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钱三强事迹和成就(简介)
钱三强,1913年10月16日,出生于浙江绍兴,少年时代即随父在北京生活,曾就读于蔡元培任校长的孔德中学。1929年,在父亲的支持下考入了北京大学理科预科,同时还听本科的课程。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经吴有训教授的推荐,到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著名的物理学家严济慈所长的手下作助理员,从事分子光谱方面的研究工作。
1937年9月,在严济慈的引荐下,到巴黎大学镭学研究所居里实验室攻读博士学位,导师是伊莱纳·约里奥—居里夫人,并跟随化学师葛勤黛夫人做钋的放射源研究,还在约里奥先生主持的法兰西学院原子核化学研究所学习。
1940年,获法国国家博士学位。1946年春,钱三强与他的同行合作,经过反复实验,终于发现了铀核的三分裂和四分裂。这一发现不仅反映了铀核特点,而且使人类能进一步探讨核裂变的普遍性。导师约里奥骄傲地说:“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他的实验室的第一个重要的工作。”1947年升任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研究导师,并获法兰西荣誉军团军官勋章。
1954年2月,钱三强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学术秘书处秘书长。他首先抓的一项重要工作是筹建学部。经过反复酝酿讨论,他主持起草了筹组学部有关文件。同时,主持拟订了《学部暂行组织条例》。科学院各学部成立后,在制订全国科学发展规划,加强学术领导,以及团结院内外科学家,发展国际间的学术交流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受到国内科学界的重视,在国际上也有一定影响。
1964年,在他51岁生日之际,所研制出的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氢弹又爆炸成功。西方媒体推测,法国国家博士钱三强是中国的核弹之父。1992年6月28日,在北京病逝,终年79岁
⑵ 钱三强 事迹 (简介)
早年经历
1913年10月16日,出生于浙江绍兴,少年时代即随父在北京生活,曾就读于蔡元培任校长的孔德中学。
1929年,在父亲的支持下考入了北京大学理科预科,同时还听本科的课程。吴有训教授的近代物理学、萨本栋教授的电磁学吸引着钱三强。
193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预科。
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经吴有训教授的推荐,到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著名的物理学家严济慈所长的手下作助理员,从事分子光谱方面的研究工作。
赴法留学
1937年9月,在严济慈的引荐下,到巴黎大学镭学研究所居里实验室攻读博士学位,导师是伊莱纳·约里奥—居里夫人,并跟随化学师葛勤黛夫人做钋的放射源研究,还在约里奥先生主持的法兰西学院原子核化学研究所学习。
1939年钱三强完成了博士论文——《α粒子与质子的碰撞》。
1940年,获法国国家博士学位。
1946年春,钱三强与他的同行合作,经过反复实验,终于发现了铀核的三分裂和四分裂。这一发现不仅反映了铀核特点,而且使人类能进一步探讨核裂变的普遍性。导师约里奥骄傲地说:“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他的实验室的第一个重要的工作。”
1946年底,荣获法国科学院亨利·德巴微物理学奖。
1947年升任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研究导师,并获法兰西荣誉军团军官勋章。
回国任教
1948年,回国后历任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后为原子能研究所)副所长、所长,中国科学院学术秘书处秘书长,二机部(核工业部)副部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兼浙江大学校长,中国科协副主席、名誉主席,中国物理学会副理事长、理事长,中国核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科学院特邀顾问等。
从新中国建立起,钱三强便全身心地投入了原子能事业的开创。他在中国科学院担任了近代物理研究所(后改名原子能研究所)的副所长、所长,并于1954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55年,中央决定发展本国核力量后,他又成为规划的制定人,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1956年,钱三强带领40多名科学工作者在苏联实习考察。刚从美国回国的钱学森,也来到苏联和钱三强一同考察。
1956年11月16日,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成立主管原子能工业的第三机械工业部(1958年2月11日改为二机部),宋任穷任部长,钱三强与刘杰、袁成隆、刘伟、雷荣天等被任命为副部长。他是副部长之中唯一的科学家。聂帅曾经对钱三强说过:“搞原子能,你是行家,就请你提建议,我们大家商讨决定。”
1958年,他参加了苏联援助的原子反应堆的建设,并汇聚了一大批核科学家(包括他的夫人何泽慧),他还将邓稼先等优秀人才推荐到研制核武器的队伍中。
1959年6月26日,苏联共产党中央来信,拒绝提供原子弹的有关资料及教学模型。8月23日,苏联又单方面终止了两国签定的新技术协定,撤走了全部专家,在苏联专家撤走后,周光召在国外召集数十名海外专家、学子,联名请求回国参战。他们归国后先后参与主持了理论的研究与实验研究工作。
1964年,在他51岁生日之际,所研制出的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7年氢弹又爆炸成功。西方媒体推测,法国国家博士钱三强是中国的核弹之父。
1980年7月24日,钱三强教授在中南海以《科学技术发展的简况》为题讲课。
1992年6月28日,在北京病逝,终年79岁。
(2)钱三强的故事扩展阅读:
钱三强(1913年10月16日—1992年6月28日),核物理学家。原籍浙江湖州,生于浙江绍兴, 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创始人,中国“两弹一星”元勋,中国科学院院士。
1913年的中秋时节,正在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和北京大学担任国文教授的钱玄同,接到了家乡传来的儿子出生的喜讯。异常喜悦的钱玄同,给儿子取名叫“秉穹”,意思是“掌握苍穹”。不难看出,这位父亲对儿子寄予了怎样的厚望!
在小秉穹出生9个月后,钱玄同就把他和妈妈接到了北平。小秉穹果然是按照父亲的期望成长。他自幼喜欢读书,读不明白就问,四五岁时学会了很多道理和知识。一转眼,钱秉穹6岁了,他进入北京大学的子弟学校--孔德学校读书。由于钱秉穹在父亲身边接受了良好的启蒙教育,因此,孔德学校允许他直接读二年级。
孔德学校是一所注重科学和实践的新式学校,创办者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学校除抓德、智、体三育外,还强调美育与劳动,对音乐、图画、劳作课十分重视。学校的师资力量较强、阵容整齐,老师们的水平足以胜任更高年级的教学工作。
在这样良好的学习环境里,钱秉穹奋发上进,学习十分刻苦。虽然他是跳级生,但是学习成绩一直位居前列。他热爱体育,还是运动场上的一名健将。他还结交了两个非常要好的伙伴,小兄弟之间他排行老三。一次,一个体质不如钱秉穹的同学给他写信,信中自称“大弱”,而称他为“三强”。这封孩子们之间互称绰号的调皮信,恰巧被钱秉穹的父亲看见了。
他突发奇想:“既然我们提倡新文化,反对复古,主张中国文字朝着大众化、平民化的方向发展,为何在为子女起名的问题上囿于形式?”于是,钱玄同决定,给钱秉穹改名为“钱三强”,取意“德、智、体都进步”。
经典语录
1、青少年时期学校老师教给的系统知识,对人的一生来讲是很重要的,但只是你的全部知识的很小的一部分。知识主要还是靠工作和生活中自己抓来。
2、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却有祖国。
3、古往今来,能成就事业,对人类有作为的,无一不是脚踏实地攀登的结果。
4、光明的中国,让我的生命为你燃烧吧。
5、科学不是为了个人荣誉,不是为了私利,而是为人类谋幸福。
6、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7、知识,主要是靠主动“抓”出来的,不是靠“教”出来的。
8、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去作,不弛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而惟以求真的态度作塌实的工夫。以此态度求学,则真理可明,以此态度作事,则功业可就。
⑶ 钱三强的事迹
钱三强,原名钱秉穹,1913年出生于浙江绍兴,父亲钱玄同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他少年时代即随父在北京生活,曾就读于蔡元培任校长的孔德中学,16岁便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32年,又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1936年,钱三强毕业后,担任了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严济慈所长的助理。翌年,他通过公费留学考试,在卢沟桥的炮声响起之际,以报国之志赴欧洲,进入巴黎大学居里试验室做研究生,导师是居里的女儿、诺贝尔奖获得者伊莱娜·居里及其丈夫约里奥·居里。
1940年,钱三强取得了法国国家博士学位,又继续跟随第二代居里夫妇当助手。1946年,他与同一学科的才女何泽慧结婚。夫妻二人在研究铀核三裂变中取得了突破性成果,被导师约里奥向世界科学界推荐。不少西方国家的报纸刊物刊登了此事,并称赞“中国的居里夫妇发现了原子核新分裂法”。同年,法国科学院还向钱三强颁发了物理学奖。
1948年夏天,钱三强怀着迎接解放的心情,回到战乱中的祖国。他回国不久就遇到1949年1月的北平和平解放,他在兴奋中骑着自行车赶到长安街汇入欢庆的人群。随后,北平军管会主任叶剑英派人找到他,希望他随解放区的代表团赴法国出席保卫世界和平大会。中共中央还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拨出5万美元,要他帮助订购有关原子能方面的仪器和资料。看到共产党的领导人在新中国尚未建立时就有这种发展科学事业的远见,钱三强激动得热泪盈眶。从国外归来后,他于开国大典当天还应邀登上了天安门。
⑷ 钱三强的故事xxxxxxxxxx
在绍兴有一条宁静的小巷。小巷又深又长,矮矮的围墙爬满了绿色的藤萝,犹如一道古朴典雅的绿色屏风。中秋时节,几枝红灿灿的蜜橘探出墙外,微风吹来,那红灿灿的果实频频向行人招手,看上去一派生机勃勃的丰收景象。
被国际友人称为“中国的原子弹之父”的钱三强,于1913年10月16日的中秋时节,诞生在这个小巷里。
钱秉穹是一代国学大师钱玄同的第二个儿子。也正是在钱秉穹出生的那一年,钱玄同开始在北京任教。
1919年,秉穹6岁那年,北京爆发“五四运动”。5月4日下午,以北京大学为首的数千名学生,在天安门举行集会、演讲,会后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学生们手持标语,高呼口号,要求“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游行队伍在赵家楼胡同遭到军警镇压,数十名学生被捕。爱国热情高涨的北京各校学生积极声援,举行总罢课;全国各界热烈响应,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斗争。
秉穹依稀记得,那时他追随大哥秉雄挤到胡同口去看热闹。他看到学生们举着旗子上街游行,喊口号,特别是游行队伍中的那些小童子军,更让他羡慕不已。秉穹目睹了军警抓人打人,看见了地上的血迹……于是,在他幼小的心灵中开始播下了要为正义而抗争的种子。
夏末秋初,经过“五四运动”洗礼的北京各大学、中学和小学,又敞开了校门,准备迎接新生入学。
秉穹的启蒙学校是北京高等师范学校附小,上学那年他不足6岁。一年后,秉穹转到孔德学校小学部就读,与在中学部就读的大哥秉雄同校。这样,哥俩儿每天上学放学可以同往同返。
当年,孔德学校在北京的名气很大。孔德学校最早实行十年一贯制教育,生源多是北京大学的子弟,由蔡元培亲任校长,马偶卿任校务委员会主任,钱玄同、沈尹默、周作人等一批名教授兼任校务委员。孔德学校的教师队伍的特别之处,就是高职低教,所以孔德学校的教学水平,在当时的北京名列前茅。以物理课为例,当年秉穹就有这样的生动记忆:特别要提到我们的物理老师吴郁周,他把物理真是教活了,电学和光学讲得特别好。他常常在家里画一些图表,拿到班上边指图表边讲解,比别的老师照本宣科要生动得多。他把发电机的原理讲得很容易为学生理解,光学的成像、焦点、实像、虚像等基本原理由图表演示得很清楚,使我一生在脑子里都有清楚的印象。
秉穹读书成绩优异,人们说他很聪敏;而与人相处,他却显得呆痴,很多人说他是书呆子。
父亲却对他说:“人们说你呆,依我看,呆没有什么不好。古人云:人而不呆,不可为友;人而不痴,亦不可与之为友;人而呆痴,以其有深爱也;人而不呆不痴,则其无深爱也。情之甚浓者,为痴。一片痴情,往往感天动地。”
父亲意味深长地说:“我希望我的孩子们个个都是书呆子,我以为,‘书呆子’这三个字,在我们家中,应该是一份荣誉。”
钱秉穹是一个兴趣广泛、性格刚毅的学生。体育、音乐、美术……这一切他都很感兴趣。刚进入初中他就成了班上“山猫”篮球队的队员。他打后卫,与中锋配合默契,传球、投篮,速度快,命中率高。他打起小球来,球艺也属上乘。1928年冬天,北京市举办了首届全市乒乓球比赛,秉穹一路过关斩将,杀入决赛。
秉穹的外公徐树兰曾在北京段祺瑞政府当过税务官。后来,因不满段祺瑞政府的腐败,毅然辞去官职,离京返乡。
这一天,外公带了秉穹的舅公徐燕到秉穹家中辞行。临别前,舅公赠给秉穹一张自己画的《鹰图》,并写了一行赠言:
鹰者,有三强:一曰,目光敏锐;二曰,翅膀矫健;三曰,爪子锋利。
舅公徐燕祝愿秉穹像雄鹰那样“三强”,像雄鹰那样展翅翱翔。
秉穹非常喜欢这幅鹰图,一直挂在自己房间里。孔德学校的同班同学周某来到秉穹家中作客,见了这幅画,说秉穹的身体就像雄鹰一样棒;且学习努力,学业成绩优秀;待人诚恳,品格高尚。便送他一个绰号“三强”。于是,“三强”这个绰号,就很快在孔德学校传播开来。
钱玄同先生听了秉穹的解释,当即表示说:“名字本来是一个符号。我看‘三强’这个名字不错,可以解释为立志争取德育、智育、体育都进步。”
从此,“钱秉穹”就正式改名为“钱三强”了。
⑸ 求钱三强爱国的一个故事。
钱三强1936年从清华大学毕业后,考取了巴黎大学物理学院,被约里奥·居里夫妇选为原子核物理学研究生,对当时的尖端科学核裂变进行研究,有了一系列突破性发现。最为突出的是,他和夫人何泽慧发现了原子核具有三分裂和四分裂现象,并从实验和理论做出了全面论述,为人类利用核能源提供了至关重要的基础理论。这一发现被认为是二战后核物理研究的重要成果,西方媒体用这样的题目“中国的居里夫妇发现了原子核新分裂法”,予以称赞。法国科学院授予了钱三强法国物理学奖,吸收他为国家科研中心研究员。1948年钱三强坚决返回祖国时,获诺贝尔奖的约里奥·居里夫妇在他的鉴定书上写道:“由我们指导工作的人中,钱三强最优秀。”钱三强的名字被书写在居里实验室的墙上。
钱三强带着世界级的科研成果,开拓着中国的原子能事业。他担任起中科院近代物理所(后为原子能所)所长,领导建成中国第一个重水型原子反应堆和第一台回旋加速器,使我国的堆物理、堆工程技术、放射性同位素制备、高能加速器技术、受控热核聚变等尖端科研都开展起来。同时,他还协助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建立起技术物理系、原子核物理系等,为中国核科学和核工业造就了人才。在前苏联1960年停止对中国的原子技术援助后,钱三强迅速调集一批优秀科技专家,直接负责原子研究的技术攻关,并为氢弹研制做理论准备,在他的学术组织推动下,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氢弹又爆炸成功。西方媒体推测,法国国家博士钱三强是中国的核弹之父。
http://ke.sogou.com/v197951.htm
⑹ 钱三强的一个故事
50年前的1月15日,核物理学家钱三强向毛泽东、周恩来等面述了中国发展原子弹的可行性,中国的原子能事业从此起步。作为中国原子弹、氢弹研制的战略科学家、当代最优秀的核物理学家之一,在今年国际物理年启动之日,钱三强的名字再次被展现在他的科研起步之地———巴黎居里实验室的墙上。
钱三强1936年从清华大学毕业后,考取了巴黎大学物理学院,被约里奥·居里夫妇选为原子核物理学研究生,对当时的尖端科学核裂变进行研究,有了一系列突破性发现。最为突出的是,他和夫人何泽慧发现了原子核具有三分裂和四分裂现象,并从实验和理论做出了全面论述,为人类利用核能源提供了至关重要的基础理论。这一发现被认为是二战后核物理研究的重要成果,西方媒体用这样的题目“中国的居里夫妇发现了原子核新分裂法”,予以称赞。法国科学院授予了钱三强法国物理学奖,吸收他为国家科研中心研究员。1948年钱三强坚决返回祖国时,获诺贝尔奖的约里奥·居里夫妇在他的鉴定书上写道:“由我们指导工作的人中,钱三强最优秀。”钱三强的名字被书写在居里实验室的墙上。
钱三强带着世界级的科研成果,开拓着中国的原子能事业。他担任起中科院近代物理所(后为原子能所)所长,领导建成中国第一个重水型原子反应堆和第一台回旋加速器,使我国的堆物理、堆工程技术、放射性同位素制备、高能加速器技术、受控热核聚变等尖端科研都开展起来。同时,他还协助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建立起技术物理系、原子核物理系等,为中国核科学和核工业造就了人才。在前苏联1960年停止对中国的原子技术援助后,钱三强迅速调集一批优秀科技专家,直接负责原子研究的技术攻关,并为氢弹研制做理论准备,在他的学术组织推动下,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氢弹又爆炸成功。西方媒体推测,法国国家博士钱三强是中国的核弹之父。
⑺ 钱三强的故事读后感
纪录片《钱三强》观后感
今年是“两弹元勋”、我国原子能事业的开拓者钱三强先生的百年诞辰。近日,我利用工作空余时间观看了中央电视台《大家》栏目推出的《钱三强》纪录片。记录片主要分“从牛到爱”、“裂变之光”、“两弹功勋”、“静好岁月”等几个篇目阐述了钱三强同志的光辉一生,让我从新了解了一代伟大的科学家的生平事迹,对此也产生了很大的感触。
钱三强同志是享誉世界的杰出核物理学家、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是我国科技界卓越的领导人。被誉为“中国原子能科学之父”、杰出科学家。与钱学森、钱伟长被周总理合称为“三钱”。1999年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纪录片中,有几件轶事,最使我印象深刻,我认为可以很好地反映这位科学泰斗的人品与人格魅力。这也是我们最值得学习的地方。
一是“三强转学”:开始的时候钱三强在北京大学理科预科,最初的理想是成为一名电机工程师,但后来在听了吴有训教授的近代物理学、萨本栋教授的电磁学之后。受两位学者影响,三强毅然决定学习物理,并成功考取了清华大学物理系,求读在吴有训教授门下。这就是三强转学,这中间的艰苦可想而知,但正是这样一个决定才诞生了世界级的核 物理专家,从此翻开了中国核物理事业的光辉页章。
二是“三强出国”:钱三强准备出国的时候,正是父亲重病时,更是卢沟桥事变,国难当头时,他的这时候出国,并不是逃避,而是勇敢的面对。正如父亲劝导他时所说:“男儿立志,不能只顾近忧!”。就这样钱三强带着父亲对他“从牛到爱”的期盼与振兴祖国的理想踏上了异国求学路。 三是“
三强回国”:钱三强在法国留学期间,被约里奥〃居里夫妇选为原子核物理学研究生,他凭着自己的聪明与好学,以及比别人付出加倍的努力,学习到了系统的、世界顶级的物理学知识,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被约里奥〃居里夫妇评价为由他们所指导工作的人中最优秀的一个。这时候本来三强的工作于生活条件已非常优越,但这时候他却毅然决定回国。他没有忘记自己当初出国的初衷,报效祖国,为祖国的强盛作出自己的贡献。这是多么鲜明的爱国情结,也是今天我们许多人都应该为之学习的。
四是“三强举荐”:1959年6月,苏联撤走专家后,担任二级部部长与核物理研究所长的钱三强全面负责起原子弹的自主研发工作,难能可贵的是他能真正抱着大公无私的态度选拔推荐人才,把王淦昌、彭桓武、郭永怀等几位专家推荐到关键领导岗位,他们一起领导了核武器攻关小组。同时,在他的领导下还为我国培养了众多的科研人员,这些人员多数都成为我国“两弹”攻关和核科研中的中坚力量。我 认为这是钱三强的最大的,不朽的功勋。
总之,从某种意义上说,可谓没有钱三强就没有中国的原子弹,没有中国的原子能事业,至少要推迟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从他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人生的闪光点,比如爱国精神,敬业精神,以及大公无私的举荐精神,这些都是我们今天许多人,特别是领导人员应该加强学习的地方。最后,我要说的是,希望更多的人能够继承向钱三强一样的可贵品质。向敬爱的科学家、伟大的科技界领导者钱三强致敬!
⑻ 中国核弹之父钱三强的故事有哪些
中国核弹之父钱三强的故事:
1、钱三强的思想启蒙:
有一次,他偶然见到了孙中山先生著的《建国方略》一书。在这本书中,孙中山勾勒了中国未来的建设蓝图:修建纵横交错的铁路干线,沿海开辟几个重要港口,全国各个地方实现电气化……读到这里,钱三强激情满怀。他想:“要使祖国不受屈辱,必须走向富强,要想国家富强非建立强大的工业不可!”他由此萌发了“工业救国”的思想,学习上更加勤奋。
2、钱三强的工作方向:
钱三强中学马上要毕业了,对于未来的工作方向,他征求父亲的意见。父亲说:“你将来朝哪个方面发展,我一不强制二不包办,只是替你出出主意,拿个意见而已。但你自己选择的时候,应当有科学的头脑。对于一切事物,你都应理智地去分析,研究其本质,不能停留在表面上,这样才能做出正确的抉择。”钱三强听完父亲的话,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经过几天的思考,做出了最后决定:“我要学工。”
3、钱三强的出国留学:
钱三强参加了公费留法考试,并成功考取了巴黎大学给中国留学生的镭学名额。出国前夕,父亲病倒了,他踌躇不决。父亲说:“你还是出国学习吧!不要管我,你是属牛的,学习要拿出一股牛劲来!”钱三强听了这番话,告别病中的父亲,去巴黎大学就读。
4、钱三强的热情归国:
1948年春天,钱三强得知新中国不久将诞生的消息,马上表示想回国参加建设,并说:“虽然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却是有祖国的。正因为祖国贫穷落后,才更需要科学工作者努力去改变她的面貌。”
5、钱三强的深刻讲解:
在赫鲁晓夫访华时用通俗的语言向中央领导们做讲解。他介绍了世界上发展原子能的过程,并介绍了中国现有的条件,认为已可以起步发展。为了形象直观地介绍对核辐射的测量,他还把事先准备好的自制盖革计数器放到桌上,又把一块铀矿石装在自己口袋里从桌旁走过,计数器马上发出“嘎、嘎”的声响,会场上传出一片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