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印度谷螟卵什么样子
当然是印度谷螟,属斑螟科,而米蛾属蜡螟科,此物翅面前浅后深,明显是斑螟科的,详情请网络。
㈡ 印度谷螟的形态有哪些特征
印度谷螟的形态特征:成虫:雌蛾体长5~9毫米,翅展13~16毫米;雄蛾体长5~6毫米,翅展14毫米。头部灰褐色,头顶复眼间有一伸向前下方的黑褐色鳞片丛;触角丝状;下唇须发达,伸向前方。前翅狭长形,近基部约2/5处为黄白色,其余3/5为亮棕褐色,并带有铜色光泽。后翅灰白色,半透明。
卵:椭圆形,长约0.3毫米,乳白色,一端尖形,一端稍凹,表面粗糙。
幼虫:体长10~13毫米,圆筒形,淡黄白色。头部黄褐色,前胸背板及臀板淡黄褐色。头部每边有单眼5~6个(第一与第二单眼有时愈合)。上颚齿有3个,中间1个最大。腹足趾钩全环双序。雄虫胴部第八节背面有一对暗紫色斑点(睾丸)。
蛹:体长5~6毫米,细长形,橙黄色,背面稍带淡褐色,前翅芽部分带黄绿色。复眼黑色,腹部常弯向背面。腹末着生8对尾钩。
㈢ 印度谷螟的发生有哪些规律
印度谷螟的发生规律:印度谷螟一年发生4~6代,在承德,幼虫在包装物、屋柱及板壁等缝隙中越冬,少数在粮食中越冬。越冬幼虫喜吐丝结网,群集在一处,此虫发生期极不规则,在同一时期可发现卵、幼虫、蛹、成虫。成虫在粮堆或油料种子的表面产卵,散产或集产,产卵多在夜间。每雌蛾一生平均产卵152.3粒。初孵幼虫先蛀食粮粒胚部,再剥食外皮。最喜食玉米。
幼虫常在粮面吐丝结网封住粮面,或吐丝连缀粮粒成小团,潜伏其中食害。幼虫老熟后即离开粮堆,爬向墙壁、梁柱、天花板、包装物等缝隙或者背风角落吐丝结茧越冬或化蛹,少数则在粮堆中吐丝连缀粮粒所成的小团中化蛹。
印度谷螟在承德地区6~7月幼虫大发生,其生长适温为24~30摄氏度,幼虫暴露在48.8摄氏度,经6小时即死亡。
㈣ 刚刚吃了一个沙琪玛没注意看然后一看那里面很多印度谷螟幼虫在爬 我怀疑我叭虫子吃下去了该怎么办
没事,平时蚕蛹什么的不也在吃吗?还有很多菜式像炒蛆芽、炸蝗虫、炸龙虱,还有虫草,这些都是吃昆虫的,也都没事,不是吗?
吃虫子其实除了膈应与否和是否卫生以外也就没什么了。而你这个就算真的吃掉了,它之前也是吃沙琪玛长大的,所以应该没什么脏东西。你只要平复一下,不膈应了就好了。就当是……嗯……高蛋白。
㈤ 麸子中长了印度谷螟,怎么把它们赶走
赶走是不太可能的,不过可以通过暴晒、药物熏蒸等方法,将印度谷螟杀死。
㈥ 防治印度谷螟最好的方式有哪些
1、性信息素诱捕
性信息素诱捕印度谷螟可以达到调查种群密度及一定的防治目的,利用性信息素及生物粘虫胶诱捕交尾期雄性成虫,使雌性成虫交尾概率大大降低,因而减少印度谷螟幼虫数量,达到降低虫害的目的。
性信息素诱捕器诱捕印度谷螟成虫。据报道,利用K式或仿制圆筒式诱捕器,人工合成性信息素TDA(顺-9,反-12-十四碳二烯醋酸酯),诱蕊持效期2~3个月,4个月内一个诱捕器诱到成虫203头。
2、诱杀。掌握在化蛹前及越冬前,用麻袋等物盖在仓储物表面诱杀;或在成虫羽化期用性信息素诱捕器诱杀。
3、微生物农药防治。Bt对印度谷螟幼虫有较高毒力。用2.266×108个活芽孢/ml浓度的Bt菌液感染4龄幼虫,处理32h后死亡率达98.24%。Bt菌粉对粮面处理深度以10~15cm为佳。
(6)谷螟扩展阅读:
印度谷螟通常1年发生4~6代;在温暖地区,一年可发生7~8代。辽宁南部3~4代。世代重叠严重。以幼虫在仓壁及包装物等缝隙中布网结茧越冬。
初孵幼虫先蛀食粮粒胚部,再剥食外皮。为害花生仁及玉米时,喜蛀入胚部,潜伏其中食害;为害干辣椒则是潜入内部蛀食,仅留一层透明的外皮。幼虫常吐丝结网封住粮面,或吐丝连缀食物成小团与块状,藏在内面取食。
起初在粮堆表面及上半部,以后逐渐延至内部及下半部为害。幼虫行动敏捷,具避光性,受惊后会迅速匿藏。缺食时,幼虫会自相残杀。幼虫5~6龄,老熟后多离开受害物,爬到墙壁、梁柱、天花板及包装物缝隙或其它隐蔽处吐丝结茧化蛹。
㈦ 印度谷螟有哪些危害
印度谷螟的危害:印度谷螟在承德地区为害较重。幼虫可以取食干果、奶粉、糖果、生药材、昆虫标本等,其中以禾谷类、豆类、油籽及谷粉被害最重。
幼虫咬食胚部及表皮,并吐丝连缀粮粒,成小团或长茧,并藏在里面食害或吐丝结网封闭粮面。日久被缀粮食变成块状,并排出许多带臭味的粪便,造成污染,并且造成贮粮质量和数量上的严重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