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张学阳的人物轶事
1984年,张学阳从华师物理系毕业时被分配到武汉市68中,这种四平八稳的工作跟张学阳实在格格不入。带着一腔理想,张学阳放弃了分配。但那时并不流行自主创业,要不然就做个体户,不过个体户没法做技术,这让准备在自己热爱的产品设计大展拳脚的张学阳很遗憾,于是他选择了为一些中小企业做电脑程序、改进电路或讲解电脑知识等的“自由职业”。这种自由职业在当年收入并不稳定 。
1989年,在理想与现实中挣扎的张学阳还是选择了武汉大学下属的一个研究所,开始了每月90多块固定工资的稳定生活。但没什么项目可做,上班非常无聊。这对满怀热情的张学阳又是一个新的打击。
两年下来,张学阳没有看到能让自己激动的事业。1992年,被理想占据上风的张学阳毅然辞职,临走时还拉上了当时在武大物理系做老师的曹若欣。为了给当时的公司发展积蓄力量,张和曹还从武大毕业学生的档案中看中了来自湖北天门的农家子弟蔡远宏。有了三个技术骨干,再加上几位朋友四处借来的10万元就诞生了精伦电子的前身,凭借几位合伙人的技术优势,1992年底他们就还清了10万元外债。
1994年12月精伦电子成立,被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随后,张学阳和他伙伴用10年的时间将精伦神话一步步演绎成为现实。神话虽然实现了,张学阳还是感到压力和困惑,因为他想将精伦做实、做强、做大,也想让所有的精伦员工都能实现自己的憧憬和期望。
1998年,精伦开始研制IC卡公用电话机,一年内推出了适应不同要求的5款机型,被列入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和“双高一优”项目,在市场上将施伦贝谢、阿尔卡特等国际品牌击退,迄今已占据国内近35%的市场份额。
2000年,张学阳提出国内“仅此一家”的新设想:互联网时代必将导致公话革命,传统公话的“语音”模式将向多业务信息终端发展。是年底,精伦集中100多位技术人员攻关“信息公话”。2002年初,产品定型投产,不仅可打电话,还可上网看新闻、查信息、做商务、发短信。
在张学阳眼里,企业可分为三类:市场运作型、资本营运型、技术驱动型。他说:“精伦要坚持做技术驱动型企业,用技术引领市场。”
2002年,公司上市,是中国首家以全自然人作为发起人的上市公司,注册资本2.4亿元。2003年底,张学阳持有“精伦电子”22.70%的股票,为第一大股东。截止2011年7月19日收盘,张学阳持有精伦4787.95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9.46%),仍为精伦电子第一大股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