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副作用与毒性反应的区别
副作用指正常用药剂量内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表现.“药品的副作用”也叫药物的副反应,是指药品按正常剂量服用时所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其他作用。这些作用本来也是其药理作用的一部分,例如阿托品具有解除胃肠道肌肉组织痉挛作用,同时也具有扩大撞孔的作用;当患者服用阿托品治疗胃肠道疼痛时,容易产生视物不清的副作用。药品不良反应包括药品的副作用幅u
反应),还包括药品的毒性作用(毒性反应)等;副反应只是药品不良反应中的一部分。
毒性反应也叫毒性作用,是指由药物引起的身体较重的功能紊乱戴组织病理变化。一般是由于患者的个体差异、病理状态戴合用其他药物引起敏感性增加而引起的。那些药理作用较强、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较为接近的药物,容易引起毒性反应。此外,肝、肾功能不全者,老人及儿童易发生毒性反应。少数人对药物的作用过于敏感,载者自身的肝、肾功能等不正常,在常规治疗剂量范围就能出现别人过量用药时才出现的症状。毒性则往往指超量使用药物所引起的比较严重的不良反应.当然由于药物大多通过肝脏代谢,肾脏排泄,所以正常剂量也可出现肝肾功能异常,成为肝毒性,肾毒性,这个应认为是不良反应,也就是副作用.
2. 化学试剂毒性等级有哪些,比如常见的有毒
化学试剂毒性等级,可分为剧毒,高毒,中毒,低毒,分级的标准为急性毒性。
3. 化学中,毒性是什么概念
毒物的定义是这样的,任何能以较小剂量作用于机体,通过化学作用造成机体损害乃致死亡者,称毒物。
毒物,根据鉴定目的不同,分类方法也不尽一致,如在分析中毒症状及病理变化时,常采用按毒理作用分类;在进行毒物分析时,常采用按毒物的化学性质分类;为追溯毒物来源、用途及其对机体的作用时,则多采用混合分类。对于侦探来讲,主要采用的可能就是最后一种分类――混合分类法。
1)按毒物的毒性作用分类:(1)腐蚀毒。指对机体局部有强烈腐蚀作用的毒物。如强酸、强碱及酚类等;(2)实质毒。吸收后引进脏器组织病理损害的毒物。如砷、汞重金属毒。(3)酶系毒。抑制特异性酶的毒物。如有机磷农药、氰化物等。(4)血液毒。引起血液变化的毒物,如一氧化碳、亚硝酸盐及某些蛇毒等。(5)神经毒。引起中枢神经障碍的毒物。如醇类、麻醉药、安定催眠药以及士的宁、烟酸、古柯碱、苯丙胺等。
2)按毒物的化学性质分类:(1)挥发性毒物。可能采用蒸馏法或微量扩散法分离的毒物。如氰化物、醇、酚类等。(2)非挥发性毒物。采用有机溶剂提取法分离的毒物。如巴比妥催眠药、生物碱、吗啡等。(3)金属毒。采用破坏有机物的方法分离的毒物。如砷、汞、钡、铬、锌等。(4)阴离子毒物。采用透析法或离子交换法分离的毒物。如强酸、强碱、亚硝酸盐等。(5)其他毒物。其他须根据其化学性质采用特殊方法分离的毒物。如箭毒碱、一氧化碳、硫化氢等。
3)混合分类法。即按毒物的来源、用途和毒性作用综合分类。
(1)腐蚀性毒物。包括有腐蚀作用的酸类、碱类,如硫酸、盐酸、硝酸、苯酚、氢氧化钠、氨及氢氧化氨等。
(2)毁坏性毒物。能引起生物体组织损害的毒物。如砷、汞、钡、铅、铬、镁、铊及其他重金属盐类。
(3)障碍功能的毒物。如障碍脑脊髓功能的毒物,如酒精、甲醇、催眠镇静安定药、番木鳖碱、阿托品、异烟肼、阿片、可卡因、苯丙胺、致幻剂等;障碍呼吸功能的毒物,如氰化物、亚硝酸盐和一氧化碳等。
(4)农药。如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似除虫菊酯类、有机汞、有机氯、有机氟、无机氟、矮壮素、灭幼脲、百菌清、百草枯、薯瘟锡、溴甲烷、化森锌等。
(5)杀鼠剂。磷化锌、敌鼠强、安妥、敌鼠钠、杀鼠灵等。
(6)有毒物植物。如乌头碱植物、钩吻、曼陀罗、夹竹桃、毒蕈、莽草、红茴香、雷公藤等。
(7)有毒动物。如蛇毒、河豚、斑蝥、蟾蜍、鱼胆、蜂毒等。
(8)细菌及霉菌性毒素。如沙门菌、肉毒、葡萄球菌等细菌,以及黄曲霉素、霉变甘蔗、黑斑病甘薯等真菌。
4. 什么是毒性标准
毒性 是指毒物引起机体损伤的能力,它总是同进入体内的量相联系的,当评价毒性时,应将危害性和危险度两者区别。 毒性标准是以半数致死量LD50来确定的。 毒性计算所用的单位一般以化学物质引起实验动物某种毒性反应所需的剂量表示:如为吸入中毒,则用空气中该物质的浓度表示,所需剂量(浓度)愈小,表示毒性愈大,最通用的毒性反应是动物的死亡数。常用的指标有以下几种: ①绝对致死量或浓度(LD 100 或LC 100 ) 即全组染毒动物全部死亡的最小剂量或浓度。 ②半数致死量或浓度(LD 50 或LC 50 ) 即染毒动物半数死亡的剂量或浓度,此值是将动物实验所得的数据经统计处理而得。 ③最小致死量或浓度(MLD或MLC) 即全组染毒动物中个别动物死亡的剂量或浓度。 ④最大耐受量或浓度(LD0或LC 0) 即全组染毒动物全部存活的最大剂量或浓度。
5. 毒性大不大
中医以矿物入药的历史悠久,重镇安神的朱砂即为一种常见的矿物类中药,
约10%的中成药品种中含有朱砂,其中不乏安宫牛黄丸等名药。近年来,随着中
药毒副作用日益引起重视,朱砂的毒性问题也浮出水面。目前,虽然我国有关机
构和医药从业人员已对朱砂的毒性有了一定的认识,但仍须再提高。作为汞剂的
朱砂应受到严密监控:经常对其进行再评价,根据效益/风险比,限制其临床应
用,尤其应修订我国《药典》中与朱砂安全性有关的质量标准,避免含朱砂制剂
引起的汞中毒。
对朱砂毒性的认识逐渐深入
中医主要将朱砂用于安神、镇惊和抗微生物。《神农本草经》曰:“朱砂主
身体五脏百病,养精神、安魂魄,益气明目,杀鬼魅邪恶鬼,久服通神明不老。”
可见,中医最早认为朱砂是可以久服的。随着临床实践的深入,《本草备要》、
《本草从新》等古籍中出现了朱砂致人痴呆、致人呆闷等中毒的记载。现代研究
认为,朱砂为汞剂,可致慢性中毒,久服可造成机体蓄积,对儿童危害尤大。
我国1985年以前的各版《药典》对朱砂的毒性认识不够或描述其毒性的语义
比较含混。随着长期服用朱砂制剂造成慢性汞蓄积中毒的报道不断增多,1985年
版《药典》确认了朱砂有毒,但认识较为模糊;1995年版《药典》在这方面的认
识有所提高,将朱砂的日用量由0.3~1.5克降至0.1~0.5克,并去掉了含毒性成
分水可溶性汞盐较高的干研成细粉的朱砂炮制品,只保留了水飞法炮制的朱砂粉;
2000年版《药典》对朱砂的毒性有了进一步认识,规定炮制时干燥过程中温度必
须在40℃以下,药用朱砂不得检出水可溶性汞盐;2005年版《药典》对2000年版
《药典》相关内容未作修改。
朱砂的有效成分众说纷纭
硫化汞是朱砂的主要成分,可它是不是朱砂的有效成分,至今仍无定论。中
药复方新药开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叶祖光等在实验中,对服用了安宫牛黄
丸(含有朱砂)的实验动物的粪便进行检测,并将检测到的总汞折合成硫化汞,
发现这些硫化汞占给药量的98.5%,说明硫化汞未经肠道吸收,而是全部排出体
外,因而认为硫化汞实际上是不被机体所吸收的无效、无毒成分,而朱砂中所含
的1.5%的酸可溶性汞才是其有毒、有效成分。
对此,一些学者有不同看法。因为,《药典》规定药用朱砂粉(即水飞炮制
品)不含水溶性汞盐,但可以含游离汞。有文献报道称,水飞朱砂中的游离汞含
量均低于1微克/克(0.0001%)。即使按照2000年版《药典》前规定的水飞朱砂
游离汞含量为18~35微克/克来计算,游离汞也仅占0.0018~0.0035%,远低于1.
5%。这说明被吸收的1.5%的汞绝大部分来源于硫化汞。
也有人认为硫化汞不应该是无效、无毒成分,而是有效、有毒成分的前体药
物。理由如下:我国学者曾以小鼠灌胃给药的方法研究朱砂的体内吸收、分布,
发现小鼠吸收进入体内的汞量远远高于服用的朱砂中所含的可溶性汞和游离汞的
最高量,说明部分硫化汞在胃肠道的某些环境下被转化为可吸收的汞化合物。有
报道称朱砂在厌氧有硫条件下,在pH为7、温度为37℃的暗环境中与带甲基的物
质相遇能产生甲基汞,而甲基汞的吸收率可达100%。人体肠道正具备上述条件,
而且,胃肠道中的消化酶和肠道细菌中可能具有氧化还原酶、甲基转移酶等酶类,
更有助于硫化汞在消化道被转化成甲基汞或半胱氨酸汞、谷胱甘肽汞等小分子络合物而被吸收。
值得注意的是,药用朱砂粉除含有98%以上的硫化汞外,还含有许多金属元
素,如镁、铋、铁、硅、钡、钙、铜、锰、锑、砷、锌、硒、碲、铅等,其中有些是对人体有害的重金属元素。是否应对这些成分在炮制方法、限量标准方面进
行规定也应引起重视。
中成药中朱砂用量值得商榷
如果以1995年版以后的我国《药典》规定的朱砂药材日用量——0.1~0.5克
为标准来衡量中成药中的朱砂量,除避瘟散外(由于《药典》没有规定该药的日
服次数,因而无法明确其日用量),对成人用药来说,没有一个品种中的朱砂用
量超标,远好于雄黄复方制剂中一半左右雄黄日用量超标的情况。
但应该看到,朱砂是毒性药材,日用量规定范围相差5倍,显然不合理。因为
即使是无毒的中药材,日用量范围大多也只是2~3倍,超过3倍的不多。大多数毒
性药材的日用量范围为2倍,如雄黄为0.05~0.1克。如果朱砂日用量范围也规定
为2倍,即0.1~0.2克,那么中成药中朱砂日用量超标的品种数会多于雄黄量超标
的品种数。即使在5倍范围之内,如果从采用最小剂量为儿童用药量的角度来考察,
不少中成药中的朱砂量也超标,如我国《药典》中的小儿惊风散,朱砂超常规用
量2.5倍;小儿清热片,朱砂超常规用量0.4倍;小儿金丹片,朱砂超常规用量2.5
倍等等。
而且,在2005年版《药典》中收载的46个含朱砂的中成药中,只有7个品种
要求测定硫化汞含量。如果承认硫化汞是产生药效和毒性的前体药物,就应该要
求所有生产企业必须测定中成药中硫化汞的含量,以控制含朱砂中成药的用药风
险。
含朱砂中成药应再评价
我国对中成药的再评价工作远远落后于化学药品。严格的、科学的再评价可
以确定药物疗效、毒副作用、效益/风险比、性/价比及其在同类药物中的位置。
可是我国《药典》中的中成药,绝大多数没有经过再评价,同类产品之间的比较
性再评价更少。为了促进中药现代化、国际化,首先对《药典》中收载的含有有
毒药材(如朱砂、雄黄)的中成药进行全方位的再评价很有必要。
在我国《药典》中收载的含朱砂的中成药中,有相当一部分方子按中医药理
论分析,配伍朱砂是没有必要的,或是不合理的,或可以用其他药材替代。如已
有一些动物实验证明,朱砂在安宫牛黄丸中并不是必需的,甚至是不起作用的。
行政管理部门应通过政策引导,组织基础、临床研究机构和生产企业的科研人员,
从各自的专业角度去考察和再评价含朱砂的复方制剂,以便在修订药品标准时删
去无用而有毒的朱砂组分,对在制剂中必要的、起有效作用的朱砂作出含量范围
要求,以及制定一系列安全标准和安全用药规定,为保障用药安全,促进中成药
进入国际市场提供更加科学的支持数据。
6. 中等毒性毒性有多大
由于苯的挥发性大,暴露于空气中很容易扩散。人和动物吸入或皮肤接触大量苯进入体内,会引起急性和慢性苯中毒。有研究报告表明,引起苯中毒的部分原因是由于在体内苯生成了苯酚。 特别注意: (1)长期吸入会侵害人的神经系统,急性中毒会产生神经痉挛甚至昏迷、死亡。 (2)在白血病患者中,有很大一部分有苯及其有机制品接触历史。 中毒症状 短期接触 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麻痹作用,引起急性中毒。重者会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神志模糊、知觉丧失、昏迷、抽搐等,严重者会因为中枢系统麻痹而死亡。少量苯也能使人产生睡意、头昏、心率加快、头痛、颤抖、意识混乱、神志不清等现象。摄入含苯过多的食物会导致呕吐、胃痛、头昏、失眠、抽搐、心率加快等症状,甚至死亡。吸入20000ppm的苯蒸气5-10分钟会有致命危险。 长期接触 长期接触苯会对血液造成极大伤害,引起慢性中毒。引起神经衰弱综合症。苯可以损害骨髓,使红血球、白细胞、血小板数量减少,并使染色体畸变,从而导致白血病,甚至出现再生障碍性贫血。苯可以导致大量出血,从而抑制免疫系统的功用,使疾病有机可乘。有研究报告指出,苯在体内的潜伏期可长达12-15年。 妇女吸入过量苯后,会导致月经不调达数月,卵巢会缩小。对胎儿发育和对男性生殖力的影响尚未明了。孕期动物吸入苯后,会导致幼体的重量不足、骨骼延迟发育、骨髓损害。 对皮肤、粘膜有刺激作用。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已经确认为致癌物。 苯是一种无色、有芳香味的碳氢化合物,透明、易挥发、易燃、易爆。苯的中毒原理为由呼吸道侵入人体。吸入高浓度的苯蒸气以及大量苯液污染皮肤或误服均可引起急性中毒。口服致死量约为10毫升。其毒性作用是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另外对造血、呼吸系统也有损害。 急性苯中毒临床表现 1.轻度中毒者可有头痛、头晕、流泪、咽干、咳嗽、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步态不稳;皮肤、指甲及粘膜紫组、急性结膜炎、耳鸣、畏光、心悸以及面色苍白等症状。 2.中度和重度中毒者,除上述症状加重、嗜睡、反应迟钝、神志恍惚等外,还可能迅速昏迷、脉搏细速、血压下降、全身皮肤、粘膜紫绀、呼吸增快、抽搐、肌肉震颤,有的患者还可出现躁动、欣快、谵妄及周围神经损害,甚至呼吸困难、休克。 急救处理 1.吸入中毒者,应迅速将患者移至空气新鲜处,脱去被污染衣服,松开所有的衣服及颈、胸部纽扣。腰带,使其静卧,口鼻如有污垢物,要立即清除,以保证肺通气正常,呼吸通畅。并且要注意身体的保暖。 2.口服中毒者应用0.005的活性炭悬液或0.02碳酸氢钠溶液洗胃催吐,然后服导泻和利尿药物,以加快体内毒物的排泄,减少毒物吸收。 3.皮肤中毒者,应换去被污染的衣服和鞋袜,用肥皂水和清水反复清洗皮肤和头发。 4.有昏迷、抽搐患者,应及早清除口腔异物,保持呼吸道的通畅,由专人护送医院救治。
7. 中国哪些蛇毒性最大
白唇竹叶青
别名:青竹蛇、竹叶青。
白唇竹叶青头部呈三角形,颈细,形似烙铁。头顶具细鳞,吻侧有“颊窝”。上颌仅具管牙,有剧毒。体背鲜绿色,有不明显的黑横带;腹部黄白色。体最外侧自颈达尾部有一条白纹;上唇黄白色。鼻间鳞大;鼻鳞与颊窝间一般无鳞片。背鳞起棱,21-21-15行;腹鳞147-167;尾下鳞雄55-73,雌41-66。体全长雄性可达541-673毫米,雌性可达745-872毫米。
白唇竹叶青主要栖息于山地林区,日夜均有活动。捕食蜥蜴、蛙和鼠类。卵胎生,每产6-14条。
本种主要分布于云南、贵州以及华南地区。
灰蓝扁尾海蛇
白眉蝮
毒性毒性很强可以使血液凝固
尖吻蝮
也叫:五步蛇
它为脊椎动物门眼镜蛇科。蛇体细小,盘成圆形,头在中央,尾含口内,状如古代铜钱大小,故又名“金钱白花蛇”。蛇头略粗于体,长方圆形,黑褐色。背部有一条隆起的脊棱,周身由黑褐色和白色细密片组成的横环纹带,黑褐色的节带较宽,节带四十五至六十节,腹部灰白色或黄白色,黑褐色的节带,颜色浅淡,气微腥。主要产地在湖北浠水县蔡河、关口、望城等区。
药用幼蛇干燥躯体,性味甘温,入肺经。功能祛风湿,镇惊、攻毒。主治风湿关节酸痛、四肢还遂、口眼鼻斜、疥疮、梅毒、恶瘤、破伤风等症。
它以身长五市寸以内的为一等口,头部有毒腺,含有强烈的神经性毒,并含有溶血成分及血球凝集成分,但不含出血性毒。被它咬伤后,如不积极治疗,在一、二天内,常麻痹死亡。因药用部分是幼蛇,不能大量自然繁殖,需要很好保护成蛇资源。
金环蛇
分布于广东、广西、江西、云南、福建、海南等省(区)。
喜欢活动湿热地带的平原丘陵、山地的森林中,近水域的水塘边,溪流边或山坡岩洞内和住宅附近,为夜行性蛇类,黄昏后出洞捕食其他蛇类,偶尔也吃蛇卵、鱼、蛙、鼠类等。白天多不活动,常盘蜷着身体把头藏在身下。它怕见光线,不主动攻击人畜,性情亦温驯,故少见有此种蛇伤病例。但幼蛇较凶猛、活跃。卵生,每次产8~12枚,多产于落叶堆或洞穴内,雌蛇有护卵的习性。
身体较粗大,一般长1~1.6公尺。头椭圆形,略大于头部,头背黑色,有八字形纹斜过头侧。头尾部有黑黄相间的宽环纹缠绕周身,黑环与黄环几乎等宽。背脊有头着隆起,背正中一行鳞片扩大呈六角形。尾较短,末端钝圆。
它具有神经毒bungarotoxin及心脏毒,所以毒性强。
眼镜王蛇
眼镜王蛇多栖息于沿海低地到海拔1,800米的山区,多见于森林边缘近水处,昼行夜伏,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华南和西南地区。它的主要食物就是与之相近的同类——其他蛇类,所以在眼镜王蛇的领地,很难见到其他种类的蛇,它们要么逃之夭夭,要么成为眼镜王蛇的腹中之物。
可是这种在蛇的王国中所向无敌的、世界最大的前沟牙类毒蛇,一直被人类视为世界上最危险的蛇,却难敌自然之最大、而又最贪婪的敌人——人类。长期以来眼镜王蛇被人类捕捉杀戮,被人类作为餐桌上的美味、工艺品(蛇皮)以及药物(蛇胆和毒液)。凡在野外被人类发现者,均遭捕杀,鲜有幸免。据统计1991和1992年仅广西边境,眼镜王蛇的流通量分别达到36和18吨。目前,其种群数量已急剧下降,野外犹难得一见,处于濒危状况。 现在国内的部分动物园及养蛇场虽有饲养,但其饲养的眼镜王蛇皆为野外捕捉;且由于多种原因,至今尚没有在饲养下正常产卵孵化的报道;所饲养的蛇,往往在一、二年内死去,因此,通过繁殖以增加种群数量的目的一时尚难以达到。在这种情况下,保护眼镜王蛇的自然生态环境,遏止或杜绝对野生眼镜王蛇的捕杀,是眼镜王蛇唯一生存下去的希望。然而眼镜王蛇却仍未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即不受国家法律的保护,长此以往,眼镜王蛇在我国将有绝灭之虞。
银环蛇
身体背面为黑白两色相间的斑纹,黑色斑纹较白色纹宽。头部为椭圆形,与一般毒蛇三角形的头部大不相同。重要特征之一是其背上最中央一列鳞片较附近的鳞片为大,且呈六角形。
分布于低海拔的山区和平地,常在矮树林、竹林、草原、农田、菜园、溪流及住家附近等环环境活动,尤其喜好靠近水边的环境。大都在地面活动,不太会爬树。
怕见光线,白天往往盘着身体不动,把头藏于腹下,到晚上较为活跃。
行动缓慢,性情在毒蛇之中尚算温和,遇到攻击时常缩作一圈。除非受伤或遭到极为严重的威胁与干扰,否则很少主动攻击人。
毒性剧烈; 属于神经毒,致死率甚高,被咬后中毒者脸唇及舌头出现严重水肿,严重时造成呼吸衰竭。雄蛇头比雌蛇大,尾比雌蛇长。用手指从雄蛇泄殖孔稍后处向前挤压会出现一对交接器,雌蛇则无。
原矛头蝮
原矛头蝮是蝮蛇的一种,绝大部分生活在非洲。是体型
小但很可怕的毒蛇
圆斑蝰
也叫:百步蛇
头部成三角形,嘴间向上翘,头顶成暗绿色,头侧黄色,背部由头部至尾有黄褐色黑边之菱形斑,黑边在体两侧形成褐色三角斑,左右对称而成沙漏状,是台湾体型最大毒蛇。台湾最危险的蛇类,致死率占第一位。
其毒液属于出血毒,可使人在二小时内死亡。
中毒症状:
临床上可见明显血小板减少,患出极为疼痛,局部迅速瘀血、肿胀、起水泡与血泡,对循环系统有严重影响。
舟山眼镜蛇
全长1000~2000 mm。具前沟牙的毒蛇。背面黑色、黑褐色或暗褐色,没有或具有若干白色或黄白色窄横纹,在幼体较为明显。受惊扰时,前半身竖起,颈部扁平扩展,显露出项背特有的白色眼镜状斑纹或此斑纹的各种饰变。腹面污白色,颈腹具灰黑色宽横斑及其前方的两个黑点。头呈椭圆形,与颈区分不十分明显,头背具典型的9枚大鳞。没有颊鳞;上唇鳞7枚,第三枚最大,它前切鼻鳞后入眶。第四、五两枚下唇鳞之间嵌有一枚小鳞。背鳞平滑,中段21(19)行;腹鳞162~182,肛鳞完整或二分,尾下鳞38~53对。
8. 水银的毒性有多大
清华大学化学系丁明玉老师为广大市民介绍了一些简单又实用的收集水银办法。
据丁老师介绍,水银又称汞,为液态银白色金属,常温下即能蒸发。体温计破碎后,水银掉在地上会形成许多水珠,如果不及时收集,就会很快挥发到空气中,水银蒸气有很大的毒性,通过人的呼吸道可进入神经系统,使人中毒。如果不小心碰到皮肤上也能进入人体,危害人体的健康。
水银中毒的临床表现有,全身症状为头痛、头昏、乏力、发热。口腔及消化道症状表现为齿龈红肿酸痛、糜烂出血、牙齿松动、龈槽溢脓,口腔有臭味,并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痛、腹泻。皮肤接触可出现红色斑丘疹,以四肢及头面部分布较多。少数患者可有肾损害,个别严重者可有咳嗽、胸痛、呼吸困难、绀紫等急性间质性肺炎的表现。
丁老师介绍的洒落水银收集处理方法是,用湿润的小棉棒或胶带纸将洒落在地面上的水银粘集起来,放进可以封口的小瓶中,如饮料瓶等塑料瓶,并在瓶中加入少量水,瓶上写明“废弃水银”等标识性文字,交给本单位或社区居委会废液管理人员处理或送到环保部门专门处理。丁老师特别提醒广大市民注意,千万不要把收集起来的水银倒入下水道,以免污染地下水源。如果水银渗入地下水,人们饮用了含有重金属的水,就会危害人体健康。
对掉在地上不能完全收集起来的水银,可撒些硫磺粉,以降低水银毒性。因为硫磺粉与水银结合可形成难以挥发的硫化汞化合物,防止水银挥发到空气中危害人体健康。
参考资料:http://..com/question/12209310.html
9. 什么蛇的毒性最大
从毒液毒性来说,世界上最毒的蛇是生活在澳大利亚西北部的阿什莫尔群岛的暗礁周围的裂颊海蛇,它的毒性比任何陆地蛇大许多倍。
陆地上最毒的蛇是澳大利亚西部的最毒的陆生蛇就是内陆太攀蛇(以前叫内陆盾尖吻蛇)
,一条蛇的毒液能毒死25万只老鼠。
从排毒量来说,最危险的蛇是眼镜王蛇(好像俗名是过山风),排毒量大,而且基本无血清可以救治,被咬三分钟之内就可以见到佛祖(或者耶稣),在中英文的文籍里面都有记载。
在非洲,黑曼巴是最富传奇色彩及最令人畏惧的蛇类,不仅有着庞大有力的躯体,
致命的毒液,
更可怕的是它的攻击性及惊人的速度.
民间有传说它在短距离内跑得比马还快,
更有传说一条遭围捕的黑曼巴,
几分钟内竟杀死了13个围捕它的人!(呵呵,我之前在它的图片旁弄错了)虽然这只是传说,
且先不论属实与否,
但黑曼巴的确是世界上速度最快及攻击性最强的蛇类.
国内伤人率较高的有尖吻蝮(五步蛇),舟山眼镜蛇,东南亚伤人率最高的是圆斑蝰
这三种在上面的图片里都有,大家可以自己找找
另外,毒蛇咬伤的症状可以是(神经毒):局部疼痛、肿胀、麻木,齿痕无渗液。出现四肢无力、流涎、恶心、吞咽困难、头昏眼花、视力模糊、眼睑下垂、复视、语言障碍、四肢瘫痪、呼吸浅慢,或有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昏迷、抽搐。严重者可发生呼吸、心跳骤停
在非洲,黑曼巴是最富传奇色彩及最令人畏惧的蛇类,不仅?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