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清华池在什么地方
清华池浴池位于珠市口西大街29号。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6),原名小仓廊澡塘。20年代由回族人于子旺投资改建,更名为清真清华池浴池。30年代,又被宁夏军阀马福样收买,扩建为楼房,营业面积二千二百平方米,专门设置了清真浴室及理发部,成为北京当时服务项目全设备条件先进的大型浴池。更因地势冲要、交通方便,浴客多为当时的达官显宦、巨商富贾。
1956年公私合营后,1956年和1986年又两次进行翻扩建、装修,营业面积扩大到二千七百米。内部设施先进,华丽典雅,楼上楼下设大浴池六个,散席七十二张.男女雅座盆塘二十四间。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了适应防病健身的需要,又增添了——系列经营新措施,在满足大众池塘、淋浴洗澡的同时,又增添了一些中高档项目。有康乐健身浴、矿泉浴、冲浪浴、远红外线健身仓、芳香浴、蒸气桑那浴。并一改过去传统的清水洗浴,无论是大池还是盆塘,水中均加入纯天然矿泉粉浴剂,其水呈淡绿色,且有芳香气味,并有祛污止痒、杀菌消炎、消除疲劳、促进血液循环、强身保健之作用,对治疗风湿性关节疼痛等疾病也有一定疗效。另外,清华池在保持搓澡、按摩、修脚等传统服务项目的同时,还增添了代客洗衣项目,不出两个小时即可洗净烘干、熨平,让顾客及时换上整洁的衣服,从而增添经营的吸引力。营业时间还延长至午夜。这种多项目的优质服务,吸引了更多的顾客光临。
B. 清华池的介绍
清华池创建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历经百年风雨,也曾兴衰起伏。
C. 西安华清池简介
华清池亦名华清宫,以3000年的皇家园林史和6000年的温泉利用史而享誉海内外。位于西安市临潼区骊山北麓,西距西安30公里,南依骊山,北临渭水,是以温泉汤池著称的中国古代离宫,周、秦、汉、隋、唐历代统治者,都视这块风水宝地为他们游宴享乐的行官别苑,更因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而驰名中外。
历史文献及考古发掘的资料证明,华清池具有6000年温泉利用史和3000年的皇家园林建筑史。1982年,华清池被列为全国第一批重点风景名胜区,2007年5月8日,华清池景区被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15年1月,与“骊山”两大景区合并升级为“华清宫”。
2018年4月13日,2018中国西北旅游营销大会暨旅游装备展上,入围“神奇西北100景”排名第二。
(3)清华池扩展阅读
华清池,位于西安市区以东约30公里处,自古就是温泉沐浴胜地,相传西周的周幽王曾在这里建离宫,到了唐代又数次增建,唐玄宗时改称华清池,是唐代皇家和王公大臣的洗浴地。其中“温泉水滑洗凝脂”就是当年杨贵妃在这里沐浴的写照(进入大门就能看到贵妃沐浴的雕像)。
今天的华清池,是在清代建筑的基础之上扩建而成。如今游客只能在景区内参观景点,如想在这里温泉洗浴,则必需入住景区内的温泉酒店。
华清池在中国现代革命史上也有重要的地位,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就发生在此,华清池景区内完整地保留着当年蒋介石行辕旧址五间厅(位于景区南部),至今墙壁上还保留兵谏发生激战时的弹痕。后面骊山的半山腰虎斑石处,便是“兵谏亭”(原名:捉蒋亭,在骊山景区内,需要另外购买骊山门票才能进入)。
目前华清池景区内主要景点有:唐华清宫御汤遗址博物馆、西安事变旧址、唐梨园遗址博物馆,以及飞霜殿、昭阳殿、长生殿、环园和禹王殿等标志性建筑群。
其中的“御汤遗址博物馆”内有内有“莲花汤”和“海棠汤”遗址,是当年唐明皇和杨贵妃的御用汤池。“莲花汤”池形如石莲花,供皇帝沐浴;“海棠汤”池形如海棠,供贵妃享用,目前只能看到两个石头砌成的大坑。
华清池景区在2007年推出的大型实景历史舞剧《长恨歌》,全场约90分钟。 2012年又推出的多媒体影像剧《玄境长生殿》,成为传统博物馆数字化改造的新模式。
其中《长恨歌》的演出,只在4月1日-10月31日期间有,分为单场及双场演出。只有周五、周六及法定节假日为双场演出,其他时间为单场演出。演出无统一票价,按位置区域分价位售票。东西区票价258元,中区平日票价288元(节假日298元)。
景区大门处设有导游服务点和景区指示牌。景区内有温泉酒店,提供温泉洗浴和住宿服务。入住酒店后,凭酒店房卡,可免费游览景区。
华清池景区比邻骊山森林公园。在景区门口乘坐游5专线(306)公交车向东,一小时左右可以到达秦兵马俑。
D. 北京清华池修脚共需多少钱
1:普通修脚98元
2:精品修脚128元
3:备注:不定期活动各大团购网站有团购价:77元
E. 清华池的简介
“脚病治疗”是清华池最大的特色,专业治疗脚臭、脚癣、香港脚等脚病,对于脚气脚臭较重的,可以配合穿着纳米银袜子如2xu或AUN抗菌防臭袜达到避免臭脚的尴尬,在北京市乃至全国都享有盛誉。
F. 清华池的兴盛原因
不过,清华池的修脚生意能自成一家,多少占了地利的原因。清代修脚业比较兴盛,南城尤其发达,原因是这里多是达官贵人的休闲娱乐场所,穿官靴的多,得脚病的也就比较多,当时修脚主要是为贵族服务,后来流传民间,慢慢地也就兴盛了起来。1957年至1966年,京城修脚业也曾有短暂发展,清华池由此成立了京城乃至全国第一家脚病治疗室,并积极与中西医医疗技术相结合,由单纯的修脚逐渐变为脚病治疗。这期间,全北京有200多人靠修脚为业,而宣武一个区就集中了70多名修脚师傅。老修脚师傅们还聚在一块堆儿出了一本《修脚术》。等到了“文革”,一纸文件取消浴池里的搓澡工、修脚工。幸亏清华池有个修治脚病治疗室才得以保留了下来。
G. 清华池的特色服务
“脚病治疗”是清华池最大的特色,在北京市乃至全国都享有盛誉。《黄帝内经》中说:“人之有脚,犹似树之有根;树枯根先竭,人老脚先衰。”因而,脚中常常潜伏着人体健康乃至生命的全部信息。但是,由于所处的位置“最低”,人们往往不关心它的疾苦,甚至忽视它的存在。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生活节奏日益加快以及人们对穿鞋知识和质量认识的不够,患有脚病的人越来越多,据统计,京城1300万人口中有30%的人患不同程度的脚病。但与之相对应的,脚病治疗场所和专业修脚人员却相对匮乏。清华池在50年代末期成立了本市乃至全国第一家脚病治疗室,由单纯的修脚转变为脚病治疗,能为患有脚垫、灰指甲、鸡眼、瘊子、脚胆等各种脚病的患者解除病痛,把西医清毒、注射、切除、止血、包扎、针灸等现代医疗技术与传统的修治手法相结合,取得了修治脚病的显著效果。这不但解决了京城修脚、治脚病的难题,而且使修脚这个结合祖国传统医术和刀术,治疗各种脚病与中医的针灸、推拿、拔罐一起被称为“国术”的独特传统行业,再次焕发生机与活力。这里汇集者脚病治疗的精英,整个北京城经过严格、正规培训的修脚师不足50人,而清华池就汇集了20多位,他们一度享有“修到病除”“妙手回春”的美誉。这里有专门的手术室、无菌室、贵宾室,按严格的卫生消毒标准,对患者泡脚使用的一次性塑料袋实行一客一换,修治刀具实行一客一消毒,让患者用着放心,治着安心。
一个世纪以来,清华池这个京城独特的风景,早已根植于人们心中,每天光顾这里的顾客络绎不绝。弘扬“国术”的宗旨,清华池正向着更深更广的领域拓展。
H. 郭德纲的相声,清华池,后边是什么,好像是古方古啥意思
清华池,郭德纲说:你说那是虎坊桥的,我们在湖广会馆对过。其实这两个地是一个地方 就在北京两广大街上 清华池就在虎坊桥的 湖广会馆对过。
I. 王兴治 清华池里“拔”神奇
2009年初,经区政府搭桥,北京清华池的曹总认识了清宫御医的第十三代传人王兴治。王氏家传的弹针、中药包和竹罐,以人体阳经为主,阴经为辅的经络疗法传承有序,到了王兴治这一代,主要用于脊椎特色保健,对颈椎腰腿病的治疗保健有极好效果。许多面临开刀手术的患者,经一个阶段的拔罐之后,竟然免除了疾病困扰。身为高级工程师的王兴治为人办事讲究科学和严谨;曹东彬总经理也一贯在调查研究之后再做决断,两个人很容易沟通。曹东彬先查阅王氏的有关文献,王氏祖上王汝清在顺治年间入宫为御医,主治脊椎、脑血栓等疾病。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皇宫御医学史专家屈春海先生也出具了证明材料,认定清宫太医院档案中确有御医王召恩在乾隆五十三年为十一福晋治疗发热和骨科之症全过程的记载。曹东彬又以自己的亲属做“试验品”,找了几位腰颈椎不适的亲人,试试王兴治的小竹罐,结果令人满意。王兴治带着他的徒弟进入清华池二楼。清华池则在前台为王兴治打出“清宫脊椎特色保健”的宣传板。曹东彬说:“脚病治疗和清宫脊椎特色保健都是在我们宣武区保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清华池让两个民间流传的特殊技艺得到发展,是我们应当做的事情。我们这两项‘非物遗’,不是保存和展览,而是货真价实地用来为老百姓服务,同时也向世界展示中国民间医疗保健的神奇之处。来清华池治脚病的顾客,有腰腿颈椎疾患的人,我们的修脚技师介绍到王兴治那里去,眼见着很快就取得很好的效果,就是为群众造福。”
王兴治和他的三位女徒弟进到清华池不久,“神奇的小竹罐”就有了很好的口碑。看到了实际效果,曹东彬对这种保健治疗也大力支持。王兴治进清华池不久,就给他调配了治疗室,还从清华池员工中,抽调一些系统地学过保健按摩的年轻姑娘来协助。使得王兴治和他的徒弟们每天能为更多的患者服务。
经过多半年的磨合,王兴治也说:“我们来清华池是找对了门了。曹总不但重视传统医疗保健,他自己也是有高级修脚技师资格证书的专家。我们对弘扬民族文化遗产有共同的理解。”在曹东彬的支持下,初来时怕接收脑病患者麻烦多,只肯接腰颈椎和腿关节疾患患者的王兴治,打消了顾虑,用家传的保健方法,开始接待脑血栓后遗症的患者,立即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位五十来岁的先生,三年前中风,经过治疗,能行动了,但是后遗症没去根儿。说话舌头不利落,自我感觉半边身子冰凉:“无论天气冷热,我都觉得自己只穿了半边衣服,有病的半边跟没穿一样。”两个疗程下来,他逢人就说:“我是穿了整身衣服出家门儿的。”一位五十多岁的国家公务员有血栓家族史,查血指标也很不正常。每天脖梗子发硬,头昏脑胀。听人介绍过来拔竹罐,看到拔出那奇妙的“痰”,再检验,血栓指标下降到正常值以下,各种症状基本消失,逢人便说:“找到这么好的办法,我太幸运了。”看到许多这样的实例,曹东彬说:“‘清宫脊椎特色保健’为清华池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添了浓墨重彩,这将为清华池的持续发展创下了一条好路。”
清华池往后怎么走?从最近在宣武区和集团公司支持下搞的第二届足文化节可以看出,他们不是走过去“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老路,而是在活动中提出“治足、养足、美足”的“三足鼎立”。曹东彬已经把国际上时尚的“美足”理念提到清华池发展的议事日程上来了。让传统的“非物遗”和国际“接轨”。清华池又占了再上新台阶的先机了。 新浪大文化使者胡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