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每股收益与每股股利的概念
A、B错
A项,每股收益反映公司的盈利状况而不是风险,B项每股收益与每股股利是不同概念,每股收益是公司的净利润除以股本数,而每股股利是公司每一股支付给股东的钱,一般小于每股收益,如果不分配股利则为零,例如中国银行2009年每股收益为0.32元,而分配给股东的每股股利时0.14元
Ⅱ 每股股利和每股收益的区别
区别如下:
计算方式不同:每股收益即每股盈利又称每股税后利润、每股盈余,指税后利润与股本总数的比率。每股股利是股利总额与流通股股数的比值。
衡量对象不同:每股收益通常被用来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衡量普通股的获利水平及投资风险,是投资者等信息使用者据以评价企业盈利能力、预测企业成长潜力、进而做出相关经济决策的重要的财务指标之一。每股股利是反映股份公司每一普通股获得股利多少的一个指标,指标值越大表明获利能力越强。
作用不同:每股收益该反映了每股创造的税后利润。每股股利反映的是上市公司每一普通股获取股利的大小。
(2)每股收益股票股利分母扩展阅读:
每股收益的计算方式:
基本每股收益的计算,按照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除以当期实际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以某公司2008年度的基本每股收益计算为例:
该公司2007年度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25000万元。2006年年末的股本为8000万股,2007年2月8日,以截至2006年总股本为基础,向全体股东每10送10股,总股本变为16000万股。2007年11月29日再发行新股6000万股。
按照新会计准则计算该公司2007年度基本每股收益:基本每股收益=25000÷(8000+8000×11/12+6000×1/12)=1.58元/股。
上述案例如果按照旧会计准则的全面摊薄法计算,则其每股收益为25000÷( 8000+8000+6000)=1.14元/股。
从以上案例数据来看,在净利润指标没有发生变化的情况下,通过新会计准则计算的基本每股收益较旧会计准则计算的每股收益高出33%。
Ⅲ 分配股票股利如何做分录
1.股票股利与股票分割都会使股票股数增加,但股票回购是减少股票股数
2.股票股利与股票分割会使市价降低,但股票回购会提高股票价格
3.股票股利与股票分割使每股收益降低,但股票回购使每股收益增多
4.股票股利与股票分割不会改变资本结构,股票回购会使资本与所有者权益减少
5.股票股利与股票分割不会改变公司的控制权,但会使控制权分散,而股票回购反而会巩固和转移公司的控制权.
(3)每股收益股票股利分母扩展阅读:
股票股利对公司来说,并没有现金流出,也不会导致公司的财产减少,而只是将公司的留存收益转化为股本。但股票股利会增加流通在外的股票数量(股数),同时降低股票的每股价值。
它不会改变公司股东权益总额,但会改变股东权益的构成结构。从表面上看,分配股票股利除了增加所持股数外好像并没有给股东带来直接收益,事实上并非如此。因为市场和投资者普遍认为,公司如果发放股票股利往往预示着公司会有较大的发展和成长,这样的信息传递不仅会稳定股票价格甚至可能使股票价格上升。
另外,如果股东把股票股利出售,变成现金收入,还会带来资本利得在纳税上的好处。因为相对于股利收入的纳税来说,投资者对资本利得收入的纳税时间选择更具有弹性,这样,即使股利收入和资本利得收入没有税率上的差别,仅就纳税时间而言,由于投资者可以自由向后推资本利得收入纳税的时间,所以它们之间也会存在延迟纳税带来的收益差异。所以股票股利对股东来说并非像表面上看到的那样毫无意义!
参考资料:
股票股利-网络
Ⅳ 求:股票每股收益与红利的关系
每股股利反映的是上市公司每一普通股获取股利的大小。每股股利越大,则公司股本获利能力就越强;每股股利越小,则公司股本获利能力就越弱。但须注意,上市公司每股股利发放多少,除了受上市公司获利能力大小影响以外,还取决于公司的股利发放政策。如果公司为了增强公司发展的后劲而增加公司的公积金,则当前的每股股利必然会减少;反之,则当前的每股股利会增加。
每股收益是公司每一普通股所能获得的税后净利润,但上市公司实现的净利润往往不会全部用于分派股利。每股股利通常低于每股收益,其中一部分作为留存利润用于公司自我积累和发展。但有些年份,每股股利也有可能高于每股收益。比如在有些年份,公司经营状况不佳,税后利润不足支付股利,或经营亏损无利润可分。按照规定,为保持投资者对公司及其股票的信心,公司仍可按不超过股票面值的一定比例,用历年积存的盈余公积金支付股利,或在弥补亏损以后支付。这时每股收益为负值,但每股股利却为正值。
Ⅳ 计算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和每股股利时,是否需要使用加权平均数
计算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时,分子净利润是一年中取得的,是期间数据,与此相对应,分母要使用加权平均股数,这样,可以保持分子和分母口径一致。
这里要注意的就是,在计算每股收益时,并不是所有的股数都使用加权平均股数,如果增加的股票是由于送红股造成的,是将以前年度的未分配利润转为普通股,转化与否都一直作为资本使用,因此新增的股份数不需要按照实际增加的月份加权计算,直接计入分母即可,转增股本也是如此;
而公司发行新股,则这部分股份是由于在某月增加,对全年的利润贡献只有发行后的月份,因此应按照权数进行加权计算,对于配股增加的股数,同样也是如此。
计算每股净资产和每股股利时,都是按照年末股数计算的。每股净资产的分子是时点数据,因此分母相应地使用该时点的股数计算;
由于股利是按照年末股数发放的,按法律规定,同股同权,即无论是原股票,还是本年中新增加的股票,不论是发放股利、转增股本,还是新发行的股票或配股增加的股票,其在分配股利的权利上是相同的,有一股就算一股,因此每股股利的分母使用年末股数进行计算。
(5)每股收益股票股利分母扩展阅读:
计算
基本每股收益的计算公式如下:
基本每股收益=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当期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
每股收益增长率指标使用方法
1)该公司的每股收益增长率和整个市场的比较;
2)和同一行业其他公司的比较;
3)和公司本身历史每股收益增长率的比较;
4)以每股收益增长率和销售收入增长率的比较,衡量公司未来的成长潜力。
传统计算
传统的每股收益指标计算公式为:
每股收益=(本期毛利润- 优先股股利)/期末总股本并不是每股盈利越高越好,因为每股有股价
实例说明
基本每股收益的计算,按照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除以当期实际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以某公司2008年度的基本每股收益计算为例:
该公司2007年度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25000万元。2006年年末的股本为8000万股,2007年2月8日,以截至2006年总股本为基础,向全体股东每10送10股,总股本变为16000万股。2007年11月29日再发行新股6000万股。
按照新会计准则计算该公司2007年度基本每股收益:
基本每股收益=25000÷(8000+8000×1+6000×1/12)=1.52元/股
上述案例如果按照旧会计准则的全面摊薄法计算,则其每股收益为25000÷( 8000+8000+6000)=1.14元/股
从以上案例数据来看,在净利润指标没有发生变化的情况下,通过新会计准则计算的基本每股收益较旧会计准则计算的每股收益高出33%。
稀释
实践中,上市公司常常存在一些潜在的可能转化成上市公司股权的工具,如可转债、认股期权或股票期权等,这些工具有可能在将来的某一时点转化成普通股,从而减少上市公司的每股收益。
稀释每股收益,即假设公司存在的上述可能转化为上市公司股权的工具都在当期全部转换为普通股股份后计算的每股收益。相对于基本每股收益,稀释每股收益充分考虑了潜在普通股对每股收益的稀释作用,以反映公司在未来股本结构下的资本盈利水平。
例子
某上市公司2008年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20000万元,期初发行在外普通股股数10000万股,年内普通股股数未发生变化。
2008年1月1日,公司按面值发行20000万元的三年期可转换公司债券,债券每张面值100元,票面固定年利率为2%,利息自发放之日起每年支付一次,即每年12月31日为付息日。
该批可转换公司债券自发行结束后12个月以后即可以转换为公司股票。转股价格为每股10元,即每100元债券可转换为10股面值为10元的普通股。债券利息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所得税税率为33%。
假设不考虑可转换公司债券在负债和权益成分上的分析,且债券票面利率等于实际利率,2008年度每股收益计算如下:
基本每股收益=20000/10000=2元
假设转换所增加的净利润=20000×2%×(1-33%)=268万元
假设转换所增加的普通股股数=20000/10=2000万股
增量股的每股收益=268/2000=0.134元
增量股的每股收益小于基本每股收益,可转换公司债券具有稀释作用:
稀释每股收益=(20000+268)/(10000+2000)=1.689元
Ⅵ 分配现金股利与分配股票股利对于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的影响分别是怎样的有什么不同
1、现金分配只减少企业的流动资金和股本没有关系。
2、现金分配减少企业的资产,降低了企业的净资产。
3、同样的收益,净资产少,净资产收益率高。
4、股票股利不会减少企业的资产,但会扩大股本。
5、股票股利扩大股本后同样的收益会使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下降。
6、但股本扩大后可以在配股时多筹集资金。
Ⅶ 股票股利为何会影响每股收益,股票股利系数又是如何理解的
股票股利是公司给股东的回报的一种形式,也是最初的基本形式,不过现在以实际现金支付的很少,大多用其他方法,特别是在内地的股票市场。
Ⅷ 股利支付率应该取哪个时期的每股收益作为分母
应该取基期的数字做分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