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入门技巧 » 宝蕴楼

宝蕴楼

发布时间: 2021-04-19 12:07:25

1. 和珅从这里毕业,清朝重点大学如何变成紫禁城内唯一的西洋楼呢

故宫四周绕以高厚城垣,曰紫禁城。

紫禁城,这个表示紫微垣的“紫宫”和表示不允许平民入内的“禁地”的合称已暗含了皇家的权威和其建筑文化的肃穆庄重。

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被称为紫禁城的三大殿(或者与后三宫对比称为前三殿),它们根据其使用目的而有各自不同的意义。

咸福宫位置

宝蕴楼既有西洋式的大门,又有传统的顶铺花瓦,虽让位于皇家禁地却铺着罗马式的台阶与欧式的立面。

在宝蕴楼之前,这个地方是咸福宫。《甄嬛传》中沈眉庄居住的存菊堂、《如懿传》中的慧贵妃都曾居住在咸福宫之中。

今天我们已经看不到昔日的咸福宫,在大火中燃尽的咸福宫如今只剩下了三个牌匾见证着后宫嫔妃的恩恩怨怨与权力斗争的风风雨雨。

除了作为后宫嫔妃的住处,自雍正时期,咸福宫还设立的“国家重点大学”咸安官学中,从这里走出了一代大官和珅。

2. 红墙金顶的故宫,为何有一座“洋楼”

故宫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室居住建筑群体,也被联合国是以全世界物质文化遗产,在故宫当中建筑物共有9999间,因为古代皇帝他们把9是为吉利数字。

故宫也是明清两个王朝,居住办公的地点之一,在红墙金顶的故宫当中却独有一处洋楼,非常的突兀,与其他所有的建筑物无法融为一体,那就是宝蕴楼。

为了能够更妥善的保存这些物质,所以在故宫当中重新修建了这一座宝蕴楼,宝蕴楼旧址最早是明代咸安宫,因为这座所谓的洋楼,在建筑上以现代石料工艺为基准,它能够有效的防震防火,所以用它来储存名贵物品

所以在故宫当中,才会有这样一座洋楼的存在,而它的整体色调还是和故宫的色彩比较接近,以红色外墙为基础。

3. 特朗普访华首站的宝蕴楼到底有多神秘

美国总统特朗普来华访问的首站是参观故宫博物院,两国元首夫妇的茶叙之地则选在了故宫中唯一一处西洋建筑——宝蕴楼内。

故宫这座600余年的皇家宫殿步步皆是故事,那一扇扇千回百转的宫门内,一座座富丽堂皇的宫殿中都充满了隐秘。宝蕴楼就是其中之一,它是故宫内独一无二的西式建筑,也是故宫内最年轻的建筑。


1913年初,北洋政府内务总长呈报袁世凯,决定将沈阳故宫及河北承德避暑山庄所藏文物运到北京。而北京当时缺少妥善保管的地方,就临时决定在紫禁城原来的咸安宫旧址上建造一处库房。并从庚子赔款中拨出20万元建宝蕴楼以存放文物。1914年,宝蕴楼正式动工,一年后全部竣工并交付使用。

4. 为什么宝蕴楼在故宫里显得十分独特


5. 那个皇帝在位期间首开英武殿

武英殿始建于明朝初期的永乐年间,与紫禁城其他宫殿同时落成。明朝早期,皇帝斋居、召见大臣都在武英殿,后来则转到文华殿。崇祯年间,皇后千秋、命妇朝贺仪也在武英殿举行。明朝在武英殿设待诏,择选善绘画者居之。明朝末年,李自成于崇祯十七年(1644年)春攻入北京成立大顺政权后,崇祯十七年四月二十九日于武英殿举行即位典礼,但次日便撤离北京。
清军攻入北京后,摄政王多尔衮曾将武英殿作为其理事之所。数月后,顺治帝入关登基,起初也住在武英殿。清朝初年,武英殿用作皇帝便殿,举办小型朝贺、赏赐、祭祀等等仪典。康熙八年(1669年),太和殿、乾清宫等大殿维修,康熙帝一度住在武英殿里。
康熙十九年庚申(1680年),设置“武英殿造办处”,雍正七年更名为“武英殿修书处”,由监造处、校刊翰林处两部分组成,掌管刊印、装潢图书之事。康熙十九年(1680年),将武英殿左右廊房设为武英殿造办处(即日后的武英殿修书处),由亲王大臣总理,下设监造、主事、笔帖式、总裁、总纂、纂修、协修等30多人,由皇帝与翰林院派充。康熙四十年(1701年)后,武英殿刊刻了大批图书,采用铜版雕刻活字以及特制的开化纸印刷,字体工整秀美,绘图精美,图书品质很高。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命将从《永乐大典》中摘录出的138种珍本排字付印,御赐名曰《武英殿聚珍版丛书》,世称“殿本”。道光二十年(1755年)后,武英殿刊书很少,徒有其名。武英殿存而不发之书,向来贮存在敬思殿。嘉庆十九年(1814年)夏,清查敬思殿存书,将其中完好的存书移贮武英殿,残缺的存书则作价出售,此后敬思殿实际上成为存储版片之处。
同治八年(1869年),武英殿遭遇火灾,烧毁正殿、后殿、殿门、东配殿、浴德堂等建筑共37间,书籍版片全部焚毁。同年,武英殿建筑群获得重建。[1]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武英殿又进行过大规模整修。
清朝后期,武英殿以西有咸安宫(现为宝蕴楼);武英殿北墙外为方略馆,再折而北东向者为回子学、缅子学;回子学、缅子学以北为内务府公署大门。内务府广储司设在内务府公署以西,二者隔南北流向的内金水河,果房(果子房)设在广储司以南。内务府公署以北,慈宁宫花园以东,设有造办处;冰窖设在造办处以东。武英殿南有外瓷器库。武英殿西南有南薰殿,收藏历代帝后名臣画像。南薰殿东面有灯库,西面有御书处。
中华民国成立后,中华民国内务总长朱启钤呈请,将奉天及热河行宫所藏各种宝器运至北京。民国二年(1913年),大总统袁世凯派护军都统治格负责筹备,并会同清室委员将古物分批运到北京,民国三年(1914年)10月运完。此后又将北京紫禁城的清廷物品择要并入,成立“古物陈列所”,将武英殿辟为古物陈列所的陈列室及办公处,于民国三年(1914年)10月10日开始正式对外开放展览,这是紫禁城首次对公众开放。为了适合古物陈列所的需要,民国三年(1914年)对外开放前,在中华民国内务总长朱启钤的主持下,重修了武英殿和敬思殿之间的过廊,并在两殿凿墙开窗,将原来的木窗全部换成玻璃窗。随后,在1914年,武英殿内安装了紫禁城内的首部电话;不久,又安装了自来水系统以符合消防需要。民国四年(1915年)6月,武英殿以西的宝蕴楼完工,作为古物陈列所的文物库房。

6. 故宫宝蕴楼入选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是真的吗

第二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12月2日在安徽池州发布,故宫博物院宝蕴楼等100个建筑遗产项目入选。有关专家表示,这标志着我国20世纪建筑遗产保护利用进入新的阶段。

宝蕴楼建成于1915年,为古物陈列所收藏珍贵文物的库房,至今已有逾百年的历史。在宝蕴楼建成之前,这里曾是咸安宫的旧址,其主体建筑毁于清末的火灾,仅存咸安门一座。宝蕴楼,顾名思义,即“蕴藏珍宝之所”,单单听其华丽的名称,就令人浮想联翩。

7. 北京故宫的灵异事件是真的吗

所谓“灵异事件”纯属子虚乌有
稀奇古怪的恐怖故事往往以夜深人静的紫禁城为背景,以人迹罕至的故宫非开放区域特别是传说“阴气”很重的西部区域为空间进行演绎。月黑风高,古宅深院,孤魂冤鬼,或泣或歌,飘然来去,听来森然恐怖。
昨天,故宫官方首次就此进行公开回应:所谓“灵异事件”纯属子虚乌有。之所以被歪曲、演绎,是因为人们对此区域并不熟悉。伴随此前一直尘封的西部区域的开放,非开放区域变为公共参观空间,这些传闻也将不攻自破。
故宫专家介绍,历代“故宫人”从来没有在紫禁城中看到过、经历过什么灵异事件。广为流传的那些故事,都是人们在茶余饭后道听途说、添油加醋编造而成。随着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开放区域的扩大,建院九十年来未曾整体开放过的诸多区域开始跟观众见面,由非开放区“变身”展览陈设的公共空间,迎接每一位观众的到来。比如慈宁宫、寿康宫所在的外西路区域,作为“女性的世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是各大影视剧常常会提及的一个区域。开放后,这个区域向观众揭开神秘的“面纱”,以精美的展览陈设、雅致的庭院园林,呈现给大家一个真实的、独具特色的西部区域。

“好东西都去了台湾”并不成立
宝蕴楼展览中,一个贴满封条的大红木箱向人们展示着文物南迁的故事,上面写着“古第一箱”。专家介绍,这个木箱就是当年文物南迁过程中北返的实物。
常常有人问起:故宫博物院好东西都去了台北吗?故宫专家介绍,实际上,抗日战争爆发后,为避战火,1933年2月至5月间故宫博物院将13491箱文物分五批南运,暂存于上海,后转藏于南京。当时,故宫博物院各库藏品数以百万计,大部分保存于原处未动,甚至有的整座库房的文物藏品均未南迁。此外,各个陈列室须维持正常开放与参观,保留了一定数量的展品。根据民国时期北平故宫博物院的多次清点,留存北平的文物藏品多达118.9万余件,更有数以百万计的明清档案,为参与南迁文物的20余倍。
故宫专家介绍,最初决定选择文物精品,迁往上海储藏。但是后来因时间紧迫,箱数又多,择精品文物装箱,事实上未能完全做到,而且装箱人又是“二把刀”,文物知识有限,闹了“留下真品,选走伪品”的笑话。
根据档案记载,迁运至台湾保存的故宫文物共计2972箱,占故宫博物院南迁文物总箱数13491箱的22%。这些文物迁台后,台北故宫先后进行了3次清点,数字增长较大,主要是204箱清宫档案,由于计件方式的变化,由1954年的28920件增长为386862件。“好东西都去了台湾的说法并不成立。”专家表示。
首次展出毛泽东在故宫照片
本次新开放的展览中,首次展出了一张毛泽东在故宫的照片。这彻底推翻了“毛泽东因为迷信思想从没进过故宫”的说法。
根据老“故宫人”,时任故宫博物院保卫科科长的韩炳文先生回忆,毛主席不仅进过故宫,而且不止一次,一共有三次。而且他也曾从东华门城楼上信步走过,经东南部分城墙走到午门展厅观看展览,也就是10月10日观众可以走过的这一段区域。
第一次是1954年5月17日下午,毛主席身穿灰色的中山服,脚蹬布鞋,手拿一根竹竿,从神武门进后,沿神武门内东马道拾级而上,在城墙上走走停停、神情安闲,不时眺望远处。
第二次是隔日下午即5月19日,毛主席第二次来到故宫。这一次,主席仍乘车进神武门,下车后即沿西马道上城墙参观。
毛主席第三次来到故宫是在5月20日下午四点多,这回是由罗瑞卿同志陪同,经午门东掖门进入故宫,径直登上午门城楼,继续观看在楼内举行的“全国出土文物展览”。

事件揭秘
寿康宫最大黄花梨家具有小金库
影视剧里大热的“甄嬛”,在历史上为乾隆的母亲钮祜禄氏,居住于寿康宫。记者在她的寝宫看到故宫现存最大的黄花梨家具——高2.9米,单柜宽1.76米的两组黄花梨雕龙立柜。据介绍,此柜子当年由官员进献入宫,皇帝龙颜大悦,大大赏赐了进献者。
柜子平时用于放置皇太后的生活用品。其不为人知的“机关”在于,柜子下部有一个暗格,其上单设锁,内藏金银珠宝,据说当时暗格箱子的钥匙就随身别在皇太后的腰间,可见其中都是皇太后的爱物。
慈宁宫文物着“隐身衣”首次裸展
雕塑展的一大特色是很多首次亮相的大体量文物,故宫博物院首次采用“裸展”的方式进行呈现,即没有展柜,没有玻璃隔挡,观众和文物可以进行直接“面对面”。这对管理和文保都是一种考验。
据介绍,为了确保文物的安全,故宫为其涂了一层保护材料,这种材料不伤害文物本体,观众从表面看不出来,而且通气效果好,不会把湿气憋在文物体内。
4吨重大石佛哭脸变笑脸
展览中北齐的一佛二菩萨像体量巨大。雕像用白石雕成,体现了北齐时期河北地区佛教造像的特征。虽然佛与菩萨像的形体十分高大,但是雕刻却十分精细,比如佛像袈裟厚重的质感,菩萨手指柔软丰腴,同样的白石雕凿,却做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效果。
故宫专家介绍,仅中间的大石佛就重达4吨多。此前20多人用了20多天才将大佛立起来,之前大佛一直在库房“躺着”。颇为神奇的是,大佛孤寂地“躺”在库房的时候脸上展现出“哭相”,而如今得以直立展出,灯光下却展现出迷人的微笑。专家解释称,这是因为观察角度的不同导致的不同视觉效果。
东汉小夫妻石雕“秀恩爱”
展厅中有一尊紧紧拥抱的东汉石像颇为引人瞩目。
据故宫专家介绍,这对相拥而坐的男女形象出自四川彭山一座墓的墓门第三层门楣上,应当是墓主人夫妻生活的表现。
1941年,川康古迹考察团发掘了这个墓葬,拥抱像的发现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围观者甚众,以至于严重踩踏了周围的麦苗,扰乱了生活次序,而维护伦理道德的人们也意欲毁坏这“有伤风化”的不雅之物。
无奈之下,考察组在向上级——时任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主任与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组长的李济先生请示后,将拥抱像切割下来,移运到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库房保存,后移交故宫博物院。本次展出,曾经的“有伤风化”在如今看来更像是“秀恩爱”。
开放4区域可游“后宫”登午门城楼
明日起,登城楼俯瞰紫禁城全貌、走进西六宫看后宫女人生活都将成为游览故宫的新方式。
昨日,故宫博物院介绍,今年的90周年院庆日依然不会有大型庆典纪念仪式,而是将如约开放4大区域和8个展览,为观众呈现丰盛的文化大餐,新增区域和展览均不另行收费,凭门票即可参观。新开放的区域包括宝蕴楼、慈宁宫区域、午门雁翅楼区域、东华门;八个展览分别设置,包括原状陈列、常设专馆、专题展览多个类型,开放面积由目前的52%增加至65%。
此外,还新增了一条“空中”游览路线,观众可以登午门城楼看东西雁翅楼的万寿庆典展,同时沿东雁翅楼城墙漫步至角楼,再转向东华门区域,俯瞰紫禁城的同时一探故宫建筑之妙。

8. 故宫的文物是直接存放在宫殿里还是存放在故宫的地下室里

故宫的文物分别存放在地面文物库和地下文物库,每一座宫殿都是地面库房。

2015年是故宫博物院诞辰90周年,故宫博物院新开放了原地面文物仓库寿康宫和宝蕴楼。

寿康宫曾经是清代皇太后居住的宫殿,是乾隆为其母亲钮祜禄氏量身打造的,从故宫博物院建立以来,寿康宫一直被当做文物库房,此前从未对外开放。

更为悠久的地面文物仓库当属“宝蕴楼”了。1913年初,北洋政府决定将沈阳故宫及河北承德避暑山庄所藏文物运到北京。而北京当时又缺少妥善保管的地方,就临时决定在紫禁城原来的咸安宫旧址上建造一处库房,以存放23万多件文物。

建成后,宝蕴楼一直用作文物库房,只是储存的文物不断变化。但是宝蕴楼砖石外表之下,里面几乎全是木质结构,在防火防盗等方面略逊一筹。2013年,为恢复宝蕴楼的历史风貌、消除安全隐患,故宫博物院开启修缮工程。

2015年5月完成。修缮后的宝蕴楼,从“文物库房”变身展厅,设置“故宫博物院早期院史展(1925-1949)”、故宫特色文创产品展示区等,一部分区域作为文化研究与学术交流场所。

因为北京冬春风沙、夏季高温酷暑,地面上防火、防盗、防尘、防震等条件均达不到保护文物的要求,故宫博物院在八十年代就开始修建地下库房,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库房又出现了新问题:那就是所有房间只能设置一个温度一个湿度,不能根据每个房间的需要自行设。

所以尽管保存不同材质的文物,也只能按照最脆弱的书画保存要求来设置温度、湿度,这就没办法满足另一些文物的保存要求。但是改善空调系统,建一个现代化的地下库房需要四个亿。

考虑到这个地下库房保存了九十万件文物,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下文物库房,三层,22000平方米。国家相关部门认为,保存这么多文物花四个亿是值得的。于是,故宫的地下库房保存条件得以改善。

(8)宝蕴楼扩展阅读:

故宫地下文库:

地下文物库采用三层全埋式钢筋混凝土结构,消防系统和防盗系统都很完备,而且是恒温恒湿,不但具备抗震能力,而且具有战争防护能力。“

构造

地库为一个架空结构,六面都不接触泥土,四周为“回”字形,下面被柱子撑起,这样的设计可以防水、防潮。

温度

地库有中央空调系统,并有自动感应的气体灭火装置。空调系统由计算机全自动控制,保证宝库内温度常年控制在14.5℃至16.5℃之间,湿度则依据文物不同设定在45%至55%之间。

应急

消防系统采用了火灾自动报警和气体灭火装置,按照防火区域配备了足够的灭火剂。一位安全人员形象地描述:一旦发生火灾,系统可在30秒内完成自动灭火喷洒,而且不损伤文物。

9. 故宫里的昭仁殿有什么秘密为何到现在都不对外开放呢

作为明清两代的皇室宫殿,集古代建筑精华于一身的故宫,又被称为【紫禁城】,是目前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也是我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但就是这样一座宏伟的建筑群,我们国家从建国以来却从未完全开放,从未向世界展示它的全部惊人之处。

自中华民国成立后直到2014年,故宫一共才开放了30%:分别是三大殿、后三宫、东西六宫、御花园。


崇祯帝有三个儿子,当明朝的灭亡到来的时候,崇祯帝嘱托三个儿子:好好活着,倘若有能能力恢复大明江山,就为父母报仇;倘若没有能力,那就活下去保住朱家的血脉。

然后崇祯帝便把三个儿子秘密送出宫,跑路了。

当初崇祯帝的皇后是周皇后,在安排完自己的儿子后崇祯又来到了后宫,让周皇后自缢殉国了。因为国家有难,皇后自然不能置身事外,而且这里我们要介绍一下崇祯帝的作风。

崇祯帝算得上是好皇帝,他志向还算远大,而且有责任心。凡事事必亲躬,但是他虽然处处为国家着想,缺少了治国和用人的策略。明史曾经记载他:


“且性多疑而任察,好刚而尚气。任察则苛刻寡恩,尚气则急遽失措。”


可见这个人的性格非常复杂,他苛刻、猜忌又多疑,动不动就砍头问罪,导致人心散乱。

10. 故宫内有西洋建筑吗

故宫内唯一一栋西洋小楼——宝蕴楼日前启动百年大修,2015年5月底,宝蕴楼迎来百岁生日时,将变成故宫馆史展陈专用场所,向观众开放。近年来,
故宫不断扩大开放区域,到2020年故宫600岁生日时,开放面积将从目前的52%增加到76%。参观游客将有机会了解更多的故宫文化。

唯一一栋西洋小楼

经初步勘探,百年之后的宝蕴楼主体结构完好,但屋顶瓦面、大木结构、内外装修装饰、油饰彩画及院落地面等现均有不同程度的破损。记者昨日在小楼二层看到,天花板上显现斑驳的霉菌及小块破洞。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介绍,宝蕴楼的建造历史及建筑风格在整个故宫古建筑群中具有独特而鲜明的特征。因此,故宫博物院在坚持文化遗产保护的原真
性原则和坚持“不改变文物原状”的文物保护修缮原则的基础上,尽可能使用原做法原工艺,尽可能保留原有构件,以确保各单体建筑及文物遗存在修缮前、后保持
风格的一致性。本次修缮以文物建筑现状修整为主,排除宝蕴楼现存安全隐患,重点解决屋顶漏雨、部分木料糟朽、外墙饰面脱落等问题。据悉,整个工程预计于
2015年5月底竣工。

故宫博物院文物保护综合业务用房工程也于同日开工,预计2016年3月建成。项目完成后,可以让占据故宫博物院内多处古建筑的文保科技部搬出红墙,从而更好地保护故宫古建筑群、消除安全隐患。

目前开放面积52%

2002年故宫开始大修之时,开放面积仅达故宫的30%。目前,已开放面积达52%。单霁翔在此前的媒体通气会上曾对记者透露,11年间,故宫
的文物整体保护修缮工程始终在进行,开放区域也在逐步扩大。今年5月,清宫中最大的皇家藏书楼文渊阁就已修缮完毕,以原状陈列的方式对公众开放。

记者了解到,再过7年,到紫禁城建成600年时,故宫开放面积将达76%,10余处从未示人的区域将逐步修缮开放。其中,整体修缮后的东西燕翅
楼将和现已开放的午门形成一个占地2800多平方米的大型现代化博物馆展区,展出故宫和世界各地的珍贵文物;天安门与午门之间的端门将打造成一座数字博物
馆,即使故宫闭馆后,观众也可在这里领略皇家园林的风姿;2010年交还故宫的大高玄殿所在区域将成为参与式数字博物馆、故宫讲坛和故宫图书馆的聚集区;
养心殿南面的御膳房将作为家具馆,长期存放展出库房里的紫檀、花梨等宫廷家具。

此外,故宫最西部的区域2015年10月故宫博物院90年院庆前开放,这一部分主要包括慈宁宫、寿康宫和慈宁宫花园等部分,是皇宫内太皇太后、
皇太后以及年长嫔妃生活的区域,开放后,慈宁宫将被改造为雕塑馆,展示故宫所藏10200件雕塑,寿康宫和慈宁宫花园将进行原状陈列和展示。驻京记者
陶禹舟(本报北京今日电)

相关链接

宝蕴楼位于故宫西华门内、武英殿西,是民国时期在原清朝咸安宫旧址之上建造,现存三座西洋式二层楼阁及一座咸安宫遗留的大门。宝蕴楼建成于
1915年,民国时用于存放沈阳故宫及河北承德避暑山庄所藏文物,共计3150箱23万多件,此后也长期作为文物库房使用。宝蕴楼修缮完成后,将举办“故
宫博物院院史陈列”展览,首度对公众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