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既生瑜何生亮”是什么意思
“既生瑜何生亮”的意思是:“既然有我周瑜在世,为什么老天还要一个诸葛亮啊?”是三国演义中虚构的周瑜对自己的才华比不过诸葛亮的一种叹息。
注释:
①瑜:周瑜。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汉末名将,庐江舒县(今安徽省庐江县西南) 人。洛阳令周异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长壮有姿貌、精音律,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周瑜少与孙策交好,21岁起随孙策奔赴战场平定江东,后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任,周瑜将兵赴丧,以中护军的身份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建安十三年 (208年),周瑜率江东孙氏集团军队与刘备军队联合,赤壁之战大败曹军,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建安十四年(209年),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病逝于巴丘(今湖南岳阳),年仅36岁。
②亮:诸葛亮。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1]),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于建兴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逝世。
出自《三国演义》,原文摘录:
却说周瑜怒气填胸,坠于马下,左右急救归船.......
周瑜愈怒。忽又报孔明遣人送书至。周瑜拆封视之。书曰:“汉军师中郎将诸葛亮,致书于东吴大都督公瑾先生麾下:亮自柴桑一别,至今恋恋不忘。闻足下欲取西川,亮窃以为不可。益州民强地险,刘璋虽暗弱,足以自守。
今劳师远征,转运万里,欲收全功,虽吴起不能定其规,孙武不能善其后也。曹操失利于赤壁,志岂须臾忘报仇哉?今足下兴兵远征,倘操乘虚而至,江南齑粉矣!亮不忍坐视,特此告知。幸垂照鉴。”周瑜览毕,长叹一声,唤左右取纸笔作书上吴侯。乃聚众将曰:“吾非不欲尽忠报国,奈天命已绝矣。汝等善事吴侯,共成大业。”言讫,昏绝。徐徐又醒,仰天长叹曰:“既生瑜,何生亮!”连叫数声而亡。寿三十六岁。
② “既生瑜,何生亮”是什么意思
“既然有我周瑜在世,为什么老天还要一个诸葛亮啊?”是周瑜对自己的才华比不过诸葛亮的一种叹息。
③ 既生瑜何生亮是什么意思啊
既然有了诸葛亮,为什么让我周瑜出现,表示周瑜心里的愤慨,也有对诸葛亮的佩服。
④ 既生瑜何生亮什么意思
既然有我周瑜在世,为什么老天还要一个诸葛亮啊?
周瑜是周瑜对自己的才华比不过诸葛亮的一种叹息
⑤ “ 既生瑜何生亮”是什么意思
释义:既然有我周瑜在世,为什么老天还要一个诸葛亮啊?
出处:《三国演义》
作者:罗贯中
这句话是《三国演义》里周瑜死前所说的最后一句话,诸葛亮屡次破灭他的计谋和行动,让他无能为力,后被诸葛亮气死,他说这句话表现了他心中的遗憾、愤恨和不甘,也是他的哀叹。
《三国演义》描写的心胸狭窄的周瑜是罗贯中为了衬托诸葛亮而刻意塑造的配角形象,是艺术处理,不可当真,“三气周瑜”当然就更是毫无历史根据,周瑜最后是病逝于出征途中的。
历史上的周瑜胸襟广阔,气度宽宏。老将程普因周瑜年轻,对他不服,多次当面侮辱他,周瑜都不跟他计较,程普最后被周瑜的才华和品德所折服,感动得说:“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和他成为好友。
(5)既生瑜何生亮扩展阅读
背景:
周瑜与孙权的哥哥孙策,幼年相识,结为生死之交。后孙策脱离袁术自立山头,周瑜主动投奔孙策,并一生誓死追随。只可惜孙策早逝,临终前前对孙权说:“外事不决问周瑜。”可见周瑜在他心中的份量。
孙策死后,东吴风雨飘摇之际,周瑜第一个站出来,尊孙权为主上,帮其稳定政权,他在东吴起到了谋士和武将的双重作用。不可否认,周瑜是智勇双全的帅才,只可惜棋逢对手,他一生的才情都被蜀国丞相——诸葛亮的光环所掩盖。
周瑜在《三国演义》中最重要的功绩,便是赤壁之战。建安十三年秋天,曹操率军南下,占领了荆州,刘备战败,曹操向孙权逼近。
东吴恐慌,百官之首张昭主降,孙权进退两难。诸葛亮出使东吴,舌战群儒,但他只是激起了孙权的好胜之心,正是周瑜的出场,以他坚定不屈的雄心促使孙权力排众议,最终决心抗曹。
在周瑜和诸葛亮的强强联合下,他们制定了“火攻”这一总战略,曹军大败而归。赤壁之战的结束奠定了一个全新的格局,三国从此成鼎立之势。在这一场关键战役中,刘备集团让我们看到了诸葛亮的智慧,而孙权集团则是周瑜大放异彩。
但也是因为赤壁之战,周瑜见识到了与他能力不相上下的诸葛亮,不禁心生嫉妒,最终竟被诸葛亮气得吐血身亡,这便是有名的“三气周瑜”。
第一次气周瑜是在东吴和曹操大将——曹仁大战时,周瑜领兵和曹仁争夺荆州,结果被诸葛亮趁虚而入,占据了南郡和襄阳,气的周瑜吐血三升。周瑜为夺回荆州,向孙权献计,以招亲为借口,骗刘备来吴国娶亲,借机将其扣押,这样便可以逼迫诸葛亮交出荆州。
没想到诸葛亮识破周瑜的计谋,将计就计,刘备不仅没事,还抱得美人归,周瑜再次被气得吐血,这便是“赔了夫人又折兵”的二气周瑜。
第三次周瑜出兵西川,名义是攻击刘璋,实际是为夺取荆州,诸葛亮安排伏兵,周瑜被围困,生气又加之旧伤复发,周瑜在临终前仰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亮”,连叫数声而亡。
⑥ 既生瑜何生亮的故事
既生瑜何生亮
背景
东汉后期,曹操称雄一方向北灭了大敌袁绍统一了北方。之后几经展转灭的大大小小数个诸侯。但与此同时枭雄刘备为了自己的势力也在不断努力,但终不敌曹操而败北……谋士诸葛亮提出联孙抗曹之论,被刘备采纳了。果然说服了孙权后,凭借着诸葛亮,周瑜之智,以及庞统徐庶等的协助终于在赤壁大败曹操……此时,兴奋之余孙刘联盟节立灭曹,但是终归在华容道关羽义释曹操。可怜的周瑜还不知道…想要一举占据曹操的荆州势力,但却被聪明的诸葛亮抢了先…尽管他妄图强攻但是还是被赵云的部队射回,而且他也中了箭……..周瑜总是不甘心,几次追要荆州总是无功而反…孙权爱惜周瑜让鲁肃替他去要荆州但仍是无功而反。情急下周瑜想到了美人计,但是反被诸葛亮识破使得其陪了夫人又折兵。当周瑜再次与刘备方面谈判时,刘备以取下西川为约再度粉碎了周瑜的思想…终于,他要和刘备翻脸了。他想借假道伐蜀之计,灭了刘备。但是这个计谋还是逃不过诸葛亮的眼睛……终于周瑜又失败了……但是聪明的诸葛亮却认为还是不够……因为他要去掉这个劲敌…..于是乎诸葛亮又落井下石的在信中讥讽周瑜……终于,随着一声既生瑜,何生亮的叹息,周瑜去了………以上就是既生瑜,何生亮的来历。当然在现在他的寓意已经引申为叹息一山还比一山高的意思了。
⑦ 既生瑜何生亮是什么典故
这句话来自三国演义,是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为了抬高诸葛亮捏造的。三国演义这本小说是著名的褒蜀,抑魏,贬吴的文学作品。自《三国演义》之后周瑜形象以及在世人心中的历史功绩大打折扣,而诸葛亮成为了一个近乎于神的传说。
然而,只要是细心观赏电视剧《三国演义》的观众就会发现,在周瑜死后诸葛亮还说过一段评价周瑜的话:“人说周瑜嫉我之才高于自己,其实他是恨诸葛亮之才不能为东吴所用,不然,当初他就不会让诸葛瑾去说服其弟归顺东吴了。”
“既然有我周瑜在世,为什么老天还要一个诸葛亮啊?”是三国演义中虚构的周瑜对自己的才华比不过诸葛亮的一种叹息。
(7)既生瑜何生亮扩展阅读
历史上的周瑜胸襟广阔,气度宽宏。老将程普因周瑜年轻,对他不服,多次当面侮辱他,周瑜都不跟他计较,程普最后被周瑜的才华和品德所折服,感动得说:“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和他成为好友。
《三国演义》描写的心胸狭窄的周瑜是罗贯中为了衬托诸葛亮而刻意塑造的配角形象,是艺术处理,不可当真,“三气周瑜”当然就更是毫无历史根据,周瑜最后是病逝于出征途中的。
历史上周瑜和诸葛亮是根本没有交集的两个人物,诸葛亮出山时周瑜早已是东吴的开国功臣,威名远扬,而诸葛亮当时只是个默默无名的小人物。赤壁之战也是周瑜一人指挥的,与诸葛亮完全无关不假,但孔明却是促成了孙刘联盟的关键人物之一。
⑧ “既生瑜何生亮”什么意思
“既生瑜何生亮”的意思是“既然有我周瑜在世,为什么老天还要一个诸葛亮啊“。
1、“既生瑜何生亮”出自《三国演义》,是三国演义中虚构的周瑜对自己的才华比不过诸葛亮的一种叹息,是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为了抬高诸葛亮捏造的。
2、此内容中的"瑜"是指周瑜,东汉末年东吴杰出的军事家;"亮"是指诸葛亮,三国时期蜀国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8)既生瑜何生亮扩展阅读:
1、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省合肥市舒县)人,洛阳令周异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
2、孙权称赞周瑜有“王佐之资",范成大誉之为“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宋徽宗时,追尊其为平虏伯,位列唐武庙六十四将、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3、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 ),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
4、诸葛亮作为军事家在历代兵家也得到了较高的认可。司马懿在诸葛亮死后,看到诸葛亮的营垒,称赞其为“天下奇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