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最有望与沈阳同城化发展的城市是哪个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发展非常迅速,在不到五十年的时间内取得了国外发达城市需要上百年才达成的成就,我国不少著名城市位列世界一线城市的榜单之中,城市发达程度足以与发达国家的城市相媲美,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甚至在一些城市现代化建设上超越了世界著名城市,而在今年新一线城市榜单中,又有一些城市脱颖而出,成为中国城市的佼佼者。
沈阳作为新一线城市,自身的经济发展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在产业结构上积极转型升级,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抚顺也不容小觑,抚顺是一座以资源丰富出名的城市,煤炭资源非常丰富,曾一度被称之为“煤都”,再加上近年来抚顺市的迅速发展,这座城市还拥有了非常便利的交通环境,拥有两条铁路,两条高速公路,这无疑给沈阳与抚顺同城化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未来抚顺市与沈阳区域一体化的发展,一旦合并,两座城市之间的优劣势互补,产业结构发展上可以得到更科学的优化,就会给两座城市的发展带来巨大好处,同时按照目前两座城市的GDP总量相加,两座城市合并之后,也将会瞬间成为我国东北地区首个突破万亿级的经济大都市。
在小编看来同城化发展在城市发展瓶颈期不失为一个好的破局之法,在我国也不是没有合并发展、强强联合的先例,就算是不走完全同城化路线,也可以学习广佛同城化发展中的做法,参考广州和佛山这两座一线城市的具体做法,完善自身的发展,广佛能取得现在的成绩,同城化发展还是有一定作用的,沈阳争取在未来城市发展格局中占到一席之地,成为东北老工业区崛起的新兴力量。
B. 沈阳这个城市的未来发展空间有多大
沈阳经济区望眼东北亚
强音:在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以沈阳为中心的辽宁中部城市群与以大连为中心的辽宁南部沿海城市群集聚构成全国大城市最为密集的辽中南大都市带,有望成为21世纪乃至东北亚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之一。
两大概念解读
经济区:即由多种生产要素组成的“地域经济共同体”,其实际意义在于其各部分空间上的接近和性质上的统一。
沈阳经济区:是以沈阳为中心,通过中心城市沈阳的经济辐射和吸引,与周围经济社会活动联系紧密的地区形成的“区域经济共同体”。其地域范围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方式的改变,以及中心城市沈阳的经济实力和服务功能的增强有所变化,因此沈阳经济区的发展将分阶段进行。
沈阳经济区的组成
依据目前省内经济情况,沈阳经济区将由辽宁中部城市群中部分城市的主要区域组成,即沈阳市、抚顺市(不含清原、新宾)、本溪市(不含桓仁)、鞍山市(不含岫岩)、辽阳、铁岭市(不含西丰、昌图)。
沈阳经济区的规划思路
以老工业基地调整与改造、实现新型工业化和现代化为目标,以提高城市竞争力和综合实力为中心,以城市间经济、社会联系为基础,以行政协调领导为保证,实施区域一体化、城镇协调发展、生态经济战略、真正将沈阳经济区建设成为开放型、一体化和现代化开放型城市组合,成为继“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唐”地区之后的第四个增长极或核心区。
沈阳经济区近中远三大建设目标
近期目标:加快结构调整与区域整合步伐,拓展沈阳中心城市功能,充分发挥沈阳作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作用,将沈阳经济区建成更加一体化的网络组合型城市群,成为一个高效的有机整体和真正一体化的经济区。
中期目标:加强沈阳经济区与“京津”、“山东半岛”的经济合作与联系,使其成为环渤海经济圈的又一重要增长极。
远期目标:使沈阳经济区成为东北亚经济圈中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大都市圈。
沈阳经济区六大战略构想
强音:沈阳经济区是开放式的“城市集合”,因此,经济区的构建与发展,必须从促进发展与健全制度两方面着手,加快对经济区城镇体系及交通、信息、能源、环境等基础设施进行整合。
构想一:产业互补,避免浪费
本着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沈阳经济区将重点发展装备制造和原材料工业,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各城市要从整个经济区考虑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的发展,形成合理分工、合作竞争的发展格局,坚决杜绝产业同构化现象,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构想二:陆路交通一体化
专家认为,沈阳经济区应以交通一体化为基础。沈阳经济区内,各城市之间应该在城市间长100公里的距离内,有方便的交通方式让人们工作通勤、日常公务、购物、旅游、休闲。在高速公路建设上,今后将形成以沈阳为中心的“一网、七射、两环”的公路格局。一网即经济区内公路网;七射为沈阳—康平、沈阳—新民高速公路与现有的五条高速公路;两环即经济区内铁岭—抚顺—本溪—辽阳—辽中—新民—法库—铁法—铁岭的环形快速通道与沈阳三环绕城高速公路。
构想三:扩建桃仙新建空港
今后,沈阳经济区将强化机场服务功能,扩建沈阳桃仙国际机场,将其建设成为设施一流的东北地区空运中心,并争取成为国家级枢纽机场;在此基础上规划建设沈阳经济区的第二空港,与桃仙国际机场共同构筑经济区空中对外联系通道。
构想四:沈阳经济区人口总规模2400万
沈阳经济区将本着一个核心、多个副中心的都市圈战略建设,即“釜底加薪”做强中心城市沈阳,“锦上添花”激励副中心城市鞍山、抚顺、本溪、辽阳、铁岭发展,“雪中送炭”扶持海城、开原、新民等县级市。整个经济区将形成“一核、6副、10星”的网络化组合城市群,力争尽快实现经济区人口规模2400万人的目标。一核是中心城市沈阳,人口规模可以发展到1000万人;6副是鞍山、本溪、抚顺、辽阳、铁岭、营口六大城市,人口总规模可以发展为500-1000万人;10星是海城、开原、铁法、新民等10个中小型城市,人口总规模可以发展到300-600万人。
构想五:“024”打遍沈阳经济区
信息化提升城市化的水平和等级,沈阳经济区建设,要求区域范围内大力发展电话网、数据通信网、移动通信网、智能网等网络建设,使经济区通信网的规模容量和技术水平达到全国先进水平,以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多层次需要。力争继北京、上海、广州之后建设沈阳通信地球站,使之成为又一个国际通信网的对外接口,力争实现沈阳经济区统一的024长话网。
构想六:山、城、田、海统筹建生态
沈阳经济区生态系统将建设以山(东部山林地区)、城(区域内城市化地区)、田(中部农田林网地区)、海(渤海)为基础,利用山脉、水体、森林、田园建设城市间的绿化与生态隔离带,利用自然水系和交通走廊建设城市生态走廊。
沈阳经济区与“长三角”、“珠三角”过招
强音:广州市规划局局长潘安和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诸大建教授分别对“珠三角”和“长三角”区域发展战略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并就二者与沈阳经济区的优势进行了一番对比。尽管目前沈阳经济区无论是城市规模等级还是区域综合经济实力均无法与“长三角”和“珠三角”相提并论,但专家们一致认为,沈阳经济区未来所具有的巨大发展潜力不容小视。
第一回合:城市规模等级对比
“长三角”面积10万平方公里,全部人口近7600万人,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753人,城市数69个(含县级市);“珠三角”面积4万多平方公里,全部人口2306万人,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553人,城市数28个(含县级市);沈阳经济区面积5.9万平方公里,全部人口近1900万人,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315人,城市数11个(含县级市)。专家认为,以上三大城市群的共同特点是,都形成了由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县城、中心镇与集镇组成的七个层次等级,各类城市呈现出宝塔型特点。但沈阳经济区在第一、第二层次上与“长三角”、“珠三角”相比,规模和数量上都存在差距。区内城镇体系不尽合理,特大城市、大城市多,中小城市少且不发达,城市群结构呈现严重的“头重脚轻”状态。小城市和小城镇无论数量和实力都不及“长三角”和“珠三角”。
第二回合:区域综合经济实力对比
改革开放以来,长、珠三角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使社会经济得到前所未有的迅速发展,成为全国最具活力的地区。相对而言,沈阳经济区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影响,在转轨过程中体制性、机制性和结构性矛盾还较为突出。
第三回合:区域中心城市基础设施对比
除了建成区绿地覆盖率占优,沈阳在人均城市建设资金、人均日生活用水量、人均拥有道路面积、万人拥有公交车辆几项主要指标方面,与广州、上海的基础设施建设相比仍处明显劣势。
三大优势决定沈阳稳坐经济区头把交椅
强音:沈阳所具备的三大优势,必将使其稳坐沈阳经济区中心城市这一“头把交椅”,并带动区域经济共同发展,实现多赢。
优势一:区位居中四通八达
沈阳地处辽宁中部城市群、环渤海经济圈和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位置,是沟通关内外联系的咽喉,联系东北经济腹地与沿海经济带的黄金通道。独特的地理、区位和交通优势是沈阳成为中心城市的基础性前提条件。
优势二:经济增长速度“如飞”
沈阳 G DP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九五”期间年均增长12.8%,2002年增速居全省之首。沈阳对周边城市已经形成了产业、人才、技术、资金、信息集聚的综合效应。从开放度看,沈阳有驻沈领事馆5个,成为东北地区的对外窗口,并同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稳定的经贸关系。
优势三:资产存量适合孕育重大项目
沈阳工业门类齐全,配套能力强,其资产存量大,固定资产达1000多亿元,十分适合发展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容易创造出先导性的产业优势,国家扶持老工业基地改造和振兴的优惠政策,必将为沈阳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
建设部副部长谈沈阳经济区
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应邀参加了研讨会,他对沈阳经济区的提出和建设规划给予充分肯定。他认为,辽宁省省委、省政府及时提出沈阳经济区的发展,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非常重要,甚至用沈阳经济区是现阶段生产力发展与城市化发展程度的必然产物和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一大幸事来高度概括沈阳经济区的重要意义。他同时也对沈阳经济带的发展提出两点中肯的建议,即,要考虑全国三大都市带的均衡发展,还要考虑全球化产业转移的时机。
参考资料:沈阳经济区建设将牵动中国经济发展神经
C. 沈阳经济区能同大连抗衡吗
我认为完全能,深圳和广州就是最好的例子。沈阳是东北地区的中心城市,有绝对的区位优势,但他终究是内陆城市,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缺乏国际化应具备的沿海优势。大连虽然没有沈阳的区位优势,但大连有东北地区最好的出海口,大连的日益国际化对东北及蒙东地区有很强的吸引力,大连还是日本、韩国、俄罗斯人最喜欢的城市,随着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地位的逐步确立,正在加快东北亚期货交易中心建设。大连的发展也绝不会削弱沈阳的地位,现在大连的GDP、用电量等重要经济指标都已经超过沈阳,但沈阳同大连的差距并不大,大连的发展同样也会促进沈阳的发展,就像深圳和广州一样,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D. 沈阳的经济未来会有那些发展前景怎么样
沈阳经济区望眼东北亚
强音:在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以沈阳为中心的辽宁中部城市群与以大连为中心的辽宁南部沿海城市群集聚构成全国大城市最为密集的辽中南大都市带,有望成为21世纪乃至东北亚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之一。
两大概念解读
经济区:即由多种生产要素组成的“地域经济共同体”,其实际意义在于其各部分空间上的接近和性质上的统一。
沈阳经济区:是以沈阳为中心,通过中心城市沈阳的经济辐射和吸引,与周围经济社会活动联系紧密的地区形成的“区域经济共同体”。其地域范围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方式的改变,以及中心城市沈阳的经济实力和服务功能的增强有所变化,因此沈阳经济区的发展将分阶段进行。
沈阳经济区的组成
依据目前省内经济情况,沈阳经济区将由辽宁中部城市群中部分城市的主要区域组成,即沈阳市、抚顺市(不含清原、新宾)、本溪市(不含桓仁)、鞍山市(不含岫岩)、辽阳、铁岭市(不含西丰、昌图)。
沈阳经济区的规划思路
以老工业基地调整与改造、实现新型工业化和现代化为目标,以提高城市竞争力和综合实力为中心,以城市间经济、社会联系为基础,以行政协调领导为保证,实施区域一体化、城镇协调发展、生态经济战略、真正将沈阳经济区建设成为开放型、一体化和现代化开放型城市组合,成为继“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唐”地区之后的第四个增长极或核心区。
沈阳经济区近中远三大建设目标
近期目标:加快结构调整与区域整合步伐,拓展沈阳中心城市功能,充分发挥沈阳作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作用,将沈阳经济区建成更加一体化的网络组合型城市群,成为一个高效的有机整体和真正一体化的经济区。
中期目标:加强沈阳经济区与“京津”、“山东半岛”的经济合作与联系,使其成为环渤海经济圈的又一重要增长极。
远期目标:使沈阳经济区成为东北亚经济圈中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大都市圈。
沈阳经济区六大战略构想
强音:沈阳经济区是开放式的“城市集合”,因此,经济区的构建与发展,必须从促进发展与健全制度两方面着手,加快对经济区城镇体系及交通、信息、能源、环境等基础设施进行整合。
构想一:产业互补,避免浪费
本着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沈阳经济区将重点发展装备制造和原材料工业,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各城市要从整个经济区考虑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的发展,形成合理分工、合作竞争的发展格局,坚决杜绝产业同构化现象,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构想二:陆路交通一体化
专家认为,沈阳经济区应以交通一体化为基础。沈阳经济区内,各城市之间应该在城市间长100公里的距离内,有方便的交通方式让人们工作通勤、日常公务、购物、旅游、休闲。在高速公路建设上,今后将形成以沈阳为中心的“一网、七射、两环”的公路格局。一网即经济区内公路网;七射为沈阳—康平、沈阳—新民高速公路与现有的五条高速公路;两环即经济区内铁岭—抚顺—本溪—辽阳—辽中—新民—法库—铁法—铁岭的环形快速通道与沈阳三环绕城高速公路。
构想三:扩建桃仙新建空港
今后,沈阳经济区将强化机场服务功能,扩建沈阳桃仙国际机场,将其建设成为设施一流的东北地区空运中心,并争取成为国家级枢纽机场;在此基础上规划建设沈阳经济区的第二空港,与桃仙国际机场共同构筑经济区空中对外联系通道。
构想四:沈阳经济区人口总规模2400万
沈阳经济区将本着一个核心、多个副中心的都市圈战略建设,即“釜底加薪”做强中心城市沈阳,“锦上添花”激励副中心城市鞍山、抚顺、本溪、辽阳、铁岭发展,“雪中送炭”扶持海城、开原、新民等县级市。整个经济区将形成“一核、6副、10星”的网络化组合城市群,力争尽快实现经济区人口规模2400万人的目标。一核是中心城市沈阳,人口规模可以发展到1000万人;6副是鞍山、本溪、抚顺、辽阳、铁岭、营口六大城市,人口总规模可以发展为500-1000万人;10星是海城、开原、铁法、新民等10个中小型城市,人口总规模可以发展到300-600万人。
构想五:“024”打遍沈阳经济区
信息化提升城市化的水平和等级,沈阳经济区建设,要求区域范围内大力发展电话网、数据通信网、移动通信网、智能网等网络建设,使经济区通信网的规模容量和技术水平达到全国先进水平,以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多层次需要。力争继北京、上海、广州之后建设沈阳通信地球站,使之成为又一个国际通信网的对外接口,力争实现沈阳经济区统一的024长话网。
构想六:山、城、田、海统筹建生态
沈阳经济区生态系统将建设以山(东部山林地区)、城(区域内城市化地区)、田(中部农田林网地区)、海(渤海)为基础,利用山脉、水体、森林、田园建设城市间的绿化与生态隔离带,利用自然水系和交通走廊建设城市生态走廊。
沈阳经济区与“长三角”、“珠三角”过招
强音:广州市规划局局长潘安和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诸大建教授分别对“珠三角”和“长三角”区域发展战略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并就二者与沈阳经济区的优势进行了一番对比。尽管目前沈阳经济区无论是城市规模等级还是区域综合经济实力均无法与“长三角”和“珠三角”相提并论,但专家们一致认为,沈阳经济区未来所具有的巨大发展潜力不容小视。
第一回合:城市规模等级对比
“长三角”面积10万平方公里,全部人口近7600万人,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753人,城市数69个(含县级市);“珠三角”面积4万多平方公里,全部人口2306万人,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553人,城市数28个(含县级市);沈阳经济区面积5.9万平方公里,全部人口近1900万人,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315人,城市数11个(含县级市)。专家认为,以上三大城市群的共同特点是,都形成了由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县城、中心镇与集镇组成的七个层次等级,各类城市呈现出宝塔型特点。但沈阳经济区在第一、第二层次上与“长三角”、“珠三角”相比,规模和数量上都存在差距。区内城镇体系不尽合理,特大城市、大城市多,中小城市少且不发达,城市群结构呈现严重的“头重脚轻”状态。小城市和小城镇无论数量和实力都不及“长三角”和“珠三角”。
第二回合:区域综合经济实力对比
改革开放以来,长、珠三角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使社会经济得到前所未有的迅速发展,成为全国最具活力的地区。相对而言,沈阳经济区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影响,在转轨过程中体制性、机制性和结构性矛盾还较为突出。
第三回合:区域中心城市基础设施对比
除了建成区绿地覆盖率占优,沈阳在人均城市建设资金、人均日生活用水量、人均拥有道路面积、万人拥有公交车辆几项主要指标方面,与广州、上海的基础设施建设相比仍处明显劣势。
三大优势决定沈阳稳坐经济区头把交椅
强音:沈阳所具备的三大优势,必将使其稳坐沈阳经济区中心城市这一“头把交椅”,并带动区域经济共同发展,实现多赢。
优势一:区位居中四通八达
沈阳地处辽宁中部城市群、环渤海经济圈和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位置,是沟通关内外联系的咽喉,联系东北经济腹地与沿海经济带的黄金通道。独特的地理、区位和交通优势是沈阳成为中心城市的基础性前提条件。
优势二:经济增长速度“如飞”
沈阳 G DP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九五”期间年均增长12.8%,2002年增速居全省之首。沈阳对周边城市已经形成了产业、人才、技术、资金、信息集聚的综合效应。从开放度看,沈阳有驻沈领事馆5个,成为东北地区的对外窗口,并同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稳定的经贸关系。
优势三:资产存量适合孕育重大项目
沈阳工业门类齐全,配套能力强,其资产存量大,固定资产达1000多亿元,十分适合发展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容易创造出先导性的产业优势,国家扶持老工业基地改造和振兴的优惠政策,必将为沈阳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
建设部副部长谈沈阳经济区
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应邀参加了研讨会,他对沈阳经济区的提出和建设规划给予充分肯定。他认为,辽宁省省委、省政府及时提出沈阳经济区的发展,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非常重要,甚至用沈阳经济区是现阶段生产力发展与城市化发展程度的必然产物和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一大幸事来高度概括沈阳经济区的重要意义。他同时也对沈阳经济带的发展提出两点中肯的建议,即,要考虑全国三大都市带的均衡发展,还要考虑全球化产业转移的时机。
E. 沈阳经济区的综合概括
沈阳经济区以沈阳为中心、半径100公里范围内涵盖了沈阳、鞍山、抚顺、本溪、营口、阜新、辽阳、铁岭8个省辖市,是东北经济区和环渤海都市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面积7.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359万人。 200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984.7亿元,占东北三省32.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611亿元,占东北三省33.9%。城市化率达到65%,是我国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
10年后建成东北亚重要经济中心
到2020年,沈阳经济区基本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综合实力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成为东北亚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按照新型工业化“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要求,沈阳经济区力争经过5-10年的努力实现5大目标:
■建设国家新型产业基地重要增长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高加工度原材料工业基地,全国重要的技术研发、转化、创新基地,东北地区现代商贸、物流、金融中心。
■建设老工业基地体制机制创新先导区。针对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先行先试、率先突破,创新体制机制,建设区域创新体系,形成较为完善的综合配套改革政策体系。
■建设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示范区。以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为重点,大力扶持发展接续替代产业,培植多元化产业发展模式。
■建设以新型工业化带动现代农业发展的先行区。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壮大县域经济,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格局。
■建设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区。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节约利用资源,建设以循环经济为核心的新型工业体系、可持续利用的资源保障体系、和谐宜居的生态环境体系。
着力构建“一核、五带、十群”
“一核”即建设沈阳经济核心区。充分发挥沈阳的核心带动和辐射作用,整合发展空间,拓展城市功能,打造世界级先进装备制造业研发基地,建设区域性商贸物流、科教文服务中心,打造区域金融中心,做大做强经济总量,提升沈阳区域中心城市地位,逐步发展成为东北亚国际性中心城市。
“五带”即开发建设5条城际连接带。在连接带上完善城市功能,加快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布局产业发展新空间。形成若干经济新区、新城镇,以点连线,以线带面,推进一体化建设。
一是沈阳——抚顺城际连接带。大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新材料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加速推进沈阳与抚顺同城化发展。二是沈阳——本溪城际连接带。重点发展电子信息、航空制造和生物医药产业,大力发展新型旅游休闲服务业,开发建设本溪生态新城。三是沈阳——阜新城际连接带。大力发展林产品加工、新型能源、农产品深加工和装备制造配套产业,规划建设沈彰新城,形成沈阳、阜新、吉林三角区域的重要交通物流节点。四是沈阳——辽阳——鞍山——营口城际连接带。发挥已有产业基地和营口港的双重优势,重点发展装备制造、钢铁深加工、石化产业、开发建设鞍海经济带,辽阳河东新城。五是沈阳——铁岭城际连接带。加快城市功能延伸,重点建设专用车改装产业,发展光电信息、农产品深加工和现代物流服务业。
“十群”即以五条城际连接带为载体,打造十个主业突出、优势明显的重点产业集群。
建设一批新城新市镇
沈阳经济区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就是要把沈阳和其他7城市之间连接上,开发和建设一批中小城市,实现零距离的紧密型城市群,构建产业依托和城乡资源双向流动的重要支撑。
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在沈阳经济区城际连接带规划建设新城新市镇的通知》,规划建设25座规模在10万人口以上的新城、规划建设8座规模在5万人口以上的新市镇。
■重要节点新城包括:铁岭新城、沈抚新城、沈溪新城、灯塔新城、蒲河新城、永安新城、铁西产业新城、浑河新城、近海新城、河东新城、首山新城、达道湾新城、海西新城、新民新城、沈彰新城、航空新城
■连接带新城包括:新台子新城、腰堡新城、新城子新城、佟沟新城、沙河新城、细河新城、汤岗新城、腾鳌新城、胡台新城
■连接带新市镇包括:清水台新市镇、姚千户新市镇、古城新市镇、望水新市镇、刘二堡新市镇、牛庄新市镇、大民屯新市镇、兴隆堡新市镇
以沈阳为中心的沈阳经济区的基础设施、市场要素一体化业已取得新进展。在编制完成沈阳经济区八城市发展总体规划纲要、重点产业带规划的基础上,围绕构建“一核、五带、十群”产业发展新格局,我省启动建设了城际铁路、高速公路、城际快速通道等一批重大项目,积极打造主业突出的重点产业集群。2007年以来,沈阳经济区内的八城市把面向国内外招商引资,加快发展产业集群,作为推进一体化发展的重中之重,先后有组织地赴香港和长三角、珠三角及福建等地区开展联合招商活动。通过招商引资,沈抚、沈本、沈铁、沈阜、沈辽鞍营5条重点产业带和10大产业集群建设不断加快,涌现出本溪药园、铁岭专用车产业园、沈阳铁西装备制造产业集群、鞍山达道湾钢铁产业集群、抚顺新材料产业集群、营口沿海产业基地、彰武林产品加工产业集群、辽阳芳烃及化纤原料产业集群千帆竞发、齐头并进的喜人局面。在沈阳经济区各城市之间,我省利用城市中间地带、利用节点发展经济,加快城市的连接,加快同城化和一体化。在沈阳和抚顺之间,我省正在加快建设沈抚连接带,将这个连接带作为“焊点”,把沈抚两市连为一体、融为一体,促进沈抚两市经济社会的融合,实现两市同城化。在沈阳和本溪之间,我省正在沈本大道上建设一座60平方公里的新城区,依托产业的壮大,促进人口集聚和功能提升,这既是本溪未来发展和腾飞的新希望,也是沈本两市实现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载体。在沈阳和阜新之间,我省将在阜新的彰武建设沈彰新城,形成沈阳、阜新、吉林三角区域的重要交通物流节点。
2010年4月,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沈阳经济区为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标志着沈阳经济区成为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成都、重庆、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和深圳等七个地区后,国务院批准设立的第八个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在辽宁省政府6日下午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省长陈政高表示,国务院批准沈阳经济区进行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旨在使沈阳经济区在重点领域和环节的改革上,大胆探索,率先突破,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城镇化道路,带动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为全国范围内建立新型工业化发展模式、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
F. 沈阳近海经济区的一流规划
战略背景:辽宁省委提出“五点一线”沿海开放和辽宁中部城市群率先崛起两大振兴战略,目的就是通过沿海与腹地优势互补、良性互动,打造“海上辽宁”,进而实现辽宁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随着以沈阳为中心的辽宁中部七城市经济一体化的逐步形成,为加速沈阳发展,充分发挥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的辐射带动作用,沈阳市委审时度势,做出了建设沈西工业走廊,打通联结沈阳老工业基地与营口港黄金财富大道的战略举措。
沈西工业走廊,被辽宁省“十一五”规划确定为全省的重点发展区域,是辽宁省腹地经济与沿海经济互动的重要枢纽,是辽宁省及沈阳市未来30—50年发展的主要空间。由此,处于沈西工业走廊最前端、临近营口港、规划面积668平方公里的沈阳近海经济区应运而生,成为沟通沿海与腹地经济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钻石节点。尤其是在今年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期间,作为全国人大代表,陈政高同志建议,要把沈西工业走廊的开发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沈阳近海经济区将成为继上海浦东、广州南沙、天津滨海之后中国新的临海工业经济增长极。
战略思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发挥优势,坚持未来的眼光、世界的高度,突出发展特色、科技创新、优化环境,用新思路、新体制、新机制推进经济区不断提高综合实力、创新能力、服务能力、竞争能力,在促进沿海与腹地优势互补、良性互动,推进沈阳近海战略发展,支撑老工业基地振兴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发展目标:沈阳近海经济区秉承工业立区、物流兴区、商贸活区、生态建区的发展战略,计划用5年时间引进规模以上企业800家,实现产值1000亿元,人口规模发展到50万,建设成中国装备制造及配套产业聚集区、中国有色金属加工之城、中国机泵发展布局:“一廊”、“三城”、“五区”。“一廊”,即沈西工业走廊;“三城”,即近海工业新城、物流商贸新城、滨水文化新城;“五区”,即临港先进装备制造及配套产业区、临港出口加工及物流产业区、临港新型材料产业区、临港国际石化产业区、临港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区。
产业定位:立足临港先进装备制造及配套产业区,重点发展专用设备制造及铸锻造、机加、泵阀等配套产业集群;立足临港出口加工及物流产业区,重点发展出口加工、国际贸易、现代物流、保税仓储、分拨配送、市场交易及与之配套的中介服务产业集群;立足临港新型材料产业区,重点发展有色金属加工以及新型建材、环保节能材料等产业集群;立足临港国际石化产业区,重点发展石油、天然气、煤等精细化工、专用化工产业集群;立足临港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区,重点发展重型汽车制造及发动机、关键零部件、电子装置等产业集群。
G. 沈抚新城归属抚顺市还是沈阳市
沈抚新城分两部分,在抚顺这边的是抚顺沈抚新城 ,在沈阳这边的是沈阳沈抚新城 各自有管委会。
H. 为啥铁岭区号变成024了,还说变成大沈阳
铁岭,抚顺都变为024了沈、抚、铁共用“024”正式开通仪式寓意深刻:推倒“多米诺骨牌”。
如果把通讯一体化看作是推倒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我们将看到的是一连串的连锁反应。
一张张倒下的骨牌,就是架通沈阳经济区彼此之间的桥梁。
通讯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资源市场一体化……
一个看似不大的力量引发渐变,最终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就是“多米诺效应”。
沈阳经济区“群城环绕”,透过三个城市的通讯一体化,我们看到了一个“大沈阳”雏形。
这无疑是沈阳经济区发展的一个新起点。
对于区域融合来说,通讯融合是行政融合的重要一步。
沈阳市委党校教授刘工力说,国家批复沈阳经济区为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同时给了巨大的改革空间,主要目的是政府优化配置资源,使沈阳经济区形成统一配置资源的行政中心。
“024”共享作为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它意味着沈阳经济区一体化的进程开始更加深入,进入了全面发力的时期。
沈阳经济区将把区域内交通、能源、信息、生产要素、市场体系等资源进行全面深入整合,加快同城化、一体化进程。
此后的必然,是沈阳经济区城市一体化进程的提速,更是“东北第一城市群”梦想的放飞。
I. 沈抚新城的规划定位
1、城市定位
城市总体定位为:建成一个功能完备,宜居、宜商、宜业的生态新城,成为生态文明都市走廊。按照省政府编制的沈抚连接带总体规划要求,形成“一带三区”的城市空间布局,“一带”即沿浑河两岸构建生态景观带;“三区”为浑河以北的生态区,浑河以南的核心区和产业区。
2、产业定位
沈抚新城按照城市空间布局定位产业发展方向,核心区重点发展以金融、商住、办公、会展、研发等为主体的现代综合服务业;产业区依托辽宁(抚顺)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形成重型装备及配件产业、石化电力装备产业、煤矿安全装备产业、汽车零部件产业四大产业集群。
生态区重点打造以自然生态、历史文化、休闲娱乐为主题的现代旅游业。
沈抚新城要经过3-5年时间,逐渐建设成为国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先行突破区、城市发展模式的示范引领区、沈抚同城体结构调整与功能提升的核心承载区。
(9)沈阳经济区一体化扩展阅读:
发展背景:
党的十六大做出了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重大战略决策,给辽宁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为了加快辽宁全面振兴,辽宁省委、省政府在发展全局上,确立了三大发展战略:一是实施“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建设战略;二是实施沈阳经济区一体化发展战略;三是实施突破辽西北战略,促进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
2007年7月23日,在中共辽宁省委十届四次全会上,时任省委书记的李克强同志明确提出:“推进沈阳与抚顺的同城化发展,壮大辽宁中部城市群,打造东北亚最大的区域中心城市,让沈抚连接带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
2009年2月28日,辽宁省省长陈政高视察抚顺经济开发区时,对在开发区建设沈抚新城给予了充分肯定,提出要加快沈抚新城建设,全力推进“辽宁(抚顺)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
2009年11月12日,抚顺市委、市政府以抚委发〔2009〕21号文件正式明确要举全市之力推进沈抚新城建设,将抚顺一侧258.8平方公里地域范围对外统称为沈抚新城。其中抚顺经济开发区118.6平方公里,为沈抚新城起步区。
2018年9月13日,国务院原则同意《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建设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请认真组织实施。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面落实新一轮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以改革创新为引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建设东北地区改革开放的先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