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美國對格瑞那達採取軍事行動的原因是什麼
1979年3月,格瑞那達「新寶石」運動領導人畢曉普發動政變,推翻了埃里克·蓋里政府,並成立新政府。畢曉普執政後,奉行同蘇聯、古巴發展密切關系的政策,從而引起了加勒比地區一些親西方國家的疑懼和美國的嫉恨。尤其自1980年以後古巴以援助發展旅遊交通為名,在格瑞那達島西南部薩林斯援建一個跑道長達3800米的大型現代化機場,對美國的石油運輸線構成威脅。因此,美國一直在尋找機會試圖對格瑞那達採取軍事行動,以保衛美國在加勒比地區的利益。
『貳』 美國入侵格瑞那達是哪年具體戰斗情況如何
格瑞那達位於加勒比海東部向風群島最南端,距美國2500公里。格島是加勒比海通向大西洋的門戶,扼守著由南部非洲和南美通向巴拿馬運河的咽喉,戰略地位十分重要。1979年3月,格瑞那達國內發生政變,親西方政權倒台。在蘇聯、古巴支援下,格瑞那達新政權親蘇、古傾向日趨明顯。美國歷來認為「加勒比海里美國內海」。為遏制蘇、古在這一地區的影響,美國趁格內部再次發生政變,局勢混亂之機,糾集中美洲七個加勒比國家,對格瑞那達發動了代號為「暴怒」的武裝入侵。
美軍投入的入侵兵為地面部隊7200人,海軍出動包括「獨立」號航空母艦在內的軍艦15艘、艦載飛機110架,另有加勒比七國警察300人參戰。格軍總兵力為2000人,沒有空軍、海軍和坦克。僅有輕武器和少量裝甲車。唯一有戰鬥力的部隊是古巴派駐格島修建機場的一個戰斗工兵營(700人)。
11月25日5時,美軍從巴貝多、海上和國內3個待運點,分批搭乘直升機、運輸機,對格島實施傘降和機降著陸,揭開戰爭帷幕。以連排為單位,分散防守海灘及戰略要地的格軍,在美軍海、空立體登陸面前措手不及,無力組織有效反擊,交戰後不久即投降、格島東北部珍珠機場被美海軍陸戰隊一加強連攻佔,格島西南部薩林斯機場因防守部隊有高炮和路障(古巴軍),美傘兵被迫在150米高度低空跳傘,美軍佔領機場跑道後立即清理障礙,後續部隊第82空降師2個營隨即機降。美軍集中力量摧毀機場附近古軍抵抗,佔領發電廠,沿瀕海公路北上,向首都聖喬治方向發展進攻。為增強西部作戰力量,美軍派出250名陸戰隊員乘「關島」號兩棲攻擊艦,由格島東海岸轉移至西海岸登陸,搭載5輛M?/FONT>60坦克,突襲總督府,搶出被軟禁的原英國總督思庫恩。經過一天戰斗,美軍基本形成了從格島東北部和西南兩翼向格首都突擊的鉗形勢態。在島西南戰斗中,美軍遭到了古軍「出乎意料」的強烈抵抗。為速戰速決,美國當天從國內空運兩營傘兵(次日又運兩營)增援,使上島兵力達6000餘人,形成對古、格守軍絕對兵力優勢。10月26日,美軍攻佔格軍司令部。28日,控制首都聖喬治,主要戰斗基本結束。此後,美軍派出小分隊,對撤至格島北部山區的古軍殘部進行搜剿,抓獲古軍首腦及10多名格政府要員,查繳了島上所有武器彈葯庫。美軍控制格島後,由英國女王任命的格瑞那達總督重新組織新政權,美軍陸續撤離。
此次戰爭,美軍死亡18人,傷91人,7架直升飛機被擊落,消耗戰費1300萬美元。古巴軍隊死69人,傷56人,被俘642人。格軍死40餘人,其餘被俘
『叄』 美國入侵格瑞那達戰爭的入侵背景
格瑞那達獨立後,成為英聯邦成員國,由統一工黨執政。以埃利克·蓋里為總理的統一工黨政府奉行親西方和親美的政策,引起了在野黨「新寶石運動」的不滿。「新寶石運動」又稱「爭取福利、教育和解放的聯合進軍」運動,成立於1972年,由格瑞那達親前蘇聯和古巴的人士組成,主張「恢復一切民主和自由」,舉行「自由和公正的選舉」,實行「經濟革命化」,建立「人民參政的國家」,走社會主義道路。該運動於1979年3月13日發動政變,推翻了蓋里政府,成立了以莫里斯·畢曉普為總理的新政府。畢曉普政府成立後,在外交上奉行向前蘇聯和古巴「一邊倒」的政策。大量接收前蘇聯和古巴的經濟和軍事援助,成立「人民革命軍」和民兵隊伍;由古巴派出工程部隊在島上修建新的「旅遊機場」,其主跑道長達3000米。美國認為「格瑞那達已經成為前蘇聯和古巴的殖民地,用來作為輸出恐怖行動和顛覆民主的基地」(里根總統語)。如果格瑞那達被蘇古完全控制,由格瑞那達、古巴和尼加拉瓜三國的機場構成的「鐵三角」,將使作為美國傳統「後院」的中美洲加勒比海地區處於蘇、古作戰飛機的威脅之下,美國海上運輸線的暢通和本土的安全將受到嚴重威脅。格瑞那達有成為「第二個古巴的危險」。由此,美國便不斷向畢曉普政府施加壓力,處心積慮地試圖推翻格瑞那達的親蘇古政權,將其納入民主國家之列。隨著格瑞那達形勢的發展,格實質上已逐漸成為美蘇爭霸和美古矛盾的一個斗爭焦點。
『肆』 格瑞那達戰爭是怎麼回事
美軍入侵格瑞那達主要是因為那時候古巴政府介入,由於格瑞那達成立新政權,居住在該島的上千名美國人遇到了危險。」加之懼於蘇、古、格「輸出革命」的東加勒比組織於21日開會,要求美國出兵格瑞那達,22日,美國副總統布希便召開國家安全委員會計劃小組會議,初步決定出兵。24日,美國總統里根再次召開國家安全委員會計劃小組會議,正式決定出兵。當時的美國國防部長溫伯格在其回憶錄《為和平而戰》中宣稱,美國是為「……救出在那裡(格瑞那達)的美國人,使他們不致於被抓起來當作人質,避免再次出現1979年在伊朗所發生的那種事。」應加勒比各國的「緊急要求」而決定出兵的。上述情況表明,格瑞那達10月政變給美國入侵提供了契機,成為美國入侵格瑞那達戰爭的導火索
『伍』 求美軍入侵格瑞那達始末
1979年 3月,格瑞那達「新寶石運動」的領導人莫里斯·畢曉普發動政變,推翻 了當時的總統埃里克·蓋里所領導的政府,擔任了政府總理。
畢曉普自稱是社會主義者。他一上台,便先後同蘇聯、古巴建立了良好的關系。 尤其是古巴,給格瑞那達提供了大量的糧食、機械和一批格瑞那達急需的物資,這使 畢曉普倍受感動。從革命武裝 部到公共衛生部門,從農業部到體育文娛委員會,格瑞那達的所有部門都有古巴人。 在蘇聯、古巴的援助下,格瑞那達成立了「人民革命軍」和民兵隊伍。
令美國人提心的是,格瑞那達正在修建一個4000米的機場。里根說:「那麼一個彈丸小國,修一個4000米的機場干什麼 ?」機場如果建成,蘇聯、古巴的大型飛機就可以隨時進出,這對美國來說是不能容忍的。
面對來自美國的壓力,畢曉普不得不重新調整他的對外政策,在繼續同蘇聯、古巴保持密切關系的同時,他開始同西歐等國,特別是美國發展關系。1983年春,畢曉普親臨美國會見里根,試圖就改善兩國的關系進行會談。
畢曉普被害,全國混亂
畢曉普的作法引起了國內親蘇勢力的強烈不滿。他們公然反對畢曉普謀求同西方國家和美國改善關系,揚言如果畢曉普不行,就換掉他。
1983年10月13日,以政府軍司令官奧斯汀和副總理科爾德為首的一批軍官發動了 政變,軟禁了畢曉普。奧斯汀宣布,成立以他為首的革命委員會。
政變發生後,格瑞那達立即陷入到一片混亂之中。畢曉普的支持者們紛紛走上街頭,同叛軍形成對抗。10月19日,畢曉普的數千名追隨者們在首都聖喬治舉行抗議示威,要求釋放畢曉 普,反對革命委員會。他們竟然沖過了叛軍的防線,把畢曉普救了出來。
自由了的畢曉普站在支持者們的中間,慷慨激昂地發表了演說,然後率領隊伍繼續遊行。奧斯汀終於對畢曉普下毒手了。軍隊向遊行隊伍開槍,畢曉普和他的3名內閣部長被打死,倒在了血泊之中。
格瑞那達政變,領導人畢曉普被害,震動了全世界。21日,東加勒比海各國都發表聲明,對格瑞那達政變一事表示譴責。安提瓜、巴貝多、聖盧西、聖 文森特、多米尼加和牙買加6國,一致要求美國出兵進行干預。
美國入侵理由
動用武力對一個主權國家進行武裝干涉,美國不得不進行慎重地考慮。美國必須有一個合適的理由。經過認真地研究和討論之後,美國政府認為,以下幾點完全可 以作為對格瑞那達進行武裝干預的理由:(1) 在格瑞那達的聖喬治大學內,有好幾百名美國學生,政變後,要是他們發生意外或是被扣為人質,政府無法向美國人民進行交代。(2)美國政府不能對蘇聯、古巴插手格瑞那達坐視不管。(3)格瑞那達政局的變 化,已嚴重地威脅到加勒比海地區的安全,威脅到美國在加勒比海的利益。(4) 加勒 比海7國敦促美國出兵進行干涉。(5)對格瑞那達進行援助。美國政府認為。這幾點理 由足以構成對格瑞那達進行武裝干涉的借口
美國的「暴怒行動」
美國政府開始制訂入侵格瑞那達的作戰計劃,與此同時,加緊集結部隊。 10月20日,畢曉普被害的第二天,美國命令原計劃駛往地中海的「獨立」號航空母艦和「關島」號兩棲攻擊 艦編隊,途中改道駛向格瑞那達附近海域,以「接美僑」為名,伺機行動。23日,這 兩支艦艇編隊到達預定海域,在格瑞那達島周圍50海里內建立了海空封鎖區,切斷了 格瑞那達對外界的聯系。24日,美軍運輸機和直升機將部分陸軍別動隊員和軍事裝備 運往距離格瑞那達只有250多公里的巴貝多。當天,牙買加、多米尼加、巴貝多、 安提瓜、聖文森特、聖露西亞、聖克里斯托弗—尼維斯 7個加勒比海國家的警察部隊也在「演習」的名義下集結巴貝多。
至此,美國已集結登陸部隊 8000人,艦上人員1萬人,各型艦船15艘,各種飛機 230架。格瑞那達方面,只有政府軍 2000人,民兵2000人。它沒有空軍,也沒有海軍, 更沒有坦克。它的主力大部分部署在首都聖喬治周圍和格瑞那達的西南部海岸地區。
1983年10月25日拂曉,美國武裝部隊總司令、美國總統羅納德·里根簽署的代號 為「暴怒行動」的進攻格瑞那達的作戰計劃正式開始實施,美國陸、海、空三軍聯合 部隊分別從巴貝多、格瑞那達附近海域和國內三個待運點乘直升飛機、運輸機,從 南北兩個方向對格瑞那達實行空降。
與此同時,美國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為了保護在格瑞那達聖·喬治大學 的幾百名美國學生,為了保護在島上的英國總督保羅·戈德溫·斯庫恩的生命安全和根據原總理畢曉普合法政府的請求及加勒比海 7國的緊急要求,美國政府已經出兵格瑞那達。
消息傳出,世界為之嘩然。特別是古巴領導人卡斯特羅更感憤怒。他認為,美國 雖然有著世界上最強大的四肢,卻也有著世界上最軟弱的意志。美國是沒有膽量和力 量來干涉他對格瑞那達「輸出革命」的。然而,事出所料,美國真的對格瑞那達下了 手。卡斯特羅深知,他在格瑞那達的一切都完了,但他不甘心。他給派駐到格瑞那達 的指揮官下了指示:堅決勇敢地抵抗美國人的入侵,國內不派任何增援部隊。
當時,古巴駐守格瑞那達的是一支 636人組成的戰斗工兵營。它雖然是一支訓練 有素的正規軍,但人數畢竟太少了。它不可能完成保衛格瑞那達的政治使命。但是, 作為軍人,最首要的一點是服從命令。因此,古巴部隊還是盡了最大的努力來做准備。
美國人選擇的登陸地點是格瑞那達的珍珠機場。這是一個中型民用機場,只要佔 領了它,美國人在格島便有了立足之地,就會使島上的守軍陷入到混亂之中。
在這里,美國人只受到了零星地抵抗,幾乎是沒費什麼力氣就佔領了該機場。緊 接著,美國人又撲向了薩林斯角機場。
薩林斯角位於格瑞那達的西南端,是由古巴援建的大型軍用機場,已基本竣工。 它的設備比較先進,僅跑道就4000米長。古巴人在這里部署了大量的部隊,並配備有 23毫米雙聯裝高炮、火箭筒和120毫米迫擊炮。
美國人在薩林斯角機場採用的作戰方式仍然是空降。雖然他們受到了古巴人的頑 強抵抗,損失較大,最後還是比較迅速地控制了該機場,使後續空降部隊和多國警察 部隊陸續在薩林斯角著陸。同時,美軍出動攻擊機和武裝直升機對機場附近格軍據點 進行轟炸,並迅速佔領了電台、發電廠等重要目標。
經過25日一天的戰斗,美軍奪佔了格瑞那達兩個對戰爭全局起決定意義的機場, 並基本上形成了南北兩路對格瑞那達首都實施鉗形攻擊的態勢。為了達到速戰速決的 目的,美軍緊急從國內空運增援部隊和作戰物資。至26日,美軍在格瑞那達的作戰部 隊已經到6000餘人,形成了三倍於格軍的優勢。隨後,美軍兵分兩路,攻佔了格林維 爾兵營和弗里特昆軍火庫。26日下午,進抵大安塞,攻佔了貝爾蒙特電台,傍晚會同 陸戰隊圍攻里奇蒙山監獄。28日,美軍南北兩路部隊會師首都聖喬治城,完成了對格 林納達首都的全部佔領,多國警察部隊隨後擔任衛戍任務。
實際上,美國進攻格瑞那達是分兩條戰線同時進行的。就在空中和陸地激烈作戰 的時候,美國海軍特種部隊的「海豹」突擊隊偷渡上岸,直插格瑞那達首都聖喬治島, 去執行一項特殊的使命:營救英國總督和美國學生。
「海豹」突擊隊和綠色貝雷帽部隊、「奈斯特」小隊、快速反應小分隊、三角部 隊、以及空軍的第一特種部隊同樣都是美軍值得誇耀的作戰精粹。他們都有著箭與劍 交叉的標志。他們人數雖少,卻是美利堅合眾國的精華。是直接由總部或總統指揮的, 每一次都擔任著最艱巨的任務。
他們上岸後,便迅速插到聖喬治北部的總督府,並且全部潛入。但在撤離時,卻被古巴裝甲車堵住了退路。為了保護總督的安全,他們在總督府進行了長達10個多小 時的頑強抵抗,傷亡很大。直到增援部隊趕到,才得以解脫。營救美國學生的行動進行得十分順利。盡管當時沒有詳盡的地圖,陸戰隊員們又找錯了地方,但是他們在迅速地調整了方向後,便很快找到了熱切盼望他們的美國學生。並於26日,把他們運回 了美國。
僅僅經過 3天的時間。美國就完成了對格瑞那達的佔領,達到了它發動這場戰爭 的目的。
『陸』 美國人在哪一年為了什麼事竟入侵了格瑞那達,本人需要詳細點
入侵格瑞那達(英文:Invasion of Grenada,1983年10月25日—10月27日)是美國對格瑞那達展開的軍事入侵行動,作戰代號為緊急狂暴行動(Operation Urgent Fury)。格瑞那達是一個位於委內瑞拉北部100英里(160公里),人口僅十萬多的加勒比海島國,在當地發生了一場軍事政變,推翻了一個壽命不長的的革命政府。美國以保護僑民和應東加勒比國家組織請求干預為由,與牙買加、多米尼克、巴貝多等7個加勒比海國家聯合出兵格瑞那達。這場入侵的結果導致格瑞那達的政府被更替,但由於美國介入他國內政、冷戰政治和古巴的積極參與,使得這場軍事行動充滿了爭議性。之後,政府狀態不穩定的格瑞那達又被重新納入英聯邦的管轄下。格瑞那達於1974年自英國獨立,但1979年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新寶石運動(New Jewel Movement)革命中止了該國憲法的運作。經過1983年的內部權力斗爭結束時格瑞那達總理莫里斯主教。在1983年10月25日入侵開始時,美國部隊(近10000人)、牙買加和地區安全體系(RSS)(約300人[3]),打敗了哈德遜奧斯汀領導的軍政府士兵。英國、加拿大和聯合國大會,譴責這場入侵是公然違反國際法[4]。而這場行動得到了美國以及格瑞那達各階層人民的廣泛支持。[5]10月25日被定為國定假日,在格瑞那達,被稱為感恩節,以紀念這一事件。此外,在2009年5月29日,格瑞那達政府將薩利內斯國際機場正式更名為被殺害的前領導人莫里斯主教。
『柒』 美國入侵格拉納達的具體史事是什麼
LZ的問題發錯地方了吧!
我來給你解答吧。
你的問題問錯了,美國1989入侵的是格瑞那達,而不是格拉納達,這是兩個地方。
格瑞那達獨立後,總理畢曉普聯合蘇聯、古巴,對美國採取敵對政策,美國一向視拉美為後院,十分擔憂出現第二個古巴。1983年10月格瑞那達發生軍事政變,畢曉普被推翻並殺害,格瑞那達成立軍政府。為了控制加勒比局勢,維護自己的利益,美國總統里根下令出動「獨立」號航空母艦、「關島」號兩棲攻擊艦等15艘戰艦、100多架飛機、7000多名陸戰隊和地面部隊(參戰美軍總數約1.5萬人)打擊這個全部國民僅11萬、全部軍隊約1000多名(支持格瑞那達的另有一個古巴工兵營約700人)的小國。
1983年10月20日深夜,太平洋上悄悄地行進著一支龐大的艦隊,艦隊上的美國官兵,正按照五角大樓的命令,發出各種信號,要求這支透迤數海里的艦隊,保持隊形全速前進。這支艦隊太壯觀了。由「獨立」號航空母艦居中,「關島」號兩棲作戰艦為先導,其餘8艘艦只緊隨居後,1900名海軍人員組成。美國特混艦隊,現在的方向還是黎巴嫩。
突然,五角大樓來了一道急電令,要他們朝加勒比海地區的格瑞那達駛去。軍令如山倒。盡管大多數官兵並不了解去格瑞那達和他們的利益有何相關。
龐大的艦隊終於被格瑞那達軍方發現了。10月21日,軍方宣布,國家面臨外來襲擊危險。但為時已晚。
10月25日當地時間凌晨5時40分,美國靠著強大的海上力量作後盾,和加勒比其它國家的軍隊在格瑞那達正式登陸。入侵部隊佔領了首都聖喬治的機場,美國傘兵部隊登陸後,同格瑞那達軍隊發生戰斗。
美國總統里根同一天宣布,美國是「應東加勒比國家的一致要求」而出兵的,目的在於幫助「恢復民主制度」。
格林納這位於列斯群島南端,總面積344平方公里,人口11. 1萬。格瑞那達原是英國殖民地,1974年2月7日宣告獨立,成為英聯邦成員國。1979年成立了以畢曉普為首的新政府。畢曾宣布他的政黨「新寶石運動」是社會主義傾向。1983年10月12日,格瑞那達發生政變,總理畢曉普被軟禁。19日,支持畢曉普的一派在首都組織了千人的示威,同軍隊發生沖突,畢曉普和3名內閣部長被軍方打死。軍方於10月20日成立的新軍事委員會,接管政權。10月25日,美國突然以「保護」僑民為借口入侵格瑞那達。到26日美軍已佔領格瑞那達大部領土。
美國五角大樓人士說,這次行動是自從越南戰爭以來美國最大的一次軍事行動,也是美軍1965年入侵多明尼加以來第一次干涉行動。
在這次入侵過程中,美國軍方人士說,至少有3名美國軍人、3名格瑞那達軍人、12名古巴派駐在格瑞那達工作的人在戰斗中被打死,23名美國軍人和22名古巴人受傷,32名蘇聯在格瑞那達的軍事顧問和200多名武裝的古巴人員被俘。
到10月30日,美國軍隊在格瑞那達島及其附近海域的總人數已達1.5萬人。29日美國宣布俘獲了格瑞那達前總理伯納德-科爾德。
11月16日美國宣布不遲於12月23日撤回它在格瑞那達的戰斗部隊。
在這之前11月15日,格瑞那達由英國女玉伊麗莎白二世在格瑞那達的代表--保羅-斯庫恩總督任命的顧問委員會的9人臨時政府宣誓就職。顧問委員會主席阿利斯特-麥金文爾是在格瑞那達出生的經濟學家。
美國軍隊入侵格瑞那達後,在聯合國引起極大的震動。聯合國秘書長德奎利亞爾立即發表聲明對這一事件表示嚴重關切。安理會10月25日下午,應尼加拉瓜的要求舉行緊急會議,對美國入侵格瑞那達事件進行辯論。10月25日安理會對蓋亞那、尼加拉瓜和辛巴威聯合提出的關於格瑞那達局勢的決議案進行表決。中國、法國、蘇聯等11國投了贊成票,美國反對,扎伊爾、多哥和英國棄權。決議案因遭美國否決而未能獲得通過。
『捌』 美軍入侵格瑞那達的經過是怎樣的
1983年10月25日晨5時左右,美軍對格瑞那達東北部的珍珠機場和四南部的薩林斯機場同時實施傘降和機降。在北部,美海軍陸戰隊先頭部隊400人從「關島」號兩棲突擊艦上乘直升機在珍珠機場強行垂直降落,並控制了跑道。
接著,後續梯隊800人也先後著陸。7時至8時10分,格軍潰散,美軍控制了整個珍珠機場,隨後又攻佔了格林維爾兵營。
在南部,美「獨立」號航空母艦出動A-6和A-7型艦載機對薩林斯角進行火力突擊;與此同時,別動隊第75團2個營700人分乘3架C-130運輸機前往薩林斯機場實施傘降,由於遭到古巴人的高射炮和高射機槍火力的猛烈射擊,別動隊員不得不進行超低空跳傘。著陸後,別動隊員遂向古巴陣地推進。雙方展開了激烈戰斗。
不久,南部美軍基本控制了新機場跑道,後續梯隊第82空降師的2個營先後機降著陸;然後,兵分兩路:一路北上,於當日傍晚攻佔弗里昆特軍火庫;另一路沿盤山公路東進,攻佔聖喬治醫學院。
在美軍南、北兩支兵力機降的同時,美「海豹」小分隊11人在總督府空降。但這支小分隊在撤離總督府時受阻,只好睏守待援。隨後,北部美軍派出250名陸戰隊員乘「關島」號兩棲突擊艦轉移到西海岸,再換乘13輛兩棲登陸車在大馬爾灣上陸,然後在5輛M-60型坦克的掩護下,佔領了大馬爾,攻入總督府,救出被軟禁的英國總督斯庫恩等人。經過一天的戰斗,美軍在格瑞那達島上基本上形成了從東北和西南兩翼向首都聖喬治突擊的鉗形攻勢。
10月26日,美第82空降師又從國內派出2個營及其他分隊,使格瑞那達島上的美軍總數達到6000人,形成3倍於對方的兵力優勢。同日下午,南部美軍進抵大安塞,並攻佔貝爾蒙特電台。隨後,又佔領了格瑞那達政府軍司令部所在地弗雷德里克堡。10月27日,南部美軍會同北部的陸戰隊攻佔軍事要地里奇蒙山監獄;10月28日15時,攻下格瑞那達首都聖喬治。至此,美軍結束島上主要戰斗。隨後,對撤至中、北部山區展開游擊戰的古巴人和格瑞那達政府軍殘部,美軍組成小分隊分頭掃盪。至11月2日,戰斗全部結束。
在戰斗中,美軍死亡18人,傷91人,3架直升機被擊落,15架損壞,古巴人死亡69人,傷56人,被俘642人,格瑞那達政府軍被俘15人,其餘逃散。這次美軍入侵格瑞那達的作戰顯示出以下幾個特點:戰前准備比較充分;行動隱蔽,實施巧妙的戰役偽裝;幾乎全部採用機降和傘降,出其不意,快速上陸;集中優勢兵力,速戰速決。
『玖』 格瑞那達事件,格瑞那達,當年美軍為什麼入侵格瑞那達
當時格瑞那達與古巴和尼加拉瓜三國同盟,背後是前蘇聯,格瑞那達地理位置處於巴拿馬運河和大西洋之間,如果前蘇聯在格瑞那達部署反艦導彈和開設軍用飛機場部署轟炸機和戰斗機的話,威脅美國的利益,美國在格瑞那達政權羽翼未豐的時候直接武力介入,古巴支持不多,格瑞那達指揮體系不足,前蘇聯距離過遠無法直接支持,導致美國戰事很順利,整個戰事速戰速決,美國直接扶植親美和親西方的格瑞那達新政權
『拾』 美國入侵格瑞那達
格瑞那達位於加勒比海東部向風群島最南端,距美國2500公里。格島是加勒比海通向大西洋的門戶,扼守著由南部非洲和南美通向巴拿馬運河的咽喉,戰略地位十分重要。1979年3月,格瑞那達國內發生政變,親西方政權倒台。在蘇聯、古巴支援下,格瑞那達新政權親蘇、古傾向日趨明顯。美國歷來認為「加勒比海里美國內海」。為遏制蘇、古在這一地區的影響,美國趁格內部再次發生政變,局勢混亂之機,糾集中美洲七個加勒比國家,對格瑞那達發動了代號為「暴怒」的武裝入侵。
美軍投入的入侵兵為地面部隊7200人,海軍出動包括「獨立」號航空母艦在內的軍艦15艘、艦載飛機110架,另有加勒比七國警察300人參戰。格軍總兵力為2000人,沒有空軍、海軍和坦克。僅有輕武器和少量裝甲車。唯一有戰鬥力的部隊是古巴派駐格島修建機場的一個戰斗工兵營(700人)。
11月25日5時,美軍從巴貝多、海上和國內3個待運點,分批搭乘直升機、運輸機,對格島實施傘降和機降著陸,揭開戰爭帷幕。以連排為單位,分散防守海灘及戰略要地的格軍,在美軍海、空立體登陸面前措手不及,無力組織有效反擊,交戰後不久即投降、格島東北部珍珠機場被美海軍陸戰隊一加強連攻佔,格島西南部薩林斯機場因防守部隊有高炮和路障(古巴軍),美傘兵被迫在150米高度低空跳傘,美軍佔領機場跑道後立即清理障礙,後續部隊第82空降師2個營隨即機降。美軍集中力量摧毀機場附近古軍抵抗,佔領發電廠,沿瀕海公路北上,向首都聖喬治方向發展進攻。為增強西部作戰力量,美軍派出250名陸戰隊員乘「關島」號兩棲攻擊艦,由格島東海岸轉移至西海岸登陸,搭載5輛M?/FONT>60坦克,突襲總督府,搶出被軟禁的原英國總督思庫恩。經過一天戰斗,美軍基本形成了從格島東北部和西南兩翼向格首都突擊的鉗形勢態。在島西南戰斗中,美軍遭到了古軍「出乎意料」的強烈抵抗。為速戰速決,美國當天從國內空運兩營傘兵(次日又運兩營)增援,使上島兵力達6000餘人,形成對古、格守軍絕對兵力優勢。10月26日,美軍攻佔格軍司令部。28日,控制首都聖喬治,主要戰斗基本結束。此後,美軍派出小分隊,對撤至格島北部山區的古軍殘部進行搜剿,抓獲古軍首腦及10多名格政府要員,查繳了島上所有武器彈葯庫。美軍控制格島後,由英國女王任命的格瑞那達總督重新組織新政權,美軍陸續撤離。
此次戰爭,美軍死亡18人,傷91人,7架直升飛機被擊落,消耗戰費1300萬美元。古巴軍隊死69人,傷56人,被俘642人。格軍死40餘人,其餘被俘。