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巫山云雨飞出自唐代诗人谁的诗
此诗乃李太白初游湖北汉水流域寄给蜀地老朋友的作品,表达了李白对友人的思念。其中巴东是当时的郡名,今湖北秭归、巴东一带。
Ⅱ 汉水波浪远巫山云雨飞的作者是
出自《江上寄巴东故人》,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
此诗首联场景恢弘,以“汉水波浪”和“巫山云雨”暗喻诗人自己与巴东故人各自所在地域;颔联诗人言说自己作客江夏,夜梦欲醒时分,已是东风劲吹,残月西落;
颈联接颔联续写一觉醒来,即思念起在夔州白帝城与老朋友相处的那些美好的日子;尾联谆谆嘱咐远在夔州的老朋友,一定要随时通音信。此诗虽对仗不甚工稳,仍不失为佳篇。
(2)巫山云雨飞扩展阅读:
这首诗首联二句,场景恢弘,以“汉水波浪”和“巫山云雨”暗喻诗人自己与巴东故人各自所在地域。时诗人已到江夏,江夏所在地,正对汉水人江口岸,而巴东故人却在为巫山云雨所阻隔之夔州城。
一“远”一“飞”,描画出二人分手之后,各自身处异地,为峡江大山阻隔的情形。颔联二句,诗人言说自己作客江夏,夜梦欲醒时分,已是东风劲吹,残月西落。
颈联二句,接颔联二句,续写一觉醒来,即思念起在夔州白帝城与老朋友相处的那些美好的日子,但如今却与老朋友离别,天各一方。尾联二句,谆谆嘱咐远在夔州的老朋友,一定要随时通音信。
Ⅲ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我们还要在长江西边竖起一座大坝,把巫山多雨造成的洪水拦腰截住,让三峡出现平坦的水库。神女应该没什么,但她会惊愕世界变了模样。
出自:毛泽东诗词《水调歌头·游泳》,全词如下: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翻译:
刚喝了长沙的水,又吃着武昌的鱼。我在万里长江上横渡,举目眺望舒展的长空。哪管得风吹浪涌,这一切犹如信步闲庭,今天我终于可以尽情流连。江面风帆飘荡,龟蛇二山静静伫立,胸中宏图升起。
大桥飞跨沟通南北,长江天堑将会畅行无阻。我们还要在长江西边竖起大坝,把巫山的洪水拦腰截住,让三峡出现平坦的水库。神女应该没什么,但她会惊愕世界变了模样。
(3)巫山云雨飞扩展阅读:
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了突飞猛进的新局面。1956年毛泽东巡视南方,又视察了武汉长江大桥的施工。6月毛泽东在武汉三次畅游长江,写下了此词。
词的上阙描绘了祖国江山雄伟瑰丽的图景,抒发了诗人畅游长江的豪情逸兴。词的下阕展描写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长江的伟大变革。表达了毛泽东对中国人民建设祖国和改变山河的豪迈气概,体现出来毛泽东对未来景象的展望,也表达出了一桥贯通大江南北的历史意义。
Ⅳ 巫山云雨的典故
巫山确有其山,著名的长江三峡即从巫山穿过,形成了举世闻名的巫峡(三峡之一),至今是旅游览胜的好去处。“巫山云雨”本是上好的自然景观,在挺拔青翠的巫山十二峰层峦叠嶂之中,云腾雨落十分美丽壮观。
但是,语言常有神奇变化,中文的“巫山云雨”或拆开“巫山”和“云雨”单用时,生出了男女缠绵情爱的另外含意了。
报纸娱乐版常有某男携同某美女到洒店“共赴巫山”的报道,当然这不是去三峡旅游了,酒店里哪有巫山?酒店开房做什么事不讲也明,只是用了个隐晦又文雅的说法而已。《红楼梦》中亦有我处“云雨”用语,以幽雅的修辞手段,谈男女间的性爱。后来的小说、故事也常如此效法使用。
以“巫山云雨”形容男女之间的事,据《高唐赋》、《神女赋》等古文记载,有段很有趣的故事呢。
楚襄王和宋玉一起游览云梦之台的时候,宋玉说:“以前先王(指楚怀王)曾经游览此地,玩累了便睡着了。先王梦见一位美丽动人的女子,她说是巫山之女,愿意献出自己的枕头席子给楚王享用。楚王知道弦外有音非常高兴,立即庞幸那位巫山美女两相欢好。巫山女告诉怀王,再想找自己的话,记住就在巫山,早晨是‘朝云’,晚上是‘行雨’。”
现常用“巫山云雨”形容男欢女爱,是自此留下来的。
Ⅳ 巫山云雨枉断肠什么意思
“巫山云雨枉断肠”意思是:楚王神女巫山相会,枉然悲伤断肠。
这一句源自唐代李白的《清平调·其二》。
原文是: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译文是:贵妃真是一枝带露牡丹,艳丽凝香,楚王神女巫山相会,枉然悲伤断肠。请问汉宫得宠妃嫔,谁能和她相像?可爱无比的赵飞燕,还得依仗新妆。
(5)巫山云雨飞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
据晚唐五代人的记载,这三首诗是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所作。
唐玄宗天宝二年(743年)或天宝三年(744年)春天的一日,唐玄宗和杨妃在宫中在沉香亭观赏牡丹花,伶人们正准备表演歌舞以助兴。唐玄宗却说:“赏名花,对妃子,岂可用旧日乐词。”
因急召翰林待诏李白进宫写新乐章。李白奉诏进宫,即在金花笺上作了这三首诗。
诗词赏析
起句“一枝红艳露凝香”,不但写色,而且写香;不但写天然的美,而且写含露的美,比上首的“露华浓”更进一层。
“云雨巫山枉断肠”用楚王的故事,把上句的花,加以人化,指出楚王为神女而断肠,其实梦中的神女,根本及不到当前的花容人面。再算下来,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可算得绝代美人了,可是赵飞燕还得倚仗新妆,那里及得眼前花容月貌般的杨妃,不须脂粉,便是天然绝色。
这一首以压低神女和飞燕,来抬高杨妃,借古喻今,亦是尊题之法。相传赵飞燕体态轻盈,能站在宫人手托的水晶盘中歌舞,而杨妃则比较丰肥,固有“环肥燕瘦”之语(杨贵妃名玉环)。
后有人据此说,杨妃极喜此三诗,时常吟哦,高力士因李白曾命之脱靴,认为大辱,就向杨妃进谗,说李白以飞燕之瘦,讥杨妃之肥,以飞燕之私通赤凤,讥杨妃之宫闱不检。
但这种说法遭到很多学者反对。这些学者认为:李白诗中果有此意,首先就瞒不过博学能文的玄宗,而且杨妃也不是毫无文化修养的人。据原诗来看,有明显的抑古尊今之意。
Ⅵ 巫山云雨是什么意思
巫山云雨 (汉语成语)
原指楚国神话传说中巫山神女兴云降雨的事。后人误解其义,因而用以称男女欢合。
巫山云雨语出战国·楚·宋玉《高唐赋》:“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巫山云雨是由神女幻化而成的自然现象,根据原始宗教观念,神女与国王交合是天地交会,能够产生降雨,进而使谷物丰收、人民富足、国家强盛。[1]
国王与神女交媾致雨并促进丰收、富足和强盛的观念是特定民俗背景下的产物,后来由于文化背景的改变,后人大多对这一古老观念并不了解,加上男欢女爱又是最贴近人们生活的,最易被人联想起来,才将原本神圣庄严的国家大事误解为缠绵的儿女情长,乃至其成为男欢女爱的代名词。
巫山云雨神话本意指的是国王与神的交合能使人口繁衍、民族兴旺,而后世引申出来的意思则侧重男女欢爱。
成语典故
【出处】:
宋玉《高唐赋》云楚襄王游云梦之泽,梦神女曰:“妾在巫山之阳,高邱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后汉书·文苑列传》:“楚灵王既游云梦之泽,息于荆台之上。前方淮之水,左洞庭之波,右顾彭蠡之隩,南眺巫山之阿。延目广望,骋观终日。”其中的“巫山”均指“湖北云梦的巫山”,又称阳台山!并非长江三峡地区“巫山县的山”。
《方舆胜览》:“阳台山,在汉川县南三十五里,或言宋玉作《高唐赋》处,有裴敬碑载其事。”《太平寰宇记·淮南道》:“阳台庙在县南二十五里,有阳台山。山在汉水之阳,山形如台。按宋玉《高唐赋》云楚襄王游云梦之泽,梦神女曰:‘妾在巫山之阳,高邱之阻。朝朝暮暮,阳台之下。’遂有庙焉。今误传在巫峡中县。今裴敬有碑以正其由。”当代学者赵逵夫也认为楚人所说的“巫山”在今汉水以南的云梦泽一带,故登云梦之台可以望见“巫山”的高唐观。
巫山由来:
“巫山”之名源出中国宗教民俗“巫文化”中的“巫咸”。杨慎《艺林伐山》卷四引郭璞《巫咸山赋》:“巫咸以鸿术为帝尧医师,生为上公,死为贵神,封于是山,因以为名”。“巫山文化”作为一种民俗文化概念,其“巫山”的定义是指“巫咸山”,而非“巫山县的山”!实际上,上古传说“巫(咸)山”神话时,根本都还没有三峡地区的巫山县。
《山海经》:“大荒之中,有灵山,巫咸、巫即、巫盼、巫彭、巫姑、巫真、巫礼、巫抵、巫谢、巫罗十巫,从此升降,百药爰在。”《汉书·地理志》“河东郡安邑”条:“巫咸山在南。”《水经注·涑水》:“涑水西南迳监盐县故城,城南有盐池,上承盐水。水出东南薄山,西北流迳巫咸山北。《地理志》曰:山在安邑县南。”经北魏郦道元考证,“灵山”、“巫咸国”、“巫咸山”等均在今山西夏县境内。
《太平寰宇记》“陕州夏县”:“巫咸山又名覆奥山……巫咸山祠在县东五里巫咸山下。”乾隆二十八年立《白沙河南北岸改建石堰记》:“解州夏县白沙河,一名巫咸河,发源中条山,出巫咸谷。”正因诸多早期地理权威文献的确凿记载,近代研究中国上古神话的徐旭生、以及历史地理大师谭其骧等,也都确认《山海经》所载巫咸国、巫咸山之地望,在今山西省夏县境内,山西省的“晋巫文化”由此被公认为是中国“巫文化”的源流。
历史上的巫山
“巫山”作为地理名,并非三峡地区独有!中国至少八个地方都有过“巫山”的记载,见于晋南、济北、苏南、浙东、淮北、三峡、湖北、湖南等地。一般认为这是早期部落迁徙地名搬家,随山西“巫文化”在南方各地传播而来。
1)晋南的巫山
山西夏县的巫山,被公认为中国“巫文化”的源流。近代徐旭生、谭其骧等均确认神话故事《山海经》中所载巫咸国、巫咸山之地望,在今山西省夏县境内。
2)济北的巫山
《左传》襄公十八年:“齐侯登巫山以望晋师。”《水经注·济水》:“巫山在平阴东北,昔齐侯登望晋军,畏众而归。师旷、邢伯闻乌鸟之声,知齐师潜遁。人物咸沦,地理昭著,贤于杜氏东北之证矣。今巫山之上有石室,世谓之孝子堂。”
3)苏南的巫山
《越绝书》:“虞山者,巫咸所居。”《宋元方志丛刊·郡志》卷9:“虞山,今为海巫山,山即巫咸山所出。”虞山又名海隅山,在今江苏常熟市西北。
4)浙东的巫山
《会稽志》:“巫山在县北一十八里,旧经巫山,一名梅山。”《三国志》卷8裴注引《会稽典录》曰:“昔越王蘙让位,逃于巫山之穴,越人熏而出之,斯非太伯之寿邪?”
5)淮北的巫山
汉代乐府曲名《巫山高》:“巫山高,高以大;淮水深,难以逝。我欲东归,害梁不为。我集无高,曳水何梁。汤汤回回,临水远望。泣下沾衣,远道之人心思归。谓之何?”原本是描写江淮水深,无桥可渡,游子思乡,临水远望,不得东归。其中的“巫山”是指江淮一带的“巫山”,并不是三峡地区“巫山县的山”。
6)三峡的巫山
《后汉书·公孙述传》:“臣之愚计,以为宜及天下之望未绝,豪杰尚可招诱,急以此时发国内精兵,令田戎据江陵,临江南之会,倚巫山之固,筑垒坚守,传檄吴、楚,长沙以南必随风而靡。”这时的“巫山”还只是方位地理,泛指整个长江三峡地区。实际上,汉代长江三峡统一都叫“巫山”,魏晋南北朝才开始出现“分段”命名,但名称叫法各异,并不固定。如:《水经》称“广溪峡(今瞿塘峡)、巫峡(今巫峡)、西陵峡(今西陵峡)”;《荆州记》称“巫峡(今瞿塘峡)、秭归峡(今巫峡)、归乡峡(今西陵峡)”;两宋时期叫“西峡(今瞿塘峡)、巫峡(今巫峡)、归峡(今西陵峡)”;直到明清时期,才固定为今天三峡通称:瞿塘峡、巫峡、西陵峡。至于三峡地区的“巫山县”名,隋朝之后才有,沿革至今。
7.湖北的巫山
宋玉《高唐赋》:昔楚襄王游云梦之泽,梦神女曰:“妾在巫山之阳,高邱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后汉书·文苑列传》:“楚灵王既游云梦之泽,息于荆台之上。前方淮之水,左洞庭之波,右顾彭蠡之隩,南眺巫山之阿。延目广望,骋观终日。顾谓左倚相曰:‘盛哉斯乐,可以遗老而忘死也!’”典故所指“巫山”原本是今湖北云梦的巫山,又称阳台山。魏晋南北朝之后,才开始被人挪到三峡地区。
8.湘西的巫山
《通典·州郡》“巫州”条:“在巫水之阳,隋属沅陵郡,大唐为巫州。天授中,以巫山不在州界,遂改为沅州。开元十二年,复为巫州。”《清史稿·地理志》“湖南宝庆府”条:“又有巫水,源出东北巫山,南屈而西为渔渡江,县东南诸水皆入焉。
词义引申:
但是,语言常有神奇变化,中文的“巫山云雨”或拆开“巫山”和“云雨”单用时,生出了男女缠绵情爱的另外含意了。
楚襄王和宋玉一起游览云梦之台的时候,宋玉说:“以前先王(指楚怀王)曾经游览此地,玩累了便睡着了。先王梦见一位美丽动人的女子,她说是巫山之女,愿意献出自己的枕头席子给楚王享用。楚王知道弦外有音非常高兴,立即宠幸那位巫山美女两相欢好。巫山女告诉怀王,再想找自己的话,就住就在巫山,早晨是‘朝云’,晚上是‘行雨’。”
现常用“巫山云雨”形容男欢女爱,是自此留下来的。
唐·元稹《离思五首·其四》。全诗:“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唐·李商隐《有感》:一自高唐赋成后,楚天云雨尽堪疑。
梁武帝萧衍的一首《朝云曲》有句“复还没,望不来,巫山高,心徘徊”。其《行雨》诗为:“本自巫山来,无人睹容色。惟有楚王臣,曾言梦相识。”
南朝·陈·江淹《休上人怨别》有“相思巫山渚,怅望云阳台”
唐·王勃的《江南弄》:
江南弄,巫山连楚梦,行雨行云几相送。瑶轩金谷上春时,玉童仙女无见期。
紫雾香烟渺难托,清风明月遥相思。遥相思,草徒绿,为听双飞凤凰曲。
唐·岑参《醉戏窦子美人》云:
朱唇一点桃花殷,宿妆娇羞偏髻鬟。细看只似阳台女,醉著莫许归巫山。
唐代才色双全的名妓薛涛有一首《谒巫山庙》,其中“朝朝夜夜阳台下,为雨为云楚国亡”一句。
毛文锡《巫山一段云》:“朝朝暮暮楚江边,几度降神仙”。
苏轼《江城子》:“今夜巫山真个好,花未落,酒新篘”。
词语辨析
【举例造句】: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唐·李白《清平调》�
【拼音代码】: yyws
【近义词】:巫山云雨、云雨高唐
【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男女之间
【成语故事】传说古代楚之先王游览高唐地区,十分疲倦就在白天小睡了一会,在梦中看见一个仙女说:“我是天帝的小女儿,听说你来游览此地,愿意给你当枕席。”先王临幸了她。临别她说:“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先王一般指楚怀王,而楚襄王只是这个故事的听者。认为楚襄王与神女有过关系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错误。由于《高唐赋》和《神女赋》是先秦古赋,年代久远,其中的故事比赋文本身流传更广,所以很多谈论者其实并未读过《高唐赋》和《神女赋》,以致讹传出襄王神女有关系的谬误来。
Ⅶ 巫山云雨的成语典故
【出处】:
宋玉《高唐赋》云楚襄王游云梦之泽,梦神女曰:“妾在巫山之阳,高邱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后汉书·文苑列传》:“楚灵王既游云梦之泽,息于荆台之上。前方淮之水,左洞庭之波,右顾彭蠡之隩,南眺巫山之阿。延目广望,骋观终日。”其中的“巫山”均指“湖北云梦的巫山”,又称阳台山!并非长江三峡地区“巫山县的山”。
《方舆胜览》:“阳台山,在汉川县南三十五里,或言宋玉作《高唐赋》处,有裴敬碑载其事。”《太平寰宇记·淮南道》:“阳台庙在县南二十五里,有阳台山。山在汉水之阳,山形如台。按宋玉《高唐赋》云楚襄王游云梦之泽,梦神女曰:‘妾在巫山之阳,高邱之阻。朝朝暮暮,阳台之下。’遂有庙焉。今误传在巫峡中县。今裴敬有碑以正其由。”当代学者赵逵夫也认为楚人所说的“巫山”在今汉水以南的云梦泽一带,故登云梦之台可以望见“巫山”的高唐观。 “巫山”之名源出中国宗教民俗“巫文化”中的“巫咸”。杨慎《艺林伐山》卷四引郭璞《巫咸山赋》:“巫咸以鸿术为帝尧医师,生为上公,死为贵神,封于是山,因以为名”。“巫山文化”作为一种民俗文化概念,其“巫山”的定义是指“巫咸山”,而非“巫山县的山”!实际上,上古传说“巫(咸)山”神话时,根本都还没有三峡地区的巫山县。
《山海经》:“大荒之中,有灵山,巫咸、巫即、巫盼、巫彭、巫姑、巫真、巫礼、巫抵、巫谢、巫罗十巫,从此升降,百药爰在。”《汉书·地理志》“河东郡安邑”条:“巫咸山在南。”《水经注·涑水》:“涑水西南迳监盐县故城,城南有盐池,上承盐水。水出东南薄山,西北流迳巫咸山北。《地理志》曰:山在安邑县南。”经北魏郦道元考证,“灵山”、“巫咸国”、“巫咸山”等均在今山西夏县境内。
《太平寰宇记》“陕州夏县”:“巫咸山又名覆奥山……巫咸山祠在县东五里巫咸山下。”乾隆二十八年立《白沙河南北岸改建石堰记》:“解州夏县白沙河,一名巫咸河,发源中条山,出巫咸谷。”正因诸多早期地理权威文献的确凿记载,近代研究中国上古神话的徐旭生、以及历史地理大师谭其骧等,也都确认《山海经》所载巫咸国、巫咸山之地望,在今山西省夏县境内,山西省的“晋巫文化”由此被公认为是中国“巫文化”的源流。 “巫山”作为地理名,并非三峡地区独有!中国至少八个地方都有过“巫山”的记载,见于晋南、济北、苏南、浙东、淮北、三峡、湖北、湖南等地。一般认为这是早期部落迁徙地名搬家,随山西“巫文化”在南方各地传播而来。
1)晋南的巫山
山西夏县的巫山,被公认为中国“巫文化”的源流。近代徐旭生、谭其骧等均确认神话故事《山海经》中所载巫咸国、巫咸山之地望,在今山西省夏县境内。
2)济北的巫山
《左传》襄公十八年:“齐侯登巫山以望晋师。”《水经注·济水》:“巫山在平阴东北,昔齐侯登望晋军,畏众而归。师旷、邢伯闻乌鸟之声,知齐师潜遁。人物咸沦,地理昭著,贤于杜氏东北之证矣。今巫山之上有石室,世谓之孝子堂。”
3)苏南的巫山
《越绝书》:“虞山者,巫咸所居。”《宋元方志丛刊·郡志》卷9:“虞山,今为海巫山,山即巫咸山所出。”虞山又名海隅山,在今江苏常熟市西北。
4)浙东的巫山
《会稽志》:“巫山在县北一十八里,旧经巫山,一名梅山。”《三国志》卷8裴注引《会稽典录》曰:“昔越王蘙让位,逃于巫山之穴,越人熏而出之,斯非太伯之寿邪?”
5)淮北的巫山
汉代乐府曲名《巫山高》:“巫山高,高以大;淮水深,难以逝。我欲东归,害梁不为。我集无高,曳水何梁。汤汤回回,临水远望。泣下沾衣,远道之人心思归。谓之何?”原本是描写江淮水深,无桥可渡,游子思乡,临水远望,不得东归。其中的“巫山”是指江淮一带的“巫山”,并不是三峡地区“巫山县的山”。
6)三峡的巫山
《后汉书·公孙述传》:“臣之愚计,以为宜及天下之望未绝,豪杰尚可招诱,急以此时发国内精兵,令田戎据江陵,临江南之会,倚巫山之固,筑垒坚守,传檄吴、楚,长沙以南必随风而靡。”这时的“巫山”还只是方位地理,泛指整个长江三峡地区。实际上,汉代长江三峡统一都叫“巫山”,魏晋南北朝才开始出现“分段”命名,但名称叫法各异,并不固定。如:《水经》称“广溪峡(今瞿塘峡)、巫峡(今巫峡)、西陵峡(今西陵峡)”;《荆州记》称“巫峡(今瞿塘峡)、秭归峡(今巫峡)、归乡峡(今西陵峡)”;两宋时期叫“西峡(今瞿塘峡)、巫峡(今巫峡)、归峡(今西陵峡)”;直到明清时期,才固定为今天三峡通称:瞿塘峡、巫峡、西陵峡。至于三峡地区的“巫山县”名,隋朝之后才有,沿革至今。
7.湖北的巫山
宋玉《高唐赋》:昔楚襄王游云梦之泽,梦神女曰:“妾在巫山之阳,高邱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后汉书·文苑列传》:“楚灵王既游云梦之泽,息于荆台之上。前方淮之水,左洞庭之波,右顾彭蠡之隩,南眺巫山之阿。延目广望,骋观终日。顾谓左倚相曰:‘盛哉斯乐,可以遗老而忘死也!’”典故所指“巫山”原本是今湖北云梦的巫山,又称阳台山。魏晋南北朝之后,才开始被人挪到三峡地区。
8.湘西的巫山
《通典·州郡》“巫州”条:“在巫水之阳,隋属沅陵郡,大唐为巫州。天授中,以巫山不在州界,遂改为沅州。开元十二年,复为巫州。”《清史稿·地理志》“湖南宝庆府”条:“又有巫水,源出东北巫山,南屈而西为渔渡江,县东南诸水皆入焉。 但是,语言常有神奇变化,中文的“巫山云雨”或拆开“巫山”和“云雨”单用时,生出了男女缠绵情爱的另外含意了。
楚襄王和宋玉一起游览云梦之台的时候,宋玉说:“以前先王(指楚怀王)曾经游览此地,玩累了便睡着了。先王梦见一位美丽动人的女子,她说是巫山之女,愿意献出自己的枕头席子给楚王享用。楚王知道弦外有音非常高兴,立即宠幸那位巫山美女两相欢好。巫山女告诉怀王,再想找自己的话,就住就在巫山,早晨是‘朝云’,晚上是‘行雨’。”
现常用“巫山云雨”形容男欢女爱,是自此留下来的。
唐·元稹《离思五首·其四》。全诗:“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唐·李商隐《有感》:一自高唐赋成后,楚天云雨尽堪疑。
梁武帝萧衍的一首《朝云曲》有句“复还没,望不来,巫山高,心徘徊”。其《行雨》诗为:“本自巫山来,无人睹容色。惟有楚王臣,曾言梦相识。”
南朝·陈·江淹《休上人怨别》有“相思巫山渚,怅望云阳台”
唐·王勃的《江南弄》:
江南弄,巫山连楚梦,行雨行云几相送。瑶轩金谷上春时,玉童仙女无见期。
紫雾香烟渺难托,清风明月遥相思。遥相思,草徒绿,为听双飞凤凰曲。
唐·岑参《醉戏窦子美人》云:
朱唇一点桃花殷,宿妆娇羞偏髻鬟。细看只似阳台女,醉著莫许归巫山。
唐代才色双全的名妓薛涛有一首《谒巫山庙》,其中“朝朝夜夜阳台下,为雨为云楚国亡”一句。
毛文锡《巫山一段云》:“朝朝暮暮楚江边,几度降神仙”。
苏轼《江城子》:“今夜巫山真个好,花未落,酒新篘”。
Ⅷ 更立西江石璧, 截断巫山云雨, 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 当惊世界殊。解释
此句出自毛泽东《水调歌头。游泳》
水调歌头·游泳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意思是:还要在长江西边修起三峡拦河大坝,斩断巫山上面多雨带来的洪水,提高三峡大坝上段的水位,展现出平坦的水库。瑶姬当时还健在吧,她眼看这些巨大的变化,一定会感到惊愕:世界变了模样。
神女:巫山神女。据宋玉《高唐赋》所说,赤帝的女儿瑶姬,葬于巫山之阳,故称“巫山神女”。北宋李等编的《太平广记》、南宋陆游的《入蜀记》和范成大的《吴船录》等记载:神女瑶姬,曾在巫山助大禹治水。疏凿三峡成功后,即化为神女石(即巫山十二峰之一的神女峰),伫立峰顶,守望三峡。应:料想,大概。当:该当,应当。这两句的大意是:那巫山神女大概还健在吧,她眼看这些巨大的变化一定会感到非常惊讶。
Ⅸ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更有西江边上的石头崖壁,它高耸挺立,直插云霄,好像能将巫山的云和雨截断一样。这句词极言地势之高峭。
出自毛泽东的《水调歌头·游泳》
原文选段: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译文:
我还要在长江西边竖起大坝,斩断巫山多雨的洪水,让三峡出现平坦的水库。
神女想必很健康,但她会惊愕世界变了模样。
(9)巫山云雨飞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
1956年,中国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了突飞猛进的新局面。1954年中央人民政府决定修建武汉长江大桥。1955年毛泽东视察了全部工程。1956年毛泽东巡视南方,又视察了大桥的施工。6月1日、3日、4日毛泽东在武汉三次畅游长江,写下了此词。
Ⅹ “巫山云雨”这个词的由来与美男宋玉和楚襄王有什么关系
“巫山云雨”之说来自宋玉的《高唐赋》。宋玉是中国古代四大美男之一,按出生年代来说排行老大,“貌似潘安、才比宋玉”这句话也说明了宋玉绝不是小鲜肉一块,人家可是有真材实料。
楚襄王与宋玉来三峡游玩,看到了巫山县的巫峡旁边的耒鹤峰,那时候还叫高唐观。
楚襄王看到山上云雾渺渺,瞬息万变,当有云气,一飞冲天,感慨于这大自然的变幻,问宋玉,这是什么气?
宋玉:这是朝云啊。
楚襄王:朝云又是个什么鬼?
宋玉吭吭哧哧,讲了个荤段子,说先王来游历此地时,曾经在这里白日做梦,梦见了一个美女,这美女自称是巫山女神,答应跟他做个乐子。先王心说,不做白不做,就做了。做完临走时,神女跟先王说:我“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无论朝朝暮暮,一直待在这里。于是先王在这里立了一座“朝云庙”。
饶是如此,楚襄王他也没拿宋玉怎么着,他来不及收拾宋玉了,因为宋玉写就《神女赋》后没几天,秦国大将白起就攻陷了楚国都城,害的楚襄王迁都至陈。
宋玉的两片小爆文把“巫山云雨”赋予了男女交合的新意涵,自此被历代文人流传下去,宋代的大学士苏东坡也把心爱的小妾取名“朝云”,本心未尝不是要占神女的便宜。
中国古代文人习惯于把男女之事写的隐晦而又富诗意,楚云湘雨、春风一度、共行云雨、周公之礼......你瞧瞧,要比英文的妹可辣舞要具浪漫意境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