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走势 » 股票大跌账面亏损

股票大跌账面亏损

发布时间: 2021-07-19 03:54:48

① 股市大跌,股民亏损的钱都到哪里去了

今年的A股市场专治各种不服。

从1200元的贵州茅台,到99倍市盈率的恒瑞医药,再到3000亿市值的酱油股。

什么样的白马股都可能会辜负你,只有消费行业的核心资产才是稳稳的幸福。

不过从传统意义上的估值情况来看,大消费板块无论市盈率(PE)还是市净率(PB),都已经不便宜了:

① 食品饮料行业的PE为32.17倍,达到历史百分位68%,PB为6.5倍,达到历史百分位的81%;

② 细分白酒板块市盈率更是高达32.17倍,远高于历史均值水平。

消费股的估值,过高了吗?

国泰君安零售团队最新发布《坚守消费龙头,分享中国成长》,详细地分析了消费股估值逻辑正在发生的转变。

本文共2303字,预计阅读时间10分钟,拉至本文底部可阅读本文核心观点。

还记得美国“漂亮50”吗?

探讨消费白马股估值是否过高的问题之前,我们不妨先回顾下美国20世纪70年代初的“漂亮50”行情。

所谓“漂亮50”,指的是美国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在纽约证券交易所备受追捧的50只大盘股,它们当中有很多我们至今仍然耳熟能详的消费品牌,比如麦当劳、可口可乐等等。

“漂亮50”一个最主要的特点就是高盈利、高PE同时存在,直译为“很贵的好股票”。

自1971年开始,“漂亮50”股价和估值水平迅速抬升,1972年底估值中位数超过40倍,最高的宝丽来公司估值甚至超过了90倍,而同期标普500估值中位数仅为12倍。

纵观市场,我们不难发现,消费股尤其受到大资金的重点青睐。分析其背后原因,我们认为有两点:

1、业务模式清晰,财务内容简单 2、经济下行期更具避险属性

消费股抱团行情何时会结束?

仍旧以美国“漂亮50”为例,“漂亮50”行情走向终结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1)美国大幅的财政赤字和信贷扩张积聚高通胀泡沫,粮食危机触发CPI上行,美联储不得不加速收紧货币政策;

2)1973年石油危机爆发,导致通胀进一步恶化,原材料成本上升侵蚀企业盈利,企业毛利率和盈利增速双双下行,股市由牛转熊;

3)自1973年起,“漂亮 50”的盈利增速和ROE开始回落,盈利稳定性受到市场质疑。

我们认为,A股机构“抱团取暖”的现象只可能在两种情况下被打破:

1)消费龙头业绩持续低于预期,但目前而言,贵州茅台、五粮液、格力电器、美的集团等白马股营收和净利润保持稳定增长;

2)像美国“漂亮50”那样,A股遭遇大的外部变动,例如中美摩擦全面升级或全球经济断崖式衰退,但目前来看概率很小。

两种情况在目前来看可能性都很小。

后续如何配置?

后续配置上,我们建议从两条主线主线挖掘投资机会。

1)供给看效率:经营效率高、业绩增长稳健、竞争优势明显的龙头企业,将会持续通过挤压中小企业的市场份额来获得成长,值得重点关注。

2)需求看红利:三四线市场仍存在巨大的消费需求红利,看好所处赛道成长性强、行业逻辑和收入端均有支撑的企业,尤其是战略重心向低线级市场扩张、能够通过自身管理及成本优势提升市场份额的龙头公司。

本文观点总结:

1从传统意义上来说,大消费板块现在已经不便宜了。

2 但消费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其龙头股不应简单按照市盈率(PE)判断估值水平高低。

3消费行业的估值体系正在从PE模型向DDM模型转变。消费龙头一旦建立起足够深的“护城河”,稳健增长、市占率提升、盈利改善、持续分红等就足以支撑其估值水平。

4 国内资金和海外资金在大消费行业保持了较高的配置热情。消费股受到大资金青睐的原因是其业务模式清晰,财务内容简单,且在经济下行期更具避险属性。

5 消费股抱团行情在短期内不容易被打破。后续配置上,从供给看,关注龙头企业;从需求看,关注成长性强、行业逻辑和收入端均有支撑的企业。

② 股票跌停不卖等涨 是不是只是帐面上的亏

相应资金缩水,股票数量是不变的,至于是否一定会涨,这个要根据各人所持股票来定义,看看基本面如何,基本好的股票会有机会涨回来的,不好的话就难说了。一般来说在股票亏损的情况下可采取三种态度:一是做鸵鸟,视而不见,顺其自然;二是低位补仓、摊薄成本;三是承认错误,割肉离场。
第一种态度比较常见,但鸵鸟政策往往等不到奇迹的发生,除非再等一轮大牛市的到来才能获得拯救;
第二种是许多投资者热衷的做法。这样的操作方式的弊端也是很明显的,首先无法确定你所摊低成本的价位有多低,尤其是熊市不言底,导致越买越套、越套越深。其次,不愿意换股,选择继续追加码套住的股票,宁愿吊死在一棵树上。
第三种态度,往往被证明是正确的,可惜只有少部分人能克服侥幸的心理。据说世界上最伟大的交易员有一个“鳄鱼法则”:假如一只鳄鱼咬住了脚,试图挣扎,那么结果是越挣扎就越陷越深。在这种情况下,保住性命唯有牺牲一只脚。
还有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去牛股宝炒股软件的牛人榜里看看那些收益300%多的牛人是怎么操作的,这样可以尽快的摆脱被套的困境,我原来被套后也不知道怎么办,后来跟着牛人操作才知道,现在把之前亏损的差不多都找回来了。
炒股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懂得止损,当发现自己的买入是一种错误时,要果断卖出,不要错过止损机会。当明显感觉股指将深幅下挫时,对于涨幅过大股、非合理估值范围内个股,应第一时间止损。
当个股放量下跌,出现异常卖盘时,说明主力资金无力护盘或获利出场意愿强烈,应果断止损。如果股价快速下跌,而你未能在第一时间抽身,就不要再恐慌杀跌。经过深幅快速下跌后的股市极易反弹,投资者可趁大盘反弹时卖出。

③ 为什么股票下跌后以亏本卖出

1、如果经过投资人判断,认为一只股票今后上涨的趋势已经结束,在一段时间里将出现持续下跌(看空),那么他就有可能将这只股票卖出,哪怕是在一个低位上卖掉,因为这样有时是可以避免损失继续扩大的。

2、在股市里,有的时候不是所有的股票在短时间内都会再涨上去的,在投资过程中,因为时间同样是比较昂贵的成本,如果一年之后再涨上去,或者两年后再涨上去。

3、与其将资金套在那只股票上,不如卖出去选择其他更有投资价值的股票更划算。

④ 好公司的股价下跌,就代表着亏损,对还是错为什么

“好公司的股价下跌,就代表着亏损”,这句话是错的。
因为炒股是炒的预期,以前业绩好,不代表永远好,所以有人会抛出,股份会下跌;以前业绩差,不代表永远差,所以有人会吸筹,股价会上涨。

⑤ 当股票价格下跌,出现账面浮亏时,卖出股票对吗

这个没有统一答案。
可能对,也可能不对。
股票的走势有不确定性,这是股票的基本特点,投资的风险和超额收益是并存的。
我们投资的方法就是如何增大投资的确定性,尤其是远期的确定性,减少预判趋势的方向性错误,避免难以承受的亏损。
当浮亏时,卖出股票就意味着接受实际的、一定幅度的损失。
我们这个决定是依托于股票会继续下跌,中远期难以涨回买价才做出的。
需要后期证明给我们看,这个决定是否正确,当前是不能确定的。正确与否,是后面股票走势做判官。
但我们往往依托截止到目前的资料,就可以做出投资决策,所谓势在必行,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判断的难点在于对历史资料的解读能力,以及最新的资料对股票的影响力度。
如果,解读能力较强,就会结合实际情况做出是斩仓,还是持有,还是摊平的决定。
在判断出持有下去,亏损大概率持续扩大的情况下,果断斩仓止损,可能是利于保有自己的元气,以利放下包袱,再次投入。
还要有即使股价回涨,也不自我责怪的胸襟,心态。
检视自己判断的逻辑,如何仍然成立,就坦然面对,不予理睬。
如果自己功力不足,卖出后股价涨回当初买价,甚至涨超当初买价,可能是远期判断失误,或者该股的波动比较激烈,对它的股性了解不充分。
避免无谓的认输,也是不容易分辨的,斩仓终究是痛苦的。
事前功课还是第一位的,所谓“胜兵先胜而求战”,避免投资亏损知易行难,总有一个渐进的过程的。

⑥ 股票账面亏成负数了会怎样

股票账面是不会亏成负数的,没有哪一支股票是负值,所以账户不可能成负的

⑦ 账面亏损能不能代表实际亏损

你所持有的股票面(市)值亏损(账面亏损).但你未在亏损的情况下卖出股票,也不属于真正亏损.只可称为账面亏损.

⑧ 股票连续下跌亏损的钱谁赚走了蒸发了

炒股赚钱亏钱都不是这样算的:
1、上市价是10元发行100股共1000元,这1000元被上市公司及代销券商拿走了;
2、10元买进100股股票升到15元,都在15元的价格出局,卖出股票的人总共获利500元是对的;
3、当股价炒到15元后,连续下跌,直到跌到3元,这时人们发现这股价就在3元价格合理了 。股价就一直维持在3元附近波动。那从15元到3元的价格亏损 一股是亏12元 ,100股就是亏1200元,这时在15元买进持有一直到股价跌到3元还持有的人就亏损1200元。
这里是三方(上市公司及券商、10元买进15元卖出股票的人、15元买进股票一持有到3元的人),不是一方,所以他们的盈利和亏损是不能在一起计算的!

⑨ 股票的账面亏损是什么

1、对于股民来说,股票的账面亏损是指在某一段时间内,股票的买卖已经造成的亏损,不包括还没有成交的股票买卖等。
2、账面价值是指某科目(通常是资产类科目)的账面余额减去相关备抵项目后的净额。 账面余额是指某科目的账面实际余额,作为不扣除该科目备抵的项目(如累计折旧、相关资产的减值准备等)。

⑩ 股票跌了,损失的钱哪里去了

蒸发啦,并不是谁赚多少谁就赔多少,可能赔的会多的多,就像买东西一个样子,现在的市场价格高于了你的买入价格,所以你就亏了,可以看一下下边这个小比喻,很形象的说明了谁赚谁亏:

假设一个市场,有两个人在卖烧饼,有且只有两个人,姑且称他们为烧饼甲、烧饼乙
假设他们的烧饼价格没有物价局监管。
假设他们每个烧饼卖一元钱就可以保本(包括他们的劳动力价值)
假设他们的烧饼数量一样多。
——经济模型都这样,假设需要很多。
再假设他们生意很不好,一个买烧饼的人都没有。这样他们很无聊地站了半天。
甲说好无聊。
乙说好无聊。
看故事的你们说:好无聊。

这个时候的市场叫做很不活跃!
为了让大家不无聊,甲对乙说:要不我们玩个游戏?乙赞成。
于是,故事开始了。。。。。。
甲花一元钱买乙一个烧饼,乙也花一元钱买甲一个烧饼,现金交付。
甲再花两元钱买乙一个烧饼,乙也花两元钱买甲一个烧饼,现金交付。
甲再花三元钱买乙一个烧饼,乙也花三元钱买甲一个烧饼,现金交付。
。。。。。。
于是在整个市场的人看来(包括看故事的你)烧饼的价格飞涨,不一会儿就涨到了每个烧饼60元。但只要甲和乙手上的烧饼数一样,那么谁都没有赚钱,谁也没有亏钱,但是他们重估以后的资产“增值”了!甲乙拥有高出过去很多倍的“财富”,他们身价提高了很多,“市值”增加了很多。
这个时候有路人丙,一个小时前路过的时候知道烧饼是一元一个,现在发现是60元一个,他很惊讶。
一个小时以后,路人丙发现烧饼已经是100元一个,他更惊讶了。
又一个小时以后,路人丙发现烧饼已经是120元一个了,他毫不犹豫地买了一个,因为他是个投资兼投机家,他确信烧饼价格还会涨,价格上还有上升空间,并且有人给出了超过200元的“目标价”(在股票市场,他叫股民,给出目标价的人叫研究员)。
在烧饼甲、烧饼乙“赚钱”的示范效应下,甚至路人丙赚钱的示范效应下,接下来的买烧饼的路人越来越多,参与买卖的人也越来越多,烧饼价格节节攀升,所有的人都非常高兴,因为很奇怪:所有人都没有亏钱。。。。。。
这个时候,你可以想见,甲和乙谁手上的烧饼少,即谁的资产少,谁就真正的赚钱了。参与购买的人,谁手上没烧饼了,谁就真正赚钱了!而且卖了的人都很后悔——因为烧饼价格还在飞快地涨。。。。。。
那谁亏了钱呢?
答案是:谁也没有亏钱,因为很多出高价购买烧饼的人手上持有大家公认的优质等值资产——烧饼!而烧饼显然比现金好!现金存银行能有多少一点利息啊?哪比得上价格飞涨的烧饼啊?甚至大家一致认为市场烧饼供不应求,可不可以买烧饼期货啊?于是出现了认购权证。。。。。。
有人问了:买烧饼永远不会亏钱吗?看样子是的。但这个世界就那么奇怪,突然市场上来了一个叫李子的,李子曰:有亏钱的时候!那哪一天大家会亏钱呢?
假设一:市场上来了个物价部门,他认为烧饼的定价应该是每个一元。(监管)
假设二:市场出现了很多做烧饼的,而且价格就是每个一元。(同样题材)
假设三:市场出现了很多可供玩这种游戏的商品。(发行)
假设四:大家突然发现这不过是个烧饼!(价值发现)
假设五:没有人再愿意玩互相买卖的游戏了!(真相大白)
如果有一天,任何一个假设出现了,那么这一天,有烧饼的人就亏钱了!那谁赚了钱?就是最少占有资产——烧饼的人!
这个卖烧饼的故事非常简单,人人都觉得高价买烧饼的人是傻瓜,但我们再回首看看我们所在的证券市场的人们吧。这个市场的有些所谓的资产重估、资产注入何尝不是这样?在ROE高企,资产有高溢价下的资产注入,和卖烧饼的原理其实一样,谁最少地占有资产,谁就是赚钱的人,谁就是获得高收益的人!
所以作为一个投资人,要理性地看待资产重估和资产注入,忽悠别人不要忽悠自己,尤其不要忽悠自己的钱!
在高ROE下的资产注入,尤其是券商借壳上市、增发购买大股东的资产、增发类的房地产等等资产注入,一定要把眼睛擦亮再擦亮,慎重再慎重!
因为,你很可能成为一个持有高价烧饼的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