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谢和平的人物感言
“感恩与回报之心已经成为我们科学探索的不竭动力与源泉,我们时时刻刻以它来激励自己用奋斗、探索所取得的点滴成绩来回报党和国家的培养 。”
“也许中国青年科技奖对所有获奖者来说不算是最高的奖项、也不算是份量最重的奖项。但是,中国青年科技奖作为我们科学探索起点上的奖励,饱含了党和国家对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 成长的厚望和重托,它的启迪与激励作用在我们一生中都是最重要的、都是分量最重的。”
“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都有自己的国家,作为党和国家培养的科技工作者,我们更要增强党的观念、国家的观念。”
“因为我觉得川大必须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的国家栋梁之材,这是川大的特殊任务。因为她不是一般的大学。国家实施西部开发战略,她应该是西部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高水平人才库。所以我觉得,我来以后要不辜负上级组织、四川大学承担的地位和独特作用,我觉得压力很大 。”
“我想要建立一个以学生为中心这样一种管理运行机制,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培养高水平的学生来创造条件。我经常在大会小会都讲,我们一个大学就是“大师”、“大楼”、“大爱”。“大师”就是要有学术大师、名师,“大楼”就是一个校园的建设,一个好的学习工作环境,一个“大爱”就是要有爱心,关爱以学生为中心就是要关爱学生。”
“学生提了很多问题,我觉得都是在川大改革发展过程中确实存在的。因为川大是一个老校,这几年加快了发展,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在改善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我们下一步要重视学生提的这些意见。在现阶段我一直跟教师、学生干部讲,必须要一个高水平的比较高的分数才能考上川大,考上川大不容易;第二个就是上学交费不容易,特别是我们学校处于西部,好多孩子来自农村,交费不容易;我们要进一步地关爱学生,使学生在学校里面能够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力,使我们人才培养的质量真正地得到提高。”
“我觉得一个人追求的事业,无论是当校长,也是一个事业,搞学术也是一个事业。但是我认为当校长是种更重要的责任。学术上我继续要做好,实现自己一种爱好,一种追求,也要做好,我尽量把它都做好。我最大梦想是在川大变老,”
2. 谢和平的发表的重要论文
谢和平,等,FLAC在煤矿开采沉陷预测中的应用及对比分析,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999-4(被引573次)
谢和平,等,基于能量耗散与释放原理的岩石强度与整体破坏准则,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17(被引244次)
谢和平,等,分形几何及其在岩土力学中的应用,岩土工程学报,1992-1(被引201次)
谢和平,等,不同围压下混凝土受压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的研究,煤炭学报,1996-3(被引63次)
3. 2001年四川大学校长是谁网上有的说是卢铁成有的说是谢和平!都搞晕了,有没有四川大学的朋友请告诉我一下
2004年学校面向全国招聘校长,谢和平成为川大校长,4年带领川大教育经费翻番,这几年确实建设的不错。。。我是04级川大的
4. 四川大学校长谢和平院士在本科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说,作为你们的校长合师长,作为给你们讲的第一堂课
我也是川大毕业的,毕业四年了。现在再来看这些话,真的是感慨万千!真的,大学四年一定要好好把握,时间真的很快,一晃就过去了。
5. 四川大学校长谢和平有子女吗在读书还是参加工作了多少岁叫什么名字
有个儿子叫谢东东
6. 四川大学现任校长是谁啊>
谢和平
7. 谢和平个人简介
1987年,就在谢和平取得博士学位的同时,他成功地将损伤力学和分形几何相结合,在国内外首次给出了岩石断口分维与断裂韧性的关系;创造性地建立了岩石微观断裂的穿晶与沿晶和穿晶相偶合的分形模型以及裂纹分叉的分形模型,对一些物理现象给予了定量定性的解释。
利用分形几何进行了岩爆与地震的预测预报研究、解释了地震学中未有解释的低b值对应大地震产生的物理理论。他提出了岩石微观断裂机理,从而形成了岩石损伤断裂的分形几何新领域。
(7)谢和平扩展阅读:
科研成就:
20世纪80年代,谢和平在中国最早建立了裂隙岩体宏观损伤力学模型来研究其自然性状及导致灾害性事故发生的机理和过程,开拓了裂隙岩体损伤力学研究新领域,并应用于深部巷道大变形预测、蠕变分析及其相关的巷道支护设计等重要工程领域。
1985年起他创造性地引入分形方法对裂隙岩体进行非连续变形、强度和断裂破坏的研究,形成了裂隙岩体非连续行为分形研究的新方向,并与损伤力学相结合在岩爆、地表沉陷、顶煤破碎块度控制等重要工程应用中应用。
8. 谢和平的人物生平
1985年,提前一年拿下硕士学位的谢和平,开始攻读博士学位,也确立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岩石力学。于20世纪80年代初在中国最早建立了裂隙岩体宏观损伤力学模型,并应用于深部巷道大变形预测、蠕变分析及其相关的巷道支护设计等重要工程领域 。
1985年起,谢和平创造性地引入分形方法对裂隙岩体进行非连续变形、强度和断裂破坏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987年,在取得博士学位的同时,谢和平成功地将损伤力学和分形几何相结合,在国内外首次给出了岩石断口分维与断裂韧性的关系;创造性地提出了岩石微观断裂机理,从而形成了岩石损伤断裂的分形几何新领域 。
1988年,专注于理论研究的谢和平,在缺少资金支持将要“断粮”的时候,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的资助。“虽然只有3万元,对我来说却十分宝贵,它让我的研究可以不间断地进行下去”。
在连续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谢和平有分量的科研成果陆续问世。首先问世的中文专著《岩石混凝土损伤力学》 被誉为一个新学科的“开山之作”;作为国际岩石力学学会邀请撰写的研究丛书唯一的中国作者,英文专著《FRACTAL INROCKMECHANICS》被国内外专家评为第三代分形研究领域的代表作。1994年,谢和平成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首批资助对象 。 运用损伤力学、分形几何、非平衡统计力学、材料物理等理论,谢和平系统研究了裂隙岩体的几何形态、定量描述方法、断裂机制、统计强度、本构关系以及断层节理力学行为,建立了非连续裂隙岩体力学研究的新理论体系。他将理论成果创造性地用于解决煤矿开采中的技术难题,提出和设计了一套“顶煤弱化预爆破技术方案”,突破了国际采矿界公认的坚硬厚煤层不能采用放顶开采的技术瓶颈,提高了回收率。他首次应用分形方法得到了岩体断层滑移、沉陷量与节理空间分布、粗糙度的定量关系,提出用局部有限样本进行分形插值获得矿山深部断层表面形态的方法,成果在河南鹤壁矿务局应用后取得了近千万元人民币的直接经济效益 。
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谢和平在第一时间动员组织全校师生员工和学校华西医院等四所附属医院深入灾区一线抢救伤员、提供各方面的志愿服务,动员组织专业救援队、爆破和建筑等专家突击队和志愿者服务队共1365支近3万人次前往重灾区参加救灾。
谢和平充分发挥四川大学的国际交流合作平台优势及自己在海外高校的影响力,引进了美国加州大学及劳伦斯国家实验室 、英国剑桥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一批国际一流的科研、技术、人才等资源与四川大学共同形成了支援灾区重建的国际合力。如今,已吸引了境外灾后重建科研经费6000多万元,灾后重建技术40多项,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等国际著名高校向来自灾区的52名大学生提供了全额奖学金。
9. 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的中心领导
学校现任党委书记杨泉明教授、校长谢和平院士;华西医学中心现任主任为李虹常务副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