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出自哪里译成英语是什么
出自特鲁多医生的墓志铭,译成英语是:To Cure Sometimes, To Relieve Often, To Comfort Always。
客观地说明了医生在治疗疾病中的作用,病人如果有机会把病治好了,还需要时常地对病人给以关怀,并且全部用宽心安慰的话语来和他交流沟通。
(1)有时治愈扩展阅读:
1848年,特鲁多(Edward Livingston Trudeau)出生于美国纽约的一个医学世家,20岁时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学习,并于1871年完成学业。
同年6月,特鲁多和女友洛蒂 (Lottie Beare)结婚并定居于纽约长岛开始了自己的行医生涯。晚年时,特鲁多曾在自传中深情地描述妻子,感谢她同甘共苦的亲密一生。
1873年,特鲁多第二个小孩出生后不久,年仅25的他不幸患上了肺结核,在当时,该疾病还没有治愈的办法,听从医生建议后,他只身一人来到了纽约附近的阿迪朗达克山边休养,和大自然亲密接触,奇迹的是,他的病情逐渐康复,三年之后便痊愈了。
之后特鲁多举家迁居到了阿迪朗达克山旁 的撒拉纳克湖畔。 1882年,特鲁多得知德国医生霍尔曼通过大山清新的空气治愈肺结核病人的事迹,结合自身的经历,他很受启发。在朋友的资助下,他在撒拉纳克湖畔创建了美国第一家治疗肺结核的疗养院--Adirondaec Contage Sanatorium 。
帮助和治愈了无数患者,当中包括著有《金银岛》的著名作家罗伯特·路易斯·斯蒂文森。之后他建立了美国第一家肺结核研究所,走在了结核病治疗和研究领域的前沿。
② 有时治愈 常常帮助 总是安慰 出处哪里
这是一位美国医生特鲁多墓志铭上的行医格言
③ 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这句话出自哪里
“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特鲁多医生的墓志铭,正是这一时期在线义诊领域的真实写照。
To Cure Sometimes,To Relieve Often,To Comfort Always. 这是长眠在纽约东北部的撒拉纳克湖畔的特鲁多医生的墓志铭,中文翻译简洁而富有哲理: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这段话用来形容这些悉心照料老先生、陪他看夕阳的“白衣天使”们,再恰当不过。
(3)有时治愈扩展阅读
对医生的期望的背后,是对生命意义的思索。疫情期间,这一老一少在夕阳下留下的剪影,恰好为我们推开了一扇触摸生命与生活的门。
曾经,两部《人间世》戳中了无数观众的泪点,患者之苦和医者之难的真实带来太多的无力感,但这并非苦情的记叙,乐观依旧播撒在每一个角落,那些得了重病的小孩子们的日常依然有欢声笑语,他们在努力享受着生命带来的快乐。人间,依然“值得”。
如果说《人间世》只是一部纪录片,那这次的疫情,无疑让所有人又一次深切而又敏感地重新接近生命,倾听生命的声音。灾难面前,每一个个体的生命都值得全力托举,而对个人来说,更应该学着从单向度的追逐中抽离出来,去琢磨给予生命以时间,以及给予时间以生命。
④ 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什么意思
是特鲁多铭言——
To Cure Sometimes, To Relieve Often, To Comfort Always.
这是长眠在纽约东北部的撒拉纳克湖畔的特鲁多医生的墓志铭,中文翻译简洁而富有哲理: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
1837年,患了结核病的特鲁多医生来到人烟稀少的撒拉纳克湖畔准备等待死亡,因为在那个年代,结核病就是一种不治之症,一旦罹患,只有死路一条。
在远离城市喧嚣的乡村,他沉醉在对过去美好生活的回忆中,偶尔也出去爬山打猎,过着悠闲的日子。渐渐地,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他发现自己的体力在恢复,不久居然能完成学业并获得博士学位。1876年,特鲁多迁居到了荒野之地撒拉纳克湖畔。后来,创建了第一家专门的结核病疗养院——“村舍疗养院”。特鲁多还成了美国首位分离出结核杆菌的人,并创办了一所“结核病大学”。
1915年,特鲁多医生最终还是死于结核病,但是,他比当时罹患该病的大多数人的生存时间要长得多。
他被埋葬在撒拉纳克湖畔。让他名声远扬的,并不是他在学术上的成就,而是他墓碑上刻着的话,他一辈子行医生涯的概括与总结——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
美国纽约东北部的撒拉纳克湖畔,镌刻着西方一位医生特鲁多的铭言:“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段铭言越过时空,久久地流传在人间,至今仍熠熠闪光。
对于这句铭言,有人说它总括了医学之功,说明了医学做过什么,能做什么和该做什么;也有人说,它告诉人们,医生的职责不仅仅是治疗、治愈,更多的是帮助、安慰;还有人说,它向医生昭示了未来医学的社会作用。安康市中心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江自成
医学是面向人而生的,是为了呵护人的健康、解除人的种种不适而产生的一种专门的学问。就本质言之,医学是为了人、为着人的。过去,医学所要救助的目标一直是生病的个体,而非人类这个物种。这句铭言就是对医学所起作用的真实写照,从另外一个角度诠释了医学,揭示了医学的真谛。时至今日,很多医务人员仍在践行着这句铭言,表达着医学对生命的挂牵。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既神圣,又质朴。治愈、帮助、安慰,对于医学和医生来说,是沉甸甸的6个字!
“去治愈”需要丰富的科学知识和实践积累。“治愈”是“有时”的,不是无限的,这里的分寸把握很精细。医学不能治愈一切疾病,不能治愈每一个病人。而患者也不要盲目相信医学的“本事”,对医学产生不切实际的幻想。就算治愈了,医生也应该客观地评估其成效。事实上,绝大多数医生都追求精湛的技术水平,试图做一个真正能“治愈”的人。这也是医学的人文性使然。
给病人以援助,是医学的经常性行为,也是医学的繁重任务,其社会意义大大超过了“治愈”。技术之外,医生常常要用温情去帮助病人。从古至今,一切医学技术都是对身处困境的人的帮助。医学的作用只是帮助而已,不必渲染夸大其“神奇”。通过医学的帮助,人们才能够找回健康、保持健康、传承健康。
安慰,是一种人性的传递,是在平等基础上的情感表达。安慰也是医学的一种责任,它饱含着深深的情感,决不能敷衍了事。如何学会安慰病人,坚持经常安慰病人,是一个大课题,很见功力!
可以说,这句铭言明确了医学是饱含人文精神的科学。抽去医学的人文性,就抛弃了医学的本质属性。
⑤ 对于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句话你怎么看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既神圣,又质朴。治愈、帮助、安慰,对于医学和医生来说,是沉甸甸的6个字!
“去治愈”需要丰富的科学知识和实践积累。“治愈”是“有时”的,不是无限的,这里的分寸把握很精细。医学不能治愈一切疾病,不能治愈每一个病人。而患者也不要盲目相信医学的“本事”,对医学产生不切实际的幻想。就算治愈了,医生也应该客观地评估其成效。事实上,绝大多数医生都追求精湛的技术水平,试图做一个真正能“治愈”的人。这也是医学的人文性使然。
给病人以援助,是医学的经常性行为,也是医学的繁重任务,其社会意义大大超过了“治愈”。技术之外,医生常常要用温情去帮助病人。从古至今,一切医学技术都是对身处困境的人的帮助。医学的作用只是帮助而已,不必渲染夸大其“神奇”。通过医学的帮助,人们才能够找回健康、保持健康、传承健康。
安慰,是一种人性的传递,是在平等基础上的情感表达。安慰也是医学的一种责任,它饱含着深深的情感,决不能敷衍了事。如何学会安慰病人,坚持经常安慰病人,是一个大课题,很见功力!
⑥ 如何理解‘偶尔治愈......’其原文是什么
‘To Cure Sometimes, To Relieve Often, To Comfort Always. ’(‘治愈治好 ,只是偶尔能做到,缓解舒缓,经常能做到,安慰安抚,则总是能够做到。’)这是长眠在纽约东北部的 撒拉纳克湖畔的特鲁多医生的墓志铭,也是他对自己从事医疗行业一生的成就的总结。作为医生,若能在心 理上给予病人和家属足够的安慰,是可以从最大的程度上减少和防范医闹事件的发生的。而作为患者,应该 知道医生和医药不是万能的,也不是全能的,只能做到偶尔治愈,而多数情况下,能做到缓解就不错了。很 多急性的疾病,有可能治愈,也有可能死亡,也有可能演变为慢性病或者演变出后遗症。现代医学对于急性 疾病的治愈率,做到了越来越高。而慢性病,多数倾向于难以治愈,故此才成了慢性病。不过,有经验的老 中医对于很多疑难病症的治愈率比西医高的现象很有启发性。根据中医理论,再配合先进的保健仪器,很多 慢性病也变得容易治愈了!但,慢性病,若想依靠医院和医生,是不容易做到治愈的。一般要依靠自己,依 靠自己的学习、探索、实践、坚持和自律。人想要健康,不能依赖医院,要依靠自己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和 心理状态,依靠好的习惯来维持健康,或者追求更好的身体。所以,在追求健康和治愈的道路上,没有最好 ,只有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