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入门技巧 » 沈素琍

沈素琍

发布时间: 2021-04-19 14:25:55

A. 安徽省省委有哪些人

书记:张宝顺(十八届中央委员、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副书记:王学军(十八届中央委员、提名省长候选人)李锦斌( )常委:徐立全(政法委书记、省公安厅厅长 )詹夏来(常务副省长)王宾宜(省纪委书记 )王炯(省委组织部部长)唐承沛(省委秘书长)沈素琍(十八届中央候补委员、安徽省政协副主席、党组成员、省委统战部部长 )宋海航(省军区政委 )陈树隆(副省长 )吴存荣(合肥市委书记)曹征海(省委宣传部部长)

B. 訾金雷的任免信息

2014年12月31日,安徽省民委(宗教局)党组召开2014年度民主生活会。省委常委、统战部长沈素琍代表省委亲临会议指导并作重要讲话,省委第九督导组组长刘战平、省委组织部副部长、正厅级组织员訾金雷及省委第九督导组成员参加会议。訾金雷此前担任中共马鞍山市委副书记。

C. 非公有制经济 "三门"问题是什么

2月10日,省影响非公经济发展“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问题调研工作会议在肥召开。省委常委、统战部长沈素琍,省政协副主席、省工商联主席李卫华出席会议并讲话。
沈素琍指出,开展“三门”问题调研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全国统战部长会议精神,进一步推动我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各级统战部、工商联要当好宣传员,宣传好十八届三中全会、全国及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及省委、省政府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当好观察员,善于从问题中捕捉有价值的线索;当好统计员,调研报告力求完整、数据翔实、内容真实、对策具体;当好联络员,掌握真实情况,及时上报信息;当好监督员,了解相关政策落实情况,反映企业的呼声和合理要求。
李卫华指出,推动我省民营经济更大发展,需要打破“三门”障碍,要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深入调研,找准问题,分析症结,切实为推动我省民间投资的改革发展建诤言、献良策,为省委、省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D. 沈素琍的人物履历

1976.01——1979.10 ,霍邱县柳树公社知青;
1979.10——1981.08 ,在六安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中文专业学习;
1981.08——1983.10 ,在六安行署教育局人事科工作;
1983.10——1985.09 ,共青团六安地委副书记;
1985.09——1991.12,共青团六安地委书记(其间:1985.12—1986.07,挂职任安徽省委政研室政调处副处长);
1991.12——1994.11 ,六安地区行署外贸局局长、党组书记,外贸公司经理;
1994.11——1996.11, 舒城县委副书记、县长(1993.08—1995.12,参加中央党校领导干部函授班经济管理专业学习);
1996.11——1997.06, 舒城县委副书记;
1997.06——2000.03 ,安徽省物价局副局长、党组成员(1996.09—1997.07,参加中央党校培训部一年制中青班学习;1996.09—1999.07,在中央党校研究生院在职研究生班经济管理专业学习);
2000.03——2000.04,安徽省物价局局长、分党组书记;
2000.04——2001.12,安徽省物价局局长、分党组书记,省发展计划委员会党组成员;
2001.12——2004.06,铜陵市委副书记、市委党校校长;
2004.06——2004.08,铜陵市委书记;
2004.08——2008.01,铜陵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2008.01——2008.02,安徽省政协副主席、党组成员,铜陵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2008.02——2011.10,安徽省政协副主席、党组成员,安徽省委统战部部长,安徽省社会主义学院院长(2010.04——2010.07,参加中组部举办的省部级干部第五期英语强化班培训);
2011.10——2012.02,安徽省委常委,安徽省政协副主席、党组成员,安徽省委统战部部长,安徽省社会主义学院院长;
2012.02——2015.12,安徽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安徽省社会主义学院院长;
2015.12——,安徽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

E. 候补委员的第十八届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名单
(原168名,现159 名)
(按得票多少为序排列,得票相等的,按姓氏笔画为序排列)
赵宪庚咸辉(女,回族)莫建成崔波舒晓琴(女)马顺清(回族)王建军朱明国 (黎族)王敏 刘学普(土家族)李强杨崇勇(满族)余远辉(瑶族)陈武(壮族)陈鸣明(布依族)竺延风郑群良赵金(彝族)赵立雄(白族)赵树丛段春华洛桑江村(藏族)钱智民高津高广滨梁国扬谌贻琴(女,白族)韩勇蓝天立(壮族)詹文龙潘良时艾虎生旦科(藏族)任学锋刘胜刘慧(女,回族)李士祥李宝善李家洋杨岳杨学军张杰张岱梨(女)张建平陈川平郝鹏柯尊平娄勤俭姚引良夏杰(女,回族)徐松南蒋伟烈万立骏王辉忠牛志忠邓凯叶红专(土家族)尔肯江·吐拉洪(维吾尔族)刘玉亭刘石泉李康(女,壮族)李昌平(藏族)杨卫泽陈左宁(女)努尔兰·阿不都满金(哈萨克族)林铎金壮龙赵爱明(女)秦宜智秦银河高建国郭剑波黄坤明黄新初曹淑敏(女)葛慧君(女)曾维于伟国王宁王军王健吕锡文(女)阮成发李希李群李云峰李国英吴曼青沈素琍(女)范长秘欧阳坚(白族)赵玉沛黄莉新(女)龚克梁黎明(女)刀林荫(女,傣族)马伟明王文涛牛红光毛超峰公保扎西(藏族)朱善璐任洪斌汤涛李金城李宪生李培林吴政隆张晓明张喜武张瑞敏张瑞清尚勇胡和平倪岳峰殷方龙曹广晶雷春美(女,畲族)王永春许林平孙金龙金东寒贺福初夏德仁鄂竟平蒋超良马正其石泰峰李玉妹(女)杨晖吴长海宋丽萍(女)张业遂陈润儿姜建清梅克保潘逸阳丁薛祥乌兰(女,蒙古族)孙守刚李佳赵勇徐乐江曹清蔡振华万庆良尹力杜家毫何立峰陈刚王荣吉林刘剑李冰张轩(女)胡晓炼(女)郭明义王晓初江小涓(女)王洪章胡怀邦乙晓光仇和李小鹏

F. 涟水县有哪些名人拜托各位了 3Q

古代名人 大文学家鲍照、广陵太守陈登、王义方、徐有功等,近现代政要 国民党一级上将,陆军总司令顾祝同、 原国民党中央秘书长马树礼、 原台湾出入境管理局局长、汪元仁中将、 台湾第六届、第七届民意代表(立法委员) 吴育升 原上海市副市长,市政协副主席李干成、 原第二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刘淇生、 原中国对外联络部副部长 [1] 石林、 原中国纺织工业部副部长李竹平、 原中国纺织工业部副部长王雨洛、 原江苏省政协副主席罗运来、 原江苏省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陈书同、 原湖北省政协副主席穆常生、 原安徽省副省长黄驭、 原中央广播事业局副局长 中央电台台长李连庆、 原上海市委书记、中央书记处书记芮杏文、 原安徽省委书记、宁夏自治区党委书记黄璜、 原中宣部新闻局局长徐心华、 原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党委书记马绍孟、 原中国进出口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行长羊子林、 原文化部部长助理、中国驻意大利特命全权大使丁伟、 北京军区空军副司令员耿立志少将 公安部边防管理局副局长 张崇德少将 总参管理保障部副部长 薛光朝少将 江苏省政协副主席、统战部部长罗一民、 中共中央候补委员,中国农科院院长翟虎渠、 中国气象局局长兼党组书记郑国光、 新疆自治区党委常委,乌鲁木齐市委书记朱海仑、 安徽省委常委、安徽省政协副主席、省委统战部部长沈素琍、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 全国政协常委委员、全国政协副秘书长 孙怀山 美国CIENA公司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经理周建会、 美国西北理工大学校长 谢佐齐、 国际光学理事会副理事长 王伶俐、 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 张东柯、 原安徽省文联副主席,全国第三、五、六、七届人大代表陈登科、 原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部长、湖南大学校长朱凡、 原上海市文联副主席吴强、 故宫博物院副院长 辽宁师范大学校长朱诚如 新华日报副总编辑、扬子晚报总编辑朱铭佐、 北大青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 徐祗祥 爱乡爱国旅台人士蒋志平、 爱乡爱国旅港企业家郑兆财等

G. 铜陵有哪些民生工程

6月5日,一条激动人心的消息从铜陵市民生工程实施大会上传出:在省政府统一确定的十二项民生工程的基础上,铜陵市增加了“控制血吸虫病传染源”等八项民生工程,民生工程达二十项,涉及资金超过2.7亿元。

近年来,铜陵市经济取得长足发展。如何使经济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市民?“每年必有一项民生问题列入‘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每年新增财力的60%-80%用于解决民生问题。民生工程事关群众切身利益,好事要办好,要一届政府接着一届办。”铜陵市领导的决心掷地有声。

构筑一张网: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2005年6月,市领导在开门接访时,遇到一个棘手问题。一位正在读高三的女孩患尿毒症,要求政府给予救助。因其既不是低保对象,又不能参加医疗保险,不属于政策救助范围。市领导只好责成相关部门从其他渠道给予一定救济。

像患病女孩一样既不属于低保对象又不能参加医疗保险的人到底有多少?这牵动着铜陵市所有领导的心。去年底,该市开展深入调研,发现全市这样的城镇非职工居民多达12万人。很快,《铜陵市城镇非职工居民医疗保险制度》浮出水面。欢呼声,从全市12万多名城镇非职工居民的心里发出,因为从今年1月1日起他们开始享受大病医疗保险。

事实上,近年来铜陵市积极探索并着力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努力改善市民生活状况,多项工作刷新全省乃至全国纪录。2005年,该市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全市,并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大病医疗统筹覆盖,城乡困难群众中患癌症、危重精神病等13类疾病的人员,人均每年可获得4000—12000元的资助。2005年底前,全市农村建立起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现全市所有城乡低保全覆盖,城市低保月人均补助106元,农村月人均补差40元,补差金额全省最高。同时,在全省率先对失地农民和农村低保户实行“农转非”,纳入城市社会保障体系范畴;率先对各种灵活就业的下岗失业人员养老保险实施补贴。

让全体市民享有基本的社会保障,既是政府应该提供的一种社会公共产品,更是构筑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铜陵市根据不同群体、不同情况,从解决群众最迫切的困难问题着手,真正建立起全方位、多层次、广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成功构筑了一张社会“安全网”。

拓宽一条路:努力开辟就业绿色通道

铜陵是一座典型的资源型工矿城市,随着部分矿山资源日趋枯竭和国有企业改革全面推进,一批国有企业职工下岗失业,就业再就业矛盾十分突出。

“就业是民生之本。”市委书记沈素琍在全市就业再就业工作大会上说:“党委和政府不抓就业,就是不务正业!”按照“让有就业能力的人都能就业”的目标,该市提出“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坚持多管齐下,积极开辟就业绿色通道,多渠道拓宽民生之路。

根据产业结构特点,铜陵市把发展纺织服装、电子元器件、铜工艺品加工这三个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作为增加就业岗位的突破口。从2001年开始,每年由市财政安排200万元引导资金,用于扶持劳动密集型企业发展。全市该类企业现已发展到92家,新增就业岗位10000个,其中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近4000人。该市还充分发挥组织起来就业的作用,共建立再就业园区(街)9个,组建各类就业组织119家,安置下岗失业人员1038人。

另一方面,铜陵市积极完善劳动保障服务体系。全市建立12个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56个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建成新的市劳动力市场,累计免费职业介绍下岗失业人员21400人次;全方位提供就业免费培训,累计培训下岗失业人员25000余人次;连续三年在全市开展“就业帮扶百日攻坚”专项活动,目前已有1410人通过就业帮扶落实了岗位。

经过不懈努力,铜陵市就业再就业之路越走越宽:三年来累计新增就业再就业36086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1862人,新增农村劳务输出1317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

安装一道闸:积极构建社会救助体系

让需要帮助的人都能得到帮助,让需要关爱的人都能得到关爱。这是关注民生、建设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追求。几年来铜陵市积极探索建立城乡新型社会救助体系,为缓解困难群众的生活压力安装了一道减压的闸阀。

“使全市所有城乡低保家庭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子女只需带只空书包,就可以进校门上学。”这一梦想已在铜陵市变成现实。为切实解决群众上学难、上学贵的难题,该市先后制定出台多项规定,实施农村教育救助,此举比国家政策要求提前了半年。

困难群众无钱盖房、买不起房的现象,在各个城市都比较普遍。“安居才能乐业。”2004年铜陵市出台《城镇廉租住房管理试行办法》,对城市低保户采取实物配租、租金补贴、租金核减等方式,缓解其住房困难。同时,加大经济适用房和拆迁安置房的建设力度,新建经济适用房96万平方米,使一万多户城市中低收入群众住上新房。

与此同时,该市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开通“148”24小时法律服务热线,对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城乡贫困家庭无偿提供法律服务;坚决清理和取消各种针对农民工的歧视性规定和不合理限制,尊重和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十五”期间,累计清偿拖欠农民工工资1800万元,清偿率100%。他们还全面落实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工作,实施“危房改造”和“扶残助居”工程,解决了194户残疾人的住房难问题。

H. 铜陵市教育民生工程

6月5日,一条激动人心的消息从铜陵市民生工程实施大会上传出:在省政府统一确定的十二项民生工程的基础上,铜陵市增加了“控制血吸虫病传染源”等八项民生工程,民生工程达二十项,涉及资金超过2.7亿元。

近年来,铜陵市经济取得长足发展。如何使经济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市民?“每年必有一项民生问题列入‘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每年新增财力的60%-80%用于解决民生问题。民生工程事关群众切身利益,好事要办好,要一届政府接着一届办。”铜陵市领导的决心掷地有声。

构筑一张网: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2005年6月,市领导在开门接访时,遇到一个棘手问题。一位正在读高三的女孩患尿毒症,要求政府给予救助。因其既不是低保对象,又不能参加医疗保险,不属于政策救助范围。市领导只好责成相关部门从其他渠道给予一定救济。

像患病女孩一样既不属于低保对象又不能参加医疗保险的人到底有多少?这牵动着铜陵市所有领导的心。去年底,该市开展深入调研,发现全市这样的城镇非职工居民多达12万人。很快,《铜陵市城镇非职工居民医疗保险制度》浮出水面。欢呼声,从全市12万多名城镇非职工居民的心里发出,因为从今年1月1日起他们开始享受大病医疗保险。

事实上,近年来铜陵市积极探索并着力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努力改善市民生活状况,多项工作刷新全省乃至全国纪录。2005年,该市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全市,并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大病医疗统筹覆盖,城乡困难群众中患癌症、危重精神病等13类疾病的人员,人均每年可获得4000—12000元的资助。2005年底前,全市农村建立起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现全市所有城乡低保全覆盖,城市低保月人均补助106元,农村月人均补差40元,补差金额全省最高。同时,在全省率先对失地农民和农村低保户实行“农转非”,纳入城市社会保障体系范畴;率先对各种灵活就业的下岗失业人员养老保险实施补贴。

让全体市民享有基本的社会保障,既是政府应该提供的一种社会公共产品,更是构筑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铜陵市根据不同群体、不同情况,从解决群众最迫切的困难问题着手,真正建立起全方位、多层次、广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成功构筑了一张社会“安全网”。

拓宽一条路:努力开辟就业绿色通道

铜陵是一座典型的资源型工矿城市,随着部分矿山资源日趋枯竭和国有企业改革全面推进,一批国有企业职工下岗失业,就业再就业矛盾十分突出。

“就业是民生之本。”市委书记沈素琍在全市就业再就业工作大会上说:“党委和政府不抓就业,就是不务正业!”按照“让有就业能力的人都能就业”的目标,该市提出“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坚持多管齐下,积极开辟就业绿色通道,多渠道拓宽民生之路。

根据产业结构特点,铜陵市把发展纺织服装、电子元器件、铜工艺品加工这三个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作为增加就业岗位的突破口。从2001年开始,每年由市财政安排200万元引导资金,用于扶持劳动密集型企业发展。全市该类企业现已发展到92家,新增就业岗位10000个,其中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近4000人。该市还充分发挥组织起来就业的作用,共建立再就业园区(街)9个,组建各类就业组织119家,安置下岗失业人员1038人。

另一方面,铜陵市积极完善劳动保障服务体系。全市建立12个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56个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建成新的市劳动力市场,累计免费职业介绍下岗失业人员21400人次;全方位提供就业免费培训,累计培训下岗失业人员25000余人次;连续三年在全市开展“就业帮扶百日攻坚”专项活动,目前已有1410人通过就业帮扶落实了岗位。

经过不懈努力,铜陵市就业再就业之路越走越宽:三年来累计新增就业再就业36086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1862人,新增农村劳务输出1317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

安装一道闸:积极构建社会救助体系

让需要帮助的人都能得到帮助,让需要关爱的人都能得到关爱。这是关注民生、建设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追求。几年来铜陵市积极探索建立城乡新型社会救助体系,为缓解困难群众的生活压力安装了一道减压的闸阀。

“使全市所有城乡低保家庭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子女只需带只空书包,就可以进校门上学。”这一梦想已在铜陵市变成现实。为切实解决群众上学难、上学贵的难题,该市先后制定出台多项规定,实施农村教育救助,此举比国家政策要求提前了半年。

困难群众无钱盖房、买不起房的现象,在各个城市都比较普遍。“安居才能乐业。”2004年铜陵市出台《城镇廉租住房管理试行办法》,对城市低保户采取实物配租、租金补贴、租金核减等方式,缓解其住房困难。同时,加大经济适用房和拆迁安置房的建设力度,新建经济适用房96万平方米,使一万多户城市中低收入群众住上新房。

与此同时,该市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开通“148”24小时法律服务热线,对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城乡贫困家庭无偿提供法律服务;坚决清理和取消各种针对农民工的歧视性规定和不合理限制,尊重和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十五”期间,累计清偿拖欠农民工工资1800万元,清偿率100%。他们还全面落实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工作,实施“危房改造”和“扶残助居”工程,解决了194户残疾人的住房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