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入门技巧 » 风险意识

风险意识

发布时间: 2021-07-27 01:29:42

Ⅰ 如何树立安全风险意识

树立风险意识的常用做法:
一、常吹耳边风
充分利用交班会、月度会议、班前会议等有利时机,对全体干部职工进行安全风险教育,让他们把安全风险牢记心间。
二、常敲警戒钟
针对干部职工在日常安全管理和生产作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举一反三,分析透彻,并要严肃追责,让全体干部职工亏不能白吃,至少要深刻吸收教训,一此来时刻提醒干部职工杜绝相同的问题再次发生。
三、常抓标准行
严格检查标准化作业的落实情况,尤其抓好关键时间段、关键作业环节、关键作业地点的安全监督控制检查,时刻提醒职工保证安全生产,时刻树立安全风险责任意识。

Ⅱ 如何提高风险的防范意识

风险的防范意识来源于你的知识面、平常心和敏感性。人的见识多了,见多识广,自然就有较高的风险意识,相比较这方面小孩子就小得多,这便是例证;平常心也很重要,一个人有了某种强烈的欲望后,常常会因为要满足这种欲望而丧失应有的防范能力,这就是间谍美女计、诈骗分子最经常使用的技俩(第一个回答给了一个相当直关的陷阱示例,你注意到了吗?);敏感性则是因人而异,有些人好象就是有第六感观一样,能敏感地避开一些风险(如感觉不对就不做飞机了,结果飞机出事了)。我们所能做的是增加知识面和保持平常心,第三点是不太可能学的,总不能走路时不时抬头看天,注意天上是否有掉陨石吧。

Ⅲ 如何增强风险管理意识

风险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不将风险当一回事。以未雨绸缪的态度看待企业,才能避免“屋漏偏逢连夜雨”的危机。风险管理内容包括预警、决策、风险应对几大项。

(1)预警

企业风险管理的预警机制是风险防范的第一步,是企业具有生命力的最突出表现之一。风险预警机制的第一要素是对风险信息的敏感度。只有对本企业的未来有影响的信息才是风险信息。其来源主要有行业动态,国内经济调控的措施,国家经济政策的变化,企业销售数据、财务数据的非线性变化或异常波动,企业人力资源的异常变动,企业质量控制的异常情况等。企业的各个职能部门都有责任和义务报告可能面临的风险。

(2)决策

企业各个不同层次的决策机构应该对不同来源的风险预警信息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做出科学的决策,及时采取最有效的措施把企业放到可进可退的战略位置,将可能的损失降到最低。更积极的决策是化风险为机遇,把每一次风险都变成企业发展的一次转折。

(3)风险应对

实际上就是化解风险的一系列措施和方法。对于可以预见的风险,比如自然灾害类的台风、地震等和事故类的火灾、中毒等,都应该有预防制度和化解预案。对于随时可能出现的种种风险,最重要的应对应该是预警准确,决策及时,措施得当,预后处理完善。

Ⅳ 风险意识的风险意识的内容

人们对风险的观念把握就是风险意识。风险意识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人们对风险现象所持有的理解与态度;
二是人们对风险现象的理论认识与把握。
这两个方面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就区别而言,前者是对风险低层次的非系统的把握,主要属于社会心理的方面,在人类社会形成伊始它就出现了;后者则是对风险的系统化理论化的反映和把握,它是社会生活的风险发展到一定阶段上才出现的理论观念。为了便于研究和叙述,我们把前者称为风险意识,后者称为风险理论。就联系而言,在风险理论出现后,二者相互影响,风险意识的发展促进了风险理论的发展,风险理论的进展反过来促进了风险意识的变革。

Ⅳ 危机意识、风险意识还有什么意识

《知觉生长模型》对意识的定义:在清醒状态下,人当前所能知觉到体内外一切信息的状态,就是意识状态,简称意识。因此,具备细分,意识有很多,如对事物的意识,对己身体状态的意识,对自己健康状况的意识,对自己理想的意识,对正在进行的思维的意识,对自己责任的意识,对工作环境危险、安全、舒适、艰难等的意识……可见,单纯从定义出发,可以分出许多具体意识。如果归纳起来,则只有两大类:第一类是对客观事物的意识,如看见一只苹果,意识到只有一只苹果;看见一筐香蕉,意识到有很多香蕉,装在一个筐里等等。第二类是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作为主体的自我关于自己以及自己与他人、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的认识。你所说的危机意识,风险意识及上面细述的多种具体意识,都属于自我意识范畴。其实,对客观事物的意识与自我意识是密不可分的,看见一只苹果,自我不存在能行吗?只是心理学需要进行分辨,以利于进行研究,也就这样分解吧。

Ⅵ 如何测试一个人的风险意识

上一篇文章谈了企业内部控制首先要树立风险意识的必要性,那么有什么方法可以更好的树立风险意识呢?当然每个企业风格(文化)不一样,风险文化在企业文化中表现的或多或少,此处仅以笔者的几点经验谈一下如何树立风险意识。树立风险意识最好的方法就是塑造一种风险文化,什么是正常的风险文化呢?这种文化并不是人人自危,不是事事持怀疑态度,不是事事裹足不前,不是事事都有风险天天绷紧神经,那样的话谁也用不了多长时间,人人都会崩溃。这种风险文化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范畴在人们意识形态上的延伸和表现,是一种自觉意识的行为,是管理者做决策时、企业流程变优化时、企业变革时、员工日常工作中、与客户谈判等情况下,所表现出来的风险防范和应对意识,是一种理性的应对。比如公司管理者在做出重大对外投资决策时,脑子中所想到的这项对外投资的风险和应对措施,所想到的这项决策必须经过的审议步骤而不是独断专行,这是风险文化表现之一。当然他想到的这些东西,有人是本身就具有的,也有人是受公司文化熏陶形成的。再比如,公司一名办事处会计在审批业务人员的费用报销时,所表现出来的必须按公司规定审批,验证费用合规性、真实性和合理性,从一定程度上说也是一种风险意识的表现,也许你会说这是他应该做的,必须遵守公司规定,而且也是职业素质和道德要求的,如果我们再想一想,为什么很多企业有制度执行不下去?为什么有的企业有制度但员工不遵守?所以说,整体环境是一种无形的的力量在阻止你违规,你头脑中就会有违规的风险意识。风险文化的形成有哪些方法呢?其实这跟企业文化的塑造是相通的,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方式。在国内,企业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是老板文化,企业文化跟老板风格是很像的,而老板也乐意这样做,让企业印上自己的性格。从我自己理解,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一是用外因促进内因,包括把人派出来和把人请进来,多听听和看看市场、客户和竞争对手的声音。把人派出来,可以是把人派到竞争对手处参观,派到自己市场份额低的市场上感受,派到国外市场感受等。把人请进来,可以是把竞争对手请进来,把自己领域内厉害的人物请进来,把经历过失败的人请进来。这样做也是为了给大家传递一种压力和风险意识。二是树立紧迫感。紧迫感是风险意识的一种表现,是一种你不进别人进你退的紧迫感,也是一种危机感。这种紧迫是从外向内、从高层向员工层层传递的一种压力。三是居安思危,从平静中发现风险。风平浪静处往往隐藏着巨大的风险。比如企业在快速发展,收入呈现几何级增长,利润不断翻番,看似一切顺利,这就像一列高速行驶的列车,一个小鸟飞来和一个小零件损坏可能使列车停止前进甚至损坏。再比如自己的竞争对手或行业领头者突然向自己伸来橄榄枝,这种时候很多公司往往会有些自大,以为自己变强大了,可以跟其抗衡和平起平坐了,其实这个时候更多的还是要想一想对方的意图,想一想存在的风险,橄榄枝拿过来后如何整合消化。平时工作中不断反思,善于发现。四是回击NONO族,。在风险管理推行过程中,在平时工作中,在风险文化形成过程中,肯定存在支持的人、对风险管理和文化持无所谓态度的人、存在反对的人,对持反对意见的人,我们是要回击(而不是打击)的,如对其进行沟通,出现风险事故后加倍处罚(当然处罚不是目的)。对持无所谓态度的人要不断沟通,通过各种方法施加影响,放到环境中接受熏陶等。风险文化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需要高层的重视,以身作则,舆论宣传与实际行动并用等。风险文化也是人的文化,是通过人来表现、传递和影响的,一个人人的表现形成了企业的文化。

Ⅶ 如何提高安全风险意识

人先有安全的意识,才会有安全的行为;有了安全的行为,才能保证最终安全。对生产和施工企业来讲,员工是否具有强烈的安全意识则显得尤为重要。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历来就是安全管理的首要内容。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呢?

1、以安全为基本需求,提高安全意识

现实中,安全意识因人的知识水平、实际经验、社会地位等方面的不同而不同。

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从低向高分为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5个层次。其中安全是人最基本的需求,是通往高层次需求的基础。因此提升自我安全意识就显得格外重要。

2、学习安全规程和技术,增强安全意识

学习安全规程和技术是提高安全知识水平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学习各种现场规程,不断地了解、熟悉安全生产和安全施工的管理规章、制度、技术要求。各部门以及班组要认真地定期开展规程学习和完善定期考核制度,才能实现安全意识由量到质的飞跃。

只有通过学习,积累、提升安全知识,人的安全积极能动性才会被释放、激发。安全意识的形成不仅能使员工适应安全生产的需要,还能反映安全生产的本质特征和规律,能超前反映安全生产的未来发展趋势。

5、规范习惯性违章,消除安全经验意识

日常生产中,为什么习惯性违章屡禁不止,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人的经验意识左右。这种经验意识,来自于人的生活经验、日常常识和朴素的感性知识。要消除安全管理中经验意识的影响,就必须对习惯性违章严格进行考核。通过严格考核逐渐在公司形成良好的安全氛围。

6、严肃奖励和惩罚,让安全成为习惯

员工真正从内心深处接受安全管理,是需要经历三个阶段的:服从、同化、内化。一项新的安全管理制度,刚开始能被员工遵守,只是因为员工单纯地想获得奖励或害怕被惩罚,所以才会表面服从。随着班组会议的持续推进,员工就会在和其他人交流中,逐渐认同了其他人的安全思想和做法,最后这种安全制度就会内化为自身的安全意识。最后安全成为一种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