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是不是国内大部分日式料理店的菜都是用半成品加工的
讲一下寿司,炸物这类,寿司,刺身这东西你很难划分,一般鱼类都是现切的,鹅肝这种就是成品,自己拿火枪烤一下。虾很多是冰鲜虾。具体还是要看店,不过多数百元价位的店都是走量,一般量比较大的几种鱼是自己来切,比较小众还是用半成品居多。炸物要看店家了,薯条这种肯定半成品了,炸鸡看吧,有些会自己腌制准备,有些就是半成品。其实这个和销量也有一定关系。大阪烧,章鱼小丸子这种不是专门店那就是半成品了。
主食:基本是肥牛饭/咖喱饭/乌冬/面,肥牛作为很多日料店的标配,基本都是进生的肥牛卷,提前一天自己店里煮好,然后放冰箱保存,也有现煮的,这个看店家的方针吧。那种涮涮锅店可能就不会进肥牛卷,就后厨自己切。咖喱饭,饭肯定是现煮的。咖喱是不是料理包要看情况而定。乌冬/面,乌冬和面多数都是半成品,这东西从加工非常费事,很少会有店家选择自己弄。一般自己弄的店家都会把这个当作噱头搞个明档,让你看看师傅是怎么下乌冬/面的。叉烧这东西说实话我真没有怎么看见过自己做得,一般只有主营叉烧拉面的店才会自己搞。
是的,尤其是人均百元左右的店,百分百是半成品占绝大多数,稍微贵一点的,半成品也不罕见,否则人工和食材储存成本没法控制包括那些很火的自助,比如万岛,420一个人,也是半成品,冰鲜和新鲜食材混合的,那些上得很慢的,偶尔会缺少份数的,肯定就是新鲜的,但整本菜单全都现做是根本忙不过来的最近一次去万岛,隔壁桌四个人吃了40多份帝王蟹,后面我们这一块区域蟹脚就上的奇慢无比,但是出去转一圈,其他桌都在正常上,当然,我们也把金枪鱼和鳌虾吃到换了4次桶,后面几次点单就一次比一次上的慢
那些比较高级的日料,基本都是人均一千多两千了,那基本就看不见半成品了,味道么,我吃的次数少感觉其实也感觉不出来有多惊艳,就是精致一点适合拍照仅上海而言,性价比最好的其实是那种店面不大,口碑极佳,只能坐二三十人,人均两三百,菜单根据季节变化但种类不多,营业时间短,食材卖完就早早关门的那种店
『贰』 00后的你现在有多少存款
恕我直言,这完全就是比拼阶级与家境的一个问题好吗,不要跟我讲什么钱都是可以省出来的,或者穷人家也可以攒下积蓄。要么你不懂什么叫普通人家,要么你在夸夸其谈。
本人家庭背景:某欠发达省份五线城市极普通家庭,母亲没有工作,父亲普通职工。我目前在一所本科学校就读,家庭独生子。家庭年收入4w左右
一条条翻过来,我就纳闷了,同样00后,我自己日常从没有大手大脚的花钱习惯,虽然说没有刻意省过钱,但也绝对没买过啥奢侈品,旅游啥的更是基本没有,为什么我目前所谓的存款只有三位数?但大佬们的存钱方法一条条详细看完后,我有了一些感悟。
1.压岁钱。我这么说吧,我们这里过年亲戚给钱的水平都是百元左右,抛开今年疫情,去年过年我一共收了1410元人民币(爷爷500,姥姥150,3个姑姑舅舅共600,其他亲戚共160),跟大佬们不同,我父母只给我留了200元(理由同样要给亲戚家的孩子发钱)。在上大学前,我的压岁钱基本全部交公。
2.日常生活费,我每个月生活费1200元,抛去吃饭、日用、生活、人情交际等各种费用每个月能剩多少?大家很多都是学生想不到吗?(很多大佬们每月剩下的生活费都比我父母挣得工资高,让我拿什么条件比?),本人贵点的衣服都不敢买好吗?
3.放假或者日常抽空我也打工,也挣额外的钱。但挣的这些钱只能刚刚弥补父母假期不给零用钱时我自己的日常花销以及给女朋友买礼物或者吃饭看电影的费用。家境不好放假时也不敢跟父母多要钱,还不想让女朋友委屈这问题不大吧?可这样下来我所存下来的钱寥寥无几。
4.我父母亲戚即使是奖励(考上重点高中/大学啥的),也只不过一顿好饭,或者是一个安慰,跟大佬们动不动上千上万的奖励根本没法比。真的不是所有普通人家过的生活都是知乎理解的生活水准。
说了这么多并不是啥仇富心理,我也不嫌弃自己的家庭出身之类的,只是想告诉大家生活中还有无数的普通人,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能力与资本小小年纪都能有存款的(我从小的零花钱水平:小学:1-5元/周,初中:5-10元每周,高中:20-30元每周(跑读),大学:1200元/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道不同不相为谋。
最后,我觉得我们00后最早也就20岁左右,家境好有积蓄固然是好事,但出身一般,没有存款的话,现在努力认真学习,不要有欠款,为未来蓄力也是一条路。因为比较而心生妒忌与对父母或身世的怨恨才是最贫穷的表现。
即使奋斗多年,我们可能都无法达到别人的起点,但至少我们可以让自己不再那么狼狈,或许我们的后代也会因我们的努力,而不再痛苦于“存款”问题。
『叁』 广告从业者为什么工资那么高
赚得最多的营销人都有哪些技能?
请允许我用如此装逼的短句来做标题,毕竟点击量还是蛮重要的,出来混都不容易。
在人口红利殆尽,民智开启,竞争同质的今天,营销变得前所未有地重要了,而营销人的市场需求也变得无比旺盛。但至多只有10%营销人才占据了整个市场的90%的机会,无论是职位、薪酬、还是成就好案例的机会。
发生这样的事情并不是他们祖坟上冒青烟了,而是因为一些必备的素养塑造了他们,这些素养不会出现在任何一本营销书籍上,在很多眼里这些东西都不算要紧的事情。但这些素养至关重要到影响一个营销人的终极段位。
灵敏的嗅觉
灵敏的嗅觉指的不是今天,你有没有ang,有没有优衣库,有没有叶良辰。这些都是很肤浅的跟风,都算不上嗅觉。所谓嗅觉指的是更高层面的把握与直觉预感,有一家国内快消品品牌的老板能够灵敏地把握民意的风向,政策风向以此来确定该年度的宣传是走崇洋媚外还是民族品牌。这样的把握能够节省上亿的广告费,是谓嗅觉。而一切市场层面的操作,仅为术。善术者常有,而善道者不常有。更通俗点说,嗅觉就是你得知道下一波即将流行什么,什么理念将被接受,什么概念将被炒热,随后在最合适的点切入市场。
极强的耐心
透过西方商业史来看,营销就是马拉松,只是在国内变成了110米跨栏。别说时代变了,这年头你慢慢来人家就把你干死了。说这话,一表现出你很急躁,二表现出你没整明白。战术上要快,战略上要长远,此为基业长青。每一个真正的品牌都有一个核心的词汇或短句可以形容之,正如驾驶之于宝马,安全之于沃尔沃。每一年每一季度每一月每一天的营销方式,主题,技术都可以不同。但核心理念将贯穿其中。做到这一切,需要极强的耐心以及定力,毕竟别人家整天再换,而你一直不变短期内会显得你没有成就且平庸。
深厚的底蕴
一个营销人整夜整夜加班文案改了几十遍终于才过,这样的营销人里90%只有苦劳,没有功劳。很明显,他压不住客户,当然不排除其中有不专业且奇葩的客户,但是很明显客户没被你打动,往往是因为你的东西某些地方缺了一点什么。比如文案和过去同行的99篇比较接近,比如你的点去年就有人这么提案了。此时,底蕴这个东西终于发挥作用了,他会使得你跳脱出case本身,去看问题,去思考,去真正的创作,而不是憋死在高端大气上档次里面。底蕴是真正的能力所在,初阶的竞争中,你勤奋一点,有点小聪明很容易掩盖底蕴的不足,但越往上,越需要底蕴。譬如,你如何用一句话降伏眼高于顶的新人下属,降伏整天泡在提案里的甲方大爷。(当然此处说服力和影响力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底蕴怎么来?就是多看无用之书,多读无用之诗,有空去看看画展,电影,名胜古迹。甚至和长辈去逛逛古董市场吧。在长沙天心阁古玩市场,我看到了很多老祖宗的杯子,激动的我老泪纵横,那精巧,那想象力,那天作之合。如今全没有了吧。因为我们不再关注无用,只关注实用,所以我们不再创造,不再有底蕴。
有趣的人生
注意,这句话李包含着有趣和人生两个重要的词。无趣乏味的人趁早改行,不然你这口饭是越来越难吃了。没有人生,只有例行公事的人也趁早改行。越是逗逼,越是思维跳跃,感性的人越能干好这种活。在他的眼里,一杯酒代表了一曲离歌、一世情缘、也代表了其他种种。没有故事就没有营销。如果我是洋酒品牌主,倒贴我我也不要一个没去过酒吧,不喝酒的呆板的人来给我做营销,因为他的世界里,酒就只是酒。最后文案可能就是52度浓香型好酒,仅此1000瓶。人的大脑和感官是需要被训练的,只有对世界有好奇心,才能不断去寻找新的刺激点,增强人生的体验和阅历。反之,用一句鸡汤来说,就是你早就死了,只是身体还没埋而已。
节奏与大结局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为将者,需要的是不仅仅是身理上的力气和勇猛,更需要的是在广阔的战场上进退自如,能够指挥千军万马攻城掠地,亦或是战略性后退换取最终的成功。度过了最初的训练,营销人真正的进阶在于如何从实操层面晋升到操盘层面,这时候,抠文案抠标点都不值得你自我炫耀了。你需要的是深刻的洞察行业、市场、时机、从而实现突围或是全歼。营销即为商场上的战争。
有一种失败即在用战术上的成功实现了战略上的完败。历史上可以参见日本侵华战争,几乎每一场具体战役日军都是获胜的,但最终还是失败的。很多营销人犯的就是这个病。非得和友商在网上磨嘴皮子,花了大量钱和人力,在网友眼里你们都不是什么好鸟。还不如养精蓄锐放大招。
所谓节奏,此事极其考验收放自如的本领,举个例子,相声里抖包袱,你是上来一下子全抖完,然后进入漫长的枯燥期,还是有节奏的慢慢调动气氛,把最高潮留在全场掌声中呢。又比如,恋爱的高手都知道要有前戏,如果你上来就高潮,那是多么乏味啊。营销也是这样,蓄势,挑逗,释放,留下美好的记忆,缺一不可,此为节奏。
如上,皆为屁话,因为没有教你怎么做到十万+ ,也没有教你怎么空手套白狼。但这些素养对于任何一个想要在这个领域有所成就的人来说至关重要。他决定的不是你在这个领域能拿8000,还是10000元工资。他最终决定的是你只能做小兵还是做师长做军长.
本文作者:沈帅波 愿与广大营销人做朋友 欢迎加个人微信:rayshen07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