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选股票
你好,关于如何选股,以下分享一些方法:
首先 是选择你要操作的股票类型,如大盘股,小盘股,银行股,科技股之类的。大盘股有盘大稳定的特征,涨也慢跌也慢,小盘股则极容易波动。
其次 看业绩,选择业绩较好的股票,当然这个问题并不绝对业绩不好的股票并不是说就不会涨,但业绩的好坏还是可以分析出一支股票的大概情况的,也可以关注一下那家公司有利好消息,有利好消息的股票基本能有一段好的走势,当然例外的也有
再次 看股票的前期走势,分析一些股票的前期走势,如一支股票前段时间都处于低迷状态,经分析未来可能会有一段上扬走势,那买进这类股票的绝对没问题的,但这就对股民的分析能里有极大的要求,没有很强的分析能力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
选股时应该综合上述内容来分析,这些都是基础的分析技巧,适合新手,而老股民很多不愿意去接触新股票,更愿意在自己操作过的熟悉的股票中寻找选股对象,新手可以参考下老股民的意见,当然以参考为主,切不可轻易听信他人的说法,要在得到外界信息后在加一自身的处理分析,才能判断出别人说的是对是错。
要记住选股的基本原则
第一. 有较好的安全边际;
第二. 行业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第三. 产品清晰便于了解;
第四. 经营稳健;
第五. 最好是行业里的龙头企业;
第六. 未来有较大的成长性。
三.选股的程序
第一步.检查自己的选股动机;
第二步.确定长期投资的理念并制定基本的选股原则;
第三步.选择行业;
第四步.对行业进行细分;
第五步. 选择行业里的龙头股或细分行业龙头股;
第六步.建立海选股票池(不超过300个)(普通投资者可以利用基金重仓股、沪深300和次新股里的股票作为海选股票);
第七步.进行比较分析(确定备选组合30只);
第八步.再深入分析选出精选组合(约10只);
第九步.根据资产组合原则配置自己的组合。
本信息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不应以该等信息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该等信息作出决策。
❷ 股票池是什么
候选股票。你也可以建立股票池。基金公司的的股票池一般由投资团队创立,然后由基金经理从中进一步筛选,最后由投资总监拍板。然后由操盘手买入。
❸ 基金经理如何选股,研究员又是怎样去添加股票池的呢
基金经理选股:一般通过公司股票池,从中进行优化和配置,决定建仓量。
调研:一般为投行员工到上市公司公关。(否则不能接触到公司高管和涉及到公司未来发展和财务相关数据,投行员工素质要求较高。)
股票池的建立:依赖行业研究员、市场调研、投行提供的数据
理论基础:一般都会按照不同的风格来进行搭配。比如:混合型基金:会建立数据模具来进行推理和预测。然后按照比例分配原则。股票建仓水位,债券建仓水位,可转债建仓水位等综合配置。
❹ 股票池是什么意思 如何建立股票池
股票池是基金投资对象备选库的业内通俗称谓。
通过一个好的股票池,投资者可以从中挑选自己看中的股票进行分析,结合自己的情况和盘面变化,再从中选出适合自己买入的股票。
通常是某些股票投资者或者推荐机构,机构投资者,以股票K线技术,或者公司基本面、结合行业产业背景、经济基本面和产业政策、宏观政策,财务报表等某方面或者综合指标所甄选的,用来随着市场变化情况所选出的备选投资股票名单的称呼。
❺ 如何选股建立个人股票池
在股市中中小投资者一般以小盘股为主,根据市场大盘阶段性上涨的特点,可适时配置部份绩优低位低估诸如券商、地产、家电等蓝筹作为市值配售参于新股申购。
为了操作上的方便,需要提前精选个股,一般四季度开始到次年2月完成,建立个人年度股票池并适时替换。
选股需做好扎实功课:财务报表分析;‚上市公司调研或实地考察(有条件或资金量较大的);及时了解上市公司信息及年度经营、投资计划等相关动态变化。
对新兴产业为主的中小创个股,主要结合资产质量(股本、净资产、净利润、未分配利润)诸个指标综合分析,对未分配的小盘次新股要高度重视,这些都有可能出现翻倍牛股,新股上市事先研究,至少需要观察1个月以上。
列入年度股票池的个股需要长期观察,了解个股波动运行特点及庄家的操盘手段。每个票都有庄家,大小不同而已,庄家洗盘的手法是不一样的,有凶狠的,也有温和一些的。
选入年度股票池个股一般不超过10只。根据情况需要更换,个人操作可从年度股票池选取,按资金量,大户3-4只,中户2-3只,小户10万以下的1-2只足矣,持股太多资金分散不便操作。
因此,选股的质量很重要,三无股票需要剔除,只有股质好的股票,选用后才能坚定持有,即使突发事件股市大跌,低位依旧可以加仓,优质成长股暴跌中泥沙俱下也能很快恢复上涨或走出独立行情。
这些可以慢慢去领悟,新手前期不防先用个模拟盘练习一段时日,从模拟中找些经验,等有了好的效果再运用到实战中去,这样可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损失,实在把握不准的话可用个牛股宝手机炒股去跟着里面的牛人去操作,这样也要靠谱得多,希望可以帮助到您,祝投资愉快!
❻ 如何透过财务指标筛选优质股票
利用财务指标能否筛选出未来一年二级市场表现优异的股票?梳理2002-2007年度的年报财务数据,并对六大类、24个财务指标的选股能力进行定量分析可以发现,销售毛利率、总资产周转率等六大指标在甄选优质股票上能力优异,而财务指标间的强强联合能产生更强大的选股能力,但是,财务指标的选股能力也会因股票组合规模的大小而变化,适用100只股票组合的财务指标与适合30只股票组合的大相径庭。
证券研究人员一般使用基本面分析的方法研究股票,他们对于个股投资价值的发掘主要基于未来基本面改善的预期,因而侧重于对上市公司未来利好信息的挖掘,这其实是从时机的角度来判断个股的投资机会。而从另一个角度看,利用上市公司的历史财务信息发掘优质公司,也是一种可行的选股方法。
一般而言,历史基本面稳健且优良的公司作为优质资产,投资风险较低,具备长期投资价值。而从量化财务的角度,从上市公司的历史财务信息中找出优质公司的共同特征,并与各家公司进行比对,也可以发掘出哪些公司的股票在接下来的年度能有超越市场的表现。
财务指标的选股能力与风险
从财务角度刻画上市公司质量的指标比较多,大致可以分为盈利能力、经营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现金流以及成长能力等六大类。这六大类指标均由若干更具体的、可计算的财务指标组成,我们从中选取了24个财务指标,包括销售毛利率、总资产周转率等,来刻画上市公司的基本面质量,希望通过观察这些指标,较为具体地了解公司的历史基本信息,并发现哪些基本面信息与二级市场的投资业绩有最直接的关联。
同时,我们构建了选股能力指标(SSC)来刻画单一财务指标与二级市场业绩的关联性强弱,其具体设计为:利用上市公司2002-2007年度的年报数据,从沪深300指数的非金融成分股中选出财务指标表现最好的前若干只股票构建组合,观察这些股票在下一年报跨度期间的收益率。年报跨度期间从年报披露完毕的4月30日到下一年度的4月30日,根据收益率高低确定这24个指标的重要性得分,每年收益率最高的财务指标赋值24,收益率最低的指标赋值1。这样,每个财务指标的选股能力(SSC)可以用公式进行表达,也就是每个财务指标在6年间的重要性得分均值与所有指标平均水平的差值除于该指标得分的标准差。
假定股票组合规模为30只,根据这一组合在6个年报跨度期间的累计收益率,我们对这24个财务指标按选股能力进行了排序。对比所有指标的选股能力,销售毛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息税前利润/营业总收入、流动资产周转率、营业总成本/营业总收入、经营活动净收益/利润总额等六大指标在甄选优质股票上能力优异,平均累计收益率都显著地大于其余指标,其中,盈利能力类指标3个,营运能力类指标两个,经营能力类指标仅1个。
从风险的角度看,这些财务指标在选股能力上的波动值得关注。波动越大,用来选股的风险也就越大。财务指标选股能力的波动程度,可以用重要性得分在6个年度跨度期间的标准差来衡量。波动性大的财务指标用来衡量股票的投资价值时必须慎用, 因为它们选出股票组合的业绩稳健性比较差。
我们把最稳健的销售毛利率指标和波动最大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负债合计指标在2002-2007年度的重要性得分情况进行了对比,显然,后一偿债指标的选股业绩稳健性比较差,而销售毛利这样指标的选股业绩则非常稳健。
不同股票组合规模适用不同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的选股能力有可能随着股票规模的变化而变化,有的指标对甄选小规模组合的股票非常有效,但甄选大量股票时则效率较低,有的指标可能恰恰相反。为此,我们分别构建了30只、50只、100只股票规模的组合,每个规模下选股能力最强的指标赋值24,选股能力最弱的指标赋值1,结果发现每个指标在不同规模下的选股能力强弱不同。以销售毛利率为例,这一指标对于小规模股票比较有效,当股票规模上升时,其能力则不断下降。
我们对于上述30只股票规模下最有效的六大指标进行的敏感性分析发现,销售毛利率、总资产周转率甄选小规模优质股票能力较强,而对大规模股票则效率较低,其余3个指标,包括流动资产周转率、营业总成本/营业总收入、经营活动净收益/利润总额,选股能力的规模敏感性较小。
而在100只股票的规模下,这24个财务指标中选股能力最强的六大财务指标中,营运能力类的有两个,包括流动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盈利能力类的有两个,包括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ROE、净资产收益率;经营能力类和成长类指标各有一个,为扣除非经常损益后的净利润/净利润、净资产收益率(摊薄)(同比增长率)。可以看出,随着股票组合规模的扩大,投资的主题元素显得较为多元。从财务指标的平均累计收益率来看,这六大财务指标的平均累计收益率也显著大于其余指标,只是随着股票规模的扩大,这种相对优势不如小规模股票组合那么大。
在那些选股能力优于平均水平的财务指标中,选股能力波动最大的是总资产净利率,波动最小的是应收账款周转率。波动大显示该指标选股能力不稳健,由此选出的股票组合业绩不那么稳定。
财务指标强强联合选股能力更强
以上结论都是基于单指标展开,而把财务指标强强联合,有可能产生更强的选股能力。
还是以30只股票规模为例,利用2002-2007年年报对单指标选股能力最强的前6大指标回溯出较优的权重配置,该选股体系着重配置销售毛利率、息税前利润/营业总收入、流动资产周转率三个指标,主要强调了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和营运能力。在该体系下,精选的30只股票组合的期末收益率为357.57%,高于单指标选股的业绩,也高于简单的平均权重选股体系的业绩。
基于财务指标选股的超额收益较明显
策略指数不仅需要具备稳健的Alpha,而且需要成分股的规模适中,使得调整流动性充足,并避免单只股票的配置比例受限,因此,50只成分股也许是个合适的规模,相关指数表现的稳健性会强于30只的组合,因此,我们运用上述分析方法构建了“非金融策略50指数”。
以2002-2007年年报数据来看,销售毛利率、息税前利润/营业总收入、营业总成本/营业总收入、经营活动净收益/利润总额、营业外收支净额/利润总额、总资产周转率等六大财务指标与二级市场的业绩关联性最强,单指标选股能力居前,这六大指标与30只规模偏好的指标非常近似。根据历史回溯的较优权重显示,盈利能力指标仍然占据最重要的地位,其次是营运能力指标,经营能力指标的权重相对最小(附图)。每年平均配置50只成分股,“非金融策略50指数”的回溯业绩与沪深300指数相比,超额收益较明显。
财务指标可用于股票池筛选和策略指数设计
基于以上研究可以发现,对于30只规模的股票组合,盈利能力指标较为重要。不过,财务指标的选股能力对股票组合规模敏感,在不同的股票规模要求下,财务指标的选股效率会有差异,例如销售毛利率、总资产周转率甄选小规模优质股票能力较强,而对大规模股票则能力较弱,对于100只股票组合最有效的几个财务指标与适合30只股票组合的大相径庭。
进一步研究发现,财务指标间的强强联合能产生更强大的选股能力,对于30只规模的股票组合需着重配置销售毛利、息税前利润/营业总收入和流动资产周转率三个指标,主要强调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和营运能力。
财务指标选股能力指标可用于股票池筛选,财务指标选股能力的研究结论也有助于设计相应的策略指数,利用既定规模下选股能力较强的财务指标组合构建基本面策略指数,我们回溯的“非金融策略50指数”主要强调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和经营能力,其回溯业绩显著优于沪深300指数。
❼ 如何筛选有效的alpha 因子
如何寻找Alpha。对于Alpha模型的构建,核心问题在于:我们该如何寻找Alpha?也就是说,Alpha到底源自哪里?从海外市场的先进研究经验来看,因子模型是现代金融理论中发展较为成熟,且应用较为广泛的证券投资技术。因此,基于这些研究成果,我们可以遵循着因子模型的分析逻辑,来寻找出可能会给我们的投资带来Alpha的有效因子。
回到A股市场,一个股票能够取得高收益的原因往往有很多,但归纳起来,不外乎在于盈利能力强、成长性好、财务状况良好、市场热点等等的一系列因素。然而,由于股票数量和各种指标庞大而繁杂的数据量,难以通过人手去对每一只股票作出分析和比较。此时,我们需要运用数量化的方法,通过金融工程技术将以上所述的各种影响因素转化为量化因子,从而构建起一个大容量的量化因子体系,实现自动化地从庞大的股票池和海量的数据库中挑选出具有Alpha(即超额收益)的投资标的。结合A股市场的运行特征,我们最后共筛选和归纳出了12个大类的Alpha量化因子,从而试图从各个方面去捕捉Alpha收益的来源。
❽ 股票池是什么意思
股票池(stock pool):一般是指从两地上市公司2000多支股票中,选出比较有操作意义的一些股票,放入一个池中,供投资者结合自己的情况和盘面变化,再从中选出适合自己买入的股票。股票池体现的是一种股票投资组合,也就是通常说的不要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将一笔钱分散投资到几支股票,有利于降低投资风险。通常股票池内几支股票的选择是有讲究的,比如要不同行业搭配、高收益(同时意味高风险)与低风险(同时意味低收益)搭配、长短期搭配等等。
主要内容:
通过一个好的股票池,投资者可以从中挑选自己看中的股票进行分析,结合自己的情况和盘面变化,再从中选出适合自己买入的股票。
通常是某些股票投资者或者推荐机构,机构投资者,以股票K线技术,或者公司基本面、结合行业产业背景、经济基本面和产业政策、宏观政策,财务报表等某方面或者综合指标所甄选的,用来随着市场变化情况所选出的备选投资股票名单的称呼。
❾ 在构建多因子模型之前,如何对单因子效果进行检验
在构建多因子模型之前,如何对单因子效果进行检验?
结果分析:
20日RSI回测10日年化收益27.2%,回测5日年化33.9%。我们还对4日、8日、14日RSI因子进行检验,发现4日RSI因子的效果较差,8日、14日、20日RSI因子效果相似,比较有效。
❿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最优目标是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最优目标是:企业价值最大化
企业价值最大化是指通过企业财务上的合理经营,采用最优的财务政策,充分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与报酬的关系,在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上,使企业总价值达到最大。
其基本思想是将企业长期稳定发展摆在首位、强调在企业价值增长中满足各方利益关系。
拓展资料:
为了提高公式中的CFt因子来达到增加企业价值Vo的目的,我们可以通过提高企业收益水平、合理投资、利润分配政策最优化来实现。
①.提高收益水平 ,增加企业收入。增加企业生产经营性收入的主要途径是扩大销售量,增加营业利润率。这也是企业的基本职能。
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企业销售的商品增加,就可以增加销售收入,提高企业收益水平。
因此,企业要想获得更多的收益,就必须千方百计地扩大商品、产品销售,增加主营业务利润。降低企业成本费用。
②.合理投资。投资活动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企业对投资方案的评价和分析,其依据主要是投资的现金流量。
由于现金流量的计算避免了一些人为因素的干扰,具有一定的客观性;
而且体现投资资金投入和回收的时间性;
并能全面体现投资的经济效率。对于企业投资来说,无论是企业一般项目投资,还是证券投资;
无论是营运资金投资,还是固定资产投资;现金流量都是投资决策的重要指标,也是进行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
但同时,进行正确的投资决策,选择最优的投资方案,它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增大现金流量,使企业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减少企业发生偿债危机或支付困难所产生的风险,从而使企业资金能高效地运转,产生最大效益,进而实现企业价值的增长。
③.利润分配政策最优化。由股利政策理论可知,在完全有效资本市场中,股利政策不会影响公司价值。
然而,在不完全的资本市场中,股利政策直接影响公司价值,而且股利政策成为公司财务经理人员面临的一个重要财务政策,尤其是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发育不成熟的不完全的资本市场环境,公司股利分配政策与公司价值高度相关。因而要设计最优股利分配政策,实现企业价值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