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十七届三中全会的精神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08年10月9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
出席这次全会的有,中央委员202人,候补中央委员166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和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列席了会议。党的十七大代表中从事农业农村工作的部分基层同志和研究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部分专家学者也列席了会议。
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胡锦涛作了重要讲话。
全会听取和讨论了胡锦涛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回良玉就《决定(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
全会充分肯定党的十七届一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一致认为,中央政治局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一中、二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紧紧抓住发展机遇,积极应对来自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变化和自然界的严峻挑战,奋勇夺取抗击南方部分地区严重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斗争重大胜利,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圆满完成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社会安定团结大局得到巩固和发展。
全会全面分析了形势和任务特别是经济形势,强调我国总体形势是好的,经济保持较快增长,金融业稳健运行,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当前,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全球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国际经济环境中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国内经济运行中也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积极应对挑战。最重要的是要把我国自己的事情办好。要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推动科学发展,坚定信心、冷静观察,多管齐下、有效应对,采取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保持经济稳定、金融稳定、资本市场稳定,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继续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全会研究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认为在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系统回顾总结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进一步统一全党全社会认识,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对于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全会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始终高度重视、认真对待、着力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成功开辟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道路和社会主义事业发展道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我们党全面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局,尊重农民首创精神,率先在农村发起改革,并以磅礴之势推向全国,领导人民谱写了改革发展的壮丽史诗。农村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极大调动了亿万农民积极性,极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社会生产力,极大改善了广大农民物质文化生活。更为重要的是,农村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为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了创造性探索,为实现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了巨大贡献,为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为成功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积累了宝贵经验。实践充分证明,只有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基础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坚持保障农民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才能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全会指出,当前,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我们要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胜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就要更加自觉地把继续解放思想落实到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来,毫不动摇地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继续解放思想,必须结合农村改革发展这个伟大实践,大胆探索、勇于开拓,以新的理念和思路破解农村发展难题,为推动党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提供不竭源泉。坚持改革开放,必须把握农村改革这个重点,在统筹城乡改革上取得重大突破,给农村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为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新的活力。推动科学发展,必须加强农业发展这个基础,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促进社会和谐,必须抓住农村稳定这个大局,完善农村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证农民安居乐业,为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打下坚实基础。
全会认为,我国农村正在发生新的变革,我国农业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正面临新的局面,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具备许多有利条件,也面对不少困难和挑战,特别是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深层次矛盾突出。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加倍努力,不断巩固和发展农村好形势。
全会认为,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我们要牢牢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当前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适应农村改革发展新形势,顺应亿万农民过上美好生活新期待,抓住时机、乘势而上,努力开辟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广阔道路,奋力开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崭新局面。
全会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农业基础,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村和谐,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全会提出,到2020年,农村改革发展基本目标任务是:农村经济体制更加健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基本建立;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得到有效保障;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消费水平大幅提升,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村民自治制度更加完善,农民民主权利得到切实保障;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明显推进,农村文化进一步繁荣,农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落实,农村人人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农村基本生活保障、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更加健全,农村社会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基本形成,农村人居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全会强调,实现上述目标任务,要遵循以下重大原则:必须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始终把解决好十几亿人口吃饭问题作为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必须切实保障农民权益,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根本利益作为农村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始终把改革创新作为农村发展的根本动力;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始终把着力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作为加快推进现代化的重大战略;必须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始终把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作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政治保证。
全会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作出了部署,强调要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加强农村制度建设;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
全会提出,实现农村发展战略目标,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必须按照统筹城乡发展要求,抓紧在农村体制改革关键环节上取得突破,进一步放开搞活农村经济,优化农村发展外部环境,强化农村发展制度保障。要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
全会提出,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健全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国际竞争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要明确目标、制定规划、加大投入,集中力量办好关系全局、影响长远的大事。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扩大农业对外开放。要加强农业标准化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严格全程监控,切实落实质量安全监管责任,杜绝不合格产品进入市场。
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必须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使广大农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要繁荣发展农村文化、大力办好农村教育事业、促进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加强农村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强化农村社会管理。
全会强调,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关键在党。要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农村党的建设,认真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提高党领导农村工作水平。要完善党领导农村工作体制机制,强化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农村工作综合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把农村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在政策制定、工作部署、财力投放、干部配备上切实体现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加强对农村改革发展理论和实践问题的调查研究,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以领导班子建设为重点、健全党组织为保证、三级联创活动为载体,把党组织建设成为推动科学发展、带领农民致富、密切联系群众、维护农村稳定的坚强领导核心。要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着力拓宽农村基层干部来源,提高他们的素质,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要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做好发展党员工作,改进党员教育管理,增强党员意识,建设高素质农村党员队伍。要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推进农村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弘扬求真务实、公道正派、艰苦奋斗的作风,以维护农民权益为重点,围绕党的农村政策落实情况加强监督检查,切实纠正损害农民利益的突出问题,严肃查处涉农违纪违法案件。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关心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集中群众智慧,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努力创造实实在在的业绩。
全会按照党章规定,决定递补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王新宪为中央委员会委员。
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于幼军同志问题的审查报告》,决定撤销于幼军中央委员会委员职务,确认中央政治局2008年9月5日作出的给予其留党察看两年处分。
全会号召,全党同志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锐意改革,加快发展,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进程中努力开创农村工作新局面!
㈡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全面部署了什么
“大力推进。。。”,“加强实施。。。”,“积极发展。。。”,“加快部署。。。”,“促进。。。”,“引导。。。”,“落实。。。”,“提高。。。”,
你明白开会的内容了吗?
㈢ 关于十七届三中全会
(1)题答案:
“三个没有”: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稳定就没有全国繁荣稳定,没有农民全面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全面小康。
“三个进入”: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
“三个作为”: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
“毫不动摇”:就是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必须十分清醒,决不能有任何含糊。
“两个转变”:一个是家庭经营要向采用先进科技和生产手段方向转变,增加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投入,着力提高集约化水平;另一个是统一经营要向发展农户联合与合作,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经营服务体系方向转变。
“两个市场”: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和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
“两个权益”:即依法保障农民对承包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等权利和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
“两个最严格”:第一个是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第二个是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从严控制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
“三个不得”: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这“三个不得”是农村土地流转必须遵循的重大原则。
“三个最”:“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
目标任务:全面描绘农村未来美好图景。
公议公报说,全会提出,到2020年,农村改革发展基本目标任务是:农村经济体制更加健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基本建立;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得到有效保障;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消费水平大幅提升,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村民自治制度更加完善,农民民主权利得到切实保障;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明显推进,农村文化进一步繁荣,农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落实,农村人人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农村基本生活保障、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更加健全,农村社会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基本形成,农村人居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2)题答案:
最大亮点:“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扩大农民在县乡人大代表中的比例,密切人大代表同农民的联系。”
亮点一:《决定》坚持了农村基本经济制度,土地流转要注意形式和条件。
亮点二:集体建设用地的基本原则体现了改革试验试点的有效经验。
亮点三:《决定》允许农民合作社办金融,有利于农村金融活化。
“三农”新政亮点
1、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
2、健全农业补贴制度,扩大范围,提高标准,完善办法,特别要支持增粮增收,逐年较大幅度增加农民种粮补贴。完善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挂钩的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健全农产品价格保护制度,完善农产品市场调控体系,稳步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改善其他主要农产品价格保护办法,充实主要农产品储备,优化农产品进出口和吞吐调节机制,保持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完善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理顺比价关系,充分发挥市场价格对增产增收的促进作用。
3、顺应世界科技发展潮流,着眼于建设现代农业,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不断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建立农业科技创新基金,支持农业基础性、前沿性科学研究,力争在关键领域和核心技术上实现重大突破。加强农业技术研发和集成,重点支持生物技术、良种培育、丰产栽培、农业节水、疫病防控、防灾减灾等领域科技创新,实施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尽快获得一批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优良品种。
4、完善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挂钩的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稳步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理顺比价关系,也有利于种植业上游包括化肥、农药、种子、农业机械等农资生产企业经营市场环境的改善,从而有利于这些企业盈利能力的提升。
5、扩大农民工工伤、医疗、养老保险覆盖面,为农民工建立基本权益保障,加上农民收入水平的稳步提高,新的消费市场需求将会得到较大的释放,也有利于我国在当前全球经济发展不稳定之时透过自身内需市场的增长来获得经济的稳定发展。
6、新政重点支持生物技术、良种培育等领域科技创新,将使得种子行业龙头企业获得更好的发展机遇。三年内在全国普遍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政策亮点:
一、科学判断:准确把握农村改革发展的历史方位。
二、目标任务:全面描绘农村未来美好图景。
三、3大部署:勾勒新一轮农村改革发展“路径图”。
四.制度创新:夯实农村改革发展的制度保障。
五、现代农业:“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放在首位
六、8大举措:彻底破解城乡二元结构。
七、3个要求:为农村改革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中国网10月24日讯 著名农业经济和农村发展经济学家严瑞珍教授24日在做客中国网时表示,刚刚闭幕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中一个重要议题就是研究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问题,这次三中全会的决定在几个方面有很大的亮点。
第一个亮点,非常明确的指明了中国农村改革所处的历史条件的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我们正处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第二个,我们正在加快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第三个,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要建立城乡社会经济一体化的架构。这个是多少年来人们盼望的,特别是农民盼望的一个要求。
第二个亮点,提出了一个到2020年的蓝图,有一个六年目标。把在这十来年当中要实现的目标具体化。有几点特别的振奋人心:比如说一体化建设,农村一体化要基本建立,这是非常了不起的,因为我们的城乡长期是二元结构。
另外,还有人均纯收入要翻一番,要不断的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农民提高的幅度一定要大于工人,才能够缩小这两者之间的差距,达到理想的标准状态。
另外,农民的自主权利要达到切实的保障,还有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要均等化。现在我们城乡基本服务的差距太大了。我们的财政的支出在医疗、教育等方面,大部分是在城市,农村很少。所以实现均等化是一个很重要的亮点。
第三个亮点,要加强农村制度的建设。现在农村改革已经进入到制度改造,机制创新的一个历史时期。过去谈到政策,从制度这个角度讲还没有谈到。这就说明农村改革已经深入到制度创新的一个新的阶段,这是一个新的亮点。
第四个,就是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农村的发展,三农问题的解决要靠很多方面,但是从根本来讲,它的依靠还是农业的现代化,依靠生产力的发展。应该说,现在的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比较低。根据调查结果,现代农户数量很少才占17%左右,传统农户有38%,其他处于中间状态。现代农户是农村发展的希望所在。我们必须通过农业现代化的建设来实现这么一个目标。
最后一个亮点,就是要彻底破解城乡二元结构,这是长期影响农村发展的一个事情。这是一个非常鼓舞人心的提法。
(3)题答案: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形成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互促共进机制。这是一个新提法。
㈣ 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召开时间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08年10月9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
十七届三中全会是对中国改革的纪念。中国的改革始于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2008年,十七届三中全会再次掀起新一轮改革,依然发轫于农村,用这种方式纪念农村改革30周年,进一步推进未来中国农村改革发展。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出台《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中国农民——为这些对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并为建立和完善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了创造性探索的全国农民,献出了一份厚礼。
参考资料:http://ke..com/link?url=EOdfa-_-J1z5T4ceaINh2a3aH8iLoQ-_IUSDHnGBF0VutYPZOcYa8AwdZDY_LhylvUUmYl3mBXaHXDDfEQ_1BOYga2a7-AreBglyrJOosVw-#3
㈤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什么意思
党的十七次代表大会选出新的中央委员会,由中央委员会全体委员参加的会议叫中央全委会,这样的会议一般一年一次,是第几次这样的会议就叫几中全会。由党的十七次代表大会选出新的中央委员会全体委员参加的第三次会议就叫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
㈥ 十七届三中全会是什么意思
楼上二位都错了。
十七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的简称。这是党的会议。
目前国家的人大是第十一届,今年开的是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党和国家的会议要区分开来。
㈦ 十七届三中全会内容
★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到2020年,农村改革发展的六大基本目标任务:
一、农村经济体制更加健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基本建立;
二、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国家粮食生产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得到有效保障;
三、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消费水平大幅提升,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
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村民自治制度更加完善,农民民主权利得到切实保障;
五、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明显推进,农村文化进一步繁荣,农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落实,农村人人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农村基本生活保障、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更加健全,农村社会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
六、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基本形成,农村人居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为什么要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基本方向呢?总体上讲,这是由农业现代化在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和整个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以及我国的基本国情要求我们必须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决定的。
第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我国农村改革发展,归根到底是要促进农业实现现代化。之所以这样讲,是因为:
一是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新农村建设要求的“生产发展”,首先是发展农业、建设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如果没有农业的发展,没有现代农业建设的扎实推进,没有农业和农村生产力的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所要求的“生产发展”就会落空。同时,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还能够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没有这个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建设不起来的。
二是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整体水平和竞争力的根本保障。只有现代农业水平提高了,农业实现现代化了,农业的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才能大幅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才能大幅度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才能大幅度提高,这样才能充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才能保障农民收入水平的较大提高。
三是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是实现我国整个国民经济现代化的基本要求。我国的现代化包括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和国防现代化,农业现代化是我国现代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现代化也是我国整个现代化的基础。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现代化。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对于全面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目标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必须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农业现代化是一个世界现象,实现农业现代化是世界各国农业发展的重要目标。从国际经验看,一个国家的农业现代化选择什么样的道路,是与这个国家的农业资源结构密切相关的。不同国家由于自然和经济社会条件不同特别是农业资源结构不同,所选择的农业现代化道路也不同。一般而言,农业现代化道路大致分为3种类型:
一种是以美国、加拿大等为代表的人少地多、劳动力短缺国家,主要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为目标,以推进生产手段现代化为主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农业现代化从农业机械化入手,用机械设备替代人力畜力,用资本替代劳动,扩大农场经营规模,实现农产品生产的增加。
另一种是以日本、荷兰等为代表的人多地少、土地短缺国家,主要以提高土地生产率为目标,以推进生产技术现代化为主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农业现代化从良种、肥料、栽培、灌溉等生物技术措施现代化入手,用资本替代土地,提高土地集约经营水平,实现农产品生产的增加。
再一种是以法国、德国等为代表的人地比率适中的国家,提高劳动生产率目标和提高土地生产率目标并重,把生产手段现代化和生产技术现代化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农业现代化同时从采用现代生产工具和现代种养技术入手,走的是生产手段现代化和生产技术现代化并举的路子。
世界各国农业现代化选择各自不同道路的实践说明,世界上并不存在唯一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和模式。一个国家的农业现代化,只有从本国的实际出发,从本国的自然资源禀赋和经济社会条件出发,才能获得成功,照搬照抄没有出路。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多地少,农村劳动力丰富,平均每个农业劳动力负担的耕地少,农户经营规模小,这就决定了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必须更加注重集约利用土地和发展劳动密集型生产,必须走出一条与我们的农业资源禀赋相适应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因此,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综上所述,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必须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
★为什么要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根本要求呢?
总体上讲,这是由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在新形势下农村改革发展中的重要性决定的。
第一,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是化解农村改革发展矛盾、破解“三农”难题的根本出路。当前制约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矛盾很多,但最突出的还是城乡二元结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发生了历史性的深刻变化,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但目前也面临不少新矛盾和新问题,主要是:农民收入水平低、增长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拉大;农业生产力水平低,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低,农业发展方式依然粗放,农业物质技术装备落后,自然资源对农业发展的约束程度增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求平衡压力增大;农产品市场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国家农业支持保护体系不健全,农村资源外流严重,农业仍然是一个十分明显的弱势产业;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公共服务水平低,城乡面貌反差加大;农村社会利益格局深刻变化,一些地方农村基层组织软弱涣散,农村社会和谐和稳定面临不少隐患。这些矛盾和问题的深层是城乡二元结构。城乡二元结构实质上就是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反向。
既然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农村发展的最突出矛盾,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构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就理所当然地是化解农村改革发展矛盾、破解“三农”难题的根本出路。因此,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必须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第二,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是推动城乡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优化组合、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根本举措。生产要素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生产要素只有自由流动才能不断优化组合,而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优化组合又是工农业之间、城乡之间协调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换句话说,要实现工农业、城乡协调发展,必须使全社会的生产要素尤其是城乡之间的生产要素能够自由流动并进而优化组合。
城乡之间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是以城乡之间不存在经济和社会的制度分割、城乡之间在经济和社会上相互开放进而在经济和社会上相互融合为条件的,即是以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为条件的。城乡之间在经济和社会上相互开放和融合的程度越高,即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程度越高,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就越充分,生产要素优化组合的水平就越高,生产要素的生产效率就越高。如果城乡在经济和社会上相互分割,形成两个相互封闭的经济和社会体系,城乡之间的生产要素不能自由流动和优化组合,城乡经济社会必然不可能实现协调发展。因此,促进我国城乡协调发展,必须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第三,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是消除城乡差别、实现城乡共同繁荣富裕的根本途径。由于我国城乡在居民收入、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公共服务等方面还存在明显差距,社会差别当前主要表现在城乡差别上。因此,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实现共同繁荣富裕的关键是实现城乡共同繁荣和城乡居民共同富裕。
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有利于城市资金、技术、人才向农村流转,有利于城市产业向农村扩散,有利于城市经济能量向农村辐射;有利于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流转和就业,有利于农产品向城市流通和销售,有利于农民接受城市的先进文化和观念;有利于城乡产业联合,有利于城乡经济优势互补,最终有利于城市更好地反哺农村、更好地支持农村、更好地带动农村发展,从而使农村发展加快,城乡差距不断缩小,进而逐步实现城乡差别消除和城乡共同繁荣富裕。因此,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必须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
★怎样理解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
《决定》作出“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这一基本判断,是从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看我国发展所处的阶段。深刻理解和把握这个基本判断的丰富内涵,有利于动员全社会更加自觉地关心支持“三农”发展,加速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发达国家工业化发展实践表明,在工业化初期阶段,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居主导地位,劳动力大部分在农业中就业,工业发展依赖于农业剩余,从农业中抽取资源,农业客观上承担了为工业化提供积累的任务。当工业化发展到中期后,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居于绝对主导地位,农业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工农两大产业增长速度的差距出现扩大趋势,工业自身积累和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具备了反哺农业的能力,又都适时调整发展政策,加大工业对农业、城市对农村的支持力度,促进工农、城乡协调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城市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农业、农村、农民作出了巨大贡献。是农业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积累,是农村为城市建设给予了重大的支持,是农民为整个经济社会繁荣作出了重要的贡献。2005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703美元(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购买力平价方法计算,2002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就已达到4390美元);非农产业产值比重达到87.5%,非农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已占绝对主导地位;非农产业劳动力比重上升到55.3%,超过农业劳动力比重;城市化提高到42.99%,已进入加速发展阶段;工业部门已建立了相对完整的体系,工业竞争力显著上升。从以上指标可以看出,除了非农产业劳动力比重这一指标尚未达到外,其余指标均超过工业反哺农业发展阶段的指标。
总之,我国工业已形成了较好的基础,已具备自我发展的能力,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条件已基本成熟,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
★为什么必须坚持保障农民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
《决定》提出,坚持保障农民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对此,可以从3个方面来理解和把握。
——保障农民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是农村工作的基本准则。这是政治上正确对待农民和巩固工农联盟的重大问题,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保证。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核心是保障农民的物质利益、尊重农民的民主权利。在任何时候,任何事情上,都必须遵循这个基本准则。
——保障农民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宝贵经验。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我们党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建立农村根据地,进行土地革命,开展生产运动,实行减租减息,保护农民利益。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采取一系列措施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进行全国范围的土地改革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开展大规模农业基础建设和农业技术改造,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为巩固新生的国家政权、推进工业化奠定了重要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率先在农村发起改革,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大幅度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支持和促进乡镇企业发展,允许农民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建立村民自治制度。这一系列政策措施,放开了农民的手脚,使农民首先得到了实惠,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社会生产力,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实践证明,什么时候坚持这一基本准则,什么时候就能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就能发展农业农村的好形势,就能夺取革命、建设、改革的胜利。
——保障农民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也是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必须坚持的重大原则。《决定》强调,必须切实保障农民权益,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根本利益作为农村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推动科学发展,就要加强现代农业建设,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充分调动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亿万农民在农村改革发展中的主体作用,紧紧依靠亿万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着力解决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保障农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亿万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08年10月9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
出席这次全会的有,中央委员202人,候补中央委员166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和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列席了会议。党的十七大代表中从事农业农村工作的部分基层同志和研究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部分专家学者也列席了会议。
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胡锦涛作了重要讲话。
全会听取和讨论了胡锦涛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回良玉就《决定(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
全会充分肯定党的十七届一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一致认为,中央政治局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一中、二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紧紧抓住发展机遇,积极应对来自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变化和自然界的严峻挑战,奋勇夺取抗击南方部分地区严重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斗争重大胜利,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圆满完成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社会安定团结大局得到巩固和发展。
全会全面分析了形势和任务特别是经济形势,强调我国总体形势是好的,经济保持较快增长,金融业稳健运行,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当前,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全球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国际经济环境中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国内经济运行中也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积极应对挑战。最重要的是要把我国自己的事情办好。要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推动科学发展,坚定信心、冷静观察,多管齐下、有效应对,采取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保持经济稳定、金融稳定、资本市场稳定,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继续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全会研究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认为在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系统回顾总结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进一步统一全党全社会认识,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对于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全会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始终高度重视、认真对待、着力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成功开辟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道路和社会主义事业发展道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我们党全面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局,尊重农民首创精神,率先在农村发起改革,并以磅礴之势推向全国,领导人民谱写了改革发展的壮丽史诗。农村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极大调动了亿万农民积极性,极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社会生产力,极大改善了广大农民物质文化生活。更为重要的是,农村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为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了创造性探索,为实现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了巨大贡献,为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为成功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积累了宝贵经验。实践充分证明,只有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基础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坚持保障农民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才能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全会指出,当前,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我们要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胜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就要更加自觉地把继续解放思想落实到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来,毫不动摇地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继续解放思想,必须结合农村改革发展这个伟大实践,大胆探索、勇于开拓,以新的理念和思路破解农村发展难题,为推动党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提供不竭源泉。坚持改革开放,必须把握农村改革这个重点,在统筹城乡改革上取得重大突破,给农村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为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新的活力。推动科学发展,必须加强农业发展这个基础,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促进社会和谐,必须抓住农村稳定这个大局,完善农村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证农民安居乐业,为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打下坚实基础。
全会认为,我国农村正在发生新的变革,我国农业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正面临新的局面,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具备许多有利条件,也面对不少困难和挑战,特别是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深层次矛盾突出。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加倍努力,不断巩固和发展农村好形势。
全会认为,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我们要牢牢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当前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适应农村改革发展新形势,顺应亿万农民过上美好生活新期待,抓住时机、乘势而上,努力开辟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广阔道路,奋力开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崭新局面。
全会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农业基础,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村和谐,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全会提出,到2020年,农村改革发展基本目标任务是:农村经济体制更加健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基本建立;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得到有效保障;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消费水平大幅提升,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村民自治制度更加完善,农民民主权利得到切实保障;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明显推进,农村文化进一步繁荣,农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落实,农村人人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农村基本生活保障、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更加健全,农村社会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基本形成,农村人居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全会强调,实现上述目标任务,要遵循以下重大原则:必须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始终把解决好十几亿人口吃饭问题作为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必须切实保障农民权益,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根本利益作为农村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始终把改革创新作为农村发展的根本动力;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始终把着力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作为加快推进现代化的重大战略;必须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始终把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作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政治保证。
全会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作出了部署,强调要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加强农村制度建设;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
全会提出,实现农村发展战略目标,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必须按照统筹城乡发展要求,抓紧在农村体制改革关键环节上取得突破,进一步放开搞活农村经济,优化农村发展外部环境,强化农村发展制度保障。要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
全会提出,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健全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国际竞争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要明确目标、制定规划、加大投入,集中力量办好关系全局、影响长远的大事。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扩大农业对外开放。要加强农业标准化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严格全程监控,切实落实质量安全监管责任,杜绝不合格产品进入市场。
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必须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使广大农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要繁荣发展农村文化、大力办好农村教育事业、促进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加强农村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强化农村社会管理。
全会强调,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关键在党。要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农村党的建设,认真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提高党领导农村工作水平。
要完善党领导农村工作体制机制,强化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农村工作综合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把农村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在政策制定、工作部署、财力投放、干部配备上切实体现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加强对农村改革发展理论和实践问题的调查研究,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以领导班子建设为重点、健全党组织为保证、三级联创活动为载体,把党组织建设成为推动科学发展、带领农民致富、密切联系群众、维护农村稳定的坚强领导核心。要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着力拓宽农村基层干部来源,提高他们的素质,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要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做好发展党员工作,改进党员教育管理,增强党员意识,建设高素质农村党员队伍。要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推进农村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弘扬求真务实、公道正派、艰苦奋斗的作风,以维护农民权益为重点,围绕党的农村政策落实情况加强监督检查,切实纠正损害农民利益的突出问题,严肃查处涉农违纪违法案件。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关心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集中群众智慧,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努力创造实实在在的业绩。
㈧ 十七届三中全会与十七大是什么意思
十七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的简称。
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简称“X大”,是全国代表开的会议,每五年一次,选出中央委员会(称为一届) 十七大就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全国代表大会。
㈨ 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全文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08年10月9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
出席这次全会的有,中央委员202人,候补中央委员166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和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列席了会议。党的十七大代表中从事农业农村工作的部分基层同志和研究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部分专家学者也列席了会议。
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胡锦涛作了重要讲话。
全会听取和讨论了胡锦涛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回良玉就《决定(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
全会充分肯定党的十七届一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一致认为,中央政治局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一中、二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紧紧抓住发展机遇,积极应对来自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变化和自然界的严峻挑战,奋勇夺取抗击南方部分地区严重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斗争重大胜利,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圆满完成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社会安定团结大局得到巩固和发展。
全会全面分析了形势和任务特别是经济形势,强调我国总体形势是好的,经济保持较快增长,金融业稳健运行,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当前,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全球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国际经济环境中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国内经济运行中也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积极应对挑战。最重要的是要把我国自己的事情办好。要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推动科学发展,坚定信心、冷静观察,多管齐下、有效应对,采取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保持经济稳定、金融稳定、资本市场稳定,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继续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全会研究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认为在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系统回顾总结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进一步统一全党全社会认识,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对于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全会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始终高度重视、认真对待、着力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成功开辟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道路和社会主义事业发展道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我们党全面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局,尊重农民首创精神,率先在农村发起改革,并以磅礴之势推向全国,领导人民谱写了改革发展的壮丽史诗。农村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极大调动了亿万农民积极性,极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社会生产力,极大改善了广大农民物质文化生活。更为重要的是,农村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为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了创造性探索,为实现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了巨大贡献,为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为成功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积累了宝贵经验。实践充分证明,只有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基础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坚持保障农民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才能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全会指出,当前,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我们要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胜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就要更加自觉地把继续解放思想落实到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来,毫不动摇地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继续解放思想,必须结合农村改革发展这个伟大实践,大胆探索、勇于开拓,以新的理念和思路破解农村发展难题,为推动党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提供不竭源泉。坚持改革开放,必须把握农村改革这个重点,在统筹城乡改革上取得重大突破,给农村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为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新的活力。推动科学发展,必须加强农业发展这个基础,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促进社会和谐,必须抓住农村稳定这个大局,完善农村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证农民安居乐业,为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打下坚实基础。
全会认为,我国农村正在发生新的变革,我国农业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正面临新的局面,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具备许多有利条件,也面对不少困难和挑战,特别是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深层次矛盾突出。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加倍努力,不断巩固和发展农村好形势。
全会认为,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我们要牢牢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当前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适应农村改革发展新形势,顺应亿万农民过上美好生活新期待,抓住时机、乘势而上,努力开辟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广阔道路,奋力开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崭新局面。
全会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农业基础,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村和谐,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全会提出,到2020年,农村改革发展基本目标任务是:农村经济体制更加健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基本建立;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得到有效保障;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消费水平大幅提升,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村民自治制度更加完善,农民民主权利得到切实保障;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明显推进,农村文化进一步繁荣,农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落实,农村人人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农村基本生活保障、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更加健全,农村社会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基本形成,农村人居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全会强调,实现上述目标任务,要遵循以下重大原则:必须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始终把解决好十几亿人口吃饭问题作为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必须切实保障农民权益,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根本利益作为农村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始终把改革创新作为农村发展的根本动力;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始终把着力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作为加快推进现代化的重大战略;必须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始终把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作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政治保证。
全会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作出了部署,强调要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加强农村制度建设;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
全会提出,实现农村发展战略目标,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必须按照统筹城乡发展要求,抓紧在农村体制改革关键环节上取得突破,进一步放开搞活农村经济,优化农村发展外部环境,强化农村发展制度保障。要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
全会提出,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健全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国际竞争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要明确目标、制定规划、加大投入,集中力量办好关系全局、影响长远的大事。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扩大农业对外开放。要加强农业标准化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严格全程监控,切实落实质量安全监管责任,杜绝不合格产品进入市场。
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必须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使广大农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要繁荣发展农村文化、大力办好农村教育事业、促进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加强农村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强化农村社会管理。
全会强调,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关键在党。要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农村党的建设,认真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提高党领导农村工作水平。
要完善党领导农村工作体制机制,强化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农村工作综合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把农村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在政策制定、工作部署、财力投放、干部配备上切实体现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加强对农村改革发展理论和实践问题的调查研究,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以领导班子建设为重点、健全党组织为保证、三级联创活动为载体,把党组织建设成为推动科学发展、带领农民致富、密切联系群众、维护农村稳定的坚强领导核心。要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着力拓宽农村基层干部来源,提高他们的素质,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要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做好发展党员工作,改进党员教育管理,增强党员意识,建设高素质农村党员队伍。要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推进农村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弘扬求真务实、公道正派、艰苦奋斗的作风,以维护农民权益为重点,围绕党的农村政策落实情况加强监督检查,切实纠正损害农民利益的突出问题,严肃查处涉农违纪违法案件。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关心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集中群众智慧,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努力创造实实在在的业绩。
全会按照党章规定,决定递补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王新宪为中央委员会委员。
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于幼军同志问题的审查报告》,决定撤销于幼军中央委员会委员职务,确认中央政治局2008年9月5日作出的给予其留党察看两年处分。
全会号召,全党同志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锐意改革,加快发展,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进程中努力开创农村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