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常有欲以观其徼,徼的读音是什么
这里应读:jiào
『贰』 老子书中'以观其徼'中'徼'怎么读
商务印书馆《古代汉语词典》779页
徼:有四音
1、jiào(1)巡察(2)边界,边塞;引申为边关、边卡;再引申为边涯、界限。《老子·一章》:“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这已明确表明,这里应该读jiào.
另外《诸子集成·老子注》(唐代陆德明注):“徼,小道也,边也,微妙也,古吊反。”也表明了他的音和义。
『叁』 《道德经》中的“常有,欲以观其徼”中的徼字在文中怎样发音怎样解释
jiao第四声 意思是:边界,巡察
本句自古有两种断句的争论。
第一种是: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解释为:常无,意欲观察其深渊高妙。常有,意欲观察其所归趋。
第二种是: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解释为:常没有欲(欲可理解为人的情欲和志欲),才能观察到其至小至微。常有欲,才能观察到其规律及目的。
『肆』 常有欲以观其徼,徼的读音
jiao读四声
『伍』 道德经中“常有欲以观其徼”,“徼”读哪个音
jiào(第四声)
所以有时候没有代入感的观看,体察世界事件时间一切的变化。有时候有代入感的观看,体察一切变化的阶段发展等等。
这句话其实是道家的修炼核心。把握内心,放了去体察就是观其缴,收了心旁观就是观其妙。
当我们伤心时,世界不伤心。当我们快乐时,世界不快乐。所以内心和世界是无关的。那么如何在生活中处置自己内心和外界的关系呢?这句话回答了。不知道和佛家的明心见性区别是什么,学问用起来总是不够。
(5)常有欲以观其徼怎么读扩展阅读
(1) 巡查 [go on a tour of inspection]
几为巡徼所陵迫死。——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释义:几乎被往来巡查的官兵抓到而死。
(2) 又如:徼循(巡查);徼道(巡逻警戒的道路);徼候(巡察守候);徼捕(巡捕)
(3) 激发,激励 [arouse]
今王诚发士卒佐之以徼其志,重宝以说其心,卑辞以尊其礼,其伐齐必也。——《史记》
释义:如今大王若果真出兵辅助吴王来迎合他的心意, 用贵重的宝物来博得他的欢心,用谦卑的语言以表示对他的尊重, 那么他就一定会攻打齐国了。
《汉语大字典》2卷909页:缴:终极;归终。《老子》第一章:“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释义:常无,意欲观察其深渊高妙。常有,意欲观察其所归趋。徼,通“侥”,边际的意思。
我们要想更好地理解一个事物,必须要从常无的境界中体悟它的本源和本体,如要想更透彻精辟,则需要在常有之中领悟它的无边无际。
『陆』 故 常 无 , 欲 以 观 其 妙 ﹔ 常 有 , 欲 以 观 其 徼 。最后一个字怎么读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语出《老子 道德经》,最后一个字徼读作jiào,意思是边际、边界,引申端倪的意思,有玄妙深远的含义。全句可以翻译成:所以人们常常以无欲无求的心态来观察微妙的清净的境界,又常常以有欲有求的心态来观察玄妙深远的境界。
『柒』 欲以观其徼 里面的徼怎么读以及徼的意思
徼,读音是jiào,边际、边界的意思,引申为端倪的意思。
这一句出自春秋时期老子的《道德经》的第一章<天地之始>。
节选原文: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译文:
道,可以说出来的,就不是永恒的道;名,可以叫出来的,就不是永恒的名。无,是天地原始的名字;有,是产生万物的名字。所以常从“无”中,去观察道的奥妙。常从“有”中,去观察道的运行。这两者是同一个来源,只是名称不同。都可说是含义深远。深远再深远,就是一切奥妙的总门。
(7)常有欲以观其徼怎么读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
据文献记载,老子静思好学,知识渊博。他的老师商容教授知识过程中,老子总是寻根问底,对知识非常的渴望。为了解开自己的疑惑,他经常仰头观日月星辰,思考天上之天为何物,以至于经常睡不着觉。后来,商容老师“实乃老夫之学有尽。”推荐老子入周都深造。
老子入周后,拜见博士,无所不学,无所不览,无所不习,学业大有长进,博士又荐其入守藏室为吏。守藏室是周朝典籍收藏之所,集天下之文,收天下之书,汗牛充栋,无所不有。通过这段经历,老子积累了丰富的学识,也使他远近闻名。
老子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环境是周朝势微,各诸侯为了争夺霸主地位,战争不断。严酷的动乱与变迁,让老子目睹到民间疾苦,作为周朝的守藏史,于是他提出了治国安民的一系列主张。
函谷关令尹喜对《道德经》的成书也起了巨大作用,他少时即好观天文、爱读古籍,修养深厚。尹喜感动了老子,老子遂以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以王朝兴衰成败、百姓安危祸福为鉴,溯其源,著上、下两篇,共五千言,即《道德经》。
赏析
作为《道德经》的第一章,本章开篇名义:“道可道,非常道。”初步揭示了“道”的真正内涵。
道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范畴,老子是第一个把道作为一种哲学范畴提出和加以阐释、论证的思想家。道作为老子哲学的核心,贯穿其思想体系始终。
关于对老子道的认识和诠释,历来众说纷纭。有的认为,道是精神性的本体,是脱离物质实体而独自存在的最高原理,主张老子的道论是客观唯心主义。有的则认为,道是宇宙处在原始状态中的混沌未分的统一体,主张老子的道论是唯物主义。
一般认为道是宇宙的本原及万物运行的规律。
陈鼓应在其《老子译注及评介》一书中引用杨兴顺的观点,将道的基本特点归结为:
一、道是物的自然法则,它排斥一切神和“天志”。
二、道永远存在,它是永存的物质世界的自然性。道在时间与空间上都是无限的。
三、道是万物的本质,它通过自己的属性(德)而显现。没有万物,道就不存在。
四、作为本质来说,道是世界的物质基础“气”及其变化的自然法则的统一。
五、道是物质世界中不可破灭的必然性,万物都从属于道的法则。道摧毁一切妨害自己的事物。
六、道的基本法则是:万物与一切现象,处于经常的运动与变化中,在变化的过程中,万物与一切现象都转化为自身的对立物。
七、万物与一切现象,都处于相互联系的状态中,这种联系通过统一的道而完成。
八、道是人类的感官所不能感知的,但在逻辑思维中,它是可以认识的。
由是观之,道在天地生成以前就存在于浩瀚的宇宙中,当天地生成以后,道就在万事万物中发挥着自身的作用,贯穿万物的生成、生长、发展、消亡的始终,作为一种自然规律客观地存在着。
『捌』 “欲以观其徼”里面的“徼”怎么读,意思是什么
徼(jiào):边际、边界。引申端倪的意思。
出自春秋时期老子的《道德经》。
原文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翻译
“道”如果可以用言语来表述,那它就是常“道”“名”如果可以用文辞去命名,那它就是常“名”。“无”可以用来表述天地浑沌未开之际的状况;而“有”,则是宇宙万物产生之本原的命名。
因此,要常从“无”中去观察领悟“道”的奥妙;要常从“有”中去观察体会“道”的端倪。无与有这两者,来源相同而名称相异,都可以称之为玄妙、深远。它不是一般的玄妙、深奥,而是玄妙又玄妙、深远又深远,是宇宙天地万物之奥妙的总门。
(8)常有欲以观其徼怎么读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
老子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环境是周朝势微,各诸侯为了争夺霸主地位,战争不断。严酷的动乱与变迁,让老子目睹到民间疾苦,作为周朝的守藏史,于是他提出了治国安民的一系列主张。
函谷关令尹喜对《道德经》的成书也起了巨大作用,他少时即好观天文、爱读古籍,修养深厚。尹喜感动了老子,老子遂以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以王朝兴衰成败、百姓安危祸福为鉴,溯其源,著上、下两篇,共五千言,即《道德经》。
作者简介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或曰谥伯阳。华夏族,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春秋时期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玖』 道德经中“常有欲以观其徼”中的“徼”读哪个音
这个字读音为:jiào(第四声)
它的意思有:
1、巡查。
2、边界,边塞;引申为边关、边卡;再引申为边涯、界限。
3、激发,激励。
常有欲以观其徼”释义为:宇宙万物最初没有名字,不做分别。有了名字,才分出万物。因此,要常从“有”中去观察体会“道”的端倪;要常从“无”中去观察领悟“道”的奥妙。
(9)常有欲以观其徼怎么读扩展阅读: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
『拾』 道德经中“常有欲以观其徼”,“徼”读哪个音
商务印书馆《古代汉语词典》779页
徼:有四音
1、jiào(1)巡察(2)边界,边塞;引申为边关、边卡;再引申为边涯、界限。《老子·一章》:“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这已明确表明,这里应该读jiào.
另外《诸子集成·老子注》(唐代陆德明注):“徼,小道也,边也,微妙也,古吊反。”也表明了他的音和义。
2、jiǎo.有求取、请求、迎合等义项,同“侥”(徼幸)
3、jiāo.抄袭、窃取。
4、yāo.同“邀”,是招致、拦截的意思。
后面三音及义项都与你踢得问题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