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歌以咏志的以是什么意思
以,读 yǐ ㄧˇ,
《说文解字》:“以,用也。从反巳。贾侍中说:巳,意巳实也。象形。” 。“吾意巳坚实则或自行之。或用人行之。是以春秋传曰。能左右之曰以”。
译文
《说文解字》:“因为,使用的。从反日。贾侍中说:日,意日情况。大象的形状。”。“我想日坚实就有人自己去的。有人用人的。因此《春秋传》说。能左右他说来”。
“意巳实”为其范式。本义:“用”。
衍义:凭借。如:以少胜多、以毒攻毒,
字形源流
以象形兼会意字。以(㠯)与“巳”同源。甲骨文是“巳”的倒文,即头朝下的胎儿。表示已经成形,要降生了。金文另加人旁,以强调其为胎儿。
篆文承接甲骨文和金文并稍加繁化。隶变后楷化分别写作“㠯”与“以”。如今规范化,以“以”为正体,“㠯”只作偏旁,作偏旁时有的写作“厶”。
(1)歌以咏志扩展阅读
以工代赈:以赈济对象参加公益劳动为前提发放赈款的一种赈济方式。通常用于受灾地区有关公众福利方面的工程建设。如组织受灾农民修筑堤坝等水利工程,
按其劳动情况和实际需要分配赈济款项或物资。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对贫困地区进行开发式扶贫,亦逐步采用此种方式。能把眼前的生活接济同长远的生产建设结合起来,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以进养出:指用进口原料、配件或技术经加工生产后再出口的贸易形式。
② 歌以咏志怎样解释
用歌曲或诗句来感叹、表达志向~
宾语前置句
③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有什么意义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意思是庆幸得很,好极了。这是乐府诗的一种形式性结尾,是配乐时人们所加。
字词解释:
幸:庆幸,幸运
甚:很
至:达到极点。
哉:助词,表示感叹语气。
最后两句诗在《步出夏门行》各章末尾都有,应为合乐时所加的套语,与正文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词语用法】是乐府诗的一种形式性结尾,是配乐时人们所加。
(3)歌以咏志扩展阅读:
例如在下面的示例中,在《观沧海》和《龟虽寿》,前者是描述面对大海的豪迈情怀,后者是描述平定北方乌桓后曹操踌躇满志的心情,“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和诗义不无关联,在最后一首《土不同》中,诗人描写了四野荒芜,民生凋敝的景象,并且感叹到“心常叹怨,戚戚多悲”。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④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的“以”字是什么意思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的“以”字的意思是“用”。
⑤ 歌以咏志的歌是什么意思
歌唱的意思。
出处:《观沧海》
作者:曹操
朝代:三国
原诗: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
向东进发登上碣石山,得以观赏大海的奇景。海水波涛激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周围是葱茏的树木,丰茂的花草,萧瑟的风声传来了,草木动摇,海上掀起巨浪,在翻卷,在呼啸,似要将宇宙吞没。
日月的升降起落,好像出自大海的胸中;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像从大海的怀抱中涌现出来的。啊,庆幸得很,美好无比,让我们尽情歌唱,畅抒心中的情怀。
(5)歌以咏志扩展阅读:
赏析:
这首诗不但写景,而且借景抒情,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这首诗的高潮放在诗的末尾,它的感情非常奔放,思想却很含蓄。不但做到了情景交融,而且做到了情理结合、寓情于景。因为它含蓄,所以更有启发性,更能激发我们的想像,更耐人寻味。
过去人们称赞曹操的诗深沉饱满、雄健有力,“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从这里可以得到印证。全诗的基调为苍凉慷慨的,这也是建安风骨的代表作。全诗语言质朴,想象丰富,气势磅礴,苍凉悲壮。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观沧海(曹操所著四言乐府诗)
⑥ 歌以咏志志的意思
写了这首诗来咏叹我的志向。
⑦ 曹操的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啥意思
汉代乐府诗 定义 两汉所谓乐府指音乐机关。它除了将文人歌功颂德的诗制成曲谱并制作, 演奏新的歌舞外, 又收集民间的歌辞入乐。《汉书 艺文志》记:“自孝武帝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赵,代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亦可以观风俗, 知薄厚云”。汉武帝采诗, 除为考察民隐外, 亦在丰富乐府的乐章, 以供娱乐。
魏晋六朝时, 乐府乃由机关的名称变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的名称。 继《诗经》《楚辞》之后,在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叫做“乐府”。
唐代指批判现实的讽刺诗。
宋元以后也称词,曲为乐府。
继《诗经》《楚辞》之后,在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叫做“乐府”,它曾大放异彩,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负责制谱度曲,训练乐工,采辑诗歌民谣,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时演唱,并可以观察风土人情,考见政治得失。我国的采诗制度有着悠久的历史,《夏书·胤征》已有采诗的记录。流传至今的《诗经》,当初就要算是一部官方颁布并为社会认可的标准选本。春秋以后,礼崩乐坏,征战不休,采诗制度无法贯彻。到了秦代,统一时间短,百废待兴,虽然已有乐府官署之名,但仍然没有采诗之实。汉承秦制,经济凋敝,乐府机关也只能习常肄旧,无所增更,勉强维持而已。经过六七十年的休养生息,到汉武帝时,国力变得大为雄厚,乃扩大乐府的规模,采诗夜诵。到东汉,采诗成为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光武帝曾“广求民瘼,观纳风谣”,和帝则派遣使者“微服单行,各至州县,观采风谣”。此种风尚,在南北朝皆相沿袭。萧梁时,社会上已经把“乐府”从官署的名称转变而为诗体。刘勰《文心雕龙》于《明诗》之外,另有《乐府》专章。昭明《文选》、徐陵《玉台新咏》也都开辟了《乐府》专栏。其中既有文人诗歌,又有民间歌诗,亦即凡是合过乐能够歌唱的歌诗,统统称为“乐府”。在这两类诗歌中,民间歌诗是精华所在,并且文人歌诗还是在民间歌诗的甘露滋润下萌发并壮大起来的,所以我们对民间歌诗应给以高度重视。
北朝于战乱间隙所奉行的采诗制度,与两汉一脉相承。保存在郭茂倩《乐府诗集·梁鼓角横吹曲》中的北朝乐府民歌,有的是用汉语创作,有的则为译文,虽然只有六七十首,却内容深刻,题材广泛,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富有与南方大相异趣的粗犷豪放的气概,呈现出另外一种风情民俗的画卷。由于北方各族统治者长期混战,反映战争的题材就要多些,有描写战争和徭役带给人民苦难的,有歌颂剽悍的尚武精神的。特别是《木兰诗》,满怀激情地赞美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是个传奇人物,与《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一起,被誉为乐府民歌中的“双璧”。汉魏六朝乐府是中国文学史上一支奇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直接影响了我国诗坛的面貌。它不仅开拓出了五言诗的新领域,而且对七言诗、歌行体以至律绝,都起了桥梁的作用。
新乐府
新乐府是指唐人自立新题而作的乐府诗。初唐乐府诗 ,多袭用乐府旧题,但已有少数另立新题。这类新题乐府,至杜甫而大有发展,“即事名篇,无所依傍”。元结、韦应物、戴叔伦、顾况等也都有新题乐府之作。他们可说是新乐府运动的先驱。安史之乱后,唐王朝走向衰落。至贞元、元和年间,社会危机进一步暴露,一些有识之士对现实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希望革除弊端,中兴王朝。反映在文坛上,便出现了韩愈 、柳宗元倡导的古文运动和白居易、元稹倡导的新乐府运动。
元和四年(809) ,李绅首先写了《新题乐府》20首(今佚)送给元稹。元稹和作了《和李校书新题乐府》12首。后来白居易又作《新乐府》50首,正式标举“新乐府”的名称。这样,声势浩大的新乐府运动拉开序幕。作为诗歌运动,新乐府的创作并不限于写新题乐府,也有古题乐府。但虽用古题,却能创新意,体现了诗歌革新的方向。
新乐府运动的基本宗旨是“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还有我想告诉你们不光观沧海有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句话,其他曹操写的诗也有这句话,比如《龟虽寿》等等。
另外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句话只是古诗最后的一句点缀罢了,并无他意,知道了?问问题的那个家伙,以后千万不要再问这么丢脸的问题了,叫人笑话!!!!!
⑧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什么意思
译文:啊,庆幸得很,美好无比,让我们尽情歌唱,畅抒心中的情怀。
出自汉 · 曹操《观沧海》,原文如下: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
向东进发登上碣石山,得以观赏大海的奇景。海水波涛激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
我站在山巅,心中的波涛也像海浪在起伏。周围是葱茏的树木,丰茂的花草,宁静的似在沉思。
萧瑟的风声传来了,草木动摇,海上掀起巨浪,在翻卷,在呼啸,似要将宇宙吞没。
大海,多么博大的胸怀啊,日月的升降起落,好像出自大海的胸中;
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像从大海的怀抱中涌现出来的。
啊,庆幸得很,美好无比,让我们尽情歌唱,畅抒心中的情怀。
(8)歌以咏志扩展阅读
赏析
这首诗是曹操在碣石山登山望海时,用饱蘸浪漫主义激情的大笔,所勾勒出的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画了高山大海的壮阔,更表达了诗人以景托志,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全诗语言质朴,想象丰富,气势磅礴,苍凉悲壮。
⑨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啥意思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日月的运行好像出没于大海的怀抱之中,灿烂的银河群星好像包孕于大海的母腹之内。请看,这就是大海的气魄,大海的胸怀。真是太壮观、太奇伟了.
⑩ 歌以咏志的是什么意思
用唱的方式(但是一般唱的是诗词)表达自己的志向、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