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巴菲特面对四次暴跌都干了啥
巴菲特一生遇到过四次股市暴跌,其中三次S&P500指数跌幅过半。他的经验教训可以归纳为三个字:要淡定。
第一次,1973年1月到1974年10月暴跌50%。
1973年1月11日,S&P500指数最高121点。1974年10月4日,S&P500指数最低60点。
股市暴跌,就像发生火灾一样,所有人都想赶快逃离,纷纷不计成本,低价抛售。
巴菲特却非常淡定,从从容容出手,大胆买入。
他早在1969年9月就退出股市,然后一直抱着现金,等待估值过高的股市暴跌。连他自己也没有想到,虽然一年之后的1970年5月26日股市最低跌到68点,但又迅速反弹,连续上涨两年多,1973年1月11日,S&P500指数最高121点。之后才开始下跌,直到1974年10月4 日,S&P500指数最低60点。巴菲特等待暴跌,一等就是5年。
等了那么久,终于到了出手的时机。巴菲特在接受记者访问时说:“我觉得我就像一个非常好色的小伙子来到了女儿国。投资的时候到了。”
这次巴菲特面对暴跌的启示是:不要低估市场的疯狂,高估值持续的时间可能很漫长,等待市场恢复理性的过程不会一帆风顺,其间要淡定,有耐心,因为可能要等上几年。
第二次,1987年8月到1987年10月暴跌36%。
这一次股市跌得快,反弹也快,结果巴菲特只能遗憾没有时间“让子弹飞”。面对暴跌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的投资机会,巴菲特仍然非常淡定,因为他相信下一次机会还会来,只要耐心等待。
在1987年度致股东的信中,巴菲特回顾大跌:
“对于伯克希尔公司来说,过去几年股票市场上实在没有发现什么投资机会。1987年10月,确实有几只股票跌到了让我们感兴趣的价位,不过还没有买到对组合具有影响意义的数量,它们就大幅反弹了。
“到1987年底,除了作为永久性的持股与短期套利的持股之外,我们没有其它任何大规模的股票投资(5000万美元以上)。不过你们可以放心,市场先生将来一定会提供投资机会,而且一旦机会来临,我们十分愿意也有能力好好把握住机会。”
这次巴菲特得到的启示是:有时暴跌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让你无法抓住抄底良机,对此同样要淡定,不要因为试图把握住每一次机会而自责甚至投资行为失控。
暴跌后第二年机会来了,巴菲特开始大量买入可口可乐,两年内买入可口可乐10亿美元,1994年继续增持后总投资达到13亿美元。1997年底巴菲特持有可口可乐股票市值上涨到133亿美元,10年赚了10倍。
第三次,2000年3月到2002年10月暴跌50%。
巴菲特早就预言,科技网络股推动的这波股市大涨后泡沫必然破裂。尽管股市三年跌了一半,巴菲特却并不急于抄底,因为他想买的很多股票还不便宜。
2002年度致股东的信中,在暴跌之后,巴菲特依然非常淡定:
“在股票投资方面,我们仍然没有什么行动。查理跟我对于伯克希尔公司目前主要的持股感到越来越满意,因为这些公司的收益在增长,而与此同时市场对其估值却进一步降低。”
不过现在还无意增持这些股票。虽然这些公司的前景良好,但我们并不认为其内在价值被市场低估。
同样的结论也适用于大多数的股票。尽管股市连续3年下跌,从而大大增加了股票的吸引力,但只有很少的股票能让我们稍有兴趣而已。这一令人不快的事实正好表明了在大泡沫时期股市对于股票的疯狂高估。不幸的是,狂饮的酒越多,宿醉的夜越长。
“查理跟我现在对于股票退避三舍的态度,并非与生俱来的。我们热爱拥有股票,如果是以具有吸引力的价格买入的话。
“在我61年的投资生涯中,其中约有50年中都有这样的机会出现。今后也一定会有很多类似的好年份。但是,除非发现至少可以获得10%的税前收益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后6.5%-7%的收益率)的概率非常高时,否则我们宁可闲坐在一边观望。”
2003年巴菲特终于开始出手,买入中石油。2005年大量买入,投入股市资金规模从2002年底的90亿猛增到160亿。
巴菲特第三次面对暴跌的启示是:暴跌后有些股票未必便宜,抄底也要淡定。
因为即使是股市大跌一半,并不代表你想买的股票也大跌一半,而且有些股票即使大跌一半也未必便宜。
第四次,2007年10月到2009年3月暴跌58%。
在市场恐惧气氛最大的时候,2008年10月17日,巴菲特在《纽约时报》上发表文章,公开宣布:我正在买入美国股票。
在文章中他再次重申他的投资格言:在别人贪婪时恐惧,在别人恐惧时贪婪。
他在2009年度致股东的信中说暴跌时要贪婪到用大桶接:“如此巨大的机会非常少见。当天上下金子的时候,应该用大桶去接,而不是用小小的指环。”
巴菲特过去两年接金子的大桶有多大呢?“2008年初,我们拥有443亿美元的现金资产,之后我们还留存了2007年度170亿美元的营业利润。然而,到2009年底,我们的现金资产减少到了306亿美元(其中80亿指定用于收购伯灵顿铁路公司)。
巴菲特之所以能够在金融危机的暴跌中如此淡定地大规模投资,关键在于他对于价值投资的坚定信仰:“过去两年对真正的投资者来说是最理想的投资时期,恐惧气氛反而是投资者的好朋友。那些只在根据市场分析人士做出乐观分析评价时才买入的投资者,为了毫无意义的保证付出了严重过高的价格。最终在投资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你支付的价格和这个公司在未来十年或者二十年的盈利之间的差额,不管你是整体收购,还是只在股市上买入这家公司的一小部分股份。”
巴菲特第四次面对暴跌的启示是:暴跌越狠抄底越狠。
巴菲特说,投资最重要的是理性。
但股票投资中,最困难的就是保持理性,尤其是在暴涨和暴跌中保持理性。
2. 谁能讲讲73年股灾的背景及意义
香港股市从此由熊转牛~~
3. 今天股市大跌历史上还有哪几次股市大跌
今天股票没有大跌,而是涨了,A股涨5%,创业板涨6%。 历史大跌中国的有08年和98年,都是金融危机,国际的有1929年,1973年石油引发的股票大跌,1987年中东危机引发的股票大跌。1997年亚洲股票大跌,08年全世界股票大跌。
4. 1973年股灾的发生地点
1973年,世界性的石油危机爆发,给世界经济供给带来强劲冲击,导致美国失业率高企,高达8%以上,全球出现经济停滞与高通货膨胀、以及经济滞胀同时存在的奇怪经济现象。石油危机造成世界经济自1973年以后多年萎靡不振、停滞不前,引发世界性的股灾。
5. 请问1973 74年美股大跌,查理芒格巨亏,巴菲特却有正收益他如何做到,分别持有哪些股票
做空股票,美国可以做空,1929年美国股灾,股指狂跌,利弗莫尔通过做空狂赚1亿美元,成为美国首个亿万富翁
6. 1973年香港股灾的具体数据
一,事件
1973年股灾暴发前,有两件事情将群众的热情推高至顶点。
1,汇丰银行宣布高配送:每股派3块5的股息及5股送1股。同时,将1股拆成10股细股。
2,港府透露,计划兴建地下铁路。
二,成交量
1973年1--3月的成交量分别为94.49亿,95.43亿,94.93亿,全季成交284.85亿。
比1971年全年成交量(147.93亿)高一倍,相当于1972年全年成交量(437.58亿)的70%
三,顶点
1973年3月9日(周五),没有特别的利好,也没有什么显著的资金涌入,指数却飙升至1774.96点的历史高点。
同时,单日成交达6.19亿,相当于比平时正常的成交量高了30%左右。
而下一个交易日,3月11日(周一)的成交量,又回落至4.9亿。
四,时间
1973年3月见顶,至1974年12月150点见底,历时21个月。
其中,仅在下跌14个月时,即1974年5月,出现过一次象样的反弹,从5月1日的290点反弹至6月14日的466点。
7. 为什么股票大量卖出就会导致股价下跌
今年的A股市场专治各种不服。
从1200元的贵州茅台,到99倍市盈率的恒瑞医药,再到3000亿市值的酱油股。
什么样的白马股都可能会辜负你,只有消费行业的核心资产才是稳稳的幸福。
不过从传统意义上的估值情况来看,大消费板块无论市盈率(PE)还是市净率(PB),都已经不便宜了:
① 食品饮料行业的PE为32.17倍,达到历史百分位68%,PB为6.5倍,达到历史百分位的81%;
② 细分白酒板块市盈率更是高达32.17倍,远高于历史均值水平。
消费股的估值,过高了吗?
国泰君安零售团队最新发布《坚守消费龙头,分享中国成长》,详细地分析了消费股估值逻辑正在发生的转变。
本文共2303字,预计阅读时间10分钟,拉至本文底部可阅读本文核心观点。
还记得美国“漂亮50”吗?
探讨消费白马股估值是否过高的问题之前,我们不妨先回顾下美国20世纪70年代初的“漂亮50”行情。
所谓“漂亮50”,指的是美国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在纽约证券交易所备受追捧的50只大盘股,它们当中有很多我们至今仍然耳熟能详的消费品牌,比如麦当劳、可口可乐等等。
“漂亮50”一个最主要的特点就是高盈利、高PE同时存在,直译为“很贵的好股票”。
自1971年开始,“漂亮50”股价和估值水平迅速抬升,1972年底估值中位数超过40倍,最高的宝丽来公司估值甚至超过了90倍,而同期标普500估值中位数仅为12倍。
纵观市场,我们不难发现,消费股尤其受到大资金的重点青睐。分析其背后原因,我们认为有两点:
1、业务模式清晰,财务内容简单 2、经济下行期更具避险属性
消费股抱团行情何时会结束?
仍旧以美国“漂亮50”为例,“漂亮50”行情走向终结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1)美国大幅的财政赤字和信贷扩张积聚高通胀泡沫,粮食危机触发CPI上行,美联储不得不加速收紧货币政策;
2)1973年石油危机爆发,导致通胀进一步恶化,原材料成本上升侵蚀企业盈利,企业毛利率和盈利增速双双下行,股市由牛转熊;
3)自1973年起,“漂亮 50”的盈利增速和ROE开始回落,盈利稳定性受到市场质疑。
我们认为,A股机构“抱团取暖”的现象只可能在两种情况下被打破:
1)消费龙头业绩持续低于预期,但目前而言,贵州茅台、五粮液、格力电器、美的集团等白马股营收和净利润保持稳定增长;
2)像美国“漂亮50”那样,A股遭遇大的外部变动,例如中美摩擦全面升级或全球经济断崖式衰退,但目前来看概率很小。
两种情况在目前来看可能性都很小。
后续如何配置?
后续配置上,我们建议从两条主线主线挖掘投资机会。
1)供给看效率:经营效率高、业绩增长稳健、竞争优势明显的龙头企业,将会持续通过挤压中小企业的市场份额来获得成长,值得重点关注。
2)需求看红利:三四线市场仍存在巨大的消费需求红利,看好所处赛道成长性强、行业逻辑和收入端均有支撑的企业,尤其是战略重心向低线级市场扩张、能够通过自身管理及成本优势提升市场份额的龙头公司。
本文观点总结:
1从传统意义上来说,大消费板块现在已经不便宜了。
2 但消费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其龙头股不应简单按照市盈率(PE)判断估值水平高低。
3消费行业的估值体系正在从PE模型向DDM模型转变。消费龙头一旦建立起足够深的“护城河”,稳健增长、市占率提升、盈利改善、持续分红等就足以支撑其估值水平。
4 国内资金和海外资金在大消费行业保持了较高的配置热情。消费股受到大资金青睐的原因是其业务模式清晰,财务内容简单,且在经济下行期更具避险属性。
5 消费股抱团行情在短期内不容易被打破。后续配置上,从供给看,关注龙头企业;从需求看,关注成长性强、行业逻辑和收入端均有支撑的企业。
8. 为什么股票跌的很厉害,卖的时候还是有人买什么人卖这些跌的很厉害的股票
今年的A股市场专治各种不服。
从1200元的贵州茅台,到99倍市盈率的恒瑞医药,再到3000亿市值的酱油股。
什么样的白马股都可能会辜负你,只有消费行业的核心资产才是稳稳的幸福。
不过从传统意义上的估值情况来看,大消费板块无论市盈率(PE)还是市净率(PB),都已经不便宜了:
① 食品饮料行业的PE为32.17倍,达到历史百分位68%,PB为6.5倍,达到历史百分位的81%;
② 细分白酒板块市盈率更是高达32.17倍,远高于历史均值水平。
消费股的估值,过高了吗?
国泰君安零售团队最新发布《坚守消费龙头,分享中国成长》,详细地分析了消费股估值逻辑正在发生的转变。
本文共2303字,预计阅读时间10分钟,拉至本文底部可阅读本文核心观点。
还记得美国“漂亮50”吗?
探讨消费白马股估值是否过高的问题之前,我们不妨先回顾下美国20世纪70年代初的“漂亮50”行情。
所谓“漂亮50”,指的是美国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在纽约证券交易所备受追捧的50只大盘股,它们当中有很多我们至今仍然耳熟能详的消费品牌,比如麦当劳、可口可乐等等。
“漂亮50”一个最主要的特点就是高盈利、高PE同时存在,直译为“很贵的好股票”。
自1971年开始,“漂亮50”股价和估值水平迅速抬升,1972年底估值中位数超过40倍,最高的宝丽来公司估值甚至超过了90倍,而同期标普500估值中位数仅为12倍。
纵观市场,我们不难发现,消费股尤其受到大资金的重点青睐。分析其背后原因,我们认为有两点:
1、业务模式清晰,财务内容简单 2、经济下行期更具避险属性
消费股抱团行情何时会结束?
仍旧以美国“漂亮50”为例,“漂亮50”行情走向终结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1)美国大幅的财政赤字和信贷扩张积聚高通胀泡沫,粮食危机触发CPI上行,美联储不得不加速收紧货币政策;
2)1973年石油危机爆发,导致通胀进一步恶化,原材料成本上升侵蚀企业盈利,企业毛利率和盈利增速双双下行,股市由牛转熊;
3)自1973年起,“漂亮 50”的盈利增速和ROE开始回落,盈利稳定性受到市场质疑。
我们认为,A股机构“抱团取暖”的现象只可能在两种情况下被打破:
1)消费龙头业绩持续低于预期,但目前而言,贵州茅台、五粮液、格力电器、美的集团等白马股营收和净利润保持稳定增长;
2)像美国“漂亮50”那样,A股遭遇大的外部变动,例如中美摩擦全面升级或全球经济断崖式衰退,但目前来看概率很小。
两种情况在目前来看可能性都很小。
后续如何配置?
后续配置上,我们建议从两条主线主线挖掘投资机会。
1)供给看效率:经营效率高、业绩增长稳健、竞争优势明显的龙头企业,将会持续通过挤压中小企业的市场份额来获得成长,值得重点关注。
2)需求看红利:三四线市场仍存在巨大的消费需求红利,看好所处赛道成长性强、行业逻辑和收入端均有支撑的企业,尤其是战略重心向低线级市场扩张、能够通过自身管理及成本优势提升市场份额的龙头公司。
本文观点总结:
1从传统意义上来说,大消费板块现在已经不便宜了。
2 但消费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其龙头股不应简单按照市盈率(PE)判断估值水平高低。
3消费行业的估值体系正在从PE模型向DDM模型转变。消费龙头一旦建立起足够深的“护城河”,稳健增长、市占率提升、盈利改善、持续分红等就足以支撑其估值水平。
4 国内资金和海外资金在大消费行业保持了较高的配置热情。消费股受到大资金青睐的原因是其业务模式清晰,财务内容简单,且在经济下行期更具避险属性。
5 消费股抱团行情在短期内不容易被打破。后续配置上,从供给看,关注龙头企业;从需求看,关注成长性强、行业逻辑和收入端均有支撑的企业。
9. 股市大跌,钱都去哪里了,谁是最终受益者
今年的A股市场专治各种不服。
从1200元的贵州茅台,到99倍市盈率的恒瑞医药,再到3000亿市值的酱油股。
什么样的白马股都可能会辜负你,只有消费行业的核心资产才是稳稳的幸福。
不过从传统意义上的估值情况来看,大消费板块无论市盈率(PE)还是市净率(PB),都已经不便宜了:
① 食品饮料行业的PE为32.17倍,达到历史百分位68%,PB为6.5倍,达到历史百分位的81%;
② 细分白酒板块市盈率更是高达32.17倍,远高于历史均值水平。
消费股的估值,过高了吗?
国泰君安零售团队最新发布《坚守消费龙头,分享中国成长》,详细地分析了消费股估值逻辑正在发生的转变。
本文共2303字,预计阅读时间10分钟,拉至本文底部可阅读本文核心观点。
还记得美国“漂亮50”吗?
探讨消费白马股估值是否过高的问题之前,我们不妨先回顾下美国20世纪70年代初的“漂亮50”行情。
所谓“漂亮50”,指的是美国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在纽约证券交易所备受追捧的50只大盘股,它们当中有很多我们至今仍然耳熟能详的消费品牌,比如麦当劳、可口可乐等等。
“漂亮50”一个最主要的特点就是高盈利、高PE同时存在,直译为“很贵的好股票”。
自1971年开始,“漂亮50”股价和估值水平迅速抬升,1972年底估值中位数超过40倍,最高的宝丽来公司估值甚至超过了90倍,而同期标普500估值中位数仅为12倍。
纵观市场,我们不难发现,消费股尤其受到大资金的重点青睐。分析其背后原因,我们认为有两点:
1、业务模式清晰,财务内容简单 2、经济下行期更具避险属性
消费股抱团行情何时会结束?
仍旧以美国“漂亮50”为例,“漂亮50”行情走向终结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1)美国大幅的财政赤字和信贷扩张积聚高通胀泡沫,粮食危机触发CPI上行,美联储不得不加速收紧货币政策;
2)1973年石油危机爆发,导致通胀进一步恶化,原材料成本上升侵蚀企业盈利,企业毛利率和盈利增速双双下行,股市由牛转熊;
3)自1973年起,“漂亮 50”的盈利增速和ROE开始回落,盈利稳定性受到市场质疑。
我们认为,A股机构“抱团取暖”的现象只可能在两种情况下被打破:
1)消费龙头业绩持续低于预期,但目前而言,贵州茅台、五粮液、格力电器、美的集团等白马股营收和净利润保持稳定增长;
2)像美国“漂亮50”那样,A股遭遇大的外部变动,例如中美摩擦全面升级或全球经济断崖式衰退,但目前来看概率很小。
两种情况在目前来看可能性都很小。
后续如何配置?
后续配置上,我们建议从两条主线主线挖掘投资机会。
1)供给看效率:经营效率高、业绩增长稳健、竞争优势明显的龙头企业,将会持续通过挤压中小企业的市场份额来获得成长,值得重点关注。
2)需求看红利:三四线市场仍存在巨大的消费需求红利,看好所处赛道成长性强、行业逻辑和收入端均有支撑的企业,尤其是战略重心向低线级市场扩张、能够通过自身管理及成本优势提升市场份额的龙头公司。
本文观点总结:
1从传统意义上来说,大消费板块现在已经不便宜了。
2 但消费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其龙头股不应简单按照市盈率(PE)判断估值水平高低。
3消费行业的估值体系正在从PE模型向DDM模型转变。消费龙头一旦建立起足够深的“护城河”,稳健增长、市占率提升、盈利改善、持续分红等就足以支撑其估值水平。
4 国内资金和海外资金在大消费行业保持了较高的配置热情。消费股受到大资金青睐的原因是其业务模式清晰,财务内容简单,且在经济下行期更具避险属性。
5 消费股抱团行情在短期内不容易被打破。后续配置上,从供给看,关注龙头企业;从需求看,关注成长性强、行业逻辑和收入端均有支撑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