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穆罕默德是谁
穆斯林公认的伊斯兰教的先知,伊斯兰教的观点是:穆罕默德不是伊斯兰教的创始人,而是正道的复兴者,他只是接受真主的启示而传播伊斯兰教,中国的穆斯林普遍尊称为穆圣。伊斯兰一词是阿拉伯语的音译,原词来自赛拉目,是和平和顺从的意思。 按传统的穆斯林传记他约于570年出生于麦加,632年6月8日逝世于麦地那。穆罕默德(福安)是人类最后一位先知。
㈡ 穆罕默德是什么意思啊
穆罕默德 是阿拉伯语,字面意思是受到赞美的人, 穆罕默德本人是阿拉伯人,是伊斯兰教的建立者,是造物主在人间选择的使者,传达造物主的信息。
1.穆罕默德
〔美〕迈克尔·H·哈特 著 苏世军 周宇 译
公元 570~公元631
我把穆罕默德排在世界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首,一些读者可能会感到意外,或提出疑问,但是他确实是在宗教和非宗教领域内都取得了无比辉煌成就的唯一的历史人物。
伊斯兰真相及其对当今世界的影响
关键词: 伊斯兰真相 世界 影响
伊斯兰真相及其对当今世界的影响
自2001年美国发生911事件后,西方国家对伊斯兰教发动强大的反宣传,西方国家的穆斯林处境非常困难,随时都会无缘无故地遭到指控和辱骂。为了抵制西方的反伊斯兰宣传,最近在约旦召开了题为“伊斯兰真相及其对当今世界的影响”国际会议,世界数个国家的学者和思想家们出席了会议,就伊斯兰面临的挑战、穆斯林的未来和团结等重大问题进行了研究。
出席此次会议的有来自俄罗斯、美国、德国、英国和印度的非穆斯林代表,以及世界20多个国家的135名穆斯林学者。自911事件后,许多人们对伊斯兰教产生了误解,并提出了这样一些问题:伊斯兰教的真相是什么?难道具有1400多年的历史,而且曾创造辉煌文明的伊斯兰教是产生暴力的根源吗?我们用事实来回答这些问题,因为事实胜于雄辩。首先让我们来研究在世界各地发生的暴力冲突,看一下产生暴力事件的根源究竟在哪里?梵蒂冈阿拉伯-伊斯兰研究中心主任库扎拜勒达说:“在1999年,世界各地共有62个地区发生暴力冲突,但到了2005年,暴力冲突的地区增加到124个。”
这么多的地区发生暴力和流血冲突,难道可以说这些冲突都与伊斯兰教有联系吗?只要我们对暴力冲突进行深入研究,就可以清楚地看出产生暴力冲突的根源是列强的霸权和单边主义政策,这些暴力和流血冲突都是列强以各种借口在世界各地寻求非法利益而引起的。西方列强为了维护自己在全球的非法利益,有时在各民族之间挑起纷争和战争,有时以民主和自由为借口向它国发动军事侵略,屠杀无辜百姓。其中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发生在非洲的暴力冲突。众所周知,非洲国家的暴力冲突与伊斯兰教没有任何联系,完全是列强为了掠夺资源而挑起的。
伊斯兰教是一个热爱和平、倡导公正、主张人类和睦相处的宗教,伊斯兰反对强权,反对侵略与压迫。正因为伊斯兰教具有强烈的正义感,妨碍了西方列强的霸权阴谋,所以,西方国家牵强附会地把发生在世界各地的暴力冲突与伊斯兰教拉扯在一起,企图破坏伊斯兰教的国际形象,阻止伊斯兰教在全球的传播与发展。任何宗教,尤其是天启宗教追求的都是和平与友爱。正如梵蒂冈一位官员说,如果没有天启宗教传播道德和人性价值观;如果不是天启宗教阻止战争和流血,那么世界将会变成弱肉强食的地狱,人类将会因物质利益而发生冲突、战争和厮杀。
伊斯兰教自一开始就建立在理性和法制的基础之上,所以,伊斯兰教的一切规定都是符合逻辑和理性的。伊斯兰教坚决反对暴力、愚昧和欺压,反对任何形式的恐怖主义。由于伊斯兰教的一切法律源于创造宇宙的大能的安拉,所以,伊斯兰法是最完美的法律,如果认真执行伊斯兰法,人类社会将充满友爱、和谐和公正。伊斯兰教宣传的对象是整个人类,伊斯兰教的目的是铲除不义,宣扬真理,主持正义,所以,伊斯兰教最符合人的本性,也最适合人类的进步与发展。伊斯兰教主张,既不欺压人,也不接受欺压。伊斯兰教要求人们援助那些爱压迫的人们摆脱欺压与暴虐,以便让所有的人都能够享有自由和生存权。《古兰经》第30章第30节经文说:“你应当趋向正教,(并谨守)真主所赋予人的本性。真主所创造的,是不容变更的;这才是正教,但人们不半不知道。”
伊斯兰革命领袖大阿亚图拉哈梅内伊对伊斯兰教进行了论述,他说,伊斯兰教是公正、自由和使人类获得今后两世成功的宗教,是符合理性和科学的先进宗教。伊斯兰教是重视生活的宗教,伊斯兰教认为,没有尊严和自由的生活如同行尸走肉。伊斯兰教坚决维护人类的尊严和权力,凡是声称伊斯兰教反对人权和现代化的人,的确是在亵渎伊斯兰教。西方列强歪曲伊斯兰教的目的是企图破坏伊斯兰的国际形象,从而控制整个伊斯兰国家。
一位约旦学者在伊斯兰真相及其对当今世界的影响大会上说,某些恐怖主义分子打着伊斯兰教的旗帜,从事恐怖活动,给伊斯兰教抹黑,在国际上产生了极坏的影响。任何恐怖行径都是与伊斯兰教背道而驰的,伊斯兰教与恐怖分子的恐怖活动没有任何联系。他呼吁伊斯兰各学派加强团结,携手共进。他说,伊斯兰教中虽然存在不同的学派,但所有学派在宗教原则问题上是一致的,其分歧大多体现在细枝末节,所以,伊斯兰各学派完全可以求同存异,加强团结,增进了解与认识,阻止某些愚昧无知的人打着伊斯兰教的旗帜从事恐怖主义活动。
伊朗伊斯兰学派团结大会秘书阿亚图拉塔斯赫里在会上发言指出,伊斯兰教是一个寻求公正的宗教,安拉把伊斯兰民族称为中庸的民族。阿亚图拉塔斯赫里严厉谴责以色列政权对巴勒斯坦人民的侵略与欺压,他说,巴勒斯坦人民的抵抗运动是正义的,是合法的,而不是象西方国家所说的那样是恐怖主义行动。巴勒斯坦人民是为了捍卫自己的国家和生命财产而抵抗以色列政权的侵略的。真正的恐怖主义是以色列政权,而非巴勒斯坦穆斯林。阿亚图拉塔斯赫里还认为,任何屠杀无辜的罪恶行径都是与伊斯兰教背道而驰,是伊斯兰教和教法学家所摒弃的。
妇女一直是西方列强用来反对伊斯兰的一个工具,西方列强指控伊斯兰教破坏妇女的权力。而事实并非如此,伊斯兰教特别重视妇女的社会地位。伊斯兰是根据妇女所具有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来制定相关法律的,其目的是开发妇女的潜能,维护她们的尊严和权力。就此,孟加拉国大学人权研究中心主任萨迪格指出,只要研究过伊斯兰教的人都知道,伊斯兰特别重视人权,伊斯兰教早在1400多年前就提出了男女平等,而且有许多《古兰经》经文和圣训都强调要尊重妇女。
摩洛哥国王前顾问阿布笃·哈迪·本·塔利布说,伊斯兰教对妇女的重视远远超过了其它宗教对妇女给予的重视。所以,在历史上穆斯林妇女对促进社会的发展和建设健康的家庭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约旦召开的伊斯兰真相及其对当今世界的影响会议已经结束,会议发表了一项宣言,要求所有伊斯兰学派加强团结,共同努力排除列强对伊斯兰的指控和亵渎。与此同时,伊斯兰世界各国穆夫提如伊拉克什叶派领导人阿亚图拉希斯塔尼、埃及穆夫提等共同做出一项教法判决,要求伊斯兰各学派不要互相诋毁,不要互相指责对方为叛教。与此同时,呼吁世界穆斯林声援巴勒斯坦人民,维护伊斯兰教的第一朝向古都斯清真寺。
穆罕默德出身贫寒。他创立和传播了世界最大的宗教之一,是一位极有魔力的政治领袖。在他死后十三个世纪后的今天,他的影响仍然强烈而巨大。
本书中的大多数人物都具有这样的优越条件:他们生长在文明的中心,即文化发达、政治强大的国家里。但是穆罕默德却于570年出生在阿拉伯南部的麦加市,当时世界的一个落后地区,远离贸易、艺术和文化的中心。他六岁就成了孤儿,是在恶劣的环境下长大的,伊斯兰传说告诉我们,他目不识丁,25岁时和一个富孀结了婚,经济状况才得以改善。然而在他年近四十的时候,还没有明显的迹象表明他是一个非凡的人物。
阿拉伯人大多数是异教徒,他们信仰许多神。但是在麦加却有少数犹太教徒和基督教徒,穆罕默德无疑就是在他们那里了解到有一个主宰整个宇宙的独一无二的万能者——主神。到了四十岁,穆罕默德确信这个独一无二、当真存在的主神(安拉)在同他讲话,选中了他去传播真实的信仰。
前三年,他只是向亲朋密友宣讲教义。随后约在613年,他开始向公众宣讲教义。由于他逐渐赢得了皈依宗教者的心,麦加当局终于认识到他是一个危险而讨厌的人物。622年穆罕默德由于担心自己的人身安全问题,就逃到了距麦加以北约二百英里的一个城市——麦地那。他在那儿被予以一个有很大政治权力的职位。
这一出逃,人称为回教纪元,是这位先知一生的转折点。在麦加他的追随者不多,但在麦地那却迅速增多,很快他就获得了一个独裁者实际上所具有的影响。之后几年中,随着穆罕默德追随者的迅速增多,麦地那和麦加之间展开了一系列的战争。这场战争于630年结束,穆罕默德以征服者的身份凯旋回到了麦加。穆罕默德于632年去逝,当时他已是整个南阿拉伯的强有力的统治者。
阿拉伯贝多因部落的人们享有强悍勇士的名誉。但是由于人口少,再加上内部四分五裂,互相残杀,因此他们显然不是位于北部农垦区请王国众多军队的对手。但是这个寡少的阿拉伯部队,在穆罕默德的统一指挥下,在只有一个真主的这个强烈的信念鼓舞下,开始了人类史上最令人拍案叫绝的一系列进攻战之一。阿拉伯东北濒临萨珊王朝的新波斯大帝国,西北面临拜占庭,即位于君士坦丁堡中部的东罗马帝国。从数量上来看,阿拉伯强弱胜负已判定,然而在战场上,深受鼓舞的阿拉伯人迅速征服了美索不达尼亚,叙利亚和巴勒斯坦。642年经过激烈的角逐,从拜占庭手中夺取了埃及,而波斯军队在637年和642年卡迪西亚战役和尼哈文得战役中均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这些重大胜利是在穆罕默德的亲密朋友和直接接班人阿布·伯克尔和欧麦尔指挥下取得的。虽然取得了这些重大的胜利,但并不标志着阿拉伯扩张的结束。711年阿拉伯各军以卷席之势从北非一直横扫到大西洋海岸,随后又进军北路,穿过直布罗陀海峡,彻底征服了在西班牙的西哥德王国。
乍看起来伊斯兰教徒会征服整个信仰基督教的欧洲。但是在732年一支深入法国中部的伊斯兰部队最终在著名的图尔战役中被法兰克人击败。贝多因部落在穆罕默德的话鼓舞之下,经过不到百年的艰苦奋战,创建了一个北起印度边界南至大西洋海岸的帝国——世界上曾出现过的最大帝国。在部队所克之处,人们都纷纷改变信仰,最终皈依伊斯兰教。
但是并非这些胜利都具有永久性。波斯人虽然也皈依穆罕默德教,但是自那时起就从阿拉伯人的统治下获得了独立。在西班牙,连绵七百多年的战争终于使基督教徒征服了整个半岛。但是两个古代文明的摇篮——美索不达尼亚和埃及,仍同整个北非海岸地区一样属于阿拉伯地区。新教在许多世纪中不断四处传播,远远超出了原来伊斯兰教所征服的疆界。目前它在非洲和中亚有数以千万计的信徒,在巴基斯坦,印度北部和印度尼西亚甚至还要多些。在印度尼西亚,新教是一个统一的因素,但是在印度次大陆,伊斯兰教徒和印度教徒之间的斗争仍是统一的一个主要障碍。
那么人们应该怎样估价穆罕默德对人类历史的整个影响呢?与所有的宗教一样,伊斯兰教对其信徒的生活有着重大的影响。
正是由于这种原因,世界上主要宗教的创立者都在本书中占有突出地位。既然基督教徒比伊斯兰教徒大约多一倍,把穆罕默德排在耶稣之前乍看起来会使人出乎意料。做出这一决定有两个主要原因。第一,穆罕默德对伊斯兰教比耶稣对基督教的创立与发展所起的作用要大得多。虽然耶稣创造了基督教的主要伦理道德准则(就与犹太教不同而论),但是圣·保罗是基督教神学的主要创立者,使异教徒改信基督教的主要功劳者和《新约》的主要作者。
穆罕默德不仅创立了伊斯兰教神学而且还创立了伊斯兰教伦理道德准则。此外,他在使异教徒改信新教和创立伊斯兰教方面都起了关键的作用,他还是伊斯兰圣经《可兰经》的作者,该部经书收集了他的洞察世界所得的一些结果,他自信这些结果是真主直接向他展示出来的。其中主要的语录穆罕默德在世期间就在不同程度上如实地记录下来,并在他死后不久由权威人士整理成册。因此《可兰经》近似地代表了穆罕默德的思想和主张,其中有许多都是他的原话。但却没有一部记载汇编得如此详细的耶稣语录。既然《可兰经》对伊斯兰教徒的重要性至少可以与《圣经》对基督教徒的重要性相媲美,穆罕默德通过《可兰经》所产生的影响也就是巨大的。也许相对来说穆罕默德对伊斯兰教的影响比耶稣和圣·保罗对基督教徒两人合起来的影响还要大些。这样仅从宗教的角度来看,穆罕默德对人类史的影响比耶稣也是不相上下的。
况且穆罕默德不仅仅是宗教领袖而且还是非宗教领袖。事实上就阿拉伯征服活动所带来的巨大势力而论,他可算是一位超越时间限制的最有影响的政治领袖。
人们也许会认为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是不可避免的,即使无个别的政治领袖指引也同样会发生。例如,即使西蒙·包利瓦不曾存活于世,南美洲殖民地也会从西班牙的统治下获得独立。但是阿拉伯人的征服活动就与此不同了。在穆罕默德以前没有发生过类似的情形,因而就没有理由认为没有他征服也会取得成功。”在人类史上唯一可以与此征服活动相比拟的是13世纪蒙古主要靠成吉思汗的影响而进行的征服,其征服活动虽比阿拉伯人所进行的更为广泛,但未能持久。今天蒙古族所占据的唯一领土还是在成吉思汗之前他们所占有的领土。
但是阿拉伯族的征服活动就大不相同了。从伊拉克到摩洛哥有一连串的阿拉伯国家,他们不仅为有共同信仰伊斯兰教而团结在一起,而且为有相同的阿拉伯语言、历史和文化而相连在一起。在伊斯兰教中,《可兰经》的向心作用及其用阿拉伯语写成的事实,或许是使阿拉伯语没有分裂成为互不相通的方言的原因,这在长达1300年的动乱期间是有可能发生的。这些阿拉伯国家之间当然存在差别和分歧,而且是很大的差别和分歧,但是某种程度上的分裂不能使我们一概不考虑至今尚存的重要的团结因素。例如,伊朗和印尼都是石油国,并且都信伊斯兰教,却都没有参加1973——1974年冬季的石油禁运活动。可是所有的阿拉伯国家,也只有阿拉伯国家,才参加了那次禁运活动,这决不是偶然的。
因此我们可以知道,17世纪阿拉伯民族的征服活动时至今日在人类史上仍起着重要的作用。就是穆罕默德的这种无与伦比的宗教和非宗教方面的双重影响,才使人们认为他是人类史上唯一最有影响的人物。
㈢ 穆罕默德是个怎样的人
伊斯兰教的创立者是阿拉伯人的“先知”穆罕默德。
穆罕默德在阿拉伯语意为“声望很高的人”。他大约出生在570年,是一个遗腹子。在他6岁时,母亲阿米娜死于从麦地那返回麦加的归途中。他从小就由祖父阿布杜·穆塔里和叔父阿布·塔里布抚育长大。穆罕默德没有受过正规的学校教育,从小就从事牧羊等力所能及的劳动。
穆罕默德12岁时,跟随叔父阿布·塔里布随一支商队前往叙利亚,在回家的路上他偶遇了一位基督教隐士贝希拉,这位基督教隐士神奇地预言了穆罕默德的未来。
25岁时,穆罕穆德受雇于富孀海蒂澈·宾·胡韦利德,替她经办商务。穆罕默德的精明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被穆罕默德的某种魅力深深吸引。为了自己的幸福,大胆的海蒂澈主动向穆罕默德求婚,那时,她已经年近40岁了。婚后,她为穆罕穆德生了四男两女,其中两个儿子夭折。
㈣ 穆罕默德是谁
㈤ 穆罕默德简介
学者们眼中的至圣穆罕默德
经常在网上看到许多无知却又自以为是的人发表一些对至圣穆罕默德(祈主福安之)的谬论,类似把穆圣说所谓伊斯兰教的创始人这一类都已不奇怪了,更有甚者,竟然诬蔑穆圣是盗用了基督教和犹太教的经典、教义和传说,篡改而成的伊斯兰教,甚至还有更多让我不堪看下去的诋毁,在心情激愤之下,我从网上找了这些历代西方知名学者对穆圣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希望看到的穆斯林兄弟姐妹多转载分享,以让更多的非穆斯林对穆圣有更深的了解,希望至少能少再见到一些类似的无知的言论。
二十世纪中叶,法国的一个图书俱乐部计划出版一套伟人传记,事先在读者中作了一次民意测验,询向他们所希望列入这套丛书的伟人姓名。出乎预料,在大多数选票上赫然名列榜首的竟是穆罕默德。
美国的历史学家迈克尔·哈特在他所著的《影响历史的一百位名人排行榜》中,穆罕默德居首位, 他说:“我选择穆罕默德作为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最有影响的人物,可能会使一些读者感到惊奇,也会使另外一些读者发生疑问,但他确实是历史上在宗教和世俗两方面都取得了卓越成就的唯一人物。”
无独有偶,美国国际新闻杂志在20世纪70年代曾向一批有身份的读者征询答案:“怎样才是一名伟大的领袖?综观历史,谁能当此重任?”美国的精神分析学家尤里斯·马塞曼对这两个问题作了以下回答:“一位伟大领袖必须起到三种重大作用:第一,为被领导者谋求福利;第二,建立一个令人们在其中能有安全感的社会组织;第三,提出一套使人们真诚信仰的思想体系。综观人类全部历史,能完全起到以上三种作用的伟大领袖,只有穆罕默德一人。他或许就是一切时代最伟大的领袖”。
美国东方学家希提在《阿拉伯通史》中写道:“从来没有任何宗教以如此迅速和直接的方式,实现如伊斯兰教那样的世界性影响和变化。而且,从来没有一位新宗教的传播者,作为他那个时代和民族的宗教领袖,像穆罕默德那样完美。穆罕默德的个性和他的启示,他的启示和政治,他的政治和他的民族的文化发展,作为一个整体是如此紧密地结合在伊斯兰教的大厦里,以致必须统筹考虑它们相互交替的影响。就是现在,如果我们不依据伊斯兰教藉以产生和取得统治地位的社会背景,也不可能正确说明穆罕默德的历史作用以及对当时社会经济所产生的影响。”
英国著名史学家斯密在他的《穆罕默德与伊斯兰教》一书中写道:“穆罕默德是国王,也是教皇。但他是一个没有以教皇自居的教皇,是一个没有军队的国王,既没有常备军,也没有护卫队;既没有王宫,也没有固定的税收,倘若有人说他是借神权统治的话,那么穆罕默德便是这样的人。因为上帝赋予他一切权柄,既不需要证书,也不需要维护者。”�休慈斯在《伊斯兰辞典》中写道:“穆罕默德是历史中绝无仅有的三重创立者,他创立了一个民族,一个帝国和一个宗教。他自己是个文盲,既不能读书,也不会写字。但他却带来了一部经典,既是诗篇,又是经典,也是祈祷书,直到今天,还被五分之一的人类所崇敬,被视为妙文、智慧和真理的奇迹。穆罕默德说,这是永恒的奇迹。它的确是一种奇迹。”
近代英国史学界权威卫尔斯说:“穆罕默德在不足四分之一世纪的短时期内,便征服了世界上最强大的两大帝国——波斯和罗马,把历史颠倒过来,同时,他又驾驭了定居于炎热的沙漠、以英勇大胆和守旧著称的民族—连罗马帝国都无能战胜的阿拉伯民族。既是这样,谁还怀疑穆罕默德显示神迹,藉以战胜敌人的力量是来自上帝的呢?”
德国史学家狄更斯博士在他的名著《中世纪的阿拉伯人及其对欧洲文化的影响》一书中写道:“穆罕默德已经把他的族人从企图灭亡他们的恶魔手中解放出来。换句话说,他已经把他们从两族互相仇杀的灾难中解放出来。这种成功的创举,过去即使可能,也没有人敢尝试。穆罕默德将无数个部落联合起来,成为一个民族,他灌输给他们的虔诚的宗教信仰和大无畏的精神,这两种力量,不仅使他们摆脱了外来的一切束缚和压迫,而且还使他们成为一个名声显赫的伟大民族。这种近乎奇迹的功勋,仿佛是在他们身上潜伏着一种天才,让他们去创造历史。它给人们留下了一个深刻难忘的印象,并在世界文化发展史上开辟一个新纪元。”狄更斯博士又写道:“现在我们不得不问一问自己,什么因素使穆罕默德能发挥这样非凡的优势?他在与阿拉伯人交往的过程中,在极短的时期内,获得如此极不寻常的成功——全体阿拉伯人都服从他的意志。 “他自己是一个阿拉伯人,他的确不是一个诗人。他从来也不曾希望自己是一个诗人。但,代替诗人天才的是他那具有天赋的、动人心弦、气势磅礴的雄辩才能。这种雄辩才能是以真诚的宗教感情为后盾,它比任何创作的诗词更能深刻地感动着贝杜因人,况且,他自己又是一个勇敢的人,这更加有助于阿拉伯人对他的信仰。因为勇敢、大胆、刚毅、果断在阿拉伯人看来是最高贵的品质。同时,他又提倡民主平等,这也是与阿拉伯人意气相投的,是他们最感兴趣的。他常常拒绝人们对他的特殊敬仰(个人崇拜),他只希望别人把他当作他们同胞中的一份子看待,他不愿别人以‘他有神通力’来尊敬他,也不愿利用机会让别人给他一个‘奇迹创造者’的声望。当阿拉伯人要求他显示奇迹证实他的神圣使命时,他便简单的答复:‘奇迹便是真主的启示’,他不过是为真主服务的工具而已。 “他对任何人都是和蔼可亲,他看病人,他亲自为亡人举行葬礼,这都是由于他平素宽厚待人与天性无限仁慈的缘故。”“他的庄严仪表配合着他那双不可思议的炯炯有神的眼神,使得每个接近他的人都肃然起敬。同样的特征也明显地表现在他的圣训中。圣训对每个人都是简明易懂的,他对每个人都是用这种方法谈话。” “他颁布了许多禁令,这些被禁止的事,在过去已危害了阿拉伯人的生命,两族互相仇杀与杀婴儿的恶习被永远禁止了,赌博、高利贷和饮酒也被严格地禁止,原先拜偶像的一切形迹也被消灭,许多法律的条文都反对虐待奴隶,纵然不能完全铲除奴隶制,至少已经为改善奴隶生活,并于最后消灭奴隶制铺平了道路。” “一般说来,穆罕默德是宽大而温厚的,他只是对那些企图消灭伊斯兰的人们采取严厉制裁。至于他自己,即使在发怒时,也是温和而可以克制的,这点明显地表现在征服麦加后,他对劲敌的态度上。”
法国政治家兼史学家马塞尔·佩鲁东在他的名著《马格里布通史》一书中写道:“当穆罕默德以胜利者的身份进入麦加时,他本可以对古莱什人进行一次正当的报复,可以因他们是偶像崇拜者和长期为敌而予以惩罚。但是,他却同他的助手们意见相反,同当时的习俗相反。他宽恕了他们,只想到要感化他们,使他们成为更好的辅助者。无疑,这是出于政治上的考虑,然而,这也是他生性仁慈的不容置辩的证明。他虽然已经是一个显要人物了,但是,他是从苦难生活中过来的人,他却像父亲一般地爱他的人民,他知道他们的缺点,耐心地考虑着可能对他们提出的要求。在那样变化无穷、动摇不定的环境中,在那些既是贪污腐化者,又是贪污腐化的受害者的阿拉伯中间,他这个阿拉伯人却坚定而又廉洁,他从未丧失过他的威信,他是一个极有礼貌的人。” “穆罕默德用革命方式改善了阿拉伯妇女的命运。在他以前,唯一的一条律例是:男人可以随心所欲,在任何情况,不管男人怎样作为,都被认为是无可非议的。尊为立法者的穆罕默德把合法的妻子限制为四个。他规定了丈夫对每一个妻子的义务——公平、帮助、爱悦和养育。他曾提出,每个家庭要保留一部分财产以便在丈夫死亡时,分给每一个妻子。他使得人们对母亲更加敬重,他取消了阿拉伯人古老习俗中单方面可以离婚的最坏规定。‘上帝所倡导的只是:他最喜爱的莫过于解放奴隶,最憎恶的莫过于离婚。”
英国政治家兼史学家希提在《阿拉伯简史》一书中这样写道:“穆罕默德是孤儿出身,自幼贫苦,因此他所制定的法律特别照顾孤儿、奴隶和被欺压者。” “穆罕默德在极显赫的时代,仍过着默默无闻时代的那种艰苦朴素的生活,居住在泥土筑成的只有几个房间的一所小房子里。前面有一个院落和一道围墙,像现代阿拉伯的旧式房子一样。常常有人看见他在家里补缀自己的衣服,他的人民随时都可以到他那里去访问他。”
大马士革教区牧师法尔西教授说:“穆罕默德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他以后的时代没有出现过象他这样的人物,他传来的宗教是尽善尽美的。 “穆罕默德确实把四千个科学方面、社会方面和法律方面的问题,寄存在他的纯洁的教律中,任何一个公正的法学家都会承认他奉上帝的名义召唤人们信仰的这种教律的优越性,因为它是合乎科学逻辑,是适合改进社会制度的。” “穆罕默德确是世界上空前绝后的大伟人,因为他确已将一个散漫无纪的阿拉伯民族统一起来了,使他们成长为著名于世的一神论民族,他将一个伟大的宗教带来给他们,对他们规定了权利和义务,并列举了彼此互相交往的原则,它比世界上任何一种宪法都进步、都完善。”
英国大哲学家卡莱尔在《论英雄先知》一文中写道:“穆罕默德是一位英雄的先知,自从他出现在阿拉伯半岛上,看吧!无人注意的,变成世界闻名的了;微小的,变成世界上最伟大的了。”
英国史学家斯密在他的《穆罕默德与伊斯兰教》一书中又写道:“穆罕默德从他的事业开始时起,直到他生命终结,只用了一个称呼他的称号—上帝的真正使者。将来有一个时代必将到来,在这个时代里,最进步的哲学家和最虔诚的基督徒都甘愿用这个称号向他致敬诚服。”
英国著名诗人威廉·米勒说:“穆罕默德以言辞明白及宗教简易见称,他所完成的事业,为理智惊诧,历史上找不出像他这样在很短的时间内唤醒人心、复活仁义,提高道德的维新家。”
英国大哲学家卡莱尔在《英雄与英雄崇拜》一书中又写道“我爱穆罕默德,因为他没有虚饰与做作的性格,他是一个旷野中的自助的人,他没有卖弄的夸耀,也没有过分的谦恭,他穿着自己补缀的衣服,用简明的言辞和罗马皇帝与波斯皇帝谈话,他向他们指导这个世界和那个世界所应做的事。穆罕默德是最伟大的先知,他是和平的创始人。”
法国大诗人拉马丁在《西方学者眼光中的穆圣》一文中写道:“穆罕默德的生活便是参悟、思考、奋斗,他指责族人的虚伪、无知、荒唐,而他自己却聪明、大胆、豪爽,他在仇敌中间教化了二十三年,受尽了讥笑和讽剌,但他却努力于传达自己的使命,热心宣传他的教化,他确信最后必然胜利。因此,他注意天命的宣扬和伊斯兰信条教律的创设。果然,在他逝世后不久,伊斯兰教丕炽丕昌,他所表现的一切,都足以证明他毫无欺骗与虚伪.“穆罕默德是一位哲学家、雄辩家、立法家、军事家和思想的解放者,他曾在地上创建了二十个王朝,在天上开辟了精神的寄托所,具备这些优点的这位先知,若把他放在人类的天平上,谁比他更伟大呢?除了这位完人外,谁能达到这样超绝的境地呢?”
“他是个孤儿,在他的成长中,富有怜悯心,疼爱贫苦人、孤寡、奴隶和不幸的人。二十岁时,他经商很成功,后来被一位富有的寡妇商人雇佣,为她率领一个远行的骆驼商队。在他二十五岁时,他的雇主为他的诚实着迷,向他求婚。新娘比他年长十五岁,结婚后成为贞洁的妻子,与忠实的丈夫欢度一生。” 《伊斯兰:被误解的宗教》,作者James Michener。
啊!在那位荒漠之子的心灵深处,透过他的黑色眼睛和敞开的胸怀,证明他的诚实,他没有任何野心。一个伟大而沉默的男子,天公要他诚实,委任他特殊的使命。当时所有的人,只知循规蹈矩恪守传统,在道听途说的神话中得到精神满足,而他,与众不同,抛弃了传统的礼仪和虚假的掩盖,孤身一人,说出了心里话,与现实对抗。从他身上喷发出天地造化的无穷威力,雷霆万钧,而又光彩夺目。他向公众昭示了天地造化的奥秘事实,一扫传统的道听途说的神话,他直截了当地呼喊:‘就是我! 在这里!’ 神圣的天公的意欲,命令他说出真理。他的一切行为,表达了天公神灵的声音。那个真理的声音,人人都必须聆听,举世无双,除此之外,都是从风中传来的道听途说,都不可靠。 ”《英雄与历史上的英雄崇拜》,作者Thomas Carlyle。
“肯定地说,他具备所有历代列圣先知的两个特点。他的慧眼所及,是造物主的真理,没有其他人同他分享;他内心里充满了向世人展现这个真理的冲动,是一股不可抗拒的心力。”《穆罕默德、佛祖与耶稣》,作者Dr Marcus Dods。
“穆罕默德人品高尚和行为端正的最强有力证明,是追随他的早期伊斯兰弟子们,他们都是他的知心朋友或家族亲属。这些人最了解他,知道他的底细,他的任何虚假行为和虚伪表现不可能瞒过这些最贴近的他的人。一个言行不一的人,外面一套,家里一套,不论怎么巧妙地乔装打扮,也无法长期把自己伪装起来。”《向穆罕默德古兰经表示道歉》,作者John Davenport。
“为了维护他所宣传的自由,他被迫作战,参加战斗,时势造英雄,他成为军事领袖。他虽然多次被迫上战场迎敌,但是每次与敌人力量对比,人员与武器都是劣势,甚至一与五之比,他却出奇制胜多次获得奇迹般的成功。”《伊斯兰:被误解的宗教》,作者James A Michener。
“他的伟大思想与他的简朴生活形成鲜明对照,他处理公务平易近人,没有任何华丽词语的装饰。当他身处王爷的位置上,还是他自己动手修补皮靴和粗毛外套,自己动手挤羊奶,打扫房间和生火做饭。他的餐桌上最常见的食物是蜜枣和清水,乳制品和蜂蜜是他的奢侈品。在长途跋涉的旅途中,他同下属们分 享干粮。他劝导人们要仁慈,在他逝世时留下毫无分文的钱袋,就是他真心实意的最好证据。”《向穆罕默德和古兰经表示道歉》,作者 Jonh Davenport。
“远大的抱负,脚踏实地的行动和惊天动地的成就,这是检验伟人智慧的三个要点。根据这个标准,在近现代历史上,还有哪个英雄敢同穆斯林相比?历史书上记载了许多大英雄,他们的功绩或者是指挥过一支强大的军队,或者制定过严厉的法律,或者建立过地域辽阔的帝国,仅此而已。他们的成就,就算作是历史业绩,只不过是物质性的实物存在,都在他们公德圆满之后,与他们的躯体同归于尽,消失在历史的烟云之中。这个人的成就,不仅建立了强大的军队、确定了严明的法制、奠定了庞大帝国的基础,当时世界上三分之一的人口,都是他的忠实臣民,而且相传几十个朝代。更有甚者,他发起的世界运动,推倒了圣坛,铲除了神像,扫除了宗教,改变了人的思维和信仰,洗涤了人的灵魂。他就凭借着一部经典的力量,其中每个字都是法律依据,他创造了一个世界民族,把不同的种族、语言和血统,都合并在一起。这是一个名符其实的精神帝国,在这个帝国之中,产生了无数的哲学家,演说家,传教士,勇猛的武士,思想征服的学者,维系传统不变者,以及二十多位王位继承者。请允许我动问一下,不论从哪种标准检验伟人的智慧,还有谁能胜过穆罕默德?”《人类智慧的历史》,作者Alphonse of Lamartine
他随时准备为自己坚定的信仰从容就义,而跟随他的那些灵魂高贵的人们,对他深信不疑,推崇他为领袖,理解他所宣布的终极目标。所有这一切,都 证实了他的完美人格,实实在在。如果假设他是一个江湖骗子,恐怕会给我们自己造成更多的自相矛盾,无法把事实解释清楚,反而越抹越黑。不幸的是,天下所有的历史伟人,唯独穆罕默德没有被西方人接受。如果我们真想理解穆罕默德,说真话,那么,对他所宣传的真理与完美的人格不仅应当老老实实地承认事实,而且也应当改正我们从老祖先那里继承来的错误。”《在麦加的穆罕默德》,作者W Montgomery Watt。
“凭我们凡人的眼力看不到穆罕默德的人格全貌,我们只能看到他的一部分。他留下的遗产多么光彩夺目啊!我们看到,他是先知,是将军,是国王,是武士,是商人,是宣教家,是哲学家,是政治家,是演说家,是社会改良家,是孤儿养育者,是奴隶袒护者,是妇女解放者,他又是公正的大法官,又是尊贵的圣人……。他所扮演的所有这些角色,他所展现的所有这些品行,构成了他无与伦比的英雄品质。”《穆罕默德:伊斯兰的先知》,作者K S Ramakrisshna Rao。
“穆罕默德应当被称为是人类的拯救者。我深信,假如有人能像他那样主宰现代这个世界,他必将有能力解救我们面临的所有问题,而且给世界带来人们渴望的和平与幸福。”《真正的伊斯兰》,作者George Bernard Shaw。
“凡是研究过那位阿拉伯先知的任何人,都会情不自禁地对那位伟人表示敬佩,他知道向人们传授的信息,对自己的生活也很清楚,因为他是万灵主宰派遣到人间的一位使者。虽然我向你们提供的知识,在许多人看来很普通,但是就我自己而言,我每次重读这些资料时,都有新的感受,对这位阿拉伯伟大导师的新敬仰油然而生。”《穆罕默德的生平与教诲》,作者Dr Annie Besant。
㈥ 穆罕默德的个人简介
先知穆罕默德生平简介如下: 公元570年,古莱氏望族出身的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的圣城麦加出生。 父名阿布顿拉,在其出生前3个月前去世;母名阿米娜,在其6岁时离世;穆罕默德8岁时,照顾他的祖父也去世了;此后他的伯父艾布托利布,一直抚养和照顾他四十多年。 成年后的穆罕默德素以诚信的美名,著称于古莱氏人中间,人们都很敬佩和信服他。 穆罕默德25岁时成婚;40岁时奉安拉的启示成为先知,开始宣传伊斯兰教。此后,他在故乡麦加宣教十三年;由于当地古莱氏反对派的迫害,迁徙到后来成为伊斯兰教第二大圣地的麦地那,在此地传教十年;在此期间,伊斯兰教传遍了阿拉伯半岛和邻近地区。 先知穆罕默德于公元632年在麦地那逝世,终年63岁(太阴历)。
㈦ 为什么阿拉伯人的名字特别的长,而且很多叫穆罕默德的
阿拉伯人属于阿拉伯民族,这是一个十分信仰宗教的民族,民族内的宗教有基督教,伊斯兰教,犹太教,其中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尤为盛行,几乎每一位阿拉伯人都是一位宗教信徒。阿拉伯特别注重血统与家族,由于信仰伊斯兰教的人数基数很大,而且穆罕默德是伊斯兰教的公认的先知,这也是阿拉伯人名字很长,且很多带有穆罕默德的主要原因。
阿拉伯是一个十分传统的国家,它的很多姓名文化都是由以前流传下来的,并没有发生多少改变,其对宗教的信仰在他们心中是排在第一位的,所以格外的重视这些东西,这也是他们名字由来的原因。
㈧ 穆罕默德
伊斯兰教 的创复兴者,也是伊斯兰 教徒(穆斯林)公认的伊 斯兰教先知。中国的穆斯 林普遍尊称之为“穆圣” ,也被称作“马圣人”。 按传统的穆斯林传记他约 于570年出生于麦加,632 年6月8日逝世于麦地那。 穆罕默德不是伊斯 兰教的创始人,而是正 道的复兴者,他只是接受 真主的启示而传播伊斯兰 教,中国的穆斯林普遍尊 称为穆圣。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㈨ 穆罕默德
穆罕默德(阿拉伯语:محمّد,拉丁语:Muḥammad;约570年-632年6月8日),全名穆罕默德·本·阿卜杜拉·本·阿卜杜勒·穆塔利·本·哈希姆(Abu al-Qasim Muhammad Ibn Abd Allah Ibn Abd al-Muttalib Ibn Hashim 含意为:受到善良人们高度赞扬的真主的使者和先知)。政治家、宗教领袖,穆斯林认可的伊斯兰先知,广大穆斯林认为他是安拉派遣人类的最后一位使者。伊斯兰教教徒之间俗称“穆圣”。享年63岁,葬于麦地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