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诸法无我的我是什么意思
浅一点和你说,深说我也不懂。
“我”,有主宰、自在、恒长的意思。一般众生都认为自己的身心当中有一个能支配人事的主体,这就是佛法中常说的我执,即认为有个“我”的执着。这种执着是众生迷惑时产生的错觉,为什么说是错觉?因为这个“我”根本就不能主宰、自在,不能永恒支配人事。比如自己的身体,谁不想年年十八?然却日日衰老,自己的身体都支配不了,身外之物就更不用提了。你认为能支配身外的人事,比如你是领导,能支配下属等,这其实是因缘际会暂时产生的一种现象,缘散后就没这支配能力了。也就是说,你去找这个永恒的主宰,无论如何,你找不到,觅我了不可得。有一些高级的外道,他能看到众生在三界中不断轮回,身体换来换去,而“灵魂”始终是一个,就认为“灵魂”是我,这也不对,因为这“灵魂”根本就不灵,在三界中苦多乐少。小乘人知道灵魂不是我,但却执着偏真涅槃,权教菩萨执有众生可度,有佛道可成,执有修有证有所得,这都属于我执的范畴。只有见性菩萨方破除这“我执”的错觉,见性从文字上描述可以说是见到真我了,但只能局限于文字描述,因为这些见性菩萨不存在有个“真我”的概念。故云一切法无我。
B. 《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每句的含义是什么
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为佛学三法印。三法印出于《大智度论》。
1、诸行无常
一切都会变灭,因为有无常,所以是苦。所以要彻底的讲,所谓“苦、集”就是指这个东西。
2、诸法无我
分析八苦的原因,主要是人类执着于有我、有法所导致的。其实诸法都是因缘和合而生,没有自性。因为是缘起,所以才说没有个我的存在!
3、涅槃寂静
就是超越言思的超逻辑的境界,它是无分别智(无分别、无是非,混同一切)所行之境,而非世间上一切名言概念所能描绘的。
在《佛学大辞典》中的解释
(一)诸行无常(梵anitya^h! sarva -sam!ska^ra^h! )
又作一切行无常印、一切有为法无常印,略称无常印。一切世间有为诸法概皆无常,众生不能了知,反于无常中执常想,故佛说无常以破众生之常执。
(二)诸法无我(梵nira^tma^nah! sarva -dharma^h! )
又作一切法无我印,略称无我印。一切世间有为无为诸法概皆无我,众生不能了知,而于一切法强立主宰,故佛说无我以破众生之我执。
(三)涅盘寂静(梵s/antam! nirva^n!am )
又作涅盘寂灭印、寂灭涅盘印,略称涅盘印。一切众生不知生死之苦,而起惑造业,流转三界,故佛说涅盘之法,以出离生死之苦,得寂灭涅盘。
(2)诸法无我扩展阅读:
在佛教中地位
三法印同时也是佛教与在其之前的婆罗门教,以及其他宗教所较不同之处。佛教许多方面承袭或相似于婆罗门教,如禅定、苦行等,但三法印即是佛教与婆罗门教的不同处,三法印为佛教自身所创。
此外,三法印也是佛教的核心价值,与其他宗教不同的,佛教允许在谨守三法印的价值与教义上,对其他方面进行方便性变动、改变、变化,即是不违反三法印,可以用各种方式传教、修行。
包括用密法加速修行(如密宗),也因此使佛教富於变化与多样性,相对的有部分宗教对于教义、教规、教条、传法、授法、修法等有著较严格的坚守性,不允许任意或随时地需求而变异。
C. 佛曰:“诸行无常,一切皆苦。诸法无我,寂灭为乐”。 这句话什么意思
佛曰:“诸行无常,一切皆苦。诸法无我,寂灭为乐”这句话的意思是:世界上的万物都是变化无常的,一切都有苦难。万法最高境界是无我。只有死去了才能正真的安乐。
诸行无常:现实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不固定的,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这些事物都会发生变化。
一切皆苦:是说一切的现象都蕴含着苦,生老病死苦。
诸法无我: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都是以我为中心活着。
寂灭为乐:释加牟尼佛告诉我们,我存在于涅槃的境界里,由于没有六道轮回中所带的躯壳,所以不生不灭,无比智慧,无边的法力,随心所欲,其乐融融。
(3)诸法无我扩展阅读:
诸法无我中“法”的具体理解:
所谓“法”就是东西有一定的相貌,保持一个时候,让我们感受到它的存在,称为法。
“诸法无我”告诉我们在世间的一切事物中,找不到一个“我”的存在,所以佛说“无我”。“诸法无我”并不是说这个世间有一个“我”,然后佛要你观想“无我”来破除之;而是说这个世间根本就是没有“我”,我们内心执著,根深蒂固的觉得有一个是“我”,所以佛陀告诉我们“我”是没有的。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诸法无我
D. 诸法无我什么意思
一切事,一切理,综合拢来叫做“法”。
按佛陀的教化,我们之所以跳不出轮回,主要是有两个强有力的执着:一个是我执,一个是法执。
我执就是执着有一个“我”的观念,认为这个身体就是我,或者认为这个能思想的是我。这是一切分别的源头,有了我就有了他,有了我这个内,就有了除了我之外的那个外。
法执就是认为我们所处的这个物理世界是客观存在的,因为一个个活生生的事物就摆在我们眼前,我们既能看得见又能摸得着,所以就认为它们是客观存在的。
所谓“法无我”就是指所谓的一切客观存在,其实都是因缘的假合,它并没有属于自己的特性,而只是一些条件的暂时组合。
说白了这个“法无我”就是一句话,这个世上不存在永恒的东西。
我们的房子只是一些土石和钢材的组合,我们坐的车只是一些钢铁和塑料的组合,等等等等,我们所知的一切东西都是这样组合起来的。
所以它们迟早会坏掉,有生命的东西要经历一个生老病死的过程,无生命的东西要经历一个成住坏空的过程。任何东西都都没有完全属于自己的特性,也不可能永远存在。
所以佛陀才提出了四念处来告诉我们这个世界的真相: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
E. 请详细解释一下佛教中诸法无我的意思
诸法无我里的“我”,是一种恒常不变的东西,比如基督教讲的“上帝”是第一因,“灵魂”;印度教也有这个观念。
这个“我”,不依赖其他而存在,能产生一切现象,支配其他事物,永恒存在。
“诸法”,是一切现象,包括物质、精神的所有现象。
诸法无我,是说所有现象,都是因缘和合而生,没有哪一种现象是恒常存在、自主的。
基督教讲的“上帝”是第一因,罗素说:
上帝的存在 最初起因的论点
也许很简单易懂的就是最初起因的论点(据认为,我们看到的世
界万物都有起因,你一步一步地追本溯源,最后就会发现一个最初起
因,我们就给这个最初起因以上帝的名称)。我们看这个论点在今天
完全无足轻重,因为首先今天所讲的起因,同当年所指的完全不是同
一回事。哲学家和科学界人士已经对于起因进行研究,它并没有当年
那样的活力了。除此以外,大家也一目了然,所谓必有最初起因的论
点也是没有活力的论点.我年轻时头脑中对这些问题进行过认真的思
想交锋,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也赞同最初起因的论点。【直到十人岁那
年,有一天读到约翰·斯图亚特·穆勒自传时,忽然发现这么一句话:
“父亲教导我说,‘谁创造了我?’,是无法解答的难题,因为接着
人们必然要问,‘谁又创造了上帝?’”今天我仍然认为,这句极端
简单的话指出了最初起因这一论点的荒谬。如果说万物都要有起因,
那么,上帝也必有起因,如果存在着没有起因的事物,那也很可能就
是世界,正和可能是上帝一样,因此这一论点就毫无活力可言。这和
印度教的观点是性质完全一样的,他们认为世界置身在一只象背上,
而这象又置身在一只龟背上。如果有人追问“乌龟又在谁的背上
呢?”他们就只能支吾其词:“还是谈谈别的吧!”最初起因的论点
确实并不比这高明。没有任何理由说世界没有起因就不能产生。另一
方面,我们也没有理由说世界不应该本来就是一直存在着的。我们更
没有理由认为世界一定要有个开始。认为万物必定都有个开始的观念
实际上是因为我们缺乏想象而造成的。因此,我大概不必在最初起因
的论点上浪费时间了。】
F. 诸法无我是什么意思
所谓“法”就是东西有一定的相貌,保持一个时候,让我们感受到它的存在,称为法。“诸法无我”告诉我们在世间的一切事物中,找不到一个“我”的存在,所以佛说“无我”。“诸法无我”并不是说这个世间有一个“我”,然后佛要你观想“无我”来破除之;而是说这个世间根本就是没有“我”,我们内心执著,根深蒂固的觉得有一个是“我”,所以佛陀告诉我们“我”是没有的。那到底是否有?让我们来看什么叫做我?“我”就是主宰之意。比如说,我要把手举起,我能够主宰将它举起来,这叫做主宰;我的另一个意义就是它“常”、“一”,既是它一直存在,昨天的我是今天的我,今天的我也就是明天的我,它没有改变,叫做“常”;“一”既是这个我是单独一个,不可以有两个。世间人认为“我”是唯一的,所以它称为“常”、“一”。我就是“主宰”、“常”和“一”,它有不变的意思。一岁时的我是我,十岁的我还是我,甚至于老了还是那个我,所以它不变,这就是世间人对我的解说。此意义的“我”是否存在?佛说没有。你们相信吗?我们听闻佛法,经常说无我、无我,我们可以不必相信,最好去寻找,看它是否是真的“无我”。如果你真的找不到,确定没有,那你就是有真正“无我”的知见,并不是相信而已。
身体是不是我?如果身体是我,那身体的哪一部分是我呢?你们找得到吗?在手、在脚、还是在头?都不是。没手的人,讲有我;没脚的人,也说有我,所以我到底在身体的哪一部分呢?你在身体里寻寻觅觅,觅觅寻寻,最终你会发现,并且非常肯定“我”不再身体里。既然不在身体里,或许“我”在外面吧?那是更不可能的。为什么呢?因为身体外面的东西你没办法主宰。比如这个杯子在你身体外面、你做不了主,你不能要求它,所以并不是我。“我”不在外面,也不在里面,难道它是在身体的中间?有吗?没有。我们在身体里面、外面,甚至于中间,都找不到,所以“我”并不是这个身体,这个身体并不是我。
心是不是我?有人认为,既然这个身体不是我,那么这个能想,能知的心就是“我”吧!你们是否曾经这样想过?有些人认为,我们的心修行,这个身体是假的,所以心假借身体来修行,这个心是真的,它才是“我”。这是否正确呢?让我们来看:心念可分为前念、后念和现前的念。前念的心已经灭了;比如说,刚才你们的心听我所讲的法,刚才的心已经灭掉了,所以“我”并非前念。上面讲的“我”是不变的,既然它会灭,那肯定前念不是我;后念的心还没生起,既然还没生起,那肯定它不能主宰现在的念,所以我们的前念和后念都不是我。那么应该是现在的念吧?
佛陀经常形容我们现在的心如瀑布,如流水,它一直念念不停留。我们的心如流水,它既生既灭,不能自主。打个比喻来说:当眼睛看到红色的东西时,心就想起红色;如果看到蓝色的东西,它就想起蓝色,由不得你!因为你心里所想的东西时受到外境所影响,你被烦恼拖著,做不了主。比如人家骂你,你闹起烦恼就回骂人,你丝毫做不了主。我们现在的心一刹那、一刹那第生灭,你做不了主。既然你做不了主,你就不是主宰,所以“我”并不是现在的心。
身、心之外有个“我”吗?身体和心念都不是“我”,那么到底谁才是“我”?我们在身体(物质活动)和心(精神活动)中找不到“我”,或许有些人就以为在身、心之外有一个“我”。这样我是否有?它是谁呢?如果真的有这样的“我”,它不是精神、非物质、不是身体,那它是否有烦恼呢?我可以很肯定的告诉你,如果有如此这样的“我”,那它一定没有烦恼。我们有种种的烦恼就是因为有身、心在活动,所以知道这个“我”有很多烦恼,但是那个非心、非物、非身的“我”,它是不可能有烦恼的。如果有一个没有烦恼的我在身、心以外,那你就已经解脱了。但是你现在还没有解脱,所以你不要妄想在身、心和物质以外,有另外一个“我”,它在控制著我们的身、心。如果有的话,它也不是你。
在佛法中有两种人执著有“我”:一者、执著五蕴的身心里面有一个“我”;二者、执著五蕴的身心就是“我”。刚才讲过这两种都不是“我”,既身心不是“我”;身心以外非身、非心的“我”也没有,所以“我”不存在。从以上的推理来看,没有一个超然物外的“我”,也没有在身内、身外的“我”。
佛陀说众生的身心是众多因缘聚合的结果,既是我们过去有种种的业因缘,它们凑合形成我们现在的身心,所以它是一个聚合,以佛法来说,既是五蕴:色、受、想、行、识。色既是身体;受、想、行、识既是心。五蕴就是身和心,佛陀说它是种种因缘和合的结果,当中并没有一个实体叫做“我”,但是我们却把此身心称为“我”。这并不是说有一个“我”在身心里面,也不是说这个身心有一个“我”,是我们把它叫做“我”,那既是“假名我”。我们众生给每样东西名称后,就认为它是实在的。但佛陀说不是,是假的,是一个名称而已,“假名我”亦复如是,在这名称里面,并没有一个实体存在。但是我们凡夫将这假名我执著以为真,称为“我执”。我们现在应该明白,所谓“我”原来是一种执著。“执著”之意是什么呢?我打个比喻:有人抽烟,慢慢的就染上烟瘾,对香烟执著了;如果我们一直教导一个人“我”“我”……;这个身体是我,这个心是我,那它就执著了,认为这个“我”是实有,它就执著这个“我”,称为“我执”。由于这个“我执”,我们就生起种种的烦恼。“我”原来是这样来的,所以佛陀告诉我们“诸法无我”。佛陀告诉我们没有一个真实的“我”,但是可以将五蕴称为“假名我”。佛陀也用这个“我”,甚至于佛经的第一句话说“如是我闻”,但是我们要清楚的确认它只是名称,没有一个实体,所以称之为“假名我”。
为了更深一层的认识“诸法无我”,我们就得认识什么是“自性”。世间任何的东西,经常保持一定的相貌,让我们知道它的存在,称为“法”。凡是我们所看、所听或接触到的东西,既是“法”;我们要认识这些“法”,就得给它一个名称,过后,我们执著这些“法”,认为它是真的,实有的。比如雨水:天上乌云密布,下起雨来,你就认为这个世间有雨水。这雨水当中是否有一个实体存在?没有。“雨水”也只不过是水罢了。它是地上的水份被阳光照射,就变成水蒸气;水蒸气升天称为云;云在空中飘来飘去,遇到冷空气就凝结成水滴,水滴越集越多,越来越重,就从天上落下来,形成了雨水。因为这样的作用,让你感受到“雨水”的存在。所以你给它名称。在这名称底下,你就以为有“雨水”滴下来。在这世间是否真的有一个东西称为雨水呢?完全没有。那些水滴掉落到地上,就变成河水、溪水,最后变成你喝的水。我们执著世间的一切“法”有完整的自体,它保持著一个形状,你就认为它是真实的存在著,我执亦复如是。
“我执”有两种:一者、人我执;二者、法我执。“人我执”既是执著世间有一个众生为我,事实上五蕴身心以外并没有东西,但我们认为有一个人--我;也既是执著身、心以外,不是身,不是心的我,称为“人我执”;此外,我们对“法”也有执著,认为它有自性,比如说,我们执著天地之间有太阳、天空和地面,这就是所谓的“法执”。而我们执著五蕴的身心(法)是实有法,故称之为“法我执”;“我执”造成我们认为世间有我,故我不可得,本来没有。我打个比喻:请问你家里的猪叫做什么名字?假设你家根本没有养猪,那肯定它没有名字,是吗?所以你的心里根本没有这个我,但是你给它一个名称叫做“我”,在这个世间根本没有这回事;我们的身心世界中根本没有我,佛陀也告诉我们“无我”,这是真实的道理。你们如果不信,尽管可以从身体、心念、身体心念以外去寻找,看它是否存在?结果你们是找不到的。找不到而你还认为有,那时我们的愚痴、执著,所以佛陀告诉我们“诸法无我”,此是三法印中的第二个法印。
“诸行无常”和“诸法无我”中的“行”和“法”之间的差别是:“诸行”是指造作的法;“诸法”是包括有造作和没有造作的法。在此世间,法可分为“有为法”和“无为法”两种。有为法是我们迷惑造作,它生灭无常,所以说有为造作的诸行无常。有为法无常,无为法(涅槃)不是常,也不是无常;在这涅槃的法中,并没有我。诸法无我中的“法”包括有为法和无为法,诸行无常只包括有为法。因为涅槃是没有造作--无为法,它也是无我。诸法无常是不对的,诸行无常才对,因为有些是无常的,有些法(涅槃)不是常,也不是无常的,所以诸行无常不包括涅槃,如果说涅槃是无常,那就错了。所以我们不能说诸法无常,我们必须说诸行无常。但是我们可以说诸法无我,既是肯定在一切有为法或无为法中都没有我。但是不说诸行无我,诸行肯定无我,诸法也是无我。所以说诸法无我便包括了诸行无我,但是诸行无常,诸法未必无常。
G. 诸法无常,诸行无我是什么意思
“一切诸行无常,一切法无我,涅槃寂灭。”这三者在《阿含经》中随处可见。明确将这三法联合起来印证 佛真实法义的菩萨论著始于《大智度论》:“通达无碍”者,得佛法印故,通达无碍;如得王印,则无所留难。问曰:何等是佛法印?答曰:佛法印有三种:一者、一切有为法,念念生灭皆无常;二者、一切法无我;三者、寂灭涅槃。没有任何事物能保持长久不变,如果众生觉得痛苦,就是因为不懂无常,错以为事物有恒,人生如果不能认识“无常”“无我”的道理,而是执着于“有常”“有我”,就是自寻烦恼,也是痛苦的原因。这三句话是佛教追求的最高解脱,是一种根本消灭了苦果苦因,摆脱了生死轮回的不可思议的理想境界,这才是最高的自由,而不是生下来就等死这么简单。
学佛是修行,就是在一切境界中历事炼心,所谓历事炼心,就是在人事里面锻炼自己的清净心,锻炼自己的平等心,才能圆成佛道。离开这些人与事,你没地方修!所以你的工作就是你的修行,修行是为了超脱生死,而不是等死,如果真正明白了,什么都不用舍弃.
H. 诸行无常 诸法无我 涅盘寂静 什么意思请佛教高手来渡我。
你说的这个是大小乘佛教用来鉴别正法邪法的通用标准。
历来没有人怀疑它的准确性。你有疑惑,是不明白这三句话含义。我来说下自己的理解,对你有用点个赞,没用就当邻居施好心,不要骂我,还可以讨论。
《诸行无常》一一诸、指世界万物所有一切。行、运行,变异。无常、没有固定常态。这句话意思就是说,宇宙万有(当然也包括六道四圣十法界所有物象人相《佛相菩萨相罗汉相也不例外》),时刻变异,没有什么是长恒永久。
万物变异无常、是佛教人们通向认识真理的初级知识。
《诸法无我》一一诸法、指宇宙所有,不只是我们可观察到的明物质,也包括不可见的暗物质。无我、(凡所有者)都是多种因素条件集合成形;所成形象,没有自主生灭的独立真实个性,只是由诸缘决定有或无的虚妄表象。这句话告诉我们,所有一切(当然也包括五蕴合成的我相),都是因缘结合成的虚幻现象,不是真的。
一切缘起虚幻、是佛教人们通向认识真理的中级知识。
《涅槃寂静》一一涅槃、如果说一切都虚幻,绝对没有任何真实存在,佛教也就没意义了,我们不学更好。事实不是这样的,宇宙万有都虚幻,但虚幻背后(更准确说是虚幻当下),有一永恒真实的存在。那是什么?谁也说不来“那”是什么、也不知叫什么;是啥样的?没有任何形象。我国圣人(老子)发现了它,暂把那个“东西”叫做【道】。这也正是古印度圣人佛陀,禅定中开悟后发现的所谓的宇宙人生终极真理,佛陀称之为【中道或真理】。圣人们所以被人们称为最高觉悟者(佛),关键是因为他们对这一真理的认识、落实到了“自我-认识真理者本身”(真我)。原来,闹来闹去我们就是这一真理!到这里,佛教重大意义才拔云见日凸显出来。已知“真理自我”,那么如何让“真理自我”从虚幻生死痛苦中解脱出去呢?没有别的办法,只有歇下你的妄想、断除你的欲念和执着,当下即得解脱。正所谓“狂心不歇歇即菩提”。
断欲念、歇妄想,就是寂静。寂静可以使我们没有了虚妄的生死轮回和相对的苦乐感受,这就达到获得解脱后的涅槃。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离妄离欲可得解脱。
离妄欲得解脱,是佛教人们通向认识真理的高级知识。学佛人通过了这一级,就亲见真理,与真理相应。
《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三法印,是学佛人成佛得解脱的不二途径,是佛教钢领、佛法总绳、修学指南,也是鉴别真伪佛法标准。以此对照现在讲经说法者,就知道他是讲正法还是说邪法。如果说法偏离(三法印),讲的都不是正法。
本来不想说这些,一时兴起就说了好多,感觉有点儿失口…。
I. 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是什么意思啊
诸行无常”是说一切世间法无时不在生住异灭中,过去有的,现在起了变异,现在有的,将来终归幻灭;“诸法无我”是说在一切有为无为的诸法中,无有我的实体;所谓我的存在只是相对的生理和心理幻象;“涅槃寂静”是说涅槃的境界,灭除一切生死的痛苦,无为安乐,故涅槃是寂静的。
这是三法印。出于《大智度论》:“通达无碍”者,得佛法印故,通达无碍;如得王印,则无所留难。问曰:何等是佛法印?答曰:佛法印有三种:一者、一切有为法,念念生灭皆无常;二者、一切法无我;三者、寂灭涅槃。
所谓法印是用来印证某种道理是否符合佛法的方法。法可分为世间法与出世间法。只要世间人有智慧,也能通晓的道理,称为世间法。十善业道就是一种世间法。
除了这些世间法外,佛法中还有出世间法,它是佛法研究的道理,教导我们解脱生死轮回。这些真实的道理就是符合诸行无常、诸法无我以及涅槃寂静这三法印。它是人生宇宙的真理,任何人都不可以推翻与破环,所以佛陀说没有人能破坏佛法。
又有四法印:诸行无常、诸漏皆苦、诸法无我、寂静涅槃。即增加一条“诸漏皆苦”,有漏即是不究竟不了义,是说众生的种种行为都是有漏的,都不能恒常,在暂时拥有的同时,这件事本身就是“苦”(无常皆苦)。
(9)诸法无我扩展阅读
三法印出于《大智度论》:
“通达无碍”者,得佛法印故,通达无碍;如得王印,则无所留难。问曰:何等是佛法印?答曰:佛法印有三种:一者、一切有为法,念念生灭皆无常;二者、一切法无我;三者、寂灭涅槃。
三法印即“诸行无常印、诸法无我印、涅槃寂静印”。凡符合此三原则的,便是佛正法,有如世间印信,用为证明,故名法印。
此语未见于巴利语系经典。可溯源于《杂阿含经》卷十:“一切行无常、一切法无我、涅槃寂灭”。
诸行无常是说一切世间法无时不在生住异灭中,过去有的,现在起了变异,现在有的,将来终归幻灭;意指世间一切事物,皆在刹那间迁流变异,无一常住不变。有为诸法概皆无常,众生执以为实,认假作真,而起诸妄想,或求长生不老,或徒务粉饰色身,不识‘亘古不变’,仍不免‘刹那生变’,无常者,乃是世间之自然法则,此方是‘真常’。
诸法无我是说在一切有为无为的诸法中,无有我的实体;所谓我的存在只是相对的生理和心理幻象。意指世间诸法,无论有为、无为,皆是缘起幻有,并无恒常不变、独立存在之实体或主宰。世尊殷勤嘱咐:应于二六时中观照‘无我、无我所’。
涅槃寂静是说涅槃的境界,灭除一切生死的痛苦,无为安乐,故涅槃是寂静的。意指不生不灭,身心俱寂之解脱境界。若离开涅盘思想,佛教就形同生灭的世间法,只能称之为劝善,不能体会因性本空,果性本空之非因非果甚深奥义(非因非果,不是无因无果,莫错会)。未入正信者,每以涅盘为死亡,此乃严重之误解。
在佛教中地位
三法印同时也是佛教与在其之前的婆罗门教,以及其他宗教所较不同之处。佛教许多方面承袭或相似于婆罗门教,如禅定、苦行等,但三法印即是佛教与婆罗门教的不同处,三法印为佛教自身所创。
此外,三法印也是佛教的核心价值,与其他宗教不同的,佛教允许在谨守三法印的价值与教义上,对其他方面进行方便性变动、改变、变化,即是不违反三法印,可以用各种方式传教、修行,包括用密法加速修行(如密宗),也因此使佛教富於变化与多样性,相对的有部分宗教对于教义、教规、教条、传法、授法、修法等有著较严格的坚守性,不允许任意或随时地需求而变异。
J. 佛教的“诸法无我”是什么意思
“诸法无我”并不是说这个世间有一个“我”,然后佛要你观想“无我”来破除之;而是说这个世间根本就是没有“我”,我们内心执著,根深蒂固的觉得有一个是“我”,所以佛陀告诉我们“我”是没有的。
“我”就是主宰之意。比如说,我要把手举起,我能够主宰将它举起来,这叫做主宰;我的另一个意义就是它“常”、“一”,既是它一直存在,昨天的我是今天的我,今天的我也就是明天的我,它没有改变,叫做“常”。
“一”既是这个我是单独一个,不可以有两个。世间人认为“我”是唯一的,所以它称为“常”、“一”。我就是“主宰”、“常”和“一”,它有不变的意思。一岁时的我是我,十岁的我还是我,甚至于老了还是那个我,所以它不变,这就是世间人对我的解说。
(10)诸法无我扩展阅读
在佛法中有两种人执著有“我”:一者、执著五蕴的身心里面有一个“我”;二者、执著五蕴的身心就是“我”。刚才讲过这两种都不是“我”,既身心不是“我”;身心以外非身、非心的“我”也没有,所以“我”不存在。从以上的推理来看,没有一个超然物外的“我”,也没有在身内、身外的“我”。
佛陀说众生的身心是众多因缘聚合的结果,既是我们过去有种种的业因缘,它们凑合形成我们现在的身心,所以它是一个聚合,以佛法来说,既是五蕴:色、受、想、行、识。色既是身体;受、想、行、识既是心。
五蕴就是身和心,佛陀说它是种种因缘和合的结果,当中并没有一个实体叫做“我”,但是我们却把此身心称为“我”。这并不是说有一个“我”在身心里面,也不是说这个身心有一个“我”,是我们把它叫做“我”,那既是“假名我”。
我们众生给每样东西名称后,就认为它是实在的。但佛陀说不是,是假的,是一个名称而已,“假名我”亦复如是,在这名称里面,并没有一个实体存在。但是我们凡夫将这假名我执著以为真,称为“我执”。我们现在应该明白,所谓“我”原来是一种执著。
打个比喻:有人抽烟,慢慢的就染上烟瘾,对香烟执著了;如果我们一直教导一个人“我”“我”……;这个身体是我,这个心是我,那它就执著了,认为这个“我”是实有,它就执著这个“我”,称为“我执”。由于这个“我执”,我们就生起种种的烦恼。
“我”原来是这样来的,所以佛陀告诉我们“诸法无我”。佛陀告诉我们没有一个真实的“我”,但是可以将五蕴称为“假名我”。佛陀也用这个“我”,甚至于佛经的第一句话说“如是我闻”,但是我们要清楚的确认它只是名称,没有一个实体,所以称之为“假名我”。
参考资料:网络-诸法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