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建文是什么意思
你的问题模棱两可
一个是皇帝的年号
一个可以是只写小说,因为现在人都喜欢把话简略的说
其他我就不知道了
❷ 建文帝结局如何
文/小冷
朱元璋做了皇帝以后,就开始着重培养朱标,希望朱标可以把明朝治理的更加强盛,可惜,朱标早逝,朱元璋悲痛不已。接着,就立了朱标的长子---朱允炆为皇位继承人。
朱棣剧照
这一段在《明末记事本末》中,被描绘的有声有色,其实,这一段是假的,是经不起推敲的。
明朝时期的臣子以及农民,都觉得朱棣是篡位,建文帝才是正统,都希望建文帝没死,并且希望建文帝重新做皇帝。
如果建文帝真的没死,并回到皇宫,朱棣会依然让建文帝这样一个祸害留在宫中吗?想必朱棣只会以一句此人是冒充的,就把建文帝给杀掉了,更不会把他迎入皇宫。
❸ 建文二年是公元那一年
建文二年,公元1400年
建文帝一般指朱允炆
朱允炆(1377年12月5日—?),明朝第二位皇帝,汉族,1398年6月30日-1402年7月13日在位,年号建文,故后世称建文帝,又作朱允文、朱允汶。
明洪武十年(1377年)12月5日,朱允炆出生于应天府(今南京),为懿文太子朱标次子,明太祖朱元璋之孙,明洪武三十一年(1399年)继皇帝位,朱允炆在位期间增强文官在国政中的作用,宽刑省狱,严惩宦官,同时改变其祖父朱元璋的一些弊政 ,史称“建文新政”。
朱允炆于靖难之役后下落不明,时驸马都尉梅殷在军中,从黄彦清之议,为发丧,追谥孝愍皇帝,庙号神宗,壬午以后谥不行。至南明弘光元年七月,以与显皇帝庙号复,改庙号惠宗,谥号为嗣天章道诚懿渊功观文扬武克仁笃孝让皇帝,清乾隆元年上谥号为恭闵惠皇帝,后世有人以其年号而称建文帝。
❹ 建文什么意思
建文为明朝第二个皇帝建文帝朱允炆的年号,相对于公元1399年至1402年,前后共四年。明成祖朱棣在靖难之役成功后不承认建文年号,改建文四年为洪武三十五年。明神宗在万历二十三年(1595)下诏恢复建文年号。
庙号:原无庙号。南明弘光元年(1645)七月上庙号惠宗
谥号:南明弘光元年七月上谥号为嗣天章道诚懿渊功观文扬武克仁笃孝让皇帝,清朝乾隆元年上谥号为恭闵惠皇帝,他是懿文太子朱标第二子。洪武二十五年(1392)皇太子朱标病死,朱允炆被册封为皇太孙。洪武三十一年(1398)五月即位,由驸马梅殷、太常寺卿黄子澄、齐泰等人辅佐。采取削藩政策,先后废黜周王、湘王、齐王、代王、岷王等数位亲王,导致势力最强大的燕王朱棣于建文元年(1399)七月起兵“靖难”。建文四年(1402)六月十三日,朱棣从金川门攻入京师应天府,朱允炆在宫中举火,皇后及太子文奎自焚,次子文圭遭朱棣软禁至英宗时期。朱允炆本人则不知去向。有野史记载,建文帝离宫后出家为僧,云游四方。有诗云:“阅罢楞言磐懒敲,笑看黄屋寄团瓢。南来嶂岭千层迥,北望天门万里遥。款段久忘飞凤辇,袈裟新换衮龙袍,百官此日知何处。唯有群鸟早晚朝。”此诗作者言谈间似乎就是那建文帝。但最终其下落不明。 另有一说建文帝逃至东南亚附近,野史传闻郑和下西洋其中任务之一便是寻找建文帝。
❺ 深圳建文中学怎么样
今年1月19日,建文作为唯一入选“深圳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示范校名单”的民办学校,看这名单感觉好厉害的样子,就是不知道校园环境跟氛围咋样,所以也是一直都很想进入看看,了解了解校园环境跟学校生活氛围什么的。刚好上周日的时候有个文化艺术节,预约就可以进学校了。从大门进去就是游园会现场,游园会现场好热闹,有各种各样的特色美食,跟着我家小孩一路答题吃美食老实说味道还不错。遗憾的是太阳太大了,没有好好逛完校园,虽然没有逛完,但总体感觉还不错。还偷偷问了几个在校学生对学校老师教学、食堂伙食、宿舍住宿等的看法,听介绍感觉是不错的
❻ 为什么建文学院倒了
尽管企业办不好要破产早已是天经地义、毫无争议;尽管朱清时校长再次发出了“大学没有办好就得倒闭”的警告,但从昨晚齐鲁电视台“每日新闻”中看到烟台建文学院将要倒闭破产,近千名学生面临除名的消息后,还是让笔者无比震惊。
笔者从电视画面中看到,时下烟台建文学院的校园里空荡荡的,偶尔在学校里看到几个学生,也是满脸疲倦地收拾着行李,似乎准备回家。原来因经营不善,建文学院现在背负着近7000万元的外债无力偿还,面临破产。
学院要破产,在校的学生可怎么办?学校通知学生可以去附近的另一所学校上学,据说那里有同样的专业和更好的教学环境,不过需要学生们从新再读。也就是说学生们的学籍清零了,这对一部分面临毕业的学生来说,不仅浪费了青春,而且苦读了两年多的事实也被一笔勾销。
对于无奈的学生们来说,即便这样,也算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只有自认倒霉的份了。可就在学生们拿不定主意的时候,消息又变了。校方口头承诺可以转学的学校并没有要接纳这批学生的意思,校方正在联系其他学校,转学被无限期推迟了。学校可以等,学生们却耗不起,学生反映现在大专证要不出来,毕业证也没有拿到,学费当然更是要不出来。
难怪有学生气愤地在网上发帖说,同学们,建文快倒了,他们已经到了穷途末路的地步了。快醒醒吧,我们要抓紧时间找学校退学费,不然等老李家收拾好铺盖跑了,我们到时只有去喝西北风了,卑鄙的建文,坑了学生、苦了老师!!!我们要上课,我们要上课!!!!
据介绍,在整个山东来说,建文学院倒闭还是第一家,然而贷款建校、筹钱办学,从而走上资金短缺,面临破产的民办院校并不少见。“债务问题如今已成为制约高校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2月16日,济南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葛金田说。目前山东省属高校的贷款已高达160亿元。如何处置这所学校的后遗症,成为一个新难题。
事实上,高校举债,也不是山东独有,而是在全国遍地开花。“你们学校借钱了吗?”成为近年来大学领导们间最为流行的“问候语”,其中虽然不乏“戏言”的成分,却也十有八九地概括了当今大学的财务状况:举债“兴教”已成为大学的一种“时尚”。
自从1999年年初各高校获准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后,大学在银行的“大力支持”下,一座座大学城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一边是大学扩张带来的大学教育的欣欣向荣,一边却是自身的负债累累。
当然,除了银行贷款,学费是大学增加收入的一大“法宝”。近几年来,中国高校学费以年均20%的速度增长,学费占教育成本的比例也越来越高。除了各种名目繁多的正式收费之外,乱收费也是大学收入的一个重要财源。如今,大学的收费已经实现了“创造性”突破,各类费用可谓五花八门:有未经批准的进修费、MBA学费,有辅修费、旁听费,超标准、超范围收取的学费、住宿费;有强制收取服务性、代办性收费;还有重修费、专升本学费……
大学不是钱财大进大出的公司、工厂,怎么就欠下巨额债务呢?这绝对是中国特色!主因显然是大兴土木,扩大校区,奢侈攀比,求大求洋。而另一原因是它不需要广大教授点头,更与为其还债的学生们“无关”。且工程后面总是有无数人头,无穷的动力推动此举,有着没了制衡的大订单、大利益、大勾当在做祟。何况还有当地政府作为榜样。有如此的政府,有如此不透明的财政,有如此中国各部门的通病,生存在如此大环境下的大学岂能独免?
只是,无论新校区的开辟、配套设施的完善、大学的基建支出,还是大学员工不断增长的收入要求,就像一个无底洞,一旦陷进去,就难以爬出来。且大学支出的刚性增长还会长时间持续。而大学的收入似乎已接近天花板,很难再有突破。如此一来二往,直至如建文学院这样走到尽头也就势在必然了!同时,教育产业化所激起的天怒人怨,让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成为中国最恶名昭著的行业之一。其监管的日益收紧,收费的规范化也是势在必然。
❼ 建文帝有后代吗
有后代。
称建文帝当时并没有死于火场,而是逃出南京之后,假扮僧侣,改姓名为让銮。
并且世代繁衍,而让庆光自己就是建文帝的十五代孙。
让銮在游历大川山水之时,题词作画,意图向世人证明自己是建文帝,死后便葬于武昌洪山。而这些事迹在《让氏家谱》中有所记载。
❽ 建文帝是谁
朱元璋的孙子,太子朱标之子朱允文,朱元璋把皇位传给了孙子朱允文,史称建文帝,后被叔叔明成祖朱棣武力夺取了帝位。
❾ 建文帝的下落
建文帝朱允炆是明朝的第二代皇帝,其父朱标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长子,早年立为太子,不幸中年早逝。朱元璋按封建礼法传统,立朱允炆为皇太孙,朱元璋死时,他已21岁了。继位后改“洪武”为“建文”,史称“建文帝”。但在位仅仅四年,即被他的四叔燕王朱棣用武力推翻,而下台后的建文帝下落,却又成了千古疑案,众说纷坛。主要有:
自焚说。据永乐年间《实录》和《明史稿》的记载,建文帝继位后,即用兵部尚书齐泰和大常卿黄子澄谋,定策削藩。领兵在外、身为燕王的朱棣立即打着清君侧的旗号,起兵南下,发起“靖难之役”。不到四年,燕王即挥师渡过长江,兵临南京城下,建文帝求和不允,只好死守,但是他的主帅李景隆却打开金川门迎燕王大军入城,满朝文武纷纷投降。建文帝眼看大势已去,不得已下令焚宫,顿时火光熊熊,建文帝携皇后马氏,跳入火中自焚,妃嫔侍从等,大都亦随其蹈火而死。燕王朱棣入宫后,清宫三日,搜查建文帝下落。宫内侍人都说建文帝已自焚,并从火堆里扒出一具烧焦的尸体证明之。燕王见到尸体,分不清男女,惨不忍睹。其继位称帝后,只得以天子“礼葬建文皇帝”。《明史·成祖本纪》及《明史·方孝儒传》均持此说。
削发为僧说。清代名人吕安世和近人蔡东藩等则认为燕军破城后,建文帝无可奈何,遂想一死了之。此时少监王钺告诉他:你祖父临死时,给你留下一个铁箱子,让我在你大难临头时交给你。我一直把它秘密收藏在奉先殿内。群臣急忙把箱子抬来,打开一看,里边有三张度牒,就是做僧人的身份证,上面写好了建文帝等三个人的名字。还放着三件僧衣、一把剃头刀、白金十锭、遗书一封,书中写明:“建文帝从鬼门出,其它人从水关御沟走,傍晚在神乐观西房会集。”据此,建文帝三人剃了头,换上了憎衣,只带了九个人来到鬼门。鬼门在太平门内,是内城一扇小矮门。仅容一人出入,外通水道,建文帝弯着身子出了鬼门,其他八人随之出了鬼门后,就看见水道上停放着一只小船,船上站着一位僧人,僧人招呼他们上船,并向建文帝叩首称万岁,建文帝问他怎么知道我有难,僧人答道:“我叫王升,是神乐观住持,昨夜梦见你祖父朱元璋,他本是出家之人,叫我在此等候,接你入观为僧。”至此,建文帝似削发为僧,继承了祖业。
此外,在《明史·姚广孝传》和《胡濙传》里记载:明成祖朱棣当了皇帝后,对建文帝自焚而死,也产生过怀疑,也有人告诉他那具烧焦的尸体是马皇后的,建文帝削发为僧外逃了。他就把建文帝的主录僧溥洽抓了起来关进监狱长达十余年,逼他供出建文帝下落。并派郑和下西洋“欲寻踪迹”,派户科都给事中胡濙遍行郡、乡、邑长达16年,搜寻建文帝下落,一直到朱棣死前一年的一个晚上,他已睡下了,但听说胡濙回来了,急忙穿上衣服,在卧室单独召见。胡濙访得建文帝离开紫禁宫后,削发为僧,既没有去神乐观,也没有去西南、东南周游避难,而是被僧司溥洽所救,一直藏在江苏吴县普洛寺内,此后一心为僧,无复国之意。近年徐作生也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和实地考察后,指出:永乐二十一年(1423),建文帝死于江苏吴县穹窿山,终年46岁,葬于皇驾庵后的小山坡上。
也有人指出,建文帝自焚身亡是历史真实,因为当时燕军兵临城下,把紫禁宫团团围住,建文帝想逃也来不及了,更何况经考查也无鬼门、御沟逃路。建文帝也深知他的四叔是个贪权无厌、残暴无情的武夫,落在他手里决无好下场,不如以死了之为上策。燕王朱棣也绝不会让建文帝活下去,否则,他就不能当皇帝。朱棣为了不留下“杀侄夺位”之臭名,故意苦心寻找建文帝下落,留下了历史疑案,这可能是朱棣的用心之机。
综上,朱棣在即位后,下令搜寻建文帝,这是历史事实。但他的真实用心及建文帝的真正下落,至今仍是一个未揭开的历史之谜。各类词书字典,也只好注明;“建文帝不知所终”。
❿ 明朝的第二位皇帝建文去哪了
建文帝一般指朱允炆
朱允炆(1377年12月5日—?),明朝第二位皇帝,汉族,1398年6月30日-1402年7月13日在位,年号建文,故后世称建文帝,又作朱允文、朱允汶。
明洪武十年(1377年)12月5日,朱允炆出生于应天府(今南京),为懿文太子朱标次子,明太祖朱元璋之孙,明洪武三十一年(1399年)继皇帝位,朱允炆在位期间增强文官在国政中的作用,宽刑省狱,严惩宦官,同时改变其祖父朱元璋的一些弊政 ,史称“建文新政”。
朱允炆于靖难之役后下落不明,时驸马都尉梅殷在军中,从黄彦清之议,为发丧,追谥孝愍皇帝,庙号神宗,壬午以后谥不行。至南明弘光元年七月,以与显皇帝庙号复,改庙号惠宗,谥号为嗣天章道诚懿渊功观文扬武克仁笃孝让皇帝,清乾隆元年上谥号为恭闵惠皇帝,后世有人以其年号而称建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