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入门技巧 » 乌鲁卡

乌鲁卡

发布时间: 2021-08-07 14:05:06

❶ 日语乌鲁卡瓦是什么意思

你说的可能是目前流行的日常所见的网络用语 ぐうかわ,(音:姑乌卡瓦),“ぐう”是“哑口无言”的省略用语,而かわ是かわいい (可爱)的省略。也就是说,“ぐうかわ”是指可爱得让人完全折服”的意思。

❷ 乌鲁卡基那改革的内容有哪些

第一,关于改革的基本政策和政治制度的改革

(1)对贵族当权集团和一般奴隶主贵族的基本政策。

乌鲁卡基那打击旧的贵族当权集团,但有一个明确的限度。这就是只剥夺他们滥用政治特权所获得的利益并禁止继续这种滥用,但没有触动他们作为一般奴隶主贵族的经济和社会地位,这是在改革中贯穿于全局的一项基本政策,首先,对卢伽尔安达及其家族就实行了这一政策。卢伽尔安达被剥夺了恩西的地位,也失去多占神庙收入和捐税的特权,但实行改革后,他和他的妻子还活着,并过着富裕的贵族生活。他的妻子的名字从巴乌神庙名录中消失,神庙分给她一份“给养”的记录也消失了。但她还参加巴乌神庙的宗教仪式,分食“神餐”。乌鲁卡基那执政第三年她死去,还举行隆重的葬礼,参加葬礼者达200余人。其次,改革禁止官员和当权的僧侣侵吞平民的驴、羊、船、房屋、树木和果子(详见下文),但也没有触动他们作为一般奴隶主贵族所占有的奴隶、土地等财产及社会地位,这种政策在当时是比较切实可行的、开明的。

(2)关于政治制度的改革和改革依靠的力量。

乌尔·南希王朝的第五代恩西恩铁美那在一件铭文中自称是宁吉尔苏神在3600人中授予他“王”权;乌鲁卡基那在改革铭文中则自称是宁吉尔苏神在36000人中授予他“王”权。这里的“人”无疑是指享有政治权力的自由人,这种人较前大大增加(扩大10倍,但未必是绝对数),显然包含着提高平民地位、扩大平民权力的内容,因此是政治制度方面的一项重大改革。但其中具体情况还未见资料。能够加以推断并值得注意的是:(一)在36000人中,包括平民,也包括贵族;(二)强调“36000人”的意义,既扩大平民的政治权力,也就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分散了贵族的权力。从这一点和改革依靠轻装兵作战,采取一系列措施减轻平民负担来看,改革的主要依靠力量是平民,同时也依靠一般贵族。由此可认为,乌鲁卡基那所建立的,是一个以“36000人”为基础来统治、剥削广大奴隶的政权。这个政权的阶级基础,较前显然扩大了。

(3)关于军事制度的改革

乌鲁卡基那以平民兵为其军队的主要力量,基本改变了过去的恩西以贵族子弟兵为主要军事力量的制度。军队成分的改变与多方面存在联系。平民兵经济待遇的改善,使平民的社会地位也有所提高,而这些,也就又改善了平民的政治地位。军队情况的这些变化,是他能够推行改革的主要条件,同时也有利于加强国家的军事力量。

第二,大幅度地调整政策,取消弊政

改革的这类内容又分为两个方面,对平民而言,改革有利于他们;对僧侣集团而言,有一些措施有利于他们,也有一些限制他们的措施。

(1)减轻平民负担、使平民免受侵夺的措施。

①撤去派往各地的税吏,减免部分捐税、欠税。“从宁吉尔苏边境直至于海,不再有收税人”。这并不是免收一切捐税,而只是撤去跟到生产场地直接收税的收税人。同时,还豁免了原来平民积欠王室的赋税(谷物)及王室另外征收的大麦,减少了手工业者负担的捐税。

②免除了平民的弟弟所负担的无酬劳役。改革前除作为一户之主的平民担负人工灌溉等国家劳役外,户主的弟弟也被征服劳役,不给报酬。改革取消了“弟弟”的负担。

③禁止当权官员利用职权侵夺平民的财产。“他禁止(……)管理船夫的人(夺去)船只。他禁止管理渔场的人(夺去)渔场。……他禁止监察官(接受)为剪白羊毛和伽巴羔羊(的毛而交)的银子”,等等。

④减少殡葬费。改革规定了殡葬手续费和仪式费的标准数额,较前减少了一半左右到一半以上。如将尸体抬入墓内,原负担酒七杯,现定为三杯,原负担面包420块,现定为80块,等等。

(2)关于对待僧侣集团的政策。

乌鲁卡基那将卢伽尔安达及其亲属夺得的神庙掌管权归还上层僧侣,使他们重新成为神庙财产的主管者和受益者。同时取消了改革前向部分僧侣征收的捐税。这些措施有利于僧侣集团的多数人,主要有利于上层僧侣。但改革也禁止当权的僧侣滥用特权,禁止掌管食品的僧侣进入贫苦妇女的园子强取树木和果子;并以减少殡葬费用,限制上层僧侣过多地剥削平民。改革将几个神庙的财产主管权发还僧侣,是针对卢伽尔安达滥用特权贪婪侵夺而采取的措施,不能认为这是把历史车轮拉向后转。从总体上看,改革对僧侣的政策有利于缓和阶级冲突和社会安定,在当时是比较适当、平稳的。

第三,改革社会制度的几项措施

改革的这部分措施特别重要。它所反映的早期国家在社会矛盾面前所起的积极作用,是现知世界历史上最早的具体记录。它既有当时拉格什的特殊性,又反映了早期奴隶制国家历史发展的普遍的规律性。这方面主要有以下四项。

(1)以国家立法形式确定财产的私有制。

当时拉格什的经济关系中的私有制实际已经存在并在发展,但还没有达到以国家立法的形式予以承认和保护的程度。同时,还存在氏族贵族和盗窃者利用“氏族制度的共产主义传统”来为自己侵犯私人财富辩护的现象。在当时,确立并发展私有制有利于生产的正常进行和社会安定。然而,已经解体的氏族制度已不能有任何帮助,于是就只有期望形成还不很久的“国家”了。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这一期望。

改革铭文所记当权者侵夺财富的多方面内容,多未写明为这种行为辩护的借口。但在实际中,显然都利用其担任公职的权力,以公共利益作为借口。在当时,所谓为了公共利益还免不了利用尚存在的为了氏族共同体的观念和原始共产制的观念。如果说,这只是从理论上作出的推断,那末,从铭文的另一内容,却可清楚地看到这种“辩护”的具体观念。

在改革前,“如果氏族会社成员造了养鱼池,任何人都可以窃取他的鱼;这人说:‘它是太阳照耀下的’。”按译解,“太阳照耀下的”的意思就是鱼原“不属于任何人所有”。换句话说,就是窃夺者以鱼为公共所有为自己窃夺他人的鱼的行为作辩护。针对这一问题,改革规定:“如果氏族公社成员造了养鱼池,任何人不能窃取他的鱼”,如果有人窃夺,“将石头掷向偷儿”(意即用石头将窃夺鱼的人砸死)。窃夺者为自己辩护的观念,在大体处于相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其他民族也有具体事例。乌鲁卡基那所采取的措施,正是以国家立法的形式给“私有财产”以及“相继发展起来的获得财产的新形式”,“盖上社会普遍承认的印章”。改革规定长官如要买平民的房子、好驴必须付出银子,不得侵夺,也是同一性质的措施。这一措施有利于生产发展、社会相对安定和社会进步,是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重大改革。这是整个改革具有进步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2)以国家立法形式确定一夫一妻制。

改革前,一夫一妻制在拉格什已实际形成,但还存在一些原始婚姻习惯的残余,“昔日的女人曾惯于嫁两个丈夫”,同时限制男子休妻,如男子休妻,恩西收取五西克勒(一西克勒合8.4克)银子,有关官员收取一西克勒银子。改革禁止一妻多夫,并规定,如女人再有两个丈夫,则“用石头砸死”。同时规定,如丈夫休妻,恩西和有关官员“都不收取任何银子”。这从两方面加强了夫权:一是要妇女对丈夫保持贞节,而破坏夫妻忠诚则是丈夫的权利;二是只有丈夫可以解除婚姻关系,离弃他的妻子。改革的这一立法,又给一夫一妻制盖上了社会普遍承认的印章。这也是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一项进步措施。

(3)关于解除债务奴役的措施。

改革铭文有关部分的原文较费解,译文歧异,但可肯定的是改革为解除债务奴役采取了措施。有关的一句话,克莱默译作(改革)“赦免了那些(由于他们)所欠的债……(而被监禁的)拉格什公民们”;贾可诺夫译作(改革)“使拉格什公民从债务奴役……中解放出来”;载美尔译作(改革)“使拉格什儿子们从生命借贷……中清洗(解放)出来”。这些译文大意相同,只译词互异。从相同的方面看,改革解放了因欠债而被奴役或被拘禁的人,否定了旧的关系和制度。在古代世界早期奴隶制国家中,债务奴役是造成本族自由民内部纷争不已的共同问题,能否废除债务奴隶制是决定奴隶制能否高度发展(奴役外族人)的主要条件之一。迄今所知,这场改革也是涉及这一问题最早的一次,但是否废除了债务奴隶制,因受原文太简的限制,还说不清楚。

(4)关于建立法制。

改革铭文不是一部法典,但记载了建立法制的若干内容,带有立法文献的性质。铭文对改革内容的记述,有些也就是制定法和法律条款。从建立法制所达到的水平来说,有三点值得注意。其一,一切国家的法和法律都是强制实行的,改革建立的法制也是这样。允许什么,禁止什么,什么罪处死,都是强制性的规定。其二,改革的立法具有开创的特色。以国家名义确定私有制、一夫一妻制为合法,确认在商品交换中买卖双方对自己财物的主权地位等,都是改革新创立的东西。改革及其铭文的特别可贵之处,还在于它说明了这些法是在什么样的阶级矛盾和斗争中通过国家立法而产生出来的。这对于研究法的起源,是有重要价值的。其三,改革的立法又具有简单、粗犷等原始性。其中一部分内容,只是把习惯法记载下来。如“用石头砸死”罪犯,在原始社会后期实行习惯法时已经使用,并还是比较野蛮的表现,等等。

❸ 乌鲁卡基那执政是怎样的

乌鲁卡基那执政后,供给重装兵的口粮只占原有总数的1/3,重装兵的大部分从经济报表中消失了。看来,这2/3重装兵是在战斗中被击溃,余下的一小部分站到了新政权的一边。同时,乌鲁卡基那执政第一年给轻装士兵苏不路伽尔的口粮,从过去每人每月72西拉(一西拉约合1。75公升)增加到144西拉。还有,以后乌鲁卡基那与温马作战,也以轻装兵为主要力量。

乌鲁卡基那出身于贵族家庭,他的父亲恩格尔沙做过乌尔·南希王朝的高级官员,他的妻子莎克莎克是埃冷塔西的姊妹,卢伽尔安达的姑母。他开始执政时,已有两个儿子、四个女儿。儿子的名字为埃里吉阿克、埃克拉姆特,女儿的名字为基姆巴乌、基姆达尔西尔希尔、姆,尼娜和莎丽莎卡。经济文献提到姆·尼娜的男奴隶19人,女奴隶17人,莎丽莎卡有男奴隶8人,女奴隶10人。他的另一对儿女也有自己的奴隶。从他已有六个子女、多数子女已有自己独立的家庭经济,可推知他执政时年龄约在四十五岁以上,并已可能富有政治经验。

乌鲁卡基那执政第一年时的头衔仍为恩西,先为吉尔苏的恩西,不久称拉格什的恩西。他执政后,先后为宁吉尔苏和巴乌神建造了几座新庙宇,为巴乌神庙建造了剪羊毛的房舍;开凿了一条新运河(以献给南希神的名义),疏浚了一条运河;为吉尔苏城建造了城墙。在他执政的第二年,拉格什与温马之间爆发了较大规模的战争,拉格什获胜。同年,乌鲁卡基那的头衔改为卢伽尔(Lugal,原意为“大人”,引申意为“主人”、“王”,地位和权威高于恩西)。他从执政第一年起即实行社会改革。改革铭文已被发现,记载在三块坨式泥板和由五块石片组成的椭圆形石板上,用苏美尔文字书写。

❹ 简述乌鲁卡吉那改革

兄弟你是哪个年级的?
时间:公元前24世纪
城邦:拉格什
内容:1 取消弊政,减免赋税,禁止官员侵夺民财
2 壮大公民队伍,恢复许多平民的公民身份
3 兴修水利,
4 改革陋习,提倡一夫一妻,提倡守法。
这是大学本科教材的内容,供你参考,答题时注意取舍。

❺ 苏美尔文明是如何灭亡的

约公元前3000年,从外部迁移到伊拉克南部干旱无雨地区的苏美尔人利用河水灌溉农田并发明世界上最早的文字--楔形文字,从而创造出一批人类最早的城市国家和灿烂的苏美尔文明。在苏美尔人的影响下,两河流域本地的说塞姆语的阿卡德人加入了文明历史的舞台并先后和苏美尔人并肩建立了阿卡德和乌尔第三王朝两个帝国。随后,虽然苏美尔文明不断向周围传播并把两河流域北部的亚述地区带入两河流域文明圈,发展成为著名的巴比伦--亚述楔形文字文明(现代人文学科亚述学由此得名),但苏美尔人口却似乎在不断减少。公元前2004年,苏美尔王室的乌尔第三王朝被新兴的说塞姆语的阿摩利人建立的伊辛和拉尔萨两个王朝所取代。从这一时期开始,以拉旮什、温马、舒如帕克为代表的一批苏美尔城市国家开始走向衰亡。许多城市开始衰败,最后沦为荒无人烟的废墟。新迁入两河流域的原为游牧部落的阿摩利人的一支在巴格达附近的巴比伦城建立的古巴比伦王朝战败南方的苏美尔地区的伊辛和拉尔萨王朝,一统天下。随着南方大批城市被逐渐放弃,苏美尔人完全消亡于巴比伦人之中了。一千年后,虽然巴比伦人和亚述人把两河流域文明推到顶峰,伊朗高原上的新兴的波斯人征服了两河流域地区并采用了楔形文字文化。公元前331年,代表希腊文明的征服者亚历山大征服了全部西亚,新的希腊化文明开始在西亚和北非取代旧的楔形和象形文字文明。不久,像一千年前的许多苏美尔城市一样,所有的巴比伦和亚述的古老城市也陆续废弃,两河流域文明不久便彻底失传了。持续了三千年的两河流域文明灭绝的原因是复杂的。一方面,外部的新兴文明如希腊和伊斯兰文明的征服和取代是重要的原因;另一方面,过度的农业开发恶化了先天不足的生态环境也是一个主要的内因。1982年,美国著名亚述学家雅各布森在《古代的盐化地和灌溉农业》一书中论述了两河流域南部苏美尔地区灌溉农业和土地盐碱化的关系,并指出这是苏美尔人过早退出历史舞台的重要原因。
南伊拉克(苏美尔)的土地是肥沃的冲积粘土,宜于谷物种植,但气候干旱少雨,只能依靠人工灌溉来进行农业和枣椰果园的生产。然而,当地的土地和河水中都含有可交换的钠离子和盐。通常,钠离子和盐分被水带到地下水层中。只要地下水位与地表层保持一定的正常距离,含钠和盐的地下水就不能危害农田。古苏美尔人只知浇灌而不知土地中积存的盐分必须用充足的水加以过滤、疏导并完全排泄出去。结果是当地地下水层中的盐分随着大量的浇灌而逐年加浓。当过度的积水渗入地下水层时,含盐的地下水位就会上升,在土地的毛细管作用下侵入地表层而使土地盐碱化。从苏美尔城吉尔苏的遗址中,法国考古队发现了从苏美尔城邦争霸时期(约公元前2300)到乌尔第三王朝末年(公元前2004年)的大批农业经济泥板文书。这四百年中的文献告诉我们,从一开始,随古代灌溉农业而来的土地盐化问题就一直困扰着苏美尔的农民和贵族。很可能这一恶性循环最后导致了在古巴比伦晚期(约前1700年)以吉尔苏为代表的大批苏美尔城市被永久放弃。生态环境的恶化可能使两河流域文明的创造者苏美尔人人口逐渐减少,一些城市被完全放弃。文明的中心因此由南部的苏美尔地区转向塞姆人为主的北方巴比伦地区,从而导致苏美尔人种、语言和文明过早地灭亡。
苏美尔地区的农田盐碱化还反映在当地的作物品种和单位面积产量上。在文明刚出现时的乌鲁克文化遗物中发现装小麦的容器(74)和装大麦的(43,39)差不多。 [8] 当土地开始盐化后,不耐盐的小麦作物开始逐年减少。在公元前2400年的吉尔苏的几块地中,小麦占16%,其余则是大麦。在约一百年后的阿卡德王朝时,小麦降到种植面积的3%。据一件乌尔第三王朝的文件,此时在吉尔苏的一块地中小麦仅占1.86%。随后,苏美尔地区的人民几乎不能种植不耐盐的小麦了。尽管大麦比较耐盐,但土地的盐化会减少它的产量。吉尔苏出土文献表明:约公元前2400年,大麦每公顷收2537公升,到公元前2100年,降到1460公升。约公元前1600年,很可能吉尔苏城土地的严重盐化导致了它这时的完全被弃。此时,其邻近的拉尔萨城某-地区的大麦产量仅为每公顷897公升。
直到近代,南部伊拉克的农民仍一直在和土地盐碱化作斗争。他们长期的实践表明每季的休耕种草可以减慢含盐的地下水位上升。当因多年的浇灌使地下水终于达到地表并使农田完全盐化时,他们就完全放弃了这些劣质农田。经过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干燥蒸发,当地下水位降到相当的深度时,后代农民会再次回到这些休养好了的土地上。
——转自 《泥板上的苏美尔文明》(吴宇虹)

❻ 拉格什的拉格什第一王朝

阿库加尔(Akurgal约公元前2450年在位):乌尔南什之子,这一时期,拉格什有所衰落。在与邻国温马的斗争中占下风。
安纳吐姆(Eannatum,约公元前2445年在位):阿库加尔之子。他迫使温马王埃纳卡里(Eannatum)与之划定边界。他打败北方的基什,占领乌尔、乌鲁克,拉尔萨等城邦,通过战争使拉格什扩大了领土,建立起了一个“拉格什帝国”。他还使用了象征苏美尔城邦霸主的称号:“基什之王”。安纳吐姆死因不详,可能死于战场。他的弟弟埃纳纳吐姆继位。
埃纳纳吐姆 (Inannatum约公元前2440年在位):安纳吐姆的弟弟。温马王乌尔伦马越过边界,毁掉麦西里姆界碑、祭坛。同时联合外邦人进攻拉格什。
恩铁美纳(Entemena,约公元前2400年在位):埃纳纳吐姆之子。同温马作战,并取得胜利,夺回被温马占领的土地。同时造成温马内乱。
埃纳纳吐姆二世(Inannatum II约公元前2390年在位):恩铁美纳之子,可能就是在这一时期拉格什走向了衰落。
恩恩塔尔基(Enitarzi约公元前2385年在位):不清楚他是如何成为国王的,他可能甚至不是乌尔南什家族的人。在这一时期,拉格什内部斗争与动乱开始。
卢伽尔安达(Lugalanda约公元前2384年–公元前2378年在位):情况不详,这一时期,拉格什国家内部矛盾激烈,最终卢伽尔安达被推翻。
乌鲁卡基那(Urukagina,约公元前2378–公元前2371年在位,又译乌鲁伊宁基那,Uru inimgina):在拉格什城邦的动荡之时,他推翻卢伽尔安达的统治,自己当上拉格什之王。然后开始了已知人类文明史上最早的政治改革。在留下的关于这场改革的泥版文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拉格什贪官污吏横行霸道,王室侵占平民的良田,买卖不公,苛捐杂税严重,穷人得不到任何保障。乌鲁卡基那试图改变这些,轰轰烈烈地开展了政治改革运动,制定一系列的法律及政策,保护平民的利益。然而乌鲁卡基那的改革并未成功,邻国温马的国王卢加尔扎克西率军打败了他,灭亡了拉格什第一王朝。
卢加尔扎克西后来又被阿卡德王国的开创人萨尔贡一世打败,萨尔贡一世统一了整个两河流域,建立了阿卡德王国,拉格什成为阿卡德王国的一部份。

❼ 苏美尔文明乌鲁卡基那的改革内容什么

在这种形势下,贵族出身的乌鲁卡基那(约前2378~前2371)推翻了卢伽尔安达,上台执政。乌鲁卡基那执政期间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主要内容是废除卢伽尔安达时期的“弊政”。乌鲁卡基那改革的目的是为了缓和城邦内部的矛盾,以加强城邦政权对奴隶实行专政的职能。他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平民的措施,但大多是以不触动奴隶主贵族的政治和经济地位为前提的。例如,他禁止贵族用贱价强买平民的房屋、牲畜等,实际还是容许兼并,平民最根本的土地问题并没得到解决。另一方面,乌鲁卡基那废除向祭司征收的重税,制定给予祭司的口粮和开支的新定额,特别是把神庙地产归还神庙,从而增强了祭司贵族的力量,削弱了王权。

❽ 乌鲁卡那是什么意思

乌鲁是重特攻 保守和胆小好

❾ 苏美尔早王朝后期,乌鲁卡基那改革中是如何做的

乌鲁卡基那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平民的措施,但大多是以不触动奴隶主贵族的政治和经济地位为前提的。例如,他禁止贵族用贱价强买平民的房屋、牲畜等,实际还是容许兼并,平民最根本的土地问题并没得到解决。另一方面,乌鲁卡基那废除向祭司征收的重税,制定给予祭司的口粮和开支的新定额,特别是把神庙地产归还神庙,从而增强了祭司贵族的力量,削弱了王权。

❿ 乌鲁卡基那执政期间做了哪些改革作用是什么

贵族出身的乌鲁卡基那(约前2378~前2371)推翻了卢伽尔安达,上台执政。乌鲁卡基那执政期间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主要内容是废除卢伽尔安达时期的“弊政”。乌鲁卡基那改革的目的是为了缓和城邦内部的矛盾,以加强城邦政权对奴隶实行专政的职能。他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平民的措施,但大多是以不触动奴隶主贵族的政治和经济地位为前提的。例如,他禁止贵族用贱价强买平民的房屋、牲畜等,实际还是容许兼并,平民最根本的土地问题并没得到解决。另一方面,乌鲁卡基那废除向祭司征收的重税,制定给予祭司的口粮和开支的新定额,特别是把神庙地产归还神庙,从而增强了祭司贵族的力量,削弱了王权。这就说明,改革具有向以祭司为首的贵族妥协并维护其利益的一面。当然,乌鲁卡基那采取的某些措施如减轻平民负担、兴修水利等,对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也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这是值得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