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入门技巧 » 康熙传位遗诏

康熙传位遗诏

发布时间: 2021-07-22 02:45:15

① 历史上康熙传位给谁

康熙把皇位传位给了雍正。

雍正帝在位期为加强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统治,实行改土归流。废除贱籍制度,实行摊丁入亩,减轻了无地、少地农民的经济负担,促进了人口增长。并且大力整顿财政,实行耗羡归公,建立养廉银制度,实行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

雍正帝一方面遵循顺治、康熙二帝“崇儒重道”的传统国策,重视正统儒学(尤其是程朱理学)在政治统治中的作用。同时,也主张“三教并重”;以“诚”代“理”,对程朱理学进行改造。

世宗尊孔、开日讲、举经筵,表明其在施政理念上一遵其父祖“崇儒重道”国策之旧,重视传统儒学(尤其是程朱理学)在政治统治中的作用。表现在:第一,重视传统儒学(尤其是程朱理学)的教化作用。第二,以传统儒家“天人感应”思想为指导,利用“神道设教”进行政治统治。

(1)康熙传位遗诏扩展阅读:

1、雍正实行的摊丁入粮、耗羡归公与养廉银,奏折制度与军机处,秘密立储,改土归流,除豁贱民,设立驻藏大臣制度,都成为清朝一代不可移易之法。

2、雍正七年(1729年),因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恐漏泻机密,始于隆宗门内设置军机房,选内阁中谨密者入值缮写,以为处理紧急军务之用,辅佐皇帝处理政务。

雍正十年(1732年),改称“办理军机处”,简称“军机处”。

军机处的大臣由皇帝挑选,由内阁大臣兼任,他们直接听命于皇帝,跪受笔录,他们的活动都是在皇帝的监督下的,旨意完全是按皇帝的话记录的。

② 康熙皇帝的真正遗诏是什么

保存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康熙遗诏里写着:“雍亲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即皇帝位。”仅从它的写法来看,改成“传位于四皇子”是完全不可能的事。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公元1722年12月20日),69岁的康熙皇帝玄烨,做了六十一年大清皇帝之后,在京西的畅春园去世。
七天后,皇四子胤禛继承了皇位,第二年改年号为雍正。
不久,有关雍正篡位的传说就悄悄开始流传。随着时间的流逝,雍正篡位的故事在民间演绎得越来越生动。野史中关于雍正篡位的传说,归纳起来竟有五种之多。
一是“雍正改诏说”。康熙皇帝本来是把皇位传给十四子允禵的,可是雍正却暗地里把诏书中的“十”字改成“于”字,这样诏书就成了“传位于四子”。
二是“隆科多改诏说”。隆科多是当时的步军统领。在康熙病重时,本来发了一道谕旨,叫远在西宁的十四子允禵紧急回京,要传位给他,可是隆科多把遗诏捏在手里,没有发出去。等到康熙皇帝驾崩,隆科多假传圣旨立了四子胤禛。
三是“隆科多改诏说”的另一版本。认为康熙刚咽气,隆科多赶紧从“正大光明”匾的后面,取出康熙密藏在那里的诏书,把“传位十四子”改成“传位于四子”。
四是“雍正投毒说”。康熙在畅春园病重时,皇四子胤禛进了一碗人参汤,康熙喝了就归天了。
五是“年羹尧改诏说”。年羹尧是当年的川陕总督,传说雍正的母亲曾与他私通,入宫八个月就生下了雍正。所以雍正是年羹尧的私生子,改诏的事是年羹尧干的。
史学家和档案学者首先否定了民间那几种雍正篡位传说的真实性。
满语是清朝的国语,康熙的诏书不可能只改汉文,不改满文。满文是竖写的,把“十”改成“于”是不好改的。
清代的用语规范,档案中凡写到皇子时,都要写成“皇某子”、”而不能写成“某皇子”。仅将“十”字改成“于”字,岂不是将“传位皇十四子”改成“传位皇于四子”。
再说清代人写“于”字是用繁体“於”,而不是现在简体字“于”字,所以将“传位十四子”改为“传位于四子”,完全是凭主观的想法编造出来的。

③ 康熙传位给谁 康熙遗诏揭露传位之谜

康熙之后继位的是雍正胤缜。多年来人们一直对康熙末年的九子夺嫡争论不休,尤其是野史尤甚。说雍正改了遗诏,把传位十四子改成传位于四子而登上帝位云云。但其实满清的圣旨诏书都是满文汉文各写一遍的,就算汉字的十可以改成于,但是满文这两个字就差太多了,根本改不了。众说纷纭的说法,其实和汉人当时被满人夺了政权心中的不满,明朝遗老遗老对满清统治者的抵毁有一定的关系。野史的记载更是没有史料根据,多为当时一些文人道听途说的戏作。

④ 康熙的遗诏到底传位给谁

肯定是皇四子胤禛。
胤禛生于康熙十七年(1678年)。母孝恭仁皇后。康熙亲征葛尔丹时,胤禛奉命掌管正红旗大营。20岁,被封为贝勒,31岁,晋雍亲王。康熙驾崩,胤禛即位,为雍正帝。
关于民间雍正可能篡改遗诏的可能并不现实,解释如下:
第一,清朝对皇子的称呼,一般不会直呼四子、十四子等,而是在这些称呼之前冠于“皇”字,称他们为皇四子、皇十四子。按照这一习惯,遗诏应写成“传位皇十四子”。那么如果将其中的“十”字改成“於”,就念不通了。第二,清代“于”、“於”二字是不通用的,传位给谁,应该用“於”字,用“于”字也是说不通的。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从当时文书制度来看,也不能令人信服。清代的文书,特别是清代前期的文书,都是满、汉文合璧的。康熙帝的遗诏,不用满文,只用汉文书写是不可能的。而用满文和汉文两种文字写成的遗诏,汉文可以篡改,那么满文是不容易改的。所以说第二种说法是没有根据的。满语是清朝的国语,康熙的诏书不可能只改汉文,不改满文。满文是竖写的,把“十”改成“於”是不好改的。在没有其他证据的情况下,现存的《康熙皇帝遗诏》是惟一的物证。
希望能够帮到您!

⑤ 康熙传位诏书原文

实际没有标点应是:雍正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即皇帝位
并且是竖写.

⑥ 康熙遗诏到底要传位给谁

按现在留存的清宫档案,康熙传位肯定是传给雍亲王胤禛。野史里的隆科多将康熙遗诏里的“传位十四”改成“传位于四”,在清朝那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清代旨意都是满汉蒙三种文字一起写,光改汉字却没法改满文和蒙文,所以野史是不可信的。

⑦ 如今康熙传位诏书出现,历史上他究竟传位给了哪位皇子

康熙传位给了四阿哥胤禛。在康熙遗诏用汉、满二种文字书写同一内容中,其中写有“雍亲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继皇帝位……”这皇四子胤禛,就是雍正。

康熙遗诏亦称《康熙皇帝遗诏》,《康熙遗诏》一式四份,分别藏于台湾故宫,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和辽宁省档案馆。康熙皇帝逝世后,遗诏颁布天下,告示全国。

(7)康熙传位遗诏扩展阅读


辽宁省档案馆收藏的“康熙遗诏”用汉、满二种文字书写同一内容。因为传位诏书中的满文中,“于”和“十”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字,没有矫饰的可能,但海峡两岸的康熙遗诏的满文部分的继位人部分缺失。可是,十改于只是小说里的说法,真正让史学家怀疑雍正继位过程的,是其他历史记载。

参考资料:网络-康熙遗诏

⑧ 康熙遗诏,到底是“传位十四子”,还是“传位于四子”

如果就康熙遗诏来说,传位十四子被改成传位于四子这种说法是不可能存在的,理由有三。

第一,当时并不使用简体字,而是使用繁体字,于的繁体字是於,这个没办法由十加一笔。

第二,十四子与四子都会加个皇字,也就是皇十四子,皇四子,传位皇十四子,加一笔,就成了传位皇于四子,这个也显然不可能。

第四,雍正新政著有成效,前承康熙,后启乾隆,才有康乾盛世,说明雍正确实有能力,也可以看出康熙的眼光。

隆科多在雍正继位上面,出力甚大,这个也可以说是隆科多保雍正正常顺利继位,不能硬理解成篡位。

而雍正生母德妃的反应,只能说明的是德妃希望是十四子继位,也不能说明什么,想是一回事,能不能完成是另外一回事。

⑨ 康熙的传位诏书如何写的

作为清代的遗诏来说,肯定是满汉合璧的,这是祖宗的规矩(而且遗诏上除了皇子的排序之外还会有他的名字)。雍正把十四篡改成四那是小说戏文里杜撰的,不可信。是皇四子、皇十四子这么写的,所以十改成于是不可能的,改了汉文还得改满文呢。。。。

但问题的关键在于,至今为止,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康熙根本没有留下真正实打实的遗诏(别跟我说展出的那一版),雍正不是篡改而是臆造了遗诏。

雍正臆造旨意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康熙属意于他,但没来得及下诏,为了让自己的登基更加合法,所以就假造了这么个诏书;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康熙根本不打算让他继位,所以他伪造了圣旨。

不管是哪一种吧,总之由于康熙没有留下白纸黑字的诏书,所以他究竟希望哪个儿子继位终究只能是个谜,雍正即便是臆造了圣旨也算不得完全的得位不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