普 伊拉普(Apu Illapu)等神。帝国时期,印加宗教是一高度组织的国教,但当百姓要求崇拜太阳神和使用宗教仪式,其原住民宗教也被容忍。印加宗教仪式包括占卜的精致形式和献人及动物为祭品。其宗教制度被西班牙征服者的反偶像运动所摧毁。 西班牙征服者使印加帝国变成附属於西班牙的殖民地。印加人统一的等级制度为无数独立的地方等级制度所代替。由於殖民经济的需要,特别由於著重银矿开采,使居民重新分布到新建的各大城市中心去。很多印第安人东迁以逃避开矿和殖民制度。印加人的後裔是今安地斯山脉操克丘亚语(Quechua)的农民,可能占秘鲁人口的45%。他们用简单的传统技术,农牧结合。乡下的居民点可分3种︰农舍在各自耕地中央的家庭、土地在居住中心之外的真正村社和这两种类型的混合形式。城镇是混血居民的中心。印第安人的社区是紧密结合的,各家庭常常通婚。很多农活都是协作的。宗教是一种杂入异教神灵的天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