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请问资产的计税基础怎么理解
资产计税基础是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即某项资产在未来期间计税时可以税前扣除的金额。
资产的计税基础=未来可税前列支的金额
某一资产负债表日的计税基础=成本-以前期间已税前列支的金额
固定资产:
账面价值=实际成本-会计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计税基础=实际成本-税法累计折旧
无形资产:
(1)对于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
账面价值=实际成本-会计累计摊销-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计税基础=实际成本-税法累计摊销
(2)对于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
账面价值=实际成本-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计税基础=实际成本-税法累计摊销
B. 资产收购方如何确定计税基础
【解答】《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59号) 一、本通知所称企业重组,是指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以外发生的法律结构或经济结构重大改变的交易,包括企业法律形式改变、债务重组、股权收购、资产收购、合并、分立等。 (四)资产收购,是指一家企业(以下称为受让企业)购买另一家企业(以下称为转让企业)实质经营性资产的交易。受让企业支付对价的形式包括股权支付、非股权支付或两者的组合。 四、企业重组,除符合本通知规定适用特殊性税务处理规定的外,按以下规定进行税务处理: (三)企业股权收购、资产收购重组交易,相关交易应按以下规定处理: 1.被收购方应确认股权、资产转让所得或损失。 2.收购方取得股权或资产的计税基础应以公允价值为基础确定。 3.被收购企业的相关所得税事项原则上保持不变。
C. 资产的账面余额和计税基础之间要怎么理解
资产的计税基础,可以简单理解为:该资产在未来出售时可以税前扣除的金额,例如存货的计税基础为100,即未来出售时可税前扣除的成本就是100,是税务上认可的可税前扣除金额
资产的账面余额也叫做账面价值,包含了资产的原价(历史购入成本)、折旧摊销(固定和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公允价值变动(金融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等内容,是会计上的价值
因为会计核算和税务的方法存在一定不同,所以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会有差异,这个差异就是暂时性差异,分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账面>计税时)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账面<计税时)
D. 什么是资产计税基础
是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
即某项资产在未来期间计税时可以税前扣除的金额。
E. 资产的计税基础是什么意思
计税基础是指资产负债表日后,资产或负债在计算以后期间应纳税所得额时,根据税法规定还可以再抵扣或应纳税的剩余金额。分为资产计税基础和负债计税基础。
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即该项资产在未来使用或最终处置时,允许作为成本或费用于税前列支的金额。资产的计税基础=未来可税前列支的金额,
某一资产资产负债表日的计税基础=成本-以前期间已税前列支的金额。
(5)股票资产的计税基础怎么确定扩展阅读:
计税基础计算公式为:少数股东权益=负债+股东(指母公司)权益+少数股东权益。总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含并表母公司权益和少数股东权益)。
经营净收入=经营收入-经营费用-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
出租房屋净收入、出租其他资产净收入和自有住房折算净租金等。财产净收入不包括转让资产所有权的溢价所得。
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率= (报告期人均可支配收入/基期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0%。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计税基础
F. 请问怎么理解资产的计税基础。
会计处理与税法规定相一致的,资产的账面价值就是资产的计税基础。
两者不一致的,按税法规定对资产账面价值进行调整计算,确定资产计税基础
G. 资产的计税基础和递延所得税怎么计算
你是不是看到所得税费用哪一章了
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即某一项资产在未来期间计税时可以税前扣除的金额
下面举例给你说下这个,假设公司有一台机器设备,肯定是作为固定资产核算,在假如公司的这个固定资产原值50000元,残值2000元,预计可以使用4年,以年数总和法来计提折旧,那么按照会计准则第一年计提(50000-2000)*4/10=19800,(ok,这个过程就是企业在回收资产的账面价值),那么税法上是不承认你这种加速折旧法的,而会以直线法来计提折旧也就是50000/4=12500,那么一个会计年度完了,该资产的账面价值就是50000-19800=30200,此时的计税基础就是50000-12500=37500(12500就是未来期间计税时可以税前扣除的金额),先来看书上说的若资产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差额形成了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则要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好吧,你可能还不是非常的理解(这种方法太死板),接着看...
会计准则只是准则,税法是法律啊,若所得税税率为25%,那么(19800-12500)*25%=1825,这1825呢本来是不用纳税的,但是按照税法要求,不行啊,你要纳的,但是这1825在未来发生时是要抵扣回来的,所以呢这时候就形成了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而这种差异是对企业是有利的,将来可以为企业抵税的,属于一项资产,就是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一个道理。
我也正在看这一章,个人理解啊,若有什么地方不合适,欢迎指正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