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猩便利人家拿了东西不付钱会怎么样
失去信用寸步难行
㈡ 新概念无人货架与新零售有关
就新零售的概念来看,线上线下应当成为一体,甚至是相互实时导流。但无人货架目前的线下购物和线上支付相对独立,相互导流的效应比较微弱。虽然像果小美等这样的无人货架具有带货功能,但其对于线上流量的开垦还处在初期,毕竟目前无人货架最关心的,还是尽快占领更多场地,以最低成本获取最多的用户。
其一:无人货架拥有距离上的优势,比外部便利店更接近消费者。一般来说,无人货架的铺货场地是30人以上的公司,这与之前的共享充电宝十分相似,都是通过占领最接近消费者的场景来提示消费者进行消费。但共享充电宝接近伪需求,饱受质疑,而无人货架上的快消品则是一种高频消费需求。
其二:无人货架自助性极强,相对节约运营和维护成本,回本速度快。以最近获得大额融资的猩便利和果小美等为例,他们都是采用自助选取和自助付款的模式。比起传统的便利店来说,这种购物过程充分给予消费者自由,时间和空间限制难题由此迎刃而解,这对运营商来说,无疑节省了一部分时间成本。
其三:无人货架容量灵活可变,更新商品快捷精准,利于商品推广。对比大型商超动则上万的sku来看,无人货架的sku虽然一般在一百以内,但其能够根据场地大小和消费需求在一定数量范围内随时增加或减少自己的sku数量,比如哈米、友盒等组合型货柜。
其次是难以摆脱同质化弊病,做到千店千面。虽然所有的无人货架零售商都在强调自己要做下半场的领头羊,承诺选品独特,能够迎合消费者口味并与其他的竞争对手存在区别,但他们或许忽略了一点,热门的快消品是固定的,充其量也就是上百个sku,而这些需求高频的快消品,无人货架不会轻易下架也不敢轻易下架。
那么如此看来,剩下的货架空间就可以自由发挥了?其实不尽然,对于新品来说,消费者虽然具有尝鲜的冲动,但其销量和欢迎程度依旧要受到一定时间的考验。所以,在货架容量有限的情况下,热门快消品是千篇一律的,而在另外不太大的货架空间下,无人货架对上架的新品本身要承担一定的滞销和损耗风险。
专业资料:《中国新零售行业高层决策内参》
㈢ 滴滴与美团将在哪些领域火力全开
去年网约车新政落地等因素对行业和滴滴业务形成挑战。据内部资料显示,滴滴的GMV在2017年达到250到270亿美元;2017年的GMV增长超过70%,并基本盈利。2018年预计将顺利实现盈利。
除此之外,滴滴高管陈汀表示,美团将不得不面对“世纪之战”——滴滴已经建立内部团队研发外卖业务,由罗文领导。
滴滴涉足外卖领域要追溯到2015年11月。当时根据饿了么的公开消息,滴滴出行战略入股饿了么的协议签署和股权交割,不过具体金额还未透露;去年(2017年)12月,多位滴滴内部人士对36氪透露,滴滴内部一个十人左右的团队正在尝试做一款“和美团外卖非常相似的产品”,而这个团队的负责人正是滴滴内部一个资深的产品负责人。一名接近滴滴的知情人士表示,这款外卖产品试水的第一个城市极有可能正是南京。
传闻终于落地,滴滴与美团的交战也即将打响,除了外卖,滴滴与美团还会在哪些领域形成对抗?
1. 出行领域(打车&共享单车)
这场“世纪之战”源于美团涉足出行领域。
就在两天前的1月8日,美团发布官方信息称,美团打车将在北京上线——北京站用户报名已完成。
《美团点评和滴滴的2018,推倒边界还是重建壁垒?》一文指出:
“美团点评和滴滴不断扩张的动力类似,都是因为现阶段没有价值链稳定的产品生态,外卖和网约车都是低利润、低门槛的规模经济,这种过度战争本质上都是支持其他业务的流量入口。但美团点评和滴滴的解决方案不同,美团的核心是用本地服务串连目的地服务,滴滴的目标是依托出行对汽车前后产业链做双向延伸,都在致力于变革传统行业最后的堡垒。”
去年底,《财经》杂志在采访程维时说:“王兴曾说,如果美团和滴滴打起来,这不是一场战役,这是‘战争’。”程维用吉思汗的故事回应并在最后说:“尔要战,便战”。
去年10月,美团宣布了新一轮融资后估值达到300亿美元。滴滴紧随其后,在12月宣布了完成了新一轮超40亿美元股权融资,估值超过500亿美元。两家公司在融资轮次方面不相上下,滴滴经历了十六轮,累计超过200亿美元的融资,成为世界范围内融资轮数最多的未上市科技公司。
王兴与程维对上市都表现出了异常的冷淡,比如,王兴曾说:“如果我们想上市立刻就可以上市,但这不是最好的选择。”
虎嗅于2017年11月发文(《王兴画饼》)写道:“美团3.0的概念出炉了,在这个时期美团有三个层次的对手:第一个层次在新零售、地图、无人驾驶方面与阿里、网络对撼;第二个层次同时迎战携程、滴滴;第三个层次的对手是饿了么这个档次的“小伙伴”。
对于美团和滴滴这对“冤家”来说,双方的“较劲”将继续在出行、新零售及金融领域逐步展开。
㈣ 无人货架如今的市场现状如何
自从新零售的概念被爆出来,就像烟火一样满天都是,绚丽多彩,但是他们到底闪耀多久我们不得而知。因为这股浪潮的掀起,还衍生出另一个新词“无人货架”那么无人货架到底是什么东西?
目前入局有大有小,小e微店、每日优鲜便利购、果小美,京东之家则瞄准公司办公室布局开放式货架,定位为无人值守自助迷你超市,盒马生鲜也要入局其中在2017年9月就宣布要开设办公室无人货架。
有市场就有战争,有战争自然就有“死亡”,猩便利在年初的时候就把三四线的门店全部撤出,包括上海、苏州大约500个点位的无人货架业务。无论在融资速度还是规模上,猩便利都是极具代表性的一家公司。在2017年9月4日,猩便利宣布完成由光速中国创业投资基金领投的超1 亿元天使轮融资,在此轮融资中,美团点评创始人张涛、王兴、叶树蕻、王慧文也在此次投资阵营中。仅不到两个月时间内,猩便利又对外正式宣布获得由红杉资本中国基金领投的3、8亿A1轮投资。也就是说,猩便利目前的融资总额已接近5亿元人民币。
此次涉足无人业务可谓是闪进闪出,只在这趟“浑水”里蹚了几个月就匆匆抽身,究其原因,不排除企业没有对自身涉足新领域有足够的预判,也在于无人化运作的市场本身还存在许多问题。
㈤ 无人店未来会怎么发展
——原标题:2019年中国无人零售行业市场分析:降温进入调整期 自动售货机相关产业链迎来机遇
中国无人零售发展潜力巨大 但同时加速行业洗牌
随着劳动成本逐年上升、移动支付的普及和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前沿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应用融合,新零售自助产业蓬勃发展,作为其中代表的无人零售爆发出了巨大的潜力,传统巨头、新兴创业公司一拥而上,但同时也在加速行业洗牌。
在近期举行的第三届中国无人零售大会暨2019上海国际无人值守零售展览会上,数百家传统零售商、无人零售以及智能售货技术软硬件服务商联合亮相,纷纷展示零售智能化转型的新技术和新趋势。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数据,从机器保有量来看,近几年以来,我国自助售货机保有量均呈现30%以上的高速增长态势。2016年我国自助售货机的保有量在19万台左右,同比增长58.3%。进入2017全年我国自助售货机保有量达27.5万台。但从人均拥有量来看,我国人均自助售货机保有量仍较小。2017年,我国人均自助售货机拥有量为5000人/台,而在自助售货机分布最为密集的日本,平均每29人就拥有一台自动售货机,可见我国自助售货机存量增长空间大。截止至2018年我国自助售货机保有量达到了31万台。
2011-2018年我国自助售货机保有量统计及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但从2018年开始,一批无人零售企业纷纷倒下。2018年年初,猩便利在先后获得1亿元天使轮融资和3.8亿元A1轮融资后,突然被曝出大量裁员,引起行业震动。当年2月,无人货架项目“GOGO小超”因扩张过快及投放策略出了问题被曝停运,从开业到停运仅4个月。7月,长沙的孚利购无人值守智慧店开业不到一年就搬迁。2019年年初,无人货架企业果小美也宣布放弃无人货架业务。
退去狂热的无人零售开始进入调整期。
“在我看来,无人零售,一定有未来。但非常遗憾,无人零售现在是‘早产儿’。我们今天这些做无人零售的,其实很多都在宣扬怎么把便利店的人工成本降下来。比这个更重要的是,如何让消费者真正地满意?今天的无人便利店也好,无人货架也好,我发现没有找到真正的痛点。”罗森(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董事、副总裁张晟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大量无人店或无人值守货架的商品非常同质化,以零售产业本身而言,这样的低门槛且同质化运作会使业者的核心竞争力降低。无人店一定要售卖高周转率的货品,尤其是食品和饮料,但这类商品在各家门店的确重合度很高,要想在商品品类上比拼优势是非常有难度的。
无人店或无人值守货架的商品品类决定了客单价不会高,人均消费只有几元到十几元,仅数百元的日营业额。由于缺乏人工在前台看管,货损率会非常高。
有业者指出,如果标品的毛利率是20%的话,那么100元的日营业额,若每天丢10元的货,基本上这个生意是没有钱赚的。货损所关联的下一个问题是扩张。
货损如果过高,那么越扩张就损失越大。然而扩张是必须的,尤其是那些获得资本亿元级别注资的业者,若不具备规模,后续就无法开展平台化的商业模式。
苏宁科技集团常务副总裁荆伟认为,无人店不是单纯的炫科技,更应注重技术与商业的结合应用。只有从本质上进行改革和创新,才能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无人零售竞争中脱颖而出。
行业集中度提升
新零售的新技术、新玩法在不断迭代升级,对运营方而言,物流、供应链和精细化运营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后续经营并非易事。
第一财经记者在无人零售大会上,看到食品公司旺旺集团的展台,其已于2017年底投身无人零售领域,主攻自动售货机,截至目前在全国已铺机超过4500台,并设立了34个分公司服务点,计划到今年底将铺设的无人售货机数量扩充到1万台。
旺旺集团自动售货机运营中心负责人陈一良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公司目前的自动售货机主要铺设于学校、医院、火车站等交通枢纽,技术上与微信、支付宝达成了战略合作,并配有免费后台系统智能管理和云监控平台搭建,消费者没带手机也能方便购买;产品上,只售卖旺旺旗下的食品饮料,为抓住自动售卖机上的饮用水高频需求。“旺旺的自动零售业务目前已盈利,公司选择做这样的决策,更看重的是通过自动售货机积累的消费者数据,为公司产品研发和市场战略提供参考。”该负责人表示。
食品行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食品企业进入无人售货领域,是基于传统渠道的无效性在不断提升,在传统渠道下投入很大的促销力度、费用,也很难拉动销量,而包含无人零售的新零售是未来的一个趋势,会逐渐取代传统渠道80%~90%的功能,从前瞻布局的角度来看,食品企业布局这一块,流量、粉丝、销量、利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兼得,但企业本身必须要有实力、有品牌、有丰富的产品线,否则满足不了自身发展需求。
罗森,4月也在上海发布了一款新型多功能自动贩卖机,在功能上集“自动售货机+货架+冷藏柜”于一体。苏宁,也积极投身无人零售的又一个大厂,荆伟指出,与目前市面上的其他无人店相比,苏宁智慧无人店在技术层面进行了多重创新。
“2000~2013年,全国各地开始有了无人售货机,但还没有智能化,入驻的场地租金也并不高。2013年后资本市场开始进入,无人售货机品牌百花齐放,场地费、租金开始大涨,存量机器也不断增加。2015~2016年,新零售概念兴起后,快消品在无人售货机渠道投入了大量广告费。2019年是无人售货机的拐点,需要更谨慎、更理性。”陈一良认为,随着这一波无人零售行业的洗牌,投资会日趋理性和谨慎,传统零售巨头甚至相关大型企业的加入,会使得行业集中度越来越高。
自动售货机的机遇
无人零售市场目前主要包括三种形式,其中自助售卖机市场开始得早,较为成熟,智能化技术改造、应用的可行性也相对更高,而开放货架和无人便利店主要集中在2017年开始爆发,并且均处于发展前期。
相对于有面积要求、货损较高、管理运营水平要求更高的无人便利店,无人智能货柜的成本小、货损低、占地面积小,与物业的谈判成本低,回款快,受到零售商和品牌商的一致看好。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资料显示,中国无人货柜数量应为270万台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但目前距离这一数量还差很远。
朱丹蓬认为,无人零售的第一阶段是前两年的草创公司+投资机构模式,在资源及硬件还没成熟情况下,经历降温和洗牌是必然的;到第二阶段后,经历了渠道、管理等各方面的升级改版,以及与大数据技术结合后,已变成了自带流量的生态圈,企业要满足新声代消费者的喜好和需求,必然会有兴趣借助无人零售业态来提升自己产品的品牌、销量以及流量,此时产业端就会去满足这一需求。
无人零售市场的兴起,直接受益的是自助服务终端行业及相关产业链。
今年6月,布局无人零售终端平台业务的人工智能企业海深科技宣布完成4000万元A轮融资,由浙江联合基金领投,蓝郡创投跟投。该公司核心技术为商品图像识别,曾为京东、小红书等企业提供商品识别算法服务,从2018年初开始研发基于计算机视觉识别技术的G-BOX
AI零售柜,与国内著名厂商海信集团有深度合作,在识别准确率和识别速度等多项指标上处于业内领先水平。
经历2017年的无人货架风口后,无人零售曾一度陷入困境,普遍不被投资人看好。但智能零售柜作为一个短距离触达用户的新流量入口,能够最低成本打通线上应用,已经成为阿里和腾讯等巨头的布局重点。
在行业上游,作为国内智能无人售货机主要生产商之一的新北洋,占据了本届无人零售大会的核心展位之一,早年生产物流快递柜的新北洋,从2015年以来,开始聚焦新零售、金融和物流三大战略领域。去年12月公司还公告拟募集9.37亿元发力智能零售。
国盛证券分析,虽然无人零售行业正经历泡沫破灭期,但在中国人口老龄化大趋势和人力成本提升背景下,新零售业务有望成为中长期重要增长点,大趋势下公司仍有望受益。新北洋上半年新零售业务推进力度不达预期,但看好公司持续向下游应用拓展的未来机遇,维持“买入”评级。
此外,零售渠道商怡亚通也在加大无人零售为代表的新零售领域投入。业界认为,智能无人零售的上半场是跑马圈地式的“点位大战”,下半场的关键则在于立足自身需求和定位的精细化运营。
㈥ 果小美宣布获超过3亿元C轮融资是真的吗
11月23日下午,在成都高新区“新经济工作会议”上,果小美创始人兼CEO阎利珉透露果小美近期已完成C轮融资,累计融资金额超过5亿人民币。
无人零售是今年最大的风口之一,在150多家相关企业中,就有近60家企业获得融资,总融资额超过50亿元。尤其是无人货架领域,像果小美、猩便利这类的新兴创业项目,因为资本和互联网精英进入而快速涌现,京东、顺丰、饿了么等巨头为建设场景化的产业生态,也纷纷入局。无人货架竞争正进入白热化的竞争阶段。
对于目前的行业竞争,胡冠中认为,目前的无人货架竞争类似于之前的百团大战和共享单车,不管大家说的运营能力、市场扩展还是后端的供应链打通,最后拼的都是团队。果小美高管大多来自于阿里、京东、沃尔玛、平安等互联网或者零售巨头,在行业领域有非常深厚的积累,不论是在互联网、地面经验,To C 还是To B的经验,都能在行业领域处于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