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股票 » 金融市场开放为什么我国股票大涨

金融市场开放为什么我国股票大涨

发布时间: 2021-08-15 18:01:29

1. 中国股市为啥涨难跌易,你有啥办法解决呢

在股市交易中并不是所有影响我们收益的问题都是应该能够解决或者说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我们首先要认识到 在股票市场的投资过程中必然存在的就是这种涨难跌易的现象,只有客观地认识并且接受股票市场的客观情况才能够在股票市场当中很好的生存下来。

马太效应

《新约马太福音》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国王远行前,交给三个仆人每人一锭银子,吩咐他们去做生意,等国王回来时,再来见他。国王回来时,第一个仆人说:“主人,你交给我们的一锭银子,我已赚了10锭。”于是国王奖励他10座城邑。第二个仆人报告说:“主人,你给我的一锭银子,我已赚了5锭。”于是国王例奖励了他5座城邑。第三个仆人报告说:“主人,你给我的一锭银子,我一直包在手巾里存着,我怕丢失,一直没有拿出来。”于是国王命令将第三个仆人的一锭银子也赏给第一个仆人,并且说:“凡是少的,就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凡是多的,还要给他,叫他多多益善。”

所以,我们认识到对于这种涨难跌易的现象,是一个A股市场的客观存在,并没有什么刻意躲避的必要,而是我们要接纳的一种现象。

2. 在当前国际金融环境下,谈谈你对我国资本与金融项目开放的理想和态度.

全球金融一体化对我国的影响及对策 提要: 经济全球化已经构成当代世界经济发展最主要的趋势性特征,作为推动这一趋势的两股主要力量,跨国公司的全球投资以及全球资本的跨国流动也引起了普遍关注。人们常常把前者称之为生产一体化(或全球化),把后者称之为金融一体化,其中又以金融一体化的发展尤为引人注目。概括地说,.当前的金融一体化趋势有几个比较明显的特征:一是金融市场的一体化程度加深。各个地区之间的以及全球不同类型的金融市场相互贯通,联系密切,金融风险的“传染”效应增大。二是私人资本流动成为国际资本流动的主力,大约占全球资本流动的3/4,其中相当大一部分流向了新兴经济地区。三是跨国银行呈现出“全能化”发展趋势,业务趋于综合化。四是大规模的银行兼并风起云涌,仅1999年就发生了七起大规模的金融机构兼并案(王雪冰,2000)。我国当前正在通过不断的改革与发展谋求融入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体系。全球金融的一体化在给我国的金融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将带来挑战,因而有必要结合我国金融开放的进程,认真分析,提早应对。 一、全球金融一体化进程中的中国金融业 1978年以来的改革开放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持久的活力,使其成为世界上增长最快、并且最具增长潜力的经济体。1978年~1999年我国的实际GDP增长速度创下了世界之最,20年间经济规模增长了6倍,而同期世界经济仅增长了2.2倍。按购买力平价计算,1998年我国GDP相当于发展中国家的30.1%,全世界的12%。按汇率折算,占世界的3.2%。商品与服务出口总额占到了发展中国家的17.5%,全世界的3.1%(见表1)。由于改革与开放并行不悖,成功的对外开放政策大大提高了我国经济的外向化程度,使其越来越深地融人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之中。1979年~1998年问,全世界出口额增长了3.3倍,而我国的出口增长了13.5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999;《1999/2000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年鉴》)。1998年中国出口总额为1838亿美元,占世界出口总额的3.4%,成为世界第9大出口国。1999年我国出口总额进一步增加到1949亿美元,较上年增长了6.1%。得益于劳动力成本优势及巨大的市场潜力,中国成为对外国直接投资最具吸引力的国家。1997年中国吸收的外国直接投资为452.6亿美元,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1998年增加到了454.6亿美元,1999年为404亿美元。1999年中国的进口、出口和FDl分别占当年GDP的16.73%、19.67%和4.08%(见表2)。与此同时,我国的境外直接投资也在稳步增长。我国经济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国际化趋势。 在贸易和投资的带动下,我国的金融业也开始逐步融人世界金融体系。1980年4月中国恢复了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成员资格,同年5月恢复了在世界银行的地位,随后又成为国际清算银行的成员。这标志着我国已经是现存国际金融体系的重要参与者。但由于市场开放程度不高,在1996年我国实行人民币经常项目下的自由可兑换以前,全球金融一体化对我国的影响尚不明显。1996年以后,国际金融体系对中国国内金融和经济的影响开始加深。通过不断引进外资金融机构、开放B股股票市场以及越来越多的海外借款和债券发行,国内金融市场间接地将自己与国际金融市场联系起来。从目前与WTO各缔约方谈判的进展情况看,我国有望于年内加人WTO,金融市场的开放也会随之加快。预计到2020年,中国有可能全方位地融入全球贸易和金融体系。届时,中国与国际金融体系的联系将会更加直接和密切。 (一)银行业 近二十年来,遵循稳妥、有序的原则,我国逐步扩大了银行业的对外开放。从1981年引进第一家外资银行以来,外资银行在华业务一直处于健康发展状态。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我国金融的对外开放并没有因此而放慢。1999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又取消了对外资银行的地域限制,允许其在中国境内所有中心城市设立分支机构。7月,又进一步扩大了上海、深圳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的范围。 我国银行业的对外开放政策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统计表明,截至1999年4月末,我国境内共设立外国银行分行154家,当地注册银行13家(含合资银行7家,独资银行6家),外资财务公司7家,外国银行代表处257家,几乎汇集了世界上所有最有实力的大银行。这些在华外资银行主要分布在大城市和沿海城市,其中上海、深圳分别占47%和14%。截至1999年10月底,外资银行资产总额为313.36亿美元,其中贷款总额为222.49亿美元;负债总额为286.11亿美元,其中联行及附属机构来账206.69亿美元,占72.24%,存款为49.97亿美元,占17.74%,资本(或营运资金)为26.93亿美元。外资银行已经成为中国金融市场上的一支重要的力量,在促进中国经济、金融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保险业 与快速开放的银行业相比,中国保险业的开放相对谨慎一些。从外资保险机构的设立情况看,自1992年美国国际集团成为首家获取在华营业资格的外资保险公司以来,外资保险公司一般以每年1?2家的速度进入中国市场。截至1998年底,7年来总共批准了12家外资保险公司的营业性机构,但开放区域仅限于上海、广州两个城市。1999年4月5日,中国一次批准了美国丘博保险集团、美国恒康相互人寿保险公司、英国保诚保险公司和加拿大永明人寿保险公司等4家外资保险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在华外资保险机构达到了16家。从保险业务来看,1998年,国内保费收入1247亿元人民币,其中外资份额为1%。 (三)证券市场 由于过分强调筹资功能,我国证券市场的一个主要特点即发行市场发展迅速,而交易市场发育缓慢。相应地,这一特征也反映在证券市场的对外开放上。统计表明,截至1999年12月底,我国共有43家H股公司在香港联交所发行股票和上市,有1家公司在纽约股票交易所发行股票和上市,有1家公司在新加坡交易所发行股票和上市。上述发行累计筹资119.76亿美元,其中H股市值占到了香港股市总值的1.26%(1998年底)(王雪冰,2000)。除此以外,我国还有49家红筹股公司在香港联交所上市(香港国际金融中心课题组,1999)。在国内股票市场,另有108家公司发行外资股B股股票(其中有27家只发行B股股票),累计筹资47.45亿美元(王雪冰,2000)。但与此同时,股票的流通市场却发育缓慢。受证券市场自身发展阶段、监管水平以及人民币资本项目下不可自由兑换的影响,外国证券投资者及证券中介机构在进入我国证券市场时要受到严格的限制,外国证券投资者只能将外汇资金投资于B股市场。证券市场的不平衡开放态势仍将持续一个较长的时期。 二、全球金融一体化对我国金融业的影响 金融开放已经使我国在吸引外资及促进经济增长方面获得了巨大收益。从长期看,逐步扩大金融开放,并最终融人全球金融体系不仅可以使我国继续获得这些收益,也有助于加快国内金融业的改革与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不过同时也应看到,由于一体化是以全方位的高度开放为前提的,这一过程必然会使我国的银行、保险及证券等相关行业在国内金融市场面临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从业务、人才、管理等方面给我国金融产业的各个领域带来直接冲击,并将进一步对我国的宏观金融调控和金融监管提出新的挑战。因此,对我国的金融业而言,全球金融一体化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一)对银行业的影响 从长期看,我国银行业将从逐渐融入全球金融一体化进程中获得多种收益,诸如有助于减少我国银行业在国际市场准人方面受到的限制,有利于国内银行拓展海外业务,实现跨国经营等。除此以外,最大的收益还体现在制度改革与制度创新方面。融人全球一体化一方面意味着我国的银行业将要面对资金实力充足、管理先进、服务高效的国际大银行的有力竞争,有助于从外部增强我国银行业改革与发展的压力和动力,加快我国银行业的改革和现代化进程;另一方面也意味着我国的银行业,包括中央银行的监管方式,必须与国际标准接轨,有利于推进我国银行业改革的规范化。但是从短期看,甚至从中短期看,这种融入并不是没有成本的。我国银行业的现状是,虽然在经历了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之后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银行体制改革与发展的最终目标还远未实现,许多深层次的制度性问题,如商业化程度较低,激励机制扭曲,创新能力不强,不良资产比例高等,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许多方面远远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悬殊下的市场竞争必然会给国有银行带来负面影响。 可以预见,一旦现有的各类保护性措施取消后,国内银行业将出于非常不利的竞争地位: 首先,向外资银行开放中资企业的人民币业务不可避免。由于外资银行的资金成本低、贷款开发能力强、贷款质量高,有可能导致大量效益好、讲信用的优质客户向外资银行转移,而效益和信用评级较差的客户,以及一些政策性业务继续留在国内银行,出现“逆向选择”的现象。这可视为对中资银行的最大威胁。 其次,外汇业务方面的限制也将逐步取消。依托通过国际市场筹集低成本资金的优势,外资银行就能以较低利率对国内客户提供外汇贷款,从而凸现其外汇业务的优势,对国内银行的外汇业务产生较大冲击。 第三,人民币业务的地域限制也将最终解除。目前,在华外资银行主要分布在大城市和沿海城市,仅上海、深圳、北京三地就集中了在华外资银行总数的70%。随着人民币地域限制的放松,外资银行将会向更多的沿海城市扩展,加强对优质客户的争夺。 第四,在开放其他金融服务方面,外资银行将居于垄断地位。外资银行在金融数据处理和咨询服务以及混业经营方面具有绝对优势,它们熟悉国际金融领域,长期分析国际金融形势,注重市场开发,有丰富的市场竞争经验,具备很强的技术和金融产品开发能力,尤其是在个人资信系统方面,能够提供优良的服务。因此,在提供其他金融服务方面,外资银行将处于垄断地位。 最后,外资银行出于开拓国内市场方面的考虑,将吸引走大批国内银行界优秀的管理和专业人才,给国内银行的经营管理形成一定的冲击。 以上竞争格局必将对国内银行业产生重大影响: 一是市场份额出现流失。我们可以比照加人世贸组织作一个简单的估计。根据预测,中国加入WTO五年之后,外资银行的外币存款市场份额将上升到15%。人民币存款的市场份额将上升到5%至10%(宫占奎,2000;王雪冰,2000);其外币贷款市场份额可超过1/3,人民币贷款市场份额将达到15%左右;中间业务的市场份额很有可能超过50%;外资银行将获得绝大部分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业务以及投资银行业务的市场份额。十年之后,外资银行将占有整个银行业市场1/3的份额(王雪冰,2000)。 二是盈利能力下降。伴随着中资银行市场份额的缩小和优质客户的减少,其盈利能力必然随之降低,最终将影响到中资银行的收益。如果考虑到中资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同时还肩负着沉重的历史包袱,这种状况将使中资银行处于十分危险的境地。 三是影响中资银行的流动性。资金来源逐渐从中资银行分流到外资银行,必将对中资银行的流动性产生不利影响。鉴于中资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比例已经很高,流动性损失不仅会恶化国内银行的风险状况。甚至有可能对中资银行的生存构成威胁。 (二)对保险业的影响 尽管我国保险业在改革开放后获得了迅猛的发展,但与具有几百年发展历史的外国 保险业相比仍显得十分稚嫩。1998年底,我国的保险深度(即人均保费)为12美元,列世界第60位;保险密度(保费占GDP的比重)为1.57%,居世界第55位(胡颖,2000)。 此外,我国的保险业缺乏一个完整的包括代理人、经纪人、公估行在内的中介体系以及以“松散监管”为特征的现代保险监管体系。国内各保险公司在经营机制、风险处理技术、科技运用水平、资金运用能力、产品创新以及售后服务等方面也远远落后于国际知名的保险公司。这种差距固然意味着国内保险公司可以通过融人国际保险市场,通过与国际大型保险公司展开竞争与合作而不断增强竞争力,但同时也意味着非常不利的竞争地位。 与银行业的状况类似,从短期看,这种竞争劣势也将导致国内保险公司业务流失,市场份额下降。由于我国保险业尚处于初级阶段,市场份额的缩减将给民族保险业的长期发展带来巨大压力。同时,外资公司还将凭借其灵活的管理机制和优厚薪酬待遇吸引国内保险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造成国内保险公司人才流失。除此以外,保险业的开放必将进一步促进市场主体以及保险业务的多元化,对中国现行的保险管理体制和监管制度提出更高的要求。 (三)对中国证券业的影响 与国际上比较成熟的证券市场相比,我国证券市场存在的差距是相当明显的。这种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市场规模较小,资本市场的深度不够。截至1998年底,中国股市市场价值占GDP的比重还不足25%。而1996年美国的这一数字为115.6%,英国为151.9%,日本为67.2%。一些发展中国家,如韩国、泰国、墨西哥和印度也分别达到了28.6%、53.9%、31.8%及34.4%(周道许等,2000)。资本化比率低不仅说明了我国的证券市场仍处于初级阶段,也反映了其较低的抗风险能力。 二是市场结构不合理。在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这两大构成中,我国的证券市场过度偏重于股票市场,而债券市场又主要集中于国债市场。截至1999年11月,国内上市的企业债券仅有11支。这与发达国家形成了鲜明对比。1970年~1985年间,在美国,债券融资额约为股票融资额的10倍(深交所,1999)。 三是市场分割严重。比如A股、B股的割裂;国家股、法人股、个人股的割裂;产权交易市场与证券市场的割裂等。市场割裂严重破坏了证券市场的完整性和统一性。 四是市场流通性不够。目前,国家股、公有法人股的流通问题仍然没有解决,A股中60%一70%的股票是不能流通的。 五是各市场主体行为的高投机性。国有企业倾向于上市“圈钱”;券商负盈不负亏,违规操作,过度承担风险。个人投资者追涨杀跌,盲目跟风。整个证券市场呈现出高风险的特征。 六是中外证券中介机构在竞争实力上差距悬殊。国内证券中介机构在经营管理机制、服务水平、创新能力、资金实力等方面远远落后于国际知名的证券中介机构。单从资产规模来看,目前我国最大的证券公司??国泰君安的总资产大约300亿元。而1998年末,美林证券公司总资产达2998.04亿美元,摩根斯坦利的总资产更高达3175.90亿美元。它们任何一家券商的资产规模,比我国全部的90家券商的资产总和还大出许多(周道许等,2000)。竞争力之悬殊显而易见。 上述问题决定了我国证券市场还远远不能适应对外开放的要求。在条件不成熟时过快开放资本市场,将会导致一系列消极后果。发展中国家在金融自由化过程中所遭遇的一系列金融危机,特别是1994年发生的墨西哥金融危机以及1997年发生的亚洲金融危机,就是这种后果的集中体现。但差距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无限期地推迟证券市场的开放进程。这不仅不符合金融一体化的总体趋势,也不利于我国证券市场自身的发展。在这个意义上,金融全球化实际上意味着对我国证券业发展与规范的更高要求。 (四)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影响 全球金融一体化将促使我国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更多地依赖于市场手段,加快实现宏观调控方式从直接向间接的转变。但从近期看,鉴于我国的经济转轨仍要持续一个较长的时期,金融一体化将对我国既有体制下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产生不利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货币政策控制力减弱。相对于国内银行,货币政策对外资银行的控制能力要弱些。外资银行的资金来源主要来自国外金融市场,它们受利率管制、窗口指导信贷政策等货币政策的约束很小。当国内货币政策的意图发生变动时,它们会通过转向国外市场加以规避。这必然会缩小货币政策的直接覆盖面,使货币政策的作用发生“泄漏”,弱化其政策效果。 二是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有效性减弱。目前,我国货币政策是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但是我国现在的货币供应量统计遗漏了两项内容:一是国内金融机构外汇存款;二是外资金融机构存款。这两项内容所涉及的金融业务量(以资产度量)占国内全部金融业务量的14%,对货币供应量中介目标的实现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并且随着外资银行业务量的扩大,这种偏差也会随之放大。另外,随着金融机构多元化及其业务多元化的发展,微观的货币需求模式也会随之发生变化。而金融创新的发展,利率市场化压力的增大也都会削弱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的有效性。 三是部分货币政策工具的效率有所减弱。我国现行的主要货币政策工具有公开市场操作、利率管理、准备金制度、再贷款、再贴现等。金融开放除了有助于增强第一项工具的效果外,对其他政策工具都有抵消作用: 首先是利率管理的有效性减弱。外资银行外汇贷款利率基本不受中央银行管制,外资银行业务量占比的增加实际上意味着不受利率管制的金融业务量越来越大。结果必然会减弱央行利率管理的有效性。 其次是存款准备金调整的效率弱化。外资银行在中国境内的贷款通常不受其存款来源的制约,它们可以从国际金融市场获得资金,因此,就总体来言,外资银行的发展倾向于削弱准备金制度的有效性。 最后是再贷款、再贴现机制作用下降。这些政策工具对国内银行业的资金支持具有积极作用,但对外资银行的调控作用不大。 四是货币政策的外在约束增强。国际金融机构的介入,将使货币政策的对外依赖程度有所增加。这样,中央银行在决定货币政策时,需要密切关注国际金融市场的变化情况,尤其是主要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货币政策的取向,采取相应对策,以便将外资银行对货币政策的不利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 (五)对金融监管的影响 在全球金融一体化的大背景下,金融市场以及金融机构的发展会更加迅速,金融创新也更加活跃,对我国的金融监管是一个严峻挑战:(1)多元化的金融机构不断对其金融产品进行分拆组合,创造出新的金融工具。历史的经验表明,金融创新常常是作为金融监管的对立面而出现的,并且是推动金融监管发展变化的主导力量。(2)混业经营的程度越来越深,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相互交叉的情况越来越普遍,彼此之间的界限更加模糊。如何对金融机构的整体风险进行全面监管至今仍然是个世界性的课题。(3)巨型金融集团应运而生,它们的业务范围更广,金融品种更多,机构设置遍及全球。如何对这些金融集团进行有效监管需要更高层次的国际合作。(4)一些传统的注重隔离风险的“防火墙”措施已逐渐失去作用,国际金融市场风险不仅可以在世界范围内迅速转移和传播,同时还具有倍数放大作用,破坏力更大。作为这些挑战的一个集中展示,对冲基金在亚洲金融危机中所表现出的高举债、极度投机和不受监管就是一个生动事例。考虑到我国的市场化进程还不够深入,金融监管仍然出于从计划到市场、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过程之中,高效的监管体制尚未形成,监管当局的监管能力还相当有限,挑战不言而喻。 三、面对全球金融一体化的对策 针对全球金融一体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应该未雨绸缪,积极准备,以趋利避害,加快我国的经济发展和金融现代化进程。这要求我们除了要积极审慎地扩大对外资金融机构的开放外,更重要地是要采取切实措施加快我国金融业的健康发展,改善货币政策的调控机制,提高金融监管水平。 (一)加快实现国有银行的商业化进程,增强国际竞争力 首要任务是理清产权关系,建立有效的银行法人治理结构,加快国有商业银行的商业化改革。与此同时加快进行不良资产重组。实现银行的资产重组可以通过成立资产管理公司的方法,剥离和处置不良资产。需要强调的是,存量不良资产的处理固然是一个方面,但更关键的问题是防止边清理边产生,甚至新增速度超过化解速度。这意味着银行自身的改革无论如何都是最根本的。 其次是加快形成有效的竞争机制。工、农、中、建4大国有商业银行无论从资产数量、人员数量、营业网点还是从业务份额上都在我国银行业占有绝对比例。这样的垄断机制既不利于通过竞争提高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也不利于中央银行的间接调控。因此,可以考虑通过适当放松市场准人的方法,引进外资银行,发展区域性银行以及面向中小企业的中小银行,以培育新的竞争主体,加强市场竞争。 第三是对国有银行现有的组织机构进行调整,撤并无效机构,清理包袱,提高竞争力。国有商业银行改革进展缓慢的一个相当重要的原因就是机构臃肿,冗员太多。截至1998年底,工、农、中、建4家国有商业银行累计拥有机构14.4万个,金融从业人员近167万人(见表3)。以机构和人员论,堪称世界之最。其中中国工商银行更是以其员 工数量之巨堪称世界银行之最。但其中很大一部分比例是冗员,非业务部门人员的比例超过1/3,而在华外资银行的这一比例只有1/10,差距显而易见。机构臃肿、人浮于事严重影响经营效率。根据1999年第7期英国《银行家》杂志的统计,尽管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一级资本与世界上几家最大的商业银行差距并不很大,但是资产回报率却相差悬殊。 第四是要建立合理的人才激励机制。金融全球一体化的到来,将使国有商业银行出现严重的人才流失,因而有必要改革国有商业银行旧有的激励机制。目前人才竞争的格局已经出现。外资银行钱多人少,为网罗人才,不惜工本。初步估计,目前在北京和上海,外资银行的高级管理人员中大约有1/3来自中资银行,他们都是各个部门的业务骨干。另有1/3来自外方,1/3来自海外归国人员。这种格局已经为国有银行的激励机制敲响了警钟。 如何才能建立合理的人才激励机制?不外乎以下五个方面: 产权机制 市场经济中拿什么来承担责任,拿什么来承担风险?靠的就是产权。用自己的财产来承担投资风险的人,最有积极性关心投资收益。玩自己的钱和玩别人(公家)的钱不仅风险偏好不一样,投资效果也截然不同。 经理市场在市场经济中做老板的毕竟是少数,绝大多数是打工族。为什么这些没有物质资本或物质资本不多的人也在玩儿命工作?靠的就是经理市场。经理市场说穿了就是人材市场,是给人材定价的一种机制。通过经理市场,优秀的专业人材就可以建立起自己的声誉,衡量、显示并且变现自己的人力资本。从最根本的意义上说,经理、医生、律师、会计师、大学教授等职业的繁荣都是建立在经理市场的基础上的。正因为有了经理市场,才会不断涌现出类似李?亚科卡(曾任福特公司及克莱斯勒公司总裁)、杰克?威尔治(任通用电气总裁)这样的经营巨擘。 奖励机制小到奖金、补贴,大到股票期权都可以视作奖励机制。奖励机制更加富于技术性,应用范围最广,方式更为灵活。 乌纱帽机制也就是官僚科层体制,这可以视为与经理市场平行的一种激励机制。现阶段国有银行对高级经营管理人员的激励和约束就主要靠这种机制。这种机制的好处是有助于避免在转轨时期出现治理真空,缺点是对人材的定价信息不公开,不利于人力资本积累。 思想政治工作这一条可以视为当代中国对现代管理的一条贡献。它不仅被历史证明是我党行之有效的重要法宝,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大体上说,建立国有银行人才激励机制可以从这五个方面着手,最终逐渐过渡到主要依靠前三种机制。

3. 中国金融市场开放是否有利于股市

市场方面,中国提速金融市场开放,对股市有利好作用,尤其是金融板块,买盘相对积极。相对偏低的估值成为短期市场投资的主流,我们认为短期市场继续反弹概率较大,但整体高度有限,今日冲高回落的走势,同样也说明市场追买资金不强。

4. 多灾多难的2020年,为什么股市还能大涨呢

2020年全球各大国家都是多灾多难的一年,但中国依旧强大起来了,靠自身能力顺利渡过多灾多难的日子,中国股市必然会大涨起来。

为什么今年尽管多灾多难,但中国股市还会大涨呢?这其中必然是有原因的,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

第一,全球各大国家中国经济恢复最快

我国面临的困境时间很短,在2~4月份,也就是只有3个月的时间,但完全渡过这3个月时间之后,中国满血复活,经济恢复正增长率。


既然A股已经在走牛,不是在走熊,牛市行情出现大涨是不是非常正常呢?更何况从时间和空间推算,本身A股就已经具备大涨的潜力了。

分析汇总

2020年多灾多难不假,正因为中国强大起来了,国家经济复苏快,政策实行货币宽松,股市本身具有大涨潜力等,这些各种力量刺激A股大涨。

其实今年的A股虽然行情不错,但股市真正的大涨行情还没到来,今年股市大涨只是热身,后面的大涨才是惊人的涨幅,一起期待后面股市的大涨走势吧。

5. 中国股市为什么会大涨大跌

股市上涨分析二:迅速浮出市面的数百万亿财富

本轮股市上涨的第二个因素,就是泉涌般突然浮出市面的数百万亿财富,市场化改革一个很大特点,就是把一切东西都赋予了价格,都变成了可用货币计算的财富,使财富就像马克思《共产党宣言》中所描述的那样,如同魔咒般一下子从地底下呼唤出来,但是大家要注意,这突然冒出来的财富并不是现在创造的物质财富增加了,而是原有的一切东西都获得了市场价格,比如过去创造的房屋、土地、工厂、矿山、公路、铁路、大学、研究机关等,改革之前没有市场价格,也就没有算做财富,现在市场化改革的大网铺天盖地般盖在了中国大地上,价格如同水银泄地般无孔不入,塞满了中国各个角落,把一切都打上了价格烙印,所有东西瞬间全都变成了财富,甚至包括人格尊严,比如每年妇女卖淫创造的超过万亿的财富,就是人格尊严生命健康的货币化,还有股市创造的那18万亿财富,是人们心理预期的货币化。总之,市场化把过去的现在的未来的,存在的创造的潜在的等所有因素都打披上了价格外衣,财富如同喷泉般地涌出市面,反映在股市上,就表现为资产价格大幅上升,必然推动股市暴涨。

目前中国冒出来的财富有多少,屈指一算就能超过上百万亿,按照一季度统计,我国金融资产已达60万亿,加上国有企业经营资产超过20万亿,再加上至少同样数量的20万亿非经营资产,这就是100万亿;全国164亿平米的住房,折合市价约50万亿,先后进入市场的1.5亿亩土地,市价折合又是50万亿,再加上股市那18万亿,简单粗略一算就超过了200万亿。这200多万亿财富,是中国人民建国以来几十年艰苦奋斗创造出来的,并不只是改革开放以来创造的,就算改革开放以来创造的那部分,同样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应该由劳动人民共同享有,目前我们不过13亿人口,人均达到了15万元,已经具备了全民共享改革成果、实现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今天老百姓住房医疗教育等方面的困难,完全是精英改革把社会人为撕裂为贫富两个极端的结果。

股市上涨分析三:世界传统产业向中国转移

本世纪初,在中外力量的作用下,世界传统产业迅速向中国转移,中国正在成为世界工厂,世界工厂的形成和发展,推动了GDP的迅速增长和对外贸易的不断扩大,必然会推动股市的上涨,虽然推动了股市上涨,但却是一个悲剧性因素。目前中国的世界工厂和当初英国和日本的世界工厂完全不同,当初英国和日本的世界工厂是两头在外,用世界资源生产世界商品,我们却是用自己的资源,透支子孙后代的资源和牺牲生存发展环境,去满足世界其实是西方发达国家的消费需求,为他们提供廉价商品。21世纪人类经济发展越来越受到资源的限制,世界各国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越来越重视生存和发展环境,为了保住自己国家的青山绿水,便纷纷向中国转移传统产业,把那些高能耗高污染的制造业转移到中国,再加上中国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的对外资的各种优惠条件,大批大批的传统产业涌入中国,外资潮水般涌入中国不仅是要利用中国的廉价资源和把污染留在中国,更是看中了中国超低价劳动力。

全世界都知道中国劳动力便宜,可是以宣扬人权著名的西方发达国家和中国精英集团,却绝口不谈中国劳动力便宜的原因。中国精英集团为了降低资本的运行成本,专门修改宪法,把罢工自由等工人的自由权利从宪法中删除掉,并且禁止工人自己建立工会,而罢工和工会是和平时期工人反抗资本的两个主要手段,这两个权利的被剥夺,使工人失去了抗衡资本的能力,只能接受超低的劳动力价格,形成了世所罕见的超低价劳动力市场,据新华社《参考消息》报道,同样汽车生产线上的工人,美国工人小时工资是73美元,中国工人小时工资是0.83美元,只相当于美国工人工资的百分之一点多,汽车工人的工资还属于比较高的,外贸企业的打工妹工资更低,据美国苹果公司和英国《金融时报》对外资公司富士康的调查,该公司打工妹每天工作15个小时,月工资只有50美元,折合小时工资0.11美元,相当于美国工人小时工资73美元的千分之一点多。任何一个还有天良的人在计算这些数字时都会忍不住落泪,可是主导中国改革的那些主流经济学家,那些改革精英,却在灯红酒绿中肆意欢呼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无比辉煌!

其实要恢复劳动力的正常价格很简单,就是赋予工人罢工自由和自由建立工会的权利,有了罢工和工会两个武器,工人才有能力和资本家谈判工资,才能在劳动力市场上形成真正的等价交换,工人才有希望拿到正常的工资。罢工自由是几百年前资本主义国家工人获得的政治权利,而在今天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中被剥夺,除了不共戴天的阶级报复之外,无论如何也找不到其它任何理由,直到今天精英集团给出的唯一解释,就是宪法中取消罢工自由是为了维护工人阶级的利益,这等于在说强暴妇女是为了让妇女快乐,如果这件事情不是发生在眼前,你很难相信世界上还有如此不要脸的人和如此不要脸的理论。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应该是社会主义改革,需要监督和约束的应该是外资老板而不是自己的工人,可是现在却是资本家企业家无论建立什么样的组织都可以,唯独工人不能建立自己的组织。为什么全世界的资本都愿意到中国来?就是因为中国已成为资本家最自由的理想天堂。

股市上涨分析四:股权分置改革

2005年开始的股权分置改革与本轮股市上涨有着重要关系。所谓股权分置改革,就是把所有股票都拿到交易所挂牌交易。我们国家同一个公司股票分为几种类型,一是国家不用实际出资用资产折合的国家股,二是公司一元钱购买的法人股,三是后来按照净资产2元左右卖给外资的国家股法人股,四是中国一般老百姓15元钱买的公众股。其中规定前三种股票不能在交易所挂牌交易,称为非流通股,只有公众股才能在交易所挂牌交易,称为流通股,公众股价格之所以高出十几倍,就是老百姓花高价买的股票流通权。2005年国家突然决定所有股票都可以在交易所挂牌交易,把价格只有1到2元的股票和15元的股按照一个价格交易,高价买入股票的老百姓自然就亏大了,这完全是一种制度性抢劫。之所以要这么干,是因为这些年通过企业的私有化改革,越来越多的国家股法人股不断落入权贵资本和外资手中,估计数量有数千亿股,这落入权贵资本个人手中的股票只有流通才能高价套现,05年股权分置改革到现在,非流通股套现越2千亿股,套现资金超过2万亿元,今年按计划还将套现1千亿股,按照目前平均16元股价,套现资金将达到1.6万亿,也就是说,仅少数人每年从股市套现的资金,就吃掉了GDP增长的一多半,套用老百姓一句话形容这少数人就是"想不发财都难!"。

股权分置改革在三个方面推动了股价上涨。第一,股价分置改革后全部股票都进入流通,为通过二级市场购并企业创造了一个进入机制和退出机制,必然会推动股价上涨。第二,通过私有化改革落入权贵资本手中的那数千亿国家股和法人股也就是非流通股,进入流通后要高价套现,往往会利用手中权力,用银行资金、企业资金以及各种国家资金拉抬股价,股价拉高后套现离场,尽可能获取最大利益。第三,股权分置改革全部股票流通后为外资坐庄中国股市创造了条件,与中国庄家通过"包装"公司虚假财务报表操纵股价手法不同,外资坐庄股市往往是通过"包装"企业推动股票价格上涨,或者从二级市场控股上市公司,重新整合后再高价卖掉,或者收购非上市公司,整合后再上市卖掉,无论哪种手法都需要有全流通的股票市场,目前世界著名的金融巨无霸和超级金融航母都在有条不紊地潜入中国股市,必将掀起巨大市场波澜,推动中国股市暴涨。

6. 中国2020年金融全面开放对长期股市有什么影响

中国2020年金融全面开放对长期股市有什么影响?这个是一个向好的必然会提升国内经济啊。

7. 我国股市暴涨的原因

公司的好坏与股市暴涨的原因有关吧,但这是国外的,好象中国不是.
股票流通股是一定的,如果主力在底部大量收集筹码,市场上可参与买卖的筹码减少,那么物以稀为贵,散户看好,买不到股票,只能抬高股价买。主力建仓完毕就会洗盘,挤出一些意志不坚定者。到合适机会边拉升边出货,如果主力出货完毕往往还能缩量上涨一段空间。这时候风险极大,获利机会也极大。主力出货完毕,散户的热情也告一段落,那么股价就会自然降下来或者被主力砸下来。再走一波下跌建仓。

可以依据庄家控筹多少来看股票走势。

本质是人们对这个股票的价值的认同,和他的本身价值无关,但是股价最终还是会回归到自己的价值上来,就好比是一个人用绳子牵着一条前后乱穿的小狗,人本身价值,小狗是股票价格.股票无非是愿买愿卖,一个看好股票一个不看好,就可以在某一个价格上交易,就形成了股票的价格
当大家都觉得好的时候,股价就上升了,大家都觉得不好,股价就下跌了,本质就是人气。

具体来说,大致分为
以下几个原因1.股改,全流通问题解决。
2.人民币升值,热钱流入中国。
3.经济持续发展,经济景气度的不断上升,使宏观经济不断向好;上市公司业绩增长。
4.政府面对明年的金融全面对外开放,先解决金融行业上市问题,市场必须上涨才能进行股票发行。政府做多股市的决心和信心推动股市长期走好。
5.08年奥运会,必然导致全球对中国有较好预期及投资热情。
6.外汇储备太多,导致金融市场流动性泛滥。
7、全球股市的牛市氛围不得不让中国股市结束其五年的熊市状态而向牛市挺进。

最后再归纳一下:房地产受到调控,资金大量回流;流动性过剩严重;大股东占款被严令退还

8. 我国为什么要发展间接融资市场,也就是股市

第一点:
股权融资的要求。从融资来说,有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两种。债券融资的最大缺点是偿还性,股权融资的最大特点就是补偿还性。
所以股权融资成为融资的一种重要方式。 有了股权融资,就必须要考虑如何保证它的流动性,所以会出现股权的交易场所——股市。

第二点:
股市有风险,银行贷款也有风险。
关键两者的特点还是不同。银行信贷对个人造成的风险还是间接的,商业银行贷款出现问题之后,首先是银行体系出现挤兑现象,然后银行体系崩溃,个人才会受到影响;股市是个人直接投资,风险是直接的,可见的!!!
所以大家对股市的风险看得更明显,也觉得更大。

第三点:
企业的需求。企业要保证生产经营的连续性,就有必要保证一定的资本金。这部分需求要靠股权融资来解决,仅靠债券融资是不行的。这也是企业财务管理中提到的财务杠杆的问题:企业的债务必须保持在一定的水平。

第四点:
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说,股市的风险是最大的。首先股市中,个人投资者是直接面对风险,银行信贷是将个人的资金贷给企业,个人与企业之间有银行作为过渡。
其次,股市需要技术分析,对个人能力要求高,银行信贷个人基本不需要相关的知识。
最后,高风险高收益,股市之所以吸引人,就是因为它的收益也是要远远高于银行利率的

9. 资本市场开放对中国股市的影响

首先你要知道资本是逐利的,资本是为赚钱作为目的的,如果中国的股市管理的好,资本就会拥向中国的股市,自然中国的股市就会上涨,如果中国的股市管理的不好,或者赚钱的预期不好,就会下行,股市就会下跌,总之来说,如果好就会更好,如果差的话,就会更差

10. 中国股票为什么总是涨不动,真正的病根在哪里

中国股市涨不动的原因非常多,并非只有某个原因就会导致中国股市涨不起来;当然众多原因当中最主要一点就是“增量资金供不上扩容资金”,只要把这个问题解决了中国股市想不涨都难。

首先撇开其他原因之外,重点分析一下A股为什么会有由于“增量资金赶不上扩容资金”导致中国股市涨不起来呢?下面分步进行解答:

1、什么是增量资金?

股市增量资金就是指往股票市场进入的资金,比如有1亿资金从房地产进入股市炒股,这1亿就是增量资金。

第一,股市制度不完善,退市制度、交易制度、披露制度等等;

第二,投机性太强,中国股市喜欢追求短期利益,不会追求长期利益,怎么涨上去又怎么跌回来的,甚至倒跌;

第三,牛短熊长,中国股市大部分时间都是熊市,牛市时间非常短;一年牛市要换来5年熊市。

总之中国股市涨不起来的原因太多太多了,真正想要中国股市强势起来,必须要把这些各种原因一一排查,都处理好之后,中国股市必然会雄起来,必然会引领全球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