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股票中的5日均线10日均线在软件里是哪条线
每款软件不同。
一般是白色表示五日线,黄色表示十日线----在技术分析中(日K线),鼠标放在线上,会显示的,五日线为MA5,十日线为MA10。
❷ 哪个软件可以同时看见股票的5日均线,10日均线,20日均线,30日均线
基本上目前市面可见的交易软件,同花顺、大智慧、通达信均支持查看股票的5日均线,10日均线……
❸ 如何设置股票分析软件的五日、十日、二十日均线
分析软件毕竟是软件!对于新手,我建议介入:
一、超跌股!(超跌必反弹)二、低价股!(低价必有涨)三、慢牛股(诸如目前的银行股奥运股)!
❹ 炒股看盘软件如何设置5日、10日、20日、60日均线
这个一般是系统默认的设置,用不着专门再设置的。
❺ 请问股市里的5日均线,10日均线等等均线在炒股软件里应该怎么标出来(注:我用的炒股软件是广发证券金管
自己用鼠标双击均线数据位置,然后设置5日均线,10日均线等等.
所设置的均线颜色就是炒股软件K线图里的对应颜色,如5日均线是红的,K线图里的对应的5日均线也是相同颜色;10日均线是黄的,K线图里的对应的10日均线也是相同黄颜色,
新手用这样的方法都可以依次类推得学会其他各种股票看盘软件.
❻ 股票均线怎么看5日10日20日均线
其目的在取得某一段时间的平均成本,而以此平均成本的移动曲线配合每日收盘价的线路变化分析某一时期多空的优劣形势,以研判股价的可能变化。一般来说,现行价格在平均价之上,意味着市场需求较大,行情看好;反之,则表明买压较重,行情看淡。
❼ 股票软件同花顺如何看个股5天/10天均线。。。
同花顺软件主图默认是普通K线和均线1,均线1中白色线是5天均线,黄色线是10天均线。
如果想判断某只股票的长期趋势 那么可以把均线系统设置为:
30日;60日;120日(即半年线); 250日年线(也有做240的)
如果30日线开始上穿60日线的时候,辅以250日年线 开始完美的有一点,即使就是向上翘一分钱的差价的时候,就坚决买入。有这三者共振的股票,定是大牛,不信你就把均线系统如此设置,然后找些以往的大牛验证是否如此。
一旦30上穿60日线成功,只需要耐心持股,因为他们接下来会再次穿越120 250 然后均匀的发散 这就是“四线开花”了。通常都能牛上半年以上。即使下跌,每次遇到均线就会止跌,然后继续上行,神奇无比!
附:
均线八大法则 (汪梦飞)
年线下变平,准备捕老熊。年线往上拐,回踩坚决买!
年线往下行,一定要搞清,如等六十线,暂做壁上观。
深跌破年线,老熊活年半。价稳年线上,16天为准。
要问为什么?牛熊一线亡!六十线下穿,千万不要沾。
六十线上拐,坚决果断买!小线上穿大,就要加速了!
六十线上走,长期须多头!月线不下穿,光明就在前!
股价踩 60, 入市做波段。60线如被破,眼前就有祸,
月线上 60, 买进等获利。月线如下行,本波已完成!
价跌月线平,底部已探明。20线是走平,开始准备了。
20线往上翘,犹如冲锋号。突然呈加速,离顶差一步!
10天是成本,破3才走人。 短线看 5天,双破您就窜!
长期往上翘,短期呈缠绕,平台一做成,股价往上跑!
突然呈加速,三天无高量, 卖它没商量!
要想涨,先有量。
由跌转涨量先强,
百分之三是标准,
盘跌它涨转强量,
百分之五不能追,
要等回拉靠线莫心慌!
十五以上要谨慎,(十五指换手率)
三十以上要提防,(三十指换手率)
三日没有新高现,
只卖不买没商量!
希望参考。
❽ 股票的10日均线在软件上是怎么看的
你在行情软件里,在日线界面,对任一条均线点右键,设置该条均线值为20即可,日线图上方MA*的值就是该股20日的均价,*是你刚才设置均线的编号,搞不清的话,看颜色。(如果你设置了白色的均线,那么你就看白色的MA*字)
❾ 股票里的5日,10日,20日线怎么看
5日,10日,20日线可以直接在股票交易软件中查看,比如在股票软件中点击某个股票,这时可以看到它的K线图,在K线图上就可以看到5日,10日,20日线。5日,10日,20日线分别是5日均线、10日均线、20日均线;反映股票多少天的成交价格或指数的平均值。
通过股票的5日均线、10日均线、20日均线用户可以分析出买卖的技巧,让用户在投资股票时赚到一定的钱。这是因为均线对股价趋势有一定的比照作用,所以它对于技术分析相当重要。
在分析股票的均线时一般以日线MA5、MA10分析短期走势,以MA30、MA60分析中期走势,以M125和M250分析中长期走势。不过在分析股票走势时也要考虑其它的方面,只有这样才能预判股价的走势。
用户在投资股票时要注意风险,因为股票买卖属于高风险的产品,用户在投资时可能会亏损本金,而且在投资股票时一定要使用个人的闲钱,不能借款投资。在买入一只股票后要时刻注意股价的变化,选择在高点卖出。
以上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关于股票里的5日,10日,20日线怎么看的相关内容,更多信息可以关注建筑界分享更多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