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入门技巧 » 教育部长江学者

教育部长江学者

发布时间: 2021-07-22 03:48:47

❶ 中国法学界的泰山北斗是

以下是中国法学界的泰斗(排名不分先后):

1、高铭暄:泰斗加学术(刑法界的祖师爷)

高铭暄(1928.5.24-)男,浙江省台州市玉环县人。1951年从北京大学法律系(本科)毕业,1953年从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刑法研究生班毕业,现任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荣誉一级教授 ,兼任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委员。

❷ 中国海洋大学院士名单都有谁

中国海洋大学院士名单:

文圣常院士、管华诗院士、冯士筰院士、李庆忠院士、高从堦院士、麦康森院士、吴立新院士、宋微波院士、李华军院士、包振民院士、张国伟院士、刘鸿亮院士、金翔龙院士。

1、文圣常院士

男,1944年武汉大学毕业,历任广西大学、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山东大学、山东海洋学院、中国海洋大学教授;曾任山东海洋学院院长,199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以上内容参考:中国海洋大学-两院院士

❸ 北大“钉子户”黄如:25岁读北大博士,50岁做北大校长,现状如何

如今50岁,担任北大副校长的她,科学上是一丝不苟的“大佬”黄如;工作上是坚持在岗位上平凡又不简单的老师;生活中是简单纯粹的黄如。这样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着、享受着,令人敬羡。你覆盖不了别人的光辉,这个时代也不会阻止你自己闪耀。

❹ 北大天文系都有哪些知名教授,院士,长江学者,以及他们的主要理论

详情可以去天文系的网站看:http://vega.bac.pku.e.cn/astro/astro.htm
天文学系的研究领域包括天体物理学和天文技术及应用两方面。天体物理学是当前天文学中发展最快和最富有成果的学科,它一直是北京大学天文学系的主要学科方向。北大天文学系教师的研究成果多次获得国家和教育部自然科学奖。天文学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五个领域:

宇宙学与星系物理

利用宇宙大尺度结构研究暗物质与暗能量的本质,包括:宇宙结构形成及相关问题的数值模拟;利用星系团的形成与演化限制宇宙学模型及暗物质的性质;利用弱引力透镜寻找星系团可能存在的问题及对与宇宙学研究的影响;利用宇宙大尺度结构限制暗能量本质的可能性;宇宙第一代结构形成的观测与理论研究。

指导老师:陈建生院士,范祖辉教授,李立新教授,景益鹏研究员,武向平研究员,周旭研究员

活动星系核与高能天体物理

研究类星体与活动星系核的多波段观测和理论模型以及黑洞与吸积盘的各种物理过程。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包括:提出多种估计活动星系核黑洞质量的方法并研究了黑洞质量与射电辐射、寄主星系和宽发射线区的物理联系;提出双黑洞模型并利用其和吸积盘的相互作用成功解释了一些活动星系核的光变特征及喷流形态;研究黑洞吸积盘内的辐射过程并用其解释了Seyfert星系中多波段光变的复杂相关性。

指导老师:周又元院士,吴学兵教授,刘富坤教授,李立新教授,于清娟教授,闫慧荣研究员

星际介质物理、恒星与行星系统

恒星与行星如何由星际介质形成、恒星如何演化和死亡、恒星对星际介质的反馈效应(辐射、星风、核合成)和对下一代恒星形成的影响,是天体物理学的重大前沿课题,是连接宏观(宇宙大尺度结构、星系的形成和演化)、介观(有机分子、生命的起源和本质)和微观(核合成、元素的起源)现象的桥梁。认识行星系统的形成对理解人类自身的起源具有重要的意义。人们第一次能够科学地来回答也许是人类文明史上意义最深远的问题,即“人类赖以生存的太阳系到底是特殊(罕见)还是平常(普遍)的?”

指导老师:林潮教授,刘晓为教授,彭逸西研究员,Martin Smith研究员,M.B.N. Kowenhoven研究员,张华伟副教授,赵刚研究员,邓李才研究员,杨戟研究员,高昱研究员

粒子天体物理

对脉冲星、夸克星、伽玛射线暴、高能宇宙线等方面研究具有长期积累。提出了“射电脉冲星是裸奇异夸克星”概念,进而研究了奇异星的形成、磁场、吸积等一系列天体物理问题,并给出夸克星存在的若干天体物理后果及可能的观测证据。在此研究基础上,提出了低温高密夸克物质成固相的猜想。指出逆Compton散射过程在脉冲星磁层中的重要性,并建立了ICS辐射模型。

指导老师:徐仁新教授,李立新教授,韩金林研究员,黎卓研究员

天体技术及应用

参加高空间频谱日像仪的研制。该设备采用综合孔径方法,实现对太阳的高空间分辩频谱观测。目前已经完成太阳射电辐射的干涉试验,成功获取了干涉条纹。工作涉及的主要技术方法,包括模拟射频接收,数字式相关接收,大规模FPGA应用,计算机应用以及图像后处理等。

指导老师:南仁东研究员,张坚副教授

❺ 西南财经大学是不是985高校是不是教育部直属

西南财经大学不是985高校,是教育部直属。

西南财经大学位于四川省成都市,直属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首批“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首批试点高校,中欧商校联盟创始会员,入选”2011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5)教育部长江学者扩展阅读:

师资力量

截至2015年4月,学校有专任教师1380余人,其中教授250余人、 副教授490余人,博士生导师260余人,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3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讲座教授4人,四川省“百人计划”入选者6人,国家“教学名师”奖获得者2人,四川省“教学名师”16人。

“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6人,有1人获“全国百名杰出留学回国人员”奖励,教育部霍英东优秀青年教师奖及资助计划获得者12人,1人获“四川省首届创新人才奖”,31人获“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称号。

有5人入选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百千万人才工程”,26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74人当选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3人获德国“洪堡基金”项目资助;有10位教师担任四川省第五届科技顾问团顾问等。

❻ 清华大学客座教授名单

清华大学客座教授有:王思敬、卢强、刘涛雄、朱邦芬。

1、王思敬,1934年12月27日生于上海,祖籍安徽,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工程地质、环境地质与岩石力学专家。

2、卢强院士,男,1959年和1964年清华大学电机系本科和研究生毕业。1985年至1986年美国ColoradoStateUniversity访问教授,讲授研究生课并科研。

3、刘涛雄,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社科学院党委书记,创新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主要研究兴趣为大数据经济分析、宏观与产业经济、新政治经济学等。

4、朱邦芬197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1981年获清华大学固体物理学硕士学位,1981-2000年先后任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2000年起任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高等研究中心教授,2003-2010年任清华大学物理系系主任,2008-2010年任清华大学理学院院长。

(6)教育部长江学者扩展阅读

学校有教师3485人,其中45岁以下青年教师1743人。教师中具有正高级职务的1381人,具有副高级职务的1648人。

教师中有诺贝尔奖获得者1名,图灵奖获得者1名,中国科学院院士51名,中国工程院院士39名,16名教授荣获国家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167人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52人入选青年学者,239人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52人获得优秀青年科学基金。

❼ 请问一下厦大经济学院和王亚南经济研究院到底有什么区别

亚南院

1.亚南院偏学术,其数理和英文要求较高。

2.他的课程是全英文的,而且课程量较整个经院的研究生都要重到研二还有专业课,因此课余时间较少。

3.学术气氛重。但是它的国际认可度高,要想出国比较容易。

厦门大学王亚南经济研究院(简称“研究院” ,或“WISE”)成立于2005年6月,以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基地为基础、依托于“985工程”二期项目。

WISE是一个实体性的教育科研机构,下设计量经济学研究中心、金融经济学研究中心、劳动经济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王亚南学术思想研究中心、现代统计学研究中心、计算与数据中心、厦门大学-新加坡管理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中心、SAS计量经济学卓越中心、康奈尔合作中心以及高级教育培训与咨询中心。

经济学院

1.理论上育人和科研五五开,但实际上科研的实际含量估计占不了那么大比例。

2.经院研究生现在都分教科类和应用类。金融系的课程在研二上学期基本结束,研二下学期大家都开始找实习了。

如果从就业来讲,经济学院好一点。

(7)教育部长江学者扩展阅读:

厦门大学(Xiamen University),简称厦大(XMU),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21年创办,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华侨创办的大学,是国内最早招收研究生的大学之一,中国首个在海外建设独立校园的大学,被誉为“南方之强” 。

学校是教育部直属的副部级大学,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教育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福建省和厦门市共建高校。

是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国家“2011计划”牵头高校,入选“211工程”、“985工程”,“111计划”、“珠峰计划”、首批20所学位自主审核高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

厦门大学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大学,校园一侧是南普陀寺,一侧是白城沙滩与胡里山炮台,与世界文化遗产鼓浪屿隔海相望,包括群贤楼群、建南楼群、芙蓉楼群以及厦门大学人类学博物馆在内的厦门大学早期建筑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

学校设有研究生院、6个学部以及28个学院(含88个系)和14个研究院,有专任教师2657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875人,有在校学生近40000人(含外国学历留学生1437人),其中本科生20045人、硕士研究生16172人、博士研究生3647人。 截至2018年5月,厦门大学有1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

❽ 长江学者的智商是不是都很高

今天,清华大学张林琦教授接过聘书,与其他201位学者一起成为第九批“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中的一员。作为特聘教授,他将在聘期内享受每年10万元的年薪。

与各地动辄上百万元的人才计划相比,张林琦教授拿到的10万元并不算多。可是在1998年,当教育部和李嘉诚基金会宣布启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并以10万年薪这个在当年算得上天文数字的薪资聘请教授时,这一“破冰”之举被媒体称为“中国教育史上开天辟地头一回”。此后,高校打破论资排辈的传统,并陆续盘活了用人与薪资制度的这潭“死水”,一批批优秀的年轻人冲向前台,充当国家科研“突击队”先锋。

高校教师穷得让人感到耻辱

中国科学院院士、南开大学教授张伟平是“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第一批特聘教授。1993年,这位留学法国的博士回到南开大学工作时被定为助教,每个月拿着200多元的工资。到了1998年,已经成为教授的张伟平工资增长到2000来元,一年下来年薪不足3万元。

这位当时正年轻的教授记得很清楚,自己和周围的许多同事到菜市场买菜,为了省点钱,还要与小贩们讨价还价。“为生计所累,我们能花在学问上的时间少了。”他说。

时任教育部副部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的韦钰也记得,不少高校的年轻教师向她反映:老师太穷了。

一些重点高校的年轻老师出国开会,见到自己的同门师弟师妹,聊天时说起了待遇和科研条件,只能用“穷得有些耻辱了”来形容自己的状况。让韦钰印象尤为深刻的是国内一所重点高校的重点实验室主任。这个年轻人坚决放弃了海外优厚的待遇回国工作,可是国内高校的待遇实在太低了,忍无可忍的太太与这位年轻的教师分手了。而上海一所重点高校建立了一个重点实验室,科研条件都不错,校长向韦钰抱怨:国内高校钱太少了,没人愿意回来。

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1998年,全国普通高校共有专任教师40.7万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仅占教师总数的4.6%,教师队伍断层严重,高水平学科带头人青黄不接,领军人才匮乏。

我们这些老高校人为什么还不如刚回国的小青年

在当时的条件下,要国家拿钱提高高校教师待遇困难重重:人事部门掌管技术职称评定的结果,评上教授以后,无论贡献大小,待遇都一样。而教授终身制又让不干活的老师没有解聘的危险,能干的老师也没有权利要求学校改变目前普遍偏低的待遇。

1998年5月的一天,韦钰与李嘉诚先生一起吃饭。席间,韦钰谈起了高校教师队伍的现状,李嘉诚先生立刻表示他愿意有所作为。这一年8月4日,教育部与李嘉诚基金会合作实施“长江学者奖励计划”。

在一定程度上,这个计划采纳了国外讲席教授的做法,并且向年轻人倾斜:有博士学位,年纪在45岁以下。

计划公布以后,一些老教授不服气,跟校长提:我们在学校服务了这么多年,到头来还不如新回国的小青年?

60位院士参加“长江学者”第一次初评。会议一开始,韦钰先给院士们鞠躬。她说:在座的诸位与我们要评出来的年轻学者相比,论贡献,要大;论水平,要高,论困难也可能不小。可是这次请大家来是为国家选“突击队长”。就像一家人,不够富裕时,得先让年轻人吃饱,让他们可以趁年富力强,有创新激情的时候,冲击国际前沿。

报名者众。有学校的领导干部甚至为了申请长江学者,放弃了官位。这一年,经过严格评审,71人入围。

年轻科学家为“发财”才回国的?

有眼红的人说,这个计划就是让一批年轻人发财了。

在北京大学的应聘者中,当年37岁的佘振苏教授被校方认为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他在美国的年薪不少于11万美元。10万元人民币的年薪,只相当于他当时一个半月的收入。

佘振苏告诉媒体,年薪10万元,本来不在考虑之中。吸引他的,主要是多方面的因素:想为国家做点事情。而国内的条件、特别是实验室建设条件开始渐渐成熟。学问做到一定程度,特别希望东西方文化的交融。

教育部副部长赵沁平在与长江学者的座谈中也表达了这样的观点:这10万元钱并不是你们劳动价值的全部体现,仅仅是使各位能够安心工作而无后顾之忧,让各位能较体面地生活,能够集中精力出色地完成突击队长的任务。

还是有人不理解。当时南开大学的一位教师找到时任校长的侯自新,对这件事情发表不满。侯自新对他说:你着什么急?他们涨了,你还会少吗?

李嘉诚先生在今天的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十周年颁奖典礼上说:“当年,这是一项打破制度局限的创举。不仅打破了科研人员薪酬结构僵化及平均主义的局限,更能为国家吸引及稳住人才。我们向世界发出了‘珍重人才’的强烈信息。”

年轻人是最大的受益者

“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中,年轻人是最大的受益者。”浙江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卫说。据统计,至今全国共有115所高校聘任了1308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的平均年龄42岁,讲座教授平均年龄46岁。特聘教授中,90%以上具有一年以上国外留学或工作经历;讲座教授全部从海外招聘。通过讲座教授岗位的合作,部分高校进一步引进了若干名海外一流大学高端人才。

杨卫对此感慨最深的是,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在年轻人中形成精英的概念。当时的大氛围是当院士的年轻人很少,但是,长江学者对年轻人来说,只要通过努力就可以争取。

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的示范和引领下,目前,全国共有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许多高等学校相继实施了一批人才计划,大力吸引、培养中青年优秀拔尖人才。时至今日,国内高校教师待遇普遍提高,10万元对于很多长江学者的申请者来说不是一个大数目了。“对很多回国创业的海外学者来说,长江学者是我们回国创业首选途径。”张林琦说。(本报记者原春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