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入门技巧 » 18届三中全会

18届三中全会

发布时间: 2021-07-20 01:19:21

Ⅰ 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是什么

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是什么?十八届三中全会,是继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改革开放“大门”后,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又一次全局意义上的战略性深化和革命。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不仅是改革开放35年来“道路自信”、“理论自信”的实践和创新的结果,更将是新时期“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跃升至“制度自信”新境界的现实来源和指导纲领。全面深化改革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学习宣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必须坚定深化改革的信心、坚持深化改革的正确方向、凝聚深化改革的共识、注重深化改革的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各项改革;必须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把全社会的力量更好凝聚到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和工作部署上来。

Ⅱ 十八届三中全会,十八届是指什么三中全会是什么意思

你好,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全称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

党章规定,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每五年召开一次,召开的这次大会就是”十几大“,这次会议要进行换届。这五年内,每年召开一到两次(也可以视情组织召开)一次中央候补委员以上参加的会议,这次会议就是”全会“,第”几“次召开,就是”几“中全会。现在是建国六十年,党的会议从1921年一大开始计算的。1921年建党后在嘉兴南湖召开的一大,1922年召开的二大,1923年召开的三大,1925年在莫斯科召开的五大,之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会议制度并不完善,尤其是在新中国建立之前,都是根据形势决定何时召开。建国后,尤其是文、革期间,党的会议制度遭到破坏。一直到1977年的11大,才决定每5年召开一次全国党代表大会,并写入党章予以确立。

Ⅲ 党的十八大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有什么区别

党的十八大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有什么区别:

1、会议名称不同,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的简称,党的十八大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简称。

2、会议时间不同,党的十八届三种全会于2013年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召开,党的十八大于2012年11月8日在北京召开。

3、参会人员不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参会人员为中央委员、候补中央委员、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十八大代表中部分基层同志、专家学者。党的十八大参会人员为由全国40个选举单位选举产生由中央确定的党的十八大代表。

4、会议内容不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最主要的内容为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党的十八大主要是举产生了新一届的中共中央领导层,包括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央候补委员、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

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为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机关,每5年举行一次,由中央委员会召集。中央委员会认为有必要,或者有三分之一以上的省一级组织提出要求,全国代表大会可以提前举行;如无非常情况,不得延期举行。职权是:讨论和决定重大问题;修改党章;选举中央委员会、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

Ⅳ 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全文)

1、《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所有大型网站上都有。

2、(2013年11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13年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

出席这次全会的有,中央委员204人,候补中央委员169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和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列席了会议。党的十八大代表中部分基层同志和专家学者也列席了会议。

3、公报全文,见〈网络文库〉--《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全文)》:http://wenku..com/link?url=Vq5vy6yEk0EVQ9CMEb-sZtkjUUSkS_k4KdzvIrRcM2Xv3IHS9M1s-sMx9HnoSm3lQi_

Ⅳ 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十八大的区别

一、会议召开时间不同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简称: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于2013年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召开。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简称中共十八大)于2012年11月8日在北京召开。

二、与会人员不同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共有中央委员204人、候补中央委员169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党的十八大代表中部分基层同志、专家学者出席。

十八大与会人员为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共2270名,由全国40个选举单位选举产生。

三、会议内容不同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主要议程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重大问题。

十八大选举了新一届的中共中央领导层,包括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央候补委员、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

Ⅵ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其核心问题是如何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

2、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各级党委要切实履行对改革的领导责任;

3、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4、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6)18届三中全会扩展阅读

从历史的角度看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深远影响,主要体现在制度变革和体制创新上。全会在一些基本制度和理论问题上取得了新的突破,如首次定义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更加明确强调了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同等重要性;提出“完善产权保护制度”,特别提出了“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建立全国和地方资产负债表制度、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制度、股票发行注册制度、权力清单制度、官邸制、涉法涉诉信访依法终结制度等等。这些重大突破,巩固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制度,丰富和完善了社会主义理论,对个人、社会、国家和世界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Ⅶ 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2013年11月9日至12日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13年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作重要讲话。

出席这次全会的有,中央委员204人,候补中央委员169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和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列席了会议。党的十八大代表中部分基层同志和专家学者也列席了会议。

(7)18届三中全会扩展阅读:

全会充分肯定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一致认为,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着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沉着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推动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实现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第一年的良好开局。

全会高度评价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5年来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和伟大成就,研究了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认为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Ⅷ 十八大三中全会内容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简称: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于2013年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召开。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会议主要内容: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全面深化改革的五大体制改革要点:
一、经济体制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其核心问题是如何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
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二、政治体制
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各级党委要切实履行对改革的领导责任;
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确保国家安全;
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执政方式,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三、文化体制
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文化开放水平。
四、社会体制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共同富裕,推进社会领域制度创新,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
五、生态文明体制
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
【参考材料】网络: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