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基于行为金融学的投资策略有哪些
逆向投资策略:是利用市场上存在反转效应,买进过去表现差的股票而卖出过去表现好的股票来进行套利的投资方法。投资者在投资决策中,往往过分注重上市公司近期表现, 并根据公司的近期表现对其未来进行预测,导致对公司近期业绩做出持续过度反应,形成对业绩较好公司股价的过分高估和对业绩较差公司股价的过分低估现象,这就为投资者利用逆向投资策略提供了套利的机会。
惯性投资策略:利用动量效应所表现的股票在一定时期内的价格粘性,预测价格的持续走势从而进行投资操作的策略。也就是买进开始上涨,并且由于价格粘性和人们对信息的反应速度比较慢,而预期将会在一定时期内持续上涨的股票,卖出已经开始下跌而由于同样的原因预期将会继续下跌的股票。
动量效应,指股票的收益率有延续原来的运动方向的趋势,即过去一段时间收益率较高的股票在未来获得的收益率仍会高于过去收益率较低的股票。更多财经知识可查询炎黄财经。
② 急~请问“行为经济学”和“行为金融学”的英文翻译。求几篇关于“情绪影响股票投资”的英文文献。。
行为经济学Behavioral Economics
行为金融学Behavioral Finance
Martin Dufwenberg, Marital investments, time consistency and emotions, 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 Organization, 2002.
我也只找到这一篇,具体地址在ScienceDirect里面,可以下载PDF的
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_ob=ArticleURL&_udi=B6V8F-45FYDJS-8&_user=2176452&_coverDate=05/31/2002&_alid=1646302804&_rdoc=1&_fmt=high&_orig=search&_origin=search&_zone=rslt_list_item&_cdi=5869&_sort=r&_st=13&_docanchor=&_ct=8252&_acct=C000056499&_version=1&_urlVersion=0&_userid=2176452&md5=&searchtype=a
③ 行为金融学的未来的探索
行为金融学(金融学分支学科)就是将心理学尤其是行为科学的理论融入到金融学之中,是一门新兴边缘学科。行为金融学是金融学的热门边缘交叉学科,对传统金融理论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未来的探索:
1、需要建立新的基本理论框架;
2、需建立统一独特的严密逻辑的分析范式;
3、需要建立新的基于行为的核心模型;
4、需要确立明确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5、需要有明确的研究主线和独特的知识点;
6、需要对行为金融范式作进一步的拓展。
温馨提示:以上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任何建议。
应答时间:2021-06-21,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④ 行为金融学与证券投资博弈的目录
第一章 从诺贝尔经济学奖看金融学的发展
第一节 诺贝尔经济学奖溯源
第二节 金融理论的发展与前沿
一、一般均衡框架下的资产定价
二、投资组合理论和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三、期权定价公式
四、套利定价理论
五、行为金融学与市场微观结构理论
第三节 谁将是下一位金融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第二章 有效市场理论
第一节 有效市场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 有效市场假说的含义及其三种形式
第三节 有效市场假说的理论基础
第四节 市场有效性假说的实证检验
一、市场有效性的实证检验方法
二、市场有效性假说的实证含义
第五节 有效市场假说的作用
第三章 标准金融学与行为金融学的冲突与演变
第一节 标准金融理论的基础及其缺陷
一、有效市场假说是标准金融理论的基石
二、有效市场假说的理论缺陷
第二节 行为金融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行为金融学产生与发展的根本原因
二、行为金融理论的发展历史
三、行为金融学的理论基础
四、行为金融学主张的投资策略
第三节 标准金融学与行为金融学的理论冲突
第四节 标准金融理论存在的合理性
第五节 对行为金融学的客观认识
第六节 对两种金融理论的前景展望
第四章 证券市场异常现象及其行为金融学研究
第一节 证券市场对标准金融理论的偏离:股价异常
现象
一、基本面异常
二、技术面异常
三、日期异常
四、规模异常
五、其他异常
第二节 证券市场对标准金融理论的偏离:投资者行为
异象
一、投资分散度不足
二、过度自信与过度交易
三、避免遗憾与处置效应
四、注意效应与错误的过度买人
第三节 解释证券市场异常现象的行为金融基本理论
一、噪声交易理论
二、前景理论
三、过度自信理论
第四节 几个典型的投资行为模型
一、BSV模型
二、DHS模型
三、HS模型
四、BCAPM模型
五、BPT模型
第五章 预期理论
第一节 从数理预期到人类预期
第二节 以往的乐观主义和被忽视的预期
第三节 期望
第四节 预期和主观期望效用
第五节 预期形成模型
第六节 其他问题
一、经济学中的预期理论
二、预期和目标
三、赌徒谬误和反回归行为
四、金融市场中主观预期的作用
五、社会对预期的影响
六、金融预期可以被操纵吗
七、前景理论
第六童决策、不确定性和风险态度
第一节 复杂动态决策中的错误
一、心理学中的决策概念
二、在复杂系统中的决策
三、复杂决策中常见的错误
第二节 风险和不确定性
一、风险的概念
二、风险态度
第三节 风险决策的传统理论:期望效用理论
一、基本内容
二、对期望效用理论的质疑
第四节 对期望效用理论的修正
一、后悔理论
二、前景理论
第七章 金融市场中的认知偏差
第一节 认知偏差产生的根源
一、基于人类信息处理过程产生的认知偏差
二、基于规律识别产生的认知偏差
第二节 认知偏差是否普遍存在:来自专业人士的证据
一、专业人士的特征
二、对专业人士认知的实证结论
第三节 认知偏差的形成方式
一、代表性法则
二、可得性法则
三、锚定与调整法则
第四节 金融市场上常见的认知偏差
一、过度自信
二、保守主义偏差
三、框定偏差
四、事后聪明偏差
五、小数定律偏差
六、损失厌恶与后悔厌恶
七、确认偏差与“阿Q精神”
八、心理账户
第八章金融市场中的情绪、动机与自我控制
第一节 基于投资者情绪的金融市场异象:反应过度
与反应不足
一、反应过度与反应不足的概念
二、反应过度与反应不足的相关研究
第二节 金融市场中投资者情绪特征及影响
一、情绪的概念及特征
二、心态对投资的影响
三、过度反应的情绪指标——一信心的影响
第三节 金融市场中的投资者动机
第四节 自控在证券投资中的应用
一、人类的需求与满足
二、自我控制的概念
三、心理学对自我控制的研究
四、金融市场中的自我控制
五、如何做到自我控制
第九章 证券投资博弈:散户跟风行为的博弈分析
第一节 博弈与均衡
一、纳什均衡(NE)
二、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SPNE)
三、贝叶斯纳什均衡(BNE)
四、完美贝叶斯纳什均衡(PBNE)
第二节 博弈论与证券投资
第三节 金融市场上的跟风行为:羊群效应
一、羊群效应
二、羊群行为的形成机理
三、理性羊群行为的几种理论模型
第四节 证券分析师羊群行为的博弈分析
第五节 证券市场反馈效应与投机泡沫的博弈分析
一、反馈理论:解释股市投机泡沫的新视角
二、信念、反馈效应与投资泡沫:一个不完全信息动态
博弈的模型
第十章证券投资博弈:机构大户影响股票价格的博弈分析
第一节 机构投资者对股票价格影响的博弈分析
第二节 格罗斯曼一斯蒂格利茨悖论(模型)
第三节 多种风险证券的阿麦蒂模型
第四节 拉丰一麦斯肯模型:内幕交易人与市场有效性
假说
第五节 机构投资者定价策略的博弈分析
参考文献
⑤ 行为金融学的国内研究
在这个新兴领域蓬勃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的金融学者有可能为行为金融学未来的探索作出较大的贡献。
1、利用后发优势,抓住关键问题进行突破。
由于行为金融学真正快速发展是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后,至今尚没有建立其新的基本理论框架、统一的独特且具有严密内在逻辑的分析范式、基于行为的核心模型、确立明确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明确的研究主线和独特的知识点等。我国金融学者完全可能在这个学科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利用后发优势,抓住新学科快速发展的机遇,在以上关键问题取得突破。
2、我国转轨经济特征和新兴金融市场特点,为行为金融学在我国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外部环境。
行为金融学目前的研究主要是针对美国成熟的金融市场,而在转轨时期的中国,市场经济刚刚起步,金融市场的建立还远未成熟,金融资产价格的形成是怎样的?投资者的心理是什么?对金融资产价格的影响如何?是否有其特殊性?这些问题都有待我国的学者来解答。金融市场创立之初,投资者的投机情绪较浓,对金融资产价格的影响也较为明显,正是对行为金融理论进行检验和发展的良好实验室。在中国金融市场对行为金融学的检验和发展,可以在时间跨度上对行为金融理论的普适性和在空间和制度跨度上的特殊性进行检验。
3、在我国对投资者行为进行研究更容易取得成果。
行为金融学开创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就是对投资者行为的研究。传统金融学假设所有的理性人是同质的,那么投资者的行为对金融资产的价格就没有什么影响,也就没有研究的意义。对理论假设的有效性进行直接检验在经济学中并不很常见,这可能是受弗里德曼著名论断的影响(弗里德曼曾经指出,对理论的评价应该是基于其预测的有效性,而不是假设的有效性),所以长期以来对行为人的行为一直没有有效的研究。在行为金融学中,投资者的心理和行为会影响金融资产价格,因此对投资者行为进行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投资者行为的研究可以更准确地把握行为人的行为方式,为建立更贴近现实的行为人公理化假设提供依据。例如Odean(1998)就通过投资者的个人账户数据发现投资者具有处置效应,即相对于亏损的股票,投资者更倾向于卖出赢利的股票。行为金融学发现的各种信念在我国投资者身上表现得较为明显,投资者情绪对金融资产价格的影响也较为显著。所以,对我国投资者的行为进行研究就具有更重要的意义,也更容易取得成果。
行为金融学是理论性、实践性和技术性结合非常密切的一门学科,理论研究和实务操作的密切结合和互动对于学科的发展和完善具有重要作用。行为金融学是以金融市场中行为人的行为研究为起点的,所以就必须更深入地理解行为人的行为方式和规律,这样才可以准确把握行为人对金融资产价格的影响和有效解释金融市场现象。这就要求理论研究者更密切地和实践相结合,一方面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接受实践的检验;另一方面,在实践中加深对市场的理解和培养研究直觉,进一步推动理论创新。同时对金融市场实践的参与可以为行为金融的实证提供大量难得的一手数据,推动行为金融学的理论发展。行为金融领域的大师们大多和市场有密切的联系,如这个领域的领军人物Thaler就是Fuller&Thaler资产管理公司的合伙人之一,公司管理着最早将行为金融理论应用于基金投资策略的基金;LSV资产管理公司是以三位行为金融专家Lakonishok、Shleifer和Vishny的名字命名的,其应用行为金融理论管理着近百亿美元的金融资产;罗伯特·希勒(RobertJ.Shiller)等其他行为金融专家也大多拥有自己的资产管理公司。行为金融专家参与金融市场对于理论创新有重要作用,同时也促进了研究方法和研究技术的提高。我国行为金融学的研究要取得迅速发展,也应该和金融市场的实践密切结合。
⑥ 如何用行为金融学解读股市投资之道
要解读股市,必须要会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多关注国家发展的政策,从宏观到微观一步一步细分。还要对每个行业的了解,对公司的了解。胃nightbaby233一起交流吧
⑦ 博弈论和行为金融学的主要区别在哪里
内容摘要:本文从行为金融学与进化博弈论的发展历程分析出发,比较了这两门学科中关于有限理性概念的区别与联系。关键词:有限理性内容摘要:本文从行为金融学与进化博弈论的发展历程分析出发,比较了这两门学科中关于有限理性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关键词:有限理性行为金融学进化博弈 在行为金融学和进化博弈论中都有关于有限理性概念,那么,这两门学科中有限理性的内涵是否一致,本文从这两门学科的发展历程来说明有限理性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行为金融学中的有限理性的内涵 由于传统的金融学是建立在理性人假设和有效市场假说两大基石之上的,投资的目标是收益最大化,投资者之间无差别,他们都是对风险持厌恶态度的,并且面对不同资产的风险态度始终是一致的。但是,随着金融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金融市场上存在着大量无法用传统金融理论解释的异常现象;同时实验经济学研究表明,投资者在不确定条件下进行投资决策时并不总是理性的,随着上世纪80年代心理学在研究人的非理性行为方面的重大发现,金融学便借鉴了心理学、社会学等研究成果,对证券投资者的认知偏差和有限理性行为及其深层次的原因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形成了创新的行为金融学。 行为金融理论从心理学对人类决策行为的研究成果出发,比较圆满地解释了金融市场上存在的一些无法用传统金融理论阐述的异常现象,比较切合实际的阐释了投资者在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行为,并由此否定了传统金融学中的投资者完全理性的假设,提出了有限理性的概念。 经济心理学家Slovic提出以来,早已超出了生物进化理论的使用范围,现己被广泛地应用于经济领域、社会领域来解释并猜测人的群体行为。 行为金融学中的有限理性的表现 普遍的售盈持亏倾向 售盈持亏倾向,即投资者愿意卖出当前盈利的股票并继续持有亏损股票的心理倾向,行为金融理论称之为处置效应。 赵学军、王永宏实证研究发现,中国个体证券投资者的售盈持亏倾向比美国投资者更严重;吕岚、李学通过卖盈比例/卖亏比例和持股时间检验表明,中国股市同样存在处置效应,与美国股市不同,中国股市的处置效应在年末相对增强,中国个体证券投资者的处置效应比中国机构投资者的处置效应更强烈;陈斌等通过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在个体证券投资者处理套牢股票的方式方面,选择长期持有,直到解套的投资者为数最多,选择不断补仓拉低价位的投资者数量次之,而选择忍痛割肉者最少。上述对处置效应的研究反映了中国个体证券投资者的损失厌恶倾向,这会削弱投资者对投资风险和股票未来收益状况的客观判定。 总体上存在过度自信倾向 心理学家发现,人类往往过于相信自己的判定能力,高估自己成功的机会,把成功归因于自己的能力,而低估运气和机会等外因在其中的作用,这种心理偏差被称为过度自信。 李心丹、王冀宁和傅浩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发现投资者进行了一些并非能带来收益最大化的交易,在排除合法避税、流动性需求和平衡收益与风险等三个可能影响因素后确定我国个体证券投资者进行上述非理性交易的原因是对自己的能力过度自信,故我国个体证券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时总体上存在过度自信倾向。 过度自信倾向对于投资者正确处理信息有直接和间接两方面影响。直接影响是,假如投资者有过度自信倾向,那么他们就会过分依靠自己收集到的信息,而轻视公司财务表的信息;间接影响是,具有过度自信倾向的投资者在处理各种信息时,重视那些能增强他们自信心的信息,而忽视那些有损其自信心的信息,以至于不愿承认自己投资决策失误,这会导致售盈持亏、对某些信息反应过度或反应不足、进行大量盲目交易等非理性行为。 显著的羊群行为倾向 羊群行为是一种非凡的非理性行为,它是指投资者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行为受到其他投资者的影响,模拟他人决策或者过度依靠舆论,而不考虑自己拥有的信息的行为。具体表现为大量的投资者在某段时期内买卖相同或相近的股票,同时进出证券市场。中国证券市场中存在着明显的羊群行为,无论是机构投资者还是个体投资者,羊群行为均表现十足。施东晖根据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建立了用以检验羊群行为的回归模型,并据此对中国证券市场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在政策干预频繁和信息不对称严重的市场环境下,存在一定程度的羊群行为。证券市场上的羊群行为使投资者的买卖行为和证券价格变化具有联动性和趋同性,从而导致个股价格变化和市场指数变化之间存在很强的相关性,引起大量的跟风和跟庄行为的出现,而这些行为往往被某些别有专心的庄家所利用,所以在我国证券市场上,大部分中小投资者成为庄家获取暴利的
⑧ 行为金融学与证券博弈有什么关系
我建议,你去看一下《行为金融学与证券投资博弈》这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