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有哪些自然災害
凡危害人類生命財產和生存條件的各類事件通稱之為災害。縱觀人類的歷史可以看出,災害的發生原因主要有二個:一是自然變異,二是人為影響。因此,通常把以自然變異為主因的災害稱之為自然災害,如地震、風暴潮;將以人為影響為主因的災害稱之為人為災害,如人為引起的火災和交通事故。
自然災害形成的過程有長有短,有緩有急。有些自然災害,當致災因素的變化超過一定強度時,就會在幾天、幾小時甚至幾分、幾秒鍾內表現為災害行為,像火山爆發,地震、洪水、颶風、風暴潮、冰雹等,這類災害稱為突發性自然災害。旱災、農作物和森林的病、蟲、草害等,雖然一般要在幾個月的時間內成災,但災害的形成和結束仍然比較快速、明顯,所以也把它們列入突發性自然災害。另外還有一些自然災害是在致災因素長期發展的情況下,逐漸顯現成災的,如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環境惡化等,這類災害通常要幾年或更長時間的發展,則稱之為緩發性自然災害。
許多自然災害,特別是等級高、強度大的自然災害發生以後,常常誘發出一連串的其他災害接連發生,這種現象叫災害鏈。災害鏈中最早發生的起作用的災害稱為原生災害;而由原生災害所誘導出來的災害則稱為次生災害。自然災害發生之後,破壞了人類生存的和諧條件,由此還可以導生出一系列其他災害,這些災害泛稱為衍生災害。如大旱之後,地表與淺部淡水極度匱缺,迫使人們飲用深層含氟量較高的地下水,從而導致了氟病,這些都稱為衍生災害。
當然,災害的過程往往是很復雜的,有時候一種災害可由幾種災因引起,或者一種災因會同時引起好幾種不同的災害。這時,災害類型的確定就要根據起主導作用的災因和其主要表現形式而定。
"自然災害"是人類依賴的自然界中所發生的異常現象,自然災害對人類社會所造成的危害往往是觸目驚心的。它們之中既有地震、火山爆發、泥石流、海嘯、台風、洪水等突發性災害;也有地面沉降、土地沙漠化、乾旱、海岸線變化等在較長時間中才能逐漸顯現的漸變性災害;還有臭氧層變化、水體污染、水土流失、酸雨等人類活動導致的環境災害。這些自然災害和環境破壞之間又有著復雜的相互聯系。人類要從科學的意義上認識這些災害的發生、發展以及盡可能減小它們所造成的危害,已是國際社會的一個共同主題。
自然災害的特徵
突然、是不可預測的。自然災害通常是劇烈的,其破壞力極大。持續時間有長有短。災難包括了很多因素,它們會引起受傷和死亡,巨大的財產損失以及相當程度的混亂。一次災難事件持續時間越長,受害者受到的威脅就越大,事件的影響也就越大。另一個影響災難程度的主要特徵,是人們是否獲得了足夠的預警。
自然災害有許多重要的特徵,它們突然、有力,無法控制,引起破壞和混亂,通常很短暫,有最低點,有時可以預報。
自然災害的影響
災難影響行為和精神健康的方式有多種:
⑴災難會帶來實質性的創傷和精神障礙;
⑵絕大多數的痛苦在災後一兩年內消失,人們能夠自我調整;
⑶由災難引起的慢性精神障礙非常少見;
⑷有些災難的整體影響可能是正面的,因為它可能會增加社會的凝聚力;
⑸災難擾亂了組織、家庭以及個體生活。
自然災害會引起壓力、焦慮、壓抑以及其它情緒和知覺問題。影響的時間以及為什麼有些人不能盡快適應仍然是未知數。在洪水、龍卷風、颶風以及其它自然災害過後,受害者表現出惡念、焦慮、壓抑和其它情緒問題,這些問題可以持續一年。
一種極度的災難的持續效果,稱為創傷後應激障礙,即經歷了創傷以後,持續的、不必要的、無法控制的無關事件的念頭,強烈的避免提及事件的願望,睡眠障礙,社會退縮以及強烈警覺的焦慮障礙。
B. 九大自然災害有哪些
大家都知道自然災害對人類生活有嚴重的影響,可是也想知道如何去預防自然災害。想要去預防,那麼就要先知道九大自然災害分別是什麼,在這里先給大家說一下,九大自然災害指的是地震,泥石流,滑坡,洪水,海嘯,台風,龍卷風,雷擊和暴雪等。
暴雪這種情況其實一般來說天氣預報都可以預報到,就是大家在平常的時候可以多關注一下本地的天氣,尤其是陰雨天、雨雪天的時候,一定要注意看一下天氣再出門,這樣就會減少自己遇到暴雪暴雨的幾率。
隨著科技的發展,人類對於這種自然災害的預測也越來越全面,這樣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減少我們的損失。
C. 自然災害有哪些
2.1洪水災害
洪水是由於過多的水泛濫形成。
洪水大都是由於連續降雨,河流排水不暢造成的。由於水文氣象的不利組合(加氣旋、台風、地形等),在一定的范圍內,出現歷時長,強度大的大暴雨,從而形成地面徑流。如果流成域內的地面坡降大、缺少植被、土層又薄,支流匯入時間集中,將會使地面徑流的絕大部分以較快的速度向主河流匯集,在河道中形成洪水。
洪水有極大的危險性和破壞力,能摧毀大量的物體,如房屋、汽車和樹等。
最危險的洪水是山洪,它由突然的猛烈的水聚集所產生。水在山上以非常快的速度急流而下,能夠破壞山谷中的所有東西。
洪水的另一個危害是可能導致疾病的流行。
2.2台風災害
台風是在太平洋西部熱帶海洋上空生成的極猛烈的風暴,術語稱執帶氣旋。所謂熱帶氣旋,是指發生在執帶地區急速旋轉的低壓旋渦。
熱帶氣旋災害是最嚴重的自然災害,因其發生頻率遠高於地震災害,故其累積損失也高於地震災害。1991年4月底在孟加拉國登陸的熱帶氣旋曾經曾經奪去了13.9萬人的生命,我國是世界上受熱帶氣旋危害最大的國家之一,近年來,因其而造成的年平均損失在百億人民幣以上,像9417號台風那樣的登陸強熱帶氣旋,一次造成的損失就超過百億元人民幣。
2001年,廣西連受「榴槤」、「尤特」兩個台風襲擊,出現大范圍的暴雨或大暴雨,全區48個縣市區上千萬人受災,40多萬人一度被洪水圍困。
2.3泥石流災害
泥石流是指由懸浮著粗大固體碎屑含粉沙和黏土稠泥漿組成,在水和重力的作用下,沿坡面和溝谷傾瀉而下的現象。泥石流是一股石洪流,在瞬間暴發,它來勢兇猛,它會攜帶著巨大的石塊快速前進,破壞力極大。
我國幅員遼闊,山地佔國土面積的2/3以上,普遍具備泥石流發育的基本條件,是世界上泥石流發生最多的國家。
2.4地震災害
地震是指地球內部緩慢積累的能量突然釋放,或由於人為原因引起地球表面的震動。人為活動也會誘發地震。地震發源於地下某一點,該點稱震源。地面上離震源最近的一點稱為震中,我國把地震分為微震、弱震、中強震,強震。
地震是一種自然現象,它的發生是極其頻繁的,全球每年發生地震約500餘次。由於地震的直接作用,如地震引起的強烈震動,地震斷層的錯動和地面變形等,會引起建築物破壞,也會對社會生活和生產有較大的影響。地震會對交通、供水、排水、供電、供氣、輸油等生命線工程造成破壞;還會造成滾石、山崩、滑坡、地面裂縫,地面鼓包,地基沉陷、物質泄漏、放射性污染和疫病流行等災害。
雖然地震是幾秒到幾十秒的事,但突發性強,毀滅性大。最大的危害是造成人員的傷亡。
2.5火山災害
火山爆發同樣呈現了大自然最為瘋狂的一面。一座火山如果爆發可能會流出灼熱的紅色熔岩流,或噴出大量的火山灰和火山氣體,有時會造成成千上萬人傷亡的慘劇。例如,在公元79年,義大利著名的維蘇威火山發生了一次大爆發,它所產生的火山灰竟然將歷史名城龐貝城徹底掩埋掉了。
2.6龍卷風災害
龍卷風是怎樣形成的,很久以來這一直是個不解之謎,世界上有無數的科學家對它進行不斷的研究和探索。龍卷風的襲擊常常是突然而非常猛烈的,由於它的出現沒有一點先兆,世人很難在有準備的情況下對它進行有效的觀察。
龍卷風能夠將地面上許多重物高高地卷到天空上,然後再重重地拋下來。它對建築物的破壞是非常嚴重的。1995年,在美國俄克拉荷瑪州曾經發生了一場特大的龍卷風,將屋頂之類的重物刮出幾十公里以外的地方,而許多較輕的碎片有的會飛出300多公里以後才落地。我國也在龍卷風多發國家之列,南邊的廣東、廣西,北邊的黑龍江的漠河,都曾經發生過強龍卷風。
2.7其他自然災害
除了以上講的還有雷電、暴雪、滑坡等。2008年年初,在我國南方省份出現的暴雪,就造成107人死亡,8人失蹤,財產損失達到1111億元,給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帶來了非常大的影響。
在2005年,我國四川大風冰雪天氣曾造成81個鄉鎮的63萬人受災,其中,13人死亡,1人失蹤,30人受傷。
D. 自然災害有幾種
2008年上半年以來,嚴寒、颶風和地震,讓中國與緬甸在不同時間里遭受到強大自然災害襲擊,造成了成千上萬的人死亡和流離失所;這是亞洲自然環境史上,很少出現過情景。由此,我們開始意識到,如此連續發生自然災難事件,為什麼會如上襲擊亞洲呢?
自然災難連續不斷發生,極端氣候變化異常,這完全超出了人們意願之外;人們在自然災害凶險到來的面前,幾乎是絲毫沒有任何防範意識;被迫接受了大自然的懲罰。這些年,積累與發展和創造社會財富,都被這一次次自然災害毀壞了。社會的進步與科技的發展,應該具體更強的抗災能力;然而,擺在我們面前的卻是,一次次災難的襲擊,都是悄然無知的逼近我們,都是在我們絲毫沒有過任何防範意識情況下發生。
這說明,人在自然面前,雖然具體強大征服力,然而,在面對自然懲罰面前,卻喪失了保護自己的能力;人們現在,雖然還未能清楚知道,自然災害的發生與人們生產與生活活動有什麼聯系?但是,人們已經隱約的感受到,自然不可征服的力量,它始終都是人類應該望而卻步的;在生態環境快速發生變化世界上,不論貧困與富有國家,都面臨著一個非常嚴峻的問題,過多的人口以及過快增長經濟,導致環境容量擴張,超出了原有環境負載力,一個地區的環境與自然,就會受到人類活動影響與改變,發生意想不到危險,潛伏著更多的自然災難在其中。
當我們仔細分析中國與緬甸政府在面對自然災害時,同樣都處在一個在非常被動局面,在預測與防止方面,在防止自然災害擴大方面,都缺少事前預警機制,缺少應急措施與准備;自然災害往往都在人們完全無法預料與控制前提下迅猛的爆發,這說明,亞洲自然脆弱性以及人口密集帶來社會問題;看來,全球氣候變暖以及極端氣候異常,是造成如此之多災難起碼原因。這是否也驗證了,全球氣候變暖,或是自然災害集中出現在這一歷史特殊時刻,是因為人類活動過度影響而造成原因之一。
人們內心中積累了許多疑惑,在環境問題是愈來愈嚴重情景下,人們對發生在亞洲境內如上強烈自然災害不得不進行深入研究結果表明:人類進入環境「非安全」的災變時代。
近幾年以來,當我們連續遭遇海嘯、地震、颶風、暴風雪、大洪水等自然災害的同時,又遭遇SARS、禽流感、瘋牛病、艾滋病等全球大面積傳染病;加之,人類核武器軍備競賽愈演愈裂,潛藏著更多毀滅人類生存不安全因素愈來愈多。在這些天災人禍面前,人類從未能向今天這樣嚴重地思考:人類進入到一個全球化環境「非安全」的災變時代。
自然迫使我們重新思索,如何繼續生存下去?環境災難強迫我們學會,重新建立與自然和諧的關系!
21世紀,人類進入全球生態環境「非安全」時代!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它是由近三百多年資本主義全球化發展帶來一個非常明顯後果。它是全球化資本主義經濟改變了整個地球面貌、改變了地質與環境生態結構帶給人類生態環境改變之後一次災難性巨變。目前,它正以人們愈來愈明顯地方式進入21世紀人類全部生活之中,赫然的形成毀滅人類力量最危險直接原因。如果說,我們將人類自身創造的核武器以及戰爭作為毀滅人類另一個原因;那麼,當前的生態惡化和不安全環境正是加速這個災變時代到來最為根本原因!
因此,人類必須要正視我們所處的困境與危險,加強全球化生態安全與應變環境災難協作與相互支援機制,積極應對全球化自然環境與生態衰退現狀。在國際間環境安全普遍受到危機前提下,在生態環境全面衰退面前,人類在遭遇環境災難一次次毀滅性的打擊面前,只能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有效協作與配合:才能逐步地改善人與環境之間關系。
一是,全世界的人們必須清醒的意識到,人類環境災難瀕臨我們,帶給我們毀滅性打擊,讓我們付出沉重生命代價,這是一種自然對人類行為普遍警示結果;不論在東西方,何種自然災難,都是如此的讓人們共同經歷著環境災難考驗!
二是,人類預警和防範非環境安全機制被動與麻木狀態,說明我們雖然有快速與便利人工環境系統,但是並未能夠建立起防範和預警自然環境災難有效機制;面對多起自然環境災難事件,不論是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都面臨此種問題困擾。
三是,盡管,我們人類設計了許多完美人工環境系統,但是,在自然環境遭遇「非安全」狀態下沖擊,人工環境與系統的脆弱性顯現為不堪一擊結局,導致了人類每一次在自然災難面前都陷入到緊急與措手不及狀態。
四是,每一個區域性的環境生態災難,都是全球化環境惡化與極端事件爆發的其中原因之一;環境生態的整體性凸顯了跨地域與跨國界性質。在當代國際社會,認同生態整體思想與環境共同安全還未能成為世界的主流,這仍將是人們不能夠攜手共同防範自然災難根本原因。
五是,人類面對衰退的環境安全,還沒有充分地認識到與自己過度開發與消耗自然資源有關,正是由此引起了局部地區性環境災變加劇,也給全球化自然環境安全帶來明顯的下降局勢,導致災難不斷瀕臨我們。誰都不想放棄物質財富追求作為改變人類生活方式唯一變革途徑;因此,環境「非安全」與生態毀滅性循環惡化趨勢,還將繼續延續或影響整個未來國際社會。
六是,國際間防範、預警生態「非安全」環境的機制缺失,必將帶給人們更大的環境災難,這是因為,各國都站在自己立場上和經濟利益角度,對待自然災難與環境退化,誰都不會下氣力解決跨區域性或國際間生態與環境究問題;因此,國際間與地區性環境保護與防範是一個真空地帶、模糊地帶、灰色地帶,如果國際社會在減排二氧化碳方面不再進行制度化約束,那麼,全球氣候變暖局勢將會更加顯而易見,這是帶給環境災難主要原因之一。
七是,人們應該盡快研究全球化各種災情和環境不安全發生之後狀態,建立相互支援和協作和幫助救援體系,承擔起各自責任,做出應急反映,採取有力措施,實施可行的方案;只有當全人類共同攜起手來面對全球化與局部化自然災難時,人類才能積極有效地抵抗環境繼續惡化結局!
人類社會已經進入到一個自然災難普遍爆發時機,對物質財富追求與過度消耗造成了環境資源毀滅,不僅造成了人類精神墮落與道德下降的普遍危機出現,也造成了生態災害不斷發生。自然災變的瀕臨將成為今後國際社會面臨的主要問題,全世界都將為此作出更多的努力,解決或尋求人類面臨環境危險中——求其長久生存以及尋求另外一種生態文明選擇!
在決定人類未來選擇走向上,人類必須要重新正視:我們人類到了一個生態文明轉折重要歷史發展時期。沒有什麼上帝,告訴我們如何採取行動!沒有什麼僥幸,可以避免這一次災難結局。只有依靠人類生態智慧,重新思考與調整、或改變整個人類物質文明方向,改變與環境背離的這種盲目性文化抉擇與追求,或許,我們才能尋找到一個全球生態文明的發展道路。
E. 我國自然災害有哪些
一是地震活動較為頻繁,魯甸地震傷亡嚴重。前三季度,我國大陸地區共發生5級以上地震15次,其中雲南和新疆各6次、西藏3次。6級以上地震3次,分別是2月12日新疆於田7.3級地震、5月30日雲南盈江6.1級地震和8月3日雲南魯甸6.5級地震。其中,雲南魯甸6.5級地震是魯甸地區有歷史記載的最強地震,也是雲南省2000年姚安6.5級地震後最強的地震,造成617人死亡,112人失蹤,3143人受傷,20餘萬間農房倒塌或嚴重損壞,交通、通訊、電力以及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嚴重受損,給當地群眾生產生活造成嚴重影響,直接經濟損失201.4億元(其中雲南198.5億元、四川1.7億元、貴州1.2億元)。與2004年以來同期相比,地震災害造成的損失明顯偏重,其中因災死亡失蹤人數僅次於發生過汶川特大地震災害的2008年和發生過青海玉樹地震災害的2010年。
二是洪澇災情總體偏輕,南方部分地區受災嚴重。前三季度,全國50多條河流發生超保證水位洪水,20多條河流發生超歷史記錄洪水,南方地區先後遭受33次大范圍強降雨過程,長江中游洞庭湖水系沅江發生超過歷史最高水位的大洪水,珠江流域北江發生超過10年一遇較大洪水,多地部分城區出現積水內澇,群眾生產生活及交通出行等受到較大影響。據統計,前三季度洪澇災害(含地質災害)造成全國28個省份1518個縣(市、區)7704.1萬人次受災,712人死亡失蹤,366.6萬人次緊急轉移安置;24.9萬間房屋倒塌,130萬間不同程度損壞;農作物受災面積5139.4千公頃,其中絕收753.6千公頃。與2004年以來同期相比,洪澇(含地質災害)災情總體偏輕,因災死亡失蹤人口、農作物受災面積、農作物絕收面積、倒損房屋數量均偏少5成左右。其中,江西、湖南、廣東、廣西、重慶、四川、貴州、雲南等地災情較重,死亡失蹤人口、緊急轉移安置人口和倒損房屋數量均佔到全國總損失的70%以上。
三是北方地區高溫少雨,東北黃淮等地夏旱突出。7月份以來,東北、黃淮等地高溫少雨導致旱情發展迅速並於8月上旬達到峰值,8月下旬旱情逐步得到緩解,但仍對部分地區秋糧生產造成一定影響。據統計,此次旱災共造成全國11個省(自治區)7100餘萬人受災,1000餘萬人因旱需生活救助,農作物受災面積8000餘千公頃,其中絕收1000餘千公頃。與2004年以來同期相比,乾旱災情總體偏輕,農作物受災面積、農作物絕收面積、直接經濟損失均偏少3成以上。其中,河北、內蒙古、遼寧、吉林、河南、湖北、陝西、寧夏等省份災情較重,造成975.5萬人因旱需生活救助;農作物受災面積7028千公頃,其中絕收971.9千公頃。
四是台風登陸個數偏少、次數偏多,超強台風歷史罕見。前三季度共有5個台風登陸我國大陸地區,登陸個數較常年同期(6.5個)明顯偏少,其中8月無台風生成為歷史罕見。總體上,今年初台偏早、台風登陸我國次數偏多,其中1409號超強台風「威馬遜」和1410號台風「麥德姆」分別登陸3次,1416號台風「鳳凰」登陸多達4次,且為25年來首次登陸上海的台風。「威馬遜」為1973年以來登陸華南地區的最強台風,也是2000年以來對海南省影響最為嚴重的一次台風,海南等地百餘航班被取消,多班輪渡、客輪停航,多線路列車停運;海南海口、文昌,廣東徐聞、雷州,廣西北海、防城港等城市供水供電一度大面積中斷,多地出現海水倒灌現象。據統計,前三季度台風災害共造成全國12個省份364個縣(市、區)2615萬人次受災,111人死亡失蹤,176.1萬人次緊急轉移安置;5.3萬間房屋倒塌,59萬間不同程度損壞。
五是年初低溫雨雪影響春運,風雹災害損失偏輕。2月份,中東部持續出現較為頻繁的低溫雨雪天氣過程,最大降溫幅度普遍在10度以上,部分地區降溫幅度達18度,安徽、浙江、湖北等地發生低溫冷凍和雪災,共造成10人死亡,茶葉、油菜等經濟作物受凍,部分電力、通信基礎設施受損。其中,2月4-7日中東部大范圍雨雪天氣過程對春運返程交通造成較大影響。據統計,前三季度風雹災害造成全國30個省份1132個縣(市、區)2259.7萬人次受災,165人死亡失蹤,11萬人次緊急轉移安置;1.2萬間房屋倒塌,28.8萬間不同程度損壞。與2004年以來同期相比,災情總體偏輕,因災死亡失蹤人口、緊急轉移安置人口、倒損房屋數量均偏少5成以上。
F. 地球上常見的10大自然災害有哪些
中國國土空間上常見的自然災害種類繁多,主要包括洪澇、乾旱災害,台風、冰雹、暴雪、沙塵暴等氣象災害,火山、地震災害,山體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風暴潮、海嘯等海洋災害,森林草原火災和重大生物災害等。自然災害是地理環境演化過程中的異常事件,卻成為阻礙人類社會發展的最重要的自然因素之一。
自然災害系統是由孕災環境、致災因子和承災體共同組成的地球表層變異系統,災情是這個系統中各子系統相互作用的結果。「自然災害」是人類依賴的自然界中所發生的異常現象,且對人類社會造成了的危害的現象和事件。
它們之中既有地震、火山爆發、泥石流、海嘯、台風、龍卷風、洪水等突發性災害;也有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土地沙漠化、乾旱、海岸線變化等在較長時間中才能逐漸顯現的漸變性災害;還有臭氧層變化、水體污染、水土流失、酸雨等人類活動導致的環境災害。這些自然災害和環境破壞之間又有著復雜的相互聯系。人類要從科學的意義上認識這些災害的發生、發展以及盡可能減小它們所造成的危害,已是國際社會的一個共同主題。
自然災害是指由於自然異常變化造成的人員傷亡、財產損失、社會失穩、資源破壞等現象或一系列事件。它的形成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要有自然異變作為誘因,二是要有受到損害的人、財產、資源作為承受災害的客體。
(6)自然災害擴展閱讀:
自然災害的主要影響:
1、災難會帶來實質性的創傷和精神障礙;
2、絕大多數的痛苦在災後一兩年內消失,人們能夠自我調整;
3、由災難引起的慢性精神障礙非常少見;
4、有些災難的整體影響可能是正面的,因為它可能會增加社會的凝聚力;
5、災難擾亂了組織、家庭以及個體生活。
自然災害會引起壓力、焦慮、壓抑以及其它情緒和知覺問題。影響的時間以及為什麼有些人不能盡快適應仍然是未知數。在洪水、龍卷風、颶風以及其它自然災害過後,受害者會表現出惡念、焦慮、壓抑和其它情緒問題,這些問題會持續一年。
一種極度的災難的持續效果,稱為創傷後應激障礙,即經歷了創傷以後,持續的、不必要的、無法控制的無關事件的念頭,強烈的避免提及事件的願望,睡眠障礙,社會退縮以及強烈警覺的焦慮障礙。
G. 自然災害的現象有哪些
「自然災害」是人類依賴的自然界中所發生的異常現象,自然災害對人類社會所造成的危害往往是觸目驚心的。它們之中既有地震、火山爆發、泥石流、海嘯、台風、洪水等突發性災害;也有地面沉降、土地沙漠化、乾旱、海岸線變化等在較長時間中才能逐漸顯現的漸變性災害;還有臭氧層變化、水體污染、水土流失、酸雨等人類活動導致的環境災害。這些自然災害和環境破壞之間又有著復雜的相互聯系。人類要從科學的意義上認識這些災害的發生、發展以及盡可能減小它們所造成的危害,已是國際社會的一個共同主題。
地球上的自然變異,包括人類活動誘發的自然變異,無時無地不在發生,高低溫試驗箱當這種變異給人類社會帶來危害時,即構成自然災害。因為它給人類的生產和生活帶來了不同程度的損害,包括以勞動為媒介的人與自然之間,以及與之相關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災害都是消極的或破壞的作用。所以說,自然災害是人與自然矛盾的一種表現形式,具有自然和社會兩重屬性,是人類過去、現在、將來所面對的最嚴峻的挑戰之一。
世界范圍內重大的突發性自然災害包括:旱災、洪澇、台風、風暴潮、凍害、雹災、海嘯、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森林火災、農林病蟲害等。
中國自然災害種類繁多。地震、台風、暴雨、洪水、內澇、高溫、雷電、大霧、灰霾、泥石流、山體滑坡、海嘯、道路結冰、龍卷風、冰雹、暴風雪、崩塌、地面塌陷、沙塵暴等等,每年都要在全國和局部地區發生,造成大范圍的損害或局部地區的毀滅性打擊。
H. 自然災害有哪些(越多越好)
自然災害
"自然災害"是人類依賴的自然界中所發生的異常現象,自然災害對人類社會所造成的危害往往是觸目驚心的。它們之中既有地震、火山爆發、泥石流、海嘯、台風、洪水等突發性災害;也有地面沉降、土地沙漠化、乾旱、海岸線變化等在較長時間中才能逐漸顯現的漸變性災害;還有臭氧層變化、水體污染、水土流失、酸雨等人類活動導致的環境災害。這些自然災害和環境破壞之間又有著復雜的相互聯系。人類要從科學的意義上認識這些災害的發生、發展以及盡可能減小它們所造成的危害,已是國際社會的一個共同主題。
自然:地震,火山,海嘯,龍卷風,泥石流,沙漠化,乾旱,洪澇
環境污染和破壞:大氣污染,酸雨,臭氧層破壞,水污染,固體廢物,地面沉降,生物多樣性變化,赤潮,水土流失
全球變化趨勢:氣候變暖,全球變化,厄爾尼諾
地震
地震(earthquake)是大地的振動。它發源於地下某一點,該點稱為震源(focus)。振動從震源傳出,在地球中傳播。地面上離震源最近的一點稱為震中,它是接受振動最早的部位。大地振動是地震最直觀、最普遍的表現。在海底或濱海地區發生的強烈地震,能引起巨大的波浪,稱為海嘯。地震是極其頻繁的,全球每年發生地震約500萬次
火山
火山爆發呈現了大自然瘋狂的一面。一座爆發中的火山,可能會流出灼熱的紅色熔岩流,或是噴出大量的火山灰和火山氣體。這樣的自然浩劫可能造成成千上萬人傷亡的慘劇,不過大多數火山爆發對生命和財產只造成輕微的傷害。 火山爆發是世界各地都可能發生的自然災害,只是有些地區發生得比較頻繁而已。
海嘯
海嘯是一種具有強大破壞力的海浪。這種波浪運動引發的狂濤駭浪,洶涌澎湃,它捲起的海濤,波高可達數十米。這種「水牆」內含極大的能量,沖上陸地後所向披靡,往往造成對生命和財產的嚴重摧殘。智利大海嘯形成的波濤,移動了上萬公里仍不減雄風,足見它的巨大威力。
龍卷風
龍卷風長期以來一直是個謎,正是因為這個理由,所以有必要去了解它。龍卷風的襲擊突然而猛烈,產生的風是地面最強的。由於它的出現和分散都十分突然,所以很難對它進行有效的觀測。
泥石流
泥石流是介於流水與滑坡之間的一種地質作用。典型的泥石流由懸浮著粗大固體碎屑物並富含粉砂及粘土的粘稠泥漿組成。在適當的地形條件下,大量的水體浸透山坡或溝床中的固體堆積物質,使其穩定性降低,飽含水分的固體堆積物質在自身重力作用下發生運動,就形成了泥石流。泥石流是一種災害性的地質現象。泥石流經常突然爆發,來勢兇猛,可攜帶巨大的石塊,並以高速前進,具有強大的能量,因而破壞性極大。泥石流所到之處,一切盡被摧毀。右圖就是一幅泥石流所造成破壞的照片。
沙漠化
乾地(定義為降水量低且降水通常由雨量小、不穩定、時間短、強度大的風暴造成的那些地區)覆蓋了全球40%的陸地面積,供養著世界上1/5的人口。這些乾地的沙漠化是由於植被和可利用的水減少、作物產量下降以及土壤侵蝕引起的土地退化,它起因於人口增長、人類需求增加或者政治、經濟壓力(例如,需要經濟作物來增加外匯)造成的過度土地利用,通常由自然發生的乾旱啟動或加劇。目前,沙漠化的速率是每年6萬平方千米或每年0.1%的總乾地面積。這對於70%的乾地(全球陸地面積的25%)是一種潛在的威脅。
乾旱
僅僅從自然的角度來看,乾旱和旱災是兩個不同的科學概念。乾旱通常指淡水總量少,不足以滿足人的生存和經濟發展的氣候現象。乾旱一般是長期的現象,而旱災卻不同,它只是屬於偶發性的自然災害,甚至在通常水量豐富的地區也會因一時的氣候異常而導致旱災。乾旱和旱災從古至今都是人類面臨的主要自然災害。即使在科學技術如此發達的今天,它們造成的災難性後果仍然比比皆是。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隨著人類的經濟發展和人口膨脹,水資源短缺現象日趨嚴重,這也直接導致了乾旱地區的擴大與乾旱化程度的加重,乾旱化趨勢已成為全球關注的問題。二十世紀即將過去,人類馬上就要步入新紀元,面對日益嚴重的全球乾旱化趨勢,探求原因,尋找對策是十分必要的。
洪澇
自古以來,洪澇災害一直是困擾人類社會發展的自然災害。我國有文字記載的第一頁就是勞動人民和洪水斗爭的光輝畫卷--大禹治水。時至今日,洪澇依然是對人類影響最大的災害。我國長江連年洪災給中下游地區帶來極大的損失,嚴重損害了社會經濟的健康發展。因此,研究洪澇災害的成因、類型、特點和防治對策尤為重要。
......
I. 常見的自然災害有哪些
1 、洪澇
洪澇是由屢降暴雨或大雨,引起江河決堤、山洪暴發、淹沒田地、毀壞建築、人員傷亡的水災。在我國洪澇頻發,強度大,長江中下游、黃淮海、遼河下游和華南地區尤為嚴重,每年 4 ~ 9 月是各主要河流的防汛時期。 1991 年夏,江淮地區大面積的洪澇災害,成為國內外關注的大災,直接經濟損失超過 500 億元。
2 、台風
台風是一種源於熱帶洋面的低氣壓大氣渦旋,按其中心附近風力大小分成四級:風力 6 ~ 7 級為熱帶低壓, 8 ~ 9 級為熱帶風暴, 10 ~ 11 級為強熱帶風暴, 12 級及其以上為台風。在熱帶西太平洋洋面每年有 30 個台風生成(佔全球 38 %), 7 ~ 8 月是台風活動盛期,在熱帶洋面生成後,便向西北方向移動,每年平均有 7 個台風在我國沿海登陸。
台風帶來的是狂風、暴雨(我國近海 15 個省最高雨量記錄中, 80 %是台風造成的)、巨浪和潮災,嚴重威脅著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 很多洪澇災害都是由於台風登陸,深人內陸移速減慢、停滯、低壓維持不消帶來特大暴雨而造成的。
3 、地震
地震是由於地球內動力作用引起地殼的現代活動而產生,一般分為構造地震(占 95 %)、火山地震和陷落地震。我國之所以成為世界上地震最嚴重的地區,與我國地處環太平洋構造帶與地中海喜馬拉雅構造帶交匯部位,地殼現代活動劇烈有關。除浙江、貴州兩省外,各省都發生過 6 級以上地震。
1556 年 1 月 23 日 陝西華縣 8 級地震,「是日山西、陝西、河南同時地震,聲如雷、雞犬鳴吠……或裂泉涌,或城廊房屋陷人地中,或平地突出山阜……壓死官吏軍民奏報有名者八十二萬……」(《嘉靖實錄》)是我國歷史上最大地震之一。 1976 年 7 月 28 日 唐山 7 . 8 地震,上百萬人口的工業重鎮,頃刻間成為一片廢墟,是本世紀全球 10 次破壞性最大的地震之首。
地震是不可避免的,地震預報尚屬世界難題。我國在中、長期預測領域取得長足進展,但能作準確預報的還只佔少數,對這個具高難度的臨震預報還需做出艱苦的努力。
4 、火災
俗話說: 「 賊偷一半,火燒全光 」 ,火災是世界各國人民所面臨的一個共同的災難性問題。它給人類社會造成過不少生命、財產的嚴重損失。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社會財富日益增加,火災損失上升及火災危害范圍擴大的總趨勢是客觀規律。近幾年來,我國每年發生火災約4萬起,死2000多人,傷3000 — 4000人,每年火災造成的直接財產損失10多億元,尤其是造成幾十人、幾百人死亡的特大惡性火災時有發生,給國家和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嚴峻的現實證明,火災是當今世界上多發性災害中發生頻率較高的一種災害,也是時空跨度最大的一種災害。
5、海嘯
海嘯是一種災難性的海浪,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 50千米 以內、里氏震級6.5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海嘯波長比海洋的最大深度還要大,軌道運動在海底附近也沒受多大阻滯,不管海洋深度如何,波都可以傳播過去。劇烈震動之後不久,巨浪呼嘯,以催枯拉朽之勢,越過海岸線,越過田野,迅猛地襲擊著岸邊的城市和村莊,瞬時人們都消失在巨浪中。港口所有設施,被震塌的建築物,在狂濤的洗劫下,被席捲一空,海灘上一片狼藉。
海嘯給人類帶來的災難是十分巨大的。目前,人類海嘯等突如其來的災變,只能通過預測、觀察來預防或減少它們所造成的損失,但還不能控制它們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