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入门技巧 » 捆缚

捆缚

发布时间: 2021-07-19 02:38:12

『壹』 男人为什么喜欢控制女人,捆缚女人

想拥有掌控一切的那种成就感,女人只是他其中一项而已

『贰』 五花大绑,是怎么绑的

【成语】: 五花大绑
【拼音】: wǔ huā dà bǎng
【解释】: 先用绳索套住脖子,又绕到背后反剪两臂的绑入方式。

至于为什么叫五花,说法很多,不一而足:有的说是指捆缚者先把绳索做出五个套(花),分别套住被缚者的脖颈和双臂,然后收紧绳子进行捆绑;有一种说法是指从前面看被缚者有五处有绳索勒缚(喉一处、左右臂各两处);还有人指出,所谓五花是指背后的捆绑绳子呈¥状:¥状就是分出来的5个绳端,最上面两个绳端是搭在两肩绕到前胸交叉捆绑或顺腋回绑。中间两个绳端是捆绑手上臂,最下面的则是吊住被缚人的手腕。另一种理解别出心裁:这个五花的“花”字,就是“绳结”的意思,意即五种花样的绳扣。首先,往脖子后面搭的时候就有一个穿绳用的双环“扣”,随胳臂绕到手腕时,在两个手腕处各有一个单环“扣”,这就有三个“花样”的扣了(左右手腕的扣实际相同)。然后在反剪的双手手腕处,用合起来的绳子缠绕几圈再打一个绳扣。(这个绳扣是关键的,打不好就会被挣脱),这个扣常常像回型针一样也打个“环扣”,因为绳子最后还要穿过脖子后面的绳扣的向上拉紧,所以这里打个环扣也很保险。这已经第四个“花”了。最后,将绳头穿过脖子后面绳子上预留的穿绳扣,自己的一只手往下拉绳子,另一只手往上推被绑者绑在后面的双手,拉紧后在穿绳扣处打上结就完成“五花大绑”。这时刚好五个花(绳结)。

『叁』 怎么系绳子

在野外如果有一条绳子,不管是当成晒衣架、物品的整理、包装、野营、备用鞋带或是路过时的标旗等等,如能好好的处理,应该可以使用在各种用途上。所以,一根绳子,打成不同的绳结,就可以发挥各种作用。掌握了这些打绳结的技巧,你就可以轻松成为户外达人。

因此,我们不能不了解隐藏着无限可能性的绳索的结绳法。在任何一方面都很有益助。熟练掌握一些户外绳结灵活运用。够让你在户外运动和日常生活中结绳更加得心应手。

下面小编就来给大家介绍22种作为户外达人必备的绳结打法,学会了这几招,再和好友去户外的时候,肯定收获满满的赞,快来花几分钟的时间学习一下户外绳结的系法吧。

1.半扣结

简介:半扣结可以说是所有绳结中最容易上手的一种打法。这种打结方法适合系在圆柱形的物品上,而我们常让它扮演的角色多是担当复杂绳结的基本结,也就是在其它绳结打完后,收尾时再加一个半扣结,这样可以使整个绳结变得更加牢固。

打法:

2.八字结

简介:八字结以它结成之后像“8”的外形而得名。八字结多使用在防滑性强的场合。将绳端先行交叉,绳头绕过主绳穿过绳圈,缠绕两圈后拉紧完成。打法简单,结成之后又相当牢固,是一款经典的绳结打法。

打法:

3.平结

简介:平结也叫方结或瓶口结,这种结可以说是生活中用的最广泛的一种结,在两绳连接或捆缚物体时我们都会经常使用。不过我们连接两绳的时候,最好选择材质、粗细差不多的绳结,这样能让平结的威力发挥到最大。有时候打得过紧解不开也不要着急,双手握住绳头,朝两边用力一拉,就可轻松解开。

打法:

解法:

4.称人结

简介:称人结是所有绳结中的王者,也是全世界最受喜爱的一种绳结。在绳子的一端打成一个固定圈,牢固性最好,系法也并不复杂,因此称人结也成了各行各业的宠儿,尤其是在航海和登山业使用最为频繁,所以又被叫做帆绳结或船缆结。由于称人结不会滑脱或夹挤,绳圈不会缩小,是一种相当安全的结法,所以在救助落水、空中作业、救援抢险中,都会被经常用到。“绳结之王”宜结宜解、安全性高、用途广泛、变化多端,真不愧是称人心意的结。

打法:

5.渔人结

注意,此“渔人结”非彼“愚人节”,小伙伴们别误会,请继续记笔记——

简介:结如其名,渔人结是渔人捕鱼的时候发明的绳结。捕鱼时绳结要牢固到一定程度,辛辛苦苦捕来的鱼儿才不会跑掉,所以此结十分容易打,但很难拆开。故应尽量避免用在一些质地好的绳上,也不要用在会扯得很紧的绳上,因为扯紧后,很难手动解开,一般要割剪挣脱。但此结的牢固性甚至胜过绳结之王,想打世上最牢固的结,那就试试渔人结吧。

打法:

6.双渔人结

1.将渔人结的卷绕次数多增加一次后打结;

2.另一边也同样打结;

3.将两条绳端用力向两边拉紧。

7.系木结

简介:顾名思义,最开始是樵夫或是伐木工发明的结。这个结拥有一个可随意调整的圈,打一个半扣结之后,再把剩下的绳头在绳圈上缠绕两三圈的结就是系木结。它的功能就和这个名字一样,适合用来架帐篷,捆绑吊床,扎木筏,搬运家具,木材等等。系木结的优点是简单牢固,即使用力拉扯,也不用担心结会散开,反而拉力越大,绳结越紧,十分强大。

打法:

8.单结

若想在绳子上打一个结,单结是最简单的结,当绳子穿过滑轮成组时,单结可发挥绳栓的作用,除此之外,在拉握绳子时,单结可以用来防止滑动,而且它也可以用来作为当绳端绽线时,暂时地防止其继续脱线。然而单结的缺点是,当结打太紧或弄湿时就很难解开。以这个结作为基本,还可以变化成结形较大的多重单结、圈套结之一的活索、将绳与绳连接的固定单结、作成一个固定圆圈的环结、以及在一条绳子上连续打好几个单结的连续单结等。

1.将绳端与绳子相交,穿过绳环;

2.打成一个结。

3. 完成

9.多重单结

增加缠绕次数(2-4次左右),打成较大的结形。为了不让结打乱,须“边打结边整理”为重点所在。这种结用在作为绳子的手握处,或是当绳子要抛向远处理加重其力量。1.

2.

3. 只要增加缠绕的次数,结形就会变得较大。

10.活索

一种简单的圈套结。拉紧绳子的前端即可做成一个圆圈,圆圈中间没有任何东西,一拉绳子即可将结解开。1.

2.

3.

11.双重单结

说双重单结是为了做成一个圆圈的结,但不如说它是为了避免使用绳子损坏部的的重要法宝。它的结法很简单,只要将绳子对折后打一个单结即可。这个时候如果绳环部份就是绳子的损坏部份的话,由于其无法产生施力作用,所以仍可安心使用绳子。1.

2.

3.即使拉紧绳子两端,绳环部份也无法受力。

12.固定单结

固定单结的打法是将两条绳子的末端与末端重叠,然后打一个单结。这个结是用在将两条同样粗细的绳子迅速地连接,或是将一条绳子作成环状使用时等等。

1.

2.

13.连续单结

这是欲紧急逃脱时使用的结,其特征是在一条绳子上连续打好几个单结。打法就如下图所示,但若不熟练的话,结与结之间很难做成等间隔。反覆练习到抓到窍门为止吧!

1.

2.

3.

14.水结

用在连接两条同样粗细的绳子上,一种简单且结实的结。日本名称的由来是由于利用这种结作为连接藤蔓时打的结。在攀岩的世界里称为环固结(Ringbend),将一条绳子的两端用这种方法相连结,即可做成吊索。这种结主要适用于连结扁平的带子。打法十分简单,在一条绳子的前端打一个单结后,另一条绳子逆着结形穿过前面一条绳子的圆圈即可。虽然结形可以打得小而漂亮,但是得注意有时会松开,所以在绳子末端一定要留下四-五公分的长度,并且须将结牢牢打紧。

1.在一条绳子的末端打一个单结,尾端要留下充分的长度;

2.将另一条绳子从前一条绳子的末端开始,顺着结形逆向穿过;

3.

4.两个绳子末端留下一定长度后,用力打成一个结。

15.接绳结

接绳结是连接两条绳索时所用,打法简单,拆解容易,可适用于质材粗细不同的绳索,安全可靠程度相当高。当两条绳索粗细不一时,打的时候必先固定粗绳,然后再与细绳相连。接绳结的打法有两种,一般最常使用的是如下所介绍的打法1不过多知道另一种打法也没有什么损失;适用于连接细绳或想要迅速打好时。

打法1:最普遍的打法。

1.将一条绳索(粗绳)的末端对折,然后把另一条绳索(细绳)从对折绳圈的下方穿过;

2.把穿过的绳头绕过对折的绳索一圈;

3.打结;

4.握住两端绳头拉紧结目。

打法2:利用指尖,使细绳可以迅速打成接线结的方法。

1.如圆将两条绳索先行交叉;

2.手握着交叉部份,然后把一端绳索「细绳」绕个圈;

3.

4.把另一端的绳索(粗绳)对折,并将绳头穿过绳圈;

5.拉紧较细的绳;

6.用力拉紧结目后完成

16.外科结

外科结一如其名,它是医生在进行手术缝合伤口时所打的结。外科结也可以应用在连结两条绳索的时候,而且它的结目比平结牢固结实,所以不用担心是否会散开,适合使用细滑的绳索,同时外科结非常适合用来收束系绑像鸭绒被、羽毛衣等柔较体积大的物品;不过缺点是不易解开。外科结的特征是在平结最初的缠绕上多加一圈,但是若在第二次缠绕时又加一圈的话,不但耐力会增绳,而且结目也会变得当整齐美观。1.将两条绳头交叉缠绕两圈;

2.跟平结一样,在上方打个结;特别注意不要绕错方向;

3.拉紧结目;

4.第二步骤的结可以再多绕一圈,如此结目会变得整齐又美观;

5.完成

17.缩短结、羊脚结

缩短结的日文名称羊脚结是因为绳结形状彷佛羊脚而得名,想把过长的绳索缩短使用时,缩短结是最受欢迎的绳结;尤其在海上使用的机会很多,像是拖曳船只或支架船帆等,应用范围相当广泛,此外,当绳索其中一段出现磨损而不能使用时,羊脚结也可以派上用场。缩短结的形状只是把对折的绳圈用半扣结固定而已,不论打法或拆解都相当简单;不过缺点是如果拉得太用力,结目可能会自行松散。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考虑使用双套结代替半扣结或者是在左右两边的绳圈套上大小木棒等方法。

打法1:把绳索对折两次,然后在两端用半扣结固定的打法。

1.

2.

3.

4.

打法2:作成三个并排的绳圈,把中间的绳圈穿过左右两绳圈后拉出的打法。

1.

2.

3.

补强缩短结的方法:补强时,如图所示利用双套结或在左右的绳环内插入棒状的物体。

1.

2.

3.

18.背牵结

背牵结是利用绳索的中间部位作为绳圈而广为人知,它原本是用来驯服野马的道具。在使用绳索拉重物时,人们常用此结作成好几个绳圈,然后再把绳圈套在手腕或肩膀上作业;因此背牵结又称为人力结。另外,古时候军队移动拖引大炮时,也是利用背牵结达到目的,所以它也被叫作炮兵结。然而上述的用途,近年来已经渐渐地销声匿迹,如今它的功能是在露营活动时用绳索来装吊一些小东西。虽然是很简单的绳结,但是如果使用或负荷太大,结便会松开,绳圈也会变大。

1.在绳索的中部份作成绳圈,然后把A部份往下拉移;

2.使绳索成为如图一般的形状,这个形状正是先前杠杆结的打法2上所示的形状。接着把B部份朝箭头方向拉出;

3.

4.拉紧结目,完成背牵结。

19.杠杆结

杠杆结是将绳索绑在附紧物上的绳结,它和双半结、系木结等绳结一样,可以用在树木之间连起绳索,或在搭帐蓬绑帐蓬绳时。此外,当绳索易滑或绳头太短难以使力时,杠杆结可以在绳索上打一个结目当成把手;通常是结目完成后再加上一个棒状把手。杠杆结的缺点是如果结目没有用力拉紧的话,它会有自动松开的危险。不过由于打法和拆解都十分容易,所以即使有那么一些小缺点,它的就用范围仍然相当广泛,堪称在露营活动时不可缺少的绳结。

打法1:把绳索直接在柱子上的方法。

1.把绳索卷在柱子上后,将绳头缠绕在绳索上;

2.把绳圈扭转,作成小绳环;

3.将绳头穿过绳环,拉紧结目。

打法2:在绳索上作把手的打法,如图所示,先在绳索上打个结目,然后再将棒状的物体插入拉紧即可。

20.连钩结

欲将帐蓬或遮寸蓬的绳子绑在木钉上时,连钩结是最适合的绳结。连钩结也是半扣结的变化之一,它的特征是藉由结目的移动,来调整绳索的长短。此外,它不仅容易完成、容易拆解,而且结目十分牢固。除了搭帐蓬和遮雨蓬之外,若想让绳索保持在拉得极紧的状态时,连钩结是非常适用的绳结。自从伸缩蓬等新帐蓬出现后,连钩结似乎已经不太被使用;不过为了以防万一,最好还是要学会它的打法。

1.先打一个半扣结;

2.在距离半扣结些许的地方,再打一个半扣结;

3.将绳头往回绕一个圈;

4.最后打个半扣结固定;

5.用力拉紧结目后完成,长短以A和B两个结目来调整;

6.调整有困难时,可以省略B部份的半扣结,而仅以A部份来调整也无妨。

21.拉结、半船首结

1.

2.

3.只要拉A的绳头,就会解开结。

『肆』 捆缚的解释及典故

1.捆扎;捆绑
①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八》:“闻人声在绝壁下,乃樵者拾枯於此,捆缚将返。”
② 茅盾 《参孙的复仇》:“她三次捆缚我,毕竟不过是试验我的不忠实罢了!”
2.拘束;束缚,不自由
①明 唐顺之 《答茅鹿门知县书》之二:“使人读其诗,秖见其捆缚龌龊,满卷累牍,竟不曾道出一两句好话。”
②郭沫若 《天地玄黄·历史的大转变》:“以及由这统治而招来了的帝国主义的重重捆缚,我们是被动地落了后的。”
3.以绳索缠绕绑扎
①《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一:“是夜果有强盗二十馀人跳上船来,将袁忠困缚,掠取船中银四百锭去了。”
②明 冯梦龙 《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一回:“(田)穰苴喝教手下,将庄贾捆缚,牵出辕门斩首。唬得庄贾滴酒全无,口中哀叫,讨饶不已。”
4.束缚;拘束
①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下:“先生曰:‘圣人之学,不是这等困缚苦楚的,不是粧做道学的模样。’”
②《花月痕》第七回:“我只道现在读书人,给那八股时文,五言试帖,困缚得个个作个书呆,不想也还有这潇洒不羣的人。”

『伍』 五花大绑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叫五花,说法很多,不一而足:有的说是指捆缚者先把绳索做出五个套(花),分别套住被缚者的脖颈和双臂,然后收紧绳子进行捆绑;有一种说法是指从前面看被缚者有五处有绳索勒缚(喉一处、左右臂各两处);还有人指出,所谓五花是指背后的捆绑绳子呈¥状:¥状就是分出来的5个绳端,最上面两个绳端是搭在两肩绕到前胸交叉捆绑或顺腋回绑。中间两个绳端是捆绑手上臂,最下面的则是吊住被缚人的手腕。另一种理解别出心裁:这个五花的“花”字,就是“绳结”的意思,意即五种花样的绳扣。首先,往脖子后面搭的时候就有一个穿绳用的双环“扣”,随胳臂绕到手腕时,在两个手腕处各有一个单环“扣”,这就有三个“花样”的扣了(左右手腕的扣实际相同)。然后在反剪的双手手腕处,用合起来的绳子缠绕几圈再打一个绳扣。(这个绳

扣是关键的,打不好就会被挣脱),这个扣常常像回型针一样也打个“环扣”,因为绳子最后还要穿过脖子后面的绳扣的向上拉紧,所以这里打个环扣也很保险。这已经第四个“花”了。最后,将绳头穿过脖子后面绳子上预留的穿绳扣,自己的一只手往下拉绳子,另一只手往上推被绑者绑在后面的双手,拉紧后在穿绳扣处打上结就完成“五花大绑”。这时刚好五个花(绳结)。也有人强调被缚者无论是胸部以上或者是胸部之间都应有交叉绳索勾勒。五花不仅是指后面的五花,前面也要突出大绑!才称其为五花大绑。当然还有其它说法,但都是大同小异。

『陆』 捆缚的读音

捆缚
拼音:kǔn fù
英文:[truss up;tie up;bind]

『柒』 最残忍的五花大绑图集有哪些

『捌』 “五花大绑”指的是哪“五花”

五花大绑 (wǔ huā dà bǎng)

五花大绑分为小绑和大绑。所谓小绑,只是专绑双手,身体其它部位不着绳索。有一种押解式捆绑(又叫穿小麻衫)则正相反:犯人从颈到肩至大臂都被捆绑,独小臂与双手不绑,大臂被向后缚紧,且与颈、肩、上身固定,无法活动,小臂和双手却有一定的活动范围。这是为了让犯人在押解途中即无充分自由,又能勉强自理生活(比如吃饭、喝水等),反之则称执行式。大绑则是除捆绑手腕外,或缚双臂,或缚身体,甚至胸、背、脖颈、手臂等部位全都用绳捆缚。
至于为什么叫五花,说法很多,不一而足:有的说是指捆缚者先把绳索做出五个套(花),分别套住被缚者的脖颈和双臂,然后收紧绳子进行捆绑;有一种说法是指从前面看被缚者有五处有绳索勒缚(喉一处、左右臂各两处);还有人指出,所谓五花是指背后的捆绑绳子呈¥状:¥状就是分出来的5个绳端,最上面两个绳端是搭在两肩绕到前胸交叉捆绑或顺腋回绑。中间两个绳端是捆绑手上臂,最下面的则是吊住被缚人的手腕。另一种理解别出心裁:这个五花的“花”字,就是“绳结”的意思,意即五种花样的绳扣。首先,往脖子后面搭的时候就有一个穿绳用的双环“扣”,随胳臂绕到手腕时,在两个手腕处各有一个单环“扣”,这就有三个“花样”的扣了(左右手腕的扣实际相同)。然后在反剪的双手手腕处,用合起来的绳子缠绕几圈再打一个绳扣。(这个绳扣是关键的,打不好就会被挣脱),这个扣常常像回型针一样也打个“环扣”,因为绳子最后还要穿过脖子后面的绳扣的向上拉紧,所以这里打个环扣也很保险。这已经第四个“花”了。最后,将绳头穿过脖子后面绳子上预留的穿绳扣,自己的一只手往下拉绳子,另一只手往上推被绑者绑在后面的双手,拉紧后在穿绳扣处打上结就完成“五花大绑”。这时刚好五个花(绳结)。也有人强调被缚者无论是胸部以上或者是胸部之间都应有交叉绳索勾勒。五花不仅是指后面的五花,前面也要突出大绑!才称其为五花大绑。当然还有其它说法,但都是大同小异。
五花大绑叫法的出处很难考寻,连旧版的词海词典中都查不到,但在《三侠五义》这种晚清小说上已有记载,可能是起自民间。然而,五花大绑的绑法要久远的多。因为枷铐铁镣桎梏等制作复杂,尤其是携带不便,绳索却是最易获得与携带,自然成为约束犯人的上选械具,我国到50年代捕人仍然多用绳捆。小绑因只捆手腕,犯人全身其它部位尤其是双臂都是自由的,可把被缚的两手从体侧探出,观察绑绳状态而设法脱缚,有力者只要坚持不断挣扎也有可能使绑绳松脱;身体柔韧者甚至能将双手自背后经臀部和双腿翻到身前脱缚,所以必须要大绑。大家最熟悉的当属在白门楼被擒的吕布,这位无敌飞将就是被绳索捆作一团的,这说明至少在汉代,大绑的复杂绑法就形成了(这一段是史实,并非罗贯中杜撰)。
五花大绑的最明显特征,就是先从犯人脖颈绑起,故至今南方还戏称被五花大绑为“穿麻领褂”,捆 “二龙膀子”。查词典,五花大绑条称:绑人的一种方式,用绳索套住脖子并绕到背后反剪两臂。仅拿这一条简单介绍去比,就可以看出那些先从手或胸开始的日式绑法不能算五花大绑。可以说,大绑各国都有,专称五花大绑的特定绑法却是中国独创,是我们的国粹,不少人称之为“国绑”,是非常有道理的。而有的人侈谈什么日式五花大绑或西式五花大绑,是不客观的。
五花大绑简洁明快,只用一根绳子就可以搞定,捆绑速度快,又极难挣脱,因此十分实用!比起被缚后就动弹不得的日式和西式绑法(真可谓呆若木鸡),五花大绑后,被缚者还能在有限的空间里扭动伸缩,更显得楚楚动人。下面综述三种五花大绑的样式。
一、传统形五花大绑:(分正面式和反面式两类)
正面式:
1、先把绑绳(七米左右)对折作一小绳圈(不作圈亦可)。
2、把绳圈搭在后脖颈上。
3、把绳子分别向前顺两肩拉过,垂在胸前。
4、把绳子分别从两腋下穿至后面(抹肩)。
5、在上臂上缠绕两或三圈,下臂一圈,每绕一圈须打结以防下滑。
6、把两面绳头拉回背中,向上引过后脖颈的绳圈。
7、以下有三种完成样式:
A)将穿过后颈绳圈的绳子用力向下拉,同时把被缚人的小臂尽量向上托送。使模特两大臂反向叉扰,双腕在背后向上交叉,尽量托至两胛之间;用拉下来的绳子牢牢捆住手腕,最后打死结。(此为吊缚)
B)将穿过后颈绳圈的绳子用力向下拉,同时把犯人的小臂向上托送至左手叉右肘,右手叉左肘,呈平行状态。用拉下来的绳子先把并排的双肘中部捆牢,然后分向别绕向两侧,在肘腕并排处分别打结后穿过大臂最下一圈勒绳,最后汇总于背上小绳圈。(此为平缚)
C)将穿过后颈绳圈的绳子用力向下拉,同时把犯人的双腕交叉,用拉下来的绳子牢牢捆住,然后余绳分别向上穿过大臂最下一圈勒绳,反向穿过另一大臂的最上一圈勒绳,穿好后用力拉紧,汇总于背上小绳圈。(此为垂缚)
反面式:
1、先把绑绳(七米左右)对折作一较大绳圈。
2、绳圈在前,从犯人头上套下,从前向后圈住犯人喉部。
3、把绳圈后的绳子分别从犯人两腋下穿至前面。
4、在上臂上缠绕两或三圈,下臂一圈,每绕一圈须打结以防下滑。
以下各步与正式相同,也分吊缚、平缚和垂缚三种样式。
二、改良形五花大绑:
传统五花大绑流行最广,时间最长。但它的缺点也很明显。尤其是正面式捆法中的抹肩,在监视不严的情况下,容易脱缚。犯人如能找到尖端突出的东西如较硬的树叉、栏杆的尖头、甚至门、窗上部的尖角等物体,就能将抹肩的绳子挑到身后,使绑绳出现松动。又因为整条绑绳是一体的,只要一处松动,经不断挣扎,就会越来越松,最终使犯人脱出绳扣。而传统五花大绑的反面式虽无此弊端,但绑绳长期勒紧喉部,会造成被缚者的种种意外。因而,又出现了改良的五花大绑,这种绑法比起传统绑法来只有一处改动,就是把第4步的抹肩改成胸口小交叉,即把搭在颈后的绳先在胸口前交叉再穿过两腋下缠绕上臂,其它步骤与传统绑法相同。这样,绑绳各处缠绕牵拉,不易拉脱,只要真正绑牢,是难以脱缚的。
由于长期的文化隔离,港台的改良五花大绑与大陆出现了一点差别:即绳圈套颈后两绳头引向前,即不是经过腋下,也不是进行交叉,而是在喉前交扭成一股,一直向下扭到胸前,然后分开再向后缠缚大臂,以后程序基本与大陆相同。

『玖』 日本女的为什么把后面捆缚

那是装饰物,日本人把它叫做“带”。用带系身可以不让和服送展,显出形体的美,同时也是为了装饰,使艳丽的和服更加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