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入门技巧 » 中国历史上的瘟疫

中国历史上的瘟疫

发布时间: 2021-07-24 05:40:08

1. 过去中国历史上瘟疫流行,真的是死尸造成的吗

瘟疫,亦称大流行,最常见的是鼠疫,又称黑死病,有腺型、肺型和败血症型三种,在人类历史上有过三次跨洲际的传染力。其它的疫疾还有痘疹(天花)、大头瘟、羊毛瘟、疙瘩瘟、吐血瘟。有的是由于战争人员死亡,尸体未能及时处理导致的。大多数瘟疫是病毒、病菌引起的,当然瘟疫造成人员死亡,尸体处置不当,尸体所带病毒、病菌也会再次造成瘟疫扩散。
古代中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三次特大规模的瘟疫流行。除了东汉末年的这次之外,另外两次分别是公元12—13世纪的大瘟疫以及17世纪中叶的大瘟疫。这后两次大瘟疫,都曾造成了上百万人死亡。特别是在1232年的大瘟疫中,在50天的时间中,开封城竟出现了“诸门出死者九十余万人,贫不能葬者不在是数”的惊人死亡率。
与同时期的欧洲不同的是,古代中国在对抗瘟疫方面有着更为科学的举措,也涌现出一大批卓有成就的医学家和医学成果。明代时,一位名叫吴有性的医生,写成名著《瘟疫论》,指出“温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这便是“疠气”。在此理论基础上,他提出许多治疗瘟疫的方法,对当时防治瘟疫很有效果。
鉴于瘟疫对社会的巨大影响,古代中国从很早就开始进行了各种预防和控制尝试,具体措施包括: 顺应节气、巫术的精神控制、注意公共卫生、派遣医生巡诊及无偿施药、处理尸体、病人隔离等。

2. 中国历史上的瘟疫有什么

在医疗如此发达的现代文明,我们还会被疫情困住手脚,可想而知,在医疗技术落后、信息传播缓慢的古代,人们势必经常遭受瘟疫的侵袭,且古代一旦爆发瘟疫,就是一场大灾难。

古代针对瘟疫也没有特效药,不过针对一些常见的疫情,已经产生了疫苗,比如在清朝经常盛行的天花,天花在今天是可治愈的,可在古代基本是必死无疑的病,康熙皇帝体质比较好,小时候得天花挺了过来,虽然也变成了麻子脸,但好歹保住命了,还因为身体好被选为皇位继承人。

康熙深感其害,执政期间命令用人痘接种法,有概率地预防了疫情,1796年英国琴纳发明了牛痘接种法,1805年传入了我国代替了人痘接种法。

这次肺炎疫情目前也是这样,没有特效药,只能靠自身免疫的抵抗,我们没有能力奋斗在第一线,起码也尽量待在家里,算是贡献自己的力量,相信战胜疫情之日不久就会到来。

3. 中国历史上记载的瘟疫

中国历史上爆发过的有云南鼠疫、香港鼠疫和东北鼠疫。鼠疫是鼠疫杆菌借鼠蚤传播为主的烈性传染病,系广泛流行于野生啮齿动物间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上表现为发热、严重毒血症症状、淋巴结肿大、肺炎、出血倾向等。

一、云南鼠疫

1855年中国云南首先发生了大型鼠疫,1894年在广东爆发,并传至香港,耶尔森在世界上首次分离出鼠疫杆菌。经过航海交通,最终散布到所有有人居住的大陆,1898年,爆发于印度孟买的大鼠疫,使上千万印度人丧生。

在中国和印度便导致约1200万人死亡。此次全球大流行一直持续至1959年,当全球死亡人数少于250人方才正式结束。

(3)中国历史上的瘟疫扩展阅读

鼠疫的传播和预防

一、传染源

为感染动物和肺鼠疫患者,宿主动物常见有啮齿类动物和野生食肉动物,如灰旱獭、红旱獭、喜马拉雅旱獭和长尾黄鼠等。

二、传播途径

1、蚤叮咬的传播方式为鼠-蚤-人,即跳蚤叮咬病鼠后再叮咬人,或剥取染疫旱獭皮或剥食其它染疫动物,此类传播方式常引起腺鼠疫或败血型鼠疫。

2、人-人传播方式,即健康者接触患有肺鼠疫的病人后,经呼吸道吸入感染,此种方式感染的主要为肺鼠疫。

三、易感人群

人对鼠疫普遍易感。疫区从事野外工作的人或猎杀、剥食旱獭的猎人、牧民接触染疫动物可能性大,感染的可能性高于一般人群。

4. 中国古代有什么重大瘟疫及具体发生年限

根据历史的记载,中国历史上较大规模的瘟疫有700多次。许多种类的瘟疫,如天花、鼠疫、霍乱、斑疹伤寒等传染病、流行病都曾袭击过这片土地。不过古人限于对疾病的认识水平,常把这类瘟疫通称为“疫”或“疫疠”。而出现于东汉末年的瘟疫来势凶猛,为祸剧烈,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再次是影响了局部战争的进程。据文献记载,整个三国时期,发生瘟疫次数多达22次。其中最典型的例子是著名的赤壁之战。曹操统帅的20多万大军,在作战过程中,由于突遭瘟疫,战斗力急剧下降。《三国志》记载:“时又疾疫,北军多死,曹公引归。”假如曹操军队没有瘟疫的影响,三国时期的历史或许会改写。

5. 中国历史上的重大瘟疫

是1911年2月20日发生的肺鼠疫 ,东三省肺鼠疫发生,且有蔓延之势,东北满洲地区的6万条生命被吞噬。
公元179年始,东汉王朝连续多年爆发春季瘟疫,造成大量流民,间接促生了后来184年的黄巾军之乱,最终汉室式微,天下三分;

6. 中国历史上瘟疫都发生在什么时候有哪些防治经验

瘟疫一直伴随着人类的成长,时不时地暴发。它是各种急性传染病的总称,种类非常多,天花、伤寒、鼠疫、黑死病等,是我们熟知的瘟疫。瘟疫的传播性强度不一,危害性大,令人猝不及防,大家不免谈疫色变。


中国古代很早就有关于疫灾的记载。殷墟甲骨文中有关于“疾年”的记载,表达出当时人对瘟疫的初步认识。秦汉以来,有关于瘟疫的记载较为丰富,对于我们认识历史上的瘟疫有很好的帮助。总体上看,中国的疫灾频度总体上呈现越来越高的趋势。


汉代发生的瘟疫明确记载的有42次,主要发生在三类地区:一是南方和东部等气候温暖湿润地区,二是人口众多的京师洛阳,三是行军打仗中。东汉时,南方多次发生大规模的疫病,主要发生在长江中下游的荆州、九江、庐江、会稽诸郡;首都洛阳共有5次疫病发生,这显然与京师人口众多,疫病容易流行有关。疫灾与自然灾害的关系也很紧密,数据显示,水、旱、饥荒与疫灾的关系最为紧密。

一、暴发时间一般较长,短暂几个月,长则数年。这对疫区的民众来说杀伤力大,死亡率较高。如果是在王朝的后期大规模暴发,容易动摇政府的统治。东汉、明代的末年都是瘟疫流行。清末也曾发生多次大规模瘟疫,特别是东三省的鼠疫,对处于风雨飘摇中的清政府是重大打击。


二、范围较广,每次疫灾可能涉及多省,每个时期涉及多地。长江中下游和黄河中下游地区是重灾区,都城是重灾地,这与人口密集有很大关系。


三、从季节来看,春夏季较多,秋冬季较少。我们不能期望瘟疫在天气转暖后自然消失。


在与瘟疫长期斗争中,中国人民积累了丰富的防疫经验。一是通过祈福、求神实施禳灾,二是政府积极指导救治。历代政府一方面派遣使者、太医等到疫区调查,治疗,送药,另一方面会组织患者隔离。唐政府曾屡次命令地方各州誊抄药方、方剂,控制疫病传播,抵制巫医误诊,玄宗时下令抄写南朝时期陶弘景撰写的《神农百草经》,不久又组织编撰颁布《广济方》。可以看出中医应对瘟疫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经验。


瘟疫传染性强,及时处理尸体也是阻止瘟疫蔓延的必要措施,历代政府和慈善组织、个人都有出资掩埋尸体的措施。

实际上,很多瘟疫的消亡我们并不清楚原因。2003年的SARS病毒当时究竟是如何消失,我们其实长时期也不清楚。中外历史上,瘟疫横行曾多次发生,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难以避免,成为大自然与人类相处的方式之一,人类虽然不欢迎它们,但要有接受它们的心态。


大灾大难时,肯定会造成大规模的损失,瘟疫首先会造成大量的人口死亡,其次会带来大量的次生灾害,短期内肯定会带来经济的衰落,但多难兴邦,一般都会走出来,迎来下一阶段的繁荣,社会还会焕发新机。黑死病在第一次大流行时持续了7年(1347-1353),欧洲有1/3以上的人死亡,但却因为对死亡的恐惧,开始了身体解剖和思想的启蒙,诞生了欧洲文艺复兴。瘟疫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历史,促进了社会的新陈代谢。


瘟疫暴发,短则数月,长则数年,会折射世间万象,特殊时期,也更考验人性,出现各种平时无法想到的状况。对于处于困境时期的人类来说,如何生存下来是值得思考的问题。防护物资紧缺,生活、生产都会受到很大影响,这提醒我们在保护好自身安全的情况下,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互相支持,尽量节省物资,好钢用在刀刃上,不要随意浪费!


我们所烦恼的事,可能有九成都不会发生,但未雨绸缪,还是非常必要的。大家利用身边的条件多保护自己,关爱他人,病毒早晚都会消失,不要过于惊慌,实际上,恐慌用来对付病毒这样看不见的敌人是没有用的。大家熬过这次疫情,各国经济会逐步恢复,当然,有些国家恢复得快,有些稍微慢一些。很多产业布局、组织形式,甚至人们的思维方式,因为这次疫情会发生改变。

7.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记载瘟疫是什么时期

最早是上古时期

上古时期 中国古代殷墟甲骨文已有「虫」、「蛊」、「疟疾」、「疾年」等文字的记载[1]。「疠」字可见於《尚书》、《山海经》和《左传》。

明确的有

汉朝 公元2年,青周大疫,汉平帝诏曰:「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
三国时期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冬天,北方发生疫病,当时为太子的曹丕在第二年给吴质的信中说:「亲故多罗其灾,徐、陈、应、刘一时俱逝」。除孔融、阮瑀早死外,建安七子之中竟有五人死於传染病。曹植《说疫气》描述当时疫病流行的惨状说:「建安二十二年,疠气流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

8. 中国历史上最严重的疫情

我国历史上记载的瘟疫多不胜数,《中国古代疫情流行年表》辑录1840年以前就有826条记录,其中有不少疫情对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有过重要影响。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曹操军队败于孙刘联军,背后其实有《三国演义》没有写的重要影响因素瘟疫。

《三国志》载:公(曹操)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唐朝天宝十三年,李宓将兵七万击南诏,南诏坚壁清野,唐军粮尽,士卒罹瘴疫及饥死什七八,最终大败,不但留下了村南村北哭声哀,儿别爷娘夫别妻。

皆云前后征蛮者,千万人行无一回的惨痛记忆,并且成为安史之乱的导火索,令大唐王朝由盛转衰。在南宋后期抵抗蒙古军队的战争中,四川钓鱼城坚守达36年之久令世人震惊。当时蒙古军队发生瘟疫,《元史》记载在1259年蒙古大汗蒙哥亲征时,驻合州之钓鱼山军中大疫。

方议班师,这使南宋军民获得喘息时机,最后一直坚持到1279年。在明亡清兴之际,瘟疫的暴发也曾深刻影响历史进程。史载,1641—1643年北京连年大疫,《崇祯实录》称:京师大疫,死亡日以万计。疫情十分惨烈,甚至导致北京守城军队严重缺额,于是在李自成农民军进攻时一触即溃。

以上仅是一些历史重要关头中的典型事例。实际上在幅员广大的中华大地,不同流行规模的瘟疫可以说无岁不有,严重危害着民众的生命健康。



(8)中国历史上的瘟疫扩展阅读:

中国古代对防疫有丰富的理论与经验,但是也存在着明显的瓶颈。

第一个瓶颈是缺乏组织性防疫。这是封建王朝统治的局限性决定的。有的统治者残忍无道,如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南征,遇到疫疾,大臣都要求退兵,他竟然说,这是“天命”,我只要征服四海,不用担心没有人民。有的统治者虽然提倡仁政,但所采取的一些防疫手段也只应用于朝廷官员。

在民间,每当瘟疫流行,地方政府与社会人士往往只能做一些临时性的收容、散药等工作,没有持续性。明代学者吕坤曾疾呼,每个州都应该拨出专款,用于培养医生和购置药材以应对疫灾。但在落后和纷乱的封建时代,这些呼吁根本无法实现。

另一个瓶颈是防护技术不足。虽然认识到疫病会传染,但无法根本性阻止。这种局限给古代防疫带来伦理难题,引起宋代学者的讨论。南宋经学家程迥看到有家属离弃染病的亲人,于是说疫病是天时不正引起的,不会人传人,要求人们留下来照顾病者。

朱熹则认为应该公开真相,让人们在了解的前提下去自主选择救护亲人。南宋教育家欧阳守道进一步指出,气接则病,气不接则不病也。但是古代条件下,如何令气不接”一直缺乏手段。吴又可虽然认识到夫物之可以制气者,药物也。

但也感慨受无形杂气为病,莫知何物之能制矣。受科学技术因素的制约,古人无法知道空气中有不同大小的病原颗粒,不能发明相应的隔离防护用具和有效消除病原。

9. 中国历史上发生过的鼠疫有哪些

1、东北鼠疫

东北鼠疫,又称1910年鼠疫事件,指的是1910年10月25日,满洲里首发鼠疫,11月8日即传至北满中心哈尔滨。之后疫情如江河决堤般蔓延开来,不仅横扫东北平原,而且波及河北、山东等地。

鼠疫出现后,清政府下令各处严防。1910年12月,指派天津北洋陆军医学院副监督伍连德为全权总医官赴哈尔滨,开始了大规模的鼠疫防疫工作,随后抽调所能调动的北洋军医学堂、北洋医学堂和协和医学院的医护人员以及直隶、山东等地方的一些医生,陆续前往东北。

在伍连德等专家的建议下,清政府及各地方当局对疫情采取了科学而有效的防疫措施,比如组建各级防疫组织、颁布各种防疫法规,以及采取了隔断交通、对病人及疑似病人实施隔离、焚化尸体、对疫区严格消毒等具体防疫措施。

2、明末大鼠疫

末大鼠疫开始于崇祯六年(1633年),地点是山西。崇祯十四年传到河北,并随着李自成和清朝的军队传到更多的地区。崇祯十四年(1641年),鼠疫传到北京,造成北京人口的大批死亡。

明末鼠疫这场大鼠疫是的“街坊间小儿为之绝影,有棺、无棺,九门计数已二十余万。”

北京在1643年的8月到12月间,保守估计死亡人数已高达全城的五分之一。所以当次年的4月,李自成攻进大明帝国的都城北京时,他面对的是一座“人鬼错杂,日暮人不敢行”的死城。

3、1910年鼠疫事件

1910年11月9日,鼠疫由中东铁路经满洲里传入哈尔滨,随后一场大瘟疫席卷整个东北。这场大瘟疫持续了6个多月,席卷半个中国,造成了6万多人死亡。

1910年11月9日,哈尔滨地区突发鼠疫,灾祸首发于傅家甸(今道外区)。鼠疫由沙俄西伯利亚传入满洲里,很快延及哈尔滨,危及东北全境,疫情严重,蔓延迅速,市内每天平均死亡50余人,最多一天死亡183人。这是发生在哈尔滨的第一次大鼠疫。

1910年11月9日,鼠疫由中东铁路经满洲里传入哈尔滨,哈尔滨租界华俄公议事会立即召开会议研究严防疫病传染的办法。

当晚参加会议的有俄提督罗柏,中东铁路医官、巡警总办自治会议长毕尔克,华董张伯源、冯云祥等。毕尔克首先通报了鼠疫传播情况。

4、1894年香港鼠疫

1894年5至10月,在香港大流行的鼠疫导致2千人以上丧生,成为香港开埠甚至有记录至今最多人死亡的瘟疫,香港三分之一的人口逃离香港。

部份港口在1894年香港爆发鼠疫后已采取措施,以防鼠疫传入。然而这些措施最终并未能完全防止鼠疫的扩散。

事实上,西方医学在1898年以前对鼠及虱在鼠疫散布所起的作用仍未有充份的了解,最初大部份的防疫措施方法上皆有问题,因而成效不彰。1894年以后,鼠疫在香港几乎每年皆有出现,成为风土病,直至1926年方才完结。

5、1949年张家口鼠疫

1949年张家口鼠疫是指在1949年10月至11月间,爆发于中国境内察哈尔省省会张家口(今河北省省辖市)的一次鼠疫病。

至11月8日,察哈盟和察哈尔省共因鼠疫死亡75人,其它地区没有发现因鼠疫死亡人员,同日,中央防疫委员会估计今后疫情不会继续过大蔓延,但是要消灭疫症,仍然“尚需相当时日”。至12月初,疫情被控制并最终消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