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入门技巧 » 温州债务危机

温州债务危机

发布时间: 2021-08-04 05:14:28

『壹』 温州债务危机的处理

这个政府会联合银行 还有企业主 一起 解决的

『贰』 最近那些上市公司爆发了债务危机

重庆啤酒股份有限公司

『叁』 温州经济跟金融危机的关联

经济危机指的是一个或多个国民经济或整个世界经济在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内不断收缩(负的经济增长率)。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爆发的生产过剩的危机 。是经济周期中的决定性阶段。自1825年英国第一次爆发普遍的经济危机以来,资本主义经济从未摆脱过经济危机的冲击。 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体制的必然结果。由于资本主义的特性,其爆发也是存在一定的规律。
经济危机是指经济系统没有产生足够的消费价值。也就是生产能力过剩的危机。有的学者把经济危机分为被动型危机与主动型危机两种类型。
所谓被动型经济危机是指该国宏观经济管理当局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出现经济的严重衰退或大幅度的货币贬值从而引发金融危机进而演化为经济危机的情况。如果危机的性质属于这种被动型的,很难认为这种货币在危机之后还会回升,危机过程实际上是对该国货币价值重新寻求和确认的过程。
主动型危机是指宏观经济管理当局为了达到某种目的采取的政策行为的结果。危机的产生完全在管理当局的预料之中,危机或经济衰退可以视作为改革的机会成本。

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
金融危机可以分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等类型。近年来的金融危机越来越呈现出某种混合形式的危机。

『肆』 哪些地方政府有债务危机

国务院有,在网上和电视中看到的

『伍』 政府地方债务吓死人 为何还未爆发债务危机

中国政府不是为了消费而发债,而是一般都用于投资,债务最终都转化成了资产。如果把这些负债和对应的资产联系起来看,那么有相当多的负债是还得起的。但是,我们必须针对地方债进行体制机制和监管框架方面的调整 不少经济学家认为,地方债是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大挑战。而且,国外也非常关注我国会不会发生债务危机。近期,审计署开始对地方债进行全面摸底调查,这有助于了解地方政府性债务的系统性风险和结构性风险,非常符合社会期待。 虽然中国地方债务规模还有待于进一步摸查。但可以预见的是,中国现在没有爆发债务危机的可能性。 近年来,多国爆发出地方债务危机或者主权债务危机,使得国际上对于债务问题格外敏感。但是,我们要清楚,中国的地方债和国外的政府债务的确有所区别。 区别在于中国政府不是为了消费而发债。很多发生政府债务危机的国家,他们发债多数是为了支付公务员工资、养老金等开支,钱借来就花掉,不产生经济效益,属于消费型债务。 目前中国政府发债,一般都用于投资,属于建设型债务,比如修高铁、高速公路、水利设施,债务最终都转化成了资产。如果把中国这些负债和对应的资产联系起来看,那么有相当多的负债是还得起的。 建设型的债务和消费型的债务不可同日而语,由此可见,中国现在没有爆发债务危机的可能性。 但是,地方债问题的确是很大的挑战。如果任其泛滥发展,也有可能酿成大祸。我们必须针对地方债进行体制机制和监管框架方面的调整。 当前地方债涉及几个大问题。第一是经济发展过程中,政府和市场的边界没有划清。地方债发行屡禁不止,就是因为地方政府角色越位,政府做了一些本不属于政府干的事。 第二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财权和事权的责任对应关系失衡。地方政府干的事多,收的钱少,这当中就存在巨大的缺口。地方政府要么能把事权放掉,要么在财权分配上获得更多倾斜,否则很难抑制地方政府通过各种形式发债的冲动。 第三是金融功能和财政功能没有分清。地方上,财政的事情和金融的事情,常常混杂在一起。其实,必须要区别开来,该财政的事,用财政的钱,该金融的事,用金融的钱。

『陆』 地方政府为什么会爆发债务危机

A 偿债压力重,地方政府会爆发债务危机吗?

今年是地方政府偿债压力最重的一年,再次引发社会各界对地方债务风险的担忧。

一、规模有多大?

地方政府债务余额17.89万亿元,其中直接负有还本付息责任的债务10.89万亿元!

钱不够花!长期以来,中央与地方之间的事权划分不清,地方政府支出责任往往超出其可用财力,只能通过举债来解决。个别地方为了政绩更突出,主动举债来扩大投资、加快发展。

多年来,不少地方政府成立投资公司、路桥公司、城建公司等法人实体,通过这些融资平台向社会发行项目债、公司债,变相发行地方公债和市政债,并向银行举借大量贷款等。

根据审计署第三次对地方政府债务的审计结果,2013年6月底地方债务余额比2010年底增长67.3%,在17.89万亿元地方债务余额中,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10.89万亿元,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2.7万亿元,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4.3万亿元。

二、风险有多高?

在大多数市场经济国家,地方政府举债是极为普遍的现象。比如在美国、日本、法国、德国、英国等,我国地方债务风险总体可控,不会出现中国式债务危机。

首先,地方债务规模位于警戒线以下。衡量债务风险是件复杂的事,目前国际上比较认可的是比照欧盟签订《欧洲联盟条约》时划出的警戒线,即债务规模不超过GDP的60%。2012年地方政府总负债率为39.43%,低于60%的警戒线。

其次,我国政府的“家底”较厚。虽然当前我国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从全世界范围看,一季度7.4%的增速仍是比较高的速度,平稳较快的经济增长将为债务偿还提供根本保障。

此外,与一些国家的政府债务主要用于消费性支出、缺乏自偿性的特点不同,我国的地方政府债务主要用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条件改善相关的项目建设,多数为交通运输、市政工程等基础设施,能形成大量可产生现金流的优质资产,为偿债提供了一定保障。但在政府财政收入增速放缓、支出仍在刚性增长的背景下,对部分地区的债务风险不能掉以轻心。

三、难题如何解?

根本出路在于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当前,地方债务最大的风险在于其不透明性。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阳光化”地方债务,还应建立地方债务的预警防控机制,包括建立一定规模的地方政府性债务偿债基金,当出现局部性、区域性风险时,能及时应对,防止风险扩散。

从长期看,解决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这就需要进一步理顺中央和地方收入划分,按照事权划分相应承担和分担支出责任。在实施了“营改增”等结构性减税的基础上,应逐步推进完善资源税、财产税等地方税种,积极推进省以下分税制财政体制在深化改革中贯彻落实,加上完善的转移支付机制,可以缓解现实中基层财政困难、“土地财政”和隐性负债等方面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