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蚊子会传播什么疾病
蚊子主要的危害是传播疾病。据研究,蚊子传播的疾病达80多种之多。在地球上,再没有哪种动物比蚊子对人类有更大的危害。
疟疾这种病是由疟蚊传染的。疟疾又称瘴气。据1935年卫生署的调查,在瘴气盛行的区域里,居民血液内有疟原虫的占50%,患恶性疟疾的占72%。1936年江苏皋县因患疟疾死亡二万人左右,1876年开凿巴拿马运河时曾因黄热病及疟原死了无数的工人,以致1889年不得已而停工。后经昆虫学家解决了蚊子的问题才得以继续完成运河工程。1930年远东热带病医学会的报告指出:泰国每年死于虎口约50人,而死于疟疾者达五万人。全世界疟疾属的成员有400种,其中85种能传播疟疾。疟原虫造成的疟疾是全球人类主要的死因之一,尤其是五岁以下的孩童,更容易受到疟疾的感染而死亡。疟疾每年约造成3百万人死亡,[3] 会传染疟疾的疟蚊分布在中南美洲、非洲、大洋洲和中亚,尤以非洲最为严重。在非洲,平均每30秒就有一个儿童死于疟疾。冈比亚疟蚊(Anopheles Gambiae),疟蚊的一种其他疾病大部分种类的蚊子都能够传染丝虫病(由线虫导致)。这种疾病会导致橡皮肿(gumma)使外生殖器及大腿异常肿大。在全球,约有120万人感染丝虫病。[2]大部分品种的蚊子会传染病毒性的疾病,包括黄热病、登革热、日本脑炎、圣路易脑炎、多发性关节炎、裂谷热(Rift Valley fever)、契昆根亚热及西尼罗河热。幸运的是,艾滋病不会借由蚊子叮咬而传染。
蚊子是怎样把病原传入人体的呢?
当疟蚊吸食患有疟疾病人的血液,也把其中的疟原虫(疟疾的病源)吸进体内。它们再咬人时,疟原虫又从蚊子的口中注入被咬者的体内了。十天以后,疟原虫开始在接近皮肤的血管内出现。它们在患者的红血球内繁殖,分裂成大量的小原虫,这些小原虫破坏红血球并释放一种毒素。每个小疟原虫又侵入其它红血球而继续繁殖,使得病人体内疟原虫和毒素越来越多,引起患者发冷和发烧。得了疟疾的病人首先发冷,全身抖个不停,但体温表测验体温是高的。大约经过一小时,病人才觉得发烧,这时体温继续上升,三、四小时之后开始出汗、体温下降,再过几小时病人觉得松快,病好像过去了,其实这时小原虫已侵入新的红血球,又开始繁殖。当疟原虫再次破坏红血球而出时病人又发病而形成第二回合。除非获得适当的治疗否则这种发作将有规律地继续下去而令人痛苦不堪。疟疾给人类造成的损失是相当大的,病人身体衰弱,工作效率低,严重时还会丧失生命。目前用药品已可治疗和预防此病,但最好的办法是消灭传染这种疾病的蚊子--疟败。
流行性乙型脑炎(这是一种由滤过性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也是由蚊子传带的,这种病又叫日本乙型脑炎,普通都把它叫做大脑炎。患者有发烧、头疼、呕吐,抽风、昏睡、昏迷等现象。治疗上没有特效药品,所以病死率相当高。
蚊子咬吸了含有本病毒的人或动物的血液后,经过一个相当时期就具有了感染性,再叮咬没有免疫力的人时可以使被咬者发病。传染这种病的蚊子叫库蚊和伊蚊。防治本病的发生与流行除注射疫苗、防治传染外,必须大力进行灭蚊,消灭传播者。此外,库蚊和按蚊还传播丝虫病(象皮肿)。
我国能传播疾病的蚊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叫按蚊,俗名疟蚊,主要传播疟疾。据不完全统计,1929年的1年内,全世界因患疟疾致死的约200万人。另一类叫库蚊,主要传播丝虫病和流行性乙型脑炎。第三类叫伊蚊,身上有黑白斑纹,又叫黑斑蚊,主要传播流行性乙型脑炎和登革热。
2. 上海报告9例输入性登革热病例,这种病有哪些症状
据上海市疾控中心的最新信息,截至到目前,上海市已经报告输入性登革热病例9例。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今年上海市的输入性病例同比下降,但是疾控中心专家表示,还要警惕本地传播和流行。市民需要做好灭蚊防蚊的工作,从登革热流行地区返回之后,如果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一定要及时到医院进行就诊。据介绍,我国目前尚无登革热疫苗的应用,也没有特效药物可以应用。登革热传染病的主要治疗措施就是住院隔离或居家隔离、对症医治。
上海疾控部门在每年白纹伊蚊活动期来临之前都会进行全城灭蚊行动。“我们呼吁市民人人动手,参与全城灭蚊行动。”具体的灭蚊方法有以下6种。房前屋后的缸、罐、啤酒瓶等积水容器要及时清理;空调水接水盘、饮水机接水盘、花盆托盘等位置的积水要及时清理;家用的水缸、水箱要加盖;防止垃圾堆积,将垃圾放入密闭塑料袋或密闭容器中;家养的水生植物要勤换水、清洗容器、清洗根须,容器底部注意不要留存积水;房前屋后沟渠的死水要注意排干,下水道及时疏通,及时平洼填坑等。
3. 裂谷热该怎样预防和控制
控制裂谷热在动物中的传播,通过实施一项持续动物疫苗接种方案,裂谷热在动物中的暴发可以得到控制。现已开发出用于兽医的改性活减毒病毒和病毒灭活疫苗。提供长期免疫只需要一剂活疫苗,但目前所使用的疫苗如果用于怀孕动物,则可能造成自然流产。灭活病毒疫苗没有此种副作用,要提供保护则需要多剂量,但在流行地区这可能证明是难以解决的。要防止发生家畜流行病,必须在暴发之前进行动物免疫。
一旦暴发出现,就不应当进行动物疫苗接种,因为这极有可能加剧疫情暴发。在进行大规模动物疫苗接种活动时,动物卫生工作者可能因不经意间使用多剂量小瓶和重复使用针管和耳咽管而造成病毒传播。如果放养的动物已经感染并在病毒感染期(虽然还未没有明显的发病迹象),病毒就会在动物群中传播,暴发的规模将会扩大。限制或禁止牲畜移动,对于减缓病毒从感染区向未感染区传播的速度可能是有效的。由于裂谷热在动物中的暴发先于人间病例的出现,建立一个活跃的动物卫生监测系统就十分重要,它可为兽医和人类公共卫生当局提供早期预警。
公共卫生教育和减少风险,在裂谷热暴发期间,已确定与动物尤其是与其体液密切接触,无论是直接接触还是通过浮质传播,是感染裂谷热病毒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在没有特定的治疗方法和有效的人类疫苗的情况下,提高对感染裂谷热的危险因素的认识以及个人可用以防止蚊虫叮咬的保护措施,是减少人类感染和死亡的唯一途径。有关减少风险的公共卫生讯息应当侧重于:减少因不安全畜牧业和宰杀做法而造成从动物到人的传播风险。应当穿戴手套和其他适当的保护服,并在宰杀动物时谨慎处理生病动物或其组织。减少因不安全消费新鲜血液、鲜奶或动物组织而造成的从动物到人的传播风险。在家畜流行病地区,所有动物产品(血液、肉和奶)在食用之前均应彻底加工。通过采用浸渍蚊帐、个人驱蚊剂(如果有的话)、穿浅颜色衣服(长袖衫和长裤)以及在媒介物种叮咬高峰期间避免户外活动,强调对个人和社区的保护,以免被蚊子叮咬。
卫生保健设施中的感染控制,虽然尚未证明存在裂谷热人间传播,但从理论上讲,病毒仍有可能通过与受感染血液或组织从受感染患者传播给卫生保健工作者。照料疑似或确诊的裂谷热患者的卫生保健工作者,在处理从患者身上提取的标本时应当执行《标准预防措施》。《标准预防措施》界定了确保基本水准的感染控制所需采取的工作方法。建议在护理和治疗所有患者时执行《标准预防措施》,无论其是否被视为或确诊为受到感染。预防措施包括血液(包括干血)、其他所有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包括汗液)的处理,不管其是否含有可见血,以及与非完整的皮肤和粘液膜的接触。在网上可查阅世界卫生组织卫生保健标准预防措施备忘录。如上所述,实验室工作人员也有风险。对于从疑似裂谷热人间病例和动物病例身上提取的用于诊断的样本,应当由受过训练的工作人员进行处理,并在装备适当的实验室加工处理。
控制裂谷热传播的其他办法包括媒介控制和防护蚊虫叮咬。如果蚊子滋生地点可以明确确定并且范围和程度有限,就地采取杀幼虫措施就是十分有效的媒介控制形式。不过,在洪水泛滥期间,滋生地点的数量和程度往往过高,采取杀幼虫措施不大可行。
4. 裂谷热是怎样传播给人类的
绝大多数人间感染是与受感染动物的血液或器官直接或间接接触所造成的。病毒可通过在宰杀、帮助接生、兽医程序操作或处理畜体或胚胎期间处理动物组织而传染给人。因此,某些职业群体,如牧民、农民、屠宰工人和兽医,感染风险较高。病毒通过接种传染给人,例如,通过被感染的刀创伤口或与皮肤裂口接触,或者通过宰杀受感染动物期间吸入浮质。浮质传播模式也导致实验室工作人员发生感染。
有证据显示,人若摄入未经高温消毒或未煮过的被感染的动物的奶,也可能感染裂谷热。受感染蚊子叮咬也会导致人间感染,通常是伊蚊叮咬。嗜血(食血)苍蝇也有可能传播裂谷热病毒。迄今尚无文件证明有裂谷热在人间传播的病例,在采取了标准感染控制预防措施后,也未见有关裂谷热传播给卫生保健人员的报道。没有证据显示在城市地区暴发裂谷热。
裂谷热
5. 谁知道噬菌体、里夫特裂谷热、bacteriophage病毒(抗菌素)这三种病毒吗
噬菌体是一类病毒,原指细菌病毒,近年来发现真菌、藻类都有噬菌体。噬菌体体积微小,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见,是一种非细胞结构的生命,但只有进入宿主细胞才具有生命特征,并具有寄主专一性,其结构简单,包括蛋白质外壳和包裹在中间的遗传物质——一个单一的核酸分子(DNA或RNA)。在遗传上研究得较清楚的是大肠杆菌的T系噬菌体,其外形一般呈蝌蚪状,只相当于它的寄主大肠杆菌体积的1/1000,每个噬菌体大约是由等量的蛋白质和DNA组成。它的双股DNA分子包在蛋白质外壳里,形成“头部”,“尾部”则由几个不同的部分组成:有领、髓、鞘、基盘、尾钉和尾丝,它们都是由蛋白质组成。就噬菌体与宿主的关系而言,可分为烈性噬菌体和温和噬菌体两大类。烈性噬菌体感染宿主细胞时,例如大肠杆茵的T4噬菌体以其尾部吸附在细菌表面上,然后将其遗传物质DNA注入寄主细胞内,借用寄主的代谢机器复制噬菌体的DNA和合成噬菌体的蛋白质,然后将这些DNA和蛋白质组装成许多新的噬菌体,这时噬菌体通过宿主细胞的裂解而释放出来,以后这些新的子代噬菌体又去感染附近的细菌,并将它们裂解,如此反复,结果便在长满细菌的平板培养基上,形成一个不长细菌的透明斑,即噬菌斑。而温和噬菌体在侵入宿主细胞后,其DNA可以和宿主细胞的染色体整合在一起,并与宿主细胞同步复制,宿主细胞并不裂解。遗传学上经常将噬菌斑的形态和噬菌体的宿主范围作为噬菌体的研究性状,不同的噬菌体所形成的噬菌斑是不同的,噬菌斑有大与小、边缘清晰与模糊之分。就宿主范围说,有些细菌不受噬菌体的吸附,而噬菌体能感染和裂解的细菌菌株也可以不同。噬菌体的基因重组是首先在大肠杆菌噬菌体T2中发现,让两个T2噬菌体的不同突变体同时感染大肠杆菌,两种类型的噬菌体DNA在宿主细胞内可以发生基因重组,从而产生重组类型的子代噬菌体。根据重组噬菌斑数与总噬菌斑数之比,即可算出基因的重组率。通过T2噬菌体的不同品系的杂交试验,现知T2噬菌体的连锁图是环状的。另外,还可以噬菌体为媒介使细菌间的遗传物质得以传递、交换和重组,在这过程中,细菌的一段染色体被包装在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内,并通过感染而转移到另一受体细菌内,而使细菌产生基因重组。
何为裂谷热? 裂谷热(Rift Valley Fever,简称RVF)-- 一种由裂谷热病毒引起的急性发热性动物源性疾病(本来在动物间流行,但偶然情况下引起人类发病)。
主要经蚊叮咬或通过接触染疫动物传播给人,多发生于大雨季节。病毒性出血热可导致动物和人的严重疾病,引起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和因牲畜减少而导致的经济下降问题。
人感染病毒2-6天后,突然出现流感样疾病表现,发热、头痛、肌肉痛、背痛,一些病人可发展为颈硬、畏光和呕吐,在早期,这类病人可能被误诊为脑膜炎。持续4-7天,在针对感染的免疫反应IgM和IgG抗体可以检测到后,病毒血症消失。人类染上裂谷热病毒后病死率通常较低,但每当洪水季节来临,在肯尼亚和索马里等非洲国家则会有数百人死于该病。
大多数病例表现相对轻微,少部分病例发展为极为严重疾病,可有以下症状之一:眼病(约0.5-2%)、脑膜脑炎或出血热(小于1%)。眼病(特征性表现为视网膜病损)通常在第一症状出现后1-3周内起病,当病损在视网膜中区,将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永久性视力减退。其他综合症表现为急性神经系统疾病,脑膜脑炎,一般在1-3周内出现。仅有眼病或脑膜脑炎时不容易发生死亡。
裂谷热可表现为出血热,起病后2-4天,病人出现严重肝病,伴黄疸和出血现象,如呕血、便血、进行性紫癜(皮肤出血引起的皮疹),牙龈出血。伴随裂谷热出血热综合症的病人可保持病毒血症长达10天,出血病例病死率大约为50%。大多数死亡发生于出血热病例。在不同的流行病学文献中,总的病死率差异很大,但均小于1%。
Bacteriophage (细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病毒,通常简称为噬菌体
6. 普通感冒的两大致病病毒分别是什么
普通感冒的两大致病病毒就是冠状病毒和鼻病毒。裂谷热
裂谷热是一种病毒性人畜共患病,主要影响的是动物,但也能传染人。传染可导致人畜患染严重疾病。该疾病因裂谷热感染的牲畜死亡和流产,也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裂谷热病毒是沙蝇病毒属的一个成员,即布尼亚病毒科五种病毒之一。该病毒最早于1931年确定,当时正在对肯尼亚里夫特山谷一农庄羊群中的一种流行病进行调查。自那时以来,已报道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和北非有过疫情暴发。
7. 裂谷热媒介是什么
一些不同种类的蚊子可起到传播裂谷热病毒媒介的作用。各地区的显性媒介物种有所不同,不同物种在维持病毒生存及传播病毒方面可起到不同的作用。裂谷热在动物中的传播主要是通过感染蚊子尤其是白纹物种的叮咬所致,蚊子可通过以受感染动物为食而染上病毒。母蚊子也能通过卵子将病毒直接传播给她的后代,从而孵化出新一代的受感染蚊子。
这说明了流行性疫源地裂谷热病毒之所以持续的原因,它也使病毒具有一种可持续存在的机制,因为这些蚊子的卵子在干旱条件下可存活数年。在大雨期间,幼虫栖息地通常会被水淹没,从而有利于卵子孵出,蚊子种群会迅速繁殖,将病毒传播给其吸食过的动物。家畜流行病和相关的人类流行病也有可能传播到之前未受影响的地区。
感染动物将病毒带入有媒介存在的地区时,就会造成疾病的传播,此种传播尤其令人感到关切。如果未感染的白纹伊蚊和其他物种蚊子吸食受感染动物,通过将病毒传播给其后来吸食过的其他动物,一次小的疫情暴发就可能迅速扩大范围。
8. 感染裂谷热后有什么症状
人体临床特征
人体轻度感染裂谷热症状:裂谷热潜伏期(从感染到出现症状)为2~6天。受感染者要么无任何检出症状,要么出现轻度的疾病反应,有发烧症候,即突然感冒发烧、肌肉疼痛、关节疼痛和头痛。一些患者出现脖子僵硬、畏光、食欲减退和呕吐症状;这些人在发病初期可能会被误诊为脑膜炎患者。裂谷热症状通常持续4~7天,此后通过抗体出现即可检出免疫反应,血液中的病毒也随之逐渐消失。
人体重度感染裂谷热症状:尽管大多数人间病例病情相对较轻,但仍有少数患者出现相当严重的症状。通常会出现三种明显综合征中的一种或多种症候:眼部(眼睛)疾病(0.5~2%的患者)、脑膜炎(不到1%)或出血热(不到1%)。眼部反应:出现这种疾病反应时,与轻度疾病反应有联系的通常症状伴有视网膜病变。
通常是最初症状出现一至三周后眼睛就出现病变。患者往往自述视力模糊或视力下降。疾患可能在10~12周内自愈,不产生任何长期的影响。不过,如果黄斑发生病变,50%的患者将会永久性失明。此种疾病患者仅仅因为眼部反应而死亡的情况并不常见。脑膜炎症状:此种疾病出现脑膜炎症状往往是在最初裂谷热症状出现1~4周之后。
临床特点包括剧烈头痛、失去记忆、出现幻觉、思维混乱、定向障碍、眩晕、惊厥、嗜睡和昏迷。随后可能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60天)。仅患此种病症的患者,其剩余的神经功能缺损很常见,病情可能会很严重,但死亡率不高。
出血热症状:这种疾病症状在发病2~4天后出现,开始有严重肝损伤的迹象,比如黄疸。随后则有出血征兆,如呕血、便血、紫癜皮疹或瘀斑(皮肤出血所致)、鼻孔或牙龈出血、月经过多以及静脉穿刺部位出血。此种疾病有出血热症状的患者,其病例致死率很高,约为50%。死亡往往发生在出现症状3~6天后。裂谷热患者若有出血性黄疸症状,10天后血液中仍可检出病毒。
不同流行病的总的病例致死率差异很大,但总体来说,记载的这些致死率不到1%。大多数死亡是有出血性黄疸症状的患者。
9. 蚊子会传播什么疾病
蚊子主要的危害是传播疾病。据研究,蚊子传播的疾病达80多种之多。在地球上,再没有哪种动物比蚊子对人类有更大的危害。
疟疾这种病是由疟蚊传染的。疟疾又称瘴气。据1935年卫生署的调查,在瘴气盛行的区域里,居民血液内有疟原虫的占50%,患恶性疟疾的占72%。1936年江苏皋县因患疟疾死亡二万人左右,1876年开凿巴拿马运河时曾因黄热病及疟原死了无数的工人,以致1889年不得已而停工。后经昆虫学家解决了蚊子的问题才得以继续完成运河工程。1930年远东热带病医学会的报告指出:泰国每年死于虎口约50人,而死于疟疾者达五万人。全世界疟疾属的成员有400种,其中85种能传播疟疾。疟原虫造成的疟疾是全球人类主要的死因之一,尤其是五岁以下的孩童,更容易受到疟疾的感染而死亡。疟疾每年约造成3百万人死亡,[3]
会传染疟疾的疟蚊分布在中南美洲、非洲、大洋洲和中亚,尤以非洲最为严重。在非洲,平均每30秒就有一个儿童死于疟疾。冈比亚疟蚊(Anopheles
Gambiae),疟蚊的一种其他疾病大部分种类的蚊子都能够传染丝虫病(由线虫导致)。这种疾病会导致橡皮肿(gumma)使外生殖器及大腿异常肿大。在全球,约有120万人感染丝虫病。[2]大部分品种的蚊子会传染病毒性的疾病,包括黄热病、登革热、日本脑炎、圣路易脑炎、多发性关节炎、裂谷热(Rift
Valley
fever)、契昆根亚热及西尼罗河热。幸运的是,艾滋病不会借由蚊子叮咬而传染。
蚊子是怎样把病原传入人体的呢?当疟蚊吸食患有疟疾病人的血液,也把其中的疟原虫(疟疾的病源)吸进体内。它们再咬人时,疟原虫又从蚊子的口中注入被咬者的体内了。十天以后,疟原虫开始在接近皮肤的血管内出现。它们在患者的红血球内繁殖,分裂成大量的小原虫,这些小原虫破坏红血球并释放一种毒素。每个小疟原虫又侵入其它红血球而继续繁殖,使得病人体内疟原虫和毒素越来越多,引起患者发冷和发烧。得了疟疾的病人首先发冷,全身抖个不停,但体温表测验体温是高的。大约经过一小时,病人才觉得发烧,这时体温继续上升,三、四小时之后开始出汗、体温下降,再过几小时病人觉得松快,病好像过去了,其实这时小原虫已侵入新的红血球,又开始繁殖。当疟原虫再次破坏红血球而出时病人又发病而形成第二回合。除非获得适当的治疗否则这种发作将有规律地继续下去而令人痛苦不堪。疟疾给人类造成的损失是相当大的,病人身体衰弱,工作效率低,严重时还会丧失生命。目前用药品已可治疗和预防此病,但最好的办法是消灭传染这种疾病的蚊子--疟败。
流行性乙型脑炎(这是一种由滤过性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也是由蚊子传带的,这种病又叫日本乙型脑炎,普通都把它叫做大脑炎。患者有发烧、头疼、呕吐,抽风、昏睡、昏迷等现象。治疗上没有特效药品,所以病死率相当高。
蚊子咬吸了含有本病毒的人或动物的血液后,经过一个相当时期就具有了感染性,再叮咬没有免疫力的人时可以使被咬者发病。传染这种病的蚊子叫库蚊和伊蚊。防治本病的发生与流行除注射疫苗、防治传染外,必须大力进行灭蚊,消灭传播者。此外,库蚊和按蚊还传播丝虫病(象皮肿)。
我国能传播疾病的蚊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叫按蚊,俗名疟蚊,主要传播疟疾。据不完全统计,1929年的1年内,全世界因患疟疾致死的约200万人。另一类叫库蚊,主要传播丝虫病和流行性乙型脑炎。第三类叫伊蚊,身上有黑白斑纹,又叫黑斑蚊,主要传播流行性乙型脑炎和登革热。
10. 裂谷热能预测吗
预测能够预知常常与暴发风险增加有关联的气候条件,并且可以改善疾病控制。在非洲,沙特阿拉伯和也门的裂谷热与高于平均水平的降雨期有密切关联。植被对降雨量增加的反应,通过遥感卫星图像很容易量度和监测。另外,东部非洲的裂谷热暴发与厄尔尼诺/南方涛动现象暖期期间出现的强降雨有紧密联系。
这些结论使人们能够使用卫星图像和天气/气候预报数据来成功地发展裂谷热预测模型和早期预警系统。比如早期预警系统,可用于发现暴发初期阶段的动物病例,使当局能够实施有关措施来避免即将发生的流行病。
在新的《国际卫生条例(2005)》框架下,裂谷热暴发的预测和早期发现,以及对扩散到新的地区危险性的综合评价,对于实施有效和及时的控制措施来说,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