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拜师承诺永不收徒,谁知待师父去世后,他写书昭告天下供人学习,他是谁
有了李仲轩的这本书,对于研究武术历史,以及探寻民国时期大师的事迹,有着十分重大的帮助。
⑵ 为什么武术师父不让李仲轩带徒弟
李仲轩先生是形意拳大师尚云祥晚年所收弟子,拜师时 19岁。由于与尚云祥年龄相差过大,尚云祥便嘱咐他不要再收徒弟,以免乱了尚门形意的传承辈份。李仲轩于尚师去世后一直默默潜修,今年已86 高龄。晚岁心境更为缅怀尚师,便想将自己学艺的身证,写成文字,丰富一下老师武学的流传。
⑶ 如何评价李仲轩的《逝去的武林》
这个书不是练法,不是打法,不是演法。
是个见证。
李老爷子心思深,给后来的留了个念想。身上有东西了,书里面的描述都有验证,相当于是个能力测试,能让人知道自己的深浅。
骂李老和徐皓峰欺世盗名的,多是看书觉着有道理,就是得不到好处——这书就不是为了给你多少好处的,没练法,有标准。练法太细腻,根本没法用语言概括所有情况,标准是简洁的,你四级425分,就算是过了这道坎,但是不好直接教你怎么过四级。你看 @恶魔的奶爸多少帖子洋洋洒洒,把道理说尽了,该不会的还是不会,愣生生把个淳朴青年逼成了腹黑大V。
孙禄堂的《拳意述真》和《逝去的武林》一样,标准定好,练法寥寥几句。但是孙先生的书,隐语过多,没有行家指点,谁也不敢说自己能验证自己到了书上的哪一步。明暗化,有人说练到了化劲,动起手来吃不住小伙子随手一拳,这算什么?自己过干瘾罢了。
《逝去的武林》里面对功夫上身以后的描述平淡、真实,到哪一步就是哪一步,省去了许多猜测——能当半个师父,在你没有方向的时候告诉你,没事儿,就这么练,路子没错。
更难能可贵的,李老爷子明白说了自己到练哪一步,前辈们的功夫到了哪一步,没有虚夸自身能力,也点明了对前辈功夫境界只是一种猜测。连自己不太清晰的功法也一并发出来,任凭毁誉,让更有才智和缘分的后来者自己努力。这种心境,纵然不算超凡入圣,也是念头通达,冰心可鉴了。
————————————————————————
⑷ 李仲轩是怎么死的
李仲轩(1915—2004),名軏,字仲轩,天津宁河县人,形意拳大师唐维禄、尚云祥、薛颠的弟子,武林名号“二先生”。其父系和母系均为京津地区的官宦大家族,因遵守“武林人士不能有官场身份”的门规,放弃做官机会。他34岁自武林退隐,遵守与尚云祥的誓言,一生未收徒弟。晚年于《武魂》杂志上发表系列文章,提供了珍贵的史料和拳理,被誉为“中华武学最后一个高峰期的最后一位见证者”,在海内外武术界引起了巨大反响。 清朝灭亡后,民间习武的禁忌被打破,为解救民族危机,孙中山、冯玉祥等政界领袖提倡武风,甚至直接在武术馆任职,中华武学呈现出一个高峰期,其中形意拳一门风光无限,代表着武术实战的最高水平。 在李仲轩的记述中,薛颠等武林前辈的功夫之高让现代人看来简直匪夷所思,有兴趣的人可以去看这本书,从中可以窥测传统中华武术的神奇与厉害。 虽然武术从一般层面是一种技击术,但想炼到高深境界对习练者是有很高要求的,和练武者的做人、品行是相辅相成的。一个练武者真的达到了高深境界,绝不会轻易出手伤人或是为求名利来表演的。所以“武”拆开是“止”“戈”可能并不是一种巧合。 真正的武术高手对垒,哪像现在的搏击死缠烂打街头斗殴一样难看和下作,你根本看不到高手出手出脚或是你根本碰不到他衣衫,战斗已经结束。 传统的中国武术已经失传,原因在于1949年后,开始系统地铲除中国传统文化,武术也是其中之一,一大批武术家被扣上反动会道门的帽子而被镇压枪毙。李仲轩的师父一代武术大师薛颠就在1953年被go-vern-ment枪毙。
⑸ 李仲轩的人物简介
李仲轩,名軏,字仲轩,天津宁河县人,形意拳大师唐维禄、尚云祥、薛颠的弟子,武林名号“二先生”。 李仲轩先生生于书香门第,被唐维禄悉心培养,被尚云祥、薛颠破例收于门下,因遵守“武林人士不能有官场身份”的门规,放弃做官机会。他34岁自武林退隐,遵守与尚云祥的誓言,一生未收徒弟。晚年于《武魂》杂志上发表系列文章,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和丰富拳术理论,被誉为“中华武学最后一个高峰期的最后一位见证者”,在海内外武术界引起了巨大反响。
⑹ 李仲轩怎么死的
李仲轩先生是在外出散步时猝然辞世的,很悲痛。。
⑺ 唐诗宋词清对联,因为清末要有场大变,李仲轩
例句中的这句话不正确,因为:
1.唐诗宋词清对联,因为期清末要有场大变。这两者没有“因为”所表达的必然的关系。唐末也有大变,宋末也有大变,不然唐朝不会灭亡,宋朝不会灭亡。
2.唐诗宋词清对联,说不通。
对联最发达的是明代,因为朱元璋亲自提倡写对联,从“宫方”机关要求家家贴春联。
3.唐诗宋词清××。一般通行流行的说法是,唐诗宋词清小说。清代的小说成就最高,最著名的是曹雪芹的红楼梦和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⑻ 为什么李仲轩与尚云祥的誓言,一生未收徒弟
《逝去的武林》一书,由武林前辈李仲轩口述,徐皓峰整理。最初由《武魂》杂志连载发表而后成书。该书客观真实的再现了许多民国时期的武林风俗、武人做派,形意及象形拳术的传承、拳法、拳理、经验以及做人的道理等。是一本传统拳术历史考证、武学感悟的佳作。但是,读后对李老前辈“学成后不收徒”的誓言感到有点疑惑。
⑼ 李仲轩的习武经历
李仲轩先生年轻时,拜入唐维禄、尚云祥、薛颠三位形意拳大师门下,后退隐几十年,未曾受过武术表演化和商品化潮流的侵扰,他所见证的三位大师的生活、功夫造诣,令人窥见了原汁原味的中华武学。 李仲轩先生生于书香门第,被唐维禄悉心培养,被尚云祥、薛颠破例收于门下,三位大师看重的是他的文化素质。果然,一个甲子过去,人间经过又一个轮回,当三位大师的徒弟一辈人尽数凋零的时候,李仲轩凭借他的文化素质,给世人留下了三位大师的言行和武学。
收李仲轩为徒,是三位大师早有的深意。老一代拳师多因文化水平所限,即便武功修为很高,却深陷无法表达之苦,李仲轩能留下文章,是中华武术的一次险胜。
⑽ 请教诸位前辈师傅,形意拳可不可以自学我看了李仲轩老爷爷的书,很想自己练武。
找个老拳师向他学习吧。现在传统武术都面临失传的危机。你找个好师傅,他会很愿意教你的。
无师的话练个架子还是能练的,但是那有什么用呢?你知道里面蕴含的是什么么?你知道“劲”是怎么变化的么?你不知道打法的话,如果需要实战,你能保证练的能用上么?用不上的话还练它干嘛呢?不要觉得武术只是个套路,套路只是一种辅助练习的手段。希望这段话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