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入门技巧 » 周南

周南

发布时间: 2021-08-14 00:08:19

1. 什么是《周南》

《周南》,是《诗经·国风》之一,包括《关雎》、《葛覃》、《卷耳》、《樛木》、《螽斯》、《桃天》、《兔置》、《芣莒》、《汉广》、《汝坟》、《麟之趾》,共11篇。

汉人以为大抵属今陕西、河南之间的作品,对此后人间有异议。作品产生时代,《诗序》说是在周初,现代研究者有的以为是在东周,也有人认为西周、东周的作品都有。

2. 周南是哪个朝代的

当然是周朝的
是《诗经》中的一章

或者你问的是这几位?

二、南宋人物
周南,〔公元一一五九年至一二一三年〕字南仲,平江(一作吴郡)人。生于宋高宗绍兴二十九年,卒于宋宗嘉定六年,年五十五岁。年十六,游吴下;视时人业科举,心陋之。从叶适讲学,顿悟捷得,文词雅丽精切,皆适于时用。绍熙元年,(元一一九o年)进士第。为池州教授,罢去。开禧三年,(元一二o七年)试职馆。因对策诋权要,为言者劾罢。卒于家。南著有山房集二十卷,后集二十卷,均《斋书录解题》并传于世。
[编辑本段]三、明朝官吏
周南(1448—1528)[1],字文化,号知白、天和老人,缙云县城龙津坊人。明成化十四年(1478)进士,初授六合县知县,升监察御史。弘治元年(1488),巡按广东,参劾总兵官柳景。任江西右布政使,升右都副御使,巡抚大同。正德三年(1508),刘瑾弄政,以大同仓粟有浥烂之名,被逮捕下狱,适逢大赦,被释为民。刘瑾伏诛后,复故职巡抚宣府不授。六年,任南赣巡抚,督导军务。平张时旺、黄镛、刘隆、李四仔等聚众称王,斩获五千人。后又会同总督陈金镇压姚源洞起义军。九年春,升右都御史,总督两广军务。逾年乞归。居官40年,卒赠太子少保。赐恩典冠当世。著有《白斋稿》、《盘错集》。
[编辑本段]四、清代医家
周南 ,字歧来,清代医家,上海崇明县人。学宗李士材,取士材脉书作注,编成《脉要纂注》两卷(1736年)。因母病习医,精其术,能起沉疴。清康熙六十年(1721年),日本王闻其名,邀请赴日,所疗皆奏效,王令国中医者从其学,留居5年而归。在日期间,刊有《其慎集》五卷(1725年),录其验案,日本人平君舒为之作序。

3. 周南的人物简介

周南( 1927.11.4~ ),祖籍山东曲阜,生于吉林省长春市。曾就读于北京大学文学院哲学系,燕京大学文学院新闻系、外文系。194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肄业于燕京大学文学系。

4. 周南·汉广(翻译)

翻译:

南山乔木大又高,树下不可歇阴凉。

汉江之上有游女,想去追求不可能。

汉江滔滔宽又广,想要渡过不可能。

江水悠悠长又长,乘筏渡过不可能。

柴草丛丛错杂生,用刀割取那荆条。

姑娘就要出嫁了,赶快喂饱她的马。

汉江滔滔宽又广,想要渡过不可能。

江水悠悠长又长,乘筏渡过不可能。

柴草丛丛错杂生,用刀割取那蒌蒿。

姑娘就要出嫁了,赶快喂饱小马驹。

汉江滔滔宽又广,想要渡过不可能。

江水悠悠长又长,乘筏渡过不可能。

原诗:

汉广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

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

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

之子于归,言秣其驹。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休思:休思。休:止息也;思:语气助词,没有实义。游女:在汉水岸上出游的女子。永:水流很长。方:渡河的木排。这里指乘筏渡河。秣:喂马。

出自:《诗经·国风·周南·汉广》,作者不详

(4)周南扩展阅读

主题思想:

这首诗是男子追求女子而不能得的情歌。抒情主人公是位青年樵夫。他钟情一位美丽的姑娘,却始终难遂心愿,情思缠绕,无以解脱,面对浩渺的江水,他唱出了这首动人的诗歌,倾吐了满怀惆怅的愁绪。

作品成就影响:

《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

《诗经》时代,汉语已有丰富的词汇和修辞手段,为诗人创作提供了很好的条件。《诗经》中数量丰富的名词,显示出诗人对客观事物有充分的认识。《诗经》对动作描绘的具体准确,表明诗人具体细致的观察力和驾驭语言的能力。

5. 《诗经·周南》

周南
《诗经》国风中的部分作品,周朝时期采集的诗篇,因在周王都城的南面而得名,同时“南”又是方位之称,在周代习惯将江汉流域的一些小国统称之“南国”或“南土”、“南邦”(见《小雅·四月》、《大雅·嵩高》)等,所以诗的编辑者便将采自江汉流域许多小国的歌词,连同受“南音”影响的周、召一些地方采来的歌词,命名为“周南”,以与其他十三国风在编排的形式上整齐划一。
《诗经》国风中《周南》总计十一篇:关雎、葛覃、卷耳、樛木、螽斯、桃夭、兔罝、芣苡、汉广、汝坟、麟之趾。

6. 诗经.国风.周南 周南是什么意思

“周南”是当时周公统治下的南方地区的民歌,范围包括洛阳以南,直到江汉一带地区,具体地方包括今河南西南部及湖北西北部。由于采集地域广阔,又不便国自为编,故统称“南”以示南国之诗。

《国风·周南》是《诗经·国风》中的部分作品,包括《关雎》等十一首诗,有东周作品,也有西周作品。武王灭商后,地域扩大,为加强统治力量,西周初期周成王时代,周公姬旦和召公姬奭分陕而治。

(6)周南扩展阅读:

《诗经.国风.周南》原文节选:

1、《汉广》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白话译文:南有大树枝叶高,树下行人休憩少。汉江有个漫游女,想要追求只徒劳。浩浩汉江多宽广,不能泅渡空惆怅。滚滚汉江多漫长,不能摆渡空忧伤。杂树丛生长得高,砍柴就要砍荆条。那个女子如嫁我,快将辕马喂个饱。

浩浩汉江多宽广,不能泅渡空惆怅。滚滚汉江多漫长,不能摆渡空忧伤。杂草丛生乱纵横,割下蒌蒿作柴薪。那个女子如嫁我,快饲马驹驾车迎。浩浩汉江多宽广,不能泅渡空惆怅。滚滚汉江多漫长,不能摆渡空忧伤。

出处:出自先秦尹吉甫的《诗经.国风.周南》。

2、《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白话译文:桃花怒放千万朵,色彩鲜艳红似火。这位姑娘要出嫁,喜气洋洋归夫家。桃花怒放千万朵,果实累累大又甜。这位姑娘要出嫁,早生贵子后嗣旺。桃花怒放千万朵,绿叶茂盛随风展。这位姑娘要出嫁,夫家康乐又平安。

出处:出自先秦尹吉甫的《诗经.国风.周南》。

7. 周南在哪里

什么东西?周南中学吗?学校在长沙

要是人什么的,呃~~

小弟就无能为力了~

另外周南代指头 女性

《诗经·周南》

8. 诗经中的周南指今天的什么地方

诗经中的周南指今天的河南西南部及湖北西北部.

陕县以东为周公管理,周公居东都洛邑(即成周),统治东方诸侯。《周南》当是周公统治下的南方地区的民歌,范围包括洛阳(其北限在黄河)以南,直到江汉一带地区,具体地方包括今河南西南部及湖北西北部。由于采集地域广阔,又不便国自为编,故统称“南”以示南国之诗 。

《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成为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国风·周南是《诗经·国风》中的部分作品,包括《关雎》等十一首诗,有东周作品,也有西周作品。

(8)周南扩展阅读:

《诗经》的开篇《诗经周南》、《诗经召南》中的“周南”与“召南”的具体与真实含义,从孔子推崇《诗经》以来,还没有发现对“周南”与“召南”形成具有说服力的定论。

这种对“周南”与“召南”意义理解的模糊化与简单的字意解读,不仅体现了现代《诗经》研究者的固步自封与无所作为,每年关于《诗经》的论文虽然有数百篇,大都是彼此相互罗列、引述观点,对《诗经》的深入研究无太大价值,也使得现代人仍局限在2500年前孔子对《诗经》的理解与认识水平。

不能解决《诗经》中“周南”与“召南”的真实含义,就无法读懂整部《诗经》所包含的积极社会意义。现代有关《诗经》研究中关于“周南”与“召南”的论文观点大同小异,基本把“周南”与“召南”理解为地域名称, “二南”是对周公、召公治下南国各小国的泛称,《诗经》中的“二南”作品都是南国地方的民歌。

9. 诗经国风中的周南和召南到底是什么意思周南和召南应

“二南”是对周公、召公治下南国各小国的泛称,《诗经》中的“二南”作品都是南国地方的民歌。

《周南》是周公统治下的南方地区的民歌,范围包括洛阳以南,直到江汉一带地区。由于采集地域广阔,又不便国自为编,故统称“南”以示南国之诗《诗经》。《召南》为先秦时代召南地方民歌,是指召公统治的南方地域。召南地区在汉中盆地东部及南阳一带。

(9)周南扩展阅读:

《诗经》《风》出自各地的民歌,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有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怀故土、思征人及反压迫、反欺凌的怨叹与愤怒,常用复沓的手法来反复咏叹,一首诗中的各章往往只有几个字不同,表现了民歌的特色。

《风》多半经过润色后的民间歌谣叫“十五国风”,有160篇,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十五国风分别是:周南11篇、召南14篇、邶风19篇、鄘风10篇、卫风10篇、王风10篇、郑风21篇、齐风11篇、魏风7篇、唐风10篇、秦风10篇、陈风10篇、桧风4篇、曹风4篇、豳风7篇。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国风·周南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国风·召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