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請問圍棋中「打將」和「先手棋」有什麼不同
打將是現代圍棋的產物,在計時制後,讀秒時棋手為了爭取時間,利用一些先手交換來換取時間,但打將的弊端是賣掉變化、損失劫材、自身撞氣等。
先手是指如果對方不應,會受到損失,比如打吃或官子階段小尖,如不應就進入對方的空等。
對職業棋手來說,先手下的是快感,而打將是被迫的、不甘心的。
B. 先手棋用當頭炮是什麼字
秋
C. 圍棋里怎麼判斷是先手棋還是後手棋
根據競賽規定,圍棋里的對局的先後手,由大會抽簽編排或對局前猜先決定。
圍棋競賽規定:
1、先後手的確定
對局的先後手,由大會抽簽編排或對局前猜先決定。
2、貼子
為了抵消黑方先手的效率,現行全國性正式比賽在終局計算勝負時,黑方需貼出三又四分之三子。
3、計時
計時是保證比賽順利進行的重要手段之一。一切有條件的比賽應採用計時制度。
4、終局規定
⑴無單官或其他官子時,為終局。
⑵對局中,有一方中途認輸,為終局。另一方中盤勝。認輸就是將兩個自己的棋子放在右下角。
⑶凡比賽一方棄權或因各種原因被裁判員判負、判和的對局,也作終局處理。
⑷雙方確認的終局,確認的次序應是,先由輪走方,後是對方以異色棋子一枚放於己方棋盤右下角的線外。
⑸活棋和死棋:終局時,經雙方確認,沒有兩只真眼的棋且不在雙活狀態下的,都是死棋,應被提取。終局時,經雙方確認,有兩只真眼或兩只真眼以上都是活棋,不能提取。所謂的真眼就是都有子連著,且對方下子不能威脅到自己。
(3)先手棋擴展閱讀:
圖、賽場紀律
⑴對局者不得無故棄權和中途退出比賽。
⑵比賽時,對局者不得有任何妨礙對方思考的行為。
⑶比賽中,對局者不得和其他人議論對局的棋勢,或查閱有關資料。
⑷比賽中,對局者不得隨意在賽場來回走動,觀看他人的棋局。
⑸對局者應注意言行文明,保持衣著整潔。
二、對局者的權利和義務
⑴讀秒時,有詢問己方還剩幾分鍾的權利。
⑵如出現足以妨礙自己正常比賽的現象或發現問題,有向裁判員提出意見的權利。但除較緊迫的事件外,對局者應在自己走棋的時間內提出。
⑶終局計算勝負時,對局者有要求糾正數子和計算勝負失誤的權利。
⑷裁判員作出判決,對局者必須服從,如有疑義應通過組織程序立即向大會提出申訴。
⑸對局者有遵守賽場紀律的義務。
⑹在對手離席時下的子,有告訴對方棋子下在哪裡的義務。
⑺比賽終局後,對局者有整理好棋具和立即退場的義務。
D. 先手棋的著法後手棋能走嗎
開局一般不能,開局先手有優勢。中盤都能走了,中盤先手走不好就沒有優勢了 不分先手後手了。棋譜定勢先手後手都能走,先手一般只有在開局分,中盤以後就不用分清楚了。
E. 圍棋中先手是什麼意思
先手就是自己先下了,對方必須應的一手棋,是命令式,絕對的先手得利。
圍棋棋子分黑白兩種顏色,類似象棋的紅先黑後,圍棋比賽中執黑一方先行。
圍棋有361個點,要戰斗的地方比較多。先手是指在一場局部戰斗之後,能夠首先騰出手來,在另一塊大場先行落子。高手往往寧願局部吃虧,也要強先手占據其他的大場。
先下手為強,先手的一方往往占據一盤棋的主動權。
(5)先手棋擴展閱讀:
下圍棋的技巧
一要分先
分先指雙方水平都差不多的情況下,由雙方輪流拿著黑棋先走一步。按規定先行的黑棋會有一定的優勢的,所以應由執黑的貼出。因此黑所佔的地方大小必須比白子多才算是勝利了。例如黑棋數出來有200個子,這樣白的一方必須要超過200個子就可以勝出了。
二要讓先
讓先是指水平略低的一方用黑棋先走,最後一局在計算時不貼子。就是各佔1801/2子為和棋,有一方超過了這個數目就可以勝出。讓子一般和對方的水平差距情況而有所差異,可以有讓二子、三子、四子等不同的方式。
由水平低的一方執黑,在星位上面先放上數子,隨後從白方開始下子。在最後計算的時候,依據讓子數目,要由黑方要還給白方一半的數目。
參考資料:網路_先手 (圍棋術語)
F. 說說我省為什麼必須要下好創新先手棋
當今世界,科技創新已經成為提高綜合國力的關鍵支撐,成為社會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變革進步的強大引領,誰牽住了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誰走好了科技創新這步先手棋,誰就能佔領先機、贏得優勢。要牢牢把握科技進步大方向,瞄準世界科技前沿領域和頂尖水平,力爭在基礎科技領域有大的創新,在關鍵核心技術領域取得大的突破。要牢牢把握產業革命大趨勢,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把科技創新真正落到產業發展上。要牢牢把握集聚人才大舉措,加強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創新條件建設,完善知識產權運用和保護機制,讓各類人才的創新智慧競相迸發。
G. 象棋 先手
先手:象棋術語。含義有二:
一指走子次序,誰先走誰為先手;
二指棋局形勢,誰主動誰為先手,若下一著棋後,第二著能起到攻擊、殺死對方棋子,或削減對方地域的作用,迫使對方不得不應,稱為「先手」。與後手互為對應,用意相反。(樓主所指就是這種)
先手從根本上來講就是主動權,只有你走的棋是對方必須應的,才能說是你的先手。沒有先手你不可能贏棋。
如果你走了一步棋,對方不應或應的很巧,反而使你不得不應,那麼對方就可稱為「反先」。
先手需要從全局判斷,也就是說看誰的棋「威脅性」更大。如果你的棋只是吃子,而對方的有機會入局,那你的吃子的「先手」就是假先手。
比如如下這局,如果第一步黑方車2進1,炮五平八同時打馬,下一步還可車三車七捉兵和象,先手在紅方;
實戰黑方升炮,看似緩一步,實則同時吃做車、炮,迫使紅方先吃車讓已方在對車後不但迫使對方逃炮,而且已方車能占居要道,反先入局。
http://www.dpxq.com/hldcg/search/view_w_173856.html
GoodLuck!
H. 公考寫作 組合拳 沖鋒槍 先手棋,用法的詞有哪些
深秋的八閩,綠意盎然,空氣清新。作為森林覆蓋率持續位居全國第一,全國唯一水、大氣、生態環境質量全優的省份,福建被譽為「山海畫廊,人間福地」。
從綠色福建、生態福建到清新福建,一以貫之的是綠色施政理念。在此背景下,福建法院堅持理念先導、機制先行、模式先試和品牌先創,舉司法之力加大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力度,形成符合省情、可復制、可推廣的生態司法保護之「福建樣本」。
理念先導:
補種復綠的三贏效應
10月8日,龍岩市永定區法院生態資源審判庭庭長林燦崗來到古竹鄉陂子角村,回訪盧大娘復綠補種情況。放眼望去,因大火留下的滿山瘡痍已化為滿眼綠意。去年11月,盧大娘到農田幹活,將鏟好的稻草堆成堆並點火燃燒,不慎引發森林火災,導致155畝林地受損。永定法院積極促使盧大娘與被毀山場林權所有人簽訂了補種協議,最終對盧大娘從寬處理,以失火罪依法判處其緩刑。
這是我省自實施補種復綠生態補償機制以來的成功實踐案例。
「補種復綠的做法源於生態修復司法理念。在這一理念的指引下,實現刑罰的懲罰功能,使被損環境得到盡快修復,還促使罪犯早日回歸社會,可謂"一判三贏"。」全國人大代表、省環境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張玉珍告訴記者。
長汀,曾是我國四大水土流失嚴重地之一。為防止生態案件一判了事,當地法院創新生態環境犯罪案件「判後三督促」機制,即督促被告人落實修復義務、督促所發司法建議的落實、督促被判處緩刑人員落實承諾。通過此舉,當地近96%的被毀林地重披新綠。省人大代表、長汀縣水土保持站站長彭紹雲說,長汀的生態文明建設,離不開法院的保駕護航。
生態修復理念發端於「林」,又不止步於「林」。全省法院將單純的林業林權保護拓展到全面的生態環境保護,探索從森林延伸到空氣、水流、海域、灘塗、礦產資源等領域的生態司法保護模式。
下轉第7版(上接第1版)
機制先行:
公益訴訟的制度安排
10月29日,由北京市朝陽區自然之友環境研究所、福建省綠家園環境友好中心以原告身份提起,「史上最嚴」新《環保法》實施後全國首例環境民事公益訴訟案在南平中院落槌。
專家指出,該案是個積極信號,預示著環境公益訴訟立案難的老問題將開始瓦解。媒體紛紛將此案視為「中國環境民事公益訴訟走向規范化和制度完善的分水嶺」,標桿意義明顯。
生態公益訴訟的制度設計,讓更多的公民和社會組織意識到,運用新《環保法》賦予的權利和義務,手握利劍保護自己的家園,讓無序生產、無視生態的污染企業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代價。
早在公益訴訟相關法律規定尚未明朗、訴訟主體尚不明確情況下,我省法院就先行一步,積極探索生態公益訴訟工作機制,嘗試以林業主管部門、環保公益組織作為原告提起生態公益訴訟,為國家挽回巨額經濟損失。公益訴訟入法後,我省法院進一步暢通訴訟渠道,積極健全完善受案范圍和訴訟程序等相關機制,對公益訴訟所涉訴訟主體資格、舉證責任、訴訟費用及禁令判決等實踐性問題進行探索,鼓勵、推動環境公益訴訟有序開展,推動生態公益訴訟改革落地。
模式先試:
專業審判的改革紅利
去年5月,廈門大學海洋與地球學院教授楊聖雲有了一個新的身份——省高院生態環境審判技術咨詢專家。這意味著,今後,他將與其他11名環境資源專家一道,參與省高院生態環境疑難法律問題「把脈」,為審理生態環境重大疑難案件提供專業技術支撐。
專家建言、智庫助力,讓我省生態審判專業化特色日漸凸顯。
早在1982年,我省就率先成立覆蓋全省的林業審判庭,為守護中國最綠省份築牢法治屏障。隨著環境資源約束趨緊,涉及生態各類案件日趨復雜,原有林業審判庭收案范圍窄小,已難以適應生態案件審判工作的需要。省高院生態環境審判庭庭長祝昌霖告訴記者,以往除林業外的其他涉生態環境資源各類案件分散在刑事、民事、行政審判庭受理。這種模式下,司法尺度難以統一,法律矯正功能的合力難以聚集。於是,一場生態環境資源審判專業化改革在全省持續推進——
地處閩東山區的柘榮法院率先發力。隨著2007年「國家級生態示範區」落戶當地,柘榮法院應勢而為,成立全省首個生態環境審判庭;
2010年5月,漳州中院成立全國首個中級法院生態資源審判庭;
2014年5月,省高院成立全國首個高級法院生態資源審判庭。
改革後的全省法院生態資源審判庭,推行集中管轄制度,對涉及生態環境資源的刑事、民事、行政和非訴執行等各類案件統一歸口管理。涉及生態的刑事案件就擴大到如破壞森林植被等31類,民商事糾紛案件擴大到涉及大氣、水、雜訊、放射性、土壤等環境污染責任等18類,解決了過去審判資源閑置不均、審理標准寬嚴不一等問題。
截至目前,我省法院已設立生態環境資源審判庭65個、專門合議庭17個,生態環境資源審判人員達300餘人,審判機構數、生態法官人數、辦結生態環境資源案件數,均居全國法院首位。
品牌先創:
綠色司法的民心戰略
一輛車、一枚國徽、三五張桌椅,這是古田縣法院生態車載巡迴法庭的全部家當。車載巡迴法庭開進山村、駛入集市,讓國徽閃耀在大樹下、法槌聲響在弄堂里。
幾年前,古田縣寶峰村前任村幹部瞞著村民,將村裡千畝松木林賤賣。就在此時,生態車載巡迴法庭駛進村莊,法官林章平向村民支招——走訴訟渠道。後來,歷經4個月,古田法院作出判決,認定前任村幹部未經村民代表大會通過,擅自賤賣村裡財產,程序違法,合同無效。
生態是我省最具競爭力的優勢之一,全省法院以生態司法保護為主品牌,大力推進生態司法品牌戰略。
各地法院不斷創新生態司法便民模式,在重點林區、景區、礦區、自然保護區、海域等設立生態巡迴法庭、辦案點、服務站142個,法官利用節假日、農閑時間等開展巡迴辦案、法制宣傳,就地立案、就地開庭、就地調解、就地宣判,讓老百姓感到「法律就在身邊、法院就在家門口」。
針對生態環境糾紛日益多元化、利益難平衡的特點,我省各地法院建立矛盾糾紛訴(訪)前化解工作機制,設立訴前調解室、調解聯絡點,形成村、鄉、縣、市四級生態環境矛盾糾紛化解網路。同時,將調解模式從單一向聚合轉換,將調解階段從訴前向訴中、判後各個環節延伸,將調解類型從涉林向涉生態環境資源各個領域拓展,使大量涉生態環境矛盾糾紛案件更多以和諧方式得以解決。2011年以來,全省訴前化解涉生態類糾紛3966件,促進了林區、生態區的穩定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