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历史上有晋国赵无恤这个人吗
有,我记得一本不错的穿越小说,这个人是主角。
开头的时候,就写这个人,一生似乎有遗憾,而主角穿越过去后,让赵国更加强大,也没有那些遗憾了。
有这个人:
赵襄子,嬴姓,赵氏,名【无恤】。
他是春秋末叶的晋国大夫,赵氏家族首领,战国时期的赵国的创始人。
谥号是“襄子”,故史称“赵襄子”。
赵襄子中的“子”与其父赵简子以及当时其他韩康子、魏桓子中的“子”一样,不是名字而是对大夫的敬称。
小说中,好像最后主角实现了大一统,但似乎结局不太好,好像一个女主死了,大概是这样吧,挺好看的小说。
2. 春秋战国之列国赵无恤的演员是谁
春秋战国之列国赵无恤的演员的名字好像是叫做,赵伟涛
3. 春秋战国时赵无恤的妻子
根据 《史记·赵世家》的记载,赵无恤(赵襄子)娶的是 崆峒氏 ,是西戎女 。
赵无恤本人的老妈也是 戎翟女子
4. 赵简子之子 翻译
一、译文:赵简子的儿子,年长的叫伯鲁,年幼的叫无恤。将要选出继承人,不知道该立谁好。于是写了训诫在两片竹简上,来给两个儿子,说“要慎重地记住。”三年后问他们,伯鲁已经不能说出上面的话了,问他的竹简哪里去了,已经丢失了。
问无恤,他背诵训诫已经很熟练了,问他的竹简在哪里,从袖子中把竹简上呈给赵简子。因此赵简子认为无恤是贤能的,立他为继承人,这就是赵襄子,他果然使赵国昌盛起来。
二、原文:汉 司马迁《赵简子立储》
赵简子之子,长曰伯鲁,幼曰无恤。将置后,不知所立。乃书训诫之词于二简,以授二子,曰:“谨识之。”三年而问之,伯鲁不能举其词。问其简,已失之矣。问无恤,诵其词甚习固。求其简,出诸袖中而奏之。于是简子以无恤为贤,立以为后,是为赵襄子,而果昌赵。
(4)赵无恤扩展阅读
历史记载
赵简子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改革家。战国时代赵国基业的开创者,郡县制社会改革的积极推动者,先秦法家思想的实践者,对春秋战国的历史发展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与其子赵无恤(即赵襄子)并称“简襄之烈”。
公元前476年,赵简子有疾,昏迷了五天,医师替他把过脉。晋定公三十六年(公元前476年)卒。他舍弃嫡长子赵伯鲁而传位才能出众的庶子赵毋恤,临终前告诉赵毋恤,他日赵氏有难,晋阳足以依靠。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赵简子立储
5. 赵鞅的儿子赵无恤的恤怎么读
恤xù
对别人表同情,怜悯:恤刑(施刑慎重,不严刑以逼供)。体恤。
救济:恤金。抚恤。
忧虑:恤恤(忧虑的样子)。
笔画数:9;
部首:忄;
笔顺编号:442325221
6. 赵无恤选择家族继承人时,为何选择了哥哥的孙子
不能否认赵襄子在继承老父的遗产上,体现出来的雄才大略,包括后来他不立自己五个儿子,而是立赵伯鲁的孙子为继承人的做法都得到了世人的赞同,他的确是个人才,很有才干。但是就竹简事件和宝符事件来讲,他却是很狡诈。竹简可不是丝帛,是很重的东西,要说一时半会,三天两天放在身上也不是不可以,但那么重,放在袖子里三年,而且一说到就马上可以拿得出,这就怪了。当然这也就允许我们合理想象,如果他在老父身边安排人手,那么知道老父下一步做什么行动也就不奇怪了。于是,所谓的宝符,有内幕,一切都可以解释得通了。
7. 赵无恤哪年出生
赵襄子(?―公元前444年),嬴姓,赵氏,名无恤(亦作“毋恤”),春秋末叶晋国大夫,赵氏家族首领,战国时期的赵国的实际创始人。谥号为“襄子”,故史称“赵襄子”。
赵襄子中的“子”与其父赵简子以及当时其他韩康子、魏桓子中的“子”一样,不是名字而是对大夫的敬称。
本 名
赵毋恤
别 称
赵无恤、赵襄子
所处时代
春秋时期
出生时间
约公元前505年
去世时间
公元前425年
主要成就
联合魏、韩攻灭智伯
8. 豫让为什么要刺杀赵无恤
豫让最初是给范氏,然后又给中行氏做家臣,都是默默无闻。直到他做了智伯的家臣以后,才受到重用,而且主臣之间关系很密切,智伯对他很尊重。正在他境遇好转的时候,智伯向赵襄子进攻时,赵襄子和韩、魏合谋将智伯灭掉了,消灭智伯以后,三家分割了他的国土(就是智伯在晋国里的领地)。赵襄子最恨智伯,就把他的头盖骨漆成饮具。赵襄子就是赵无恤,公元前475年,执晋国国政二十年的赵简子按照自然规律死掉了,其子赵无恤嗣立。
豫让逃到山里,思念智伯的好处,怨恨赵襄子把智伯的头颅做成漆器,盛了酒浆,发誓要为智伯报仇,行刺赵襄子。
于是,他更名改姓,伪装成受过刑的人,进入赵襄子宫中修整厕所。他怀揣匕首,伺机行刺赵襄子。赵襄子到厕所去,心一悸动,拘问修整厕所的人,才知道是豫让,衣服里面还藏着利刀,被赵襄子逮捕。被审问时,他直言不讳地说:“欲为智伯报仇!”侍卫要杀掉他。襄子说:“他是义士,我谨慎小心地回避就是了。况且智伯死后没有继承人,而他的家臣想替他报仇,这是天下的贤士啊。”最后还是把他放走了。
过了不久,豫让为便于行事,顺利实现报仇的意图,不惜把漆涂在身上,使皮肤烂得像癞疮,吞下炭火使自己的声音变成嘶哑,他乔装打扮使自己的相貌不可辨认,沿街讨饭。就连他的妻子也不认识他了。路上遇见他的朋友,辨认出来,说:“你不是豫让吗?”回答说:“是我。”朋友流着眼泪说:“凭着您的才能,委身侍奉赵襄子,襄子一定会亲近宠爱您。亲近宠爱您,您再干您所想干的事,难道不是很容易吗!”豫让说:“托身侍奉人家以后,又要杀掉他,这是怀着异心侍奉他的君主啊。我知道选择这样的做法是非常困难的,可是我之所以选择这样的做法,就是要使天下后世的那些怀着异心侍奉国君的臣子感到惭愧。”他认为那样做有悖君臣大义。
豫让摸准了赵襄子要出来的时间和路线。在赵襄子要外出的一天,提前埋伏于一座桥(即豫让桥,在晋祠北一里处.因邻赤桥村,村以桥得名,豫让桥又被称为赤桥)下。赵襄子过桥的时候,马突然受惊,猜到是有人行刺,很可能又是豫让。手下人去打探,果然不差。赵襄子责问豫让:“您不是曾经侍奉过范氏、中行氏吗?智伯把他们都消灭了,而您不替他们报仇,反而托身为智伯的家臣。智伯已经死了,您为什么单单如此急切地为他报仇呢?”豫让说:“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意思是:我侍奉范氏、中行氏,他们都把我当作一般人看待,所以我像一般人那样报答他们。至于智伯,他把我当作国士看待,所以我就像国士那样报答他。)”赵襄子很受感动,但又觉得不能再把豫让放掉,就下令让兵士把他围住。豫让知道生还无望,无法完成刺杀赵襄子的誓愿了,就请求赵襄子把衣服脱下一件,让他象征性地刺杀。赵襄子满足了他这个要求,派人拿着自己的衣裳给豫让,豫让拔出宝剑多次跳起来击刺它,仰天大呼曰:“吾可以下报智伯矣!”遂伏剑自杀。
豫让的事迹传开,赵国的志士仁人无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为他而悲泣。
9. 主角是赵无恤的小说
《竹书谣》作者文简子 单说作者历史知识的功底 我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