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入门技巧 »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发布时间: 2021-08-13 20:18:03

㈠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是什么意思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shì
shàng
běn

shì,yōng
rén

rǎo
zhī)出自《新唐书》中的《陆象先传》,全句比喻常常有人跟自己过不去,遇事生非,疑神疑鬼的自找麻烦。
中文名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谚语


《新唐书·陆象先传》


有人跟自己过不去,遇事生非
目录
1
解释
2
出处
解释
庸人,指普通平凡的人;自扰,即自己自扰自己,自作自受;全句比喻常常有人对他自己过不去,遇事生非,疑神疑鬼的自找麻烦。
出处
《新唐书·陆象先传》(陆象先)罢为益州大都督府长史、剑南按察使,为政尚仁恕。司马韦抱真谏曰:“公当峻扑罚以示威,不然,民慢且无畏。”答曰:“政在治之而已,必刑法以树威乎?”卒不从,而蜀化。累徙蒲州刺史,兼河东按察使。小吏有罪,诫遣之,大吏白争,以为可杖,象先曰:“人情大抵不相远,谓彼不晓吾言邪?必责者,当以汝为始。”大吏惭而退。尝曰:“天下本无事,庸人扰之为烦耳。第澄其源,何忧不简邪?”故所至民吏怀之。
译文:
(陆象先)被罢去相位,出任益州大都督府长史、剑南道按察使,处理政事崇尚仁德宽恕。司马韦抱贞劝谏说:“你应当严刑拷打惩罚来显示威严,不这样,百姓就会轻忽并且没有畏惧。”陆象先回答说:“政事在于治理罢了,一定要用严刑峻法来树立威严吗?”最终没有听取(韦抱贞的意见),但蜀地百姓得到了教化。陆象先屡次升迁,做到蒲州刺史兼任河东按察史。小吏犯了错误,陆象先训诫他打发他回去。大吏向陆象先陈述、争辩,认为(小吏)应该受杖打。陆象先说:“人情大概相差不多,(你)说他不明白我的话吗?一定要责罚的话,应当从你开始。”大吏惭愧地退了下去。陆象先曾经说:“天下本来没有什么事端,(只是)庸人扰乱它,制造麻烦罢了。只要澄清源头,何愁不简明呢?”所以陆象先到的地方,百姓和官吏都怀念他。
所谓事,它的本质是人们自己造出来的。吃饱了,穿暖了。要比个高下、善恶、是非、美丑,然后人人皆知趋之若骛。反过来,以此做为分配给你生活资料的标准。试想,在原始社会有这些事吗?
从个人来说,烦恼往往是自己臆想出来的,别人白你一眼,要难过,很多事情就是这样没有实质性的内容。
从宗教的角度看,人生的本质就是痛苦。转变痛苦的方法很简单,就是保持平和的心,你的心平和了,你就身在天堂,如果你的心贪嗔痴,即使实质上你过得很好,也会身在地狱。
“饥来吃饭,困来即眠”才最接近生活的本质。

㈡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是什么意思

释义:比喻常常自己跟自己过不去,遇事生非,疑神疑鬼的自找麻烦。

拼音:【shì shàng běn wú shì ,yōng rén zì rǎo zhī】

出处:《新唐书》中的《陆象先传》

庸人,指普通平凡的人;自扰,即自己烦扰自己,自作自受。

(2)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扩展阅读(原文):

(陆象先)罢为益州大都督府长史、剑南按察使,为政尚仁恕。司马韦抱真谏曰:“公当峻扑罚以示威,不然,民慢且无畏。”答曰:“政在治之而已,必刑法以树威乎?”卒不从,而蜀化。

累徙蒲州刺史,兼河东按察使。小吏有罪,诫遣之,大吏白争,以为可杖,象先曰:“人情大抵不相远,谓彼不晓吾言邪?必责者,当以汝为始。”大吏惭而退。尝曰:“天下本无事,庸人扰之为烦耳。第澄其源,何忧不简邪?”故所至民吏怀之。

㈢ 世上本无物-何处惹尘埃-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对于第一句,我可以理解它指的是人的身体就像是一颗菩提树,而人的心灵就像是一面明亮的镜子,我们需要时时刻刻的去照顾自己的身体和心灵,通过不断的自我调整和修炼来抗拒外面的诱惑,抵制各种邪恶,不让它被尘垢污染障蔽了光明的本性。这是一种入世的心态,亦是佛家强调修行的一种超脱。

但对于后一句,说实话,我还没有真正参透内中的玄机与奥妙之处。朋友对我讲这其中暗指人生的烦恼和困惑都是来自于自己,静静想想也是,人生的很多烦恼都是来自于非分和过度的欲望追求,种种诱惑会使人内心的明镜蒙上尘埃。故古人有淡泊名利,宁静致远,既不抱怨贫贱又不仇视富贵,而对世俗,不随波逐流,面对权贵,又如雪峰坚守自己的高洁。这,是勇敢,也是骨气,更是一种豁达,而所有的一切都出自本心。

或许,身处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世界,充满了太多的诱惑,我们这种普凡大众还不能够做到古人那样的洒脱,可以放弃一切的追求,只有精神的意境,但我们可以也应该以一种宽阔的胸怀,长远的眼光,去辨正分析这个世界的问题,排解自身的庸扰,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面对挫折,面对苦难,我们一样要保持一种积极的心态,豁达的情怀,我们虽有无限的失望,但还有无限的希望,不必计较一时的得失。

正如前人所讲: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㈣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出自何处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出自《新唐书》中的《陆象先传》,全句比喻常常有人跟自己过不去,遇事生非,疑神疑鬼的自找麻烦。

庸人,指普通平凡的人;自扰,即自己自扰自己,自作自受;全句比喻常常有人对他自己过不去,遇事生非,疑神疑鬼的自找麻烦。

出处:

《新唐书·陆象先传》(陆象先)罢为益州大都督府长史、剑南按察使,为政尚仁恕。司马韦抱真谏曰:“公当峻扑罚以示威,不然,民慢且无畏。”答曰:“政在治之而已,必刑法以树威乎?”卒不从,而蜀化。累徙蒲州刺史,兼河东按察使。小吏有罪,诫遣之,大吏白争,以为可杖,象先曰:“人情大抵不相远,谓彼不晓吾言邪?必责者,当以汝为始。”大吏惭而退。尝曰:“天下本无事,庸人扰之为烦耳。第澄其源,何忧不简邪?”故所至民吏怀之。

译文:

(陆象先)被罢去相位,出任益州大都督府长史、剑南道按察使,处理政事崇尚仁德宽恕。司马韦抱贞劝谏说:“你应当严刑拷打惩罚来显示威严,不这样,百姓就会轻忽并且没有畏惧。”陆象先回答说:“政事在于治理罢了,一定要用严刑峻法来树立威严吗?”最终没有听取(韦抱贞的意见),但蜀地百姓得到了教化。陆象先屡次升迁,做到蒲州刺史兼任河东按察史。小吏犯了错误,陆象先训诫他打发他回去。大吏向陆象先陈述、争辩,认为(小吏)应该受杖打。陆象先说:“人情大概相差不多,(你)说他不明白我的话吗?一定要责罚的话,应当从你开始。”大吏惭愧地退了下去。陆象先曾经说:“天下本来没有什么事端,(只是)庸人扰乱它,制造麻烦罢了。只要澄清源头,何愁不简明呢?”所以陆象先到的地方,百姓和官吏都怀念他。

㈤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的出处

【出自】:『唐书』『陆象先传』唐代陆象先,曾在益州任都督府长史兼剑南道按察史,后又任蒲州刺史。他处理政事提倡仁恕,反对严刑峻法。 有一次,有个小官吏犯了罪,陆象先只是责备了他几句就算了。小官吏的上司说:“像这样的罪犯应该判杖刑。”陆象先说:“人情是相差不多的,我的话难道他不了解吗?如果要用杖刑,应该从你开始。” 陆象先经常对人说:“天下本来没有那么多的事,只是庸人自找烦恼,(“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把事情越弄越复杂。处理问题只要能弄清是非,正本清源,事情自然就简单了。”

㈥ 世间本无事,庸人自扰之。这句话什么意思

意思是比喻常常自己跟自己过不去,遇事生非,疑神疑鬼的自找麻烦。

出自——北宋时期宋祁、欧阳修、范镇、吕夏卿等合撰的《新唐书·陆象先传》。

原文:尝曰:“天下本无事,庸人扰之为烦耳。第澄其源,何忧不简邪?”故所至民吏怀之。

译文:陆象先曾经说:“天下本来没有什么事端,(只是)庸人扰乱它,制造麻烦罢了。只要澄清源头,何愁不简明呢?”所以陆象先到的地方,百姓和官吏都怀念他。

(6)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扩展阅读:

人物介绍

陆象先(665年-736年),本名陆景初,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市)人。唐朝宰相,门下侍郎陆元方之子。

出身吴郡陆氏太尉枝,考中进士后,授扬州参军,迁洛阳县尉,入为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在太平公主的举荐下,拜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成为宰相。

不肯依附太平公主,拒绝参与政变密谋。先天政变之后,进封兖国公,出为益州长史、剑南道按察使,历任河中尹、蒲州刺史、太子詹事、工部尚书、刑部尚书、同州刺史。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病逝,追赠尚书左丞相,谥号文贞。

陆象先在太平公主专政时期被荐为宰相,但却不肯依附公主门下,极力反对公主的废帝阴谋,对唐玄宗有“保护”之功。先天政变后,又极力保护曾投靠到太平公主门下的官员,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政变后的朝局稳定。

他在罢相之后,担任益州、蒲州等地地方官,施政宽仁,深得治下官吏百姓的爱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