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金融市场开放对我国金融企业有什么影响
一、对我国金融市场结构的影响 1.进入壁垒。限制外部企业进入的壁垒主要包括政策性壁垒和经济性壁垒。金融业全面开放后,政策性壁垒将逐步取消,经济性壁垒主要体现为绝对成本优势、规模经济、产品差异化和对特殊资源占有所形成的壁垒。跨国金融企业进入后可以利用价格优势,提高绝对成本壁垒,国内金融企业即使与之经营相同的产品也不具有任何价格优势。跨国金融企业可以通过多种途径降低产品成本,对其他投资者造成绝对成本壁垒。比如,跨国金融企业具有庞大的营销网络和资本实力,能够快速调整策略和不同市场的产品,加速资金的周转,降低服务价格。另外,跨国金融集团对我国企业进行垄断性并购,大量挖走人才,将对我国金融企业形成绝对成本壁垒。金融业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增加服务量后边际成本比制造业增加产量后边际成本下降的更快,存在明显的规模经济效应。国内金融企业规模小,规模经济效应不显著。跨国金融企业资本实力雄厚,具有明显的规模经济优势,将提高我国金融业的规模经济壁垒。2.市场集中度。2005年9月25日,以恒生银行新增5000万美元额度为标志,跨国金融企业继续扩容,富通银行、美林国际、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等相继获得新增或新批的额度。根据国家国内贸易局金融企业信息中心的资料计算,2001年我国最大的50家金融企业集团的服务额为680.1亿元,仅占全国社会产品金融总额29152.5亿元的2.33%,金融市场的集中度CR50=2.33,而美国同期金融产业的市场集中度指标是我国的9.16倍。随着跨国金融企业的进入,我国金融业的市场集中度将会进一步提高。3.纵向一体化。跨国金融企业的纵向一体化,一方面表现在批零业务的一体化,另一方面则表现为与我国金融业组成战略联盟,甚至入股兼并我国金融业。在品牌经营方面,除采取降价、网络等手法外,还通过跨文化营销与热心公益树立社会形象,从而实施纵向一体化策略。二、对我国金融企业行为的影响 QFII进入金融领域后,由于其规模优势和价格优势提高了整个金融市场集中度和进入壁垒,增强了市场竞争程度,这必将影响到企业的行为。1.价格行为。金融业是高度竞争的行业,价格是其主要的竞争手段。跨国金融企业为了提高在中国市场上的占有率往往采取各种灵活的定价策略,国内金融企业纷纷因此而加入价格战的行列。价格竞争中采用最多的是根据不同投资者需求差异性的特点制定价格歧视策略,如会员制就是将投资者分成会员顾客和普通顾客等两类,对价格敏感并且经常光顾的客户实行会员顾客优惠价。还有搭配服务、优惠折扣、返还式降价等方式都是不同类型的价格歧视策略。2.促销策略。跨国金融企业在促销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通常采取各种广告、主题活动等形式促销。以贡献度把客户分为三类:最有价值客户及最具增长性客户及负值顾客。以个人金融业务为例,目前操作中主要以资产多少划分,15万人民币以下为大众零售客户,15~50万的为个人理财客户,50~100万的为私人银行客户。据中国农业银行内部研究机构的测算,客户每笔存款只有超过1500元银行才有可能赢利,但我国商业银行却存在大量低客额储蓄账户,目前仅工商银行100元以下的账户占总账户的5.16%,其平均存款只有13元。三、对金融市场绩效的影响 金融业全面开放后,面对市场结构的变化,企业采取了更加灵活的价格策略和促销策略,必将影响到金融业的市场绩效。我们将从资源配置效果、技术进步和利润水平等方面综合评价QFII进入金融领域后对金融业市场绩效的影响。1.资源配置效果。跨国金融企业进入后,国内外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企业之间采取各种降价促销策略,投资者就可以在货币收入不变的情况下,购买到更多的产品组合,从而提高社会福利水平。目前,跨国金融企业投资银行、保险、金融经营的品种多、服务的批量大、服务价格较低,国内金融企业采取低价跟进策略,会使市场上总体价格水平下降,优化金融业的资源配置,提高社会福利水平。 2.技术水平。大型跨国金融集团在日常经营中已实现了网络化和智能化管理,公司总部及时制定决策,通过网络系统及时协调金融商和顾客的关系。国内金融企业将在技术水平方面向跨国公司模仿、学习,甚至进一步创新,使中国金融业整体技术水平得到提高。3.利润水平。跨国金融企业为了站稳脚跟,扩大市场占有率采取的低价促销策略,必将影响到国内金融企业的服务额和利润水平,一批规模小、管理差的金融企业在竞争中将被淘汰甚至倒闭破产。中国金融领域全面开放,将给国内企业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为了提高我国金融业的市场绩效,增强我国金融业的核心竞争力,要加强国内金融企业的并购与重组,按照专业化分工和规模经济的要求,培育一批跨地区、跨行业,跨部门的大型金融企业集团;加强金融企业的内部管理,降低管理费用,提高企业竞争力;以信息技术带动金融企业的发展,在全面普及计算机应用的基础上,改造传统的业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进一步提升金融业的整体竞争力。同时,如前所述,我国目前的金融从业机构在公司治理、管理能力、运营理念、投资技巧乃至资金实力等方面与这些国际上领先的境外金融机构投资者都有明显差距,所面临的挑战也将是十分严峻的。如何在新的形势下提高自己的生存竞争能力,是我们的金融从业机构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❷ 银行业开放趋势及对中国金融的影响
加入WTO对我国金融服务部门的影响
由于外资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的服务效率高、种类全,在金融工具的创新上具有优势,实力雄厚,对客户吸引力大,所以很有可能出现一部分金融业务由中资金融机构向外资金融机构的大转移。比如存贷款业务就很有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外资银行提供的服务周到,国内一部分企业和居民愿意将存款从中资银行转移到外资银行,熟悉外资银行业务规则的外商投资企业就更愿意转向外资银行。外资银行开展贷款业务看重的主要是客户的资信和还款能力。由于它们的业务规范、透明,国内有实力的国有、非国有企业,包括外商投资企业,也更愿意通过外资银行融通资金。在其它如票据贴现、保险业务、证券投资等方面,外资金融机构都将拥有很大的竞争优势。国有银行的资金主要来源是居民和企业的存款,倘若真的出现了存款等银行业务的大转移,国有银行的呆坏帐问题就会暴露出来,处置不当就会引发金融恐慌,反过来加剧银行业务的大转移,致使国有银行实力大大削弱。国有银行是国有企业十分重要的资金来源,一旦国有银行衰落下去,那些绩效不佳的国有企业就会陷入困境,后果是十分严重的。�
反过来说,加入WTO对我国金融业的发展也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我国金融机构在外资金融机构的竞争压力下只好奋起直追,努力向外资金融机构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和竞争力。外资金融机构能够为我国金融业带来先进的经营管理经验和做法,提高我国的金融创新能力。这些都有利于发展我国的金融业,为国民经济提供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从而有利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只要国内金融企业掌握了先进的经营管理经验,加快技术改造,积极开发新的金融产品,提高服务质量,降低经营成本,我国的金融企业还是有可能与外资金融机构进行竞争的。�
加入WTO会打破我国原有的一些金融限制,这不仅有利于外资金融机构进入中国,也十分有利于国内金融机构在竞争中成长壮大。国内金融业将出现自我调整,一些有实力的金融机构将会迅速发展起来,效率太低的金融企业则会被淘汰。加入WTO之后,我国将建立起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金融管理制度,政府将放弃长期实行的行政干预。预计利率将会市场化,国库券市场和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业务将更加规范,汇率的决定也将越来越市场化。这样,一些主要金融资产价格的决定都将市场化,国家的金融调控将更为理性、透明。无论是非金融企业还是金融企业自身,在经营活动中都将获得更为稳定的预期。
由于外资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的服务效率高、种类全,在金融工具的创新上具有优势,实力雄厚,对客户吸引力大,所以很有可能出现一部分金融业务由中资金融机构向外资金融机构的大转移。比如存贷款业务就很有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外资银行提供的服务周到,国内一部分企业和居民愿意将存款从中资银行转移到外资银行,熟悉外资银行业务规则的外商投资企业就更愿意转向外资银行。外资银行开展贷款业务看重的主要是客户的资信和还款能力。由于它们的业务规范、透明,国内有实力的国有、非国有企业,包括外商投资企业,也更愿意通过外资银行融通资金。在其它如票据贴现、保险业务、证券投资等方面,外资金融机构都将拥有很大的竞争优势。国有银行的资金主要来源是居民和企业的存款,倘若真的出现了存款等银行业务的大转移,国有银行的呆坏帐问题就会暴露出来,处置不当就会引发金融恐慌,反过来加剧银行业务的大转移,致使国有银行实力大大削弱。国有银行是国有企业十分重要的资金来源,一旦国有银行衰落下去,那些绩效不佳的国有企业就会陷入困境,后果是十分严重的。�
反过来说,加入WTO对我国金融业的发展也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我国金融机构在外资金融机构的竞争压力下只好奋起直追,努力向外资金融机构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和竞争力。外资金融机构能够为我国金融业带来先进的经营管理经验和做法,提高我国的金融创新能力。这些都有利于发展我国的金融业,为国民经济提供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从而有利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只要国内金融企业掌握了先进的经营管理经验,加快技术改造,积极开发新的金融产品,提高服务质量,降低经营成本,我国的金融企业还是有可能与外资金融机构进行竞争的。�
加入WTO会打破我国原有的一些金融限制,这不仅有利于外资金融机构进入中国,也十分有利于国内金融机构在竞争中成长壮大。国内金融业将出现自我调整,一些有实力的金融机构将会迅速发展起来,效率太低的金融企业则会被淘汰。加入WTO之后,我国将建立起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金融管理制度,政府将放弃长期实行的行政干预。预计利率将会市场化,国库券市场和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业务将更加规范,汇率的决定也将越来越市场化。这样,一些主要金融资产价格的决定都将市场化,国家的金融调控将更为理性、透明。无论是非金融企业还是金融企业自身,在经营活动中都将获得更为稳定的预期。
❸ 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不利的方面
1997年12月13日金融服务贸易协议于1999年3月1日起生效,金融服务贸易协议要求各参加方对外开放银行、证券、保险和金融信息市场。1999年11月15日,中美双方签署了《中美关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双边协议》。这一协议的签署将加快我国加入WTO的进程,全球金融服务贸易协议最终将适用于我国。
以中国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为契机,我国打响了全面跨入市场经济体系的攻坚战。加快融入国际市场化经济体系而不是闭关自守,已经成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如今,作为包括WTO在内三大国际经济组织的重要成员国,在享受权力、为自身发展赢得有利的国际经济环境的同时,我国也积极信守承诺,履行自己应当承担的义务与责任。而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对外开放更是首当其冲。
中国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遵循的是循序渐进、谨慎管理的原则,在取得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扩大开放的地域,增加引进的机构和数量。[1]1997年初,中国人民银行首次批准9家外资银行在上海浦东试点经营人民币业务。到2000年3月,在我国获准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外资银行已选32家,其中上海24家,深圳8家。保险市场的开放始于1992年上海引进外资保险公司的试点,截至刊1999年底,已有25家外资保险机构获准在中国营业。来自17个国家的外资保险公司代表处2l2家。不久前,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又批准了4家外资保险公司在华设立舟公司或台资寿险公司。证券市场的开放程度较低。外国证券公司可以在中国设立代表处,若干外资金融机构获得了上海和深圳证券所定数量的B股席位,可直接参与B 股交易,国外金融机构还参与了我国政府债券和部分企业的H股,N股的上市发行工作。
对外开放金融市场,对我国民族金融业发展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在看到积极因素的同时,我们不得不考虑到金融市场对外开放带来的不利因素。
(一)客户资源的无形流失
一些外资金融机构的优势体现在体制优势、管理优势、规模优势、跨国服务网络优势。这些优势集中起来形成了综合性服务的业务优势。一些外资金融机构可以凭借这些优势和雄厚的实力、良好的市场形象赢得优质客户,这对我国金融机构将造成强烈地冲击。
如中国加入WTO后,人民币业务会逐渐对外资银行开放,而外资银行一般会选择向国内一些优质企业发放贷款,这些优质企业为扩大生产,增加出口,降低成本,出于自身考虑,往往也会选择那些服务方式灵活、效率高的外资银行,久而久之,中资银行不可避免地会丢失一批优质客户;而对保险业来说,冲击可能更为厉害,中国的保险业由于服务质量较低,外商投资如果从目前的寿险再扩展至财险、再保险及保险业,中国的民族保险业将丧失较大的市场份额;由于A股市场还不能放开,证券行业可能好一点,但随着B股向国内居民放开,开放的步伐也在加快。[2]中资金融机构若不能发挥自身的优势,提高服务质量,保持相当的业务份额,就会面临由业务萎缩导致的财务风险。
(二)在国际经验方面
除中国银行外,中国金融业长期以来都限于国内经营,与国际市场缺乏密切的联系。特别是由于国内金融体制与国际惯例的差距,国内金融业和国际金融市场处于几乎隔绝的状态。这种状态,使中国金融业缺乏精通国际金融业务的人才。缺乏具有广泛国际服务网络的客户关系。
(三)人才竞争
现代企业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如果没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妙法,则现在的中资金融机构就难以留住人才。加入WTO后,外资金融机构在中国的业务会逐渐扩大,外资金融机构将随业务规模的扩展和业务领域的拓展招募大量本土员工,凭借其先进的经营管理、优越的工作条件、优厚的待遇以及诱人的出国培训机会等,会吸引大量国内金融界的优秀人才,使人才流失严重。从而可能导致国内金融界整体员工素质和经营管理水平的下降。[3]
与外资金融机构在个人收入、员工技术培训、业务新技术支持等方面的差距将导致我国本土金融机构中一些优秀业务骨干“跳槽”,这将导致我国金融业人才的流失,而人才的流失将会影响中资金融机构的相对竞争地位。
(四)金融市场将受到国际游资冲击
目前,我国的宏观调控能力有待提高。企业的自我表现、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能力也有待加强。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和行为规范还比较薄弱,如过早地开放国内金融市场。特别是实现资本项目下的自由兑换,就会形成资本的大量流入、流出,冲击国内金融市场,影响整个宏观经济的平稳发展。
(五)对我国货币政策的调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金融市场开放程度较高的情况下,一国汇率和利率变化所产生的效应。将被相应的资本的流动效应所抵消。从而加大了金融调控的难度,这就要求使用更有效的宏观调控政策加以控制。
我国金融机构与国外金融机构相比,无论是资金实力还是经营管理经验,都处于弱势地位。外国金融机构的进入,将会以其庞大的虚拟经济切割我国实体经济的利润,在基本没有风险的情况下分享中国经济发展的成果。四是外资银行将同中资银行争夺优质客户和核心业务,包括信用卡、住房信贷抵押证券化、代客理财和私人银行等业务。如果优质客户和核心业务被外资银行垄断,将不利于中资银行的长远发展。
一些国家盲目过度开放金融市场带来的沉重教训
纵观世界各国发展的历史,有的国家能够抓住机遇迅速步入现代化行列,有的国家经济危机频繁发生、发展缓慢,这些无不与能否有效维护本国经济安全密切相关,而维护金融安全又成为维护经济安全的核心。最近20多年,拉美地区成为世界上银行危机发生最为频繁和最严重的地区,35%以上的拉美国家曾经历过数次危机,发生危机的次数是世界其他地区的3倍以上。拉美国家频繁出现银行危机的主要原因,一是大都与外部因素有关。外资银行的大量进入曾经对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发挥过重要作用,一些拉美国家曾把外国独资银行的进入视为对外开放的成就而引以为豪。但是,经济一旦出现波动,国外资金流入突然中止,即弥补经常账户赤字的资金流入量突然减少,同时,资金流出量增加,造成资金链断裂,引起乃至加剧了这些国家的经济危机。如1998年拉美7个地区大国的资金流入突然中断,造成信贷规模急剧减少,债务链条断裂,经济危机使GDP的增长率由7%下降到-2%。二是资本账户自由化的错误安排。在缺乏对银行有效监管的情况下,贷款规模迅速膨胀,导致大量不良资产,而贷款的需求又使得银行无限制地通过国外资本融资,银行系统对国外客户的负债迅速扩大,增加了这些国家面对外部资金流动的风险。三是公共债务占贷款总额的比重增加。在1998~2003年的拉美经济衰退时期,政府通过国内银行获得大量贷款,数量庞大的公共债务,成为银行有价证券不稳定的根源。四是银行债务过度集中到某一种国际货币上。一旦该种货币出现问题,就会牵动负债国的金融市场。在银行负债高度集中到一种国际货币的国家中,资本流动突然中断导致金融危机的概率是75%。负债币种的高度集中导致了风险的增加。
❹ 何一平认为开放中国金融市场要基于什么
12月10日消息 “对外开放,一定要基于中国特色的金融体系进行开展,不是简单的跟国外PK。”10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教授、中国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何一平在三亚·财经国际论坛“金融开放与构建特色金融”主题论坛上表示。
一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诉求。“当我们出去开银行的时候,国际货币体系有巨大的影响。”何一平称。
二是中国信用体系的改革。他认为,我国金融业面临两个改革,一是从政府信用向社会信用的过度,二是从金融科技更加服务于个性化的金融需要。
三是实体经济也需要开放和特色。他指出,供给侧改革、共享经济的开发,对金融服务的要求都是不一样的。
四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他表示,“一带一路”的合作需要通过金融的产品和手段来推动。
何一平强调,开放一定要基于中国特色的金融市场体系开展,不是简单的跟国外PK。“我们有自己的特色,我们在金融科技已经做的很好,没有必要跟别人比他们传统上的优势,应该依托于我们现有的特色和国家的需求和经济特点进行开展。”
展望未来,何一平指出,第三次工业革命把大规模机械化的生产变成数字化的生产,金融产业也面临同样的变革。过去的标准化、大规模的普通产品,现在变得更加个性化、数字化,共享化、合作化、分散化,这都是未来的趋势。他认为,中国金融业未来将至少从三个方面差异化。一是信用建立机制的差异化,政府信用很重要,未来大数据、云计算会催生其他的信用机制,但原有的信用机制一定不会消失。二是产品设计的差异化。“保险是最典型的例子,要吸引不同的客户,产品定义要差异化。”三是商业模式的差异化。如蚂蚁金服等金融科技公司与原有的银行、基金公司都不一样,未来还有很多新商业模式方向可以进行差异化。
❺ 中国金融市场开放对银行的影响
中国的金融市场一旦开放的话,会促进经济的发展,对银行也有很好大的好处。
❻ 中国股票市场对外开放的措施
措施
1 大力发展对外贸易,特别是发展出口贸易
2 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特别是有助于企业技术改造的适用的先进技术
3 积极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资,特别是更加积极地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兴办中外合资、中外合作与外商独资企业
4积极开展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合作
5 发展对外经济技术援助与多种形式的互利合作
6 设经济特区和开放沿海城市,以带动内地开放
意义
经济特区的创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对吸收外资、引进技术、发展生产、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起到了重大的作用,有力的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❼ 中国2020年金融全面开放对长期股市有什么影响
中国2020年金融全面开放对长期股市有什么影响?这个是一个向好的必然会提升国内经济啊。
❽ 金融开放有何好处
朱民提到中国发起的“一带一路”倡议。他向记者表示,在该倡议中,金融是重要部分。例如,相关方可建立涉及银行、股票、保险市场的金融网络,搭建监管机构沟通交流平台,构筑监管制度建设合作机制等。这将进一步助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并巩固中国金融的国际地位。
“金融开放还有可能帮助我们部分释放风险。”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指出,以往中国金融资源集中在个别部门,由于开放不够,市场机制亦未能发挥足够作用,造成风险有所聚集。有序开放将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强化市场纪律、弱化道德风险,使金融资源和风险分散化。
❾ 开放外资银行对国内银行是利好还是利空
1 外资银行在我国的营销特点
从客户类型来说,外资银行的目标客户通常是高收入的个人客户,或者是具有实力的企业,这类客户可以为外资银行带来高利润的回报,还能够弥补他们网点不够多的劣势。外资银行经常采用在富裕区域设立社区银行的手段。他们认为通过把服务网点开在高档社区这一手段,能够实现从地理距离来说距离目标消费者最近,而且最契合目标客户的市场区域拓展服务网络,不仅可以提供各种产品和金融服务,而且还有品牌建设和推广品牌的作用。再中心城市设立私人银行也是外资银行常用的策略。
外资银行几乎都把业务中心设立在中国内地金融业最集中的一线城市:北京和上海。目前为止外资银行推出的私人业务,主要包括境外投资、帮助子女留学移民、向客户推荐一些信托和基金组合以及投资账户等。这些服务定位高端,对于中高产阶级来说,他们对于银行的选择往往具有持久性和稳定性。因此,在一线城市把握住中产阶级客户对于外资银行来说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此外,外资银行重点把握中小企业贷款和个人贷款。2007年以来,我国信贷变得严格,中资商业银行的贷款规模受到限制,而外资银行则纷纷加大了信贷投放。
第二,创新产品必不可少。银行的管理人员应该学习营销策略,多运用产品组合,创新。提高产品的风险管理能力。
第三,增多开设在农村地区的网点,具有本土优势。农村地区的金融项目非常的少,这是中资银行忽略的一块地区。但是全国的贷款项目中,农村的各项存贷款额都有很大的比例,作为发展农业经济的国家,农村以后的经济发展必定会有很大的进步。外资银行目前还是主要在高端人群中做服务项目,所以农村网点还未被占据,中资银行应该尽快打入农村市场,推出适合广大农村地区的项目,占据低收入群体市场的份额。本土的优势与对农村的了解,中资银行相对来说具有很大的优势。
第四,提高服务的质量水平。中资银行服务速度令人堪忧,有时需要排很多队,甚至等到银行下班,非常影响了顾客的心情。应该多发展网上银行,以及现在普遍的自助扫码服务,引进自助办理的机器。可以有效的提升服务的进度速度,客户的满意度提升。
❿ 中国金融开放对邮储银行代理网点有影响吗
目前根据国家相关部门邮政体制改革的需求,中国邮政储蓄成立了邮政储蓄银行,对外统称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有限责任公司,目前我们邮政储蓄银行按照国家要求向商业化银行转型,对于先期和即将进行商业银行化网点转型的网点的门头“采用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字样,对于暂不进行商业化转型的部分网点门头“采用邮政储蓄”字样,两者业务暂没有什么大的区别,都是在全国邮政储蓄联网网络运行下的邮政储蓄机构。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于2007年3月20日正式挂牌成立,是在改革邮政储蓄管理体制的基础上组建的商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承继原国家邮政局、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经营的邮政金融业务及因此而形成的资产和负债,并将继续从事原经营范围和业务许可文件批准、核准的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