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分析影响大学生消费行为的个人因素:1.生命周期阶段2.经济状况。3生活方式4.个性5.自我概念
【摘要】通过问卷调查对大学生的主要休闲消费项目选择和消费状况进行简单的单因素分析,找出大学生休闲消费的重点和趋势;通过多因素的交叉统计分析找出大学生休闲消费行为因素的相关关系;最后用方差分析来论证因素的显著性。应关注休闲消费对大学生成长的影响,正确引导大学生休闲消费。
【关键词】大学生休闲消费影响因素
我国目前在校大学生多达数千万人,为了解大学生的休闲消费现状和消费行为影响因素,从而对大学生的休闲消费趋势作出预测和判断,在江苏的三所大学进行了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10份,回收问卷200份,其中有效问卷189份,调查对象涉及2006、2007、2008三个年级的学生。下文以统计学相关理论为基础,用SPSS软件对问卷所反映的数据结果进行了单因素分析、多因素相关统计分析和方差分析。
单因素统计分析
针对大学生休闲项目的选择和消费的具体情况,运用SPSS软件进行了统计分析,主要包括变量的频数分布、集中趋势等基本统计描述。①
大学生休闲消费项目的选择情况。对大学生休闲花费较多的项目进行描述频数统计得出,大学生花费最多的项目首先是零食,其次是上网、通讯、饰品或化妆品。这说明大学生休闲消费除了零食这类传统项目外,对高科技产品和服务的消费也比较多;同时现在的大学生,特别是女大学生比较重视个人形象,在化妆品等方面有较多的花费。调查显示大学生购买书报杂志和体育用品的花费不高,据推测是因为阅读可以通过上网阅览等方式解决,体育用品可以通过租赁和互借的方式来获得。但通过深入访谈发现,比起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现在的大学生书籍阅读量下降是不争的事实,而且大学生更多倾向于选择室内休闲活动。
大学生休闲消费行为的进一步分析。大学生休闲花费的首选是购买零食。在对零食费用的调查中发现仅有4.8%的学生从不购买零食,而每月购买50元以下和50~100元零食的学生人数比例分别为36.0%和34.9%,有24.4%的学生月均购买零食费用达100元以上甚至更高。通过深入访谈发现,随着生活水平提高,部分大学生的休闲食品或饮品的消费频率和消费档次均有提高。
位居其次的是上网和手机通讯。调查显示大学生上网费用基本合理,有54.5%的同学控制在每月50元以下,在80元及以下的占74.1%;调查显示大学生上网主要以看电影、电视及网络聊天等休闲活动为主,其次是看新闻评论、玩网络游戏。通过进一步访谈发现玩网络游戏的学生虽然是少数,但花费较高,一般月均120元以上甚至更高。
调查显示每月手机通讯费在100元及以下的大学生占调查总人数的85.2%,表明手机通讯消费已是大学生通讯消费的主流;在手机用途的调查中,60.3%的学生选择了短信聊天,其次是打电话。根据深入访谈得知多数大学生平均月发短信400~500条,短信内容以生活、情感、学习为主,短信发送的对象主要是关系较好的同学、朋友,可以看出大学生交往更注重互动性,但在现实社会中的人际沟通能力却没有得到更多加强。
值得关注的是大学生旅游消费,调查显示大学生年平均旅游消费在200元及以下的占54.5%,年均旅游消费在500元以上甚至更高的占23.8%,有近1/3的学生表明近期最渴望的休闲消费是旅游,可以预见大学生旅游市场消费潜力巨大。
随着学生交往活动的增多,聚餐类休闲消费也时有发生,调查中,49.2%的学生月均聚餐费用在50元及以下,56.1%的学生平均每学期要赠送同学、朋友价值100元以内的礼物。一些社会上流行的休闲方式也影响到大学生,比如去KTV唱歌、健身房健身等,到过这类休闲场所消费的大学生占总调查对象的52.9%。
大学生休闲消费的主要影响因素和效果评价。通过实际调查,发现大学生在休闲消费时,有64.0%的人最注重个人感受,大学生在休闲消费时的自主意识较强,但过于重视自我也易引发盲目消费。42.2%的大学生消费信息来源是通过同学和朋友推荐,通过互联网和大众媒体广告的各占22.1%和18.1%,可以看出互联网上的各类促销信息对大学生休闲消费选择的影响逐渐加大。
82.6%学生对自己的休闲消费状况评价(主要是消费金额)倾向于基本合理或以上;但对消费质量评价不高,仅有33.5%的学生认为目前的休闲消费对自己的身心成长有帮助或很有帮助。
多因素统计相关分析
基于性别的大学生休闲消费行为的相关分析。首先,从表1可以看到不同性别的大学生的休闲花费选择有很大不同,女生花费排在前三位的是依次是零食、化妆品或饰品、通讯;男生依次是上网、通讯、零食(与通讯并列)。另外女生在交友方面的花费较男生低,可能是由于大部分女生较注重个人消费,而男生则相对较重视人际交往。
基于年级的大学生休闲消费行为的相关分析。调查显示各年级大学生(样本中一、二、三年级人数大体相近,分别为58人、65人、66人)排在前几项的消费费用主要是零食费、通讯费、上网费、化妆品或饰品费等,其中化妆品或饰品费从一年级到二年级增长较快,说明随着年级的升高,大学生越来越重视外在形象;而零食费随着年级增长呈同步增长趋势,主要原因是随着年级的升高,大学生自习或实习时间开始增多,休闲食品消费也开始增多。
基于生活费的大学生休闲消费的相关分析。根据对大学生所拥有的生活费和大学生休闲花费较多项目之间的相关关系的分析,得出生活费在500元以下的大学生日常休闲消费主要集中在零食、通讯和上网方面,倾向于满足基本的休闲消费;占总数82.0%的生活费在500元~1000元的大学生在化妆品、书报杂志等方面的消费有所增加;生活费在1000元以上的学生中上网、娱乐交友、体育用品和其他方面的花费增加较多,说明在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大学生更喜欢体验式和互动式休闲。
基于方差的分析
在前面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统计分析的基础上,以性别、年级、家庭所在地及生活费为因变量,以大学生对目前休闲消费状况的满意程度为因子,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②通过方差分析可得出如下结论:不同所在地、不同年级、不同的生活费用之间差异程度不显著,但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对休闲消费满意度是不同的。性别因素可以作为相关企业拓展大学生休闲消费市场时的一个重要的市场细分因素。
结论
第一,通过调查发现目前大学生休闲消费主要集中在零食(主要是休闲食品)、通讯、上网及化妆品等方面,在具体消费时因性别和经济条件的不同而有所侧重。另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学生在休闲消费中更关注那些有助于个人综合素质提升的休闲项目,如社交、健身和旅游等。
第二,目前大学生最渴望的休闲方式是假期旅游,调查中发现一些学生已开始尝试自助游,但旅行社显然还没有过多关注这块潜在市场,大学生消费意愿强、人数众多、消费潜量可观,旅行社可以通过开发短途游、乡村游、红色旅游等来努力降低成本、培育市场。
第三,大学生上网休闲以看电影、电视和网络聊天为主,利用网络来了解新闻资讯或查阅资料的学生较少,甚至还有少数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因此,高校要加强对大学生休闲消费的引导,使之向更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方向发展。
第四,调查发现性别是影响大学生休闲消费选择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作为休闲消费的供给方要考虑按性别差异来设计和提供产品并注意结合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和价值观来改善营销方式。③另外大学生休闲消费的信息来源主要是同学或朋友推荐,这种方式的可信度较高,易于被学生接受,但是也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喜爱并接受互联网广告。
第五,大学生在关于休闲消费对身心成长的帮助等方面的评价大多趋向于“一般”,意味着他们对自己现有的休闲消费质量尚不是非常满意,需要引导和帮助。另外,现在的大学生休闲活动以室内休闲居多,室外体育活动较少;虚拟空间如网络和短信聊天等交往较多,但现实层面的人际沟通能力还未得到实际加强,这些都需要引导和帮助。
高校应关注休闲消费对大学生成长的影响,对大学生休闲消费应正确引导,使休闲消费更加有益于学生的身心成长。
(作者单位分别为:江苏淮阴师范学院;江苏淮阴工学院)
注释
①王淑芬:《应用统计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85页。
②马庆国:《管理统计》,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年,第206页。
③卢思锋,何耐铭:“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分析与引导”,《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1月,第63页。
⑵ 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的简介
德文名称 : Technische Universität Darmstadt
英文名称:Darmstad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校训:mens agitatmolem (mind drives matter)
院校所在地:黑森州,达姆施塔特
院校类型:工业大学
建校时间 : 1877年
学位 : 学士,硕士,博士
学生人数 : 25100
工作人员 : 4700
藏书量 : 210万册
国际学生比例:17.8%
国际合作:108个国际合作大学
自1877年成立以来,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通过先驱性的成果、杰出的科研和教学水平,致力于面向未来、亟需解决的问题。
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专注于挑选出密切相关的问题领域。在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科技是所有学科的重点。自然科学、人文与社会科学与工程科学关系紧密,共同合作。
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与众多的合作伙伴建立联系,包括公司、研究机构和政府部门,进一步提高核心竞争力。她是法兰克福——莱茵——内卡大都市地区经济和科技发展的主引擎。
间断研究更多地通过卓越计划体现。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的毕业生在业界享有最好的声誉。卓越的科研成和教育成果使其成为一所德国顶尖的工业大学,获得了很高的国际知名度和认可度。在工程技术学科,《时代周刊》世界大学排名和QS世界大学排名中,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均属于世界100所最好的工业大学。 学生和科研人员的合作共同造就了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优秀的、高实用价值的科学研究。达姆工大的毕业生在所有职业阶段都拥有最好的机会。
我们的学习是以研究为导向,同时为实践的要求而准备的。我们有资格在科学界和工业界担任要职。我们的学生会成为具有创造性和批判性的人物。学习上的高度国际化使得具有国际背景的经历和视野成为可能。最佳的就业机会为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的毕业生敞开大门。 世界第一个电子工程系于1882年诞生于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长久以来,作为德国人心目中“传统理工三强”中的一位,其传统强项机械工程,电气工程以及经济信息工程等主要工程领域学科等在欧洲乃至世界相关领域具有很大影响力,多年位列德国前三,被誉为优秀工程师的摇篮,在德国企业界具有很高声望,是德国最受企业界欢迎的大学之一。2010年获约4.2亿欧元资金资助。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在1919年说:
“In my opinion, you definitely ought to go to Darmstadt. They have a good polytechnic school there.”
---Albert Einstein 1919
(“我认为,你们一定要去达姆施塔特,因为那里有一所杰出的理工学院”——爱因斯坦)
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在位列美国《新闻周刊》 2010 全球大学排行榜工程及IT类排名全球一百强,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2013-2014年度工程及技术类全球一百强。
德国《经济周刊》the Best University for Career 2010年大学排名综合第一 ,2011年大学排名综合第二 。在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及经济工程等主要工程类学科中,达姆施塔特工大多年位列德国前3位,经济信息工程学科连续多年保持全德第一。根据德国洪堡基金会2013及2014年大学排名,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在工程领域学科评比中成为最受外国优秀学者欢迎的德国大学,并连续多年保持德国第一。德国科学基金会(DFG)高校科研基金排名显示,2008-2010年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在工程类领域学科中位列全德高校第二位,2012年在所有学科领域中平均每位教授所获得的科研基金款数位列全德高校第八位 。
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自建校以来诞生了百余位杰出校友,分布在科学界,工商界及政界。其中包括1971年度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物理学家、物理化学家Gerhard Herzberg(格哈德·赫茨贝格),1998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物理学家Horst Ludwig Stoermer (霍斯特·路德维希·施特默),和2007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物理学家Peter Andreas Gruenberg(彼得·安德里亚斯·格林贝格),德国汉莎航空(Deutsche Lufthansa AG)总裁兼首席执行官Christoph Franz(克里斯托弗·弗朗茨) ,德国大众集团董事会成员,首席财务官Hans Dieter Pötsch(汉斯·普尔希)以及德国欧宝汽车(Adam Opel AG)董事会主席Hans Demant(汉斯·德曼特)等。 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的信条与职责(Leitbild der TU Darmstadt/Our Credo and Our Mandate)
起源 (Herkunft/Origin)
■自1877年创立以来,我们是一所以国际为导向的大学
■我们通过先驱性的教研成果和众多为国际所认可的学者对改变世界做出了贡献
■我们起源于科学之城-达姆施塔特,立足于法兰克福/莱茵-美因大都会地区,并为其繁荣和进步作出贡献
目标 (Anspruch/Aspirations)
■我们始终致力于成为德国最好的三所理工大学之一
■我们尤其致力于在未来的研究领域:能源与移动,通信与信息,建设与居住,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我们致力于持续吸引更多的投资,从而强化我们的成绩和发展,并继续为未来提供卓越的解决方案
成绩 (Leistung/Achievements)
■我们在教育和科研领域,以及回答对未来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的问题方面建立了世界级的声誉
■我们始终专注于科技,从工程科学,自然科学到人文与社会科学,从理论知识到日常运用
■我们的学生和科学家共同学习和研究,这是我们保证我们大学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
■我们提供精英教育,为我们的学生提供最好的发展机遇
■我们的创新能力使我们得到来自科学,商业,政府及社会的支持。我们与来自众多领域的合作伙伴协作。
态度 (Haltung/Approach)
■我们知晓自身在科学和教育领域对社会的职责,并以此作为我们的行事准则
■我们是一所自治大学,灵活性和自主责任感给予我们更多的自由与激情去创造 近两百年来,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在科研领域有着传统优势并具有自己的独特之处。这里拥有200多个不同领域的科研院所,还拥有科学计算中心(Zentrum für Wissenschaftliches Rechnen - DZWR)以及跨学科技术研究中心(Zentrum für Interdisziplinäre Technikforschung - ZIT)等着眼于跨学科领域研究的大型研究所。除此之外,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还拥有多个特殊研究领域(Sonderforschungsbereiche - SFB)以及由德国科学基金会出资支持的高等研究生院系(Graiertenkollegs)。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卓越的科研环境和基础设施吸引了大量德国乃至国际上的科研机构来到这座人口不到15万的城市-科学之城达姆施塔特(Wissenschaftsstadt Darmstadt),并在众多研究领域中与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进行紧密的合作。
这些研究机构包括:德国高分子研究中心(German Institute for Polymers),因为发现许多化学元素而闻名於世的GSI重离子研究所(Gesellschaft für Schwerionenforschung - GSI),德国电信技术研究所(Research and Technology Institute of the Deutsche Telekom),弗劳恩霍夫应用研究促进协会下属的三个研究所:弗劳恩霍夫安全信息技术研究所(Fraunhofer Institute for Secure Information Technology-SIT),弗劳恩霍夫结构耐久性研究所(Fraunhofer Institute for Structural Durability)以及弗劳恩霍夫计算机图形学研究所(Fraunhofer Institute for Computer Graphics),欧洲空间局下属的欧洲空间运行操作中心(European Space Operations Centre - ESOC),欧洲气象卫星应用组织(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Meteorological Satellites)等。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与以上众多科研院所的合作体现在多个层面,从进行联合项目研究到承担管理决策层面的共同职责。 德国大学卓越计划(德语:Exzellenzinitiative)是德国联邦教育及研究部和德国科学基金会发起的,旨在提高促进德国大学科技研究和学术创新的的计划。计划包括资助特定的杰出大学以及资助在特定大学的杰出年轻科研人员的研究。
经过2007年第二轮及2012年第三轮卓越计划的评选,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的一个精英研究集群(Exzellenzcluster)及两个精英研究生院(Graiertenschule) 获得资助。
精英研究集群:
Smart Interfaces: Understanding and Designing Fluid Boundaries (2007-2014)
精英研究生院:
Graate School of Computational Engineering “Beyond Traditional Sciences” (2007-2017)
Darmstadt Graate School of Energy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2-2017)
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同时参与研究由法兰克福大学所主导的精英研究集群:
Die Herausbilng normativer Ordnungen 早期阶段
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至成立于1836年的一所高等商业学校Höhere Gewerbschule(Higher Trade School),1844年学校获得了位于Kapellplatz的一幢主要建筑作为学校的教学用地。经过近20年的发展,1864年在达姆施塔特市成立了一所技术学校Technische Schule(Technical School),并于1868年成立大公黑森州理工学校Großherzoglich Hessische Polytechnische Schule(Grand Ducal Hessian Polytechnic)。当时,黑森州大公国的政界对于是否应该建立这样一所理工学校进行了激烈的讨论。讨论的核心在于,这样一个处于贫穷状态的大公国是否有能力支付得起一个以技术为导向的高等教育机构,甚至是一所理工学院。
1877年10月10日路德维希四世将早期的达姆施塔特综合技术学校更名为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就此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Technische Hochschule Darmstadt 正式成立。1881年至1882年,学校的学生人数始终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公众开始广泛讨论是否应该关闭这所大学。与此同时,在1882年的美国纽约,托马斯·爱迪生建立了全世界第一个用于民用住宅的发电厂,当时的人们坚信,电能会征服世界。但一个现实的问题是,在世界范围内并没有足够训练有素的电气工程师。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预见到了这个科学上的空缺,并在面临被关闭的困境中,同当地政府一道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建立全球电气工程的第一把交椅。就此,电气工程系应运而生,并成为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的第六个科系,德国物理学家Erasmus Kittler被委任为第一任教授。这是世界学术界的传奇,因为在此之前没有任何理工学院或大学曾经拥有过自己的电气工程学系。这种前瞻性的高等教育政策为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在飞速发展的电气工程领域始终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开辟了道路。这反过来又导致了持续上升的学生人数,对于关闭这所工业大学的讨论也就此终结。
大学的起步阶段
1895年学校在Hochschulstrasse建造了一批新的建筑,其中包括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的老主楼Alte Hauptgebäude以及主楼正对面的学院楼。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二十年里,大学的所有学科进行多元化地扩张。新的学科如造纸和纤维素化学被引入教学。并早在1913年成立了航空学系和飞行力学学系。与此同时,政治气候变得更加紧张。在达姆施塔特,针对于外国学生的政治两极化分歧爆炸式地愈演愈烈。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有着相当庞大的外国学生群体。例如在1906年,多达四分之三在电气工程系学习的学生来自国外。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迫切需要对当前的教育系统进行改革,这被看作是当时能够满足现代工业社会要求的前提。激烈的讨论再次展开,学校认为自身不应该仅仅专注于纯粹的技术教育,而是应该扩大教学范围,超越纯粹的技术教育,以培养出未来能够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起到主导作用的工程师。1924年,第一个以此为发展方向的具体步骤开始实施。至此之前,所有非技术类学系全部归属于“通识学系”General Faculty。改革后,之前的通识学系被分为数学与自然科学以及文化研究与政治学两个学部。除此之外,为了使学生不仅仅局限于其自身狭窄的学习领域,学校开始实施更多的优化措施,包括提升经济学比重,以及在政治科学,科技与社会学史聘请教授。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1944年9月11日夜间,达姆施塔特市区80%的面积,其中包括很多大学的建筑,在一次炸弹袭击中被全部摧毁。1945年间,依据盟军法令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被迫短期部分关闭,直至1946年重新开放。在此期间,电气工程系仍然保持着工作。他们的任务是,在同美军的合约框架下打造V-2制导系统的组件。在及其困难的战后的形势下,大学教职员工和学生都努力设法在在严重受损的建筑物中工作,这是当时唯一可行的临时解决方案。早在1947年,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就主办了首届 国际工程教育研讨会 IKIA - Internationaler Kongress für Ingenieurausbilng。会议中,与会者讨论了在政治界和社会中,科学精英以及技术知识分子的道德职责。鉴于战争所带来的灾难性后果,与会者(除了美国,因其已经与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签订合同,继续进行武器研发),承诺今后将以人类的和平发展为唯一目的去进行工程和科学领域的教学与研究。
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战后时期的重建主要是基于20世纪60年代的一项重要发展计划,这也是大学和国家应对不断上升的学生总量的一项重要举措。由于在城市中心几乎没有额外可用于建设的土地,1963年大学决定在“Lichtwiese”地区(处于城市郊区的前机场)进行大学的扩建计划。由于在在20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许多建筑(包括一个新的学生食堂)在这里建立起来,Lichtwiese 最终成为了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的第二个校区。
20世纪70年代的大学改革
1968年,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的学生运动导致了在国家和区域层面大学的进一步改革。它旨在建立明确的大学结构并确保所有大学成员有权参与到决策过程中。1970年,黑森州高等教育法“Hessisches Hochschulgesetz” 开始生效。这促使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建立起新的大学结构。这种新的大学结构以校长法规和统一管理体制为基础,并将大学细分为下属学院。20世纪70年代中期,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的学生人数再次迅速增长,而教职员工的发展却远远落后。迫于来自中央政府或学校自身的压力,大学的录取人数受到严重限制。尽管教职员工面临着高负荷的工作,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仍旧成功设立了一批以未来为导向的学科,比如1974年成立的信息科学学院,1987年成立的跨学科技术研究中心Zentrum für Interdisziplinäre Technikforschung – ZIT以及1989年成立的材料科学系等。
20世纪末及21世纪
1997年10月1日,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的德文名称Technische Hochschule Darmstadt正式更改为Technische Universität Darmstadt 并一直沿用至今。2005年1月1日,TUD 法 (TUD Law)的正式颁布使得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成为德国一个具有自制权的公立大学。就此,新的大学管理结构开始实施,大学可以自主支配其预算并管理不动产,大学亦可以自主聘请教授并进行工资谈判等。在2006年及2012年举行的第二轮和第三轮德国大学卓越计划评选中,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的2个精英研究生院和1个精英集群获得资助。
⑶ 己婚女盛装出度同学会,竟遇见大学暗恋对象两人感情瞬间升温是什么电视
这种电视多了,但还是不要看了,教坏我们,我们看点励志片就好了。
⑷ 北华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的学院概况
历史文化学院(东亚中心)共有教职工36名,专任教师26名(名单详见“机构组成”)。其中教授7名,副教授17名;享有博士学位教职工11名,在读博士3名,硕士学位15名。全日制在校硕士研究生、本科生及外国留学交换生300余人。学院有吉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1人,省首批科技创新拔尖人才1人,省第三批拔尖创新人才1人,省级、校级重点1级学科带头人7人,校级中青年骨干教师9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0人等。拥有一支年龄、职称结构、学历层次科学合理的教学和科研队伍,汇集了研究朝鲜、韩国、日本、俄罗斯、蒙古、美国等国及满、朝鲜、蒙古等民族历史,以及东北地方史、文物考古学、历史地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专门史学科被评为“十一五”期间的省级重点学科,历史学科被评为“十二五”期间的省级特色重点学科;历史学(师范)、历史学(历史文化产业)两大方向本科专业为吉林省“十二五”省级特色专业;历史学为硕士学位一级授权学科:世界史是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中国史、专门史为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现有省级精品课:中国古代史,省级优秀课:世界史、中国近现代史等。
2008年以来,学院教师共发表学术论文143篇,其中国家重点、核心期刊论文46篇;编纂出版学术研论专著及全国高等学校适用教材29部。另外,1985年以来致力于出版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的东亚史巨著、大型地方文化丛书《长白丛书》系列,2014年已出版108部,5000余万字,在国内外学术界都有极高的学术影响力,在整理、传承地方文化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主持国家级项目6项,省级项目33项,获厅级以上科研奖励23项。学院拥有国内一流的高校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设备,图书资料中心藏有中、英、美、日、朝、韩、俄、蒙等国的文字书籍期刊资料近5万册。另有电子图书浏览室中的电子图书、历史音像资料、微缩胶片等各类资料数百种。
形成了“严谨求实”的治学传统
经过30余年的努力,学院现已成为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培养历史教学与研究人才的基地。多年来,学院始终继承、坚持学校百年的优良传统,在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等方面不断进行改革与创新,2009年,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班主任制;2010年,实施学生师范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素质培训制;2014年,实施考研班专业优化辅导制等。学院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办学方针,践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宗旨,创立了以“六大古都”专业考察活动为特色的实践教学模式。始终以教学为中心,树立新的办学理念,注重教学质量的提升,立足吉林,辐射周边,面对全国,走向世界。努力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的在各院校从事历史教学与研究、在文化企事业单位从事历史文化遗产的产业开发和管理的应用型人才,涌现出一批批优秀教师、全天候教师和教育管理者。扎实可靠的培养质量,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也为学生的就业开拓了广阔的空间。2011年来,在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政策的号召下,文化产业经济迅速发展,学院预见到未来文化产业市场对管理人才的巨大需求,在原有师范类基础上,对专业方向进行前瞻性的战略性调整和布局,新增设历史文化产业管理方向,积极探索产学研相结合的文化产业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熟悉市场经济规律、懂经营、善管理的“书商式”人才,以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学院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依托专业优势,加强学生学习师范专业师能技能培训练习,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如团委会、学工办主办的,2009年开始首届的,每年12月(年终时)由学生会承办的 “早操、寝室文化节(从第五届改为校园文化节)颁奖典礼” 文艺晚会;每年6月(毕业季)由学生社团联合会承办的 “社联文化艺术节闭幕式暨送老生晚会” 文艺汇报演出等。2012年开始举办师能师技比赛,包括:三笔字书法、普通话、说课演讲辩论等环节。这些活动的表演与组织统筹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
学院学生在国家、省、市、校级大学生“挑战杯”、全国海洋知识竞赛等各项就业实践项目、创新活动和比赛中多次获优异成绩。团委青年志愿者选拔 吉林市历史文化教育单位义务讲解员 大赛成为了全校社团的十佳品牌项目活动,爱心敬老、募捐、交通协管员等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也得到社会各界好评。最具有专业特色的吉林地方民俗文化协会成为五星级优秀社团;规模最大的青年志愿者协会成为十佳风采社团、四星级社团。(吉林市历史文化教育单位包括:吉林市博物馆;吉林水师营博物馆;吉林文庙博物馆;吉林满族文化博物馆、北山寺庙群;吉林机器局(文化艺术中心);吉林乌喇历史公园;船厂;阿什哈达摩崖石刻等)
学院已建立5个基地:
2013年5月24日与吉林市水师营博物馆共建大学生就业实践实习基地,选拔两批讲解员、签署议定书并举行揭牌仪式。
2014年5月13日与吉林市丰满区泰山街道共建学生党支部“志愿服务”基地、团委助残助困“阳光行动”基地,并举行启动揭牌仪式。在其下辖的华西社区、滨江社区等7个社区派驻社区主任助理,配合社区主任处理日常工作。同时定期深入社区基层,团委会开展义务助残助困,志愿者们进行志愿帮扶助学。
2014年5月18日与吉林市文庙博物馆共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选拔两批讲解员、签署议定书并举行揭牌仪式。
历史文化学院与吉林市丰满区劳工纪念馆共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正式启动。2015年5月18日,双方在劳工纪念馆举行了基地揭牌仪式。学院党委、吉林市总工会和吉林市劳工纪念馆相关领导、学院50余名师生及劳工纪念馆全体成员参加了活动。本次活动旨在纪念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教育学生“勿忘国耻、牢记历史、召唤未来”,引导学生践行志愿服务精神,弘扬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基地的建立,为学院学生提供了新的社会实践平台。学生志愿者将开展以“义务讲解员”为主要内容的实践活动和文化传承志愿服务。通过活动,将使广大青年学生经受社会锻炼、增长才干、为地方文化建设做出贡献。同时,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想认识水平和人际交往能力等,提升其就业核心竞争力。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实现了历史文化学院与吉林市劳工纪念馆的良好互动,双方将秉着团结合作,互惠互利的宗旨,不断丰富合作内容,加深沟通与交流,提升基地内涵建设,实现双赢。吉林市的媒体广泛关注本次活动,吉林市电视台、江城日报、江城晚报、都市新报和吉林市广播电台在活动现场进行了采访和报道。
学院毕业生遍布全国近30个省、市、自治区,就业率逐年稳步提升,突破并保持在90%以上,始终居于全省前列。2012年来,在学院大力支持和帮助下,考研率逐年攀升,平均每年保持在30%左右。
(以上资料截止于2015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