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入門技巧 » 生於7月4日

生於7月4日

發布時間: 2021-04-20 11:31:35

㈠ 生於7月4日的介紹

電影《生於7月4日》是由奧利弗·斯通執導的戰爭片,湯姆·克魯斯、奧利弗·斯通參加演出。朗·柯維克幼時就喜歡與夥伴們在樹林中沖沖殺殺,他夢想有朝一日成為真正的男子漢。1956年7月4日,正逢10歲生日的朗騎在父親肩上觀看美國獨立紀念日的遊行,這使他十分興奮。一次,朗的女友唐娜送了他一頂棒球帽,朗比賽獲勝,臉上露出了自信的微笑。

㈡ 「你愛的那個」(《生於七月四日》主題曲)是誰唱的

是不是Glenn Frey的the one you love

歌詞:
I know you need a friend, someone you can talk to
Who will understand what you're going through
When it comes to love, there's no easy answer
Only you can say what you're gonna do
I heard you on the phone, you took his number
Said you weren't alone, but you'd call him soon
Isn't he the guy, the guy who left you cryin'?
Isn't he the one who made you blue?
When you remember those nights in his arms
You know you gotta make up your mind

Are you gonna stay with the one who loves you
Or are you goin' back to the one you love?
Someone's gonna cry when they know they've lost you
Someone's gonna thank the stars above

What you gonna say when he comes over?
There's no easy way to see this through
All the broken dreams, all the disappointment
Oh girl, what you gonna do?
Your heart keeps sayin' it's just not fair
But still you gotta make up your mind

Are you gonna stay with the one who loves you
Or are you goin' back to the one you love?
Someone's gonna cry when they know they've lost you
Someone's gonna thank the stars above

㈢ 生於7月4日的劇情簡介

1956年7月4日,正逢10歲生日的朗騎在父親肩上觀看美國獨立紀念日的遊行,這使他十分興奮。一次,朗的女友唐娜送了他一頂棒球帽,朗比賽獲勝,臉上露出了自信的微笑。
漸漸長大成人的朗非常欽佩和嚮往總統那番充滿了戰爭狂熱的演說, 一種挑戰和犧牲的沖動在其內心萌生。在一場州際摔跤比賽中,朗被摔倒,好強的他淚水奪眶而出。 此後, 朗決定放棄上大學的機會去參軍參戰。在矛盾痛苦中,他冒雨沖向中學體育館,與戀人唐娜告別。
朗來到越南戰場,目睹美軍槍殺越南平民,他不顧一切地沖進屋內救護受傷的婦嬰。一場混戰中,他竟無意殺死了自己的好友威爾遜,而中校卻告訴痛苦不已的朗,這是「各有天命」。此後,朗中彈負傷,被送進退伍軍人醫院。他被告知腰部以下癱瘓,餘生將在輪椅上度過。
1969年,朗回到家鄉,有人把他當作愛國英雄,有人卻對他不屑一顧,這使他傷感和心酸,但坐在輪椅上的朗仍然堅持著對美國對戰爭的忠誠信仰。
在掀起反戰運動的大學校園中, 朗與唐娜再度見面,震驚、痛心的唐娜認定這場戰爭是錯誤的,必須加以制止。已喪失性能力的朗內心深愛著唐娜,他回憶往事,傷感無限。
在一次酒吧沖突後,朗終於認清了戰爭謊言背後的殘酷現實。不久,他被送到墨西哥軍人療養中心療養。在昏暗的妓院中, 妓女埃萊娜的溫柔體貼使朗百感交集,淚流滿面,他的心情略微振作起來。然而,越戰的惡夢在他腦中還時時浮現。為了贖罪,他去憑吊威爾遜的墓碑,為了制止戰爭與屠殺,朗終於覺醒並投入反戰運動。
1972年,在邁阿密海灘召開共和黨聚會時,朗和一些退伍軍人進入了會場,他公開發表反戰宣言,並被秘密警察趕出了會場。但得到了廣泛擁戴的朗不屈地搖著輪椅,指揮公眾,向前沖去……
4年以後,紐約舉行民主黨全國大會, 朗堅定而興奮地登上了演講席,他又回想起了往事。在人群的歡呼聲中,朗伸出左手,打了一個表示勝利的V形手勢……

㈣ 7月4日出生的是什麼星座

巨蟹座
巨蟹座(CANCER)6月22日~7月22日
星座特徵
非常需要愛與安定的星座。愛猜疑的個性,使他們在人生旅途上處處顯得缺乏安全感。但是帶著母愛光輝的巨蟹,為了所愛倒是心甘情願的付出。
巨蟹座的人天生具有旺盛的精力和敏銳的感覺,道德意識很強烈,對慾望的追求也總能適度的停止。有精闢的洞察能力,自尊心也很強,同時也生性慷慨、感情豐富,樂意幫助有需要的人,並喜歡被需要與被保護的感覺。大部份巨蟹座的人都比較內向、羞怯,雖然他們常用一種很表面的誇張方式來表達,但基本上他們是缺乏自信的,也不太能適應新的環境。雖然對新的事物都很感興趣,但真實卻是很傳統、戀舊的,似乎看來有些雙重個性;如果換一個角度來看,他們只是對情緒的感受力特別強吧!
巨蟹座是十二星座中最具有母性的星座,男性亦然。和善、體貼、寬容不記仇,對家人與好朋友非常忠誠。記憶力很好,求知慾很強,順從性強,想像力也極豐富。
他們的守護星是月亮,所以只要觀察它就可揣測出他們的心情變化;他們喜歡探索別人的秘密,卻把自己隱藏的很好,並且從不放棄他所要的東西。
性格代表詞語:我覺得
守護星:月亮(象徵情緒和感覺)
守護神:希臘-阿特密斯羅馬-黛安娜
巨蟹座的符號與象徵意義
可以解釋成螃蟹的兩對大鉗子,或是女性的胸部(一種天生的母性)。象徵著善於滋養別人及保衛別人或自己。它有著很堅強的軀殼,但是它的內在都是纖細、敏感而且柔弱的。
星座愛情
蟹子是典型女性氣質星座,感情豐富又敏感,雖然他們總是裝作堅強,一副不在乎的模樣。尤其受到月亮影響,情緒變化讓人無法理解。他們會如慈母般照顧對方,同樣也需要情人呵護、疼愛的行動與保證。否則蟹子們很容易被「誘拐」出走。
巨蟹經常表現得很吊詭,缺乏安全感;所以他們需要一個安全溫暖的窩,和一雙堅強的臂膀,還必須讓他們有被愛的感覺,切記哦!要他們有感覺才行!
星座互動
最欣賞的星座-天蠍座
最信任的星座-天秤座
最佳學習對象-摩羯座
最佳工作搭檔-獅子座
最容易被影響星座-白羊座
100%協調星座-天蠍座、雙魚座
90%協調星座-處女座、金牛座
80%協調星座-巨蟹座
對立星座-摩羯座
同類型(水象)星座-巨蟹座、天蠍座、雙魚座
最易掌握的星座-獅子座、天秤座、水瓶座、金牛座
最需注意的星座-處女座、射手座、白羊座、雙子座
音樂風格
巨蟹座的人是敏感、內向的,所以喜愛能夠喚醒心靈深處所隱藏的感情或能使人重溫過去快樂時光的音樂,而歌(詞)曲或歌劇最能直接打動巨蟹的心弦。這也就可以解釋為什麼十二星座中,唯獨巨蟹座的古典大師人數最少的原因。
巨蟹座的人往往屬於歌(詞)曲的最佳聆聽者及詮釋者。

㈤ 生於七月四日高清完整版下載地址

生於七月四日_hd.mp4

㈥ 生於七月四日的劇情簡介

本片是斯通的「越戰三部曲」的第二部,它向人們敘述了一個真實的故事。
朗·柯維克幼時就喜歡與夥伴們在樹林中沖沖殺殺,他夢想有朝一日成為真正的男子漢。1956年7月4日,正逢10歲生日的朗騎在父親肩上觀看美國獨立日的遊行,這使他十分興奮。一次,朗的女友唐娜送了他一頂棒球帽,朗比賽獲勝,臉上露出了自信的微笑。
漸漸長大成人的朗非常欽佩和嚮往總統那番充滿了戰爭狂熱的演說,一種挑戰和犧牲的沖動在其內心萌生。在一場州際摔跤比賽中,朗被摔倒,好強的他淚水奪眶而出。此後,朗決定放棄上大學的機會去參軍參戰。在矛盾痛苦中,他冒雨沖向中學體育館,與戀人唐娜告別。
朗來到越南戰場,目睹美軍槍殺越南平民,他不顧一切地沖進屋內救護受傷的婦嬰。一場混戰中,他竟在混亂的戰場中意外射殺了自己的戰友威爾遜,而中校營長卻告訴痛苦不已的朗,這是「各有天命」。此後,朗中彈負傷,被送進退伍軍人醫院。他被告知腰部以下癱瘓(還失去了生育能力),餘生將在輪椅上度過。
1969年,朗回到家鄉,有人把他當作愛國英雄,有人卻對他不屑一顧,這使他傷感和心酸,但坐在輪椅上的朗仍然堅持著對美國對戰爭的忠誠信仰。
在掀起反戰運動的大學校園中, 朗與唐娜再度見面,震驚、痛心的唐娜認定這場戰爭是錯誤的,必須加以制止。已喪失性能力的朗內心深愛著唐娜,他回憶往事,傷感無限。
在一次酒吧沖突後,朗終於認清了戰爭謊言背後的殘酷現實。不久,他被送到墨西哥軍人療養中心療養。在昏暗的妓院中, 妓女埃萊娜的溫柔體貼使朗百感交集,淚流滿面,他的心情略微振作起來。然而,越戰的惡夢在他腦中還時時浮現。為了贖罪,他去憑吊威爾遜的墓碑,為了制止戰爭與屠殺,朗終於覺醒並投入反戰運動。
1972年,在邁阿密海灘召開共和黨聚會時,朗和一些退伍軍人進入了會場,他公開發表反戰宣言,並被秘密警察趕出了會場。但得到了廣泛擁戴的朗不屈地搖著輪椅,指揮公眾,向前沖去。
4年以後,紐約舉行民主黨全國大會, 朗堅定而興奮地登上了演講席,他又回想起了往事。在人群的歡呼聲中,朗伸出左手,打了一個表示勝利的V形手勢。

㈦ 《生於7月4日》的電影背景音樂或電影原聲都有哪些

《生於七月四日》音樂原聲:

1、A Hard Rain's A Gonna Fall

2、Born On The Bayou

3、Brown Eyed Girl (歌手:Van Morrison)

4、American Pie (歌手:Don McLean)

5、My Girl (歌手:The Temptations)

6、Soldier Boy (歌手:The Shirelles)

7、Venus (歌手:Frankie Avalon)

8、Moon River (歌手:Henry Mancini)

9、Prologue (歌手:John Williams)

10、The Early Days, Massapequa, 1957 (歌手:John Williams)

11、The Shooting Of Wilson (歌手:John Williams)

12、Cua Viet River, Vietnam, 1968 (歌手:John Williams)

13、Homecoming (歌手:John Williams)

14、Born On The Fourth Of July (歌手:John Williams)

《生於七月四日》是由奧利弗·斯通執導,湯姆·克魯斯、凱拉·塞吉維克主演的傳記電影,於1989年12月20日在美國上映。

該片根據退伍老兵朗·柯維克的同名自傳小說改編,講述了熱血青年朗被美國總統的越戰演說激勵後從軍參戰,在經歷了真實而殘酷的戰爭後終於覺悟,開始高舉反戰大旗的故事。

㈧ 關於《生於七月四日》的影評,謝謝

Born on the Fourth of July 七月四日誕生 / 生於七月四日 / 生逢7月4日 1989

類別:劇情/戰爭
導演:Oliver Stone奧利弗•斯通
主演:Tom Cruise湯姆•克魯斯、Raymond J. Barry雷蒙德•J•巴里、Caroline Kava卡羅琳•卡娃、Sean Stone肖恩•斯通、Bryan Larkin、
Josh Evans、Seth Allen、Jamie Talisman、Anne Bobby、Jenna von
片長:145分鍾
編劇:Ron Kovic羅恩•科維克、Oliver Stone奧利弗•斯通
出品公司:Ixtlan Corporation
劇情簡介:
朗•卡維克原本是一位前途看好的軍官,卻在越戰當中失去了雙腿,他開始自暴自棄並且常遭怒於家人,他離開家鄉後審視自己,發覺這場戰爭奪走了多少人命,窨是為誰而戰?無法原諒祖國的他,立命反戰爭,並對這個背叛他的國家產生疑問……
朗•柯維克幼時就喜歡與夥伴們在樹林中沖沖殺殺,他夢想有朝一日成為真正的男子漢。1956年7月4日,正逢10歲生日的朗騎在父親肩上觀看美國獨立紀念日的遊行,這使他十分興奮。一次,朗的女友唐娜送了他一頂棒球帽,朗比賽獲勝,臉上露出了自信的微笑。
漸漸長大成人的朗非常欽佩和嚮往總統那番充滿了戰爭狂熱的演說, 一種挑戰和犧牲的沖動在其內心萌生。在一場州際摔跤比賽中,朗被摔倒,好強的他淚水奪眶而出。 此後, 朗決定放棄上大學的機會去參軍參戰。在矛盾痛苦中,他冒雨沖向中學體育館,與戀人唐娜告別。
朗來到越南戰場,目睹美軍槍殺越南平民,他不顧一切地沖進屋內救護受傷的婦嬰。一場混戰中,他竟無意殺死了自己的好友威爾遜,而中校卻告訴痛苦不已的朗,這是「各有天命」。此後,朗中彈負傷,被送進退伍軍人醫院。他被告知腰部以下癱瘓,餘生將在輪椅上度過。
1969年,朗回到家鄉,有人把他當作愛國英雄,有人卻對他不屑一顧,這使他傷感和心酸,但坐在輪椅上的朗仍然堅持著對美國對戰爭的忠誠信仰。
在掀起反戰運動的大學校園中, 朗與唐娜再度見面,震驚、痛心的唐娜認定這場戰爭是錯誤的,必須加以制止。已喪失性能力的朗內心深愛著唐娜,他回憶往事,傷感無限。
在一次酒吧沖突後,朗終於認清了戰爭謊言背後的殘酷現實。不久,他被送到墨西哥軍人療養中心療養。在昏暗的妓院中, 妓女埃萊娜的溫柔體貼使朗百感交集,淚流滿面,他的心情略微振作起來。然而,越戰的惡夢在他腦中還時時浮現。為了贖罪,他去憑吊威爾遜的墓碑,為了制止戰爭與屠殺,朗終於覺醒並投入反戰運動。
1972年,在邁阿密海灘召開共和黨聚會時,朗和一些退伍軍人進入了會場,他公開發表反戰宣言,並被秘密警察趕出了會場。但得到了廣泛擁戴的朗不屈地搖著輪椅,指揮公眾,向前沖去……
4年以後,紐約舉行民主黨全國大會, 朗堅定而興奮地登上了演講席,他又回想起了往事。在人群的歡呼聲中,朗伸出左手,打了一個表示勝利的V形手勢……
評析:
《生逢7月4日》取材於美國殘廢軍人朗•柯維克的自傳, 導演奧立弗• 斯通從1977年就打算把它拍成電影,直到10年以後才實現了他的願望。該片主要表現了一個美國士兵在越戰中誤殺戰友、自己又身殘之後的艱難生活和痛苦心境,它從一個側面折射出了一代美國青年的心路歷程。影片描寫的不止是關於一個人的故事,而是關於美國一代人的對戰爭的反思以及戰爭對他們的影響。
影片的構思以一個出生於美國獨立紀念日--7月4日的普通人朗•柯維克為主人公,基本上以他參加的三次遊行作為貫串全片的結構線。1956年第一次遊行的時候,朗還是個質朴無邪的孩子,但他已朦朧地感受到,對他來說,上帝和祖國意味著生命與一切。長大後的朗並沒有上大學,在時代、國家、政治的欺騙下,狂熱而模糊的愛國激情慫恿他上了越戰前線。懷著虔誠信仰的他卻親眼目睹了美軍濫殺無辜的罪惡並且意外地誤殺了自己的同伴,煩惱與內疚、痛苦死死折磨著他。傷殘的他回到家鄉,在其經歷的第二次遊行中,有人將他當作愛國英雄,又有人對他在越戰中的所作所為極為反感,他失去了人生的價值取向,陷入了一種尷尬的自我封閉狀態中。到了1972年的第三次遊行,已經覺悟的朗已從困境中解脫出來獲得了新生,他終於高舉反戰大旗,堅定地揭穿著那個可怕可惡的騙局。
《生逢7月4日》片長143分鍾,其中越南戰場的鏡頭雖只佔17分鍾,但整部影片卻自始至終籠罩著戰爭的陰影,充滿了悲涼的氣氛,發人深思。

㈨ 生於七月四日的影片評價

《生於7月4日》是紐約著名導演奧利弗.斯通所導演的越戰三部曲中的一部。越戰三部曲,顧名思義一定是和越戰有關的片子。1967年,斯通應征入伍,在越戰中獲得了榮譽和洗禮,因此,這部《生於7月4日》可是說是飽含了他的滿腔的感情和思想,再加上越戰中的真實經歷,所創作出來的強烈的反越戰影片。
主人公羅尼是個健康活潑的孩子,從小就羨慕軍人榮譽的他長大後終於完成了心願,但當他帶傷回國後,他發現,其實那些榮譽只不過是表面的現象,而殘酷的真實和越戰所留下的後遺症將伴隨他的下半生。這種真實是常人所無法忍受的。不過,也正是這種赤裸裸的現實,才提醒了人們,敲響了越戰的反思的警鍾。
文章主線是以三次大規模的示威遊行所貫穿的。三次遊行,主人公的身份,形象,心情都是不一樣的。幼年的小羅尼坐在父親的身上,看到了大家熱烈歡迎二戰中回國的老兵,滿心的激動,看著他們身上的榮譽勛章,羅尼有了奮斗的目標,然而,喧鬧的人聲和大隊的人群並沒有讓羅尼看到老兵們的傷殘和顫抖的雙手,這也正是作者留下的伏筆,當全部片子看完後,你就會知道,那是老兵在聽到鞭炮聲後的條件反射,飽經槍林彈雨的他們在身體上的傷確實很深,但心靈上的傷痕更是無法痊癒,只可惜小羅尼並未想到這一點,這也就預示著他的夢想必將重蹈這些老兵的覆轍。
時光如水,生命如歌,轉眼間,越戰結束了,羅尼此時已經是一位下身癱瘓,靠輪椅度日如年的退役軍人,回國後,他失望了,在遊行中,他並沒有得到人民的歡呼與贊許,得到歐德只是反對和咒罵,他傷心了,他以為在越戰中的傷痕,至少是心靈上的,在回國後會得到彌補,但是他錯了,他被自己的信仰弄的身心俱損,不但要面對自己在越南槍殺數十婦孺和誤殺自己同伴的心靈上的巨大陰影,同時也需要面對國內人的反越戰斗爭的批判和責罵,他仍是一個天真的男孩,但這一次,他看到了真實,看到了勛章下的鮮血。越戰的殘酷婉轉的表達了出來,說服意義更加深刻。
漸漸清醒的羅尼不再天真,頹廢不堪的他憎恨社會,憎恨所有人,最終被放逐到了墨西哥了此殘生,可他並未放棄。在那裡,他遇到了同自己相同遭遇的人,同時昔日初戀情人的出現也給了他很大的影響,新的信仰逐漸滋生,生命的希望之光再度燃起,羅尼漸漸的可以以理性的思維去思考人生,也就是這最後一次的遊行,造就了一個強有力的反越戰鬥士的誕生。當這個社會和人民再一次的接受他餓時候,羅尼精神飽滿,胸有成竹,母親的夢想實現了,羅尼終於可以登上講台發表演講了,不過是以另一種方式而已。
湯姆.克魯斯將主人公羅尼這個人表演的很不錯,無論是從細節之上還是從心理上都心領神會,就和當他回家看到自己從前強壯身體照片時的情景,僅僅一個背影和通過相框玻璃反射的昏暗表情,就可以充分體會到羅尼當時的憂郁和傷感。他的每個動作緩慢而有節奏,再如羅尼在家咒罵社會,咒罵自己母親的場景,更能讓人體會到他精神達到極度崩潰時的程度,越戰的負面影響也更加的清晰明了,因此湯姆.克魯斯的突出演技也是這部片子得到我欣賞的一個關鍵。
整部影片並未對越戰戰場情景刻畫許多,短短十五分鍾的鏡頭足以交代事情的原由,作者並不想以戰場上的殘酷來打動人心,這是導演的匠心獨運,因此,整部片子的風格並沒有戰場上的血腥,也少有灰暗的天空,但那美國鮮艷的紅白藍三色國旗足以將主人公籠罩在政治的烏雲下,心靈上的創傷,通過湯姆.克魯斯的精湛演技,使觀眾們從心底里感到憤懣與同情。影片也少有大量配樂,但幾組遊行是相同的配樂在不同的時期都給了觀眾不同的感受,讓片子的本質逐漸明朗。
看完這部片子後,我深刻的認識到戰爭的殘酷以及它影響之惡劣,之長久。這部越戰的反思片在現在這個表面和平,但危機四伏,一觸即發的世界是有很大的警示作用的。同時,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還有電影中的一個詞——信仰。一個人應當擁有信仰,但像主人公那樣的堅持自己的信仰,到最後又有什麼好的下場呢?但沒有信仰的人同時又毫無成功可言。也許,當初主人公不去聽從父母的教導,不去接受父母賦予他的目標和方向,他會生活的更好,但是,越戰依然發生,歷史不會改變。
整部影片不但給人以心靈上的強烈沖擊,同時也讓觀眾從各方面產生了不同的思考,因此,我覺得這才是這部影片不可多得的地方,也是在眾多戰爭題材的反越戰影片中脫穎而出的原因。
相關評論
越戰,開始之後呢?再之後呢?紛亂之後沉靜在蒼涼的政治荒蕪里。
先前不止一次地抒寫戰爭的豪邁與視覺背後的無限感慨,這就是讓雄性亢奮的意志力的較量,人性真正脆弱的一面仍舊是屬於個體的而絕非所謂的國家榮譽。
越戰文化是孕育在六十年代,思考在七十年代,卻在八十年代綻放異彩。為什麼美國人如此熱衷越戰題材:
⒈冷戰重建政治價值觀
二戰結束,美國經濟飛速發展。美國的不平衡就是色厲內荏地對共+產+主+義的恐慌,共+產+主+義在亞洲、東歐、南美遍地開花,美國在很大程度上想遏制紅色風潮在世界范圍內蔓延。在政治主導的大背景下,朝鮮和越南以聯軍的名義孤立+共+產+主+義打局部戰爭是必然趨勢。《驚暴13天》我們可以看到以軍備威懾和政治陰謀論締結地最後產物,片中有一段對白從花花公子肯尼迪嘴裡說出來似乎有些滑稽的味道,那就是防止蘇+聯成為第二個納粹軸心國。
⒉政治犧牲品與無畏犧牲
《尼克松》將越戰比作政治選舉的籌碼。從如今多數越戰題材電影來看,越戰已經被充分定性為美國政府一大撮激+進+份+子對國民的欺騙,是無謂滑稽的錯誤。價值觀的沖突與戲劇性轉變造成越戰題材在一定范圍內的爭議,有爭議就意味著潛在的觀眾消費市場。
⒊反戰文化流行
女+權、性+解+放、越+戰、共+產+主+義成為當年美國憤青的時髦用語。《阿甘正傳》中的越戰是詼諧幽默的,反+戰+集+會也帶有浪漫主義色彩。越戰不過是跑跑步殺殺人,反戰不過是吸吸毒打著旗號搞搞幼稚女青年,就連大會發言也變成調侃式的情人重聚。
⒋越南的特殊背景
似乎1907年以前越南的歷史是空白,包括文字,簡言就是用漢字書寫其中華歷史。作為中國歷史版圖的屬國,這一點是極為尷尬的。越南也一直迴避這樣的問題,造字運動與規避歷史,接著在果斷與老東家割袍斷義。
越南的形象就如同美國越戰題材電影中不可或缺的越南妓女作風,《生於七月四日》中概括了一句話,一個國家抗爭了近千年。
越南人有韌性的一面,法國人不行,美國人也不行,抱著魚死網破的決心堅決把殖民者與帝國主義者拖進軍事梅毒里。
⒌反思的偽善
越戰題材電影有幾個必然的顛覆性情節。
鱷魚的眼淚:無辜群眾一定是軍事強權的受害者。當然包括兩個層面,一個是美國參軍男青年,另一個則是越南農民。美國大兵在一場無謂的滑稽戰爭中在萬般無奈情況下成長為殺人機器;越南農民一般的群體比較龐大,包括老弱病殘孕,「誤」殺嬰兒是必備的。二戰紀錄片中也有日本婦女將懷中嬰兒拋下懸崖然後自己跳下去的影像,不管是什麼類型的戰爭,受害的總是平民,這一點是毋須置疑的,包括古羅馬到拿破崙還是其他。
妓女是佐餐猛料:幾乎每部越戰題材電影都必然會出現短旗袍戴斗笠披肩黑發的越南性工作者。《第一滴血》也不能免俗,至少史泰龍沒有像在《義大利種馬》來得通透。
《葵花寶典》是這樣煉成的:一般斬斷下體的男人最具有思辨性,他們一般坐在輪椅上但思維比較健全,將作廢的造精機能反噬成腦汁,以超脫常人的能力克服戰爭後遺症。
正是好萊塢導演告訴國民,國家派到越南無辜的混球們就是這樣在打仗,這種紀實性的模式就是為了打破習慣性思維,滑稽的戰爭噱頭荒唐的美國大兵。顛覆傳統模式,美國大兵不是無堅不摧,而是有血有肉且脆弱不完美的人。至少不會像伊拉克戰爭樣板戲《解救女兵林奇》做作得令觀眾產生嚴重的妊娠嘔吐反應。
奧利弗·斯通(Oliver Stone)的越戰三部曲《野戰排》(《 Piatoon》,1986)、《生於7月4日》(《Born on the Fourth of July》,1989)、 《天與地》(《Heaven & Earth》,1993),完全從人個體出發的電影作品。
美國學者將近年來越戰題材中商業與藝術雙豐收的電影進行詳細分析,然後歸結為西方傳統古典藝術的變種。《野戰排》是繼承了莎士比亞《亨利四世》第二部福斯塔夫和霍茨伯的基本內容,《生於七月四日》是荷馬史詩《奧徳修紀》的變種。
其實從三部電影連貫地看,奧利弗斯通對於越戰的思考並不明朗。反倒借鑒在《尼克松》中對越戰的政治觀點便比較切合,我個人認為手法純熟的應該是《野戰排》,奧利弗斯通在表現戰爭或是政治陰謀方面是比較強的,但參雜情感成分的電影便表現出或多或少的生硬與別扭,《門》便是例證,《天與地》的戰爭溫情是粗糙的,我們只能從畫面里了解斯通想表達越戰牽扯下的兩國人民,但以東西方巨大的文化差異,斯通很難將內斂含蓄的東方情結順利融入他的西方思維里。
三部電影里,除了取材爭議或是手法之外,劇本最具備藝術性的應該是《生於七月四日》。作為郎?科維克的真實故事,整個美國夢在他倒下的那一刻開始逐漸瓦解崩潰,其情節安排與沖突是文學性地再現。
電影開篇是童年的郎,一個典型的中產階級白人家庭,與所有四五十年代的美國家庭一樣,他們沉靜在戰後新經濟復甦的美國夢里,虔誠地信奉天主,陶醉在戰後的新美國秩序里。
電影有幾個嚴格的時間段,將肯尼迪的全國電視講話里,郎起航的愛國夢到輪椅上自己的電視演講算是一個奧徳修成長的變奏。
郎是越戰英雄,但回到國內,國內滋長的反戰情緒,與人們對越戰的質疑發展到冷漠。個人價值觀與肢體殘疾在一系列的國內矛盾中激化,從人本角度上講,因為戰爭他失去了一個男人起碼的尊嚴,那麼追逐所謂的國家榮譽變得一錢不值。
有幾處鏡頭的細節鏡頭:七月四日,美國國慶日。二戰老兵坐在輪椅上,聽著「嘭、嘭」的響聲打顫的鏡頭;朗坐在遊街的禮車上同樣打著顫,而街旁人們的面孔卻是沒有表情的蒼白。
價值的顛覆就意味著新的重建。六十年代末國內年輕人的叛逆與個性主導使郎覺得陌生與不解。
當他躺在墨西哥的妓院床上望著墨西哥妓女動情的表演潸然淚下的時候似乎一切的尊嚴與情感一瞬間地迸發。這是起碼的人本尊重,盡管建立在金錢的虛假上面,但郎看到的是新希望。
《阿甘正傳》里同樣有這樣一段,雖然在表現手法上不盡相同,但對於人性辯解與渴望理解尊重的希望是深深沖擊著觀眾的。
郎醉酒後的那段爭吵應該可以看作是整部電影矛盾聚集的中心,十誡中告誡我們不要殺人,但是你的教會你的天主讓我們在越南大開殺戒……政治、宗教、信仰甚至是性都虛假的,那麼我們又該信奉什麼?
的確,老兵歸來的美國不亞於一場新的越戰,榮譽與謊言使我們躊躇在光影的世界裡,盡管知道那隻是電影織造的善意謊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